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的程序

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的程序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是成本会计中的重要内容,以下是其基本程序:汇集和归类:制造企业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车间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等,属于间接费用。
这些费用在发生时,应借记“制造费用”账户,贷记有关资产类账户(如“原材料”、“银行存款”等)。
分配: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正确计算产品的成本,需要将间接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通常有生产工时、机器工时、直接工资、直接材料成本等。
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根据确定的分配标准,将间接费用分配给各个产品,计算出每个产品的应分配的制造费用金额。
登记成本计算单:将各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金额登记到各有关产品成本计算单中,作为产品成本计算的一个组成部分。
计算完工产品成本:通过将各产品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其他直接支出与分配的制造费用相加,即可得到各产品的总成本。
结转完工产品成本:当产品完工后,应及时结转其成本。
即从“基本生产成本”账户转入“库存商品”账户,借记“库存商品”账户,贷记“基本生产成本”账户。
第五章 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和分配

第五章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和分配第一节生产费用要素概述一、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
生产费用:发生于生产中的各种耗费费用按经济内容(或性质)不同所作的分类,在会计上称为生产费用要素:1.外购材料2.外购燃料3.外购动力4.工资费用5.折旧费6.其他支出(差旅费、租赁费、设计制图费)●生产费用不等于产品成本——因为生产成本包括(未完工的生产费用、产品成本等)●生产费用与产品成本的区别1.包含的范围不同生产费用包括工业生产费用和非工业生产费用。
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只包括工业性生产费用。
工业性所发生的费用——应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
非工业性所发生的费用——如:计入资产的价值或营业外支出等2.计算的基础不同生产费用是同“期间”相联系的。
不管该费用是否应计入本期的产品成本,都应计入本期的生产费用当中产品成本是同“产品”相联系的。
它反映本期产品成本所应负担的费用,本期的产品成本计入本期的生产费用。
二、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可概括为:凡是属于直接费用的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属于间接费用的经归集与分配后计入产品成本。
●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与分配,是通过编制费用要素分配表来进行的企业实行一级成本核算体制时,应由财会部门来编制,实行两级成本核算体制时,则是由各车间的成本会计人员来编制。
三、生产费用要素的分配程序一般程序:(1)根据发生费用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费用分配表或费用汇总分配表,并编制记账凭证。
(2)根据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成本明细账(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成本类总账第二节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一、材料费用归集和分配概述(一)材料费用归集和分配的任务1.反映和监督材料采购计划的执行情况,控制材料采购支出,降低材料采购成本2.反映和监督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降低材料储备所占用的资金和存储成本,做到既要满足生产需要,又要防止储备不足。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第8页
7560 7560
制造费用明细账 .doc
四、制造费用的分配
生产单一产品:无需分配,直接转入该产 品成本 生产车间 (制造费用) 生产多种产品: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 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成本。
常见的分配方法有: (1)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 (2)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3)机器工时比例法 (4)年度计划分配率法
第9页
(一)、制造费用的分配—生产工时比例法
【概念】按照各种产品所耗生产工人实际工作时数的比例分配制 造费用的方法。 【计算公式】
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 制造费用分配率 各种产品生产工人工时总数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该种产品生产工人工时
制造费用分配率
第10页
(一)、制造费用的分配—生产工时比例法
【例题】庆丰工厂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 种产品,2012年6月耗用的生产工时分别为 12000小时和5315小时,本月该车间共发生制 造费用107353元。该厂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 分配制造费用。 1、制造费用分配率= 107353/(12000+5315) =6.2(元/小时) 甲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12000×6.2=74400(元) 乙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5315×6.2=32953(元)
3.计提职工福利费。(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4%)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5600 ——B产品 7000 制造费用 840 管理费用 2100 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15540
