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案例分析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一、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观看一段刘翔在奥运会中比赛的录像。打出幻灯片2

问:谁跑的最快

答:刘翔

(二)、新课教学

师:那么你们是根据什么方法来判断出他跑得最快

答:刘翔第一个冲过终点

师:从开始起跑到照片中这一时刻,刘翔和其他的运动员所用的时间一样吗他们通过的路程相同吗

生:所用时间相等,通过的路程不同。

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也能判断出刘翔跑的最快呢

生:根据成绩表,刘翔所用的时间最少。

师:你们在比较他们的所用的时间时,他们通过的路程相同吗

生:路程相同。

师:很好,谁能用简短的语言来归纳一下这两种方法。

生:当他们所用时间相等时,比较他们通过的路程,路程越长,那么他跑得就快;通过相等的路程,比较他们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则来他跑的越快。(打出幻灯片3、4、5)

师:现在每一组都有两辆玩具小车,你们能否运用刚才你们归纳的方法,对它们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先思考你们组准备利用什么方法具体的操作步骤怎样请用文字的方式写在报告单中,完成以后再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学生活动: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

学生汇报操作结果

生:运动相等的时间,比通过的路程;通过相等的路程,比运动的时间。

师:我们现在学会了对物体运动快慢进行比较的方法,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百米赛跑比赛,你们能否比较出它们运动的快慢,并

说出你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来比较

观看flash动画(小蓝与小红)

师:谁跑得快

生:小蓝

师:你的判断方法是什么

生:通过相等的路程,比运动的时间,时间越短,运动得越快。

第二次播放

师:谁跑得快

生:小蓝

师:你的判断方法是什么

生:运动相等的时间,比通过的路程,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得就越快。

师:运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一样吗

生:一样

师:在这100米赛跑中小蓝跑的快些,那么小蓝跟刘翔相比到底谁跑得更多快呢怎样才能准确测定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比速度

师:要测量哪些数据

生:测量路程和时间

师:分别需要哪些测量工具

生:刻度尺和秒表(手表)

师:好,接下来我们要解决的是如何准确测定一辆小车运动究竟有多快。在动手操作之前,我们先注意几个事项:(针对幻灯片9、8讲解)

(幻灯片8)

师:在这幅图中,哪一段用来表示小车通过的路程

生:B段/或则是两车的车尾之间的距离

师:先不要动手操作,先设计实验方案,完成了实验设计的小组请举手示意一下。

学生汇报方案,老师与学生一起修改方案。

学生活动:测定小车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教师巡视。

师:刚才进行了实验操作,请每组将有关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相应的空格内。请根据这些数据,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用什么方法能比较出谁快谁慢

(学生进行计算、比较等活动)

学生汇报比较结果,展示其中一组的结果

指导学生完成“”

师:比较你们组与他这组的实验结果,你们小组能否讨论得出谁的小车快一些

学生进行比较,回答。

师:你们是通过比较什么来得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

生:速度。速度大的物体运动得快,速度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师:那你们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了

生:是的。

师:很好,速度就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幻灯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单位。

师:我们在上课前看了刘翔在奥运会中的比赛,你们一致认为他最快,那么,我们能否计算出他的速度

出示幻灯片16,学生练习

师:当两个物体运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都不相同时,我们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测出他们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算出他们的速度,然后进行比较。

课堂小结

二、案例评析

这是一个通过探究过程形成概念的案例。该案例通过比较玩具小车的快慢使学生产生建立概念的需要,并在探究过程中逐步理解速度的含义。

本节课的基本思路是:利用刘翔110米栏比赛的录像引入新课。学生通过玩具小车运动快慢的比较,在自主探究活动中,从易到难,获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不同方法——运动相等的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和通过相等的路程,比较运动的时间。并通过一个flash动画来巩固。然后,通过每组只提供一辆小车向学生提出解决两辆小车运动路程和时间不相等的矛盾,为建立速度概念奠定基础。

课前通过设置情景来引入,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手段,有效的进入本节教学内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运动相等的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和通过相等的路程,比较运动的时间。同时

