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量子性

合集下载

第七章 光的量子性

第七章 光的量子性

Vg应与光强有关,实际却与光的频率有关。 Vg应与光强有关,实际却与光的频率有关。矛盾 应与光强有关
3.照射时间长,积累能量多,只要照射足够长时间,总会有 照射时间长,积累能量多,只要照射足够长时间,
电子逸出,有电流。实际却是若入射光频率ν 电子逸出,有电流。实际却是若入射光频率ν <ν0 ,无论照 入射光频率 射多长时间,无光电流产生。 射多长时间,无光电流产生。 矛盾 光很弱,必须要照射长时间 才能积累足够的能量, 长时间, 积累足够的能量 4.光很弱,必须要照射长时间,才能积累足够的能量,使电 子从金属表面逸出。但实际却只要 不管I 多弱, 子从金属表面逸出。但实际却只要 ν >ν0,不管I0多弱,一 照上去,就有光电流产生。 矛盾 照上去,就有光电流产生。
普适常数就是黑体的单色幅出度。 普适常数就是黑体的单色幅出度。
∴基尔霍夫定律
M(ν ,T ) = Mb (ν ,T ) A(ν ,T )
T=5000k T=3000k
讨论:
1.同样温度下,黑体的辐射最大。 1.同样温度下,黑体的辐射最大。 同样温度下 2.绝对黑体不存在,黑体模型。 2.绝对黑体不存在,黑体模型。 绝对黑体不存在 3.黑体是否一定是黑的? 黑色物体是否就是黑体? 3.黑体是否一定是黑的? 黑色物体是否就是黑体? 黑体是否一定是黑的
一、黑体
黑体—在任何温度状态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电磁波. 黑体 在任何温度状态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电磁波. 在任何温度状态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电磁波 由

Mb (ν ,T ) = f (ν ,T ) Ab (ν ,T )
黑体
Ab (ν , T ) = 1
Mb (ν ,T )
可见光 T=6000k

光的量子性

光的量子性

光的量子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同时也是由一个粒子组成的能量包,这个粒子被称为光子。

在量子物理学中,光的量子性指的是光以离散的能量量子形式传播和吸收的现象,而不是以连续的波浪形式。

光的量子性的概念源于波粒二象性理论,这是量子物理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根据波粒二象性理论,光可以展示出波动性和粒子性。

在光的粒子性方面,每一个光子都携带着离散的能量,其大小由光的频率决定。

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每个光子携带的能量就越大。

光子的行为在很多实验中都得到了验证。

例如,光的干涉实验和光的散射实验都可以解释为光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干涉实验中,光的波动性可以解释为不同光子之间相位差的叠加,造成明暗干涉条纹的形成。

在散射实验中,光的粒子性可以解释为光子在物质中与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散射现象。

光的量子性还可以在单光子实验中得到验证。

通过使用特殊装置,科学家可以将光限制在非常低的能量水平,使得只有一个光子通过。

这种情况下,光呈现出典型的粒子性质,例如光子会在探测器上形成点状的光斑。

光的量子性在现代科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量子通信领域,利用光的量子性可以实现安全的通信。

量子密钥分发协议利用光子的单光子性质,来保证通信的安全性和不可破解性。

此外,量子计算和量子存储等领域也都依赖于光的量子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光的量子性,科学家们不断进行着深入的研究。

通过发展新的实验技术和理论模型,他们希望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光的本质。

例如,光的单光子实验、光的量子纠缠实验以及光的非经典态实验等都是为了揭示光的微观粒子性质所进行的研究。

光的量子性是现代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光的行为。

从波粒二象性理论出发,我们可以认识到光既有波动性,也具有粒子性。

这种独特的性质使得光在许多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我们相信光的量子性将产生更多的新发现和新应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光学

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光学

量子力学中的量子光学引言:量子光学是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所涉及到的量子效应的一门学科。

它是量子力学和光学的交叉领域,旨在研究和利用光与物质之间微观量子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本文将对量子光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模型以及应用领域进行探讨。

