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人工孵化的技术要点
人工孵化野鸡注意事项

人工孵化野鸡注意事项人工孵化野鸡是一项技术活动,需要一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以下是人工孵化野鸡的注意事项:1. 选取优质鸡蛋:选择无损坏,形状完整的鸡蛋,并避免使用过老或者过小的鸡蛋。
2. 温度和湿度控制:人工孵化野鸡需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孵化箱内的温度应在37-38摄氏度之间,湿度应控制在55%-60%之间。
3. 翻蛋和湿度调节:在孵化过程中,鸡蛋需要定期翻转,以避免胚胎黏在蛋壳上。
翻蛋的频率为每天4-5次。
同时,如果孵化箱内湿度过高或者过低,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水分来调节。
4. 注意卫生和消毒:在孵化之前,应对孵化箱及相关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
鸡蛋接触时也需保持卫生和洁净。
5. 检查和挑选:在孵化的过程中,应定期检查鸡蛋是否有损坏或有异常。
具备异常情况的鸡蛋应及时移除以保持孵化箱内环境的稳定。
6. 注意观察:在孵化期间,需要经常观察孵化箱内的情况,注意鸡蛋的孵化进展和鸡蛋内胚胎的发育情况。
如果出现异常,如蛋内胚胎停滞、胚胎死亡等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7. 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当幼小野鸡孵化出来后,应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提供温度适当、清洁舒适、通风良好的饲养环境,确保野鸡幼雏的生长和发育。
8. 合理饲养:合理的饵料搭配和喂养频率对野鸡幼雏的成长十分重要。
根据野鸡的生长特点,选择适宜的饲料,合理搭配饲料的种类和比例,并按时定量喂养。
9. 预防疾病:人工孵化野鸡后,应密切关注野鸡幼雏的健康情况,定期观察鸡的行为、食欲、粪便等。
如出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避免疾病传播和扩散。
10. 适时销售或投放:野鸡幼雏在适当的年龄和体重时,可以考虑销售或投放到适宜的野外环境。
在销售或投放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确保幼雏的安全。
总之,人工孵化野鸡需要细心、专业的操作和管理。
要注重温度、湿度的控制,保持孵化设施的卫生及鸡蛋的健康状态。
在鸡蛋孵化出野鸡幼雏后,还要提供适当的生长环境和科学的饲养管理,以确保幼雏的健康生长。
雉鸡人工孵化技术要点

雉鸡人工孵化技术要点1.认真选好种蛋种雉鸡下的蛋不一定都符合孵化种蛋的要求,应认真仔细的检查,严格挑选出符合下列要求的才能送去孵化。
入孵的种蛋必须大小适中,蛋形正常,蛋壳颜色符合本品种标准,蛋重一般以26-30克为宜,小于24克、大于31克的,都不适合种用。
2及时调整温、湿度雉鸡孵化的温、湿度要求有点特别,既不同于家禽,也不同于其他珍禽,是在不断调整中孵化。
对温、湿度的要求是1-20天为38℃和65%-70%,21-24天则为37℃和75%。
变化虽然不大,但掌握不好,对小雏出壳会带来一定影响。
3注意凉蛋从入孵后的第7天起,由于天气较炎热,就应每天凉蛋,次数视气温而定,天气凉爽时,每天凉蛋一次即可,如遇酷暑天,应凉两次,每次10分钟左右,以避免孵蛋过热。
4定期检查与分析为了解胚胎的发育情况并及时剔除无精蛋和死胚蛋,一般在孵化的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进行三次照蛋检查,并分析孵化情况。
头照死胚蛋一般为2%-3%。
如死胚率过高,应认真分析原因,是种蛋保管不善?还是孵化温度过高或过低?或者翻蛋不足?或者三方面原因都有?只有找准了原因,才能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到第二次照检时,死胚蛋不应超过2%-3%.如超过此数率,往往是由于雌雉鸡营养不良造成胚胎营养不足,或孵化条件不好,通风较差所致,今后应吸取教训。
第三次照蛋后,即可将胚蛋移人出雏盘或出雏器,同时调整温、湿度,使之符合出雏要求。
5准确掌握出壳时间雉鸡的孵化期为23-24天,正常情况下,到第22天便开始啄壳,分别的开始出壳,第23天应基本出壳完,个别的也有第24天清晨出壳的。
出雏期间,应注意观察出壳情况,当出雏达30%-40%时,应拣出空蛋壳和绒毛已干的雏鸡,以利继续出雏。
以后每隔4小时拣一次。
不可经常打开机门,以免降低温、湿度,如发现出壳困难的情况,应采取相应辅助措施,帮助幼雉顺利出壳。
家禽养殖中的人工孵化与育雏技术

