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分析报告
国家统计局解读2024年9月份CPI和PPI数据

国家统计局解读2024年9月份CPI和PPI数据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统计局•【公布日期】2024.10.13•【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2024年9月份CPI环比持平 PPI环比降幅收窄——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4年9月份CPI和PPI数据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了2024年9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
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进行了解读。
一、CPI环比持平,同比涨幅回落9月份,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价格基本稳定,全国CPI环比持平,同比上涨0.4%。
从环比看,CPI持平,上月为上涨0.4%。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8%,涨幅比上月回落2.6个百分点,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16个百分点。
食品中,开学季叠加中秋节日因素等影响,鲜菜、鸡蛋、鲜果和猪肉价格分别上涨4.3%、2.5%、2.1%和0.4%,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17个百分点;休渔期结束供应有所增加,水产品价格下降0.5%。
非食品价格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18个百分点。
非食品中,暑期结束出行减少,飞机票、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分别下降14.8%、7.4%和6.3%;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国内汽油价格下降2.9%;受新学期开学影响,教育服务价格上涨0.9%;秋装换季上新,服装价格上涨0.8%。
从同比看,CPI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主要是受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影响。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3%,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61个百分点。
食品中,鲜菜、猪肉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22.9%、16.2%和6.7%,涨幅均有扩大;牛肉、羊肉、鸡蛋、鸡和奶类价格降幅在1.9%—13.1%之间,降幅略有扩大。
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2%转为下降0.2%,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19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2年9月份CPI和PPI数据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2年9月份CPI和PPI数据2022年9月份CPI同比涨幅有所扩大P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2年9月份CPI和PPI数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9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
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进行了解读。
一、CPI环比略涨,同比涨幅有所扩大9月份,各地区各部门持续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全力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居民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3%。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9%,涨幅比上月扩大1.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5个百分点。
食品中,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鲜菜价格上涨6.8%,涨幅比上月扩大4.8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14个百分点,占CPI环比总涨幅四成多;猪肉消费需求季节性回升,加之看涨预期下部分养殖户压栏惜售,价格继续上涨,但在中央储备猪肉投放等措施作用下,中下旬涨势有所趋缓,全月平均上涨5.4%;受节日期间消费需求增加影响,鸡蛋、虾蟹类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6.0%、2.4%和1.3%。
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3%转为持平。
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7%转为持平,其中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2%和1.3%;夏秋换季上新,服装价格上涨0.8%。
