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习题及答案4

地图学习题及答案4
地图学习题及答案4

第四章地图符号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面状符号表达空间上具连续两维分布的现象的符号。具定位特征,为依比例符号。

2.众数是最佳的数字统计量,以一个群体中出现频率最大的类别定名。

3.面状符号的结构中,颜色变量起很大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颜色变量是形状变量的组合。

4.光的三原色又称加色原色:黄、品红、青

5.暖色来自于蓝、青和绿等色。感觉显得稳定和清爽。它们看起来还有远离观众的效果。

6.色彩与人的情感或情绪有着广泛的联系,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又赋予色彩以各自含义和象征。

7.大脑被认为是一个动力系统。是知觉对刺激物积极的组织使类似或邻近的刺激有结合起来的倾向。反之,不同类别的刺激容易在视觉上疏远。

8.在主题或详细程度不同的地图上,相同的形象符号可以有不同的含义。

9.顺序量表是从具有可比变化的数据,简单的转化为多与少的关系。要考虑大与中或中与小在数值上的比例或绝对值。10.确定数据的分级数目时数据组分为3~6级较合适。

二、名词解释

1.分辨敏锐度

2.视锐度(视力)

3.格式塔心理学

4.认知心理学

5.视觉变量

三、问答题

1.地图符号的符号特征是什么?

2.地图符号的功能有哪些?

3.色彩在地图感受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4.影响地图设计的视觉心理因素有哪些?。

5.注记的作用与功能分别是什么?

四、填空题

1.地图符号的组成要素:()、()、()。

2.地图符号的几何分类:()、()、面状符号、()。

3.地图符号的比例分类:()、()、()。

4.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形状、()、方向、()、()五个方面。

5.网纹有许多种,可归纳为()、()和混合网纹。

6.视觉平衡的两个主导因素:()和()。

7.地图注记分为()、图幅注记、数字注记和()。

8.注记排布—注记在图上的排列方式,主要有四种:()、垂直字列、()和雁行字列。

习题参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二、名词解释

1.分辨敏锐度:是指能够辨别出视野中空间距离最小的两个视

点的能力,又称分辨率或解像力。

2.视锐度(视力):分辨敏锐度的阈限的倒数。

3.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经视知觉检验过的整体,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论证了“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4.认知心理学: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

的全过程。

5.视觉变量:1967年法国贝尔廷领导的图形实验室经过多年的探讨,提出形状、尺寸、方向、亮度、色彩和密度的差别改变了图形外观,称为视觉变量。

三、问答题

1.地图符号的符号特征是什么?

(1)地图符号具有被表示成分和表示成分的特征

(2)地图记号有一定的约定性

(3)地图记号可以等价变换

(4)记号构成地图

2.地图符号的功能有哪些?

地图是空间信息的符号模型,符号具有地图语言的功能,它表现在以下的四个方面:

(1)地图符号是空间信息传递的手段。

(2)地图符号构成的符号模型,不受比例尺缩小的限制,仍能反映区域的基本面貌。

(3)地图符号提供地图极大的表现能力。

(4)地图符号能再现客体的空间模型,或者给难以表达的现象建立构想模型。

3.色彩在地图感受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提高了地图传递空间信息的容量

(2)用视觉次序反映地物数量特征和动态变化

(3)增进地图的美感和艺术造型

地图色彩的选择,有些是以生理学为基础的,人的知觉机制所起的作用构成设计图形时的限制;有些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对色彩产生寓意的和主观的效果;有些则是色彩应用长期形成的用色习惯。

4.影响地图设计的视觉心理因素有哪些?。

聚类感受、视觉对比、层次结构、图形与背景、视觉平衡。

5.注记的作用与功能分别是什么?

地图注记是地图符号的一种,能起定位的作用,是将地图信息在制图者与用图者之间进行传递的重要方式。地图上的文字和数字总称为地图注记。地图注记是地图内容重要部分。没有注记的地图只能表达事物的空间概念,不能表示事物的名称和质量数量特征。如同地图上其他符号一样,注记也是一种符号,在许多情况下起定位的作用,使将地图信息在制图者与用图者之间进行传递的重要方式。

四、填空题

1.地图符号的组成要素:(颜色)、(形状)、(尺寸)。

2.地图符号的几何分类:(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体积符号)。

3.地图符号的比例分类:(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

4.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形状、(尺寸)、方向、(颜色)、(网纹)五个方面。

5.网纹有许多种,可归纳为(线划网纹)、(点状网纹)和混合网纹。

6.视觉平衡的两个主导因素:(重力)和(方向)。

7.地图注记分为(名称注记)、图幅注记、数字注记和(说明注记)。

8.注记排布—注记在图上的排列方式,主要有四种:(水平字列)、垂直字列、(屈曲字列)和雁行字列。

2011年地图学_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选折(每题2分,共20分) 1、一条公路长5.9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5.9厘米,则该图属于:( C ) A.地理图 B.小比例尺地图 C.中比例尺地图 D.大比例尺地图 2、下列有关变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 ) A.长度变形制约面积变形和角度变形 B.面积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C.角度不变形,则长度也不变形 D.只有等距投影,长度才不变形 3、我国1:50万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 C ) A.方位投影 B.圆锥投影 C.高斯--克吕格投影 D.墨卡托 投影 4、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A ) A.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B.便于分割图纸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便于地图使用 5、复式比例尺主要用于:( A ) A.小比例尺地图 B.大比例尺地图 C.平面图 D.地球仪 6、在1:2.5万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A ) A.21731公里 B.731公里 C.231公里 D.31公里 7、正轴圆锥投影适合的制图区域是:(C )

