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理论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

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

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2023年,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对经济系统作出总体分析的学问,它研究的是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律和全局性的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增长与发展、就业与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等领域。

在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中,随着时间的推进,许多理论和学派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科技进步的速度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带来影响。

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全球宏观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基本理论方面,主要包括新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等学派。

新古典主义以市场均衡和自由竞争为基础,认为市场能自我调节,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市场失灵时,政府应该利用货币、财政等政策手段来调节经济运行。

货币主义则侧重于货币供给和需求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认为利率和货币政策是控制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手段。

在宏观经济政策层面,主要使用的政策工具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以达到宏观经济平衡的目的。

财政政策则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直接影响经济,这种政策相对于货币政策而言其影响相对更加明显。

在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层面,主要包括全球经济情况、各国经济政策、国际贸易形势和国际经济合作等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经济之间的关系也日益紧密,全球经济形势对于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影响更加重要。

在当前的全球环境下,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例如,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债务问题上,政府的财政政策调控和货币政策调控不断转移,这给宏观经济学框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此外,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失衡、技术创新的推进和新兴市场国家兴起等因素也对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带来了压力。

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概述

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概述

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概述第一章前言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的运行机理和经济政策的科学。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体(如国家、地区)的总体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物价水平、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等。

本文旨在简要概述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了更好地研究整个经济体的运行机理和经济政策,在宏观经济学中,通常会做出一些基本假设。

1. 人们是理性的。

这个假设认为人们在做出决策时是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

2. 市场是有效的。

这个假设认为在竞争市场中,价格会自动调整到供需相等的水平,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是长期的。

这个假设认为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是长期的,需要通过长期的研究来评估。

这些基本假设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研究宏观经济学现象的前提。

第三章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模型在宏观经济学中,主要使用两种基本模型来研究宏观经济现象和政策。

1. 一般均衡模型。

这个模型认为一个经济体中的所有资源和市场都是彼此联系的,通过价格和供求关系实现最优配置。

2. 准线性模型。

这个模型包括一个简单准线性求和方程和一个误差项。

这个模型通常用于研究宏观经济活动和货币政策效果等问题。

这两种模型可以分别用来分析市场均衡和政府干预下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四章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国际收支等内容。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

1. 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里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包括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的总价值。

2. 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是指物价水平的变化率,即物价总水平的平均增长速度。

3. 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人口中正在寻找工作但没有找到的比例。

4.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投资和其他经济往来的总额。

宏观经济的理论和基本原理分析

宏观经济的理论和基本原理分析

宏观经济的理论和基本原理分析一、宏观经济的概念与意义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的意义宏观经济模型的历史演进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规律的科学领域。

在宏观经济学中,人们关注的是整个经济体的总体现象、总体动态、总体稳态及总体政策等方面,是以宏观经济变量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领域。

宏观经济学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规律、把握经济发展的大势、评估政策的宏观效果、开展国际贸易和金融合作,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宏观经济模型的历史演进可以追溯到凯恩斯时代,随着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宏观经济学的模型逐渐从IS-LM模型、AS-AD模型、DSGE模型、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等不同的范式中形成。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传统的计量方法、理论模型的分析方法、经验模型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等多种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问题,可以协同使用,加深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二、宏观经济的基本原理GDP的计算与意义通货膨胀的成因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失业的类型及政策应对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制定GDP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是评估一个国家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的关键指标。

GDP的计算方式是以国内增加值为基础,包括消费、投资、出口、减去进口等分项,是了解经济运行基本情况的重要依据。

通货膨胀的成因包括民生需求推动、生产成本上涨、货币供应增加等多种因素。

通货膨胀的造成是消费能力下降、经济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针对通货膨胀的管控可以通过调节货币供应、促进供给侧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多种措施。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包括劳动力增长、资本积累、技术创新等因素。

经济增长的实质是生产率的提升,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经济增长的发展还需加强教育培训、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完善创业政策等手段。

