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龙口市政府工作报告

合集下载

2011年山东各区县经济产值

2011年山东各区县经济产值

22687 25000 20098 13888 19771 20649 21440 16658 23509
8974 12000 8756 4986 8350 7735 8018 7119 9626
要指标
城镇农村人均收入(元) 32903 14736 36200 15600 26921 20250 6438 15696.2 7590.7 17796.57 7509.9 20467 8297 17495 6892 26341 10805 22792 8342 18606 6232 18292.2 7119.7 18194.8 6604.03 18373.87 6897.92 18844 6567 18245 5028 18123.9 5601.4 17899 6128.6 15603.31 4608.47 18369 6446 26897.48 9371.73 16495.01 4145.35 30971 13071 24907 8779 14988.68 3664.9
E E E F/Y F/Y F/Y F/Y F/Y F/Y F/Y F/Y F/Y F/Y F/Y F/Y G/V G/V G/V G/V G/V G/V G/V G/V G/V G/V G/V G/V G/V G/V G/V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J J J
东营市广饶县 东营市利津县 东营市垦利县 烟台市芝罘区 烟台市福山区 烟台市牟平区 烟台市莱山区 烟台市长岛县 烟台龙口市 烟台莱阳市 烟台莱州市 烟台蓬莱市 烟台招远市 烟台栖霞市 烟台海阳市 潍坊市潍城区 潍坊市寒亭区 潍坊市坊子区 潍坊市奎文区 潍坊市临朐县 潍坊市昌乐县 潍坊青州市 潍坊诸城市 潍坊安丘市 潍坊寿光市 潍坊高密市 潍坊昌邑市 潍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 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 济宁市市中区 济宁市任城区 济宁市嘉祥县 济宁市汶上县 济宁市梁山县 济宁市鱼台县 济宁市微山县 济宁市金乡县 济宁市泗水县 济宁兖州市 济宁曲阜市 济宁邹城市 济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济宁北湖旅游度假区 泰安市泰山区 泰安市岱岳区 泰安市宁阳县

围海造地致使海岸线变短

围海造地致使海岸线变短

山东填海造地致海岸线缩短186公里利润数十倍2011年07月28日02:43时代周报我要评论(0)字号:T|T山东仅仅是一个缩影,海南、广东等部分沿海城市填海都不比山东少。

正如歌声中所言,那一片片被文明糟蹋过的海洋和天地。

近20年来,海南、广东、河北、辽宁、山东等省都在填海造田、围海养殖,这使得海湾面积减少了2.20万公顷,海岸线长度因此缩短了186公里。

填海造岛的背后,是海洋经济大跃进,以及填海造岛的高达数十倍的利益驱动。

拥有3345公里黄金海岸、占全国海岸线1/6,沿岸分布着200多个海湾,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港址50多处的山东半岛,20年来的填海造田、围海养殖使海湾面积减少了2.20万公顷,海岸线长度缩短了186公里。

渤海海域缩小、海冰灾害加剧、水产养殖下降,在地方政府比拼经济指标和巨大的利润推动下,一系列的问题并不能阻挡地方政府“向海洋要地”的大跃进步伐。

随着国内质疑声不断,2009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围填海规划计划管理的通知》,要求从2010年开始,围填海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行年度总量控制管理。

此前山东各地高调宣传,动辄冠以“国内首个、国内最大”等称号的填海项目,依旧在如火如荼进行,但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参与的企业均讳莫如深,只管“埋头苦干”。

事实上,山东仅仅是一个缩影,甚至不是填海大户,一位国家级海域使用论证评审专家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海南、广东、辽宁、河北、天津等部分沿海城市填海都不比山东少。

投资千亿造海上新城烟台龙口市的龙口湾,中国最大的离岸人工岛群将诞生于此,计划填海35.23平方公里,规划用海总面积将达到44.29平方公里。

龙口人工岛群去年5月获得国家海洋局批准建设,按照规划,龙口人工岛群将建设6个离岸人工岛和1个突堤式人工岛。

该人工岛群的建设由当地企业南山集团承建。

对于目前的填海进度、投资额度、南山未来在该项目上的盈利等,南山集团宣传部部长曲树强表示,“南山属于施工方,我们只是填海干活,这是市政府工程,要提前跟市委宣传部预约采访,不敢盲目接受采访。

北京市通州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北京市通州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北京市通州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通州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10年工作回顾2010年是通州发展史上极为不平凡的一年。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国际国内资源,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这一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机遇,以超常的干劲、超常的举措和超常的效率,在经济社会各条战线上奋勇拼搏,取得了显著成绩,圆满完成了区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和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15亿元,增长12.9%;税收总额实现104亿元,增长2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1.65亿元,增长2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360亿元,增长16.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88亿元,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44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2497元,分别增长9%和10%。

