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钊作琦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齐 燕
楚
韩赵魏
统 一 度 量 衡 度:长度单位
量:容积单位
统一度量衡
衡:重量单位
二、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政治制度的创新 ----经济制度的创新 ----交通
1)修驰道 2)修直道 3)车同轨
大一统政策的实施
秦驰道遗址
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是皇帝的专用车道, 皇帝下面的大臣、百姓,甚至皇亲国戚都是没有权利走的。秦汉时期 最为流行,规定的宽度是五十步,两旁种有树。
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子孙是二世,三世…直至万世
确定皇帝称号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穿的衣 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
1、确立皇帝制度----基本特征
皇帝至尊:确立“皇帝”称号,后世沿袭。
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 “玺”。
并吞六国
先弱后强,扫除两翼,最后灭齐
秦 兼 并 六 国
咸阳
秦
问 题 解 答
秦国兼并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 1.社会基础:七雄并立 ,局部统一。 • 2.人民要求:久经战乱,渴望统一。 • 3.国家实力:商鞅变法,国力增强。 • 4.个人作用:选贤任能。 • 5.策略得当:远交近攻,分化瓦解, 各个击破。 • 6.根本原因:顺应统一的历史潮流
问 题 解 答
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价一直众说纷纭。有 人称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无 道暴君”,你怎么看?
■四、功过评价■
功:1)统一六国,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纪元。
2)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 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 文化的交流,对后世影响深远。
我的母亲 钊作琦

各抒己见:
课文既写了母亲给予自己的 直接的教育,也写了母亲为人的 方式给予自己的影响。你对母亲 教子的方式和为人的方式有怎样 的理解和看法?
(课后研读)
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中划线 词语的分寸感。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
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
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 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 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 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3、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 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把母亲当作人生道路上的第 一位“恩师”来写。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 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 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母亲对我的影响不单体现在对“我”的 “言教”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 待人接物对我的“身教”上。写她与家人相 处的情形,是在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 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因此,可以说,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 “母亲是我的恩师”,
研讨探究: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 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 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前三段表明,作者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 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 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2、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与文末相呼应。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 心灵将是一片荒漠。(法国)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 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练习新人教版选修01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基础巩固1秦王嬴政采纳了李斯的统一方略,该方略是( )A.先难后易,首先进攻强国,后灭弱国B.先易后难,首先进攻弱国,后灭强国C.先灭弱小的韩国,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D.首先灭强大的齐国,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韩,即从弱小的韩国开始,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
2下列秦始皇的举措,旨在巩固国家统一并顺应时代发展的是( )①“兼并天下”“设置郡县”②“决通川防,夷去险阻”③“器械一量,书同文字”④“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A.①③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①②③④均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
3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下列各项与其无关的是( )A.完成大一统B.统一度量衡C.全面推行郡县制D.废除王位世袭制,自称始皇帝,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千万世地传承,永掌政权。
皇帝制度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皇位世袭。
4“六王毕,四海一”“海内为郡县”,完成以上功业的是 (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秦始皇 D.周武王,实现国家统一,全面推行郡县制,故选C项。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皇帝之功,勤劳本事。
上农除末,黔首(指平民)是富。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专心一志的意思)。
器械一量,书同文字。
日月所照,舟舆(指船和车)所载。
皆终其命,莫不得意。
……忧恤黔首,朝夕不懈。
……举错(同“措”)必当,莫不如画。