一、光的量子性光的量子性是指光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的粒子特性。

在经典物理学中,光被认为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特性。

然而,根据爱因斯坦提出的光电效应理论以及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假设,我们知道光也具有粒子性。

量子光学的基础是光的量子化,即将光的能量分解成一系列能量量子,每个能量量子被称为光子。

光子是光的基本粒子,具有能量和动量。

根据光的量子化理论,光的能量由光频以及普朗克常量决定。

二、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量子光学研究了光与物质之间微观量子相互作用的规律。

在物质中,光与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吸收、发射、散射等过程。

这些相互作用是由光子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1.束缚态系统中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束缚态系统是指原子、分子等在某种势场中形成的稳定态。

在束缚态系统中,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能级之间的跃迁来实现。

当光照射到束缚态系统时,光子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导致能级的改变。

这一过程可通过光的吸收和发射来描述。

2.连续态系统中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连续态系统是指大量粒子构成的系统,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连续态系统中,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散射过程来实现。

散射过程涉及到光与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包括散射角、散射截面等参数。

三、主要理论模型量子光学研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其中有几个主要的理论模型。

1.松原方程松原方程是描述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方程之一。

它是由松原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在量子光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该方程描述了光波通过线性吸收介质传播的行为,其中包括折射、散射和吸收等过程。

2.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的量子力学模型该模型主要用于描述光与单个原子的相互作用。

第七章光的量子性普朗克公式能量子

第七章光的量子性普朗克公式能量子

第七章光的量子性普朗克公式能量子在经典物理学中,光被认为是一种波动现象,其行为可以用波动方程来描述和解释。

然而,在20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即光也具有颗粒性质,被称为“能量子”。

普朗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黑体辐射的研究上。

黑体是一种理想化的物体,可以吸收和辐射所有输入的能量。

普朗克试图解释黑体辐射的谱线分布问题,但在经典物理学的框架下,无法得到与实验结果相符的理论。

为了解释黑体辐射谱线的分布,普朗克假设能量可以通过小单位,即“能量子”来传递。

这个假设意味着能量是离散的,而不是连续的。

他还假设能量子的大小与辐射的频率相关,即E = hf,其中E代表能量,h代表普朗克常数,f代表频率。

普朗克的假设得到了与实验结果相符的计算结果,并被后来的实验证实。

这个假设不仅解决了黑体辐射问题,也为后来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普朗克公式也被称为第一个量子理论的基本公式,标志着经典物理学的结束和量子物理学的诞生。

根据普朗克公式,光的能量是与频率成正比的,频率越高,能量就越大。

这与经典物理学中光波的能量与振幅平方成正比的关系不同。

相比之下,普朗克公式更加符合大量实验的结果。

普朗克公式的提出不仅在黑体辐射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也为后来的量子理论奠定了基础。

后来,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光子理论,进一步深化了对光的量子性质的认识。

光子是光的能量量子,它具有波粒二象性,在一些实验中表现为波动性,在另一些实验中表现为粒子性。

普朗克的量子理论不仅推动了对光的理解的发展,也改变了对其他微观粒子行为的理解。

在后来的量子力学中,量子概念被广泛应用于解释微观世界的行为,如电子的行为和原子的结构等。

量子力学的发展对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在其他领域,如化学、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光的量子性

光的量子性
(2)反冲电子得到多少动能? (3)在碰撞中,光子的能量损失了多少?
解(1) C (1 cos ) C(1 cos90 ) C
2.431012 m
(2) 反冲电子的动能
Ekmc 2 Nhomakorabea0c2
hc
0

hc


hc
0
(1
0
)

