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的孵化技术与要点

合集下载

鹌鹑的人工孵化与饲养管理

鹌鹑的人工孵化与饲养管理
畜 禽 饲 养
鹌 鹁 的 人 工 孵 化 与 饲 养 管 理
张 秀峰 ( 黑龙江省鹤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140 ) 510
1 人 工 孵化 ’
鹌鹑 4 0日左 右 即 可开 产 ,不 得 随便更 换 饲 料 。 室 内温 度控 制在 2 %左 右 为宜 , 5 温度 不 能忽 冷 忽热 , 便 于产 蛋 率稳 状 态 。定 期 清理 粪 便 , 意粪 便 颜 色 、 注 形状 、 味 。对产 蛋 减 少及 病 死鹑 应 加 强检 查 , 有 气 如
用 。 同时
望后产蛋状况 。注意温度 、 风 、 照、 通 光 湿度是否正
常 , 防止 疾 病发 生 , 利 于 产蛋 率 的提 高 。应 做 到 可 有 室 内定期消毒 , 搞好室内清洁卫生。
:. 05 %的高锰 酸 钾溶 液 中
清 洗 消毒
养殖技术顾 问 2 1. 2 001

孵到 1 天后 ,将蛋放入雏蛋盘 ,一般经过 l 天孵 5 7 化 , 精蛋 就发 育 成雏鹑 。雏 鹑 出壳 12小 时绒 毛 已 受 干 , 出放 人育 雏 室饲养 。 取
4 疾 病 防治
鹌鹑在饲养过程 中, 容易发生疾病 , 要贯彻预防 为主的方针 , 加强饲养管理 , 搞好 日常的卫生防疫 和 检 疫 工 作 ,提 高群 体 的抗病 力 ,杜绝 和 减 少 发病 机
色 为宜 ) 同时 开始 添加 饲料 。 , l 5天 以后 上 笼 饲 养 。鹌 鹑 上 笼 后 室 温 控 制 在 2 %左右 为宜 。然后 统计母 鹑 数量 , 于耗 料 多少及 7 便
溃疡性肠炎是家养鹌鹑的具有高度传染能力的 疾病 。鹌鹑弓背 , 目紧闭, 双 腹泻。双氢链霉素 , 四环 素、 呋喃类菌素均为较好的治疗药物。 白喉病 多 发 生在 梅 雨 季 节 , 病鹑 眼肿 流 泪 , 欲 食 不振 。可 耋 啶钠 粉拌 喂或溶 水 饮 嘧

鹌鹑孵化技术及饲养管理

鹌鹑孵化技术及饲养管理

畜 牧 兽 医2021年第4期新农民鹌鹑孵化技术及饲养管理贲娇娇(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畜牧兽医站,甘肃 两当 742400)摘要:本文根据目前鹌鹑的养殖情况,介绍了几种人工孵化技术的优势,并根据实际情况阐述了鹌鹑饲养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以期能够为鹌鹑养殖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鹌鹑;孵化技术;饲养管理鹌鹑是重要的农副产品之一,是多地区的人们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

因此,做好鹌鹑孵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和饲养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是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的工作重点。

1 人工孵化技术首先要选择检验抗病能力强的鹌鹑,再对其进行筛选,选择体型大、爪子伸展无障碍、能够交配繁殖的公鹌鹑进行留种。

另外,母鹌鹑的选择要注意其腹腔容积,要选择体型大、腹腔容积大、产鹌鹑率高的母鹌鹑。

注意在进行留种时,鹌鹑的雌雄比例应该保持在1:2到1:3左右,选择种蛋时要选择个头饱满、色彩鲜艳、斑点明显的,这样才能够提升孵化率。

其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孵化方式,目前常用的孵化种类大概分为以下几种:缸孵法、桶孵法、平箱孵化法、立箱孵化法等。

一些小型的养殖场或者家庭养殖的鹌鹑适合平箱孵化法,这种孵化方式设备和场地的构造简单,容易操作,只需要准备几个96 cm×80 cm×156 cm 的箱子,然后再其中搭建5 cm×5 cm的木头架子作为箱子四周支架,箱子的四壁和门采用双层的纤维板,两层纤维板中间填充玻璃纤维,提升箱子的保温能力。