A.低纬度地区 B.高纬度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赤 道附近 8、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D ) A. a=b B. a>b C. a

地图学试题4套集合(含答案)汇编

地图学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地图: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它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2.地图投影: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转换为平面上的点的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3.变形椭圆:地球面上一个微分圆在地图平面上的投影,是一种显示投影变形的几何图形。 4.视觉阈值:刚刚能引起视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5. SOM :空间斜轴墨卡托。 6.接图表:是表示各图幅间相互位置的图表。根据其用途和范围可分为图幅接图表和区域接图表。 7.图形开窗:在整个图形中选取需要处理的部分,称为图形的开窗。 8.编图任务书: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委托单位提供的,其内容包括:地图名称、主题、区域范围、地图用途、地图比例尺、有时还指出所采用的地图投影、对地图的基本要求、制图资料的保障情况以及成图周期和投入的资金等项目。 9.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10.GUASS-KRUAGER: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面那一项可能是1:10万地形图的编号(B) A. I-48-A (1:50万) B. I-52-12 C. I-50-[8] (1:25万) D.J-50-148(没有这个编号) 3.按投影的变形性质,地图投影分为三种,以下那项不属于这三种之一(B) A. 等积投影 B. 等距投影 C. 任意投影 D.等角投影 4.我国1:100万地形图使用的地图投影是(D) A. Gauss-Kruger B. UTM C. 斜轴等角方位投影 D.等角割圆锥投影 5.从几何意义上说,属于圆锥投影的是(C ) A. UTM (圆柱投影) B. Gauss-Kruger (圆柱投影) C. Lambert D. UPS(方位投影) //C. 古德投影 D. 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7.地图数据中的属性数据是用量表系统来表示的,表示城市的等级,大城市、中城市、小城市,所使用的量表应该是(B ) A. 定名量表 B. 顺序量表 C. 间隔量表 D.比率量表 9.在两条基本等高线之间补充测绘的等高线是(C) A.首曲线 B. 计曲线 C. 间曲线 D. 助曲线 10.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有十种,能够表示面状地物数量特征的是(D) A. 范围法 B.质底法 C. 量底法 D. 定点符号法 10.下面哪种不属于栅格图象(C) A.数码像机拍摄的照片 B.卫星影像 C.冲洗出来的照片 D.扫描生成的地图 11.通过建立地图数据拓扑关系可以解决很多用户关心的问题,如京九铁路经过哪些城市,它利用的拓扑关系是?

地图学复习提纲及答案修订版

地图学复习提纲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地图学复习提纲 -----本资料P**为王家耀出版的《地图学原理与方法》一书的书页 一、单选题 1、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 B ) A.数学要素 B.图形要素 C.辅助要素 D.补充说明 2.在等距投影图上,非投影中心点的长度变形为:( A ) A.因方向的不同而不同 B.变形与方向无关 C.长度无变形 D.纬线无变形 3、我国1:500000地形图采用的投影是:( C )P109 A.方位投影 B.圆锥投影 C.高斯--克吕格投影 D.墨卡托投影 4、若球面上一微圆,投影后仍是一等大微圆,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 B ) A.等角投影 B.等积投影 C.任意投影 D.无法确定 5、若由赤道向两极变形椭圆的形状变化为短半径不变,长半径逐渐增大,则该投影的变形性质为:( C )P78 A.等积投影 B.等角投影 C.任意投影 D.方位投影 6、我国绘制世界地图常采用的地图投影是:( A )P98 A.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B.方位投影 C.彭纳投影 D.墨卡托投影 7.地形图采用分带投影的主要目的是:( B ) A. 便于分割图纸 B.使变形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C.分幅编号的需要 D.便于地图使用 8、在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公里,则该点到中央经线的距离为:( C ) 公里公里公里公里 P110 9、若主方向最大长度比为a,最小长度比为b,则等积投影的条件是:( D ) =b >b

地图学复习习题解最终版

地图及地图学概述 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电子地图:数字地图经可视化处理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地图。 地图有哪些基本特征 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测量性;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我国存留的年代最早的是什么地图 我国存留的地图中,年代最早的当属20世纪80年代在天水放马滩墓中发现的战国秦(公元前239年)绘制于木板上的《邽县地图》。 地图包括哪些内容 地图内容可分成三个部分:数学基础、地理要素、整饰要素。 地图有哪些分幅编号系统计算分幅和编号 通常有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两种分幅形式。常见的编号方式有自然序数编号和行列式编号。横列号 =[ ] + 1 纵行号 = [ ]+31 (东经) 地图成图方法有哪几种用传统的方法编绘地图、计算机地图制图。 计算机制作地图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内容以计算机及由计算机控制的输入、输出设备为主要工具,通过数据库技术和数字处理方法实现的地图制图称为计算机地图制图。分为四个阶段:地图设计、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图形输出。 地图投影及常见的投影 长度比:地面上微分线段投影后长度ds'与它固有长度ds之比值。 面积比:地面上微分面积投影后的大小dF'与它固有的面积dF之比值。 长度变形:长度比与1之差值。 面积变形:面积比与1之差值。 角度变形:某一角度投影后角值β'与它在地面上固有角值β之差的绝对值。 主比例尺:在计算机地图投影或制作地图时,将地球椭球按一定比率缩小而表示在平面上,这个比率称为地图的主比例尺,或称普通比例尺。 局部比例尺:地图上除保持主比例尺的点或线以外其他部分的比例尺。 变形椭圆:变形椭圆的意思是,地面上一点处的一个无穷小圆——微分圆(也称为单位圆),在投影后一般地成为一个微分椭圆,利用这个微分椭圆能较恰当地、直观地显示变形的特征。解析变换:找出两投影间坐标变换的解析公式。 数值变换:利用两投影间的若干离散点,用数值逼近的理论和方法来建立两投影间关系。地图投影的分类:按投影的变形性质,可将地图投影分为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任意投影。按投影方式分类:几何投影(按辅助投影面的类型划分: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按辅助投影面和地球体的位置关系划分:正轴投影、横轴投影、斜轴投影;按辅助投影面与

