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快慢(基础)知识讲解
初中物理快与慢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快与慢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基础科学,其中“快与慢”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概念。
这部分知识点主要涉及速度、加速度、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相对速度等概念。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 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是一个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速度移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
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路径上移动,但速度大小或方向随时间变化。
# 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速度的变化率。
当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时,我们就说物体具有加速度。
加速度的单位也是米每秒平方(m/s²)。
1. 匀加速运动:物体的速度以恒定的加速度变化,这种运动的轨迹通常是直线。
2. 非匀加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不是恒定的,速度变化的速率随时间变化。
# 匀速运动匀速运动是指物体以恒定的速度进行的运动。
在匀速运动中,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
匀速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容易预测和计算。
# 变速运动变速运动是指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变速运动可以是直线的,也可以是曲线的。
在变速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
# 相对速度相对速度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速度。
例如,两辆车在公路上行驶,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等于它们速度的差值。
相对速度的概念在处理多物体运动问题时非常重要。
# 运动图象在初中物理中,通常使用速度-时间图(v-t图)和路程-时间图(s-t 图)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1. v-t图:在v-t图中,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
匀速运动在v-t图中表现为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而变速运动则表现为斜率不同的直线。
2. s-t图:在s-t图中,纵轴表示路程,横轴表示时间。
匀速运动在s-t图中表现为斜率为恒定速度的直线,变速运动则表现为曲线。
教案: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粗略探究感受直线运动,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2.通过粗略探究感受直线运动,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培养一定的科学探究意识,形成通过科学实验建立科学概念的意识。
同时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教学重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规范化的物理计算【教学难点】探究匀速直线运动特点【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用具】接力棒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2张图片,回顾上节课运动快慢的知识,让学生明确物体的运动是有快慢之分。
接着,继续展示2张田径运动的照片,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判断运动的快慢?老师组织活动参与“接力棒”比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播放PPT,让学生回答:下列运动员,哪个跑得更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当路程与时间都不一样时,怎么比较运动的快慢?(二)新课教学1.速度定义: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讲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
公式:v=s/t 单位:m/s 、km/h给出例题:人骑车的速度约为5m/s,武汉昨夜风速约为5km/h,计算哪一个比较快?通过这个例题,让学生掌握m/s与km/h的换算关系:1m/s=3.6km/h。
列出一些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给出一道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单位换算的掌握。
2.匀速直线运动展示游乐场的图片,讲解按照运动路线,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
针对直线运动中的小车,对其运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的变化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教案《运动的快慢》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力目标】1.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法、练习法.●教学手段:PPT 课件辅助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① 百米赛,怎样比较运动员们运动的快慢呢?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② 万米赛进行中,怎样比较运动员们运动的快慢呢?(时间相同,比较路程)教师:相同的时间,一般用单位时间. 如:1小时、1分钟、1秒钟等.如果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我们就说物体运动得快。
【进行新课】一、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 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等于 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速度公式: ts vs —— 路程 —— 米 ( m )其中 t —— 时间 —— 秒 ( s )v —— 速度 —— 米/秒 ( m / s )四、速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1 m / s = 3.6 km / h 1 km / h = m / s教师:① “米/分”是不是速度的单位? ( 是 )② “米/秒”和“千米/时”谁大? (“米/秒”大)学生阅读:P 20小资料( 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教师:① 哪个物体运动得最快?(同步卫星)② 哪个物体运动得最慢?(蜗牛)③ 人步行的速度是多少? (约1.1m /s )④ 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 (约5 m /s )五、记住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1. 人 步 行的速度约为 1.1 m /s ;2. 自行车行驶的速度约为 5 m /s ;3. 汽 车行驶的速度约为 ( 40~100 )km / h .学生阅读:P 21图1.3-3( 两辆汽车行驶的照片 )教师:① 甲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相同)② 乙图中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不同)教师: 我们把类似于照片甲中汽车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照片乙中汽车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六、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 匀速直线 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 变速 运动.教师: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但常见物体的运动大多是变速运动.同学们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学生:① 火车进站和出站,是变速运动;② 汽车起动和刹车,是变速运动;③ 自行车上坡和下坡,是变速运动.3.6 3.6 3.61教师:物体做变速运动时,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怎样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呢?七、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用 平均速度 来表示,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教师:寓言“龟兔赛跑”中的龟和兔谁的平均速度大?为什么?学生:龟的平均速度大. 这场比赛中,龟和兔所跑的路程相同,但龟所用的时间短.学生阅读:P 20图1.3-2( 汽车速度表 )教师:① 一大格表示多少? ( 20 km /h )② 一小格表示多少? ( 5 km /h )③ 上面的数字框中的数字的含义是什么? ( 出厂后行驶的路程 )④ 下面的数字框中的数字的含义是什么? ( 某一时段行驶的路程 )学生阅读:P 22想想议议老师:请说说“两地车程1小时”说法中“车程”的含义.【布置作业】P 22动手动脑学物理1、3、4t s v。