也渗透德育——民族的自豪感。通过提问“在这100米赛跑中小蓝跑的快些,那么小蓝跟刘翔相比到底谁跑得更多快呢怎样才能准确测定他们运动的快慢呢”使第一环节与第二环节的过渡上也比较连贯。

但是,在教材的处理上还待改进,如本节课的容量过大,对“速度”这一环节应该有更好的的处理,可以把它放在下一节的教学中;同时,在速度的公式书写上出现了错误——各个字母应小写;此外,在比较了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后应提升到速度的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三、个人感想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1、对学生的了解要加深,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发展情况、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的情况来定教学。

2、要妥善、科学、有效的处理教材。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探究的协调性、准确性。

4、课堂的提问上,要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围绕学生的充分发展,要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

运动的快慢(基础)知识讲解

运动的快慢(基础) 责编:冯保国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比较和计算,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 2.能利用公式进行有关速度的计算,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理解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要点梳理】 要点一、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要点诠释:(高清课堂《运动的快慢》)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v=s/t,s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t表示物体通过相应路程所用的时间,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或) 换算:1m/s=3.6km/h 要点二、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要点诠释: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 要点三、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要点诠释: 1.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可能是快慢改变,还可能是方向和快慢同时改变。 2.对于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利用v=s/t来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能粗略地描绘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不能反映出物体的运动细节。 要点四、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参与-活动 ●教学用具 微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讨论]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8min) 〖师〗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 [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6min) [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总结] (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三)速度(10min) [结论]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

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后附答案)

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后附答案) 【知识要点】 1.速度:表示质点运动和的物理量. (1)定义:质点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 (2)定义式:v = . (3)单位:、、等. (4)矢量性:速度的大小用公式计算,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的.①速度的方向跟运动方向相同②速度的正负只表示速度方向不同,不表示速度的大小. 2.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运动中,运动质点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2)理解: ①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跟选定的时间或位移有关,不同或不同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 同,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哪段或哪段内的平均速度. ②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来说不同.有时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不同的, 全程的平均速度并不是前、后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3.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质点在某一或某一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2)理解: ①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质点经过某一位置时的相同. ②瞬时速度与时刻或位置对应,平均速度跟或对应. ③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 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和瞬时速度相等. 4.速率:速度的叫做速率,只表示物体运动的,不表示物体运动的,它是量. 5.平均速率:实际中常把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做平均速率. 【典型例题】 例1.子弹以900m/s的速度从枪筒射出,汽车在北京长安街上行驶,时快时慢,20min行驶了18k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则() A.900m/s是平均速度B.900m/s是瞬时速度 C.54km/h是平均速度D.54km/h是瞬时速度

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练习题

【基础达标】 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C.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快慢和变化方向的物理量 D.速度就是速率 2.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B.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平均值大小相等 C.有A、B两个物体,如果A物体的平均速度较大,则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是v A >v B D.当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3.(2012·衡阳高一检测)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在出发后10 s末的平均速度是5 m/s B.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内每1 s的位移都是5 m C.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 m/s 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在这段时间内最大速度和最小速度之和的一半 4.如图所示,物体沿x轴做直线运动,从A点运动到B点。由图判断A点坐标、B点坐标和物体由A到B的位移。 5.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 m/s的速度运动60 m,又以2 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 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能力提升】 6.下列关于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一章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A.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但不能反映物体运动的方向 B.瞬时速度等于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极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C.某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与各位置的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同 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 7.(2012·德州高一检测)为提高百米竞赛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过程的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第1 s内的位移为8 m,前7 s内跑了61.6 m,跑到终点共用10 s,则( ) A.运动员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10 m/s B.运动员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是8 m/s C.运动员在7 s末的瞬时速度是8.8 m/s D.运动员在百米的终点冲刺速度是10 m/s 8.(2012·洛阳高一检测)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1 s内通过5 m的距离,第2 s内和第3 s内各通过20 m的距离,第4 s 内又通过了15 m的距离。求汽车在最初2 s内的平均速度和这4 s内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9.质点做直线运动,从A经过B到C,又返回到B,其中AB=BC,若从A到B的平均速度为2 m/s,从B到C的平均速度为4 m/s,从C返回到B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 m/s,求: (1)质点从A运动到C的平均速度;(2)质点从A到C再返回B的平均速度。 10.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一辆坦克,射击后,经过t1=0.6 s在炮台上看到炮弹爆炸,经过t2=2.1 s才听到爆炸的声音。问坦克离炮台的距离多远,炮弹飞行的速度多大。(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 m/s,空气阻力不计) 11.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求: (1)全程的平均速度; (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试题(粤沪版)

