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毛中特分析题核心考点

第三部分毛中特分析题核心考点
第三部分毛中特分析题核心考点

第三部分分析题核心考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还没有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

认识。党的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后,而就全党来讲,则是

在延安整风以后。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

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第二,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第一,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

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

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之中。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

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5.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不

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都坚持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回答的基本问题与历史经验: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

次历史性飞跃中(即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

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30

年的历史

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NBF考研包过班公务员包过班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

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人们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解决当代中国

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

结奋斗的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既坚持了科

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

宝。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二、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依据: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第二,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第三,当代世界的发展实

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

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

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

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

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6.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我们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

国治国理政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坚持统筹

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

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

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八个统筹)。

7.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

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NBF考研包过班公务员包过班

三、无产阶级领导权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集中表现在:第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

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第二,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

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这是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第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

列宁主义;第四,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2.无产阶级领导权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中国无产阶

级及其政党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是由历史和无产阶级的特点决定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

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

的斗争中实现的

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第二,对被领导者给以

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与区别

(1)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革命的范畴,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2)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

阶级专政。“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3)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两者

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必须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

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5 5.党的历史上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上的错误观点:“左”倾教条主义的“一次革

命论”(包括“毕其功于一役”、“无间断”革命等),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右的

“二次革命论”,割裂了两个革命阶段的联系,放弃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四、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一)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党对中国革命道路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2.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当时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3.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

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30年1月,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

文,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

想。

4.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

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此把农村包

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1.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首先,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

立。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其次,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无产

NBF考研包过班公务员包过班

阶级及其政党只有深入农村,才能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

最后,农村是中国革命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2.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现实可能性

第一,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农村革

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二,那些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

众运动的地方,为农村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是又一重要的客观条件。第四,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第五,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前三

条是客观原因和条件,后两条是主观原因和条件)

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

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五、革命统一战线

(一)民主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

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第一,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头小中间大”的阶级状况

决定的。第二,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2.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

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3.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党领导的四个统一战线

先后经过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1924——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927

——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1945年的第二次国共合作)、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46-1949年)几个时期。其中有两次国共合作。

4.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

6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第一个联

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第二个联盟也非常重要。

5.党领导和建立统一战线的经验:第一,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

导权。第二,坚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扩大非劳动人民的联盟。如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发

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第三,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

产阶级的关系,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

最广泛联盟。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空前的广泛性):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

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

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

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

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

系的和谐。

3.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决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

决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决不能动摇。

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NBF考研包过班公务员包过班

1.改革开放的现实依据

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

2.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社

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3.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雄辩地证明(国内生产总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制的变化等),改

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

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

倒退没有出路。

(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第一,就深度而言,改革开放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第二,就目的而言,改革开放

与革命一样,也是解放社会生产力。第三,就改革开放的实践而言,通过改革,中华民族大踏步赶

上了时代前进潮流,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所以,相对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

主义制度的第一次革命而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

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实现了目的和效果的高度统一,

就在于我们坚持了“十个结合”。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

进,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

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四)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1.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是因为:第一,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第二,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第三,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

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

闭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2.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2001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面开

放的新的阶段。加入世贸组织10多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对外经贸关系发生了

重大变化,中国在世界大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3.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我国也面邻着严峻的挑战。中国已连续17年(1995-2011

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6年(2006-201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

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新问题,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提

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第一,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第二,坚持“引进来”

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NBF考研包过班公务员包过班

邓小平于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辟论述:“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

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

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一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属于制度范畴,从而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二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

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三是市

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

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3.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原因

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

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市场经济能有效地激发经济主体的活力;能够使经济活动遵循价

值规律的要求,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能够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促

进技术和管理进步;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能促进生产与需要之间的及时协调。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两个体系、三个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

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

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

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及其基本根据

8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根据是:第一,社会主义的要求;第二,初级阶段的要求;第三,“三

个有利于”标准的要求。

2.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

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

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

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

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

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3)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4)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使股

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4.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根本上说是由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

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我们长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没有正确认识的原因

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只是抽象地从社会主义一般原理出发,而没有切实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NBF考研包过班公务员包过班

的实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出发,来思考所有制结构问题。判断一种所有制是否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是否具有优越性,不能从概念出发,而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从根

本上说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符合本国的具体国情,而不能简单地以公

有化程度的高低作为标准。

6.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

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它们同作为主

体的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因此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的内容,而不是因为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既不能因为公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属于

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而将它们排除在基本经济制度以外,也不能因为它们属于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而认为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九、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科学技术特

