20919E不溶性微粒检查法-翻译
不溶性微粒原始记录

【不溶性微粒】检查方法:不溶性微粒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ⅨC第一法)1.仪器型号:不溶性微粒测定仪:__________ 电子天平:__________2.仪器校正:(W:容器+微粒检查用水重量)取样前:W1:_____g;取样后:W2:_____g;W1-W2:_____g;取样体积实测值:_____mL 取样前:W1:_____g;取样后:W2:_____g;W1-W2:_____g;取样体积实测值:_____mL 取样前:W1:_____g;取样后:W2:_____g;W1-W2:_____g;取样体积实测值:_____mL 3.具体试验操作:(1)采用光阻法:取微粒检查用水50ml,置于洁净的取样杯中,旋转使可能存在的微粒均匀,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待气泡消失,置不溶性微粒检测仪上,检测:每10ml中:≥10µm的不溶性微粒数:_______(应<10粒),≥25µm不溶性微粒数:_______(应<2粒)。
(2)取供试品4支,将容器外壁擦拭干净,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待气泡消失后,小心开启容器,直接将供试品容器置于取样器上,不加搅拌,以手缓缓转动,使溶液混匀(避免产生气泡),由仪器直接抽取每个容器中的适量溶液(以不吸入气泡为限),测定并记录数据;另取至少三个供试品,同法测定。
第一次供试品的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计算。
4.限度要求:每个供试品容器中含10µm及10µm以上的微粒应不得过6000粒,含25µm及25µm以上的微粒应不得过600粒。
5.测定结果:<不溶性微粒测定结果打印纸粘贴处>批号粒径(µm)不溶性微粒数(粒)结论1 2 3 4 平均≥10 □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25 □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10 □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25 □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10 □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25 □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检验人/日期:_______________。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不溶性微粒不溶性微粒系指可流动的、随机存在于静脉注射用药物中不溶于水的微小颗粒。
来源:是外来物质,粒径一般在2~50微米之间,是由药品生产、储存、运输和临床应用等过程的污染,以及药物配伍时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变化而产生,主要包括:钙、硅等无机微粒,炭黑、纤维、细菌、霉菌、芽孢和结晶体、玻璃屑,以及塑料微粒、橡胶微粒等。
危害:形成肉芽肿,产生局部组织栓塞坏死、静脉炎、肿瘤或肿瘤样反应,甚至引起变态反应危及生命。
方法:光阻法,显微计数法光阻法测定原理当液体中的微粒通过一窄细检测通道时,与液体流向垂直的入射光被微粒阻挡而减弱,使得由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降低,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大小相关。
仪器组成:取样器、传感器、数据处理器测量范围:2-100微米,仪器使用前进行校准,周期为6个月。
试验环境及检测测定前的操作应在洁净工作台或符合要求的洁净实验室进行,确保无外来微粒引入,供试品溶液不被污染。
玻璃仪器和其他所需的用品均应洁净、无微粒。
所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使用前须经不大于l.0μm的微孔滤膜滤过,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检查法静脉用注射液、注射用浓溶液、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取样量均不少于4个,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取相当于无菌制剂的最大规格量4份。
测定前,均需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需将供试品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
供试品溶液置于取样器上之前,均需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进行脱气泡,置搅拌器上搅拌时应避免产生气泡。
(1)标示装量为25ml或25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取供试品溶液至少测定3次,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l,至少取3个供试品,每个供试品第一次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计算。
(2)标示装量为25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由仪器直接抽取适量溶液,测定至少4个供试品,第一次供试品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计算。
也可在层流净化台上合并至少4个供试品的内容物(使总体积不少于25ml),测定至少4次,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l。
2020版《中国药典》不溶性微粒检验操作规程

一、目的:制订详尽的工作程序,规范检验操作,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二、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样品不溶性微粒的测定。
三、职责:1、检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及时、准确地填写检验记录;2、化验室负责人:监督检查检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