二、运动的快慢

运动 的快慢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大平山一中 莫 萍
说课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有待思考
一.说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 位和作用
本节课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 上册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这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 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既 是对运动的深化,又是力学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 后的作用,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对这节课掌 握的程度直接影响着今后的学习,本节知识又紧密联 系着生活,所以这节课无论对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都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4.了解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平均速 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度的概念。
的能力。
1.感受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 学生知道科学源于生活,科学改变 生活,从而提升学生改变生活的决 心,激发学生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客服困 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 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2. 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设计:准备两辆不 同的遥控小车,用小车1 演示匀速直线运动;用 小车2演示加速直线运动。
问题引入:在生活中,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情况都相同吗? 机械运动是怎样分类的?哪类运动是简单的机械运动?
观察教材中图1.3-3,引导学 生分析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 得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四.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1
活动2 活动3
活动4 活动5
新课讲授
归纳小结
(17min)
怎样比较运动快慢

7.2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知道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及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了解常见物体运动是速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归纳总结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并进一步讨论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2)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周围的物理现象。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速度的定义,会用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难点:单位的复合及读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PPT动画(场景:两位同学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提问学生:哪位同学运动的快?为什么?学生提出回答和原因:()点评:同学们都很聪明,能想出这么多好办法来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都非常棒,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这节课来学习,在物理上是怎么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讲授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提问学生:咱们班那两位同学跑的最快?学生回答:张同学和李同学假设场景提出问题:假如张同学和李同学进行百米赛跑比赛,在比赛进行中,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比较他们谁跑的快?在比赛结束之后,我们又应该通过什么方法比较他们谁跑的快?给大家2分钟思考、讨论。
各小组代表发言:1()。
2()。
3()。
4()。
5()。
总结发言:(1)比赛过程中,通过比较相同时间路程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2)比赛结束后,通过比较相同路程时间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这就是物理上,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巩固所学:播放PPT动画(场景1:两位同学运动时间相同路程不同;场景2:两位同学运动路程相同时间不同),提问学生各场景中哪位同学运动的快?为什么?2.速度及其计算公式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课本图7-14,思考如何比较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汽车和飞机运动的快慢?并说明原因?给大家3分钟思考、讨论。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3运动的快慢(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第3节 运动的快慢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架解一、速度: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 速度 表示;2.速度的符号:v3.速度的定义: 单位时间 内物体运动的 距离 ;4.速度的公式: ,公式变形得: , 。
5.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S :路程——米(m); t :时间——秒(s); v :速度——米/秒(m/s)6.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 运动快慢 ;【例题1】如图画中题有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诗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A .朝辞白帝彩云间B .千里江陵一日还C .两岸猿声啼不住D .轻舟已过万重山【答案】B【解析】解:A 、云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与速度无关,故A 错误;B 、“千里江陵一日还”描述的是一天内通过的距离,可以估算速度的大小,故B 正确;C、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诗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是猿的声音,与速度无关,故C错误;D、从“轻舟已过万重山”知,“山”相对于轻舟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以“轻舟”为参照物,“山”是运动的,通过了距离,但不知道时间,所以无法估算速度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变式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它的运动速度越大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C.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运动速度越大D.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答案】D【解析】解:可知,在物体运动的路程未知时,只根据时间无法判定速度的大小,A、根据v=st故A错误;B、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故B 错误;C、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由于不知道时间,则根据v=s可知,无法比较速度的大t小,故C错误;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故D正确。