一、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高起点提升新城发展定位。

立足首都世界城市建设,通过举办“通州国际新城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明确了现代化国际新城“北京发展新磁极、首都功能新载体”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将通州打造成为中心城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世界城市新功能的核心承载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极和滨水低碳宜居新典范,为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标准推进核心区规划建设。

充分借助国际国内资源,按照国际一流标准,全面深化新城核心区规划,完成了重点地块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开展了景观环境、道路交通、地下空间等专项设计,与佩罗集团合作编制了首个低碳城市指标体系。

举办高水平宣传推介活动,快速形成了各类优质资源汇聚通州的良好态势,新加坡嘉德置地、万达集团等3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明确了投资意向,香港富华、华业地产投资建设的首批项目顺利开工。

大规模实施土地一级开发和旧城旧村改造。

编制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1年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晋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晋城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型跨越发展为主线,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895.0亿元,增长13.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 8.8亿元,增长7.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第二产业增加值585.8亿元,增长16.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5%;第三产业增加值270.3亿元,增长9.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2%。

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增加值30.1亿元,增长6.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3.9亿元,增长8.9%;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8.3亿元,增长16.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0.8亿元,增长10.0%;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9.7亿元,增长10.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205元,按2011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6070美元。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81.8亿元,增长18.6%,其中增值税完成85.9亿元,增长12.6%;企业所得税43.5亿元,增长24.8%;个人所得税8.5亿元,增长28.9%;营业税13.5亿元,增长21.1%;资源税2.5亿元,增长1.6%。

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7.9亿元,增长22.4%。

一般预算支出113.2亿元,增长26.5%。

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2.2%,教育支出增长26.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9.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7.6%,节能保护支出增长57.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38.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1.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4%。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7.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1%。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4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5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2%。

二、农业全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21.7万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0.6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0.34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04万公顷。

百色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百色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百色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11年2月23日在百色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追赶意识,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奋起跨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根据《中共百色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时期我市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自治区"富民强桂"新跨越的战略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推进中国生态铝工业基地、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地、广西右江河谷城镇带、西南出海通边重要交通枢纽建设,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跨越追赶,为与全国同步迈进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解决我市所有问题的关键,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使经济增长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的基础上。

努力实现跨越追赶,这是我市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反映全市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

《纲要(草案)》提出了七条基本要求: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不动摇、坚持跨越发展不动摇、坚持以资源换产业的路子不动摇、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动摇、坚持统筹发展不动摇、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

龙口市政府报告

龙口市政府报告

龙口市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16日在龙口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市长李永乐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政府工作的回顾“十一五”是历经考验、极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在中共龙口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转机,齐心协力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在困境中取得了新成绩、续写了新篇章。

——这五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680亿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15.3%,人均达到10.7万元。

完成境内财政总收入13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7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3倍和3.1倍,年均分别增长27%和2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0亿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15%。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7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5%。

2010年末,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73亿元和323亿元,均是2005年的 2.6倍。

——这五年,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6.2∶64.1∶29.7调整为3.6∶64.8∶31.6。

工业主导作用日益突出。

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20亿元,利税202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4倍和2.2倍,年均分别增长19.4%和17%。

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入900亿元,其中技改投入近400亿元。

高端铝合金产业园、大型轮式装载机等一批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项目开工建设,铝制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化工建材、纺织皮革、食品五大产业集群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68%;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新增74户,总数达到149户。

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处,国家创新型企业达到2户;新认定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1户;龙口铝及铝合金产业化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6%提高到44%;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新增35件、省级以上名牌新增37个,总数分别达到52件和43个;23条立窑水泥生产线全部关停,9家燃煤电厂全部安装脱硫设施,“十一五”节能目标如期完成,减排目标提前2年实现。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的通知-鲁政办字[2012]30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的通知-鲁政办字[2012]30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的通知正文:----------------------------------------------------------------------------------------------------------------------------------------------------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的通知(鲁政办字〔2012〕30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省政府领导同志工作分工,现将《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分解表》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工作落实。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二年三月十九日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工作任务分解表┏━━━━━━━━━━━━━━━━━━━━━━━━━━━━━━━━━━━━━━━━━━━━━━━━━┓┃姜大明省长┃┣━━━┳━━━━━━━━━━━━━━━━━━━━━━━━━━━━━━━━━━━━━━━━━━━━━┫┃┃生产总值增长9. 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指┃总额增长1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稳步增加;城镇新增就业100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一、对全面完成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政府工作目标任务负总责。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和“目标”,全面┃┃┃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按照“四个牢牢把握”和“四个着力”的基本要求,积极作为、┃┃┃科学务实,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统筹发展为着力点,重点做好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抓改┃┃┃革、促开放、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2011年秦皇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十一五回顾