林初中2017届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项汇编:专题20简单的四点共圆(附答案)

专题20 简单的四点共圆 破解策略 如果同一平面内的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则称之为四个点共圆·一般简称为”四点共圆”.四点共圆常用的判定方法有: 1.若四个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则这四个点共圆. 如图,若OA=OB=OC=OD,则A,B,C,D四点在以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的 圆上. D 【答案】(1)略;(2)AB,CD相交成90°时,MN取最大值,最大值是2. 【提示】(1)如图,连结OP,取其中点O',显然点M,N在以OP为直径的⊙O'上,连结NO'并延长,交⊙O'于点Q,连结QM,则∠QMN=90°,QN=OP=2,而∠MQN=180°-∠BOC=60°,所以可求得MN的长为定值. (2)由(1)知,四边形PMON内接于⊙O',且直径OP=2,而MN为⊙O'的一条弦,故MN为⊙O'的直径时,其长取最大值,最大值为2,此时∠MON=90°. 2.若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则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若∠A+∠C=180°(或∠B+∠D=180°)则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

D 【答案】(1)略;(2)AD ;(3)AD=DE·tanα. 【提示】(1)证A,D,B,E四点共圆,从而∠AED=∠ABD=45°,所以AD=DE. (2)同(1),可得A,D,B,E四点共圆,∠AED=∠ABD=30°,所以AD DE =tan30°, 即AD= 3 DE. 3.若一个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则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CDE为外角,若∠B=∠CDE,则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 【答案】略 4.若两个点在一条线段的同旁,并且和这条线段的两端连线所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点和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共圆. 如图,点A,D在线段BC的同侧,若∠A=∠D,则A,B,C,D四点在同一个圆上.

地图学试题汇总

《地图学》试卷A 一、判断题(20’每题2’) 1、图号为K53E023006的地图是1﹕5万比例尺地形图。() 2、沈括最早提出了制图六体。() 3、海水深度是从平均海水面向下计算的。() 4、圆锥投影的等变形线是放射状的。() 5、我国1:2千的普通地图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6、用比率符号表示数量时是根据符号的面积比计算的。() 7、地图图面上图形所处的位置不会影响其视觉重量。() 8、色光的混合是加色法混合。() 9、实地上河流的密度愈大,其选取标准定的愈低。() 10、陆地上的等高线是封闭的连续曲线。() 二、名词解释(30’每题5’) 1、数字地图 2、变形椭圆 3、普通地图 4、范围法 5、量表系统 6、地图适宜载负量 三、问答题(40’) 1、简述地图的三个基本特性? 2、按照变形性质,地图投影如何分类? 3、等高线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质底法和范围法的区别是什么? 5、图形视觉感受的认识过程? 6、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成图过程是什么? 7、当境界线以河流分界时其图形如何描绘? 8、制图数据的来源有哪些? 四、综述(10’) 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

地图学 A 卷标准答案 二、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 数字地图:是在一定坐标系统内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标志的制图要素和离散数据在计算机可识别的存储介质上概括而有序的集合。具有计算机可识别性、可量算性、可分析性、可传输性及数字与模拟地图的互转性,是生产电子地图和纸基地图的基础。 变形椭圆:取地面上一个微分圆(小到可忽略地球曲面的影响,把它当作平面看待),它投影到平面上通常会变为椭圆,通过对这个椭圆的研究,分析地图投影的变形状况。这种图解方法就叫变形椭圆。 普通地图: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它们以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地貌、土质植被、境界和各种独立目标为制图对象,随着地图比例尺的变化,其内容的详细程度有很大的差别。 范围法:范围法表示呈间断成片分布的面状现象,如森林、沼泽、湿地、某种农作物的分布和动物分布等。范围法是用真实的或隐含的轮廓线(例如由颜色或网纹、符号排列构成的边线)表示现象的分布范围,在范围内再用颜色、网纹、符号乃至注记等手段区分其质量特征。根据所表示的专题现象的特征,范围法可以分为精确的和概略的两类。精确范围法表示有明确界线的现象,其轮廓用实在的线状符号表示。概略范围法表示没有固定界线或分布界线模糊、不易确定的现象,如动物分布。 量表系统:按数据的不同精确程度将它们分成有序排列的四种量表,称为量表系统。可以分为定名量表、顺序量表、间隔量表和比率量表。 地图适宜载负量:我们不能使所有的地图图面上都达到极限载负量,那样也就没有地区对比可言了,因此就失去了地区特征。我们必须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景观条件确定该图适当的载负量。 三、问答题(40分,每题5分) 1、简述地图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 ②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 ③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2、按照变形性质,地图投影如何分类? ①等角投影:投影后角度保持不变 ②等面积投影:投影后面积保持不变 ③任意投影:角度和面积都有变形,其中一种特殊投影是等距离投影。

