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蜂、秋浦歌(北师大版五年级第十册)
秋浦歌课件(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

明诗意
秋浦歌 (唐)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熊熊的炉火映红了天和地,红星在升腾的 紫烟中飞溅。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脸膛红彤彤的冶炼工人在月光如水的夜晚, 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嘹亮的歌声使冰冷 的河水都荡漾起来了。
悟诗情
这首古诗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的
什么情感?
《秋浦歌》:描写了冶炼工人一 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 地放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抒
秋浦歌:赞美秋浦冶炼工人的诗。
知作者
李白
青莲居士,被誉 为“诗仙”,他与杜甫齐名,并称
为“李杜”。
主要作品:《赠汪伦》、《早发白 帝城》、《望庐山瀑布》等
抓字眼
紫烟:冶炼时炉中升腾起的烟
秋浦歌 (唐)李白 赧郎:被炉火映红了脸庞的冶 炉火照天地, 炼工人 红星乱紫烟。 动:荡漾 赧郎明月夜, 寒川:冰冷的河水 歌曲动寒川。
思考: 图上画了什么人?发生什么事了?
为什么农民还会被饿死呢?
悟诗情
《悯农》通过将遍地金黄
的丰收景象与农民辛勤劳 作却仍旧饿死的状况进行 对比,揭露了旧社会对农 民的残酷剥削,抒发了诗 人对农民的真挚的同情。
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情境与抒发的情感有何 不同?
《秋浦歌》:描写了冶炼工人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 绪昂扬地放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 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赞美和钦佩之情。
《悯农》:描写了农夫们一年辛苦耕种,开垦了所有的土地,
获得了丰收,结果却饿死的情景,写出了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 剥削。抒发了诗人对社会不平的强烈愤慨,以及劳动人民的真挚 同情。
同样是描写劳动者的劳动,《秋浦歌》带给我们的是劳动的 火热与激情,而《悯农》留给我们的是劳而不得的悲愤。诗人不 仅描写了不同的劳动场景,更抒发了他们内心深处对劳动的真挚 感情。
2024年秋浦歌课件(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

2024年秋浦歌课件(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材,《秋浦歌》章节。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诗歌的朗读、生字词的学习、诗句的理解、诗歌意境的感悟、作者情感的体会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秋浦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了解词语的含义,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学生能够感悟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歌的朗读、生字词的学习、诗句的理解。
难点:诗歌意境的感悟、作者情感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秋天的感受,引出本课主题《秋浦歌》。
2. 朗读: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讲解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组词造句,加深记忆。
4. 诗句解析:逐句解释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意境。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六、板书设计1. 《秋浦歌》2. 生字词:秋浦、石径、红叶、黄花等。
3. 诗句解析:诗句逐句展示,标注重点词语。
4. 情感体验:用关键词描述作者情感。
七、作业设计a.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写三遍。
b.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的情感。
c. 仿写一首以秋天为主题的诗。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尝试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推荐阅读其他描绘秋天的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2. 诗句的理解与情感体验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4. 作业设计一、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1. 确保学生正确认读生字词,注意纠正发音。
2016五下语文古诗二首秋浦歌 悯农(北师大)语文课件PPT

