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天空地一体化解决方案)
天空地一体化环境监控与智慧环保体系建设方案

谢谢
实时监测:对环境数据进行实时 采集、分析和处理
数据整合:整合多源环境数据, 形成统一的数据平台
数据挖掘:利用大数据技术,挖 掘环境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智能决策:根据数据分析结果, 为环保决策提供智能支持
智能决策支持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 现对环境数据的实时分析和预测
2
提供可视化的决策支持工具,帮 助环保部门快速制定应对措施
地面监测站
监测范围:覆 盖整个监测区 域
01
监测设备:各 种传感器、数 据采集器、通 信设备等
03
应用领域:环保 监管、环境评估、 污染预警、应急 响应等
05
02
监测内容:空 气质量、水质、 噪声、土壤等 环境要素
04
数据处理:实 时分析、存储、 传输和处理监 测数据
3
智慧环保体系建设
数据分析与处理
效果评估方法
1
定量评估:通过 数据指标来衡量 方案实施的效果, 如环境质量改善 程度、污染排放 减少量等。
2
3
定性评估:通过专 家评估、公众满意 度调查等方式来评 估方案实施的效果, 如方案实施的难易 程度、公众对环保 意识的提高等。
成本效益分析: 通过对方案实施 的成本和收益进 行分析,评估方 案实施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
天空地一体化环境监控与 智慧环保体系建设方案
演讲人
目录
01 方 案 概 述 03 智 慧 环 保 体 系 建 设
02 天 空 地 一 体 化 监 控
系统
04 方 案 实 施 与 效 果 评
估
1
方案概述
方案背景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 成威胁
生态环保空天地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综合解决方案

汇报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背景介绍 • 平台建设方案 • 技术实现 • 平台特色与优势 • 实践案例与效果展示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背景介绍
生态环保的重要性
保护自然环境
生态环保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维 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有利
跨部门协同
空天地一体化管理整合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资源 ,促进跨部门协同合作,形成整体合力。
提高管理效率
空天地一体化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智 能化系统,提高环境管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平台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构建智慧环保体系
通过平台建设,构建智慧环保体系, 实现环境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现 代化。
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于保障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维护人类健康
生态环保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有 着直接的影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推动经济发展
生态环保在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实 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方面具有重要作 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
空天地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全面监测和管控
空天地一体化管理实现对环境全方位、多尺 度的监测和管控,有效解决传统环境监测和 治理的不足。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
空间数据管理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空间数据库,实现空间数据的存储、 查询、编辑和管理。
空间分析与应用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空间分析、模拟和预测,为环境管理 和决策提供支持。
环境地图制作与展示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制作环境地图,展示环境状况、资源分布等 信息。
物联网技术应用
生态环保空天地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综合解决方案