平箱孵化法是通过将平箱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放置鹌鹑蛋作为孵蛋室,下层作为热源室放置孵化热源,两层之间用0.3cm左右的铁板进行分隔,上层的孵蛋室放置温度计和蛋架,通过温度计实时监控孵蛋室的温度,保证孵化温度在20~24℃之间,且保证相对湿度维持在60%~65%之间,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孵化率。

采用平箱孵化法需要进行翻蛋和验蛋,从孵化的第三天开始,要每天进行两次翻蛋操作,并且每次翻蛋后要晾蛋几分钟;孵化至11d后,要进行验蛋操作,筛查那些不透光的红色或者黑色的蛋进行继续孵化操作;孵化至15d后,将蛋放到雏蛋盘中,一般2d后这些蛋就会破壳,这时需要将雏鹌鹑放进育雏饲养室[1]。

提高鹌鹑孵化率的七种技术措施

提高鹌鹑孵化率的七种技术措施

03
发现问题
优化条件
提高效率
通过对孵化过程的记录和分析, 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避免对胚胎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根据记录和分析结果,可以针对 性地优化孵化条件,例如调整温 度、湿度等参数,提高孵化率。
通过记录和分析,可以评估不同 孵化条件对孵化率的影响,为制 定更高效的孵化方案提供依据。
THANKS
注意翻蛋角度
翻蛋时需要确保一定的角度,通常是将种蛋倾斜45度至90度进行翻动 。
03
保持环境卫生
在翻蛋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孵化环境的卫生,避免细菌滋生。
翻蛋不当的后果
胚胎发育不良
如果翻蛋不当,可能会导致胚 胎发育不良,影响孵化效果。
孵化率下降
翻蛋不当可能会导致鹌鹑的孵化 率下降,降低生产效益。
种蛋破损
不正确的翻蛋操作可能会导致种蛋 破损,影响孵化效果。
04
保证空气流通
空气流通的重要性
维持鹌鹑胚胎的正常发育
鹌鹑胚胎需要足够的氧气来支持其发育,空气流通有助于确保 胚胎得到足够的氧气。
防止胚胎过热
鹌鹑蛋在孵化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空气流通有助于散热,防止胚 胎过热。
维持孵化环境稳定
空气流通有助于维持孵化器内部环境的稳定,确保胚胎发育的一 致性。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 胚胎发育异常,进 而影响孵化率。
如何控制孵化温度
1
根据季节和环境温度,合理调整孵化室的温度 。
2
使用恒温器或温度计来监控和调整孵化室的温 度。
3
保持孵化室的安静和稳定,避免温度波动过大 。
温度对孵化时间的影响
01
温度过高会导致孵化时间缩短,但会影响胚胎发育。
02
温度过低会导致孵化时间延长,甚至导致胚胎死亡。

鹌鹑的孵化方法

鹌鹑的孵化方法

鹌鹑的孵化方法日期:汇报人:•孵化前准备•孵化过程•孵化后管理•孵化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经济效益与市场前景目•鹌鹑养殖技术拓展阅读录CHAPTER孵化前准备01挑选鹌鹑蛋确保蛋的来源挑选鹌鹑蛋选择孵化器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孵化器,可以是小型或大型的。

确定孵化器的规格根据鹌鹑蛋的数量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孵化器规格,以确保孵化器的空间和温度能够满足需求。

选择合适的孵化器确定孵化时间确定最佳孵化时间根据鹌鹑蛋的品种和季节确定最佳孵化时间。

避免不利因素避免在极端温度、湿度条件下进行孵化,以免影响孵化率和胚胎发育。

CHAPTER孵化过程02温度管理湿度控制使用加湿器或干燥剂等设备能够更好地控制湿度,保持种蛋和胚胎的健康状态。

定时翻蛋在孵化过程中,应定期翻动鹌鹑种蛋,以促进胚胎发育和防止胚胎与蛋壳粘连。

通常,每隔2-3小时翻动一次即可,翻蛋角度以90度为宜。

定时翻蛋是保证鹌鹑胚胎发育均匀和防止胚胎与蛋壳粘连的重要措施。

CHAPTER孵化后管理03移出孵化器030201暂存标识暂存与标识刚出壳的鹌鹑需要补充营养,可以喂食适量的优质雏鸡饲料或熟蛋黄等食物。

饮水提供清洁的饮水,可以在水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和维生素,以增强鹌鹑的抵抗力。

