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

合集下载

《秋浦歌十七首》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浦歌十七首》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秋浦歌十七首》李白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

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详细参考:《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秋浦歌·炉火照天地》作品原文:秋浦歌十七首⑴其一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醉上山公马⑵,寒歌宁戚牛⑶。

空吟白石烂⑷,泪满黑貂裘⑸。

其八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⑹。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⑺。

其九江祖一片石⑻,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逻人横鸟道⑼,江祖出鱼梁⑽。

水急客舟疾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⑿。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⒀,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⒁。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⒂。

其十六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⒃,结罝映深竹⒄。

其十七桃波一步地⒅,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词句注释:⑴秋浦:唐时属池州郡。

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⑵山公:指山简。

⑶宁戚:春秋时卫国人。

⑷白石烂:宁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之句。

秋浦歌意思和全诗

秋浦歌意思和全诗

秋浦歌意思和全诗一、原文:《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二、衍生注释:1. “秋浦”:这是一个地名,在今天的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2. “三千丈”:这并不是实际的长度,是极度的夸张手法,用来形容白发之长,强调忧愁之深。

3. “缘”:因为。

表示白发长的原因是忧愁。

4. “个”:如此,这般。

“似个长”就是像这样长。

5. “秋霜”:在这里用来比喻白发,因为秋天的霜是白色的,和白发的颜色一样,形象地写出了头发的花白。

三、赏析:1. 主题和情感- 主题是诗人表达内心深处的忧愁。

从诗中白发三千丈的夸张描写就可以看出,这忧愁的程度是极其深的。

诗人对着镜子看到自己的白发,发出无限的感慨。

- 情感上,充满了深深的哀怨和对时光流逝、经历坎坷的愁绪。

这种忧愁可能源于诗人仕途的不顺、生活的漂泊等。

2. 表现手法- 夸张是这首诗最明显的表现手法。

“白发三千丈”简直是惊天之笔,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

谁能有三千丈的白发呢?但正是这种夸张,将无形的愁绪给具体化、形象化了,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诗人内心忧愁的深重。

- 对比也有所体现,例如白发与明镜里的形象对比,凸显出诗人对自己容颜变化的惊讶和愁苦。

四、作者介绍: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一生渴望入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仕途坎坷。

他游历四方,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作。

他的诗风豪放飘逸、意境奇妙,善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就像这首《秋浦歌》中的“白发三千丈”就是典型的夸张诗句。

他的诗歌题材多样,有送别诗、山水诗,也有表达自己壮志情怀和忧愁情感的诗。

五、运用片段:1. 在一个老同学聚会上,老张一脸沧桑,对着镜子自嘲地说:“我现在就像李白诗里说的‘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头发白得这么快,肯定是愁工作愁的。

”大家哄堂大笑之后,又都陷入了对生活压力的感慨之中。

2. 语文课堂上,李老师在讲解夸张的修辞手法时,就举了李白《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例子。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全诗翻译赏析《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

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秋浦歌十七首李白其一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醉上山公马⑵,寒歌宁戚牛⑶。

空吟白石烂⑷,泪满黑貂裘⑸。

其八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⑹。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⑺。

其九江祖一片石⑻,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逻人横鸟道⑼,江祖出鱼梁⑽。

水急客舟疾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⑿。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⒀,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⒁。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⒂。

其十六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⒃,结罝映深竹⒄。

其十七桃波一步地⒅,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注释:⑴秋浦:唐时属池州郡。

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⑵山公:指山简。

⑶宁戚:春秋时卫国人。

⑷白石烂:宁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之句。

⑸黑貂裘:《战国策·秦策》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

⑹水车岭:《贵池志》载,贵池西南七十余里有水车岭。

《秋浦歌》十七首李白(拼音版精校)

《秋浦歌》十七首李白(拼音版精校)