服务价格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1%,其中受暑期结束及疫情散发影响,跨区域出行减少,飞机票、宾馆住宿和旅行社收费价格分别下降9.9%、2.9%和1.3%;本地游和周边游增多,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上涨4.0%。
从同比看,CPI上涨2.8%,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8%,涨幅比上月扩大2.7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56个百分点。
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36.0%,涨幅比上月扩大13.6个百分点;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7.8%和12.1%,食用油、禽肉类、鸡蛋和粮食价格分别上涨8.3%、7.9%、7.6%和3.6%,涨幅均有扩大。
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价格过快上涨的原因、影响与对策

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价格过快上涨的原因、影响与对策作者:魏浩刘佩鑫来源:《改革》2021年第12期摘要:中国是大宗商品的进口大国和消费大国,但长期以来,中国对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缺乏定价权,进口议价能力相对较低。
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价格过快上涨,凸显了提升中国对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的紧迫性。
中国部分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较高、进口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较低、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发展滞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较低是中国对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缺乏议价能力的长期原因,而大宗商品需求端延续复苏态势、大宗商品供给端复苏受到制约、全球流动性持续宽松、全球海上运输不畅通则是本轮大宗商品进口价格过快上涨的短期原因。
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的过快上涨可能会加剧国内宏观经济波动、推高国内物价、不利于金融稳定、增大企业经营压力。
为此,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共同积极应对。
关键词:大宗商品;进口价格;进口大国;议价能力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21)12-0081-13中国是大宗商品的进口大国和消费大国。
但是,与大宗商品进口大国的地位不相称的是,中国对于大宗商品的进口价格缺乏话语权,进口议价能力相对较低。
进口产品的相对价格是评判一国综合贸易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较低的进口价格意味着进口国能以较低的成本利用国际资源。
从2004年开始,中国加权平均进口价格相对世界平均进口价格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且于2007年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虽然从2008年开始,中国相对进口价格经历了先大幅下降、后显著上升的变化过程,但在2007—2016年,除2014年外,中国加权平均进口价格始终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进口竞争力的提升[1]。
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经常出现“中国买什么,国际市场就涨什么”的怪现象,而中国往往只能被动接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不合理上涨。
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的不合理上涨,造成了中国企业巨额利润的流失,不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我国主要商品价格监测情况综述

9月我国主要商品价格监测情况综述提示:2010年9月我国主要商品价格监测情况综述2010年9月份,监测的主要商品价格总体基本稳定,部分商品价格小幅上涨。
粮食收购价格稳中略升。
9月份,全国25个粮食主产省(区、市)国有、非国有粮食企业(下同)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加权平均收购价格为每50公斤(下同)102.40元,比上月、上年同期分别上涨0.20%、10.62%。
其中,主产区红小麦、白小麦、混合麦三种小麦平均收购价99.52元,比上月略涨0.28%,比上年同期上涨7.91%。
主产区稻谷平均收购价为109.75元,比上月微升0.12%,比上年同期上涨11.68%。
主产区玉米平均收购价格为92.69元,比上月略涨0.29%。
食品价格总体小幅上涨。
9月份,36个大中城市集市早籼米、晚籼米、粳米、富强粉、标准粉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每500克1.71元、1.81元、2.26元、1.78元、1.61元,与上月相比,粳米价格上涨0.02元,早籼米、晚籼米、标准粉价格均上涨0.01元,富强粉价格持平。