•背景介绍•平台建设方案•技术实现方案•安全保障方案•平台运营方案目•效益分析•总结与展望录生态环保现状及问题030201空天地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的必要性提升生态保护水平推进环保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管效率目的意义平台建设的目的和意义1总体架构设计23采用基于React的Ant Design组件库,实现响应式布局,支持PC、平板和手机端访问。
前端框架使用Spring Boot构建服务端应用程序,集成MySQL数据库,实现数据持久化。
后端框架采用阿里云服务器,提供稳定、安全的运行环境。
云服务空天地数据一体化方案环保监测与数据分析方案环保监测数据分析预警与决策支持平台功能模块介绍实现用户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基础功能,确保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用户管理模块数据可视化模块信息发布模块设备管理模块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展示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支持多种交互操作和数据导出功能。
发布环保政策、法规、通知等资讯信息,提高公众对环保工作的了解和参与度。
对监测设备和传感器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03环境动态监测遥感技术应用01遥感数据获取02遥感数据处理物联网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应用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应用云计算技术应用云端平台建设构建云计算平台,实现环境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云服务提供通过云计算技术,为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云服务,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安全性保障利用云计算的安全性保障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加密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防止数据丢失和灾难性故障。
数据访问控制实施严格的数据访问控制策略,限制对敏感数据的访问权限,防止数据泄露。
010302访问控制制定合理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用户的访问权限,防止越权操作和数据泄露。
安全审计建立安全审计机制,对系统操作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
智慧环保天空地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互联网+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环保天空地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I目录第1章前言 (8)1.1、建设背景 (10)1.1.1、相关政策 (10)1.1.2、政策引导:三个说得清 (10)1.2、环境面临问题 (11)1.2.1、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11)1.2.2、国内面临环境问题 (12)1.3、智慧环保发展需求 (12)1.4、建设目标 (13)1.4.1、业务协同化 (14)1.4.2、监控一体化 (14)1.4.3、资源共享化 (15)1.4.4、决策智能化 (15)1.4.5、信息透明化 (15)第2章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 (17)2.1、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平台结构图 (17)2.2、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架构图 (19)2.3、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3721解决方案) (19)2.3.1、一张图:“天空地”一体化地理信息平台 (20)2.3.1.1、领导驾驶舱一张图统一展示 (21)I2.3.1.2、一张图监测 (22)2.3.1.3、一张图应急 (25)2.3.1.4、基于一张图的放射源在线监控管理系统 (28)2.3.2、两个中心 (28)2.3.2.1、大数据中心 (28)2.3.2.2、云计算中心 (30)2.3.3、三个体系 (31)2.3.3.1、标准和规范体系 (31)2.3.3.2、安全及运维体系 (31)2.3.3.3、组织和管理体系 (31)2.3.4、七大平台 (31)2.3.4.1、环境政务管理平台 (31)2.3.4.2、环境监测管理平台 (33)2.3.4.3、环境监察管理平台 (35)2.3.4.4、环境风险防控平台 (37)2.3.4.5、辅助决策支持平台 (38)2.3.4.6、环境监管平台 (41)2.3.4.7、公众服务平台 (48)第3章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功能特点 (51)3.1、管理平台业务特点 (51)3.1.1、开启一证式管理,创新工作模式 (51)II3.1.2、拓展数据应用,优化决策管理 (51)3.1.3、增强预警预报、提速应急防控 (52)3.1.4、完善信息公开、服务公众参与 (53)3.2、管理平台技术特点 (54)3.2.1、技术新 (54)3.2.2、规范高 (55)3.2.3、分析透 (56)3.2.4、功能实 (56)3.2.4.1、数据平台 (57)3.2.4.2、业务平台 (57)3.2.4.3、服务平台 (58)3.2.4.4、政务平台 (59)3.2.4.5、分析平台 (59)3.2.5、检索平台 (62)3.2.6、消息中心 (63)3.3、管理平台功能 (63)3.3.1、环境质量监测 (64)3.3.2、动态数据热力图 (65)3.3.3、评价模型 (66)3.3.4、感知终端 (66)第4章智慧环保应用系统 (68)III4.1.1、系统架构 (69)4.1.2、建设内容 (69)4.1.2.1、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 (70)4.1.2.2、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动态管控系统 (70)4.1.2.3、监测数据质控与审核系统 (70)4.1.2.4、污染源信息发布系统 (70)4.1.2.5、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APP、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动态管控系统APP (71)4.1.3、系统特色 (71)4.1.3.1、高效可靠的海量数据并发监管 (71)4.1.3.2、智慧研判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 (71)4.1.3.3、规范化、自动化的数据修约审核机制 (72)4.1.3.4、直观化、自动化的数据发布机制 (72)4.1.3.5、随时随地的智慧化监管 (72)4.2、GIS一张图系统 (73)4.2.1、GIS系统架构 (74)4.2.2、建设内容 (74)4.2.2.1、环境质量一张图 (74)4.2.2.2、污染源监测监控一张图 (75)4.2.2.3、执法管理一张图 (75)4.2.2.4、污染源企业监管一张图 (75)IV4.3、总量减排系统 (76)4.3.1、系统架构 (77)4.3.2、建设内容 (77)4.3.2.1、排污许可证管理 (77)4.3.2.2、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 (78)4.3.2.3、排污权管理 (78)4.3.3、系统特点 (79)4.4、移动应用系统 (79)4.4.1、建设内容 (80)4.4.1.1、移动办公 (80)4.4.1.2、移动监测 (80)4.4.1.3、移动数据中心 (80)4.4.1.4、移动应急 (81)4.4.1.5、移动执法 (81)4.4.1.6、移动发布 (81)4.4.1.7、移动审批 (81)4.4.1.8、移动信访 (82)4.4.2、系统特点 (82)4.5、刷卡排污总量计算系统 (83)4.5.1、系统架构 (84)V4.5.2.1、现场端 (84)4.5.2.2、平台端 (85)4.5.2.3、移动端 (85)4.6、大气污染防治监督检查随机抽查系统 (86)4.6.1、系统架构 (87)4.6.2、建设内容 (87)4.6.2.1、移动PAD抽查系统 (87)4.6.2.2、后台支撑系统 (88)4.7、环境网格化管理系统 (88)4.7.1、系统架构 (89)4.7.2、建设内容 (90)4.7.2.1、地理编码子系统 (90)4.7.2.2、监管巡查子系统 (91)4.7.2.3、监管受理子系统 (91)4.7.2.4、协同办公子系统 (91)4.7.2.5、考核评价子系统 (92)4.7.2.6、监管指挥子系统 (92)4.7.2.7、数据交换子系统 (92)4.8、环保云大数据平台 (92)4.8.1、平台架构 (93)VI4.8.3、信息资源服务 (94)4.8.4、云应用 (95)VII第1章前言以“信息强环保”为发展目标,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通过大数据分析,构建一个以电子政务、行政许可、环境综合监管、自动监控监测、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决策与应急处置、移动监管、基础设施为核心内容的“互联网+智慧环保”信息化平台,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
智慧环卫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智慧环卫信息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一.3、
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2011年,我国城市化率首度超过50%,城镇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现代城市发展也面临环境污染、管理复杂、能源短缺、人口增长、经济转型等实质性问题的挑战,当前的发展模式不再是可行的方式。
智慧环卫管理平台建立统一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从垃圾分类、垃圾收集、垃圾清运、分类处置环卫服务过程中人、车、物、事进行全过程实时过程管理。构建全时段、全方位、前后台无缝对接、精准高效的服务平台,提升环卫作业质量,降低环卫运营成本,以及对卫生环境的全程监控,使环卫作业问题能够及早发现、快速解决。