295 eV
(3) 光子损失的能量=反冲电子的动能
解 (1) E h hc 4.421019 J 2.76eV
p h E 1.471027 kg m s1 2.76eV / c
c (2) Ek E A(2.762.28)eV0.48eV (3) hc 5.18107 m 518nm
21.2 光的量子性
1、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 (1)光电效应实验的规律
①实验装置
光照射至金属表面,电子从金 属表面逸出,称其为光电子。
②实验规律
截止频率(cutoff frequency) 0 仅当 0才发生光电效应,
截止频率与材料有关与光强无关。
A V
0 0(红限)

Ua k U0
③经典理论遇到的困难
红限问题 按经典理论,无论何种频率的入射光,只要其强度 足够大,就能使电子具有足够的能量逸出金属 .与实 验结果不符。
最大初动能问题 按经典理论,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光强,应
该和光的频率 无关。与实验结果不符。
瞬时性问题 按经典理论,电子逸出金属所需的能量,需要有 一定的时间来积累,一直积累到足以使电子逸出金属 表面为止.与实验结果不符。
E
3、康普顿效应(Compton effect) 1920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观察X射线被物质

光的量子性和激光

光的量子性和激光

平衡态下,腔内辐射场应是均匀、稳定
且各向同性,
因此系统中的各个物体得到的辐射照度
的谱密度应当相等。
即:e1( ,T )
e2 ( ,T )
e( ,T )
c 4
uT
( )
标准能谱uT ( ):与物质无关的普适函数
因此有:r1( ,T ) a1( ,T )
r2 ( ,T ) a2 ( ,T )
uT
(
)
3)基尔霍夫热辐射定律对热辐射现象的解释
维恩常数:b 0.288cm K
3)由维恩位移定律得到的一些结论
(1)温度不太高时,热辐射的 绝大部分是红外线
(2) 3800K时,M 7600A0
(3) 6000K(太阳表面的温度)时,
M 4600A0 ,这是青色光的波长。
此时全部可见光都较强, 人眼的感觉是白色光,
因此,这个温度的光谱称为白光光谱, 所以太阳光是白光。
6.黑体辐射的经典理论及其与实验的矛盾
1)维恩公式 维恩假设:
黑体辐射由许多可视为谐振子的
分子的辐射形成,频率为 的

v 辐射只与速率 为的辐射物质的
分子有关,频率正比于分子的动能:
1 m v2
2
由此推导出 r(,T )按频率的辐射分布公式:
维恩r0 (公r0,式(T)在,T短)c波23区ce52x与pex(实p(验曲/cT线/ )符T )合得较好,
则:
exp( / kT)d
0
kT
0 exp( / kT)d
得到如下的辐射分布公式:
r0 (
,T
)
2
c2
2kT ,
r0 (,T )
2c 4
k

第七章光的量子性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的量子解释

第七章光的量子性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的量子解释
m0c 9.111031 3108 2.7310 0.0024 nm 22 p 2.7310
34
在整个电磁波谱中,射线的波长在0.01nm一下, 14 所以该光子在电子波谱中属于射线。
六. 光压
1
一. 光子
普朗克把能量子的概念只局限于谐振子及其发射 或吸收的机制上,对于辐射场,仍然认为只是一 种电磁波。 爱因斯坦指出,光不仅具有波动性,也具有粒子性。 光是一粒一粒以光速c运动的粒子流,这些光粒子称 光量子,简称光子。每个光子的能量为:
h
不同频率的光其光子能量不同,光子只能整个地被 吸收或发射。
因此,光电倍增管的灵敏度比普通光电管高几百万倍, 微弱的光照就可产生很大的电流。
11
五. 光子的质量和动量
光子不仅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和质量。但光子又是 以光速运动,牛顿力学便不适用。按照狭义相对论的 观点,质量和能量具有如下关系: 2
E mc
因此,光子的质量为:
E h m 2 2 c c
从光子具有动量这一假设出发,还可以解释光压的 作用。即当光子流遇到任何障碍物时,在障碍物上 施加压力,就好像气体分子在容器壁上的碰撞形成 气压的一样。 光压就是光子流产生的压强。 俄罗斯科学家门捷列夫首先 于1900年做了光压的实验, 证实了光压的存在。 光压的存在的事实说明,光不但有能量,而且确实有动 量。这有力地证明了光的物质性,证明了光和电子、原 子、分子等实物一样,是物质的不同形式。
8
阴极可用多种材料制成, 常用的阴极材料有银氧铯 光电阴极、锑铯光电阴极、 铋银氧铯光电阴极等。不 同的阴极材料用于不同波 长范围的光。
为了提高真空光电管的灵敏度,通常在玻璃泡内充入 某种低压惰性气体,光电子在飞向阳极的过程中与气 体分子碰撞,使气体电离,这样可增大光电流,使灵 敏度增加。