故选:D。
【例题2】如图所示,电瓶车正常行驶,速度表指示的数值是 m/s,以此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距离是 m。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现象,学会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1、学生是初二年级学生;小学已经接触过有关运动的知识;2、学生为初中的孩子,对物理学的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3、学生有过较多的小组合作经验;4、学生已经学过运动的描述;5、学生能够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简单的比较;6、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接触到过一些有关速度的计算。
3重点难点重点:1.速度概念的理解。
2.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引入课题:图片引入。
生活中我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1、百米短跑中以什么为标准来确定冠军的?2、小时候做游戏,比较谁跑得快,往往是喊“预备!跑!”然后两人从同一起点跑,怎样判定谁获胜?活动2【讲授】进行新课一、比较运动的快慢1、相同的路程比时间,谁用时短,谁快!2、相同的时间比路程。
谁通过路程多,谁快!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二、速度1、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就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3、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 s/t回忆:我们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谁还记得长度和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根据这两个单位我们可以得到速度的单位,谁知道呢?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⒋单位:⑴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或m·s-⑵常用单位:千米/小时,符号为km/h或km·h-⑶换算关系:1m/s=3.6km/h讲解单位换算:(见课件)练习(1)18 km/h =XXm/s(2)15 m/s=XXkm/h4规范解题:例题1.20xx年刘翔110米栏夺金,成绩是12,92s,问这项纪录的运动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行驶中的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与速度是30km/h,哪一个速度比较大已知:s1=110m,t1=12.91s,v2=30km/h求:v1解:v1=s1/t1=110m/12.91s=8.52m/sV2=30km/h=30×(1000/3600)m/s=8.3m/s答:刘翔的运动速度比摩托车的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地址:名昊教育 电话:楊老师 无 第1页 共6页
运动的快慢(基础)
责编:冯保国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比较和计算,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
2.能利用公式进行有关速度的计算,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理解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要点梳理】
要点一、
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要点诠释:(高清课堂《运动的快慢》)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
越小。
2.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v=s/t,s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t表示物体通过相应路程所用的时间,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
度。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或)
换算:1m/s=3.6km/h
要点二、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要点诠释: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的大小可以由v=s/t来计算,但速度的大小与s、t无关。
要点三、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要点诠释:
1.物体在做变速运动时,可能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也可能是快慢改变,还可能是方向和快慢
同时改变。
2.对于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利用v=s/t来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能粗略地描绘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不能反映出
物体的运动细节。
要点四、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地址:名昊教育 电话:楊老师 无 第2页 共6页
图像法是描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学里经常用到。
要点诠释:
1.s-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路程s,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下图(1)所
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
2.v-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用纵坐标表示速度v,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下图(2)
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典型例题】
类型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2014•射阳县一模)在男子百米短跑比赛中,运动员们快步如飞,关于运动的快慢,以下几种
说法正确的是( )
①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②终点裁判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③物理学上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④物理学上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思路点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二是相同时间
比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答案】A
【解析】(1)比赛时,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地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员的路程越大,
运动员跑得越快,观众是根据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大小得出结论的。(2)终点裁判是,看谁最先到
达终点,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跑得快;裁判是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得出结论的。
(3)在物理学中,一般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平均速度),即根据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大小来判断
物体运动快慢的,用观众的方法判断运动快慢。故选A。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一道基础题。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个运动员跑步比赛中的情景,三块表的示数分别表示了各运动员从起
点跑到图中所示位置时所用的时间.从图可以判断出运动员 跑的最快。(选填“甲”、“乙”或“丙”)
【答案】乙
【解析】由题目中三块表的示数可知,甲、乙、丙三人运动的时间相同,而乙通过的路程最长,所以乙
运动的最快。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地址:名昊教育 电话:楊老师 无 第3页 共6页
类型二、速度及其计算
2、一辆长30米的平板车,匀速通过70米长的桥,所用时间是10秒,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
桥用20秒,则这座桥有多长?