4.以现金支付基本生产车间办公用品费500元。
借:制造费用 贷:库存现金 500 500
5.计提应由基本生产车间负担的折旧费7560元。
借
制造费用
贷
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年度计划
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额
分配率
=
年度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总数
计划产量 单位工时定额
整理课件
某月某产品应分 该月该种产品实际 年度计划 配的制造费用 = 产量的定额工时数 分配率
实际产量 单位工时定额
整理课件
归纳:
①平时“制造费用”科目有余额,既可 能有借方余额,也可能有贷方余额。借方 余额表示实际发生数大于按计划分配率分 配数,属于待摊费用,为资产;贷方余额 表示实际发生数小于按计划分配率分配 数,属于预提费用,为负债。
工业企业的停工损失包括停工 期间所发生的料、工、费。
整理课件
停工损失的核算:
原材料
停工损失——××产品
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制造费用
可取得赔偿 损失
① 应计入停工损失
的各种费用
非正常停工
损失
的② ③
其他应收款 营业外支出
季节性和固定资 产修理期间的停 工损失
基本生产成本——×× 产品——停工损失
整理课件
②“制造费用”科目如果有年末余 额,就是全年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 与计划分配额的差额,应在年末调 整计入12 月份的产品成本。
整理课件
年末借方余额(实 > 计):
借:基本生产成本 (蓝字)
贷:制造费用
(蓝字)
年末贷方余额(实 < 计):
借:基本生产成本 (红字)
贷:制造费用
(红字)
整理课件
第五章 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整理课件
第一节 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一、制造费用的归集
制造费用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 劳务而发生,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 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实际分配率法
分配标准: 分配标准: (1)生产工时(定额工时、实际工时) )生产工时(定额工时、实际工时) (2)生产工人工资 ) (3)机械工时 ) 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 = 本期实际制造费用总额 / 各种产品分配标准合计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 该产品分配标准 X 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
(1)生产工时比例法
……
贷 借
制造费用
贷
①平时
0
②月末
生产成本—B
借 贷
库存商品—B
借 贷
③月末
余额
原材料
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基本生产成本 产品
制造费用 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 分配 基本生产成本--B产品 基本生产成本 产品
归集
累计折旧等
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程序
三、制造费用的归集
(一)账户设置 一级 制造费用 (二)账务处理 二级 按车间设置
2、计划分配率法(年度计划分配率分
配法)
程序: 程序: (1)年初预计全年的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产量总额、 )年初预计全年的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产量总额、 每种产品的定额工时,据以确定全年内适用的计划分配 每种产品的定额工时, 率。 (2)各月月末,根据本月各产品的实际产量、工时定额、 )各月月末,根据本月各产品的实际产量、工时定额、 计划分配率,计算每种产品中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计划分配率,计算每种产品中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3)年末,对全年制造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与计划分配额 )年末, 的差额进行调整。 的差额进行调整。
制造费用 1月发生 月发生 2 900 1月分配转出 月分配转出 3 050 基本生产成本—甲 基本生产成本 甲 2 250 基本生产成本—乙 基本生产成本 乙 1月末余 月末余 150 800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它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租赁费、保险费、排污费、存货盘亏费(减盘盈)及其他制造费用。
企业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应按其用途和发生地点,通过“制造费用”科目进行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科目可以按生产车间开设明细账,账内按照费用项目开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费用发生时,根据支出凭证借记“制造费用”科目及其所属有关明细账,但是,材料、工资、折旧以及待摊和预提费用等,要在月末时,根据汇总编制的各种费用分配表计入。
材料、产品等存货的盘盈、盘亏数,则应根据盘点报告表登记。
归集在“制造费用”科目借方的各项费用,月末时应全部分配转入“生产成本”科目,计入产品成本。
“制造费用”科目一般月末没有余额。
在只有产品的车间里,制造费用可直接计入其产品成本。
在生产多种产品的车间中,就要采用既合理又简便的分配方法,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
制造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常用的有按生产工时、定额工时、机器工时、直接人工费等比例分配的方法;在只有产品又有工时统计资料的车间里,可按生产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
如果企业没有文明工时统计资料,但制定有比较准确的产品工时定额,也可以按产品定额工时的比例进行分配。
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中,制造费用也可以按机器工时比例分配。