失业的类型及政策应对包括结构性失业和短期性失业,针对不同类型的失业,应采取不同的政策手段,以促进劳动力的就业。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家整体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学科,主要关注国民收入、就业水平、物价水平、利率水平等与国家宏观经济总体有关的现象和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人们对宏观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基础,本文将简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需求与供给理论、产出与收入理论、货币与通货膨胀理论以及经济增长理论。

需求与供给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石之一。

根据需求与供给理论,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和数量由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关系决定。

需求主要通过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来体现,而供给则主要由企业的生产与投资决策来决定。

需求与供给理论深入研究了价格的形成机制,通过供求曲线的相互作用,解释了价格波动和市场失衡的原因。

产出与收入理论用来解释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情况。

根据产出与收入理论,一个国家的产出(即国内生产总值)与其收入(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房地产租金等)之间存在紧密关系。

通常,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经济增长与经济衰退的依据。

产出与收入理论揭示了经济增长与经济衰退的原因,并提供了解决经济问题的基础。

货币与通货膨胀理论研究货币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以及通货膨胀现象的产生和影响。

根据货币与通货膨胀理论,货币是经济活动的媒介和衡量价值的工具,它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货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货币理论解释了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与通货膨胀理论是制定货币政策和稳定物价的重要依据。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经济增长理论通过分析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探讨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问题。

经济增长理论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除了上述几个基本理论之外,宏观经济学还涉及一些其他重要的理论和模型,如经济周期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和财政政策理论等。

这些理论和模型一起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体系。

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政策分析

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政策分析

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与政策分析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现象的发展规律。

它关注的是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重要经济指标。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分析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1.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石之一,它关注经济长期的增长趋势和驱动因素。

主要有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等多种理论模型。

这些理论试图解释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和资本积累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 商业周期理论商业周期理论研究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它认为经济活动受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引起周期性的波动。

此外,也有实物周期理论和新兴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等,用于解释经济周期的起伏。

3. 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旨在分析市场无法实现有效资源配置的情况。

其中包括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等因素。

此外,政府在市场失灵时,可以通过干预政策来修正市场失灵问题。

二、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开支和税收来影响宏观经济状况的政策手段。

在经济增长疲弱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开支来刺激经济活动。

而在高通胀的情况下,政府通常会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来控制通胀。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宏观经济状况的一种政策手段。

一般情况下,央行会通过调整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的稳定。

此外,央行还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

3. 外汇政策外汇政策是指国家采取的对外汇市场的政策和调控措施。

它涉及到汇率政策、外汇储备管理、跨境资本流动等方面。

外汇政策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往来具有重要影响。

4. 结构性政策结构性政策主要针对经济结构问题,目的是优化经济发展模式和调整产业结构。

比如,政府可以制定产业政策来培育新兴产业,鼓励创新创业,提高经济增长潜力和质量。

宏观经济中的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中的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中的经济周期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的波动。

宏观经济周期理论是一套试图解释经济周期起伏的理论体系。

这些理论提供了对经济活动的解释框架,以及对政策干预的指导。

本文将探讨宏观经济中的经济周期理论,包括逆周期政策、供给冲击以及周期的可能原因。

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分为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和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

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主要是由于投资需求的波动引起的。

在经济繁荣期,投资需求增加,企业扩大产能,创造就业机会。

而在经济低迷期,投资需求下降,企业减少产能,导致失业率上升。

凯恩斯还认为,政府可以通过逆周期政策来缓解经济周期的冲击,即在经济低迷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

然而,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对凯恩斯理论进行了扩展和修正。

新凯恩斯理论认为,经济周期中的波动不仅仅是由于投资需求的波动引起的,还受制于供给冲击。

供给冲击指的是由于外部因素的变化,如技术进步、自然灾害等,导致商品和劳动力供给的变化。

供给冲击可以引起经济的价格和产量波动。

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认为,逆周期政策在应对经济周期波动时并不一定总是有效的,因为政策干预可能对经济供给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经济周期的原因有多种。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金融市场波动可能导致信贷供应的变化和金融风险的增加,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稳定。