地图学试题(含答案)

地图学习题库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地图(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极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2.地图投影(地图投影就是在球面与平面之间建立其经纬度和直角坐标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 3.变形椭圆(地球面上一个微分圆在地图平面上的投影,是一种显示投影变形的几何图形。) 4.视觉阈值(刚刚能引起视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5 SOM(空间斜轴墨卡托投影) 6 接图表(表示各图幅间相互位置的图表) 7 图形开窗(在整个图形中选取需要处理的部分) 8 编图任务书(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委托单位提供的,其内容包括:地图名称,主题,区域范围,地图用途,地图比例尺。有时还指出所采用的地图投影,对地图的基本要求,制图资料的保障情况以及成图周期和投入的资金等项目) 9.制图综合(采取简明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10 GUASS-KRUAGER(高斯-克吕格投影,即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面那一项可能是1:10万地形图的编号(D ) A. I-48-A B. I-52-12 C. I-50-[8] D.J-50-148 3.按投影的变形性质,地图投影分为三种,以下那项不属于这三种之一(B ) A. 等积投影 B. 等距投影 C. 任意投影 D.等角投影 4.我国1:100万地形图使用的地图投影是(D ) A. Gauss-Kruger B. UTM C. 斜轴等角方位投影 D.等角割圆锥投影 5.从几何意义上说,属于圆锥投影的是( C) A. UTM B. Gauss-Kruger C. Lambert D. UPS C. 古德投影 D. 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7.地图数据中的属性数据是用量表系统来表示的,表示城市的等级,大城市、中城市、小城市,所使用的量表应该是(B ) A. 定名量表 B. 顺序量表 C. 间隔量表 D.比率量表 9.在两条基本等高线之间补充测绘的等高线是( C) A.首曲线 B. 计曲线 C. 间曲线 D. 助曲线 10.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有十种,能够表示面状地物数量特征的是(D ) A. 范围法 B.质底法 C. 量底法 D. 定点符号法 10.下面哪种不属于栅格图象( C) A.数码像机拍摄的照片 B.卫星影像 C.冲洗出来的照片 D.扫描生成的地图 11.通过建立地图数据拓扑关系可以解决很多用户关心的问题,如京九铁路经过哪些城市,它利用的拓扑关系是(D ) A.节点与弧段的拓扑关联 B. 节点与弧段的拓扑邻接 C.节点与弧段的拓扑包含 D.节点间的拓扑邻接 12.下面哪种数据格式不属于矢量数据格式(C ) A. .CDR B. .DXF C. .PSD D. .AI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 简述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1.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的点的高程相等。 2.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 3.等高线图形与实地保持几何相似关系 4.在等高距相等的情况下,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 2. 简述地图投影的分类。 地图投影可分为3类: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任意投影

地图学习题与答案5

第五章地图表示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三维符号最适宜于采用色相、彩度或网纹变量进行图形的整饰。 2.等值线的制图数据是定位点的测量值或派生的数值。 3.等密度线制图不能采用绝对值,如要表示区域单元的数值,必须将绝对数值转为单位面积的比率或比值。 4.区划图在地图上的图斑有可能互相重叠。具有间断或重叠特性的空间信息的表达方式。 5.利用遥感图像调查类型界线,实地调查和野外判读的面积应超过10%。 6.类型图(质底法)是没有空白范围的,所有图斑不是属于这种类型,就是属于另一类型。信息表达具连续且排它的特性。 7.范围图具有间断或重叠特性的空间信息的表达方式。 8.等值区域制图所反映的地理数据,和定性符号表示法相同。 9.四分位法: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然后按各级内部数据个数相等的规则确定分级。 10.面状符号适宜采用的视觉变量是亮度以及网纹中的纹理、排列和方向,必要时尺寸也可以采用。而形状和彩度变量是不起作用的。

二、名词解释 1.分区统计图 2.定位符号图 3.值域分级方法 4.连续尺度 三、问答题 1.为什么比例圆是点状符号在数量对比上最常采用的几何符号? 2.等值线图的特点是什么? 3.定量数据的特征有哪些? 4.等值区域法和分区统计法的区别是什么? 5.地理数据视觉化的含义是什么? 考答案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二、名词解释 1.分区统计图:代表区域的点状符号,定位在这个区域的重心位置上的地图。 2.定位符号图:把点状符号配置在数据中心位置上的专题地图。 3.值域分级方法:将数据分成若干组,每组用一个比例圆表示,使每个比例圆之间有很好的视觉比较而不拘泥于数据的绝对值,分级间隔则是用迭代法确定的级间差异. 4.连续尺度:数据相连接,并且是起始数据倍数的尺度(符号的面积大小与它所代表事物的数量指标成正比关系). 三、问答题 1.为什么比例圆是点状符号在数量对比上最常采用的几何符号? (1)在视觉感受上圆形最稳定; (2)圆面积公式中只有一个变量; (3)在相同面积的各种图形中,圆形所占图上的视觉空间最小; (4)圆形常用于心理测验。 2.等值线图的特点是什么? (1)等值线显示了空间数据的整体变化,数据必须是连续的,经过制图构成一个封闭的、三维的、线状表面。