光的量子性

光的量子性

光的量子性
(2)入射光频率ν一定时,反向截止电压U0取决于阴极材料,与 入射光强无关.若外加电压是A负K正,则为反向电压.对于固定的入射光 频率和入射光强,随着反向电压的增加,从阴极K逸出并能到达阳极A的 电子会越来越少,A、K间的电流就会越来越小,电流变为0时的电压就 称为反向截止电压.图15- 4(c)中的U0即为不同阴极材料的反向截止电压.
(3)对于给定的阴极材料,反向截止电压正比于入射光频率ν,且 存在一个最低频率,称为红限频率.当入射光频率低于此值时,就不会产 生电流.
光的量子性
(4)光电效应具有瞬时响应特性,即从光照射到阴极表面到产生 电流(有电子从阴极K发出)的时间间隔不大于纳秒数量级.
以上实验结果,除(1)之外的另外三点都无法用经典物理理予 以解释.按照经典物理理论,金属阴极中的电子在光线(电磁波)的照射 下做受迫振动,并吸收电磁场的能量.只要电子吸收足够多的能量,就可 能从金属表面逸出,产生光电效应.因此,只要光强足够强,或者照射的 时间足够长,电子就会积累到足够的能量并从表面逸出,从而发生光电 效应现象.这样,首先,反向截止电压应该与入射光强有关;其次,光电 效应不应该受到频率的限制;最后,电子要积累到足够的能量所需要的 时间应该在毫秒量级,并且这个时间应该随着光强的增加而缩短.
光的量子性
(15- 11) 式(15- 9)和式(15- 11)合在一起称为爱因斯坦关系式, 它们是爱因斯坦光子学说的核心.有趣的是,这两式的左边是能量和 动量,反映了光子粒子性的一面;而右边却与波长和频率相联系, 代表了光子波动性的一面.
光的量子性
三、 康普顿散射
当光照射到某物体时,光线就会向各个方向散开,这 种现象称为光散射.通常而言,光在散射过程中的波长不会 发生变化,这种普通的散射现象在经典物理学中可以得到圆 满解释.1923年,康普顿在用X射线(比紫外线波长更短的 光)进行光散射实验时发现,散射光中除原波长的光线外, 还会出现一些波长更长的光线,这就是康普顿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 T )