7.2《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节节练及答案 1.选择题 (1)体育考试中,甲、乙两个同学跑1000米所用的时间分别是3分30秒和3分50秒,则 ( ) A甲同学的速度大 B乙同学的速度大 C甲、乙两个同学的速度相同 D无法比较谁的速度大 (2 )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通过路程长的物体,所用的时间一定长; C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 D在相等的时间内两个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3)水中游的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 陆地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 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下列正确的是( ) A.猎豹最大 B. 旗鱼最大 C. 褐海燕最大 D. 三者一样大 (4)向月球发射激光,经2.7s 后接收到月球表面反射回来的激光,则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 离为(激光在空间传播速度C=3X 105km/s)( A 8.1 x 105km B 4.05 x 105km C 3 x 108km D 3 x 105km (5)试判断下列哪一个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 A正在起动的汽车 B在平直的轨道匀速行驶的列车 C被抛出去的石块 D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石块 (6)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通过45m的路程时用了30s的时间,那么它前15s内的速度为 ( A 0.5m/s B 1.5m/s C 2m/s D 3m/s (7)某学校操场外一 幢高楼离跑道起点170m同学们在跑步训练时,由于回声导致发令员先后听到两次发令枪 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那么听到两次发令枪声的时间间隔约为( ) A.0.5s B.1s C.30S D.60S (8) 一列队伍长50米,行进速度2.5m/s ,经过一座100m的涵洞,当队伍全部穿过涵洞时, 总共需要( ) A 60s B 40s C 50s D 80s (9) 某自动扶梯用20s可将站立于梯上的人送上楼,扶梯不动时走上去要的扶梯走上去需要时间( A、50s B 、10s C 、12s D 、20s 30s,人沿运动 其中图甲表示某________ ,图乙 表示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设计 恩施市白杨坪镇初级中学:周相凯 一、教学内容: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停表测量时间。 (2)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用m/s表示。 (4)能用速度公式v=s/t进行简单计算。 (5)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建立速度概念,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2)知道速度图像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种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三:教学重点: 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能用公式s=v/t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教学准备: 课件、动画 六、教学过程: 1、复习: (1)、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应选定一个。

(2)、什么叫做机械运动? 2、引入新课: (1)、在运动会的100m短跑比赛中,作为观众的你是怎样判断谁跑得快的?记录成绩时又是怎样判断的? (2)、课件引入:20XX年伦敦奥运会上博尔特夺得100米短跑比赛冠军的情景。 3、教学时间: (1)、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时间单位。 (2)、这些时间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时间。 4、教学速度的概念: (1)、动画演示小车运动快慢的比较。 (2)、教师找一名学生与他比较运动的快慢:在时间内比较路程;在路程相同时比较时间;并提出问题:如果路程与时间都不同,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 (3)、我们可以用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我们把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叫作速度。它表示的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它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4)、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5)、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m/s;常用单位:km/h。关系:1m/s=3.6km/h。 5、教学速度的计算: 例: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中,张华以7.5s的速度夺得60m短跑的冠军,求他的速度是多少? (1)、学生自己答题。 (2)、指名回答。 (3)、师生订正。 6、师生小结: 向学生展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7、学生作业: P67T1、2.

