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颗粒剂的制备技术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和丸剂知识点梳理.

▲第五章散剂、颗粒剂、胶囊剂和丸剂1、常用的固体制剂包括: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滴丸剂、膜剂。
2、固体制剂的共性:(1)物理、化学稳定性比液体制剂好,生产制造成本较低,服用与携带方便;(2)制备过程前处理的单元操作(粉碎、过筛、混合等)经历相同;(3)药物在体内首先溶解后才能透过生理膜,被吸收入血。
★3、改善药物溶出速度的措施:溶出速度与S、CS、k成正比(1)S↑增大药物溶出面积:微粉化减小药物粒径(2)C S↑增加药物溶解度:提高温度,改变晶型,制成固体分散体等(3)k↑加快搅拌,增大溶解速度第一节散剂★一、定义:散剂(Powders)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可内服或外用。
(西药应用不多例如蒙脱石散、聚乙二醇4000散、嗜酸乳杆菌散,中药一定应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散剂约50种)★二、分类:1、按药味:单散剂与复散剂2、按剂量: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3、按用途:溶液散(PEG散)、煮散(酒渍或煎汤服用)、吹散(耳、鼻、喉部位,珠黄吹喉散)、吹耳散4、内服散5、外用散★三、特点:1、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积大、易于分散、起效快2、外用覆盖面积大,起保护和收敛等作用3、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4、制备工艺简单,易分剂量,便于婴幼儿服用四、制备: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储存。
粉碎→过筛→混合:是固体制剂的单元操作,即固体制剂制备前均要进行此操作。
1、粉碎:将大块物料借助机械力破碎成适宜大小的颗粒或细粉的操作。
目的:减小粒径、增加表面积。
意义: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生物利用度↑;混合均匀↑;固体药物分散度↑;有效成分提取↑。
方法:干法粉碎和湿法粉碎。
(1)干法粉碎法:药物干燥(水分<5%)后进行粉碎。
脆性或结晶性药物(撞击或锤式粉碎机);纤维性中药材(剪切式粉碎机)。
(2)湿法粉碎法:药物中加入适量水或其他液体实施研磨,又称为加液研磨法。
颗粒剂制备方法

制备方法(包括提方法、浓缩干燥、制粒方法、颗粒干燥方法、整粒、包装)1、提取方法因中药含有效成分的不同及对颗粒剂溶解性的要求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溶剂和方法进行提取。
多数药物用煎煮法提取,也有用渗漉法、浸渍法及回流法提取。
含挥发油的药材还可用“双提法”。
(1)煎煮法。
系将药材加水煎煮取汁的方法。
一般操作过程如下:取药材,适当地切碎或粉碎,置适宜煎煮容器中,加适量水使浸没药材,浸泡适宜时间后,加热至沸,浸出一定时间,分离煎出液,药渣依法煎出2-3次,收集各煎出液,离心分离或沉降滤过后,低温浓缩至规定浓度.稠膏的比重一般热测(80-90℃)为1.30-1.35。
为了减少颗粒剂的服用量和引湿性.常采用水煮醇沉淀法,即将水煎煮液蒸发至一定浓度(一般比重为1:1左右),冷后加入1-2倍置的乙醇,充分混匀.放置过夜,使其沉淀,次日取其上清液(必要时滤过),沉淀物用少量50%-60%乙醇洗净,洗液与滤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后,待浓缩至一定浓度时移置放冷处(或加一定量水.混匀)静置一定时间,使沉淀完全,率过,滤液低温蒸发至稠膏状。