c1
5
e

c2 T
此公式在长波段 与实验数据不符
(nm)
1.02.0 3.04.0 5.0 6.0 7.08.0 9.0
16
2).瑞利--金斯公式 (Rayleigh-jean’s formula)
1900年瑞利--金斯利用经典电动力学和统计力学 (将固体当作谐振子且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则及 电磁辐射理论)得到一个公式:
3).发射和吸收的能量只能是 的整数倍
22
1.普朗克量子假设 1).空腔黑体可用一些带电线性谐振子来代表 2).谐振子只能处于某些特殊的不连续的状态 中,它们的能量只能是 = h 的整数倍 3).发射和吸收的能量只能是 的整数倍 具体讲:辐射物体是由一些线性谐振子组成,对 频率为的谐振子,它具有的最小能量是h,能具 有的其它能量值是h的整数倍,因此它吸收与辐 射的能量也只能是h的整数倍。即能量只能是:
普朗克公式:
M ( , T ) 2 hc
2
5
1 e
hc k T
1
29
§14-2 光电效应 光的波粒二象性
一.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光电效应实验装置
m
光电效应伏安特性曲线
I
A
O O O O O O
K
G
V
饱 和 遏 电I s 止 流 电 压
光 强 较 强
光 强 较 弱
B
O
O
Ua
O
U 30
对应原理:量子论对一个系统的描述,当量子
数非常大时,即与经典物理的描述一致
(1929年波尔提出)
事实上,第一个认识到普朗克假说的伟大 意义的是爱因斯坦。
27
黑体辐射的规律
1) 斯忒蕃--玻尔兹曼定律:
M (T ) T
2) 维恩位移定律:
4
T m b
28
普朗克量子假设
1).空腔黑体可用一些带电线性谐振子来代表 2).谐振子只能处于某些特殊的不连续的状态 中,它们的能量只能是 = h 的整数倍 3).发射和吸收的能量只能是 的整数倍
2 1.99 10
例:一频率为=0.5HZ,振辐为A=10cm,劲度系 F 数为K=3.0N/m的谐振子: X 其能量
若能量变化,一次减少一个能量子,一个能量子能量: 不连续变化的比率:
E
宏观看 是连续的
26
若每相差一能量子画一直线
E 由此可见可以把经典物理看成 宏观看 是量子物理在量子数很大时的特 是连续的 殊情况(只有n很小时,能量的不 连续才显得很明显)
一.光电效应:可见光或紫外光射到某些金属表
面上时,有电子从表面逸出的现象。
1.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与入射 光的强度成正比,即:N∝I入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的频率的增大而 线性增大,与入射 1 2 eU a mv 光的强度无关,即:
2
3.存在一截止频率(红限) 当 时才会产 生光电效应
4.绝对黑体
2
1.热辐射 物体在任一温度下发射从红外线、可 见光到紫外线的现象。
1000 600度 400 度
火 炉
因辐射与温度有关,故称
热辐射
3
1.热辐射 物体在任一温度下发射从红外线、 可见光到紫外线的现象。
注意: 1)从经典物理学看来热辐射过程的实质是 物质 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的过程。相应 的能量称之为辐射能。 2)热辐射有平衡热辐射与非平衡热辐射: 当物体因辐射而失去的能量等于从外界吸收 的辐射能时,这时物体的状态可用一确定的 温度来描述,这种热辐射称为平衡热辐射。 反之称为非平衡热辐射。 4
2.辐射出射度、单色辐出度
1)辐射出射度(总发射本领)
M (T ) e( , T )d
0

S=1
光源
d
2)单色辐出度(单色发射本领) 单位时间内,温度为T 的物体单位面积上发 射的波长在 +d范围内的辐射能dM与波 长间隔d比值,用e(,)表示
dM e( , T ) d
e( , T )
e( , T )
( w.cm1
2ckT

4
c 为光速 k为波尔兹曼常数
m 1 )
此公式在短波区 域明显与实验不符, 热辐射 而理论上却找不出 错误--“紫外灾难” , (nm) 像乌云遮住了物理 学睛朗的天空 17 1.02.0 3.04.0 5.0 6.0 7.08.0 9.0
23
历史回顾: 1894年起,普朗克从热力学研究中转到黑体
辐射问题上,那里“风平浪静” 1897~1899年,五篇报告总题目为“不可逆辐射 过程”提交柏林科学院;维恩公式,他很快接 受,并用更系统的方法推导之 1900年2月得知维恩公式有长波段偏差显著 1900.10.7,鲁本斯夫妇访问了他,并告知一 重要信息:瑞利公式在长波段与实验符合得很 好,当天即用内插法获得新的辐射公式…
单色吸收比 且单色辐出度
最大的物体
注意:1)黑体是对入射的辐射能全部吸收(不 管什么波长)的物体,即不反射。因此当其 自身的热辐射很弱时,看上去是黑洞洞的。 2)黑体是理想化 模型,实际中物 体的吸收比总是 小于1 抛光铜镜表面:
8
3)一个开有小孔的内表面粗糙的空腔可近似 看成理想的黑体。
如远处不点度的函数
6
3.单色吸收比
单色吸收比: 单色反射比:
单色反射比