喂食及时喂食和饮水VSCHAPTER孵化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04孵化率低原因解决方案胚胎死亡原因解决方案原因幼鹑生长缓慢可能是由于饲料营养不足、环境卫生差、疾病等原因造成的。

要点一要点二解决方案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持环境卫生干净,定期检查幼鹑的健康状况等措施可以促进幼鹑的生长发育。

幼鹑生长缓慢CHAPTER经济效益与市场前景05养鹌鹑的收益市场需求稳定鹌鹑肉和蛋都有稳定的市场需求,尤其在亚洲地区,因此养殖前景广阔。

价格趋势平稳虽然鹌鹑的价格会随着市场供需变化有所波动,但总体趋势较为平稳,为养殖者提供了稳定的收益保障。

市场需求与价格趋势与其他禽类的比较生长速度鹌鹑的养殖成本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其生长周期短、饲料转化率高以及适应性强等原因。

鹌鹑蛋的孵化方法

鹌鹑蛋的孵化方法

鹌鹑蛋的孵化方法
鹌鹑蛋的孵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鹌鹑蛋:选择受精且状态良好的鹌鹑蛋,此时蛋壳上会有血丝。

2.选择孵化器:水床孵化器或者电热毯都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采用热水缸孵化法。

在孵
化过程中,要确保温度可以调节,并且保持良好的通风。

3.温度控制:对于水床孵化器,可以设置恒温约38℃进行孵化。

对于电热毯孵化法,可以
通过电热毯的开关、翻蛋、晾蛋、盖被的厚薄等控制温度。

在孵化过程中,需要定时进行温度检测以确保适宜。

4.翻蛋:对于水床孵化器,可以通过机器自动翻蛋。

对于电热毯孵化法,可以每4小时-6
小时翻蛋1次。

翻蛋的目的在于确保胚胎受热均匀。

5.湿度控制:对于水床孵化器,可以在孵化器内放一个湿度计以监控湿度。

对于电热毯孵
化法,可以通过在孵化器上加盖湿棉被来调节湿度。

湿度应保持在约60%~70%。

6.照蛋:在孵化后的7天左右可以进行照蛋,此时可以观察到受精的鹌鹑蛋内部有血丝和
血管。

7.出壳管理:在孵化后的17天左右,鹌鹑蛋会开始啄壳,约24小时后出壳。

出壳后需要
保持38℃的育雏温度,同时注意不要让鹌鹑受到挤压或泡水。

按照上述步骤进行鹌鹑蛋的孵化,可以有效提高孵化成功率。

但需要注意,不同品种和环境的鹌鹑蛋孵化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鹌鹑的孵化技术要点

鹌鹑的孵化技术要点

鹌鹑的孵化技术要点鹌鹑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又美味的禽类,在养殖业中备受青睐。

而鹌鹑孵化技术也是鹌鹑养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下面将介绍一些鹌鹑孵化的技术要点。

一、选用优质种鹌鹑蛋选取优质的种鹌鹑蛋是鹌鹑孵化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种鹌鹑蛋应该是健康的、外壳完整、大小一致、形状正常、无裂纹、没有结霜等问题。

二、准备好合适的孵化器孵化器的温度、湿度和通风都应该符合鹌鹑孵化的要求。

孵化器应该进行充分清洁、消毒,以及在孵化器里放置合适的水源和温度计、湿度计等设备。

三、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孵化过程中,温度的控制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鹌鹑的孵化温度应该在37.5℃-38℃之间,最好不要低于37℃或高于38℃。