四、内容:1、简述:1.1本法系用以检查静脉用注射剂(溶液型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及供静脉注射用无菌原料药中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及数量。
1.2本法包括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
当光阻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或供试品不适于用光阻法测定时,应采用显微计数法进行测定,并以显微计数法的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依据。
1.3光阻法不适用于黏度过高和易析出结晶的制剂,也不适用于进人传感器时容易产生气泡的注射剂。
对于黏度过高,采用两种方法都无法直接测定的注射液,可用适宜的溶剂稀释后测定。
2、试验环境及检测:2.1试验操作环境应不得引入外来微粒,测定前的操作应在洁净工作台进行。
玻璃仪器和其他所需的用品均应洁净、无微粒。
本法所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使用前须经不大于l.Oμm的微孔滤膜滤过。
2.2取微粒检査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符合下列要求:光阻法取50ml测定,要求每10ml 含lOμm及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10粒以下,含25μm及25μm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2粒以下。
显微计数法取50ml测定,要求含10μm 及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20粒以下,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5粒以下。
3、第一法(光阻法):3.1测定原理:当液体中的微粒通过一窄细检测通道时,与液体流向垂直的入射光,由于被微粒阻挡而减弱,因此由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降低,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大小相关。
3.2对仪器的一般要求:3.2.1仪器通常包括取样器、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器三部分。
3.2.2测量粒径范围为2〜100um,检测微粒浓度为0〜10000个/ml。
3.3仪器的校准:所用仪器应至少每6个月校准一次。
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Ⅸ C 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1、名称:>50m 澄明度 可见异物 2~50m 不溶性微粒 不可见微粒 2、光阻法和显微镜法检验结论不同时,以后 者为准。 3、取样体积5ml或随容器的标示体积决定
4、环境及溶剂 10ml,≥10m,<10粒;≥25m,<2粒,光阻法 50ml,≥10m,<20粒;≥25m,<5粒,显微镜法 5、增加小针剂检查 ≥25ml <25ml 5ml×3 合半数支使总体积大于20ml 5ml×3 或逐支检查(取样体积以不吸入气 泡为限) (粉针)
美国药典:所用仪器应每6个月校正1次 (1)样品体积准确性 (2)样品流速: (3)微粒体积响应曲线: (4)传感器的分辨率: (5)微粒计数准确性:
日本药局方:仪器校正至少每1年校正1次 (1)样品体积准确性: (2)样品流速:。 (3)微粒体积响应曲线: (4)灵敏度: (5)传感器的分辨率: (6)微粒计数准确性: (7)阈值的准确度:
现版药典收载的检查方法和一般要求
中国药典 2005年版 1.显微镜法 2.光阻法 美国药典 29版 1.光阻法 2.显微镜法 欧洲药典 第四版 1.光阻法 2.显微镜法 英国药典 2002年版 光阻法 日本药局方 第十四版 1.光阻法 2.显微镜法
具体方法和限度的比较
一、光阻法 1.仪器与装置: 中国药典:通常包括取样器、传感器和数据处理三部分。测 量范围应包括2μm~50μm,检测微粒浓度0~5000个/ml。 英国药典和欧洲药典:符合光阻挡原理的仪器,能自动测定 微粒的大小和数量。 美国药典:具有光阻传感器、取样器及测定微粒的电子记数 系统。仪器进行检测时,应确保操作参数适当,以得到所 需精度的实验结果。 日本药局方:具有光阻传感器、取样器及测定微粒的电子记 数系统。光源可采用钨灯、发光二极管(LED)或激光, 取样方式可采用压缩或抽气方式。
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检查取样方法的探讨

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检查取样方法的探讨
黎美霞
【期刊名称】《蛇志》
【年(卷),期】2006(18)1
【摘要】在工作中,我们经常要对注射液的不溶性微粒进行检查,在对塑料瓶包装的注射液检查时,由于其包装的特点,对其取样不如玻璃瓶包装便捷,为探讨最佳取样方法,本人尝试用两种方法取样:(1)剪刀剪瓶口取样法:用剪刀剪开瓶口,荡洗瓶口后,将供试品倒入取样杯中检验;(2)注射器取样法:用清洗干净的注射器抽取供试品至取样杯中检验。
现将两种方法的实验结果比较如下。
【总页数】2页(P72-73)
【作者】黎美霞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药品检验所,福建南平,35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44.1
【相关文献】
1.小容量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检查取样方法的考察 [J], 王晖;徐腾
2.小容量注射液不溶性微粒检查方法探讨 [J], 陈芸生;杨晶晶
3.微粒分析仪与显微法对注射液不溶性微粒含量检查的比较 [J], 韩荣萱
4.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方法的改进 [J], 赵玉娥