——选摘自始皇二十八年《琅邪刻石》材料二1973年8月5日,毛泽东作《读<封建论>,赠郭老》(注:郭老指郭沫若)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请完成:(1)材料一中的哪些内容符合秦始皇的历史事实?(2)材料二中的“焚坑事件”指的是什么?毛泽东在诗中认为“焚坑事件要商量”,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事实:勤于政务,富于实干;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建设水陆交通;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确立起一整套先进的制度、规范。
秦始皇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之一,他统一了中国北方诸国,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统一、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因此,秦始皇被称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在秦朝之前,中国处于诸侯割据的春秋战国时期。
而秦始皇通过不断的征战,在公元前221年将六国(秦、楚、齐、魏、燕、赵)统一,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局面。
二、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对全国实行强制性的法治,以统一思想、文化和制度。
他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设立县、乡、亭、里等制度,建立了高效的行政机构,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力。
三、创建统一的货币和文字秦始皇在统一后的国家中推行了标准统一的新币制度,废除了各国私自铸币,从而解决了以往的货币混乱问题。
同时,他还发布了统一的文字——小篆,使得全国统一使用一种文字系统,便于沟通和管理。
四、修筑万里长城和修订道路为了巩固统一的国家,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作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屏障,并且还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防守。
同样重要的是,他还下令修订道路,使得国内各地之间的交通更加便利,加强了统治的力量。
五、建立统一的法律制度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法律制度,发布了《律令》,并积极推行法治,使得全国各地在法律上实现统一。
他还注重重赏重罚,对违反法律的人进行严厉的制裁,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稳定。
六、进行巨大的工程建设为了展示自己的权威和统治的强大,秦始皇进行了许多重大的工程建设。
最著名的是修建了位于陕西的兵马俑和始皇陵,这是中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帝王陵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秦始皇的统一政权为后来的统治者们提供了一个模板,使得中国在之后的几千年历史中一直保持着中央集权的传统。
他的统一政策和中央集权制度被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成为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
总结:综上所述,秦始皇嬴政凭借他在统一六国、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创建统一的货币和文字、修筑万里长城和修订道路、建立统一的法律制度、进行巨大的工程建设等方面的贡献,被称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秦始皇的功绩 2、巩固统一
其事
评价
实 现
统一六国
统 开拓疆土
一
分裂割据→统一多民族 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疆域
巩固统一,影响中国封建社会
功
政治: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000多年。
秦
绩 巩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固
始
统 文化:统一文字
皇
一
促进经济发展和交流,巩固统一。
其
交通:
事
统一文字
马 安
新增内 容
我眼中的秦始皇
你能用最简练的语言描述一 下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他人眼中的秦始皇
1.(廷尉)李斯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 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不及。”
2.(西汉)司马迁:“(秦王)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 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3.(1958年)毛泽东:“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秦始皇是中 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有名的皇帝……”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一、秦始皇的功绩: 1、实现统一
◇观点透视
“假使我们撇开嬴政的个性与作为,单说中国 在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基督尚未诞生前约两百 年,即已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并且此后以统一为常 情,分裂为变态(纵使长期分裂,人心仍趋向统一, 即使是
高三一轮通史复习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中国古代史
2017年版课程标准
2003年版课程标准 变化解读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
1.3秦汉 大一统国 家的建立 与巩固
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参考课件1

毛泽东 :肯定他反对“以古非今”的决心和魄 力,肯定其“厚今薄古”的真知灼见,但不肯 定他在“焚书坑儒”事件中野蛮粗暴的做法。
三、秦始皇的暴政
2、征调太急,赋敛过重,刑罚严酷, 大兴土木,百姓负担沉重。
修 筑 长 城
秦长城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模拟图
暴 政
• 在秦始皇死在出巡的路上时,阿房宫还没有建成, 这个巨大的工程,每年都要调用民工七十万人。另 一个宏大的工程是修建秦始皇自己的骊山墓,每年 也用工七十多万人。加上修长城,修弛道,常年的 兵役征发,致使秦朝每年服役的人达三百万之多, 男子征发不足使用,有时还要征发女子。
⑵主观条件 :
①秦国变法比较彻底,确立封建制度,实力最 强,具备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②嬴政掌权后,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 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
策略:先尽弱后强,先扫除两翼,最后灭齐,实现, 各个击破.
3、统一过程(前230-前221年) 灭韩\赵\魏\燕\楚\齐六国
秦 统 一 六 国
赋税沉重
土地兼并严重
2、经过:
①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②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的统治
电影《荆轲刺秦王》剧照欣赏
秦王该不该杀?