同时,湿度的控制也需要十分注意。

一般来说,孵化初期湿度应该控制在50%-60%,后期控制在60%左右。

四、翻转蛋的角度和次数鹌鹑的孵化期为17-19天,其中在前15天内需要翻转蛋,翻转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蛋内胚胎的发育均匀,避免出现胚胎变形或发育不全的情况。

一般来说,每天需要翻转5次左右,角度应该在70度左右。

五、注意观察孵化进程在孵化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蛋壳上是否有裂痕,蛋内是否有异常,尤其是在后期孵化时,需要特别注意孵化进程是否正常,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六、恰当的孵化房间环境孵化房间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要合适,确保孵蛋环境温度保持恒定,并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的触发。

七、孵化后仔鹌鹑的管理仔鹌鹑孵化后,需要进行饮水和喂食等管理工作。

在饮水方面,需要提供新鲜干净的水源,而在喂食方面,在仔鹌鹑体内尚未消化吸收第一餐蛋黄的营养成分的时候,一般是在出壳后的8-12小时为宜。

同时,应该尽快将仔鹌鹑放入恰当大小的育雏舍内,以确保温度、湿度等环境能够为新生仔鹌鹑提供理想的生长条件。

通过以上列举的技术要点,你可以轻松掌握鹌鹑孵化的技术方法,从而保证鹌鹑孵化的成功率和成品质量。

鹌鹑孵化的九个注意事项

鹌鹑孵化的九个注意事项

1、温度。

温度是孵化的最重要的外界条件之一。

温度决定胚胎的生长发育,影响雏鹑的成活。

温度过高过低不仅对孵化率有直接影响,严重时会导致胚胎死亡。

立体孵化器整批孵化的温度为:第1―14天,38.5℃,一般冬天在38.3-38.5℃,夏天在37.9-38.2℃;第15―17天,34-36℃。

孵化室的温度也会影响孵化机的温度,因此孵化室也要保持干燥,以20―25℃为宜。

2、湿度。

湿度对胚胎发育也有很大影响。

湿度过低,蛋内水分蒸发过多,胚胎与胎膜粘连,影响胚胎正常发育和出壳,孵出的雏鹑身体干瘦、毛短;如果湿度过高,蛋内水分不能正常蒸发,阻碍胚胎发育,孵出的雏鹑大肚脐,无精神,活力差。

一般要求孵化器内的相对湿度,前期为55%-60%,后期为70%。

可用水盘的数量及其内的盛水量来对湿度进行调节。

孵化室内的湿度对孵化器内的湿度也会造成影响,因此,孵化室的相对湿度最好保持在60―70%。

湿度过低,可在地面洒水,湿度过高,应加强通风,促使水分散发。

3.通风。

随着胚胎的生长发育,其需氧量及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不断增加,应做好孵化器内的通风,以补足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特别是孵化的中、后期尤应注意,否则会发生死胚多、畸形鹑多的现象。

孵化器内的通风可通过孵化器上的进出气孔来加以控制。

孵化初期可关闭进、出气孔,中、后期则应经常打开进出气孔,经常进行换气。

但要注意不能有过堂风或风量太大。

4、翻蛋。

禽类在自然孵化过程中会不断进行翻蛋,并能将窝边的蛋与中央的蛋调换,这样就可使孵化蛋均匀受热,有利于胚胎发育,防止胚胎与蛋壳粘连。

因而当以机器代替禽类进行人工孵化时,翻蛋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措施了,它可以降低死胚率,提高孵化率和孵化质量。

翻蛋的方法、要求、次数及时间,因孵化器类型及胚龄的不同而有别。

从种蛋入孵当天开始翻蛋,直至出雏前2―3天落盘时止,一般每昼夜翻蛋3―12次。

实际生产中,常采用白天每小时翻蛋1次,黑夜每三小时翻蛋1次。

翻蛋角度要求翻转90度。

鹌鹑的五种孵化方法

鹌鹑的五种孵化方法

鹌鹑蛋的保存方法1、种蛋保存的适宜温度:蛋产出母体外,胚胎发育暂时停止,随后,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下胚胎又开始发育,当环境温度偏高,但不是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时,则胚胎发育不完全和不稳定,容易引起胚胎早期死亡,当环境温度长期偏低(0℃)。