九年级数学四点共圆例题讲解

九年级数学四点共圆例题讲解 知识点、重点、难点 四点共圆就是圆得基本内容,它广泛应用于解与圆有关得问题.与圆有关得问题变化多,解法灵活,综合性强,题型广泛,因而历来就是数学竞赛得热点内容。 在解题中,如果图形中蕴含着某四点在同一个圆上,或根据需要作出辅助圆使四点共圆,利用圆得有关性质定理,则会使复杂问题变得简单,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掌握四点共圆得方法很重要。 判定四点共圆最基本得方法就是圆得定义:如果A、B、C、D四个点到定点O得距离相等,即OA=OB=OC =OD,那么A、B、C、D四点共圆. 由此,我们立即可以得出 1、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具有公共斜边,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得四个顶点共圆。 将上述判定推广到一般情况,得: 2、如果四边形得对角互补,那么这个四边形得四个顶点共圆。 3、如果四边形得外角等于它得内对角,那么这个四边形得四个顶点共圆。 4、如果两个三角形有公共底边,且在公共底边同侧又有相等得顶角,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得四个顶点共圆。 运用这些判定四点共圆得方法,立即可以推出: 正方形、矩形、等腰梯形得四个顶点共圆。 其实,在与圆有关得定理中,一些定理得逆定理也就是成立得,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些证明四点共圆得方法.这就就是: 1、相交弦定理得逆定理:若两线段AB与CD相交于E,且AE·EB=CE·ED,则A、B、C、D四点共圆。 2.割线定理得逆定理:若相交于点P得两线段PB、PD上各有一点A、C,且PA·PB =PC·PD,则A、B、 C、D四点共圆。 3、托勒密定理得逆定理:若四边形ABCD中,AB·CD+BC·DA= AC·BD,则ABCD就是圆内接四边形。 另外,证多点共圆往往就是以四点共圆为基础实现得一般可先证其中四点共圆,然后证其余各点均在这个圆上,或者证其中某些点个个共圆,然后判断这些圆实际就是同一个圆。 例题精讲 例1:如图,P为△ABC内一点,D、E、F分别在BC、CA、AB上。已知P、D、C、E四点共圆,P、E、A、F 四点共圆,求证:B、D、P、F四点共圆。 证明连PD、PE、PF.由于P、D、C、F四点共圆,所以∠BDP = ∠PEC.又由于A、E、P、F四点共圆,所以∠PEC =∠AFP.于就是∠BDP= ∠AFP,故B、D、P、F四点共圆。 例2:设凸四边形ABCD得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垂足为E,证明:点E关于AB、BC、CD、DA得对称点共圆。 为1 2 ,此变换把E关于AB、BC、 证明以E为相似中心作相似变换,相似比 CD、DA得对称点变为E在AB、BC、CD、DA上得射影P、Q、R、S(如图)、只需证明PQRS就是圆内接四边形。 由于四边形ESAP、EPBQ、EQCR及ERDS都就是圆内接四边形(每个四边形都有一组对角为直角),由E、P、B、Q共圆有∠EPQ = ∠EBQ、由E、Q、C、R共圆有∠ERQ=∠ECQ,于就是∠EPQ+∠ERQ = ∠EBQ+∠ECQ=90°、同理可得∠EPS +∠ERS =90°、从而有∠SPQ+∠QRS =180°,故PQRS就是圆内接四边形。 例3:梯形ABCD得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K,分别以梯形得两腰为直径各作一圆,点K位于这两个圆之外,证明:由点K向这两个圆所作得切线长度相等。 证明如图,设梯形ABCD得两腰为AB与CD,并设AC、BD与相应二圆得第二个交点分别为M、N、由于∠AMB、∠CND就是半圆上得圆周角,所以∠AM B=∠CND = 90°.从而∠BMC =∠BNC=90°,故B、M、N、C四点共圆,因此∠MNK=∠ACB.又∠ACB =∠KAD,所以∠MNK =∠KAD、于就是M、N、D、A四点共圆,因此KM·KA = KN·KD、由切割线定理得K向两已知圆所引得切线相等。 例4:如图,A、B为半圆O上得任意两点,AC、BD垂直于直径EF,BH⊥OA,求证:DH=AC、证法一在BD上取一点A',使A'D = AC,则ACDA'就是矩形。连结A'H、AB、OB、由于BD⊥EF、BH⊥OA,所以∠BDO =∠B HO=90°、于就是D、B, H、O四点共圆,所以∠HOB =∠HDB、由于∠AHB =∠AA'B = 90°,所以A、H、A'、B四点共圆。故∠DA'H=∠OAB,因此∠DHA'=∠OBA、而OA = OB,所以∠OBA=∠OAB,于就是∠DHA'=∠D A'H、所以DH=DA',故DH =