管理人员可以全面、实时、透明掌握全市的环卫作业情况,随时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统筹调配作业资源,多级协同处理。针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建立管理部门与作业人员的实时互动机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一.5.4、
缺乏科学、实用的环卫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缺乏适合不同类型环卫使用的建设与运行模式
一.6、
根据前言论述中智慧定义及智慧环卫所需的要素,以及环卫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主要需要对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6.1、
a)统一通信网络,改变以往各部门、各单位之间数据无法互联
互通和资源重复投资浪费的情况;
第四阶段:随着人民对环境卫生较高需求,促使管理走向精细化,同时提高了管理的复杂度和难度。
一.5、
一.5.1、
信息化全局工作缺乏有效的规划,导致部分重复建设
一.5.2、
融合共享步履维艰数据多但用不上,有数据但用不好,信息多却找不着,有系统却不好用;
一.5.3、
智慧环保天空地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互联网+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处理层
数据来源:包括 传感器数据、遥 感数据、气象数 据等
数据处理方式: 采用分布式存储 和计算技术,实 现高效的数据处 理和分析
数据存储:采用 分布式文件系统, 实现海量数据的 存储和管理
数据安全:采用 加密技术和备份 策略,确保数据 的安全性和可靠 性
Part Four
技术方案与实施计 划
技术选型与方案设计
数据采集技术:采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实现高效、精准的数据采集
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传输技术:利用5G、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实时共享
数据存储技术: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 为决策提供支持
应用层
环保业务应用: 包括环境监测、 污染防治、生态 保护等
智慧城市应用: 包括城市规划、 交通管理、公共 安全等
大数据应用:包 括数据采集、存 储、分析、可视 化等
跨部门协同应用: 包括信息共享、 业务协同、决策 支持等
平台功能介绍
添加项标题
数据采集与传输:利用天空地大数据技术,实现环境数据的 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
安全漏洞防范措施
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评估 及时更新和升级系统及应用程序 强化密码管理和权限控制 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
Part Six
运营模式与经济效 益分析
运营模式设计
运营模式概述:介绍智慧环保天空地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的运营模式,包括数据采 集、处理、分析和应用等方面。
数据采集:介绍如何通过各种传感器、遥感卫星等手段采集环保数据,包括空气质量、 水质、噪音等。
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2018版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目录1概述 (14)1.1项目简介 (14)1.1.1项目背景 (14)1.2建设目标 (15)1.2.1业务协同化 (16)1.2.2监控一体化 (16)1.2.3资源共享化 (16)1.2.4决策智能化 (16)1.2.5信息透明化 (17)2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 (18)2.1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平台结构图 (18)2.2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架构图 (20)2.3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3721解决方案)202.3.1一张图:“天空地”一体化地理信息平台 .. 212.3.2两个中心 (30)2.3.3三个体系 (32)2.3.4七大平台 (32)•高空视频及热红外管理系统 (44)•激光雷达监测管理系统 (44)•车载走航管理系统 (44)•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 (45)•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 (45)•扬尘在线监测系统 (45)•餐饮油烟在线监测系统 (46)•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 (46)•水质生态监测管理系统 (47)•湖泊生态管理系统 (47)•水生态管理系统 (48)•排污申报与排污费管理系统 (49)•排污许可证管理系统 (49)•建设项目审批系统 (49)3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功能特点 (51)3.1管理平台业务特点 (51)3.1.1开启一证式管理,创新工作模式 (51)3.1.2拓展数据应用,优化决策管理 (51)3.1.3增强预警预报、提速应急防控 (52)3.1.4完善信息公开、服务公众参与 (53)3.2管理平台技术特点 (54)3.2.1技术新 (54)3.2.2规范高 (55)3.2.3分析透 (55)3.2.4功能实 (56)1、污染源企业一源一档 (59)3.2.5检索平台 (61)3.2.6消息中心 (62)3.3管理平台功能 (62)3.3.1环境质量监测 (63)3.3.2动态数据热力图 (64)3.3.3评价模型 (64)3.3.4感知终端 (65)4智慧环保应用系统 (1)4.1自动监控系统 (1)4.1.1系统架构 (2)4.1.2建设内容 (2)4.1.3系统特色 (4)4.2GIS一张图系统 (5)4.2.1GIS系统架构 (6)4.2.2建设内容 (6)4.2.3系统特点 (8)4.3总量减排系统 (8)4.3.1系统架构 (9)4.3.2建设内容 (9)4.3.3系统特点 (10)4.4移动应用系统 (11)4.4.1建设内容 (11)4.4.2系统特点 (13)4.5刷卡排污总量计算系统 (14)4.5.1系统架构 (15)4.5.2建设内容 (15)4.6大气污染防治监督检查随机抽查系统 (16)4.6.1系统架构 (17)4.6.2建设内容 (17)4.7环境网格化管理系统 (18)4.7.1系统架构 (19)4.7.2建设内容 (20)4.8环保云大数据平台 (22)4.8.1平台架构 (23)4.8.2基础资源服务 (23)4.8.3信息资源服务 (24)4.8.4云应用 (24)5水环境质量 (27)5.1数据采集 (27)5.1.1水常规监测 (28)5.2数据审核 (37)5.2.1河流断面数据审核 (38)5.2.2湖库垂线数据审核 (41)5.2.3地下水数据审核 (42)5.2.4饮用水地表水数据审核 (42)5.2.5饮用水地下水数据审核 (43)5.2.6饮用水地表水全分析审核 (43)5.2.7饮用水地下水全分析审核 (44)5.2.8水自动站监测数据审核 (44)5.2.9县级饮用水地表水数据审核 (44)5.2.10县级饮用水地下水数据审核 (44)5.3数据查询 (45)5.3.1地表水查询 (45)5.3.2地下水查询 (48)5.3.3饮用水查询 (51)5.4报表分析 (56)5.4.1水质评价报告 (57)5.4.2地下水水质查询统计 (68)5.4.3地表水水质查询统计 (75)5.5基础信息 (79)5.5.1基础信息 (80)5.5.2代码信息 (89)5.6GIS专题图 (93)6空气环境质量 (94)6.1数据采集 (94)6.1.1大气监测 (95)6.2数据审核 (102)6.2.1气 (103)6.2.2降水 (107)6.2.3降尘 (107)6.2.4硫酸盐化速率 (108)6.3数据查询 (108)6.3.1常规监测数据 (109)6.4报表分析 (112)6.4.1空气质量分析综合 (112)6.5基础信息 (123)6.5.1测点信息 (124)6.5.2代码信息 (132)6.6GIS专题图 (136)7声环境质量 (137)7.1数据采集 (137)7.1.1常规数据采集 (137)7.2数据查询 (141)7.2.1噪声数据查询 (142)7.3报表分析 (152)7.3.1区域环境噪声 (153)7.3.2功能区噪声 (156)7.3.3道路交通噪声 (158)7.4基础信息 (160)7.4.1测点信息 (161)7.4.2代码信息 (168)7.5GIS专题图 (169)8生态 (170)8.1报表分析 (170)8.1.1XXX智慧环保状况分市评价结果 (171)8.1.2XXX省城市耕地面积对比图 (172)8.1.3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面积变化情况 (173)8.1.4土地利用/土地覆盖6种二级类型转移矩阵1748.1.5全省智慧环保生态遥感监测结果 (176)8.1.6各行政区生态智慧环保遥感监测结果 (177)8.1.7智慧环保状况指数变化幅度列表 (178)8.1.8历年六种土里类型变化图例 (180)8.1.9智慧环保状况按评级划分比例图 (181)8.1.10XXX省11城市智慧环保状况评价结果1818.1.11XXX省11城市植被覆盖指数排序状况1828.2数据查询 (183)8.2.1生态数据查询 (183)8.2.2土地利用/土地覆盖6种二级类型转移矩阵1858.3基础信息 (187)8.4GIS专题图 (188)9近岸海域 (189)9.1数据采集 (189)9.1.1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质量 (189)9.1.2入海河流 (194)9.1.3直排海 (194)9.2数据审核 (195)9.2.1直排海污染源数据审核 (196)9.2.2入海河流数据审核 (199)9.2.3海洋浴场数据审核 (199)9.2.4近岸海域数据审核 (200)9.3报表分析 (200)9.3.1入海河流查询统计 (201)9.3.2直排海污染源查询统计 (207)9.4基础信息 (212)9.4.1基础信息 (212)9.4.2代码信息 (219)9.5GIS专题图 (223)10污染源 (224)10.1基础信息 (224)10.1.1污染源基础信息管理 (224)10.1.2污水处理厂基础信息管理 (226)10.1.3数据同步 (227)10.2GIS专题图 (227)11环境统计 (228)11.1基础信息 (228)11.1.1工业源基础信息管理 (229)11.1.2农业源小区污染排放及处理 (230)11.1.3农业源各地区农业排放及处理 (231)11.1.4城镇生活污染源排放及处理 (231)11.1.5县城镇生活污染排放及处理 (232)11.1.6各地区机动车污染源基本情况 (232)11.1.7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 (233)11.1.8生活垃圾处理厂 (233)11.1.9危险废物集中处理情况 (234)11.1.10数据同步 (234)11.2GIS专题图 (235)12系统管理 (236)12.1系统管理 (236)12.1.1权限管理 (237)12.1.2数据管理 (247)12.2GIS专题图 (255)12.2.1地图基本操作 (255)12.2.2水环境质量 (266)12.2.3空气环境质量 (269)12.2.4声环境质量 (271)12.2.5生态 (276)12.2.6近岸海域 (279)12.2.7污染源 (281)12.2.8环境统计 (285)1概述1.1项目简介1.1.1项目背景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哨兵”、“耳目”、“尺子”,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工作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工作。
2023-智慧环保及环境监控天空地一体化方案-1

智慧环保及环境监控天空地一体化方案智慧环保和环境监控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满足环保和环境监控的需求,天空地一体化技术被广泛应用。
第一步,采集数据。
为了实现智慧环保和环境监控,首先需要采集相关的数据。
例如,通过气象站等设备采集空气质量、气温、湿度等数据。
此外,也需要采集污染源的相关数据,如废气、废水等。
这些数据将作为后续分析与决策的基础。
第二步,传输数据。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实时传输到监控系统中进行处理分析。
此时,可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多地数据统一到一处并实时传输。
同时也可采用无线网络技术和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和监控。
第三步,分析数据。
传输到监控系统中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处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利用大数据技术中的机器学习算法设计人工智能模型,从历史数据中学习规律以及与实时数据的对比,实现环境质量的评估,大数据技术还可以提供多尺度数据融合的能力,从而可以综合考虑不同尺度空间的影响,可更全面地了解环境污染情况。
第四步,预测环境质量。
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还可以利用预测模型模拟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及时进行预警、预测和调控措施。
例如,当空气质量连续多天超标时,预测模型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析环境数据,预测出未来环境质量可能进一步恶化,以便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第五步,制定环境治理方案。
基于大数据的分析结果和预测,制定环境治理方案,从而实现智慧环保和环境监控。
例如,通过机器学习算法预测出下一次可能出现污染的地点,采取治理措施进行污染防控等。
总之,智慧环保和环境监控是环境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天空地一体化技术可以帮助实现环境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预测及环境治理方案的制定等环保工作,有助于实现可持续性的环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I目录第1章前言 (6)1.1、建设背景 (7)1.1.1、相关政策 (7)1.1.2、政策引导:三个说得清 (8)1.2、环境面临问题 (8)1.2.1、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8)1.2.2、国内面临环境问题 (9)1.3、智慧环保发展需求 (9)1.4、建设目标 (10)1.4.1、业务协同化 (10)1.4.2、监控一体化 (11)1.4.3、资源共享化 (11)1.4.4、决策智能化 (11)1.4.5、信息透明化 (11)第2章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 (13)2.1、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平台结构图 (13)2.2、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架构图 (15)2.3、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3721解决方案) (15)2.3.1、一张图:“天空地”一体化地理信息平台 (16)2.3.1.1、领导驾驶舱一张图统一展示 (17)2.3.1.2、一张图监测 (18)2.3.1.3、一张图应急 (21)2.3.1.4、基于一张图的放射源在线监控管理系统 (23)2.3.2、两个中心 (23)2.3.2.1、大数据中心 (23)2.3.2.2、云计算中心 (24)2.3.3、三个体系 (25)I2.3.3.2、安全及运维体系 (25)2.3.3.3、组织和管理体系 (25)2.3.4、七大平台 (25)2.3.4.1、环境政务管理平台 (25)2.3.4.2、环境监测管理平台 (27)2.3.4.3、环境监察管理平台 (29)2.3.4.4、环境风险防控平台 (31)2.3.4.5、辅助决策支持平台 (32)2.3.4.6、环境监管平台 (34)2.3.4.7、公众服务平台 (41)第3章智慧环保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功能特点 (43)3.1、管理平台业务特点 (43)3.1.1、开启一证式管理,创新工作模式 (43)3.1.2、拓展数据应用,优化决策管理 (43)3.1.3、增强预警预报、提速应急防控 (44)3.1.4、完善信息公开、服务公众参与 (45)3.2、管理平台技术特点 (46)3.2.1、技术新 (46)3.2.2、规范高 (47)3.2.3、分析透 (47)3.2.4、功能实 (48)3.2.4.1、数据平台 (48)3.2.4.2、业务平台 (49)3.2.4.3、服务平台 (49)3.2.4.4、政务平台 (50)3.2.4.5、分析平台 (50)3.2.5、检索平台 (53)II3.3、管理平台功能 (54)3.3.1、环境质量监测 (55)3.3.2、动态数据热力图 (55)3.3.3、评价模型 (56)3.3.4、感知终端 (57)第4章智慧环保应用系统 (58)4.1、自动监控系统 (58)4.1.1、系统架构 (59)4.1.2、建设内容 (59)4.1.2.1、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 (59)4.1.2.2、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动态管控系统 (60)4.1.2.3、监测数据质控与审核系统 (60)4.1.2.4、污染源信息发布系统 (60)4.1.2.5、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APP、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动态管控系统APP (60)4.1.3、系统特色 (61)4.1.3.1、高效可靠的海量数据并发监管 (61)4.1.3.2、智慧研判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 (61)4.1.3.3、规范化、自动化的数据修约审核机制 (61)4.1.3.4、直观化、自动化的数据发布机制 (61)4.1.3.5、随时随地的智慧化监管 (62)4.2、GIS一张图系统 (62)4.2.1、GIS系统架构 (63)4.2.2、建设内容 (63)4.2.2.1、环境质量一张图 (63)4.2.2.2、污染源监测监控一张图 (64)4.2.2.3、执法管理一张图 (64)4.2.2.4、污染源企业监管一张图 (64)III4.3、总量减排系统 (65)4.3.1、系统架构 (66)4.3.2、建设内容 (66)4.3.2.1、排污许可证管理 (66)4.3.2.2、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 (67)4.3.2.3、排污权管理 (67)4.3.3、系统特点 (67)4.4、移动应用系统 (68)4.4.1、建设内容 (68)4.4.1.1、移动办公 (68)4.4.1.2、移动监测 (68)4.4.1.3、移动数据中心 (68)4.4.1.4、移动应急 (69)4.4.1.5、移动执法 (69)4.4.1.6、移动发布 (69)4.4.1.7、移动审批 (69)4.4.1.8、移动信访 (69)4.4.2、系统特点 (70)4.5、刷卡排污总量计算系统 (70)4.5.1、系统架构 (71)4.5.2、建设内容 (71)4.5.2.1、现场端 (71)4.5.2.2、平台端 (72)4.5.2.3、移动端 (72)4.6、大气污染防治监督检查随机抽查系统 (72)4.6.1、系统架构 (73)4.6.2、建设内容 (73)4.6.2.1、移动PAD抽查系统 (73)IV4.7、环境网格化管理系统 (74)4.7.1、系统架构 (75)4.7.2、建设内容 (76)4.7.2.1、地理编码子系统 (76)4.7.2.2、监管巡查子系统 (77)4.7.2.3、监管受理子系统 (77)4.7.2.4、协同办公子系统 (77)4.7.2.5、考核评价子系统 (77)4.7.2.6、监管指挥子系统 (78)4.7.2.7、数据交换子系统 (78)4.8、环保云大数据平台 (78)4.8.1、平台架构 (79)4.8.2、基础资源服务 (79)4.8.3、信息资源服务 (80)4.8.4、云应用 (80)V第1章前言以“信息强环保”为发展目标,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物体)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通过大数据分析,构建一个以电子政务、行政许可、环境综合监管、自动监控监测、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决策与应急处置、移动监管、基础设施为核心内容的“互联网+智慧环保”信息化平台,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
“感知环境、智慧环保”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贯彻“物联网+环保”的建设思路, 贯穿“全面感知、标准引领、平台支撑、智慧应用”的顶层架构设计,应用物联网手段和技术实时感知环境质量、污染排放、环境业务过程等信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管网络;通过环保物联产业标准规范的制定,推动环境信息资源高效、精准地传递;基于智慧环保云支撑平台,支撑污染源监控、环境预测预报、环境监察、公众参与等环保业务的全程智能,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精细化、高效化和智慧化水平。