煎煮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均较稳定的药材。
煎煮法为目前颗粒剂生产中最常用方法,除醇溶性药物外,所有颗粒剂药物的提取和制稠膏均用此法。
(2)浸渍法。
系将药材用适当的溶剂在常温或温热条件下浸泡,使有效成分浸出的一种方法。
其操作方法如下:将药材粉碎成粗末或切成饮片,置于有盖容器中,加入规定量的溶剂后密封,搅拌或振荡,浸渍3-5天或规定时间,使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倾取上清液,滤过,压榨残液渲,合并滤液和压榨液,静止24小时,滤过即得。
浸渍法适宜于带粘性、无组织结构、新鲜及易于膨胀的药材的浸取,尤其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挥发或易破坏的药材。
但是具有操作用期长,浸出溶剂用量较大,且往往浸出效率差,不易完全程出等缺点。
(3)渗漉法。
系将经过适宜加工后的药材粉末装于渗漉器内,浸出溶剂从渗漉器上部添加,溶剂渗过药材层往下流动过程中浸出的方法。
颗粒剂的制备工艺

颗粒剂的制备工艺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原辅料的处理、制颗粒、干燥、整粒、包装。
1.原辅料的处理(1)原料药的提取和精制因中药的有效成分不同,不同类型颗粒剂对溶解性的要求也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溶剂和方法进行提取和精制。
(2)辅料的选用目前最常用的辅料为糖粉和糊精。
此外还根据应用需要选择使用β-环糊精和泡腾崩解剂。
①糖粉是可溶性颗粒剂的优良赋形剂,并有矫味及黏合作用。
糖粉易吸湿结块,应注意密封保存。
②糊精系淀粉的水解产物。
颗粒剂宜选用可溶性糊精。
使用前应低温干燥,过筛。
③β-环糊精(β-CD)能将芳香挥发性成分制成包合物,再混匀于其他药物制成的颗粒中,可使液体药物粉末化,且增加油性药物的溶解度和颗粒剂的稳定性。
④泡腾崩解剂系泡腾颗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粒剂必须使用的赋形剂,由有机酸与碳酸氢钠或碳酸钠等组成。
2.制颗粒目前常用的有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等方法。
干法制粒方法将在片剂有关章节中介绍,这里重点介绍湿法制粒方法。
(1)湿法制粒系指将药物细粉或稠膏与辅料置适宜的容器内混合均匀,加入润湿剂制成“手捏成团,压之即散”的软材,再以挤压方式通过l4~22目筛网(板),制成均匀的颗粒。
小量制备可用手工制粒筛,大生产多用摇摆式颗粒机或旋转式制粒机。
(2)流化喷雾制粒使粉末预热干燥并处于沸腾状态,再使粉末被润湿而凝结成多孔状颗粒,继续干燥至颗粒中含水量适宜即得。
(3)喷雾干燥制粒先将经适当处理后的药材浸提液或药物、辅料的混合浆,经喷雾干燥制成于浸膏粉,然后加入辅料,用于挤制粒机制粒。
3.干燥湿颗粒制成后,应及时干燥。
干燥温度一般以60℃~80℃为宜。
颗粒的干燥程度应适宜,一般含水量控制在2%以内。
4.整粒湿粒干燥后,可能会有部分结块、粘连。
因此,干颗粒冷却后须再过筛,使颗粒均匀。
处方中的芳香挥发性成分,可选用:①溶于适量乙醇中,雾化喷洒于干燥的颗粒上,密闭放置一定时间,待闷吸均匀后包装。
②可制成β-CD包含物后混入。
第五章散剂与颗粒剂

9/11/2019
Presentation
page 32
颗粒剂的质量检查
外观 颗粒剂应干燥、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
软化、结块、潮解等现象。
粒度
检查方法:取单剂量包装的颗粒剂5包或多 剂量包装颗粒剂1包,称定重量,置药筛, 轻轻筛动3分钟,不能通过1号筛(2000μm) 粗粒和能通过4号筛(250μm)的细粒的总 量不能超过8%。