秋qiū 浦pǔ 歌gē 十shí 七qī 首shǒu 李lǐ 白bái拼pīn 音yīn 版bǎn 精jīng 校xiào【秋qiū 浦pǔ 歌gē 其qí 一yī 】秋qiū 浦pǔ 长cháng 似sì 秋qiū ,萧xiāo 条tiáo 使shǐ 人rén 愁chóu 。

客kè 愁chóu 不bù 可kě 度dù ,行xíng 上shàng 东dōng 大dà 楼lóu 。

正zhèng 西xī 望wàng 长cháng 安ān ,下xià 见jiàn 江jiāng 水shuǐ 流liú 。

寄jì 言yán 向xiàng 江jiāng 水shuǐ ,汝rǔ 意yì 忆yì 侬nóng 不bú 。

遥yáo 传chuán 一yì 掬jū 泪lèi ,为wéi 我wǒ 达dá 扬yáng 州zhōu 。

【秋qiū 浦pǔ 歌gē 其qí 二èr 】秋qiū 浦pǔ 猿yuán 夜yè 愁chóu ,黄huáng 山shān 堪kān 白bái 头tóu 。

清qīng 溪xī 非fēi 陇lǒng 水shuǐ ,翻fān 作zuò 断duàn 肠cháng 流liú 。

欲yù 去qù 不bù 得dé 去qù ,薄bó 游yóu 成chéng 久jiǔ 游yóu 。

小学二年级语文《秋浦歌》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秋浦歌》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语⽂是⼯具学科,是我们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

学好语⽂有利于提⾼我们逻辑思维,有利于提⾼我们的写作能⼒和语⾔表达能⼒,有利于提⾼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若是语⽂你都不⾏,别的是学不通的。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秋浦歌》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秋浦歌》原⽂ 秋浦歌 唐·李⽩ ⽩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 何处得秋霜? 注释: 个:如此,这般。

秋霜:形容头发⽩如秋霜。

译⽂: ⽩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篇⼆】⼩学⼆年级语⽂《秋浦歌》教案 【学习⽬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主地学习,正确理解这⾸古诗的⼤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同类诗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古诗的对⽐参读中,初步感受李⽩与杜甫写作风格的区别。

4、能有感情地背诵这⾸诗,并能默写。

【学习重难点】 感悟诗情 教学设计: ⼀、导⼊ 1、我们在校本课程“名⼈名诗”中学了近⼆⼗⾸李⽩的诗。

李⽩成了我们跨时空的朋友。

出⽰李⽩图⽚,对这朋友了解多少呢,谁来说⼀说。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李⽩的《秋浦歌》。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李⽩被权贵排挤出长安后⼗年,漫游到此,写了⼀组诗,共⼗七⾸,这是其中的第⼗五⾸。

这时他已经五⼗多岁了。

「知⼈论诗、整体观照,实为古诗学习之重要门径。

本案设计,巧在开课伊始,即利⽤学⽣以前的积累,穿越时空,⼀千多年前的李⽩仿佛就是近在⾝边的朋友。

」 ⼆、初读,了解诗意 1、谁先来跟李⽩打了招呼,字正腔圆地念⼀念这⾸《秋浦歌》。

指名读——齐读丈、长、霜是押韵的韵脚,后⿐⾳读准才有味道。

2、诗读准了,读通了,接下来要了解诗意,⼤家有什么好办法?多读,借助教材中的注释、图⽚,结合课内外的资料,争取⾃⼰读懂这⾸诗。

李白《秋浦歌》古诗原文及译文

李白《秋浦歌》古诗原文及译文

李白《秋浦歌》古诗原文及译文李白《秋浦歌》古诗原文及译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秋浦歌》古诗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秋浦歌(第十四首)李白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译文孙长江红彤彤的炉火照彻了天地,红星四溅,紫烟蒸腾。

健美强壮的冶炼工人啊,在这样的'一个明月夜里,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嘹亮的歌声使那寒冷的河水都荡漾了起来。