此外,外部冲击也是经济周期的重要原因,如国际油价的波动、国际贸易关系的改变等。

这些外部冲击会直接影响国内经济的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经济周期对个体和整个社会经济都有重大影响。

在经济繁荣期,人们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增加,市场活跃。

而在经济低迷期,人们可能失去工作,收入减少,企业利润下降,市场需求萎缩。

经济周期的波动还可能导致资源和财富的重新分配,加剧社会和经济不平等。

为了应对经济周期的冲击,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政府可以通过逆周期政策来刺激经济,在经济繁荣期提高税收、减少政府支出,以稳定经济增长;而在经济低迷期则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投资和支出,刺激需求。

宏观经济学定义

宏观经济学定义

宏观经济学定义宏观经济学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它关注的是全国范围内的总产出、总消费、总投资、就业率以及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以及政府政策对这些变量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国家整个经济体系,包括国民收入、就业情况、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等宏观经济指标。

2. 宏观经济学也关注国际贸易和全球化对于国家整体经济运行的影响。

3. 宏观经济学还研究政府在宏观调控中所采取的各种政策手段及其效果。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1. 总需求与总供给理论:指出了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相互作用对于国民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2. 经济周期理论:指出了市场波动具有周期性,并且市场波动可以通过逆周期调节政策来缓解。

3. 货币理论:指出了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且强调了货币政策对于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性。

4. 政府干预理论:指出了政府宏观调控对于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作用,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 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统计数据,揭示出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

2. 模型分析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各种政策对于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并且预测未来趋势。

3.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和案例研究等方式,验证各种理论假设的正确性,并且提出新的理论假设。

四、宏观经济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1. 宏观经济学是制定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基础,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2. 宏观经济学可以为企业制定战略和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包括市场预测、产品定价等。

3. 宏观经济学可以为个人理财提供参考,包括投资理财、消费规划等。

总之,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规律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制定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企业战略决策以及个人理财都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定义: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生
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总
和。

上述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规定:

第一,“一国之内…”。GDP按国
土原则计算

GDP以领土为统计范围,强调无
论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要素是属于本
国、还是外国,只要是在本国领土
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计入本
国的GDP。,
企业家愿意提供的产品越多。

—— 供给定理
34
(2)经济理论的图形表达
P
S
O
Q
35
(3)经济理论的数学表达




用函数的形式表达供给定理,该理
论可以表示为:
Q
= f(P)
供给量
价格
函数
上式表示供给量是价格的函数。
36
(4)著名的经济学模型 :供求模型

例如,猪肉的需求函数:

Qd = D(P、Y)
流量而不是存量,通常以年度或季
度为单位度量。
存量 VS .流量

存量:
在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数量。
(洗脸盆中的水,你书架上的书和
你储蓄账户上的货币量也是存量。)

流量:
在一定时期发生的量。
(打开的水龙头流到洗脸盆中的水。
我们在一个月里买的书和我们在一个
月里赚到的收入也是流量。)
存量 VS .流量

化等。
26
值得研究的问题:

(1)为什么会有经济增长?决定因
素是什么?

(2)如何准确测量经济增长的速度
和成本,经济增长如何维持?如何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宏观经济理论一、名词解释通货膨胀膨胀性缺口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自然失业周期性失业充分就业紧缩性缺口奥肯定理菲利浦斯曲线临界点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乘数—加速数模型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极限论经济周期康德拉耶夫周期朱格拉周期基钦周期二、填空题1. 衡量一个经济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它是占的百分比。

2.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就是。

3.按引起失业的具体原因不同,自然失业可分为、、、、。

4. 工人为了寻找理想的工作所造成的失业是,但当经济中的变动迫使劳动力不得不从一个地区流动到另一个地区寻找工作时所引起的失业是。

5.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是。

6.由于工资刚性所引起的失业称为。

7. 周期性失业又称,它是由于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8. 紧缩性缺口是指实际总需求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之间的差额。