魏晋时期,五石散成为士大夫津津乐道的 时尚消费品
《世说新语》是这样说的:“服五石散,非 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五石散是魏晋名士的“催情迷幻药”
9/11/2019
Presentation
page 4
散剂的特点和分类
金元时期的名医李东垣指出:“大抵汤者, 荡也,去大病用多;散者,散也,去急病 用多;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其用药 之舒缓,而治之意也。”
散剂服用方便,可以用水直接冲服或用开 水直接泡服, 适合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
散剂可事先配伍加工好以备用,从而可为 病人节省等待拣药和熬药的时间。
9/11/2019
Presentation
page 5
散剂进行分包装后,剂量准确,携带方便, 便于使用者更好控制服用剂量。
与同样处方的汤剂相比,病人的单次用药 量减少,药材的利用程度较高,更为“节 省”药材。
Presentation
page 10
散剂的一般制备过程
散剂的制备过程包括粉碎、过筛、混合、 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等。
1、粉碎与过筛
《名医别录》:“先切细曝燥乃捣,有各 捣者,有合捣者”
制备散剂的药物都需要经过适当粉碎,其 目的是增加药物有效表面积,提高生物利 用度;调节药物粉末的流动性;改善不同 药物粉末的混合均匀性;降低刺激性等
第五章 颗粒剂的制备技术

干燥技术
目的:去除颗粒中的水分,提高稳定性 方法: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等 影响因素:温度、时间、空气湿度等 注意事项:防止颗粒过度干燥导致破裂或变形
整粒与分级技术
分级技术:将颗粒按大小、 密度等参数进行分级,保证 颗粒剂的质量和均匀性
整粒技术:将粉末压缩成颗 粒,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 物利用度
目录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颗粒剂的简介
颗粒剂的定义
颗粒剂是一种固体制剂,由药物和辅料混合制成 颗粒剂的粒径一般在0.1-5mm之间 颗粒剂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便于服用和携带 颗粒剂的制备技术包括湿法制粒、干法制粒和直接压片等
颗粒剂的分类
按照药物释放速度分类:速 释颗粒、缓释颗粒、控释颗 粒等
颗粒剂的制备技术
汇报人:XX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颗 粒 剂 的 简 介 03 颗 粒 剂 的 制 备 工 艺 流 程 04 颗 粒 剂 制 备 过 程 中 的 关 键 技 术 05 颗 粒 剂 制 备 技 术 的 实 际 应 用 06 颗 粒 剂 制 备 技 术 的 发 展 趋 势 与 展 望
关键设备:高速混合机、制 粒机、分级筛等
工艺参数:压缩压力、转速、 温度等对整粒和分级效果的
影响
05
颗粒剂制备技术的 实际应用
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颗粒剂在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 颗粒剂在药物制剂中的优势 颗粒剂在药物吸收和释放方面的优势 颗粒剂在药物稳定性和贮存方面的优势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颗粒剂在食品加工中的重 要性
制粒
制粒方法:湿法制粒、干法制粒、直接压片等 制粒设备:混合机、制粒机、干燥机等 制粒工艺:原料混合、制粒、干燥、整粒等 制粒质量控制:粒度、硬度、溶出度等指标的检测与控制
颗粒剂的制备-电子教材.