虽然胚胎发育处于静止状态,但胚胎活力严重下降,甚至死亡。

一般种蛋保存适宜温度为13-18℃,保存时间长,采用温度下限,保存时间短,采用温度上限。

2、种蛋保存的适宜相对湿度:种蛋蛋壳上约有7500个直径为1.5-15微米的气孔,种蛋保存期间蛋内水分通过这些小孔不断蒸发,其速度与贮存的湿度成反比。

一般相对湿度保持在75-80%,此外不要让阳光直射和穿堂风直吹种蛋。

3、种蛋保存时间:种蛋即使保存在适宜的环境下,孵化率也会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蛋白杀菌的特性下降。

蛋内水分蒸发增多,改变了蛋内的pH值,引起蛋黄系带和蛋黄膜变脆,由于蛋内各种酶的活动,引起胚胎衰弱及营养物质变性,降低了胚胎生活力,残余细菌的繁殖危及胚胎,导致孵化率下降。

一般认为种蛋保存时间为5-7天为宜,不要超过两周。

鹌鹑的五种孵化方法在电热毯的下面先铺一层棉絮,毯上再盖一层棉毯,上面再平放数根3厘米-5厘米见方的方木棍,将蛋盘放在方木上,可叠放2-3层,上盖棉被,然后通电加温。

入孵后10小时-12小时,每隔30分钟检查1次温度,以后可通过电热毯的开关、翻蛋、晾蛋、盖被的厚薄等控制温度。

每天翻蛋5次-6次。

鹌鹑蛋人工孵化翻蛋的次数一般情况下两小时翻蛋一次就可以,你要是没时间那就早上,中午,晚上各翻一次蛋,晚上回家也没必要高频率的翻蛋,保证在俩小时一次也就可以鹌鹑的孵化条件与操作技术在鹌鹑的养殖中,要对鹌鹑进行孵化,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流程,为鹌鹑提供适宜的孵化条件,进而孵化出健康的小鹌鹑,以下是鹌鹑的孵化条件与操作,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温度孵化室的温度应保持20-25℃,孵化期内的温度保持38 一39 ℃(100 . 5 一102 华氏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鹌鹑的孵化技术与要点
野鹌鹑在繁殖期产蛋7-12个左右,便抱卵孵化,但是现在人工饲养的改良鹑已没有抱窝性了。

要实行天然孵化的话,必须借助于其他禽类。

如果饲养不多,可用鸽子代孵,每次可孵蛋6-8个,或用抱窝母鸡代孵,每次可孵蛋20-30个,但要选择体重轻,腿短、腹部毛多而密的母鸡,以防把蛋踩烂压破。

鸽子和矮脚母鸡代孵化远不能适应大量繁衍种苗的需要。

因此,目前的养殖场和绝大多数的养鹑专业户都采用孵化箱人工孵化。

人工孵化箱有各种型式,现在介绍几种比较成功的。

电灯泡平面孵化箱:用15瓦和25瓦电灯泡各一只,大小纸箱各一个(大套小后周围余4-6厘米的空隙为宜),木屑(或谷壳)数千克、纱布、麻包、薄被各一块,干湿球温度计一支,直径6厘米左右小口盅或小碗一只,直径1.5-2厘米左右管筒(竹或胶质)两小段等材料制作。

这种孵箱由于没有控温设备,故温度调节比较困难,要凭经验通过加盖麻包或薄被(视室外气温高低而定),或增大和减少灯泡瓦数来控制温度。

热水加温式孵化箱:这种孵化箱由箱体、蛋盘、热水瓶等组成。

箱体由一大一小的纸箱叠套在一起,并在两箱间填实保温材料(如棉花、谷壳、木屑等)制成。

箱体内水平放置3-4只盛满热水的玻璃瓶作热源,瓶上盖上湿毛巾,两侧各叠放4-6根小方木条,用来调整架在其上的蛋盘与热水瓶的距离,以使蛋盘内的温度稳定在一定数值上,蛋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