相关计算公式如下: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实用(定额、机器)工时之和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实用工时数×分配率相关会计分录如下:借: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制造费用的大部分支出属于产品生产的直接费用,因而不能按照产品制定定额,而只能按照车间、部门和费用项日编制制造费用计划,加以控制。
通过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能够反映和监督各项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将其正确、及时地计入产品成本。
【例】假设某基本生产车间内,甲产品的生产工时为33 600小时,乙产品的生产工时为19 200小时,本月发生制造费用22 1 76元.要求在甲、乙产品之间分配制造费用,并编制会计分录。
制造费用-分配、公式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一、制造费用的归集(1)间接生产费用。
如机物料消耗,车间厂房的折旧费、租赁费和保险费,车间照明费、水费、取暖费以及车间管理和辅助人员的职工薪酬、差旅费和办公费,设计制图费以及季节性停工损失和生产用固定资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2)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直接生产费用。
如机器设备的折旧费、周转材料摊销(生产工具摊销)、产品生产耗用燃料和动力费用等(3)基本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费用。
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车间管理用房屋及建筑物的折旧费、修理费、车间管理用具的摊销、车间管理用的照明费、水费、取暖费、办公费制造费用发生时,借记“制造费用”科目,并视具体情况,分别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预提费用”、“银行存款”等科目;期末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时,借记“基本生产成本”等科目,贷记“制造费用”科目;除季节性生产的车间外,“制造费用”科目期末应无余额。
如果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是通过“制造费用”科目单独核算的,则应比照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核算;如果辅助生车间的制造费用不通过“制造费用”科目单独核算,则应全部记入“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及其明细账的有关成本或费用项目。
制造费用是按照发生的地点或生产单位(分厂、车间)来归集的。
(1)发生机物料、外购动力费、职工薪酬、折旧费、修理费等时,在月末应应该根据转账凭证、各种费用汇总表及分配表,借记“制造费用”,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等。
(2)发生一般费用时,办公费、差旅费、劳动保护费等时,应根据付款凭证或据以编制的其他费用分配表,借记“制造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
二、制造费用的分配(一)生产工时比例法适用:机械化程度较低或生产单位内生产的各产品工艺机械化程度大致相同的单位费用分配率=某产品制造费用总额/ 生产工时总额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生产工时×费用分配率例1:长江公司20××年6月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总额为221547.6元,基本生产车间甲产品生产工时为25000小时,乙产品生产工时为15000小时。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s

制造费用累计分配率
完工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Slide 5-20
累计分配率法(4/4)
优缺点
优点是在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假若完工产品批
次少,未完工产品批次多, 则可减化会计核算的 工作量。
适用范围
这种方法一般是在每月完工产品的批次少,未完
工产品的批次多, 各月费用水平相差不多的情况 下采用。
【例5-3】某基本生产车间全年制造费用计划发生额为400
000元,全年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为:甲产品2 500件, 乙产品1 000件。单件产品工时定额为:甲产品6小时, 乙产品5小时。本月实际产量为:甲产品200件,乙产品 80件;本月实际发生制造费用为33 000元。 解: 甲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 乙产品年度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 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人工资 制造费用分配率
适用范围
生产工人工资有现成资料,因此核算工作简便。适
用于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程度大致相同的情况
Slide 5-10
实际分配率法(4/6)
联合分配法
指根据各生把制造费用分为若干个类别,然后分别不 同特性类别的制造费用选择各自恰当的分配标准 进行分配的一种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制造费用”核算的内容介绍(2/2)
“制造费用”账户的核算内容
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
包括辅助生产单位的工资和服务费、折旧费、修理
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费、租赁费、保 险费,车间生产用的照明费、取暖费、运输费、劳 动保护费、、以及季节性停工和生产用固定资产修 理期间的停工损失。 直间用于产品生产,但管理上不要求或者核算上不 便于单独核算。 车间或分厂用于组织管理生产的费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第一节制造费用核算概述一.制造费用核算的范围企业制造费用的范围广.内容多.情况比较复杂,通常包括三类:1.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未单独设置成本项目的费用这类制造费用主要有:未单独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的企业所发生的,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用于产品生产的机器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保险费;生产车间的低值易耗品摊销费;图纸设计费和产品试验检验费用等。