《中药制药技术》电子教材颗粒剂的制备中药颗粒剂的制备,主要涉及处方饮片处理和制粒技术。
除另有规定外,处方饮片应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进行提取、纯化、浓缩成规定相对密度的清膏,采用适宜的方法干燥,并制成细粉,加适量的辅料或饮片细粉,混匀制成颗粒;也可将清膏加适当的辅料或饮片细粉,混匀制成颗粒。
不同的中药有效成分不同,不同类型颗粒剂对溶解性能的要求也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溶剂和方法进行提取。
(一)提取多数药材用煎煮法提取,也有用渗漉法、浸渍法及回流法提取。
含挥发油的药材饮片多采用水蒸气蒸馏加煎煮法,简称“双提法”(详见浸出技术)。
还可选用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双向逆流提取法等。
煎煮法为目前颗粒剂生产中最常用方法,适用于有效成分溶于水,且对湿、热均较稳定的药材。
(二)纯化颗粒剂生产中提取液的纯化多采用乙醇沉淀法。
目前也有采用高速离心法、膜分离法、大孔树脂吸附、絮凝沉淀等方法去除杂质,也可多种方法联合应用。
(三)浓缩精制后的提取液须浓缩至稠膏(在50℃~60℃时,相对密度应为1.30~1.35)或继续干燥成干浸膏备用。
(四)制粒 制粒是中药颗粒剂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工艺技术,可直接影响到颗粒剂产品的质量。
同时,几乎所有的固体制剂的制备过程都离不开制粒过程,所制成的颗粒可能是最终产品,如颗粒剂;也可能是中间产品,如片剂、胶囊剂等。
在医药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制粒方法主要有干法制粒、湿法制粒、流化制粒和喷雾制粒。
其中湿法制粒最为常用。
1.干法制粒系在药物粉末(干燥浸膏粉末)中加入适宜的辅料(如干燥粘合剂)混匀,直接加压压缩成大片剂或片状物后,重新粉碎成所需大小颗粒的方法。
该法不加入任何液体,靠压缩力的作用使粒子间距离接近而产生结合力。
根据压制大片剂或片状物时采用的设备不同,干法制粒可分为以下两种:(1)重压法制粒亦称为压片法制粒,系利用重型压片机将物料压制成直径20~50mm 的胚片,然后粉碎成一定大小颗粒的方法。
该法的优点在于可使物料免受湿润及温度的影响、所得颗粒密度高;但具有产量小、生产效率低、工艺可控性差等缺点。
第五章 颗粒剂的制备技术

6.微晶纤维素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MCC)
(3)羟丙甲纤维素 ( hydroxypropylmethyl cellulose,HPMC)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系纤维素的羟丙甲基醚化物,易溶于冷水,不溶于热水,常用 浓度为 2% ~10%)。
(4)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本品为纤维素的半合成品,为白色粉末, 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粘性很强,
2.糖粉(sugar)
糖粉系指结晶性蔗糖经低温干燥、粉碎后而成的白色粉末,其优点在于 粘合力强,可用来增加片剂的硬度,使片剂的表面光滑美观。 吸湿性较强 常于糊精、淀粉配合使用。
3.糊精(dextrin)
1.淀粉水解的中间产物,在热水中易溶,不溶于乙醇。 2.粘结性较强,易造成片剂的麻点和水印。 3.糊精用量要少,并与糖粉合用为宜。
2)纤维素衍生物
(1)甲基纤维素(Methylcellulose,MC )
甲基纤维素系纤维素的甲基醚化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应用于水溶性或水不溶
性物料的制粒中,颗粒压缩成形性好、且不随时间变硬,常用浓度为2% ~10%。
(2)羟丙基纤维素( hydroxypropylcellulose,HPC)
羟丙基纤维素系纤维素的羟丙基醚化物,易溶于冷水,可做湿法制粒、粉 末直接压片的粘合剂。
1.2 湿法制粒工艺分类
1.挤压制粒法(extrusion granulation) 2.高速搅拌制粒法(high-speed mixing granulation)
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颗粒剂的制备方法颗粒剂是一种常见的固体制剂形式,它由药物颗粒与其他辅料混合而成。
颗粒剂广泛应用于药物、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剂型稳定、容易服用、溶解迅速的优点。