五、评价秦始皇
结合材料阅读课文 材料一: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藏书》 材料二: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 (裂),掀翻一个世界。 -------李贽《史纲评要· 后秦记》 材料三:昔者秦始皇帝功德瑕衅(过失), 粲然(明白)在中夏(中国),其法式 (法令、制度)诒(遗留)于后嗣(后代)。 -------章太炎《訄书· 哀焚书》
咸阳
秦
4、统一的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 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 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即秦始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遗产。
本文将探讨秦始皇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秦始皇的背景和崛起秦始皇,姓赵名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出生于公元前259年,是秦国君主秦庄襄王的儿子。
秦始皇在他的统治初期就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天赋,并成功地镇压了各种反对势力,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亡了奴隶制度的诸侯国家,统一了中国,并将自己封为皇帝。
他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他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改革。
他采取了中央集权的政策,强化了国家的统一和统治力,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来加强中央政府的控制力。
二、秦始皇的政治和军事改革秦始皇通过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改革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他废除了诸侯割据的制度,建立了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个郡和约300多个县。
这种制度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
秦始皇还推行了统一的法律体系,颁布了秦法,使全国法律一致,并使法律得到更好的实施。
他还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包括推行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制度,修建了一条绵延数千里的长城来保卫国家边界,并建造了一座宏伟的巨大陵墓——兵马俑。
三、秦始皇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秦始皇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的统一战争和统一措施使得中国成为一个单一的国家,并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基础。
其次,他的中央集权政策为后来的中国帝国奠定了基础,并成为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关键时期。
秦始皇还对中国的法律制度和官僚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颁布的秦法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统一的法典,对后世法律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实行的官僚体系也为后来的中国政府提供了模板。
此外,秦始皇的兵马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兵马俑被视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们不仅展示了秦始皇时代的军事实力,也展示了古代中国的雄心壮志和艺术造诣。
高中历史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件人民版选修4

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秦代、 说说你所了解的有关秦代、秦始皇的影视作品
自上古以来不尝有, ●“……自上古以来不尝有, 自上古以来不尝有 五帝所不及” 五帝所不及” ------秦朝人 ------秦朝人 无道” 视杀人为狗彘” ●“无道”,“视杀人为狗彘” 无道 -------晋朝人 -------晋朝人 始皇暴虐, ●“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始皇暴虐 至子而亡” (前259---前207) 259---前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 始皇出世, ●“始皇出世,……,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始皇出世 ,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 ------李贽: 李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功? 过?
一、秦灭六国统一全国 (一)灭六国
1、时代背景: ①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②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历史条件: 2、历史条件: 社会基础: 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 社会基础: 社会经济发展,民族、 人心所向: 人心所向: 人民渴望统一 经济实力: 商鞅变法后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发展 经济实力: 商鞅变法后确立封建制度, 个人努力: 个人努力: 嬴政的雄才大略 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 战国时期法家思想 3、方略过程 ①广罗人才 ②远交近攻
例:秦国灭掉六国,统一全国的主要原因在于 秦国灭掉六国, A.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 .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B.秦国是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 C.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 D.六国统治者代表着腐朽落后势力 .
①先灭弱韩:前230年 先灭弱韩: 230年 离间灭赵: 228年 ②离间灭赵:前228年 水灌灭魏: 225年 ③水灌灭魏:前225年 王翦灭楚: 223年 ④王翦灭楚:前223年 北灭燕国: 222年 ⑤北灭燕国:前222年 完胜灭齐: 221年 ⑥完胜灭齐:前221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思考
我们该如何全面评价秦始皇呢?