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科技作为第一

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涵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经

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国家战略。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和方针

9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必须坚

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十七大报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

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

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

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三)按照“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两个坚持”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

针。“三个转变”: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

动转变。第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第三,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

新转变。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

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NBF考研包过班公务员包过班

十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两个必须”

1.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必须转变关于发展的传统观念,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

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改变先污染后

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

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

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这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是凝聚

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

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

10 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

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第二,坚持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第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第五,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

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第六,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

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

发展。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使

两者协调发展。

3.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政府主导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根本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

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NBF考研包过班公务员包过班

4.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坚持把社

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

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5.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十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第一,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二,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

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也是总体特征、总体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社会。

(三)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

出位置。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第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第三,推进就业体制改

革创新。第四,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

11 结构,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五)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第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制度;第二,

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第三,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

顺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第四,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保障体系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

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3.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地确定保障方式

和标准,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当前,主要是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最低

生活保障制度,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

十四、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义传统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NBF考研包过班公务员包过班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

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就

是:第一,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

础。第二,两制并存。第三,高度自治。

(三)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明确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对台关系的六点意见

第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第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第三,弘扬中华

文化,加强精神纽带。第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第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

第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和平统一、一

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

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

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已开通新浪认证微博https://www.360docs.net/doc/425593192.html,/xiaoxiurong,大家在复习中有何问题可在微博上联系。

我在冲刺阶段出版的书有:《考点预测(背诵版)》、《冲刺八套卷》、《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

济与政治核心预测》

12 7

4

最新考研政治毛中特模拟试题及答案

考研政治毛中特模拟试题及答案:毛泽东思想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A。科学地区分了中国革命对象和中国资产阶级 B。农村包围xx革命道路的基本形成 C。认识到农民问题是xx革命的中心问题 D。科学分析了xx社会各阶级 2.xx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A.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B.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 C.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xx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C.党和人民的xx精神财富 D.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2.xx的理论渊源是() A.xx优秀的传统文化 B.马列主义 C。资产阶级民主思想D.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1927年7月至1935年1月是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年12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等文章,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区分中国革命对象和中国资产阶级,贯穿于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在毛泽东的很多著作中都有体现。选项C,毛泽东的确很早就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比如,1927年3月5日,毛泽东发表《湖南农*动考察报告》,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选项D 科学区分了中国社会各阶级,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但不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根本前提五四运动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根本前提,因此备选项C符合题干要求。备选项A、B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我们经常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确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十月革命以前,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十月革命以后,就属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十月革命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毛泽东思想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条件下产生。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D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因此备选项A、B、D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二、多项选择题

考研政治毛中特必背的十九个高频考点总结

考研政治毛中特必背的十九个高频考点 总结 毛中特作为考研政治中分值最高的科目,是同学们在考研政治复习中的重点。在此整理2015考研政治毛中特必背19个高频考点,赶快来收藏吧! 1、三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2、正确评价毛泽东及其意义 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的重要观点: 1.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2.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3.在社会主义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4.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党成立初期,工作重心放在城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193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特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依据:(1)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内无民主,外无独立)决定的;(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3)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是统治薄弱环节。 4、两个“不能否定”(毛中特与史纲交叉考点) 我们既不能以改革开放以后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时期,也不能以改革开放前的时期否定改革开放以后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30年的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功迈出了重要一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了在中国这话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从而也找到了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并且通过坚定不移地开拓这条道路而取

考研政治毛中特研究分析题

考研政治毛中特分析题

————————————————————————————————作者:————————————————————————————————日期: 2

2017考研政治毛中特分析题 作者:@钟方源 万能模版 毛中特无论答什么,都要写: 我们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为指导, 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实在写不出,再加上: 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有利于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 能够符合中国的国情, 能够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能够有效促进共同富裕, 能够提高综合国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有利于建设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全面建成小康 (一)、如何理解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重要性} ①第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实现了党制定的两个百年目标的第一个目标; ②第二,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这为实现第二个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③全面小康、民族复兴,是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交融的目标任务。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谈二者关系} 所以,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和“关键一步”。{总结归纳} (二)、如何理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①之所以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是因为2020年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社会,{全面指的是什么} 1)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一项不能少} 2)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一个不能少} 3)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共同发展的小康。{一处不能少} 而目前我国农村还有五千多万贫困人口没有解决,几百个贫困县没有摘帽,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②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于扶贫标准线以下,这1)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2)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为什么是关键} ③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如何解决} 扶贫开发1)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事关增进人民福祉,3)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4)事关国家长治久安,5)事关我国国际形象。 打赢脱贫攻坚战,1)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2)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准,3)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三)、结合材料,联系协调发展理念,说明全面建成小康为什么要“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 ①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1)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协调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3)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就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这段话联系协调发展理念角度}