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湿法制粒、干法制粒以及制粒前处理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常见的制备颗粒剂的方法。
1. 湿法制粒方法湿法制粒方法是颗粒剂制备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主要步骤包括混合、湿化、制粒、干燥和筛分等。
首先,将所需药物与辅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然后使用溶剂或湿法粘合剂湿化颗粒。
湿化后的颗粒通过制粒机进行制粒,制粒机可采用挤压法、湿法喷雾法或滚动法等。
制粒完成后,颗粒剂需要通过干燥将水分除去,以保证颗粒的稳定性。
最后,对干燥后的颗粒进行筛分,以获得符合要求的颗粒剂。
2. 干法制粒方法干法制粒方法是一种在无溶剂条件下进行的制粒方法,适用于一些对水敏感或不适合使用溶剂的药物。
其制备过程包括粉碎、混合、压制和干燥等步骤。
首先,将所需药物通过粉碎机进行细碎,然后与辅料进行混合均匀。
混合完成后,将混合物通过压制机进行压制成颗粒。
最后,通过干燥除去水分,得到稳定的颗粒剂。
3. 制粒前处理方法制粒前处理方法是颗粒剂制备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提高颗粒的质量和稳定性。
制粒前处理包括颗粒结构表面改性、粉末处理等。
颗粒结构表面改性可采用涂膜、包衣等技术,以增强颗粒的稳定性和降低药物溶出速度。
粉末处理包括表面润湿、颗粒化、干燥以及颗粒研磨等步骤,用于改善颗粒剂的流动性、稳定性和溶解性。
总之,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选择适合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药物和辅料的性质以及制剂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是常用的制备方法,制粒前处理可以提高颗粒剂的质量。
此外,还有其他特殊的制备方法,如固体分散和凝胶化等,用于特殊药物或特殊要求的颗粒剂制备。
每种制备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选用合适的制备方法能够提高颗粒剂的质量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润湿剂
(1)蒸馏水 (distilled water) 1)水系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等纯水。
2)水是片剂制备中最常用的湿润剂,是 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
3)水本身无粘性,适用于遇水便能诱发出粘性的制粒物料。 (2)乙醇(ethanol)
4.乳糖(lactose)
由等分子葡萄糖及半乳糖组成。白色结晶粉末,略带甜味,易溶于水,微溶于 乙醇。
化学性质稳定,无吸湿性,适用于具有引湿性的药物。 可压性好
乳糖是一种优良稀释剂,制成的片剂光洁明亮美观,对主药含量测定无影响。 非结晶性乳糖可供粉末直接压片。
5.预胶化淀粉
预胶化淀粉亦称可压性淀粉(pregelatinized starch),又称 -淀粉,是新型的药 用辅料。
在片剂辅料中常使用二水硫酸钙。但应注意硫酸钙对某些主药(四环素类药物)的 吸收有干扰,此时不宜使用。
1.2 制粒常用辅料——湿润剂与粘合剂
湿润剂 (moistening agent)系指本身无粘性, 但能诱发待制粒物料的粘 性,从而达到制粒、压片的目的。
粘合剂 (adhesives)系指使无粘性或粘性不足的物料给予粘性,从而使物 料聚结成粒的辅料。
(2)羟丙基纤维素( hydroxypropylcellulose,HPC)
2.糖粉(sugar)
➢ 糖粉系指结晶性蔗糖经低温干燥、粉碎后而成的白色粉末,其优点在于 粘合力强,可用来增加片剂的硬度,使片剂的表面光滑美观。 ➢ 吸湿性较强 ➢ 常于糊精、淀粉配合使用。
3.糊精(dextrin)
1.淀粉水解的中间产物,在热水中易溶,不溶于乙醇。 2.粘结性较强,易造成片剂的麻点和水印。 3.糊精用量要少,并与糖粉合用为宜。 4. 影响崩解度和主药含测。
第二节 颗粒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备
颗粒剂的制备技术—工艺流程
一、制粒常用辅料
填充剂
润湿剂
黏合剂
芳香、 矫味剂
可溶性淀粉 蔗糖粉 糊精 乳糖 预胶化淀粉 微晶纤维素 甘露醇和木糖醇 无机盐类