大中城市集市猪精瘦肉和鸡蛋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每500克12.31元、4.67元,分别比上月上涨1.4%、5.18%,涨幅分别减少7.87和8.96个百分点。
散装豆油、菜籽油和5升桶装大豆调和油、花生油零售价格分别为4.54元/500克、5.10元/500克、52.22元/桶、92.48元/桶,分别比上月上涨1.11%、0.59%、0.56%、0.6%;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涨2.02%、4.08%、4.38%和2.13%。
监测的15种主要品种蔬菜平均零售价格为每500克2.19元,比上月上涨1.86%,比上年同期高14.1%。
中国肉制品行业“十一五”回顾及“十二五”规划投资分析及预测报告煤炭价格总体稳中略降。
9月份,主产省煤炭平均出矿价格为每吨712元,比8月份略降0.25%。
其中,动力煤平均价格为每吨524元,与8月份基本持平;炼焦用煤平均价格为每吨962元,比8月份下降0.48%。
2020年9月份国内外钢材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2020年9月份国内外钢材市场价格走势分析□冶金工业信息中心一、钢材价格小幅上升,环比升幅收窄 济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国家在全力做好9月份,正值国内市场消费旺季,钢材需求良好,价格小幅L升但受钢铁产能释放较快影响.供给端压力上升,钢材价格上升动力不足t9月末,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为105.99点,环比上升0.25点,升幅为0.24%,较上月缩窄0.93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比下降0.10点,降幅为0.09%。
9月末,与上月环比,八大钢材品种价格三涨五降其中,冷轧薄板价格继续领涨,涨幅最大,上涨92元/吨,涨幅2.01%;镀锌板价格涨势较好,上涨61元/吨,涨幅1.3%;高线、角钢和热轧无缝钢管价格基本平稳,价格涨跌不超5元/吨.波幅为0.08%-0.12°4_;热轧板卷fU螺纹钢跌辑最大,价格分别下跌82元/吨和61元/吨,跌幅1.65%-1.98%;中厚板跌幅较小,下跌16元/吨,跌幅0.39%。
二、 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变化因素分析1. 主要用钢行业持续向好钢材市场需求旺蛊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9%,比二季度增速提高1.7个百分点;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〇.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0.2%,1-8月份为下降0.3%;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N比增长5.6%,较1-8月份增速提高1.0个百分点。
其中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3.4%,较1-8月份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3%t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速比8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中国制造业PM丨为51.5%,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
总体来看,主要用钢行业运行态势持续好转,钢材市场需求旺盛2.钢铁产能释放和进口增长较快,供给端压力持续上升9月份,全国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9256万吨和11896万吨,同比增长10.9%和12.3°/。
七大机构解读中国9月CPI、PPI观点汇总

七大机构解读中国9月CPI、PPI观点汇总汇通网10月14日讯——中国统计局周五(10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均录得上涨,表明中国经济状况有所改善,或显示出回暖的迹象。
具体数据显示,中国9月PPI同比上涨0.1%,扭转了8月份同比下降0.8%的状况。
4年多来,中国PPI一直处于萎缩态势。
但是,自今年开始,PPI的降幅有所收窄。
中国9月PPI的实际值好于此前《华尔街日报》调查的16位经济学家所预计的同比下滑0.2%。
9月PPI 环比增长0.5%,前值为增长0.2%。
中国9月CPI同比上涨1.9%,好于前值和预期。
但是,这一数据仍低于中国政府今年制定的最大通胀目标3%,给予了决策者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空间。
从环比来看,9月CPI环比增长0.7%,前值为增长0.1%。
对此,海内外各大机构评论不一,现将各大机构的观点汇总如下:经济研究咨询公司资本经济(Capital Economics)的经济学家Julian Evan-Pritchard称,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下滑,中国PPI将继续上涨。
也就是说,大部分行业的供给过剩意味着通胀压力不太可能加大。
预计明年中国CPI维稳于当前的水平。
总体而言,中国没有通货膨胀的压力,这将允许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关注更为迫切的金融稳定问题。
澳新银行的经济学家称,中国PPI下滑的趋势终结,这将降低中国央行近期内降准降息的概率。
中国央行也不可能骤然收紧流动性。