5.光阻法检查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影响因素分析 [J], 吕长淮;吴玮;胡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0903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本法系用以检查静脉用注射剂(溶液型注射液㊁注射用无菌粉末㊁注射用浓溶液)及供静脉注射用无菌原料药中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及数量㊂本法包括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㊂当光阻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或供试品不适于用光阻法测定时,应采用显微计数法进行测定,并以显微计数法的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依据㊂光阻法不适用于黏度过高和易析出结晶的制剂,也不适用于进入传感器时容易产生气泡的注射剂㊂对于黏度过高,采用两种方法都无法直接测定的注射液,可用适宜的溶剂稀释后测定㊂试验环境及检测试验操作环境应不得引入外来微粒,测定前的操作应在洁净工作台进行㊂玻璃仪器和其他所需的用品均应洁净㊁无微粒㊂本法所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使用前须经不大于1.0μm的微孔滤膜滤过㊂取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符合下列要求:光阻法取50m l测定,要求每10m l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10粒以下,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2粒以下㊂显微计数法取50m l测定,要求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20粒以下,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5粒以下㊂第一法(光阻法)测定原理当液体中的微粒通过一窄细检测通道时,与液体流向垂直的入射光,由于被微粒阻挡而减弱,因此由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降低,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大小相关㊂对仪器的一般要求仪器通常包括取样器㊁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器三部分㊂测量粒径范围为2~100μm,检测微粒浓度为0~10000个/m l㊂仪器的校准所用仪器应至少每6个月校准一次㊂(1)取样体积待仪器稳定后,取多于取样体积的微粒检查用水置于取样杯中,称定重量,通过取样器由取样杯中量取一定体积的微粒检查用水后,再次称定重量㊂以两次称定的重量之差计算取样体积㊂连续测定3次,每次测得体积与量取体积的示值之差应在ʃ5%以内㊂测定体积的平均值与量取体积的示值之差应在ʃ3%以内㊂也可采用其他适宜的方法校准,结果应符合上述规定㊂(2)微粒计数取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平均粒径为10μm的标准粒子,制成每1m l中含1000~1500微粒数的悬浮液,静置2分钟脱气,开启搅拌器,缓慢搅拌使其均匀(避免气泡产生),依法测定3次,记录5μm通道的累计计数,弃第一次测定数据,后两次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与已知粒子数之差应在ʃ20%以内㊂(3)传感器分辨率取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平均粒径为10μm的标准粒子(均值粒径的标准差应不大于1μm),制成每1m l中含1000~1500微粒数的悬浮液,静置2分钟脱气,开启搅拌器,缓慢搅拌使其均匀(避免气泡产生),依法测定8μm㊁10μm和12μm三个通道的粒子数,计算8μm与10μm两个通道的差值计数和10μm与12μm两个通道的差值计数,上述两个差值计数与10μm通道的累计计数之比都不得小于68%㊂若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应重新调试仪器后再次进行校准,符合规定后方可使用㊂如所使用仪器附有自检功能,可进行自检㊂检查法(1)标示装量为25m l或25m 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至少34个,分别按下法测定: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立即小心开启容器,先倒出部分供试品溶液冲洗开启口及取样杯,再将供试品溶液倒入取样杯中,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脱气,置于取样器上(或将供试品容器直接置于取样器上)㊂开启搅拌,使溶液混匀(避免气泡产生),依法测定至少3次,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 l,记录数据,弃第一次测定数据,取后续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㊂(2)标示装量为25m 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至少4个,分别按下法测定: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脱气,小心开启容器,直接将供试品容器置于取样器上,开启搅拌或以手缓缓转动,使溶液混匀(避免产生气泡),由仪器直接抽取适量溶液(以不吸入气泡为限),测定并记录数据,弃第一次测定数据,取后续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㊂(1)㊁(2)项下的注射用浓溶液如黏度太大,不便直接测定时,可经适当稀释,依法测定㊂也可采用适宜的方法,在洁净工作台小心合并至少3个供试品的内容物(使总体积不少于25m l),置于取样杯中,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脱气,置于取样器上㊂开启搅拌,使溶液混匀(避免气泡产生),依法测定至少4次,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 l㊂弃第一次测定数据,取后续3次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根据取样体积与每个容器的标示装置体积,计算每个容器所含的微粒数㊂(3)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至少34个,分别按下法测定: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开启瓶盖,精密加入适量微粒检查用水(或适宜的溶剂),小心盖上瓶盖,缓缓振摇使内容物溶解,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脱气,小心开启容器,直接将供试品容器置于取样器上,开启搅拌或以手缓缓转动,使溶液混匀(避免气泡产生),由仪器直接抽取适量溶液(以不吸入气泡为限),测定并记录数据;弃第一次测定数据,取后续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㊂也可采用适宜的方法,取至少3个供试品,在洁净工作台上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开启瓶盖,分别精密加入适量微粒检查用水(或适宜的溶剂),缓缓振摇使内容物溶解,小心合并容器中的溶液(使总体积不少于25m