地图学试题库和答案

地图学试题库和答案目录2000 级地信专业地图学试题(A卷) (12000) 地信专业地图学试题(B卷) (62000) 级地科专业地图学试题 (102001) 级地图学试题试卷(A卷) (132001) 级地图学试题(B卷)试卷 ................................................... 172003 地图学 A卷 (212003) 地图学B卷B卷B卷 (282000) 级地信专业地图学试题(A卷)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 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共20分,每小题2分 1. 现代地图表示地形的基本方法是:() A.等高线法 B.分层设色法C.晕渲法 D.明暗等高线法 2. 在专题地图中专题内容的表示应:() A.具有统一的符号系统 B.采用统一的表示方法 C.具有统一的地理基础 D.突出显示在第一层平面上 3. 在1:25000地形图上,某点的横坐标注记为21731,则该点在中央经线的:()A.西边 B.东边 C.中央经线上 D.赤道上 4. 一条公路长5.9公里,表示在地图上为5.9厘米,则该图属于:() A.地理图 B.小比例尺地图 C.中比例尺地图 D.大比例尺地图 5. 下列不属于地图符号夸张表示的方法是:() A.合并 B.位移 C.分割 D.降维转换 6. 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最近航线,在墨卡托投影图上表现为:() A.直线 B.折线 C.大圆弧线 D.螺旋曲线 7. 在等距投影图上,非投影中心点的长度变形为:() A.因方向的不同而不同 B.变形与方向无关 C.长度无变形 D.纬线无变形 8. 在高斯--克吕格投影中,符合地图主比例尺的是:() A.赤道 B.两极 C.中央经线D.各纬线 9. 地图上某点的最大长度比为2,最小长度比为0.5,则该投影为:()A.等距投影 B.等角投影 C.等积投影 D.任意投影 10. 组成地图的主体部分是:()A.数学要素 B.图形要素 C.辅助要素 D.补充说明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 绘制线状符号选择色相或彩度应以较深的色彩为宜。() 2. 体积符号在地图上可以表现为点状、线状和面状三维模型。() 3. 数学要素是保证地图具有可量测性和直观性的基础。() 4. 地图是一种形象--符号模型。() 5. 在地图上只要经纬线处处是垂直的,则可以断定为等角投影。() 6. 地图主比例尺是地图上所注明的比例尺。() 7. 如果制图区域呈现南北、东西差别不大的圆形区域,(则应选择圆锥投影。) 8. 分类和选取是地图概括的主要手段。() 9. 海岸线通常是以蓝实线表示的平均低潮线。() 10.在河流两侧跳绘的国界表示以河流的中心线或主航道为界。()三、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 1.晕渲法 2.地图投影 3.变比例尺 4.符号化 5.电子地图四、简答题共40分,每小题5分 1.地图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2.方位投影有何特点?适合何种区域制图? 3.如何理解地图投影对地图比例尺的影响? 4.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哪几类?有何特点? 5.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构成图形的视觉变量包括哪几个方面? 7.简述点值法制图的基本步骤。 8.如何分析评价制图资料?五、论述题共15分 试述色彩在地图中的作用与应用。 2000级地信专业地图学试题(A卷)

四点共圆(习题)

圆内接四边形与四点共圆 思路一:用圆的定义:到某定点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共圆。→若连在四边形的三边的中垂线相交于一点,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这三边的中垂线的交点就是圆心)。 产生原因:圆的定义: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基本模型: AO=BO=CO=DO ? A、B、C、D四点共圆(O为圆心) 思路二:从被证共圆的四点中选出三点作一个圆,然后证另一个点也在这个圆上,即可证明这四点共圆。→要证多点共圆,一般也可以根据题目条件先证四点共圆,再证其他点也在这个圆上。 思路三:运用有关性质和定理: ①对角互补,四点共圆:对角互补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产生原因: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基本模型: ∠ + = 180 B)? A、B、C、D四点共圆 ∠D 180 = ∠ + ∠D A(或0 ②张角相等,四点共圆:线段同侧两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连线的夹角相等,则这两个点和线段的两个端点共四个点共圆。 产生原因: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方法指导:把被证共圆的四个点连成共底边的两个三角形,且两三角形都在这底边的同侧,若能证明其顶角(即:张角)相等(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从而即可肯定这四点共圆。

∠? A、B、C、D四点共圆 = CAB∠ CDB ③同斜边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四个顶点共圆,其斜边为圆的直径。 产生原因: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D = C? A、B、C、D四点共圆 = ∠ 90 ④外角等于内对角,四点共圆:有一个外角等于其内对角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产生原因: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内对角。 基本模型: ∠? A、B、C、D四点共圆 = ECD∠ B

地图学习题及答案8

第八章数字地图制图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计算机图形学 (Computer Graphics) 2.多媒体技术 3.邻接 4.包含 5.关联 6.电子地图 7.矢量(Vector) 8.栅格(Raster) 9.数字图像 二、问答题 1.简述计算机图形学主要研究内容。 2.数字地图制图的硬件配置包括哪些? 3.数字地图制图软件系统组成包括哪几部分? 4.图形数据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5.简述数字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 6.电子地图的优点 7.举例说明电子地图的应用。 三、填空题 1.数字地图输出分为()输出和()输出两类。

2.空间数据对应于地图基本要素即实体,称几何数据,其表现形式有两种:()和()。 3.非空间数据包括()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属性数据。 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计算机图形学 (Computer Graphics):研究应用计算机生成、处理和显示图形的学科。它是以解析几何原理为基础,将显示器看作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屏幕光栅点阵与图面直角坐标系形成对应。 2.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对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实施综合、交互处理的一门综合信息处理技术。 3.邻接: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4.包含: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但不同级的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5.关联: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不同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6.电子地图:也称为数字地图,是地图制作和应用的一个系统,是一种数字化了的地图。

7.矢量(Vector):在计算机图形中指一个有向线段,每个有向线段由有序的特征点来表示,其集合构成了图形。 8.栅格(Raster):将图像或地图分成若干行和列的栅格,记录全图每个栅格点数据,得到每个点的属性特征值,其空间特征已隐含其中。 9.数字图像:是以栅格阵列的像元数值来记录图像的,像元数值表现为0-255灰阶。 二、问答题 1.简述计算机图形学主要研究内容。 答:基本图形元素的生成算法、图形几何变换、图形显示、交互输入、几何模型建立、彩色真实感图形的生成、三维动画方法等。 2.数字地图制图的硬件配置包括哪些? 答:计算机硬件系统、地图数字化输入设备、地图输出设备。 3.数字地图制图软件系统组成包括哪几部分? 答:地理资料输入软件、地理信息分析软件、图形输出软件。 4.图形数据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答:(1)面向栅格单元的组织方式 (2)面向地理实体的组织方式 (3)以“层”的方式存取