的赞美和钦佩。
课文详解
【 小
结
】
课件PPT
《秋浦歌》描绘了一幅 壮观的秋夜冶炼全景图, 有远有近,有面有点, 有声有色,抒发了诗人 对劳动和劳动者由衷的 赞美和钦佩之情。
课件PPT
课文详解
《悯农》
【 题
《悯农》共有两首。第一首
解 是《锄禾》,此诗是第二首。 】 这首小诗揭露了社会的不公
平现象,抒发了对广大农
42.打击与挫败是成功的踏脚石,而不是绊脚石。 71.世上所有美好的感情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一桩高尚的行动。 39.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 10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18.成功的背后是失败两个字。 56.人生,有许多事情无法言说。有些快乐,别人未必能理解;有些悲伤,别人未必能感受。有些累,累在身上,累在心上;有些泪,挂在脸上,伤在心上;有些痛,无伤无痕,痛在心中。 73.每个人都有自我的剧场,他集经理演员提词编剧换景包厢侍者看门人诸职于一身,此外还是观众。 74.世界是大舞台,公司是小舞台,家庭是后台,生活是连续剧,我们就是主角。 92.唯有行动才能改造命运。 53.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5.欲望得不到满足痛苦;欲望一旦满足就无聊,生命就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74.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长立志。 31.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70.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某些无法让人接受的部分,再美好的人也一样。所以不要苛求别人,也不要埋怨自己。 92.唯有行动才能改造命运。 20.伟大的成就,来自为远大的目标所花费的巨大心思和付诸的最大努力。 68.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84.在现实生活中,做事情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而是要去探索其中的原因,懂得创新。简单地模仿只能使自己陷入困境。 75.不管你去往何方,不管将来迎接你的是什么,请你带着阳光般的心情启程。 94.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秋浦歌》优秀课件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秋浦歌》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古诗二首《秋浦歌》。
具体内容包括:1. 熟读并背诵《秋浦歌》。
2. 分析《秋浦歌》的作者背景、创作意境及诗歌主题。
3. 学习并掌握诗歌中的生僻字词、成语典故。
4. 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秋浦歌》,掌握生僻字词,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学会运用成语典故。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秋浦歌》的意境理解和诗歌鉴赏。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僻字词,熟练朗读和背诵《秋浦歌》,了解作者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秋浦歌》的原文、作者简介、诗歌鉴赏等内容。
2. 字词卡片:准备生僻字词卡片,方便学生识记。
3. 朗读音频:准备《秋浦歌》的朗读音频,帮助学生跟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秋天的印象,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秋浦歌》。
2. 新课内容展示:呈现课件,带领学生朗读《秋浦歌》,并对生僻字词进行讲解。
3. 作者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意境、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例题讲解:挑选一道关于《秋浦歌》的鉴赏题,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道诗歌鉴赏题。
六、板书设计1. 《秋浦歌》2. 作者:李白3. 生僻字词:罗敷、LSA、LSB(具体字词根据实际情况填写)4. 诗歌主题:描绘秋天的景色,抒发作者感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鉴赏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并写出你的感悟。
示例古诗:《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感悟: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登高的景象,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时光流转、岁月无情的感慨。
北师小学语文五下第六单元《古诗二首——秋浦歌》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李白共作五言诗《秋浦歌》十七首,课文选的是第十四首。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唐代时是著名的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把铜或银等金属从矿石中提炼出来,一定要经过高温冶炼。
李白浓墨重彩地描绘了炼铜冶银工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开头两句描写了冶炼场(这里用“场”而不用“厂”)夜里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夜幕中,熊熊燃烧的炉火映红了天,映红了地。
紫色的浓烟中,灿烂的红星乱窜,迸发出耀眼的光彩。
寥寥十个字,就使人如临其境,和诗人一起欢畅,振奋,赞叹。
后两句是对正在紧张劳作的冶炼工人的正面描写。
“赧”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如“羞赧、赧颜”。
红彤彤的炉火映照着工人们红彤彤的脸庞,工人们红彤彤的脸庞在月色中显得分外明亮。
这里“明”应为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月夜明。
由衷的钦佩之情、赞美之情充溢李白的心胸,他创造了一个新词“赧郎”来称呼这些工人。
这一句写“色”,下一句写“声”。
高亢粗犷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寒冷的河水为之激荡。
透过红红的脸庞和激昂的歌曲,我们可以感受到工人们发自内心的豪放。
最后一句写法很特殊,诗人把自己的感受注入到自然景物“寒川”中,寒川的激荡实际表现了诗人自己在雄壮的劳动场景中受到的强烈震撼。
这一幅壮观的秋夜冶炼全景图,有远有近,有面有点,有声有色,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秋浦歌》《悯农》

古诗二首《秋浦歌》《悯农》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劳动这一主题的课文。
两首古诗都是以劳动为主题。
《秋浦歌》抒发了诗人对劳动和劳动者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悯农》揭露了社会不公,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对劳动人民真挚的同情。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独立识字学词。
认字3个,写字5个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这两首诗描写的不同情境和抒发的不同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独立识字学词、背诵课文是重点。
体会两首古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本课的难点。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古诗不陌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已经掌握。
只需要在对古诗个别词语的理解上下功夫就可以了。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学习这两首古诗我的教学策略是先分讲后整合对比讲。
采用多形式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准备教学插图。
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有关作者和劳动的古诗。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出示生字、词语悯,粟,犹,浦赧郎,紫烟,犹如2.齐读两首诗。
3.问题:这两首古诗都是有关劳动的。
你能说说这两首诗的相同与不同吗?二讲授古诗理解异同1.自由读《秋浦歌》,读完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自己组织好语言来回答。
2.挑生回答。
并且让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
3教师总结夜幕中,熊熊燃烧的炉火映红了天,映红了地。
紫色的浓烟中,灿烂的红星乱窜,迸发出耀眼的光彩。
红彤彤的炉火映照着工人红彤彤的脸庞,他们的脸庞在月色中显得分外明亮。
他们高亢粗犷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
响彻夜空,寒冷的河水为之激荡。
听了老师的总结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自己再读这首诗,并在小组里交流你的看法。
4教师汇总学生看法并总结。
是呀!从这首诗中我们体会到诗人对劳动以及劳动者的赞美和钦佩,劳动真光荣!5下一首诗是这个感情吗?请你用上一首诗的步骤1.读2想3讨论自学这首诗。
6教师挑小组长来汇报本组学习这首诗的成绩。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二首,秋浦歌》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比赛课面试试讲课件