2011年秦皇岛市政府工作报告——十一五回顾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2月22日在秦皇岛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市长朱浩文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十一五”回顾“十一五”是秦皇岛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同全市人民一道,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2010年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部实现,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过去五年,我们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克服重重困难,经受住各种严峻考验,办成了一些大事,办好了一些喜事,办妥了一些难事,全市上下发生一系列重要而深刻的变化。

我们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把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全面开启旅游立市战略,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富庶文明和谐”的新秦皇岛而不懈努力;我们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做大总量、调优存量,实施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了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坚定“一中心三基地”产业定位,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攻坚,积极开展与行业高端、强势企业对标行动,启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建设以旅游业为中心的现代产业体系,旅游名城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我们以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为动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品质,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塑造滨海城市特色,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我们强化生态优先、环境为要理念,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让秦皇岛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生态更美好;我们出色圆满协办北京奥运足球赛事,充分展示秦皇岛开放、文明、靓丽的崭新形象,留下了宝贵的奥运遗产和永久的奥运印记;我们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秦皇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我们始终把暑期工作作为极其重要的特殊政治任务,高标准完成暑期服务保障任务,做到了环境面貌年年有新改善、服务保障年年有新进步;我们将重大任务、重大活动、重大项目作为干事创业的平台,锻炼干部队伍,检验工作能力,探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月16日在龙口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龙口市市长李永乐一、“十一五”时期政府工作的回顾“十一五”是历经考验、极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在中共龙口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转机,齐心协力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在困境中取得了新成绩、续写了新篇章。

——这五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680亿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15.3%,人均达到10.7万元。

完成境内财政总收入13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7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3倍和3.1倍,年均分别增长27%和2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0亿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15%。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7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5%。

2010年末,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73亿元和323亿元,均是2005年的2.6倍。

——这五年,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6.2:64.1:29.7调整为3.6:64.8:31.6。

工业主导作用日益突出。

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20亿元,利税202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4倍和2.2倍,年均分别增长19.4%和17%。

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入900亿元,其中技改投入近400亿元。

高端铝合金产业园、大型轮式装载机等一批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项目开工建设,铝制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化工建材、纺织皮革、食品五大产业集群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68%;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新增74户,总数达到149户。

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处,国家创新型企业达到2户;新认定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1户;龙口铝及铝合金产业化基地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6%提高到44%;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新增35件、省级以上名牌新增37个,总数分别达到52件和43个;23条立窑水泥生产线全部关停,9家燃煤电厂全部安装脱硫设施,“十一五”节能目标如期完成,减排目标提前2年实现。

服务业持续做大做强。

滨海旅游度假区、省级煤炭储备配送基地一期、永晖选煤、利群购物广场及步行街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博商购物广场、振华商厦扩建和南山旅游景区二期、三期等项目建成运营,服务业新型业态蓬勃发展。

2010年,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15亿元,年均增长17.5%;实现旅游总收入39亿元,年均增长21%;龙口港货物吞吐量达到创纪录的5030万吨,是2005年的3倍。

农业生产稳定提高。

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市财政支持“三农”资金五年累计34亿元。

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

通过有机和绿色食品认证的农产品分别达到4个和101个,营业收入过亿元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1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户;农产品出口2.7亿美元,五年累计12亿美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384亿元,是2005年2.4倍。

——这五年,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活力逐步显现。

改制重组困难企业5户,市属国有集体企业解困工作取得新进展。

行政、农村、医药卫生、林权等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

企业上市步伐加快,新增上市公司4户,五年累计募集资金130亿元,另有1户企业已“过会”。

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2010年完成外贸进出口22.7亿美元,其中出口12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1%和19%;五年累计注册外资9.6亿美元,到账外资3.3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16亿元。

人口岛群工程获批开建。

——这五年,城乡建设统筹推进,融合发展步伐加快。

全市建成区由2005年的57平方公里扩展到10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53.8%提高到58.8%。

城市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逐步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修编。

东城、西城、新区五年累计完成城建投入94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城区道路36条,完成旧城旧村改造近3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管道天然气用户达到3.5万户;村镇建设五年累计投入40亿元,完成整体搬迁改造项目24个;以优惠的政策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开工14个社区,涉及19个村、7670户,开工面积44万平方米。