四点共圆例题及答案

证明四点共圆的基本方法 证明四点共圆有下述一些基本方法: 方法1 从被证共圆的四点中先选出三点作一圆,然后证另一点也在这个圆上,若能证明这一点,即可肯定这四点共圆. 方法2 把被证共圆的四个点连成共底边的两个三角形,且两三角形都在这底边的同侧,若能证明其顶角相等,从而即可肯定这四点共圆.(若能证明其两顶角为直角,即可肯定这四个点共圆,且斜边上两点连线为该圆直径。) 方法3 把被证共圆的四点连成四边形,若能证明其对角互补或能证明其一个外角等于其邻补角的内对角时,即可肯定这四点共圆. 方法4 把被证共圆的四点两两连成相交的两条线段,若能证明它们各自被交点分成的两线段之积相等,即可肯定这四点共圆;或把被证共圆的四点两两连结并延长相交的两线段,若能证明自交点至一线段两个端点所成的两线段之积等于自交点至另一线段两端点所成的两线段之积,即可肯定这四点也共圆.(根据托勒密定理的逆定理) 方法5 证被证共圆的点到某一定点的距离都相等,从而确定它们共圆. 上述五种基本方法中的每一种的根据,就是产生四点共圆的一种原因,因此当要求证四点共圆的问题时,首先就要根据命题的条件,并结合图形的特点,在这五种基本方法中选择一种证法,给予证明. 例1 如图,E、F、G、H分别是菱形ABCD各边的中点.求证:E、F、G、H 四点共圆. 证明菱形ABCD的对角线AC和 BD相交于点O,连接OE、OF、OG、OH. ∵AC和BD 互相垂直, ∴在Rt△AOB、Rt△BOC、Rt△COD、 Rt△DOA中,E、F、G、H,分别是AB、 BC、CD、DA的中点,

即E、F、G、H四点共圆. (2)若四边形的两个对角互补(或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则四点共圆. 例2 如图,在△ABC中,AD⊥BC,DE⊥AB,DF⊥AC. 求证:B、E、F、C四点共圆. 证明∵DE⊥AB,DF⊥AC, ∴∠AED+∠AFD=180°, 即A、E、D、F四点共圆, ∠AEF=∠ADF. 又∵AD⊥BC,∠ADF+∠CDF=90°, ∠CDF+∠FCD=90°, ∠ADF=∠FCD. ∴∠AEF=∠FCD, ∠BEF+∠FCB=180°, 即B、E、F、C四点共圆. (3)若两个三角形有一条公共边,这条边所对的角相等,并且在公共边的同侧,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有公共的外接圆. 【例1】在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A-∠C=12°,且∠A∶∠B=2∶3.求∠A、∠B、∠C、∠D的度数. 解∵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

地图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1、地图的基本特征: 2、答:1、地理信息的载体;2、数学法则的结构; 3、有目的的图形概括; 4、 符号系统的运用。 3、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 4、答: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个 分支学科组成。 5、结合所学的地图知识,谈谈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6、答: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7、测制地图有哪些方法: 8、答:实测成图,编绘成图。 9、简述地图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 10、答: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 11、地图学与GIS的关系: 12、答:GIS是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遥感等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发展起 来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地图学时基础,GIS是对地理信息的采集、分析、储存等综合的学科。 13、如何而判定正轴切圆锥投影的投影性质: 14、 15、我国现行的基本比例尺的地图采用什么投影各有什么特征: 16、 17、地图投影会产生什么变形,如何表示他们: 18、答:①等角投影:投影后角度保持不变;②等面积投影:投影后面积保 持不变;③任意投影:角度和面积都有变形,其中一种特殊投影是等距离投影。可以通过等变形线和变形椭圆来表示。 19、方位投影有何特点,适合何种区域制图: 20、答:方位投影的特点是:在投影平面上,有投影中心(平面与球面相切 的切点,或平面与球面相割的割线的圆心)向各方向的方位角与实地相等,其等变形线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因此,这种投影合适作区域轮廓大致为圆形的地图。 21、:

22、如何理解地图投影对地图比例尺的影响: 23、 24、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哪几类,有何特点: 25、答:等角投影,等积、任意 26、地图比例尺通常表现为哪几种形式: 27、答:数字式、文字式、图解式、比例尺 28、地图投影变形表现在那几个方面;为什么说长度变形是主要的变形: 29、答:1地图投影变形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长度(距离)变形,角 度(形状)变形和面积变形。 2答:因为在地图投影中,一般是借助对变形椭圆和微分圆的比较去解释各种变形的特征的。而当微分圆主方向的长度变形已经确定,则变形椭圆的大小和形状可显示该圆的各种变形特征,如任意方向长度比μ=R′/R= 最大角度变形公式,面积比P=A〃B,,其中A、B为主方向长度比,总上所述,成都变形可以反映出各种变形的主要特征,是衡量地图投影变形的主要变形。 30、O 31、何谓变形椭圆,研究变形椭圆有何意义:P50 32、 33、地图投影选择的主要依据是:P65 34、答: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和地理位置、制图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 版方式。 35、说明圆锥投影的变形分布规律和适宜制图的区域范围:P73 36、 37、为什么我国编制世界地图常采用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38、答:该投影是属于面积变形不大的任意投影,从整体构图上有较好的球 形感。陆地部分变形分布比较均匀,其轮廓形状比较接近真实,并配置在较为合适的位置,完整的表现了太平洋及沿岸国家,突出了我国与太平洋各国之间的联系 39、简述墨卡托投影的性质与用途: 40、答:(1)是等角圆柱投影;(2)在等角圆柱投影中,球面上微分圆投影