l),置于取样㊃671㊃0903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杯中,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脱气,置于取样器上㊂开启搅拌,使溶液混匀(避免气泡产生),依法测定至少4次,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 l,弃第一次测定数据,取后续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㊂(4)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按各品种项下规定,取供试品适量(相当于单个制剂的最大规格量)4份,分别置取样杯或适宜的容器中,照上述(3)法,自 精密加入适量微粒检查用水(或适宜的溶剂),缓缓振摇使内容物溶解 起,依法操作,测定并记录数据,弃第一次测定数据,取后续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㊂结果判定(1)标示装量为100m l或100m 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除另有规定外,每1m l中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25粒,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3粒㊂(2)标示装量为100m 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㊁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㊁注射用浓溶液及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除另有规定外,每个供试品容器(份)中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6000粒,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600粒㊂第二法(显微计数法)对仪器的一般要求仪器通常包括洁净工作台㊁显微镜㊁微孔滤膜及其滤器㊁平皿等㊂洁净工作台高效空气过滤器孔径为0.45μm,气流方向由里向外㊂显微镜双筒大视野显微镜,目镜内附标定的测微尺(每格5~10μm)㊂坐标轴前后㊁左右移动范围均应大于30m m,显微镜装置内附有光线投射角度㊁光强度均可调节的照明装置㊂检测时放大100倍㊂微孔滤膜孔径0.45μm㊁直径25m m或13m m,一面印有间隔3m m的格栅;膜上如有10μm及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5粒以下,并不得有25μm及25μm以上的微粒,必要时,可用微粒检查用水冲洗使符合要求㊂检查前的准备在洁净工作台上将滤器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冲洗至洁净,用平头无齿镊子夹取测定用滤膜,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冲洗后,置滤器托架上;固定滤器,倒置,反复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冲洗滤器内壁,控干后安装在抽滤瓶上,备用㊂检查法(1)标示装量为25m l或25m 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至少3个,分别按下法测定: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在洁净工作台上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立即小心开启容器,用适宜的方法抽取或量取供试品溶液25m l,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经预处理的滤器(滤膜直径25m m)中㊂静置1分钟,缓缓抽滤至滤膜近干,再用微粒检查用水25m l,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洗涤并抽滤至滤膜近干,然后用平头镊子将滤膜移置平皿上(必要时,可涂抹极薄层的甘油使滤膜平整),微启盖子使滤膜适当干燥后,将平皿闭合,置显微镜载物台上㊂调好入射光,放大100倍进行显微测量,调节显微镜至滤膜格栅清晰,移动坐标轴,分别测定有效滤过面积上最长粒径大于10μm和25μm的微粒数㊂计算三个供试品测定结果的平均值㊂(2)标示装量为25m 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在洁净工作台上小心翻转20次,使混合均匀,立即小心开启容器,用适宜的方法直接抽取每个容器中的全部溶液,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经预处理的滤器(滤膜直径13m m)中,照上述(1)同法测定㊂(3)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及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除另有规定外,照光阻法中检查法的(3)或(4)制备供试品溶液,同上述(1)操作测定㊂结果判定(1)标示装量为100m l或100m 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除另有规定外,每1m l中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12粒,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2粒㊂(2)标示装量为100m 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㊁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㊁注射用浓溶液及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除另有规定外,每个供试品容器(份)中含10μm及10μ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3000粒,含25μm及25μ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300粒㊂㊃771㊃0903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不溶性微粒仪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光阻法一、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注意事项:不溶性微粒检查法系在可见异物检查符合规定后.用以检查溶液型静脉用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及数量。