因为中国央行应该将重点放在稳定人民币汇率和去杠杆化等问题方面,并着力于缓解因中国经济放缓带来的忧虑情绪。
法国巴黎银行称,连续下降近五年的中国PPI出人意料地恢复正增长,这主要是基于大宗商品价格,尤其是煤炭价格上涨。
在8月份,因低基期效应而表现低迷后,CPI涨幅回归约2%的目标水平。
9月PPI 和CPI显示中国没有通缩风险,中国央行年内无需降息。
但鉴于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或加剧资本外流,降准可能性仍存在。
CEEM中国外部经济监测(2021年10月)

CEEM中国外部经济监测(2021年10月)外部实体经济2021年9月,中国外部经济综合PMI1为57.2,处于枯荣线上方,但相较于上月下跌0.5个点,连续第三个月回落。
报告观察的所有国家和地区PMI均处于枯荣线上方2,但从相对变化来看,不少发达国家的读数有所下滑,前期乐观情绪出现调整。
从PMI的最新变化来看,9月份美国PMI为61.1,相较于上月上涨1.2个点。
一方面,市场预期美联储缩减宽松的步伐会放缓,且新增新冠确诊数有回落迹象,这都释放了利好信号。
另一方面,就业市场有喜有忧,美国失业率保持在新冠以来的新低,但9月非农就业增幅仅19.4万人,大幅不及预期,创今年1月以来最小增幅。
当前市场主流观点认为,短期内人们因为惧怕新冠和线下封闭而不能回到就业岗位,但复苏基础良好。
欧元区方面,PMI 回落2.8个点。
英国、日本、澳大利亚PMI均下降。
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对居民生活和实体经济均有较大冲击。
新兴市场中,俄罗斯、巴西、南非、印度均小幅回升,土耳其回落。
大宗商品与金融市场9月CEEM大宗商品价格指数3环比下跌6.0%,连续第二个月回落。
其中,石油价格环比上涨4.8%,因天然气价格上涨推动、OPEC内部控制增产节奏。
铁矿石价格仍剧烈下跌25.1%,主因中国限产对需求有较大影响。
钢材价格相对平稳。
受发电需求和全球能源价格拉动,煤炭价格快速上涨7.9%。
BDI指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4287,但近期有回落迹象。
黄金价格受美元上涨影响持续回落。
9月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小幅回升至1.5%。
标普500指数回落,VIX指数突破至23.1。
英国、香港股市下跌、日本股市上涨。
LIBOR隔夜利率持平。
9月汇率市场方面,美元指数小幅上涨至92.9,英镑、欧元基本持平、日元微跌。
新兴市场中印度、南非和俄罗斯货币升值,巴西贬值。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微跌,其中离岸人民币弱于在岸人民币汇率。
对国内宏观经济影响当前全球经济处于局部供需失衡状态,经济正常化节奏的不确定性加剧了这一矛盾。
九月份国际商品市场综述

九月份国际商品市场综述提示:9月份国际市场各商品价格涨跌互见,价格变动最为敏感的初级产品价格先扬后抑,全月价格的总体水平继上月略降后,续呈疲软。
据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每周编发的、综合反映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变化的“世界商品价格指数”(不含石油),如按美元计算,继上月下降0.9%后,9月份平均较上月再降0.7%。
同期,按英镑计算的路透社世界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则继上月上升0.3%后,9月份再升0.1%。
各类主要商品价格各有不同变化。
食品饮料类商品价格续降2.2%(按美元计算,下同),原料类商品价格则再升1.2%。
在原料类商品中农产品原料类商品价格回升3.3%,有色金属类商品价格则再升0.2%。
如分别就各主要商品来看,则以咖啡、大豆、玉米和锡等价格下跌尤烈,同期各跌逾5%,其中咖啡价更跌达12.5%;其次,镍、羊毛价各跌逾3%;原油、铝、蓖麻油、亚麻油和花生油等价格也各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除初级产品外,9月份一些主要工业制成品如棉纱、布等价格也各有下跌。
9月份国际市场许多商品价格续呈疲软或有所下跌,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造成的:其一,一些产品的产量或供应预计将有较大增长。
如据报道,今年以来,由于受严重干旱影响,世界一些主要生产国如巴西、越南等,特别是巴西咖啡产量预计将严重下降,从而将导致2005/06年度世界咖啡出现产不敷销,价格一度升达每吨1295美元的5年半以来的最高价位。
但近期来由于气候条件有所改善,特别是巴西据称将出现大丰收,其咖啡产量预计将增达4000万包(每包60公斤),即较上年度将剧增21.2%,引起价格大幅回挫。
受8月份喜获及时雨影响,2005/06年度美国大豆产量预计将增达7774万吨,即较此前预计将提高94万吨,价格因此也有较大下跌。
原油产量和供应也有较大增长。
如9月2日,美国政府为平抑市场,决定动用原油战略储备3000万桶;同日,国际能源机构所属26个成员国开始每日动用战略石油储备200万桶,为期30天;9月20日,欧佩克决定从10月1日起有条件每日增产200万桶原油,为期3个月;遭强飓风袭击后,美国墨西哥湾产油区的恢复工作逐渐展开,一些炼油厂部分恢复了生产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 年第十期 总第十六期 2011 年 10 月9 月份 CCPI为 157.0 点,较 8月份下降 0.8点,降幅为 0.5%。
分品种看,9月份,能源类、钢铁类、有色类和食糖类连续回调;矿产类、橡胶类、牲畜类和油料油脂类先抑后扬;农产品类连续小幅上扬。
9 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延续了 8 月份的回调态势。
数据显 示,9月份CCPI平均为157.0点,与 8月份相比,下降0.8点,降幅为0.5%;与 年初相比,上升13.7点,涨幅为9.6%;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1.8点,涨幅为 25.4%,与8月份同比涨幅相比,缩小2.8个百分点。