纯水 乙醇
淀粉浆 聚维酮 PVP 羧甲基纤维素钠 (CMC-Na) 羟丙基纤维素HPC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甲基纤维素 乙基纤维素 丙稀酸树脂 聚乙二醇 2-5%明胶溶液 50-70%蔗糖溶液
甜味剂 芳香剂 胶浆剂 泡腾剂
找色剂
天然色素 合成色素
1.1 制粒常用辅料——填充剂
填充剂主要作用:用来增加制剂的重量和体积,有利于制剂成型
1.淀粉(starch)
常用玉米淀粉,为白色细微粉末,性质稳定,价格便宜,吸湿性小,外观 色泽好。
用淀粉作为填充剂制出的颗粒可压性差,压出的片剂过于松散,因此实际 生产中常加入可压性好的糖粉,糊精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
片剂中含有20%以上的微晶纤维素时,崩解性较好。 国外产品的商品名为Avicel。并根据粒径约不同有若干规格。
7.糖醇类
甘露醇、山梨醇呈颗粒或粉末状,在口中溶解时吸热,因而有凉爽感,同时兼具一 定的甜味,在口中无砂砾感,
因此较适于制备咀嚼片,但价格稍贵,常与蔗糖配合使用。
8.无机盐类
主要是一些无机钙盐,如硫酸钙、磷酸氢钙及药用碳酸钙(由沉降法制得,又称为 沉降碳酸钙)等。其中硫酸钙较为常用,其性质稳定,无嗅无味,微溶于水,与多种 药物均可配伍,制成的片剂外观光洁,硬度、崩解均好,对药物也无吸附作用。
可用于遇水易分解的药物,也可用于遇水粘性太大的药物。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大, 湿润后所产生的粘性降低,因此,醇的浓度要视原辅料的性质而定,一般为30%70%。
中药浸膏片常用乙醇做湿润剂,但应注意迅速操作,以免乙醇挥发而产生强粘性 团块。
2.粘合剂
1) 淀粉浆
淀粉浆是片剂中最常用的粘合剂,常用8%~15%的浓度,并以10%淀粉 浆最为常用;淀粉浆的制法主要有煮浆和冲浆两种方法,都是利用了淀粉能 够糊化的性质。
证包衣的均匀性
2.2 颗粒剂的缺点:
1、因含糖较多,贮存、运输、包装不当时,易引湿吸潮、软化或结块,影响质量。 2、多种颗粒混合时易发生离析现象,从而导致剂量不准确。
三、颗粒剂的质量要求
1、粒径大小均匀、色泽一致干燥、无吸潮、结块等现象 2、含量均匀度符合要求 3、微生物限度符合要求 4、包衣颗粒必要时进行溶剂残留量的检查 5、除另有规定外,颗粒剂应密封、干燥储存。
第四章 固体制剂(二) 颗粒剂的制备
制药与化工教研室 冯成亮
第一节 概述
一、颗粒剂(Granules)
1.1 概念:是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 颗粒状制剂。
1.2 颗粒剂分类 根据颗粒剂溶解性能和溶解状态,分为
可溶颗粒剂 混悬颗粒剂
水溶颗粒剂 酒溶颗粒剂
泡腾颗粒剂
根据成品形状——块状冲剂(块状颗粒)
新类型: 肠溶颗粒剂; 缓释颗粒剂; 控释颗粒剂
二、颗粒剂的特点:
2.1 颗粒剂的优点:
(1)服用方便,可根据需要制成色、香、味具全的颗粒剂; (2)药物可溶解或混悬于水中后服用,有利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起效快 (3)飞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吸湿性等均较少; (4)性质稳定,易于储存 (5)作用迅速、生物利用度好 (6)可对颗粒剂进行包衣,使颗粒剂具有防潮性、缓释性或肠溶性等,但必须保
本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可压性、自身润滑性和干粘性,并有较好的崩解作用。 本品作为多功能辅料,常用于粉末直接压片。
6.微晶纤维素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MCC)
微晶纤维素是由纤维素部分水解而制得的结晶性粉末,具有较强的结合力与良 好的可压性, 亦有“干粘合剂”之称,可用于粉末直接压片。
冲浆是将淀粉混悬于少量(1~1.5倍)水中,然后根据浓度要求冲入一定 量的沸水,不断搅拌糊化而成;
煮浆是将淀粉混悬于全部量的水中,在夹层容器中加热并不断搅拌(不宜 用直火加热,以免焦化),直至糊化。
2)纤维素衍生物 (1)甲基纤维素(Methylcellulose,MC )
甲基纤维素系纤维素的甲基醚化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应用于水溶性或水不溶 性物料的制粒中,颗粒压缩成形性好、且不随时间变硬,常用浓度为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