射 I入 吸收
R反 射 反
A吸
显然,对不透明的物体:
不透明介质
I 入 R反 A吸
a( , T ) r ( , T ) 1
实验表明:吸收 与反射的能量与物 体温度及辐射能的 波长范围有关 7
4.绝对黑体(black body)
第14章 光的量子性与激光
14.1 黑体辐射与普朗克能量子假设 14.2 光电效应 光的波粒二象性 14.3 康普顿效应
14.4 氢原子的波尔理论
14.5 光的自发辐射 受激辐射 光放大 14.6 激光器的原理 14.7 激光的特性与应用
1
§14.1 黑体辐射与普朗克能量子假设 一.基本概念 1.热辐射 2.辐出度 3.吸收比 反射比
34
3.爱因斯坦理论的验证
尽管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所作的解释非常 合乎情理,但多数人还是不相信“光子”
1916年,密立根进行了精密测量,证明了
U a ~ 确为直线,且直线的斜率为 h e 4.光子的能量、质量和动量: U a 金属甲

金属乙

35
三.光的波粒二象性 1.同时具有,都是光的本性; 2.不同时显现:
为普朗克常量
该公式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
18
讨论:
1)当h >> kT (高频段)
e( , T )
5
2hc
2
(e
hc kT
1)
令:
e( , T )

c1
5
e
c2 T
19
讨论:
2)当h << kT (低频段)
e( , T )
5
2hc
2
(e
hc kT
(自身辐射不很弱)
黑色物体:吸收所有入射可见光
黑洞:
9
二、 绝对黑体的辐射定律
1.斯忒蕃--玻尔兹曼定律 2.维恩位移定律
实验装置 B L1 黑体 A
P
L2 三棱镜 测量系统
10
C
准直系统
一.斯忒蕃--玻尔兹曼定律: e B ( , T )
黑体的辐出度与绝对温 度有如下关系:
60 2200K
50
40 30 20 2000K
1800K
1600K 1.0 2.0 3.0 4.0
斯忒蕃--玻尔兹曼常数
10
(nm)
5.0
含义:说明对于黑体,温度越高,辐出度 M(T) 越大,且随 T 增高而迅速增大
11
二. 维恩位移定律:
黑体温度增加时,其 单色辐出度的峰值波 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关系如下:
炉火纯青
60 50 40 30
2200K
20
2000 度 800 度 1000 度 火 2000K 炉 1800K
1600K
:峰值波长 T:绝对温度
10
(nm)
5.0
12
1.0 2.0 3.0 4.0
斯忒蕃--玻尔兹曼定律: M (T ) T
4
维恩位移定律:
T m b
用频率表示:
m C T
4.光电效应的 时间:
31
光电效应与经典波动理论的矛盾 1. 按经典理论光电子的初动能应决定于 入射光的光强,而不决定于光的频率。 2. 无法解释红限的存在。 3. 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的产生几乎无须 时间的积累。
32
一.光电效应
二.光子假设(1905年,爱因斯坦)
1.光子假设→光具有粒子性
1)光是运动着的粒子流→光子
2)每个光子的能量:
h
2.爱因斯坦方程:
1 2 h mv W 2
33
2.爱因斯坦方程:
入射光 子能量
1 2 h mv W 2
光电子最 大初动能
逸出功即电子逸 出物体表面所需 的最小能量
表示: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 →光电子的初动能+逸出功 W h 0 eU 0 逸出电位: U 0 h 0 e c 截止频率: W 截止波长: 0 0 h 0
三、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普朗克公式
1.经典理论的困难 2.普朗克量子假设 普朗克公式
15
一.经典理论的困难
1).维恩公式(Wien’s formul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