《毛中特》习题及答案(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4.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前、中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 A.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 B.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C.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的提出 D.毛泽东军事路线的完整形成 6.毛泽东思想最显著、最本质的特点是 A.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C.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D.是在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产生的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8.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C.党的十二大上 D.党的十三大上 9.我们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 A.党的十三大上 B.党的十四大上 C.党的十五大上 D.党的十六大上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 B.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C.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12.胡锦涛指出,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的主题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 A.坚持党的先进性 B.坚持执政为民

毛中特难点重点考点解读

毛中特难点重点考点解读 1.十八大报告的主题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

神实质。 4.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伟大成就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

毛中特史纲分析题分一

毛中特史纲分析题分一 专题一从严治党: 角度1. 在新形势下,党为什么要从严治党(“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呢)? 只有从严治党,才能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才能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才能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使党永葆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角度2. 回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何做到“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 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使作风建设要求真正落地生根。 专题二经济新常态: 角度1. 中国经济是不是遇到了“经济衰退”或“危机”,“新常态”它“新”在哪里,“常”在哪里? 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转向新的增长点。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 角度2.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新常态”是为了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总体方式和方法的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一方面,中国经济运行轨道,正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的关键时段。另一方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专题三人大制度: 角度1. 请回答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独创的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政治社会文化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翻身做主、掌握自己命运的伟大创造,也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 角度2. 为什么不能照搬照抄他国的政治体制?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就是因为它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

政治毛中特材料题解析(一)

政治毛中特材料题解析(一) 浙江武义县后陈村是全县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但由于财务使用不透明,村民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连续向县纪委、街道反映村里问题,却长期得不到彻底解决。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任村支书因经济问题查处。2004年初,村里有1000亩土地被征用,获补偿金1900多万元,在人均发放7000多元后,还剩1000多万元。如何处理这些集体资产成为村内一个难题。为帮助村民寻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由县纪委牵头组建的村务监督改革指导小组进驻后陈村,指导组在大量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决定组建一个相对独立于村委会及村党支部的监督委员会,真正能从根本上让村民有效制约村干部的权力。6月,后陈村在海选村委员基础上由群众选举产生了全国第一个村级民主监督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与村党支部、村委员一起称为“三委会”。 监委会成立不久,即对村里两口池塘的承包进行了全程监督,结果每口池塘三年的承包价从2.8万升至5.8万元,2005年后陈村举行垃圾清运投标会,村委会主任主持会议,监委会主任到场监督,不到5分钟结果就出来了,没有人对投标公正性表示质疑。 监委会成立后,后陈村每年的创收情况,包括出租土地给广告公司做广告牌、旧粮站出租、经营沙场、村留土地上的杉树出售,以及向上级部门申请到的资金补助等,每一笔都要经过监委会审核后公布。2004年,当年的招待开支是23909元,比前些年下降近一半,村干部再不能拿着发票随便报销了。在村财务公开栏前,村民告诉记者:“过去简直是胡来,集体的钱像是干部自己的,现在不一样了。”监委会主任说:“我的职责就是看他们有没有按程序办事,有没有搞暗箱操作。” 监委会成立以来,后陈村的固定收入逐年增加,村干部连续8年实现零违纪,村民连续8年实现零上访。村两委已顺利完成了3次换届。最近的一次换届,村两委成员一个没动,全部高票当选,一次通过。 目前,浙江省3万多个行政村,村村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实现了村级监督组织全覆盖,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一有效而不需要太大监督成本的权力制衡制度,对建立乡村“阳光权力体系”共建和谐社会带来重要启迪。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一制度创新已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并在全国推行。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5月14日等 (1)后陈村是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保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 (2)全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建立对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有何启示? 【考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先应对基层民主的含义有所了解;然后结合题目的具体材料对问题进行回答。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第一个问题是后陈村的制度创新,可以根据材料从权力监督、信息公开、议事协商等几个方面的制度创新来回答。第二问的问题是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建立对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启示。可以从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保证和扩大民众的权力和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等各方面来回答。 【答案要点】 (1)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是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中一项创新性举措。监委会是村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常设机构,按照相关程序依法监督本村选举、决策、财务等事关村民利益