家禽养殖中的人工孵化与育雏技术在家禽养殖中,人工孵化与育雏技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人工孵化,我们可以提高孵化率,控制育雏环境,确保家禽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深入探讨家禽养殖中的人工孵化与育雏技术的相关信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
一、人工孵化技术1. 温度和湿度控制在人工孵化过程中,温度和湿度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不同种类的禽类对于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在孵化前需要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调查。
通常情况下,禽类的孵化温度在37-39摄氏度之间,湿度大约在50-60%左右。
通过科学准确地控制温度和湿度,可以提高孵化率。
2. 孵化箱的选择与调节孵化箱的选择是人工孵化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
孵化箱的尺寸、通风系统以及应用的技术设备都会影响到孵化效果。
合理选择孵化箱,并进行适当的调节是非常关键的。
例如,孵化箱内的温度和湿度应能够实现精确的调控,箱体通风要良好,以保证禽类胚胎在孵化过程中能得到足够的氧气。
3. 孵化鸡蛋的处理与翻转鸡蛋的处理与翻转是成功孵化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孵化前,需要对鸡蛋进行筛选,将有破损或异常的鸡蛋剔除。
同时,在孵化过程中,定时进行鸡蛋的翻转,以保证胚胎的均匀发育和获取足够的营养物质。
4. 孵化期监控在孵化过程中,持续的监控非常重要。
通过温度、湿度和氧气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孵化过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对孵化箱内的环境进行调整,比如通风、加湿等,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二、育雏技术1. 环境调控育雏阶段的环境调控对于幼禽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参数都需要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通常情况下,育雏温度在30-32摄氏度之间,湿度大约在50-60%左右。
此外,育雏场所的卫生和通风也需要保持良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2. 饲养管理在育雏期间,饲养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饲料的选择和投喂的时间、方式都需要科学合理。
针对不同阶段的幼禽,需要提供适宜的饲料,保证其营养需求的满足。
鸡的人工孵化的技术要点

鸡的人工孵化的技术要
点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孵鸡:3月3日
(1) 温度:这是提高孵化率的首要条件。
孵化时温度控制要平稳,防止忽高忽低。
孵化适宜的温度范围可掌握在37~39.5℃,变温孵化:1~5天孵化温度38.5℃,6~18天保持在38.3℃~37.8℃, 19~21天保持在37.2℃左右。
(2) 湿度:孵化期间的相对湿度,前期应稍高(利于囊膜形成),中期稍低(利于水份蒸发),后期较高(避免蛋壳膜与雏鸡粘连)。
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1~7天60%;8~16天50~55%;18天以后65~70%。
(3) 翻蛋:其目的是防止胚胎与蛋壳膜粘连,增加胚胎运动。
机器孵化时, 2小时1次;传统孵化采用人工翻蛋时,每昼夜应不少于4~6次,动作要快、轻、稳,每次角度要求达到90度以上。
胚蛋移到出雏机后停止翻蛋。
(4)通风换气:鸡胚胎发育需不断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应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不能使冷风直接吹到蛋面上,应先使室内通风,然后结合凉蛋再进行蛋面通风。
(5)凉蛋:鸡蛋10胚龄前一般不需专门凉蛋,结合翻蛋即可。
12胚龄后,随着物质代谢增加,蛋内温度升高,每天可凉蛋1次,每次20~30分钟。
孵化16~20天,每天2次。
(6)照蛋:目的是观察胚胎发育是否正常,看胎施温,并剔除无精蛋、散黄蛋和死精蛋等。
鸡蛋入孵第5天开始头照,看胚胎是否有明显的“单珠”;第10~11天二照,看胚胎尿囊两侧血管是否“合拢”;第17天三照,看胚胎是否“封门”。
如胚胎发育迟缓或过快,要随时调整温度。
2。
人工孵鸡的方法

人工孵鸡的方法
人工孵鸡是一种创新的养殖方式,能够提高孵化率、减少资源浪费、节省人力。
以下
是关于人工孵鸡的10条方法以及详细描述。
1. 确定孵化基地位置:选择离市场近、交通方便的地理位置,确保孵化基地调运便利、鸡苗运输快捷。
2. 搭建孵化室:建造专业孵化室,合理设计温度、湿度、氧气等环境参数,保证孵
化成功率。
3. 合理配备孵化设备:使用先进的孵化设备,如智能化控制、自动换气、持久加热
等设备,确保孵化环境的质量。
4. 制定孵化计划:制定科学的孵化计划,确定好孵化周期、孵化时刻、孵化温度、
孵化湿度等参数。
5. 采购高质量的卵:选购外壳完好无损、大小匀称的高质量鸡蛋,具有较高对比度
的蛋壳,具有一定的内膜厚度和弹性。
6. 卵检测:采用传统或现代方法进行卵的检测,如卵光伏、卵量测定仪、卵壳硬度
检测仪等,保证它们没有损伤、感染和死胚。
7. 卵消毒:将卵先进行消毒,如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高温消毒等,杀死有害微
生物,保证卵内无菌。
8. 确定不同孵化期栏位:根据卵的孵化时间和种类的特殊需求,设置不同的孵化期
栏位,确保孵化期间的小鸡健康成长。
9. 如何控制孵化温度:根据鸡卵的发育特点,合理控制孵化温度,一般保持在37.5℃左右,确保卵内胚胎健康发育。
10. 小鸡出壳:观察出壳情况,并及时进行清理,确保小鸡身体无损且到达饮水和饲
料新孵带时间,以防止鸡苗出现虚弱等问题。
人工孵鸡需要我们花费很多的心力,同时需要了解许多相关知识和技术。
只有仔细合
理的进行孵化,才能保证孵化效率和质量,为农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养鸡场人工孵化技术