智慧岛
1
2
3
4
5
6
《秋浦歌》赞美了___(A.秋天的景 色 B.秋浦这个地方 C.冶炼工人
的劳动)。
c
按原文填空,并解释所填词语。
被炉火映红了脸的冶炼工人 ) (赧郎 )明月夜,(
歌曲动( 寒川 )(
冰冷的河水
)
填空
太白 李白,字________ ,号青莲居士 __________。与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是好朋友,杜甫被誉为 诗圣 诗仙 “________ ”,李白被誉为“_______ ” 《望庐山瀑布》 ,他的作品还有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等。 《早发白帝城》《静夜思》《赠汪伦》
一、填空。 1、《秋浦歌》的作者是( 唐 )朝诗人 ( 李白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 和劳动者的由衷赞美和钦佩之情 )。
看 图 猜 诗 名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五 、 悟 诗 情Biblioteka 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描绘了一幅瑰丽壮观的秋色 冶炼图,抒发了对劳动和劳动者由 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小结:
诗歌前两句写景,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 面。第一句是全景,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近 景,瑰丽多彩。后两句正面描写紧张劳作的冶炼 工人。从“赧郎”二字,可以联想到他们健美强 壮的体魄和勤劳、朴实、热情、豪爽、乐观的性 格。“歌曲动寒川”,是夸张之笔,却极为传神 。在诗人的笔下,火、热、声、色交相辉映,明 暗、冷热、动静烘托映衬,生动地表现了劳动场 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冶炼工人的形象。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二首:《秋浦歌》和《蜂》的意思

《秋浦歌》和《蜂》的意思五年级语文教案《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歌的一开始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中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整个画面呈现出浓重的色调与强烈动感,给人以一种视觉上的冲击。
透过这种不同寻常的景象描写,分明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面后,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新奇、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
接下来两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是作者对正在紧张劳作的冶炼工人的正面描写,赧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李白对其加以创造性的发挥,而生成了一个全新的诗歌词汇赧郎,用来表达他对眼前的辛勤工作的劳苦大众的由衷的钦佩之情,工人们的脸庞因为炉火的烘烤,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所以,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给了本来就十分敏感的诗人以强烈的内心震撼,如果说诗歌的前三句是通过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结尾,则是通过音响效果来重现诗人当时所感受的听觉震憾,连寒川都不能自已,那么就更不用说天生浪漫,感情丰富的李白了。
他在这一瞬间,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消沉,他的灵感又一次焕然喷发,于是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有声有色,无比壮观的秋夜冶炼全景效果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蜂、秋浦歌(北师大版五年级第十册)
教学目标: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诗人,初读古诗,激发兴趣。
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曾学过一首古诗叫《静夜思》,你还能背下来吗?指名背,再齐背
介绍背景了解李白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是
诗人李白。
他可以迅速忘却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情地讴歌生命,赞美劳动,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让他再次萌发创作的灵感。
他笔下的冶炼工人的劳动情景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自主合作初步感知你发现了什么?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检查反馈: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细读品味感悟理解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
作者的心情如何?
“郝”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
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怎么体会到的?
想象一下,工人们是怎样劳动的?
看到这样的劳动情景,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指读,体会。
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
感受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面后,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新奇、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然后通过品读来回味。
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齐背古诗,边背边想象情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小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
为赞美蜜蜂,诗人罗隐也创作了一首优美的诗。
板书题目:《蜂》,并指读。
简介作者
齐读课题
自读诗文启迪质疑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
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
学生小组试讲,逐句理解。
精讲诗意体会思想感情。
提示: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
这里作者运用“不论”、“无限”、“尽”等词,写出了
蜜蜂辛勤采蜜的情景。
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
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朗读体会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思考,蜜蜂在那儿采蜜?
②想象前两句诗中蜜蜂到处辛勤采蜜的情景,体会蜜蜂的辛苦。
进一步通过朗读,揣摩、体会。
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赞美蜜蜂。
巩固练习同学们,此时,你就是罗隐笔下的小蜜蜂,你和伙伴们是怎样在百花中到处飞翔、辛勤采蜜的?先小组讨论,再集体讨论。
小结
蜜蜂采花酿蜜一生,也是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
蜜蜂的这些贡献,不求名利,蜜蜂的博采和精心酿造,也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只有这样,我们方能如蜜蜂一样,酿造出香甜美味之蜜。
集体品读
升华感悟不错,同学们学了这两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1.规范地书写生字。
2.完成基础练习中的题目。
3.背诵这两首诗。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引出新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然后通过对作者创作背景简介,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做好感情铺垫。
学生人人参与,在补充、完善、争辩中,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和敏捷性。
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诗文.的“空白”处,引导学生多次想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蜂秋浦歌
为谁辛苦为谁甜
贡献了一生,紧张劳动的冶炼工人
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