2016考研政治真题:毛中特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2016考研政治真题:毛中特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贯穿这两大理论成果始终,并体现在两大成果各个基本观点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D A.群众路线 B.独立自主 C.改革创新 D.实事求是 解析:正确答案:D本题考查的是两大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 A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B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立足点,哲学原理是矛盾的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C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内涵,与题干无关。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全新课题,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十大关系”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B A.集中力量向科学进军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解析:正确答案 B 本题比较简单,是对《论十大关系》基本内容的考查,在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论十大关系》是一篇比较重要的政治报告。 A是1956年周恩来提出来的,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c 是党的八大1956年9月份提出来的,《论十大关系》的时间是1956年4-5月份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政治报告中提出的。 7.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特征,但是,这些新的阶段特征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事实。这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过程 B 、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C 、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社会生产的矛盾运动过程 D、社会性质与发展程度的有机统一过程 解析:正确答案B本题的干扰项比较多,但其实考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A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是进入21世纪提出来的,而初级阶段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已经系统阐述了。 CD本身表述没有错误,但与题干无关。

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考点整理(3)

考研复习时间有限,政治背诵知识点很多特别整理了一些毛中特考点,大家争取回顾回顾: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三)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分析和批判了胶条主义的错误,并及时吸取抗日战争的新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特别是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了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艰辛的探索。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6考研政治毛中特分析题万能句小结

2016考研政治毛中特分析题万能句小结 今年考研最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考研初试的时间提前,考研时间通常在每年的1月初进行,而今年考研初试时间将提前至2014年12月27日至12月28日(每天8:30~11:30,14:00~17:00),比以往以前了一周的时间,对于考生的复习甚至之后的出分复试时间都会有影响,提醒考生注意时间安排。 在以往考研政治毛中特分析题中,会出现以下几种题型。如:"根据材料如何(或怎样)分析、认识社会现象及社会问题",考生可以这样回答:"材料表明……哪些具体现象或具体问题" 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哪些具体现象或具体问题";再如:"如何解决此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或解决此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或途径是什么)"? 考生可用如下固定模式:"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或"解决好……问题的措施主要有:……"。 以上固定句型是回答分析题的常用搭配,可作为开头和转换使用。但要作为理论依据,同学们可针对出题思路,使用如下"万能"依据与意义回答。 *万能依据: (1)中国国情,社会主义性质,基本制度……决定的。 (2)生产力发展需要,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市场经济需要,四个文明需要等。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 (4)关于党的--党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党的先进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5)从经验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现代化建设经验,他国正反面经验…… (6)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要这么做的。 (7)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最重要) *万能意义 理论意义: (1) 是党制定执行正确方针、政策、路线的理论基础、根本依据。 (2) 有助于克服各种错误思想(此种回答不用过于复杂)。 实践意义: (1) 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重要的意义。 (2)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现代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3) 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中的国际地位与竞争力,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大计。 (4) 有利于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促进人类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

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汇总

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汇总 2015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汇总 一、三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 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二、正确评价毛泽东及其意义 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 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 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的重要观点: 1.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2.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3.在社会主义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4.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党成立初期,工作重心放在城市,1927年大革 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1930年1月,毛泽东发表

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 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特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依据:(1)是由中国的具 体国情(内无民主,外无独立)决定的;(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 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3)革命的 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是统治薄弱环节。 四、两个“不能否定”(毛中特与史纲交叉考点) 我们既不能以改革开放以后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时期,也不能以改革开放前的时期否定改革开放以后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30年的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 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确立 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功迈出了重要一步。在社会 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 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农业合作化,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了在中国这话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 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从而也找到了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并且通过坚定不移地开拓这条道 路而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我国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 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台阶,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历史 性变化。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19个考点汇总

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19个考点汇总 一、三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二、正确评价毛泽东及其意义 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的重要观点: 1.社会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2.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3.在社会主义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4.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党成立初期,工作重心放在城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193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特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依据:(1)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内无民主,外无独立)决定的;(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3)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是统治薄弱环节。 四、两个“不能否定”(毛中特与史纲交叉考点) 我们既不能以改革开放以后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时期,也不能以改革开放前的时期否定改革开放以后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30年的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功迈出了重要一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了在中国这话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从而也找到了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

2017考研政治毛中特分析题

2017考研政治毛中特分析题

2017考研政治毛中特分析题 作者:@钟方源 万能模版 毛中特无论答什么,都要写: 我们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为指导, 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实在写不出,再加上: 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有利于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 能够符合中国的国情, 能够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能够有效促进共同富裕, 能够提高综合国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有利于建设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全面建成小康 (一)、如何理解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重要性} ①第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实现了党制定的两个百年目标的第一个目标;