感:利用任何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的设备系统,实现对水环境质量、污染源、机动车质量、噪声环境质量、生态、空气环境、辐射等环境因素的“更透彻的感知”传:利用环保专网、运营商网络,结合3G/4G、卫星通讯等技术,6将个人电子设备、组织和政府信息系统中存储的环境信息进行交互和共享,实现“更全面的互联互通”知:以云计算、虚拟化和高性能计算等技术手段,整合和分析海量的跨地域、跨行业环境信息,实现海量存储、实时处理、深度挖掘和模型分析,实现“更深入的智能化”感:利用任何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的设备系统,实现对水环境质量、污染源、机动车质量、噪声环境质量、生态、空气环境、辐射等环境因素的“更透彻的感知”1.1、建设背景1.1.1、相关政策2013年将启动首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住建部下发“智慧城市”试点通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7部财政、国土资源部、住建部等十多个部委参与编制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将于今年全国两会前后对外颁布,40万亿投资大戏启幕。
1.1.2、政策引导:三个说得清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耳目”、“哨兵”、“尺子”,是政府宏观决策和环境监管的重要基础。
2009年2月16日周生贤部长在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上提出实现“三个说得清”。
1.2、环境面临问题1.2.1、全球十大环境问题81.2.2、国内面临环境问题1.3、智慧环保发展需求随着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被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重点项目和国拨资金逐年增大,在“十一五”期间全国环保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
“十二五”重视力度更为加强。
✧环保系统基础网络建设发展迅速✧环保应用系统建设力度加强✧数据资源管理和综合利用能力建设开始启动✧标准规范编制工作全面展开✧全国性大型应用系统建设将带动地方环保部门信息化整体推进✧环境应急系统陆续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9✧信息资源标准化改造与整合将是环保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环境信息化相关标准建设将不断完善1.4、建设目标智慧环保是利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3G技术和业务模型技术,以数据为核心,把数据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决策服务,形成一体化的创新、智慧模式,让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应急、环境执法和科学决策更加有效、准确,通过“智在管理、慧在应用”,为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全方位的智慧管理与服务支持。
1.4.1、业务协同化将行政许可审批、建设项目管理、环境监督管理、环境执法、行政处罚、环境信访、环境监测、固废管理、核与辐射管理、总量管理、生态管理、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环境应急、环境决策等业务进行协同,10打通业务之间的关联,形成协同管理机制。
同时将政府的业务工作和企业的自身管理、公众的环保需求进行统一协同,为企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1.4.2、监控一体化建立全方位立体监控网络,对水污染源、气污染源、放射源、机动车、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生态环境等进行全面监控,实现天地空监控一体化智能监控管理平台。
1.4.3、资源共享化对跨区域、跨行业及跨平台的环境质量、环境安全和环境风险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和科学评价,能通过模型和评价体系解决重点城市、区域和流域重大环境管理问题。
1.4.4、决策智能化随时了解实时的环境质量状况,对某个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预测预报,同时针对环境质量较差的区域落实限批、停产、关停等环境经济手段。
准确核算区域环境资源容载能力,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1.4.5、信息透明化通过政务外网网站、企业网上办事大厅及环保APP软件等技术11手段,构建政府、企业及市民沟通的桥梁。
提供面向排污企业、面向社会、面向百姓的环境信息服务,实现从原来单一的信息发布窗口和行政审批窗口到提供数据服务、接受监督、体现互动交流的公众服务平台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