2.间接用于产品生产不能单设产品成本项目的费用这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的费用,内容比较多。
通常包括生产用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修理费用,保险费用及租赁费用;机物料消耗费用;车间的照明.取暖.降温.通风.除尘等费用;工人的劳动保护费用;发生的季节性停工或固定资产大修理期间停工造成的损失等。
3.为组织和管理产品生产而发生的费用这是车间(分厂)管理机构及人员在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主要有生产管理人员的工资及按规定提取的职工福利费用;生产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修理费用.保险费用及租赁费用;生产管理过程中使用低值易耗品的摊销费用;管理部门发生的照明.取暖.降温.通讯.出差.办公费用等。
为了统一核算口径,便于资料对比,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置制造费用的费用项目,归类反映制造费用的构成。
制造费用的明细项目一般设置为: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保险费.租赁费.低值易耗品摊销.水电费.取暖费.运输费.差旅费.办公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在产品损耗.停工损失等。
二.制造费用核算的账户设置为了正确反映制造费用的发生和分配情况,企业要设置“制造费用”账户进行核算。
该户的借方登记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贷方登记分配转销的制造费用,分配后,一般无余额。
为了反映不同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要按车间分设明细账户,采用多栏式账页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账页格式见第二章表2-3.2-4。
第二节制造费用归集的核算一.折旧费用的核算折旧费用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而转移到成本费用中去的价值。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通常有使用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已经在《中级财务会计》中讲述。
对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通过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进行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账户。
[例1]长江公司20××年3月份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情况如表7-1所示,据以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并进行会计处理。
表7-1 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明细表20××年3月金额单位:元会计主管徐志新复核陈明制单张帆根据表7-1,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如7-2表:表7-2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20××年3月金额单位:元会计主管徐志新复核陈明制单张帆根据表7-2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汽车间 1000---机修车间 1800制造费用---一车间 15000管理费用3000营业费用1800贷:累计折旧 22600二.修理费用的核算由于修理范围不同,修理费分为大修理费用和日常修理费用两类。
日常修理是指修理范围较小,一次支付的费用不大,但修理次数相对较多的固定资产修理事项,日常修理费用如同其他费用一样,在发生时列为当期的制造费用,详见其他费用的核算。
这里所讲的修理费用是指大修理费用的核算。
大修理是指修理范围较大,一次发生的修理费用多,但修理次数较少的固定资产修理事项。
固定资产大修理的受益期通常较长,因而对发生的大修理费用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处理。
在会计实务中,大修理费用可以采用先预提后使用的方法进行核算,也可以采用先开支后摊销的方法进行核算。
前者通过“预提费用”账户核算,后者通过“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账户核算。
在预提或摊销大修理费用时,都要编制“大修理费用分配表”进行分配后,再进行账务处理。
由于大修理费用的具体核算内容在《中级财务会计》中已讲述,不再举例。
三.其他费用的核算其他费用是指除在本教材讲述过的各项生产费用以外的各项费用,如邮电费.办公费.保险费.差旅费.租赁费.排污费.绿化费.报刊杂志费.交通补助费.误餐费.利息.费用性税金等。
根据其他费用的发生地点.费用性质及费用受益对象的不同,应分别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等账户。
由于费用的发生有直接支付.转账核销.预提待付.已付待摊等不同方式,在核算上也不一致。
为说明其他费用与产品成本核算关系,简单举例如下:[例2]长江公司20××年3月,以现金支付公司日常管理费用8656元;支付一车间办公费778元;支付供汽车间办公费用286元;支付机修车间办公费用273元(实际工作中日常费用是分次支付的,并在支付后即进行会计核算,本教材为简化核算过程,作一次支付进行会计处理)。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汽车间286----机修车间 273制造费用----一车间 778管理费用 8656贷:现金9993现将长江公司20××年3月份一车间制造费用归集如表7-3所示(辅助生产费用数据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结果):表7-3 制造费用明细账生产车间:一车间第三节 制造费用分配与核算一.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 1.工时比例法工时比例法是按照各种产品所耗生产工人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分配公式如下:某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率=量该车间实际生产工时总该车间制造费用额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所耗工时×该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率[例5] 如表7-3所示,长江公司20××年3月份一车间归集制造费用68295.90元。