百字赏析文孙长江李白的千古绝唱《秋浦歌》(第十四首),一开篇,便将一幅色调明快、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捧献在了读者眼前。

前两句中“照”、“乱”二字,看似平易,实为难得。

“照”,透彻,卓然;“乱”,热烈,亢奋。

第三句中的“赧”,本为因害羞而脸红,李白不会不知;可用于“赧郎”,就将冶炼工人健美、强壮、勤劳、朴实、热情、豪放、乐观,以及在炉火映照下的情趣,传达得无一遗漏。

末句“歌曲”又起,“寒川”不“寒”;并非是那歌声有多美,倒是诗人情怀中滚涌着惊叹,奔涌着兴奋,喷涌着歌颂!拓展: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李白《秋浦歌》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秋浦歌》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秋浦歌》全诗翻译赏析李白《秋浦歌》全诗翻译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李白《秋浦歌》全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参考!秋浦歌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苏联托可马克),李白即诞生于此。

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

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

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

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朝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

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

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

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

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五言古诗:《秋浦歌十七首》

五言古诗:《秋浦歌十七首》

五言古诗:《秋浦歌十七首》《秋浦歌十七首》其一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其二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其三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其四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五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其六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其七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其八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其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其十一逻人横鸟道,[1]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2]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其十六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其十七祧波一步地,[3]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秋浦歌十七首》作品评述[1]人一作叉[2]舟一作行[3]波一作陂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大约天宝十二年(753),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

本篇是其中第十四首。

这是一首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诗一天头,便呈现出一幅色调明亮、气氛热烈的冶炼场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诗人用了“照”、“乱”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但一经炼入诗句,便使冶炼的场面卓然生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劳动
古诗二首------《秋浦歌》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懂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生活的辛酸和他们那种积极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及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同情。

2、认识“赧”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了解诗歌大意。

学习难点:了解古诗描绘的火热劳动场景,赞美了不辞辛苦为他人酿造幸福的劳动者,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导学流程:
一、检查预习:
1.解释下列词语:(开火车解释词语。


紫烟、赧郎、寒川。

2.指名读诗。

3.正音:赧: nan
4.反馈矫正。

(要注意的读音、字形和要重点理解的词义。

)二、探究案:
(一)导入新课:
对照课文图片,指名说,看到什么,用一、二句话介绍。

(如:熊熊的炉火,映红了工人们的脸庞,火星四溅。

工人们一边干活一边唱着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秋浦歌》,看看这位伟大的诗人是怎样介绍这一场面的。

(二)合作探究:
1.释题。

简介诗人。

2.自由读,用铅笔画出朗读节奏,试着读出节奏、韵味。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3.汇报读。

4. 教师激情范读。

5.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思考: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什么人物?
(2)哪些诗句写景?哪些诗句写人?(指名读)
(3)诗人是在什么时候看到这一景象?你是怎么知道的?
6.深入理解诗句
(1)小组合作讨论诗句意思。

(2)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诗人的笔下,火、热、声、色交相辉映,明暗、冷热、动静烘托映衬,生动地表现了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冶炼工人的形象。


7. 感情朗读,体会情感
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描绘了一幅瑰丽壮观的秋色冶炼图,赞美了不辞辛苦为他人酿造幸福的劳动者,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二)拓展延伸
1.背一背李白其他的诗。

2.读一读赞美劳动的诗或名言。

三、强化训练
(一)问题设计
1.按要求默写诗句。

与“火”有关的诗句是:
与“色”有关的诗句是:
与“声”有关的诗句是: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并写一写。

3.《秋浦歌》描绘了()的劳动情景。

赞美了()。

(二)达标评估;
板书设计
秋浦歌
场景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
人物歌曲∕动∕寒川。

四、布置预习:
问题设计:
1.自学悯农,理解诗句意思。

2.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3.体会两首诗描写的不同情境和抒发的不同感情。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