9.一个经济中有3000万工人,当减少600万工人后,GNP并没有减少,这说明该经济中存在着失业。

10.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

11. 通货膨胀按其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类。

12.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根据其原因的不同可分为、、。

13. 凯恩斯认为,失业的根源在于,而这又归因于三个基本心理规律的作用,三个基本心理规律是、、。

14. 临界点是指社会对和可接受的程度。

15.菲利浦斯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经济中出现了“”现象。

16.每一个经济周期都要经历、、、四个阶段。

其中,和是两个主要阶段,与是两个过渡阶段。

17.经济周期根据其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

18.经济周期的内部因素论主要有、、、。

19. 经济周期的外部因素论主要有、。

20.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

21.资本分为、、;劳动力的增加可以分为、;技术进步主要包括、、。

22.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假设是、、、。

23.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是。

24.根据哈罗德模型的解释,当实际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时,会引起;相反,当实际增长率小于有保证的增长率时,会引起;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时,将会出现;反之,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时,将会出现。

25.新古典模型的基本假设是、、。

26.新古典模型与哈罗德模型的差别首先在于假定生产中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是;其次是它可以考虑到的情况。

27.新古典模型的公式是。

28.根据新古典模型,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

29.新剑桥模型的基本公式是。

30. 新剑桥模型的结论是,经济增长是以为前提的,经济增长的结果是。

三、选择题1.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 )A.价格的波动; B.利率的波动; C. 国民收人的波动;2.经济周期中的两个主要阶段是 ( )A. 繁荣和萧条; B.萧条和复苏; C.繁荣和衰退;3.下列哪一项不是经济周期的阶段 ( )A.萧条; B.复苏; C. 通货膨胀; D.繁荣和危机;4.经济周期中繁荣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 )A.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B. 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等于正常水平;C.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5.设想经济已进入衰退以后的恢复时期,则在最初阶段,下列哪一项不是其特点 ( )A.总需求增加; B.收入增加;C.通胀加剧; D.企业和消费者持乐观预期;6. 中周期的每一个周期为 ( )A.8—9年; B. 9—10年; C. 10—11年;7.50—60年一次的周期称为 ( )A.朱格拉周期; B.基钦周期; C.康德拉耶夫周期;8.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为期15—25年的经济周期是一种( )A.短周期; B. 中周期; C.长周期;9.熊彼得提出的外因理论认为经济周期产生于 ( )A.战争和收成不好; B.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C. 技术创新; D.太阳黑子;10.下面哪项是“内因说”的经济周期理论的典型例子 ( )A.经济自由运行的打破; B.乘数加速进程;C.收人对创新波动的乘数效应; D.以上说法均不准确;11.解释经济周期的消费不足理论把繁荣的逐渐衰退归因于 ( )A.消费的支出跟不上生产的发展而导致普遍的供过于求;B. 投资比消费增长快,所以没有足够的物品供消费者购买;C.储蓄和投资减少;D.政府税收太高,以致于消费者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商品和劳务;12.根据加速原理,净投资支出发生于 ( )A.GDP在高水平时; B.GDP或消费在低水平时;C.GDP或消费增加时; D.GDP或消费下降时;13.加速原理建立在下列哪一项假定之上 ( )A.任何给定数量的产出均需要一定数量的资本商品,因此任何需求的增加,例如消费支出的增加,将产生资本商品的暂时增加;B. 任何支出的增加,例如投资支出的增加,将由其他支出来代替,因此通过经济扩张将对GDP有加速效应;C.短时期的支出和投资的增加,若足够多,将使GDP维持其以前的低水平;D.与每一绝对水平的消费支出相联系,不同数量的投资支出将是可能的; 14.国民收入引起波动最大的因素是 ( )A.转移支付数量的波动; B.进口需求;C. 消费需求;D. 投资需求;15.当我们对以往和经济周期中的商品变化进行统计和研究时,将会发现波动最大的是 ( )A.消费品,因为消费支出的乘数效应;B.政府购买的商品,因为政府的错误决策而支持了经济波动;C.耐用或资本品,由于投资支出的变动以及可以推迟消费的缘故;D.