环比来看,9 月份,9 大类商品中,油料油脂、农产品和牲畜等三大类商品 价格指数不同程度回升,矿产、能源、钢铁、橡胶、有色和食糖等六大类商品不 同程度回调。
其中,油料油脂类涨幅居首,上涨 2.6%,农产品类和牲畜类分别 上涨1.9%和1.3%;有色类降幅居首,下降 4.5%,食糖类和橡胶类降幅分列二、 三位, 分别下降3.5%和3.2%, 钢铁类、 能源类和矿产类降幅较小, 分别下降1.1%、 0.5%和0.4%。
与年初相比,9 月份,9 大类商品中,有色、油料油脂和橡胶等三大类商品 价格指数不同程度回调,能源、矿产、钢铁、牲畜、食糖和农产品等六大类商品 不同程度上扬。
其中,有色类降幅居首,下降 4.4%,油料油脂类和橡胶类分别2011 年第十期 总第十六期 2011 年 10 月 下降 3.1%和 0.6%;牲畜类涨幅居首,上涨 31.1%,能源类涨幅位居第二位,上 涨12.7%,食糖类和农产品类分别上涨6.5%和 5.4%,矿产类和钢铁类涨幅较小, 分别上涨1.4%和0.2%。
与去年同期相比,9 月份,9 大类商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其中,牲畜 类、橡胶类和能源类涨幅居前,分别上涨 42.9%、36.9%和33.8%;矿产类、食糖 类、农产品类和油料油脂类涨幅均在 15.8%‐17.6%之间,钢铁类和有色类涨幅较 小,分别上涨8.8%和7.3%。
表: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月度数据类别 2011年9月环比涨跌环比涨跌幅 (%)同比涨跌同比涨跌幅(%)与年初比涨跌与年初比涨跌幅(%)总指数 157.0 ‐0.8 ‐0.5 31.8 25.4 13.7 9.6 油料油脂类 219.2 5.6 2.6 29.9 15.8 ‐7.1 ‐3.1 农产品类 165.3 3.1 1.9 22.9 16.1 8.5 5.4 牲畜类 253.5 3.3 1.3 76.1 42.9 60.1 31.1 矿产类 174.5 ‐0.6 ‐0.4 25.3 17.0 2.4 1.4 能源类 142.9 ‐0.7 ‐0.5 36.1 33.8 16.2 12.7 钢铁类 137.3 ‐1.5 ‐1.1 11.1 8.8 0.3 0.2 橡胶类 153.1 ‐5.0 ‐3.2 41.2 36.9 ‐1.0 ‐0.6 食糖类 142.8 ‐5.2 ‐3.5 21.4 17.6 8.7 6.5 有色类 89.7 ‐4.3 ‐4.5 6.1 7.3 ‐4.2 ‐4.4 从周度走势来看,9月份CCPI连续小幅回调。
2011 年第十期 总第十六期 2011 年 10 月能源类价格指数9 月份,能源类价格指数平均为 142.9 点,与 8 月份相比,下跌 0.7 点,跌 幅为0.5%;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36.1点,涨幅为33.8%。
从周度走势来看,9月份能源类价格指数阶梯性震荡回调。
一方面,欧美经 济数据不佳导致市场对世界经济前景担忧加剧,投资者纷纷看低大宗商品;另一 方面,随着评级机构不断下调欧元区国家和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欧元区债务风 险不断扩散,投资者纷纷抛弃原油等大宗商品,而选择美元作为避险工具。
正是 受以上两方面利空因素影响, 9月份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大幅下滑。
数据显示, 9月 30日, WTI和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收盘价分别为79.2美元/桶和 102.76美元2011 年第十期 总第十六期 2011 年 10 月/桶,较 8月末收盘价分别下降 10.8%和 10.5%。
虽然 9月份国内煤炭价格出现了 小幅上扬, 但是由于原油价格降幅相对更大, 最终导致能源类价格指数整体走低。
矿产类价格指数9 月份,矿产类价格指数平均为 174.5 点,与 8 月份相比,下跌 0.6 点,跌 幅为0.4%;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5.3点,涨幅为17.0%。
从周度走势来看,9月份矿产类价格指数先扬后抑,继续小幅上升后,连续 三周明显回调。
铁矿石价格前期冲高的原因是进入“金九” ,市场预期较好。
铁 矿石中后期回调则主要是受钢材市场弱势下跌的影响。
由于钢材终端销售缓慢, 钢价持续下跌,钢厂适当减少采购压低了铁矿石价格。
另外,行业内资金较为紧 张也对矿价产生了向下的影响。
钢铁类价格指数9 月份,钢铁类价格指数平均为 137.3 点,与 8 月份相比,下跌 1.5 点,降 幅为1.1%;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1.1点,涨幅为8.8%。
2011 年第十期 总第十六期 2011 年 10 月从周度走势来看,9月份,钢铁类价格指数回调幅度不断扩大。
钢材价格持 续回调,一是受钢材期货回调带动;二是由于全球经济二次探底预期加大,今年 以来持续的资源供应压力在 9 月份出现较为明显的爆发;三是市场心态较为消 极。
有色类价格指数9月份,有色类价格指数平均为89.7点,与 8 月份相比,下降4.3点,降幅 为4.5%;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6.1点,涨幅为7.3%。
从周度走势来看,9月份有色类价格指数呈加速回调态势,回调幅度不断扩 大。
希腊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并有向意大利、西班牙等欧元区国家扩大之势,全 球经济二次探底忧虑不断升温,打击市场投资信心,有色金属等金融属性强的商 品价格出现暴跌,迅速回吐前期涨幅,部分品种价格回落至 2010 年初水平。
预 计短期在希腊违约风险居高不下,全球经济增速衰退忧虑不减情况下,有色金属 价格将继续震荡调整趋势。