孵化鸡苗技术.网络禽医梅长苏执业兽医医师小鸡孵化分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
鸡孵化期约21天,18天落盘,7天照蛋,一般到室温影响,可能出现提早或推迟孵化。
母鸡孵蛋称作自然孵化,可以省却人工,并且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但是不适合大规模鸡蛋孵化。
人工孵化既可以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又能节约成本,提升孵化率,适合大批量生产需要。
因此选择恰当的孵化技术,通过人工控制孵化环境可以提高效益。
小鸡孵化技术鸡孵化期21天落盘18天照蛋7天技术分类:自然孵化、人工孵化应注意的问题1、在孵化之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1)选一周以内的蛋为好(最好是3-4天的)(2)在孵化之前要消毒。
一般消毒有两种: 一是在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消毒(用量是15克的高锰酸钾和30ml的福尔马林/每立方米)二是清泡消毒(3)在孵化过程中要注意温度湿度的控制。
2、落盘时用手工将种蛋从孵化蛋盘移到出雏盘内,操作中室温要保持25℃左右,动作要快,要在30~40分钟内完成每台孵化机的蛋,时间太长不利胚胎发育。
3、适当降低温度,温度控制在37.1~37.2℃。
4、适当提高湿度,湿度控制在70~80%。
5、雏鸡出壳后:鸡孵化到20.5天大批破壳出雏,整批孵化的只要捡2次雏即可清盘;分批入孵种蛋的,由于出雏不齐则每隔4~6小时捡一次。
操作时应将脐带吸收不好、绒毛不干的雏鸡应暂留出雏机内。
提高出雏机的温度0.5~1℃。
鸡到21.5天后再出雏作为弱雏处理。
鸡苗出壳24小时内做马立克疫苗免疫,并在最短时间内将雏鸡运到育雏舍。
6、种蛋孵化不可忽视的两个时期:种蛋在整个孵化期中,根据人工操作管理条件下胚胎发育的特点,有两个关键时期要抓好,1日胚龄~7日胚龄和18日胚龄~21日胚龄。
在孵化操作中,尽可能地创造适合这两个时期胚胎发育的孵化条件,就抓住了提高孵化率和雏禽质量的主要矛盾。
一般是前期注意保温,后期重视通风。
①1日胚龄~7日胚龄:为了提高孵化温度和尽快缩短达到适宜孵化温度的时间,采取以下措施:1.种蛋入孵前预热,既利鸡胚的苏醒,恢复活力,又可减少孵化器中温度下降,缩短升温时间。
乌骨鸡的人工孵化技术

通风设备
为了保持孵化器的空气流通,应配备通风 设备。
湿度控制
孵化器应有湿度调节装置,以保持适宜的 湿度水平。
孵化箱
01
02
03
保温性能
孵化箱应具备良好的保温 性能,以保持稳定的温度 环境。
内饰材料
孵化箱的内饰材料应无毒 、无味,且易于清洁。
通风孔
孵化箱应设置适当的通风 孔,以保证空气流通。
温度计
03
孵化操作流程
设定孵化温度
温度是孵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胚胎发育产生负 面影响。 适宜的孵化温度通常为37.5℃左右,但具体温度应根据季节和鸡种进行调整。
在孵化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孵化温度,确保其稳定在适宜的范围内。
设定孵化湿度
湿度也是孵化过程中非常重要 的因素之一,适宜的湿度有利
于胚胎的正常发育。
适宜的孵化湿度通常为50%60%左右,但具体湿度应根据 鸡种和孵化器类型进行调整。
在孵化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孵 化湿度,确保其稳定在适宜的
范围内。
翻蛋管理
翻蛋是人工孵化过 程中必不可少的操 作之一,有助于胚 胎的正常发育。
翻蛋时应注意轻拿 轻放,避免破损或 震动对胚胎造成不 良影响。
温度控制
湿度调节
该孵化场采用先进的温度控制系统,使孵化 室的温度保持稳定,避免温度波动对种蛋孵 化造成影响。
该孵化场根据乌骨鸡的孵化需求,合理调节 孵化室的湿度,以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
通风换气
翻蛋管理
该孵化场注重孵化室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 新鲜,减少疾病的发生。
该孵化场采用自动翻蛋设备,定时翻动种蛋 ,保证胚胎均匀受热,提高孵化效果。
使用5%~10%的来苏儿 溶液或0.2%~0.5%的过 氧乙酸溶液进行消毒。
土鸡的人工孵化技术