小学科学《运动的快慢》教学案例(推荐文档)

《运动的快慢》教学案例 类别:小学综合编号: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节《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定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测量走路的速度,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进行排序。 3、会使用秒表。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难点:会测量运动的速度 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测量物体的运动,让学生意识到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就是物体运动的速度。 2、学情分析: 物理学概念的教学在小学阶段存在严谨性和小学生认知特点的矛盾,小学科学的教学既要保证概念的严谨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实验体验和动画、图片直观演示,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教学中的概念描述上可以简要,但不可错误,重在亲身体验,为将来中学学习打好基础。 3、设计理念:

本课在引导学生如何判断物体运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测量与排序、观察与分析认识运动的两个属性,即速度和方向。教材用较多证据和资料,以测量活动和分析活动为首相接的主线,展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内容。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情境引入法。 2、学习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式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出示PPT,提问:图中的小伙伴们在干什么? 2、猜一猜,谁移动的快?(引导学生说出:不知道他们行进的距离和时间就不知道他们运动的快慢。)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导入简单直接,让学生意识到运动的快慢和距离时间都有关系,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0分钟) 1、谈话: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来讲讲? 2、讨论:你们觉得兔子和乌龟谁运动的更快呢?那为什么最后乌龟先到了终点呢?兔子睡觉浪费了什么?(时间) 3、PPT展示并分析:龟兔赛跑,一开始谁运动的快?你怎么知道的?(因为兔子跑在前面,通过的距离比乌龟多,所以兔子运动快)最后乌龟先到了终点,乌龟用的什么少了?(时间)因为运动的快,所以用

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教案 灵武回中李江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建立速度的概念 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 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 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 (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图11-2-1是两个小球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精品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1.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2.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讨论]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师〗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 [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总结] (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三)速度 [结论]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 [总结]因为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则速度越大;而单位路程的时间越长则速度越小,故虽然后者也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比较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用单位时间的路程来表示速度。 [播放视频3]速度的引出? [公式],用符号表示为 [单位]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单位换算:1m/s=1×=3.6km/h 练习:1km/h=______m/s。 [一些物体的速度] 阅读课文第31页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练习:速度的单位换算-典型例题 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 ) A.蜗牛:1.5毫米/秒 B.炮弹:1000米/秒 C.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7.9千米/秒 D.火车:360千米/时 [例题]两例题先让学生看,然后变换一些数值进行计算,变换已知条件进行计算,让学生再命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另外的学生计算。 (四)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频闪摄影]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将运动物体的位置凝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 (2)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3)会用公式计算物体的速度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4)能够根据图像说明物体的运动情况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建立速度概念,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控制变量法。 (2)指导速度图像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种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1)学会并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路程--时间图像的理解。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具】电脑多媒体、玩具汽车、斜面(长木板)、刻度尺、钟表等 【教法】讲授、探究实验、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知道物质都在不停的运动着。比如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我们 怎样看出他们谁快谁慢?同是百米运动员,我们是怎样比较他们运动快慢的? 百米短跑同万米冠军的长跑比一比,要知道谁快谁慢,应该怎么办? 实验探究 问题1:如何定性比较小车A和小球B的运动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让小车A和小球B分别在木板上运动,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思考讨论判断A、B运动快慢的依据是什么? 交流讨论:你可以和其它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判断A、B运动快慢的依据和条件是什么?问题2:如何定量比较小车A和小球B的运动快慢? (1)在轨道上标出___________m,让A、B先后分别运动,记录所用的时间并填表,比较A、B运动的快慢。 (2)让A、B分别都运动____________s,量出A、B通过的路程并填表,比较A、B运动的快慢。 数据记录表一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优质课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教材简析】 前一课观察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活动,学生发现了物体在斜面上会静止、滑动或滚动,也会留意到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本课和下一课就引导学生研究运动快慢的问题。人们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课指向的是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探索板块的设计思路为:首先,告知不同动物运动完相同距离所需的具体时间,比较快慢;接着,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最后,在同一条轨道上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三个探索活动都指向“运动相同距离,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快”,但具体操作方法和工具使用的维度是层层深入的:激活经验---限定长度、同时运动---限定长度、秒表计时。 【学情分析】 人们通常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三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习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基于体育活动的参与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面对限定相同距离或者相同时间条件下的具体情境时,绝大多数学生能准确判断谁快谁慢。本课需要我们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指导学生思考更全面、表述更严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科学探究目标 1.应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2.利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 2.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用秒表计时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应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难点:利用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时间。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小组:直线跑道(长于两米为宜)、小球(运动速度不同)、秒表、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1.出示汽车、自行车、行人在一座大桥上行进的图片 提出问题:不同的物体运动有快有慢,怎么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呢?(预设1:相同距离内比较运动的快慢;预设2: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快慢) 二、探索:判断运动的快慢 1.探索活动1: (1)出示动物王国的100米跑步竞赛成绩的图片。 (2)学生根据图表,将动物按照快慢排列名次。 (3)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提醒按从快到慢的顺序填写动物的编号和奔跑100米所需的时间)。 (4)全班交流排序结果和排序方法。 (5)小结:六种动物都奔跑100米(相同距离),所需时间短的运动的快;所需时间长的运动的慢。 2.探索活动2: (1)出示两个不同的小球、两条相同的轨道(具有一定的坡度)的实物或图片。 (2)提问: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怎样比较这两个小球的运动快慢? (3)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人教版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2.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由“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两部分内容组成,重点介绍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速度的定义首次提出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速度公式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速度单位也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组合单位,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利用速度公式解题是学生第一次应用物理公式解题,应注意规范化的解题习惯。 讨论物体的运动时,运动的快慢是人们主要关心的问题。速度的计算在小学的数学课中已有接触,学生并不陌生,但在小学的数学中学生习惯于用长度表示速度,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通过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速度的有关计算。 三、教学策略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B.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的平均值相等 C.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解析:当时间非常小时,物体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在这段很小时间内的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故A正确;平均速度是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比值,而不是各时刻瞬时速度大小的平均值,故B错误;根据定义,平均速度的大小不是平均速率,故C错误;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率是路程跟时间的比值,故D错误. 答案:A 2.在下列各种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A.赛车飞跃某栏杆时的速度为80 m/s B.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 km/h的速度行驶时为慢车,快车的速度可达100 km/h C.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度为2 000 m/s D.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度为1.5 m/s