本法包括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
除另有规定外.测定方法一般先采用光阻法;当光阻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或供试品不适于用光阻法测定时,应采用显微计数法进行测定-应符合规定,并以显微计数法的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依据。
光阻法不适用于黏度过高和易析出结晶的制剂,也不适用于进入传感器时容易产生气泡的注射剂。
对于黏度过高,采用两种方法都无法测定的注射液.可用适宜的溶剂经适量稀释后测定。
二、试验环境及检测试验操作环境的要求:试验环境及检测试验操作环境应不得引入微粒,测定前的操作应在层流净化台中进行,玻璃仪器和其他所需的用品均应洁净、无微粒。
本法所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使用前须经不大干1 0μm的微孔滤膜滤过。
取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50ml,按相应检查法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
光阻法要求每10ml中含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10粒以下,含25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2粒以下。
显微计数法要求每50ml中含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20粒以下,含25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5粒以下。
否则表明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玻璃仪器或试验环境不适于进行微粒检查,应重新处理,检测符合规定后方可进行供试品检查。
三、光阻法原理及操作方法:3.1光阻法原理当液体中的微粒通过一窄小的检测区时,与液体流向垂直的入射光,由于被微粒阻挡而减弱.因此由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降低,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成正比,光阻法检查注射剂中不溶性微粒即依据此原理。
3.2 实验环境、仪器装置3.2.1 实验环境实验操作所处环境应不得导入明显的微粒,可以在超净室、层流净化台或者符合要求的洁净实验室中进行。
玻璃仪器和其他所需的用品都应洁净,无微粒。
所用的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使用前须经不大于1.0μm的微孔滤膜滤过。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Word 文档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不溶性微粒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X C)系在可见异物检查符合规定后,用以检测静脉用注射剂(溶液型注射液、注射液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及供静脉注射用无菌原料药中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及数量。
《中国药典》规定了两种检查方法即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
当光阻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或供试品不适于用光阻法测定时,应采用显微计数法进行测定,并以显微计数法的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依据。
第一法光阻法1 简述光阻法是当一定体积的注射液通过一窄小的检测区时,与液体流向垂直的入射光,由于被供试液中的微粒阻挡而减弱,因此由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降低,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大小相关,再根据通过检测区供试液的体积,计算出1ml供试液中含10μm以上(≥10um)及含25μm以上(≥25um)的不溶性微粒数。
2 实验环境、仪器与用具2.1 实验环境实验操作环境应不得引入外来微粒,测定前的操作在层流净化台中进行。
玻璃仪器和其他所需的用品均应洁净,无微粒。
本法所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使用前须经不大于1.0μm的微孔滤膜滤过。
2.2 仪器装置光阻法不溶性微粒测定仪通常包括定量取样器、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器三部分。
测量粒度范围为2~100μm,检测微粒浓度为0~10000个/ml。
不溶性微粒测定仪应定期校正与检定(至少每6个月校正一次),并符合规定。
3 操作方法(应在符合2.1项条件下进行)3.1 检查前的准备3.1.1 取50ml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溶剂)经微孔滤膜(一般孔径为0.45μm)滤过,置于洁净的适宜容器中,旋转使可能存在的微粒均匀,静置待气泡消失。
按光阻法项下的检查法检查,每10ml中含10μ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10粒以下,含25μm(≥25u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2粒以下。
否则表明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溶剂)、玻璃仪器和实验环境不适于进行微粒检查,应重新进行处理,检测符合规定后方可进行供试品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