以上都不对,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是典型的价格波动而非商品的波动;16. 过度投资理论把繁荣时期的暴跌归因于 ( )A.过高的利率使本来就不足的投资需求进一步减少,并因此导致生产过剩;B. 过度投资导致生产过剩并由此导致普遍的供过于求;C.在周期性扩张期间企业进行错误的投资;D.以上说法均不准确;17.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特征是 ( )A.GNP的增加; B.技术进步; C.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 18.在经济增长中起着最大作用的因素是 ( )A.资本; B.劳动; C.技术进步;19.经济增长的最佳定义是 ( )A. 投资和资本量的增加;B.因要素供给增加或生产率提高使潜在的国民收人有所提高;C. 实际国民收入在现有水平上有所提高;D.人均货币收入的增加;20.经济增长理论主要论述 ( )A.投资对潜在的实际国民收人的影响;B.投资在短期内对总需求的影响;C.实际国民收入围绕潜在国民收入周期性的波动;D.某段时期结构性失业的减少;21.在一个充分就业的经济体系中,资本积累需要 ( )A.降低储蓄; B.实行低利率;C. 抑制消费; D.外国贷款;22.提高经济增长率的主要途径之一是 ( )A.提高投入产出比率; B. 建立高度发达的税收机制;C. 消减就业人数; D.增加人口;23. 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 )A.通常由于消费的增加所引起;B.通常要求降低国民收入中的消费比例;C.仅在于增加有形资本的投资;D.是实行高利率政策的结果;24.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 ( )A.现代经济学家比早期经济学家更注重劳动力的数量;B.早期经济学家忽略了资本积累的作用;C.现代经济学家强调创造投资机会,而不是简单地利用现有的投资机会; D.早期经济学家强调国际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25.从历史上看,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益处在于 ( )A.分配收入; B.提高生活水平;C.有助于提高一国国防力量; D.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提供就业;26. 就整个;经济来说,经济增长的主要机会成本是 ( ) A.未来人们的生活水准将下降; B.导致自然资源的短缺;C.降低人们目前的消费水准; D.必然导致贫穷;27.假定两国有相同的人均产出,A 国的年经济增长率为6%,B国的年经济增长率为3%,何时A国的人均产出是B国的4倍 ( ) A. 12年; B.24年; C.36年; D.48年;28.根据哈罗德模型,当资本一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20%时,经济增长率为( )A.5%; B.80%; C. 20%;29. 假如要使经济增长率从 5%提高到 8%,在储蓄率为 20%的余件下,根据哈罗德模型,资本一产量比率应该是 ( ) A. 4; B.2.5; C. 6;30.在长期,最大可能实现的最大增长率为 ( )A.有保证的增长率; B.自然增长率;C.实际的增长率; D.以上说法均不准确;31.在实际的资本一产量比率大于合意的资本一产量比率时,资本家的反应是( )A.增加投资; B.减少投资; C.保持原投资水平;32.认为资本一产量比率可以改变的经济增长模型是 ( )A.哈罗德一多马模型; B.新剑桥模型; C.新古典模型; 33.新剑桥模型的一个基本假设是 ( )A.工资收人者的储蓄倾向大于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B. 工资收人者的储蓄倾向等于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C.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小于利润收人者的储蓄倾向;34.黄金律是指 ( )A.产出增长率等于储蓄率的原则;B.资本边际产出等于人口增长率的原则;C. 储蓄率等于人口增长率的原则;D.产生增长率等于技术变化率的原则;35.反对增长的经济学家认为 ( )A.国家贫穷是分配问题而不是生产问题;B.国家贫穷是生产问题不是分配问题;C. 增长是高生活水平的必要因素;D.在通胀时期必须执行人口零增长政策;36.周期性失业是()A.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B. 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C.由于劳动力市场结构的特点,劳动力的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37.陷蔽性失业是指()A.表面上有工作,实际上对生产没有做出贡献的人;B. 实际失业而未去有关部门登记注册的人;C.被企业解雇而找不到工作的人;38. 奥肯定理说明了失业率每增加1%,实际民民收入减少2.5%,在一国这种比例关系()A.始终不变,一直如此;B.在不同的时期并不完全相同;C. 只适用于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状况;39. 在以下三种情况中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A.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B.物价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年;C.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年;40.