②第二,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这为实现第二个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③全面小康、民族复兴,是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交融的目标任务。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谈二者关系} 所以,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里程碑和“关键一步”。{总结归纳} (二)、如何理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①之所以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是因为2020年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社会,{全面指的是什么} 1)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一项不能少} 2)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一个不能少} 3)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共同发展的小康。{一处不能少} 而目前我国农村还有五千多万贫困人口没有解决,几百个贫困县没有摘帽,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回答毛中特分析题万能句和答题技巧

回答毛中特分析题万能句和答题技巧 在以往考研政治毛中特分析题中,会出现以下几种题型。如:“根据材料如何(或怎样)分析、认识社会现象及社会问题”,考生可以这样回答:“材料表明……哪些具体现象或具体问题”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哪些具体现象或具体问题”;再如:“如何解决此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或解决此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或途径是什么)”?考生可用如下固定模式:“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或“解决好……问题的措施主要有:……”。 以上固定句型是回答分析题的常用搭配,可作为开头和转换使用。但要作为理论依据,同学们可针对出题思路,使用如下“万能”依据与意义回答。 一、万能依据: (1)中国国情,社会主义性质,基本制度……决定的。 (2)生产力发展需要,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市场经济需要,四个文明需要等。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 (4)关于党的——党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党的先进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5)从经验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现代化建设经验,他国正反面经验…… (6)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要这么做的。 (7)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最重要) 二、万能意义 1.理论意义: (1)是党制定执行正确方针、政策、路线的理论基础、根本依据。 (2)有助于克服各种错误思想(此种回答不用过于复杂)。 2.实践意义: (1)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重要的意义。 (2)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现代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3)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中的国际地位与竞争力,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大计。 (4)有利于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促进人类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 3.马原分析题答题的万能框架 首先是阅读材料,分析题目中选用材料的意图,正确寻找材料与原理之间的结合点。其次,仔细推敲“请回答”的要求,一般分析题都规定了回答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向和角度。要依据这个方向和角度从思维中寻找相应的原理,作为分析材料的依据。再次,运用原理分析材料时,要注意原理与材料的紧密结合,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练习题及答案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练习题及答案【三篇】 【篇一】 1.我国能够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和平改造的客观条件(或可能性)在于 A.工人阶级掌握着国家政 B.建立了巩固的工农联盟 C.国家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 D.国营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2.下面关于社会主义改造正确的论述有: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国历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1956 年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 B.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C.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经济建设必须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4.1964 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分两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这就是: A.在1980 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1980 年代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温饱 C.在20 世纪内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 D.在20 世纪内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5.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动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002 年12 月5 日,******到河北省西柏坡进行调研,重温了西柏坡精神,重申了毛泽东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在经中央媒体报道后,此举引发了广泛而持续的关注,海内外舆论普遍将此解读为极具符号性的行为。针对上述材料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忧患意识 B.“两个务必”,凝结着深刻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 C.“两个务必”对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久执政,能不能为人民执好政”的历史性课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 D.共产党要永葆先进性,始终保持自己的政治本色,必须时刻牢记“两个务必” 6.毛泽东当年曾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新中国成立50 多年来,“两个务必”时时警示着处于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人,也激励着广大干部、党员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赶考”仍在继续,但“赶考”的环境、“考题”和“考生”状况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下面关于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考题”变为如何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赶考”的主人没变,依然是中国共产党,”考官”没变仍然是全体中国人民 C.评判“考生”成绩的标准变为是否更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赶考”环境更加复杂,“赶考”的任务更加艰巨,“考生”的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 7.1964 年6 月毛泽东提出了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具备: A.必须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绝大多数人服务的革命者 B.必须是能团结大多数人一道工作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必须是民主集中指导模范执行者 C.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富于自我批评精神,必须用于改正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D.必须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 8.在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毛泽东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分析是: A.中国是一个大国, 经济发展不平衡 B.人口多、底子薄 C.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生产力不发达 9.在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问题上,毛泽东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完整版)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

2020《考研政治》毛中特高频考点整理 /1.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在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毛泽东思想趋于成熟的主要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明。 /3.几个“问题”: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4.毛泽东重要著作: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著作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的著作是《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毛泽东系统阐述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是《<共产党人>发刊词》。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目标,即把党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把建设这样的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强调,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5.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6.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指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7.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8.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 ?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 ?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9.人民军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 ?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