该车间当月生产A .B 产品实际消耗的生产工时分别为9000工时与7200工时。
分配制造费用如下:一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率=7200900090.68295 =4.2158A 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9000×4.2158=37942.20B 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68295.90-37942.20=30353.70采用工时比例法分配制造费用,使制造费用的分配与劳动生产率相结合,分配结果比较合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广泛。
为保证分配结果的正确,分配公式中的工时,应按实际消耗工时计算。
在没有实际工时记录时,也可以是定额工时。
2.工资比例法工资比例法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分配公式如下:某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率=额该车间生产工人工资总该车间制造费用额某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该产品负担的生产工人工资×该车间制造费费用分配率[例6] 如表7-3所示,长江公司20××年3月份一车间归集制造费用68295.90元。
该车间当月生产A .B 产品实际负担的生产工人工资分别为36000元与28800元。
分配制造费用如下:一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率=288003600090.68295+=1.0539A 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36000×1.0539=37940.40B 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68295.90-37940.40=30355.50采用工资比例法分配制造费用,分配依据容易取得,但其正确性受机械化程度的影响较大。
机械化程度越高的产品,负担的生产工人工资额相对较少,负担的制造费用就少;反之,负担的制造费用就多。
因此,使用工时比例法时,要注意各种产品的机械化程度应当基本相近。
值得说明的是,如果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工资是按工时比例分配的,则工资比例分配法与工时比例分配法分配的结果是相同的。
3.机时比例法机时比例法是按照各种产品所消耗的机器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分配公式如下:某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率=该车间所耗机时总额该车间制造费用额某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该产品耗用的机时×该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率[例7] 如表7-3所示,长江公司20××年3月份一车间归集制造费用68295.90元。
若该车间当月生产A 产品所耗机时为20000小时,B 产品所耗机时为11000小时,则分配制造费用如下:一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率=110002000090.68295+=2.2031A 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20000×2.2031=44062.00B 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68295.90-44062=24233.90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机器设备成为生产的主要因素,按照机器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就显得更为合理。
采用机时比例法,要有完整的机器工时原始记录,才能正确分配制造费用。
4.年度计划分配率法年度计划分配率法是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依据年度制造费用预算数与各种产品预计产量的相关定额标准(如工时.机时等)确定计划分配率,并以此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分配公式如下:某车间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产量某标准单位定额)(该车间每种产品计划算数该车间年度制造费用预⨯∑某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该种产品实际产量×标准单位定额×车间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法分配制造费用后,必定会产生差异。
对实际制造费用和按计划分配率法分配的制造费用之间的差异,可在年末按12月份制造费用计划分配额为标准再进行一次分配。
对实际制造费用大于已分配的计划制造费用的差异,补记入各产品的生产成本;反之用红字冲回多记的产品生产成本。
对制造费用差异额的分配公式如下:制造费用差异分配率=额月份制造费用计划分配当年年度制造费用差异额12造费用差异额某产品应负担制=担的制造费用额月份负该产品12×异分配率制造费用差[例8] 某公司对制造费用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法进行分配。
20××年,该公司一车间计划发生制造费用180000元,该车间生产的A .B 产品计划产量分别为20000件和5000件。
A .B 产品的定额工时分别为5小时和10小时。
假定该车间当年12月份实际发生制造费用16580元,当月的产品产量为A 产品2000件,B 产品400件。
按计划分配率法分配后,出现借方差异(实际数大于计划分配数的差异)423.50元。
则制造费用分配情况如下:用计划分配率一车间制造费=105000520000180000⨯+⨯=1.2(元)A 产品12月应负担制造费用=2000×5×1.2=12000(元)B 产品12月应负担制造费用=400×10×1.2=4800(元) 制造费用差异分配率=48001200050.423+=0.0252(元)A 产品年末应负担制造费用差异额=12000×=0.0252=302.40(元)B 产品年末应负担制造费用差异额=423.50-302.40=121.10(元)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分配手续简便,有利于及时计算产品成本,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使单位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相对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