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 : ①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 ②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 ③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 济发展。 ④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 ⑤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 合与团结。 ⑥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象 郡
桂林郡
南海郡
闽中郡
长城
陇西 临洮
咸阳
秦
南海
东 海
(行政、军事、监察)
地方郡县 ——强干弱枝
评价中央集权制度
积极:
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有利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 消极: 建立了地主阶级对人民的专制统治源自思想控制,文化摧残秦权
圆形方孔钱
驰道与直道
被 遗 忘 的 始皇出游 直 道
秦 驰 道 云南“五尺道”
开通水系
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
灵 渠
军事 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
三、秦始皇的暴政:
1、焚书坑儒
——钳制了思想、破坏了文化
三、秦始皇的暴政:
2、急建长城:
伟大建筑
暴政见证 五年
40多万民工
临洮
辽东
三、秦始皇的暴政:
3、大兴土木:
阿房宫、骊山陵
140多万人/年 · · · · · ·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 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
①完成了统一,结束了数百年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 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打破了贵族分封制, 奠定了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③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开创了幅员辽阔的 秦帝国,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 ⑤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⑥实行暴政,大兴土木,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耗费 民力;法律残酷,最终促成农民大起义,使秦朝灭亡。
课后测评
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为什 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在政治上:创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 九卿制;(建设交通网道)。 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在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 在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秦始皇统一六国,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 大帝国,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采 取措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奠基人。
④王翦灭楚:前223年
⑤北灭燕国:前222年 ⑥完胜灭齐:前221年 (特点:先弱后强、先近后远)
10年
屈原
“远交近攻”
铁血长平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 长平之战。 赵军大败, 40多万人被 俘,绝大多 数被坑杀。 从此,东方 六国再也无 力抵御秦军 的进攻。
一、秦统一六国:
2、原因:
课后测评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秦始皇是如何统一全国 的,分析其中时代趋势与个人作用的辩证关系。
统一的原因(主观、客观)。 统一的史实包括:统一六国、北击匈奴、南 征百越。 时代的发展趋势造就了英雄人物;英雄人物 的作用要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英雄人物顺应历史 的趋势就会推动历史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造就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秦始皇的措施客观上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1)国力因素: 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
2)民心因素: 人民渴望统一
3)个人因素: 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坚韧刚毅、锐意进取、正确策略、 广纳贤才、善于用人、用人不疑……)
4)根本原因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 思想 文化 经济 交通 措施 中央:皇权至尊、三公九卿 地方:郡县制 统一文字:小篆; 焚书坑儒 统一度量衡、货币 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 影响 巩固统一 促进文化发展 思想控制,摧残文化 促进经济交流 促进交通发展 巩固统一 奠定基本疆域
勇于纠错、用人不疑
秦国在讨论对楚的战役中,李信说要二十万 就可以灭楚,老将王翦则坚持六 十万才行。嬴政采用李信的意见 发兵二十万攻楚,结果失败。嬴 政知道自己用人失误,亲自向王 翦道歉,并恳请王翦统军伐楚。 王翦将兵六十万,到达楚地后坚 壁不出,意在养精蓄锐,消耗敌 王 翦 军。有人向嬴政告状,嬴政坚持 不换主将。王翦待机成熟,一鼓作气灭了楚国, 又率兵南征百越,取得胜利。
嬴政(前259—前210) 秦国第34代君主 赵政 6年孤独生活 13岁即位(前247年) 22岁亲政(前239年) 统一全国(前221年) 第五次巡游病死(前210年) 秦始皇
咸阳
秦
一、秦统一六国
1、过程:
①先灭弱韩:前230年
②离间灭赵:前228年
③水灌灭魏:前225年
礼待人才
魏国人尉缭向秦王提出离间诸 侯的建议被采纳,但尉缭对嬴政的 评价却不高,称嬴政是 “ 蜂准长 目、鸷鸟膺、豺声” “ 少恩而虎 狼心。”打算不辞而别,嬴政却再 三挽留,委以重任。 嬴政读到韩非著作时 非常赞叹,进攻韩国后, 在听信谗言迫使韩非自杀 后追悔不已,坚持把韩非 的法家思想奉为治理秦国 的指导思想。 韩 非
修建郑国渠
修水渠计划是韩国的 “疲秦计” ,秦国组织 10万人修建郑国渠。连 通了泾河、洛水,灌溉 关中大片良田。后嬴政 识破了韩的阴谋,下达 “逐客令”。李斯规劝 后,秦王幡然醒悟,撤 销“逐客令”。而“疲 秦之计”也成了强秦之 策 ——知错就改
李斯(楚国)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权至尊 ——核心特征 中央三公 ——“三权分立”
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
势,钩心斗角· · · · · · ——杜牧《阿房宫赋》
三、秦始皇的暴政: 暴政
1、焚书坑儒:
2、急建长城:
3、大兴土木:
4、刑法严酷:
5、赋税沉重:
三、秦始皇的暴政: 暴政
前209年 秦末农民战争
前221年统一 —— 前207年 秦亡
秦始皇
创建制度——智慧的君主 全面统一——远见的君主 知错就改——理智的君主 焚书酷刑——残暴的君主 大兴土木——贪婪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