设原先的物价指数为100,6个月后物价指数为102,则通胀率为()A.2%; B.4%; C. 5%; D.12%;41.可以称为爬行的(或温和的)通胀的情况是指()A.通胀率在10%以上,并且有加剧趋势;B.通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C.在数年之内,通胀率一直保持在2—3%的水平;42.凯恩斯所说的需求拉上的通胀发生的条件是()A.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总需求仍然在增加;B.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总需求并不增加;C.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总需求仍然在增加;43.需求拉上型通胀是指()A.货币供给发生变化,物价上涨;B.总需求、物价和就业同比增长;C.总需求超过在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44.预期的通胀率上升会引发()A.总需求增加,也使一般物价水平上升; B.总需求增加;C.总需求减少,也使一般物价水平上升; D.总需求减少;45.结构性通胀的主要原因有()A.需求结构的变化加上不易改变的工资和价格; B. 生产成本的增加;C.使价格上升的过渡需求; D.大型企业的垄断;46.成本推动型通胀是指()A.工会和厂商把工资和产品的价格定在超出它们应有的价值水平上;B.由于过多的政府支出所引起的价格上涨;C.由于超额的总需求引起的价格上涨;D.由于商品价格上涨而不是实际交易量的增加而引起的销售额的增加;47.根据凯恩斯的观点,通货膨胀是()A.流通中货币量过多的结果; B.实现充分就业后,物价水平的上升;C.未实现充分就业时,产出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同时上升;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8.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20000亿元,实际国民收入是19800亿元,边际消费倾向是0.8,在增加100亿元的投资后,将发生()A.需求不足的通货膨胀; B.结构性通货膨胀;C.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D.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49.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的上升会()A.使总需求曲线右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上;B.使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右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上;C.使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左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上;D.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和总供给曲线左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上而产量不变;50.如果经济中已形成通胀压力,但因价格管制而使价格没有上涨,那么这时()A.不存在通胀; B.存在恶性的通胀;C. 存在着真实的通胀; D.存在着抑制性通胀;51.如果导致通胀的原因是“货币过多而商品过少”,那么经济中存在的通胀是()A.结构性的; B.需求拉动型的;C. 成本推进型的; D.抑制性的;52.一般的货币和财政手段()A.对控制结构性通胀作用甚微; B.能有效地控制结构性的通胀;C. 对抑制成本推进的通胀作用很大; D.对控制需求拉动的通胀无效;53.面对通胀,消费者的合理行为应该是()A.保持原有的消费、储蓄比例; B.用掉全部储蓄以扩大消费支出;C. 减少消费,扩大储蓄比例; D.只购买生活必需品,不再购买耐用消费品;54.菲利蒲斯曲线描述的基本问题是()A.一般物价水平上涨时,失业率一般会提高;B.劳动力需求的结构性变化一般是有利于降低通胀的;C. 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有可能会提高非周期性失业的水平D.达到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水平可能带来通胀;55.菲利蒲斯曲线主要和()A.成本推进通胀有关; B 需求拉动通胀有关;C.成本推进和需求拉动两种通胀都有关;D.成本推进和需求拉动两种通胀都无关;56.根据菲利蒲斯曲线,降低通胀率的办法是()A.减少货币供给量; B. 降低失业率; C.提高失业率;57.长期菲利蒲斯曲线说明()A.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B.传统的菲利蒲斯曲线仍然有效;C.在价格很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仍有替代关系;D.曲线离原点越来越远;58.“滞胀”是指()A.产出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同时上涨;B.产出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同时下降;C. 一般物价水平上升,同时实际产出和就业下降;D.一般物价水平下降,同时实际产出和就业增加;四、判断题1.无论什么人,只要没有找到工作就属于失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