【思路点拨】第一步: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公式svt求出平板车的速度;第二步:根据速度公式的
变形svt求出路程。特别注意两次的路程均是桥长加车长。
【答案与解析】
已知车长和桥长,还有时间可求速度,还知通过另一桥时间,可求经过的路程,总路程减去车长就是这
座桥长。
【总结升华】此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车长和桥长的和等于经过的路程。
举一反三:
【变式1】(2014秋•宝安区校级期中)一列火车长120m,匀速通过长360m的山洞,从火车进洞到车尾
离洞共用1min,火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
A.10m/s B.6m/s C.8m/s D.2m/s
【答案】C
【变式2】(高清课堂《运动的快慢》例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他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
2:3,运动路程之比为3:1,则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 )
A.1:2 B.2:1 C.9:2 D.2:9
【答案】C
3、设地球距离月球3×108米,人类发射的月球探测器能够在自动导航系统的控制下在月球上匀速
直线行走,且每隔5秒向地球发射一次信号.某时刻,探测器发出信号时,前方相距32米处存在障碍
物,经过5秒,探测器再次发出信号时距离障碍物22米;再经过5秒,探测器发出自动刹车装置出现
故障的信息.为避免探测器撞击障碍物,地球上地面控制中心的科学家决定对探测器进行人工刹车遥控
操作,科学家输入命令需要3秒.已知电磁波传播速度为3×108米/秒.则:
(1)求电磁波从月球传到地球或从地球传到月球所需时间△t
(2)月球探测器匀速行进的速度为v为多大?
(3)当探测器收到地面刹车指令时,距离障碍物是多少米?
【答案与解析】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地址:名昊教育 电话:楊老师 无 第4页 共6页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时间、速度、路程等的计算,关键是速度公式计算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求探
测器收到地面刹车指令时所需要的时间。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2011年1月12日,长吉城际铁路正式运营。早上6点50分CHR5型“和谐号”列
车由长春开往吉林。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200km/h,全程约为110km,全程运行时间大约
是 ;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向后运动,他是以 为参照物。
【答案与解析】依据公式得hhkmkmvst55.0/200110
以列车(或自己)为参照物乘客看到窗外的树木向后运动。
类型三、平均速度
4、2011年4月1号银川-北京西K175/6次列车升级为T275/6次特快旅客列车,升级后列车的运行
时刻表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从银川到北京西站单程运行时间是多长时间?
(2)从银川到盐池,若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00km/h,计算列车此段行驶的路程。
【答案与解析】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地址:名昊教育 电话:楊老师 无 第5页 共6页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从列车时刻表找出发车时间和到站时间是
本题的关键。
类型四、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5、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路程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甲车的速度是多少
m/s;两车行驶过程中,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什么方向运动?
【思路点拨】路程时间图象,横轴是时间,纵轴是路程。从图象中找出甲车的一组对应数据,然后根据
速度公式svt算出甲车的速度;以甲车为参照物,要判断乙车向哪个方向运动,就需要先判断出两车
的速度关系(乙车的速度算法同甲车),然后根据两车的速度关系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出乙车
的运动方向。
【答案与解析】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图象的能力,考查的知识包括速度的计算、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图象找出规律、物理知识与图象相结合是近年来考试的一个热点。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的图象中,用来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地址:名昊教育 电话:楊老师 无 第6页 共6页
A、甲和乙 B、乙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丙
【答案】B
【解析】甲图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甲图中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乙图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大,并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所以乙图表示物体做匀速直
线运动;
丙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逐渐增加,所以丙图反映物体在做加速运动;
丁图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所以丁图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乙和丁都做匀速直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