地图学习题(1)

第一章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比例尺、地图投影、各种坐标系统就构成了地图的数学法则。 2.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息的载体,只能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 3.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图例等。 4.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 5.磁坐偏角指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负,西偏为正。) 6.一般情况下真方位角(A)、磁偏角(δ)、磁方位角(Am)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Am+δ。 7.大规模的三角测量和地形图测绘,其成为近代地图学的主流。 8.城市规划、居民地布局、地籍管理等需要以小比例尺的平面地图作为基础图件。 9.实地图即为“心象地图”,虚地图即为“数字地图”。 10.方位角是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 11.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黄海平均海水面》,其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下降29毫米。 12.目前我国各地高程控制点的绝对高程起算面是1956黄海平均海水面。 13.磁偏角只随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14.南京紫金山最高点对连云港云台山最高点的高差为正。 15.不同地点的磁偏角是不相同的,同一地点的磁偏角是相同的。 二、名词解释 1.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直线定向 3.真子午线 4.磁子午线

5.磁偏角 6.子午线收敛角 7.磁坐偏角 8.方位角 9.象限角 10.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输为中心,研究地图的理论、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科学。 11.三北方向 12.1956年黄海高程系 三、问答题 1.地图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2.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 3.结合自己所学地图知识谈谈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四、计算题 1.已知某地的磁偏角为-5°15′,直线AB的磁方位角为134°10′,试求AB直线的真方位角。 2.已知某地的R=59°20′SE,α=? 3.已知某目标方向线OA的真象限角为24°SW,OA的磁方位角为206°30′,求其真方位角和磁偏角各为多少?并分别画出草图。 4.已知某点的真象限角为13°SW,子午线收敛角为2°,求其坐标方位角。 5.已知直线AB的磁方位角为312°30′,磁偏角为-1°45′,求其真方位角,将它换算成真象限角。(另作图表示) 五、填空题 1.地图的构成要素有:图形要素、()、辅助要素及()。 2.编绘成图过程可分为编辑准备、()、()、制印四个步骤。 3.70年代,德国地图学家佛莱泰格把地图学分为()、地图学方法论和()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4.()奠定了中国古代地图编制的理论基础;()成为西方古代地图编制理论的代表。 5.地图学的研究对象是()。

地图学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1、地图的基本特征: 答:1、地理信息的载体;2、数学法则的结构;3、有目的的图形概括;4、符号系统的运用。 2、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 答: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3、结合所学的地图知识,谈谈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答: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4、测制地图有哪些方法: 答:实测成图,编绘成图。 5、简述地图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 答: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 6、地图学与GIS的关系: 答:GIS是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遥感等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地图学时基础,GIS是对地理信息的采集、分析、储存等综合的学科。 7、如何而判定正轴切圆锥投影的投影性质: 8、我国现行的基本比例尺的地图采用什么投影?各有什么特征: 9、地图投影会产生什么变形,如何表示他们: 答:①等角投影:投影后角度保持不变;②等面积投影:投影后面积保持不变;③任意投影:角度和面积都有变形,其中一种特殊投影是等距离投影。可以通过等变形线和变形椭圆来表示。 10、方位投影有何特点,适合何种区域制图: 答:方位投影的特点是:在投影平面上,有投影中心(平面与球面相切的切点,或平面与球面相割的割线的圆心)向各方向的方位角与实地相等,其等变形线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因此,这种投影合适作区域轮廓大致为圆形的地图。

11、如何理解地图投影对地图比例尺的影响: 12、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哪几类,有何特点: 答:等角投影,等积、任意 13、地图比例尺通常表现为哪几种形式: 答:数字式、文字式、图解式、比例尺 14、地图投影变形表现在那几个方面;为什么说长度变形是主要的变形: 答:1地图投影变形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长度(距离)变形,角度(形状)变形和面积变形。 2答:因为在地图投影中,一般是借助对变形椭圆和微分圆的比较去解释各种变形的特征的。而当微分圆主方向的长度变形已经确定,则变形椭圆的大小和形状可显示该圆的各种变形特征,如任意方向长度比μ=R′/R= 最大角度变形公式,面积比P=A〃B,,其中A、B为主方向长度比,总上所述,成都变形可以反映出各种变形的主要特征,是衡量地图投影变形的主要变形。 15、O 16、何谓变形椭圆,研究变形椭圆有何意义:P50 17、地图投影选择的主要依据是:P65 答: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和地理位置、制图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版方式。 18、说明圆锥投影的变形分布规律和适宜制图的区域范围:P73 19、为什么我国编制世界地图常采用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 答:该投影是属于面积变形不大的任意投影,从整体构图上有较好的球形感。 陆地部分变形分布比较均匀,其轮廓形状比较接近真实,并配置在较为合适的位置,完整的表现了太平洋及沿岸国家,突出了我国与太平洋各国之间的联系 20、简述墨卡托投影的性质与用途: 答:(1)是等角圆柱投影;(2)在等角圆柱投影中,球面上微分圆投影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