交通设施日臻完善。

通港铁路投入运营,国辅烟汕线龙口段如期通车,疏港高速公路龙口段已经开工,龙青高速公路和龙烟铁路龙口段前期工作按计划进行;五年累计新建、改造干线公路和县乡路177公里,硬化农村公路123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414公里。

龙口港新建成泊位9个,其中10万吨级泊位5个,主航道提升至5万和10万吨级。

五年完成水利设施投入8.5亿元,引黄调水龙口段工程具备通水条件,新区中心水厂建成投用,王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北邢家水库除险加固按期完工,64座小型水库全部消除病险状况;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惠及237个村、19.3万农村人口。

城乡生态持续改善。

泳汶河纳污、绛水河与矫家河下游综合治理工程顺利完工,第一污水处理厂改造、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及凤凰山垃圾处理场升级改造等工程完成预期目标,全市农村垃圾实现集中收集;五年新植各类苗木2500多万株,新增绿化面积12万亩,林木覆盖率由47.5%提高到54.3%;达到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标准的镇增加到8个,高标准打造绿化示范村20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达到4处。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市连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市”三块金牌,节水城已通过国家级考核验收,环保城和园林城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这五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2010年,预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275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121元,年均分别增长12.8%和12.5%。

每年完成十件惠民利群实事,逐步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年累计投入就业扶持资金70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人员4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

企业最低工资、职工基本医疗、生育医疗补助和退休人员养老金、农民养老金、城乡低保、五保及新农合报销标准均稳步提高。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投保人数达到6万人,参保率达到98%;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保人数达到22万人,新农保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全市近10万名60周岁以上未参加城镇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全部领取了基础养老金,年发放额6000多万元。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五年累计发放低保金9100多万元。

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6%,五年累计发放五保资金2800多万元。

2008年起为全市7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长寿津贴,累计3400多万元。

积极开展“爱心捐助”活动,五年共接收社会各界捐款622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7.3万人次。

连年提高优抚金发放标准,五年累计发放1.2亿元。

健全完善了义务教育段经费保障机制,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不断提高,五年共免除义务教育段学生课本费和作业本费4700多万元。

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舍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新建和改扩建校舍26万平方米;新农合参合农民达到43万人,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参合率连续三年达到100%;五年累计投入市镇两级医院发展资金1.7亿元;新建、改建社区卫生服务站237处,全市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实现无缝隙覆盖。

启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实现基本药品零差价销售,单张处方价格降幅达64%。

——这五年,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日益加强,和谐稳定局面更加巩固。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基层群众自治机制逐步完善,社会法治化管理不断加强。

五年累计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协委员提案958件,办结率达到100%。

坚持民主决策制度,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提速增效、重抓落实”主题实践活动,行政效能和公信力明显提升。

全面加强廉政建设,维护了政府机关和公务员队伍的良好形象。

安全生产工作常抓不懈,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逐步加大,应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以群众工作统领稳定工作的体制机制运行良好,社会矛盾得到合理化解,治安形势持续稳定。

二、“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强化率先发展基础、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又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攻坚阶段。

当前,龙口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全市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前瞻的战略思维,科学定位,精心谋划,踏实苦干,努力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今后五年,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民生第一追求、稳定第一责任、党建第一保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强力支撑,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为重要着力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富裕文明程度,全面建设“美丽富庶和谐幸福新龙口”,提前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一)坚持率先发展不动摇,建设富强新龙口。

按照“四个第一”的总要求,以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强市、环渤海重要港口物流基地、胶东半岛区域性商贸中心和一流休闲度假胜地为目标,坚持“好”字优先、以强取胜,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坚定不移地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巩固扩大已有优势,培育增创新的优势,重力突破薄弱环节,抢占发展制高点,在各个领域高标定位、积极作为、奋勇争先。

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7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2万元和2万元以上;确保综合经济实力全省领先、在全国位次有所前移。

(二)坚决打好“转”“调”攻坚战,建设活力新龙口。

抓住并用好山东省实施“三区”战略的重大机遇,以高端高质高效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再造、新兴产业培育和服务产业跨越“三大工程”,构筑起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实施科教兴龙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狠抓节能减排,积极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努力建设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不断深化各领域改革,构建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高水平实施对外开放,着力突破招大引强工作,不断优化投资和进出口结构,健全引导消费的长效机制,形成内需主导、“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加快“以港兴市”步伐,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口功能,强化产业支撑,力争提前实现现代化亿吨强港目标;推动“五大城市组团”融合发展,“四大经济板块”加速对接,不断优化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坚持陆海统筹、集约用海,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人工岛群规划建设,努力建设具有长期发展潜力与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