解析: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赛车飞跃某栏杆时的速度为80 m/s,对应的是某一时刻的速度不是平均速度;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 km/h的速度行驶时为慢车,快车的速度可达100 km/h,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因此是平均速度;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度为 2 000 m/s,对应的是某一时刻的速度不是平均速度;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度为1.5 m/s,对应的是一段时间,因此是平均速度. 答案:BD 3.对速度的定义式v=x t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x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成反比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x和时间t都无关 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解析:v=x t 是计算速度的公式,适用于任何运动,此式只说明计算速度可用位移x 除以时间t来获得,并不是说v与x成正比,与t成反比.答案:BCD 4.列车沿平直铁路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列车的位移越大,其速度也越大 B.列车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越大,其速度必越大

1.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三年级下册的“物体的运动”单元共有8课,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内容包括: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三方面展开(第1~6课);设计制作(第7课);综合应用(第8课)。 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第6课,继续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聚焦板块,回顾了第5课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提出本节课的重点——在相同时间内,根据物体运动的距离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探索板块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告知相同运动时间里不同交通工具通过的具体距离,比较快慢;第二个活动是两名同学从不同起点同时出发、同时停止,比较快慢;第三个活动是两名同学从不同起点不同时出发,比较快慢。三个探索活动都指向“运动相同时间,通过的距离长,运动得快”,但具体操作方法和工具使用的维度是层层深入的:激活已有的经验——同一起点、同时出发、同时停止、软尺测距离,进一步到不同起点、不同时出发、秒表计时、软尺测距离。研讨板块,“怎样比较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的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物体运动相同时间时,比较运动的距离,距离长的运动快,距离短的运动慢”。拓展板块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追及跑”游戏,是对本课研究结果的应用;第二个活动是“比较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旨在让学生知道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运动的快慢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能准确说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在第5课,学生学习了“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也学习了如何使用秒表、如何分工合作等,为本课“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的活动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