2011 年第十期 总第十六期 2011 年 10 月橡胶类价格指数9 月份,橡胶类价格指数平均为 153.1 点,与 8 月份相比,下跌 5.0 点,降 幅为3.2%;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41.2点,涨幅为36.9%。
从周度走势来看, 9月份橡胶类价格指数先扬后抑, 小幅上扬之后开始回调, 后两周回调幅度明显加大。
月初, 由于市场需求形势较好, 且天胶产量增速放缓, 橡胶市场供需局面有所改观,助推橡胶价格小幅上扬。
之后随着市场对世界经济 前景担忧加剧以及欧债危机风险不断扩散,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原油、橡胶等大 宗商品价格整体下滑。
2011 年第十期 总第十六期 2011 年 10 月 农产品类价格指数9 月份,农产品类价格指数平均为 165.3 点,与 8 月份相比,上升 3.1 点, 涨幅为1.9%;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2.9点,涨幅为16.1%。
从周度走势来看,9月份农产品类价格指数延续了8月份的稳步上扬态势。
9月份,受欧债危机风险扩散和市场对欧、美经济前景担忧加剧等因素影响,原 油、有色、橡胶、矿产、钢铁等大宗生产资料价格均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农产 品是9大类商品中仅有的继续维持上涨态势的品种。
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粮食价 格持续上涨,一方面是由于前期农资产品价格上涨使今年的种粮成本大幅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通胀预期犹存,种粮户对后市粮食价格看涨,惜售心理增强。
牲畜类价格指数9 月份,牲畜类价格指数平均为 253.5 点,与 8 月份相比,上涨 3.3 点,涨 幅为1.3%;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76.1点,涨幅为42.9%。
2011 年第十期 总第十六期 2011 年 10 月从周度走势来看,9月份,牲畜类价格指数先扬后抑,前两周小幅上扬,后 两周小幅回调。
进入9月份之后,一方面天气逐渐转凉,另一方面中秋、国庆双 节来临,肉类消费需求增加,牲畜类价格普遍上涨;9中后期,随着生猪养殖户 在节前集中屠宰,市场供应增加,猪肉价格出现了小幅回落,但是牛、羊肉价格 仍在小幅上扬。
油料油脂类价格指数9月份,油料油脂类价格指数平均为219.2点,与8月份相比,上升 5.6点, 涨幅2.6%;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9.9点,涨幅为15.8%。
9月初,受限价令解 除以及中秋、国庆双节来临,食用油消费需求增加增因素影响,油料油脂价格曾 出现了短暂上扬。
之后,随着国际欧债危机风险扩大以及市场对世界经济前景担 忧加剧,金融属性较强的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回调,榨油用大豆和棕榈油价格双双 回调,最终带动油料油脂价格整体走低。
2011 年第十期 总第十六期 2011 年 10 月从周度走势来看,9月份油料油脂类价格指数先扬后抑,在经历了月初的小 幅上扬之后,后三周连续回调。
食糖类价格指数9 月份,食糖类价格指数平均为 142.8 点,与 8 月份相比,下跌 5.2 点,降 幅为3.5%;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1.4点,涨幅为17.6%。
从周度走势来看,9月份食糖类价格指数连续回调,后期显现企稳迹象。
一 方面,随着中秋来临,食糖采购需求逐步减少;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的整体 回调也对食糖产生了明显的利空影响。
受此影响,9月份食糖价格逐步走低。
2011 年第十期 总第十六期 2011 年 10 月 10 月份大宗商品市场走势展望国际方面:9月 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了最新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报 告》。
在报告中,IMF对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进行了重新预测,与6月份的预测 相比,9 月份,对今年全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测值由 4.3%降至 4.0%,其中,将先 进经济体的预测由 2.2%降至 1.6%,将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预测由 6.6%降至 6.4%,美国、欧元区、中国以及印度经济的增长预测均有不同程度下调。
世界经济前景持续疲软不仅会减缓大宗商品需求增长, 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市场预期,抑制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经过9月份欧债危机的热闹之后,美元对欧元已经得到一定程度回升,美国 欲借助欧债危机来提振美元的目的已经基本实现。
但是,由于强势美元并不利于 美国经济复苏,所以预计短期内美国可能会暂时停止对欧债危机的炒作,并帮助 缓解欧债危机, 从而促使美元短期走弱, 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构成一定支撑。
10 月 4 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国会作证时表示,美国经济复苏前景很不 乐观,美联储有可能会采取进一步措施刺激经济复苏,并在必要时为缓解欧元区 债务危机提供帮助。
此外,欧洲央行推出新救市计划,10 月 6 日,欧洲央行行 长特里谢表示, 欧洲央行将于11月重启规模约 400亿欧元的银行债券购买计划, 同时,欧洲央行还将向欧元区银行提供两次无限额的长期再融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