土鸡的人工孵化技术一、种蛋的收集与管理(一)种蛋的收集种蛋的收集,目的是减少种蛋的污染和破损,提高孵化率。
为此,应做好以下工作:1.要做好鸡舍的环境卫生工作平养时,产蛋箱和蛋箱垫料的卫生尤为重要,垫料每周换1~2次。
垫料选择柔软、吸水性好的材料,如锯木屑、稻草、麦秸、碎玉米芯等。
2.增加种蛋收集次数勤收蛋可以减少种蛋破损,保持蛋面清洁。
每天收蛋3~4次较为合理,过冷或过热的季节每天收蛋5~6次。
平养时,每天最后一次收蛋后要关闭产蛋箱。
3.减少窝外蛋初产母鸡未经训练,产蛋箱不足或垫料潮湿、不清洁是造成窝外蛋的主要原因。
窝外蛋很容易受到污染,而且会造成土鸡食蛋的恶癖。
一般每4~6只母鸡要配备一个产蛋箱,产蛋箱放置在光线较暗的地方,保证有充足的垫料,为产蛋创造舒适的环境。
刚开产的青年母鸡,可以在产蛋箱中放置假蛋,引诱其进入产蛋箱中产蛋。
4.减少笼养时蛋的破损笼养时要注意笼底铁丝的粗细、弹性和坡度等要素。
5.分类收集收集种蛋时,把特大、特小、畸形、破损和污染严重的种蛋捡出,另外放置,不进入种蛋库。
这样可以减少对其他种蛋的污染,而且大大节省种蛋选择的时间。
(二)种蛋的管理应从种鸡场开始:种鸡场应及时收集种蛋,一般建议每天收集4次,以减少污染和破损。
饲养管理员在收集种蛋2小时后应及时进行熏蒸消毒,然后立即将种蛋送到蛋库。
送蛋过程中要防止种蛋夏季被暴晒、雨淋,冬季防冻。
1.种蛋的贮存条件与时间种蛋的贮存温度一般保持在13~20℃,湿度一定要达到70%以上。
对于鸡所产的早期种蛋,其个小,蛋壳厚,蛋白稠,存贮时间长些较好。
而对中期种蛋,大小合适,蛋壳厚度合适,蛋白质量是最好的,贮存时间应短些。
对后期种蛋,种蛋个大,蛋壳薄,蛋白稀,存贮时间应更短一些。
建议贮存条件与时间见表2-1。
如果因为孵化生产的需要而延长存贮时间,则存贮温度应相应调低,保存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一周,否则孵化率明显下降,而种蛋保存期超出15天以上则几乎没有孵化的价值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孵鸡:3月3日
(1) 温度:这是提高孵化率的首要条件。
孵化时温度控制要平稳,防止忽高忽低。
孵化适宜的温度范围可掌握在37~39.5℃,变温孵化:1~5天孵化温度38.5℃,6~18天保持在38.3℃~37.8℃, 19~21天保持在37.2℃左右。
(2) 湿度:孵化期间的相对湿度,前期应稍高(利于囊膜形成),中期稍低(利于水份蒸发),后期较高(避免蛋壳膜与雏鸡粘连)。
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1~7天60%;8~16天50~55%;18天以后65~70%。
(3) 翻蛋:其目的是防止胚胎与蛋壳膜粘连,增加胚胎运动。
机器孵化时, 2小时1次;传统孵化采用人工翻蛋时,每昼夜应不少于4~6次,动作要快、轻、稳,每次角度要求达到90度以上。
胚蛋移到出雏机后停止翻蛋。
(4)通风换气:鸡胚胎发育需不断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应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不能使冷风直接吹到蛋面上,应先使室内通风,然后结合凉蛋再进行蛋面通风。
(5)凉蛋:鸡蛋10胚龄前一般不需专门凉蛋,结合翻蛋即可。
12胚龄后,随着物质代谢增加,蛋内温度升高,每天可凉蛋1次,每次20~30分钟。
孵化16~20天,每天2次。
(6)照蛋:目的是观察胚胎发育是否正常,看胎施温,并剔除无精蛋、散黄蛋和死精蛋等。
鸡蛋入孵第5天开始头照,看胚胎是否有明显的“单珠”;第10~11天二照,看胚胎尿囊两侧血管是否“合拢”;第17天三照,看胚胎是否“封门”。
如胚胎发育迟缓或过快,要随时调整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