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雷雨》导学案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导学案(B)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导学案(B)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四《雷雨》导学案B巩义五中齐爱军一、探究性学习:(C级)1、个性化语言特点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的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现。

因此,鉴赏剧本,品味人物语言至关重要。

而品味人物语言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

由此我们可知,个性化语言能够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Ⅰ、高度个性化(1)示例:周朴园对侍萍的身份有四次发问:1.“你——你贵姓?”2.(抬起头来)“你姓什么?”3.(忽然立起)“你是谁?”4.(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明确:周朴园的第一问,用词文雅。

为了显示自己的知识和教养而特意用“贵姓”来问,以突出自己的身份。

当他怀疑对方的真实身份时,便一改文雅问法而为直接询问,“你姓什么?”表现出对下人一副不屑的样子。

当他相当怀疑此人就是当年的梅侍萍时,便像疯狗一样跳了起来,怀着一丝侥幸心理问,“你是谁?”这充分显现了他的怀疑和紧张。

当他断定眼前这人就是梅侍萍时,他完全被吓呆了,甚至连跳起来的力气也没有了,慢慢站起语不成句地问:“哦,你,你,你是——”这更表现了周朴园的恐惧、焦虑和失态。

这四问,语言高度个性化,从开始极力显示自己的贵族风度,到最后的失态表演,步步深入,一层一层地揭去了周朴园的伪装,深刻揭露了他的虚伪性。

(2)试分析下列台词的含义:“(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到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学习反思:Ⅱ、丰富的潜台词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

“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有含有别的意思。

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1)示例: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鲁侍萍我姓鲁,老爷。

明确:“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也是同样的道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优秀导学案(A)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优秀导学案(A)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四《雷雨》导学案A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一些戏剧知识、作家曹禺及作品《雷雨》的相关剧情。

2、能力目标: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训练独立阅读能力和分析、鉴赏、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

教学重、难点:1、在剧本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来把握人物形象。

3、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学法指导:1、概括情节。

2、了解主要矛盾冲突和主要人物关系。

3、分析品味人物语言:A品味富有个性化的语言B品味富有动作性的语言C品味人物语言中丰富的潜台词。

4、把握和欣赏人物形象。

资料链接:介绍戏剧常识(了解、掌握)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介绍作者(了解、识记)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和“巴金”“老舍”合称“巴老曹”。

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王昭君》《蜕变》《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作)等剧本。

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

戏剧氛围浓重,语言富有诗意。

学习过程:一、速读课文,梳理情节(A级)(学法指导:分析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都以场面为基本单位,划分场面的依据,一般是主要人物的上下场或主要场景的转换。

请按这一标准给课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明确: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二、分析戏剧中的矛盾冲突,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

高中语文统编本必修下册雷雨(节选)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语文统编本必修下册雷雨(节选)导学案及答案

5 雷雨(节选)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学习流程学习内容1.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注释,了解戏剧冲突。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梳理文章段落大意,划分内容层次,整体把握文意。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品味语言来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记忆特点。

4.文化传承与理解:倡导个性化阅读体验,能立体地、多元地评价的理解人物。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一:重积累,了解作者、背景和文学文化知识。

任务二:夯基础,积累、梳理字词。

课堂研修学习任务一:诵读,重感悟。

任务二:精读,重赏析。

任务三:研读,重探究。

任务四:扩读,重思维。

课后延伸学习素养训练与提升课前自主学习任务一重积累——了解作者、背景和文学文化知识1.了解作者、背景【作者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

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

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

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

《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

【背景介绍】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社会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

经过几年的酝酿、构思,1933年完成处女作《雷雨》。

他在谈到自己的写作意图是说“仿佛有一种情感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在毁谤着中国的社会和现实。

”2.文学文化知识(1)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分为不同的种类:A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天鹅湖》)B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C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D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戏剧的几大要素:舞台说明、人物台词、戏剧冲突。

雷雨导学案

雷雨导学案

雷雨导学案一、初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

(查字典)、自学掌握生字的音、形、义,会写会用,并积累词语。

2、给“我会写”的生字各组2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找出本课的多音字。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理解课题《雷雨》是指:()。

2、这课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给自然段标出序号。

4、反复读,做到流利、有感情。

三、细读课文,思考质疑。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课文分几个部分写出了雷雨的特点?3、积累词语:越来越亮越()越()越()越()一声不响一()不()一()不()4、找出本课表示动作的词语,画上记号,体会体会。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简要概括段意。

2、抓住重点,品词品句。

(读、讲)3、赏析本课好在哪里。

(议)4、积累美词佳句。

美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五、相关搜索。

其它书中写雷雨的片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六、读写结合,写一写自己经历过的雷雨。

《雷雨》教师版.(答案)

《雷雨》教师版.(答案)

《雷雨》导学案制作人:汤英宇时间:4月29日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戏剧常识2.理清戏剧情节,把握戏剧冲突,鉴赏人物形象重点难点:1.体会矛盾冲突的复杂与作用,鉴赏人物形象。

2.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体味剧本台词的丰富内涵,品读言外之意预习案【知识链接】:一、戏剧知识关于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 ( 如《雷雨》) 、歌剧 ( 如《白毛女》) 、舞剧 ( 如《丝路花雨》)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 如《雷雨》)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如《屈原》) 、现代剧( 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 如《罗密欧与朱丽叶》) 、喜剧 ( 如《威尼斯商人》) 、正剧 ( 如《白毛女》)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涉及的要素:(1)文学要素:即剧本。

尤其是戏剧中的矛盾冲突和戏剧语言。

(2)音乐要素:包括戏曲、歌剧中的唱腔、曲子;还包括音乐伴奏和音响效果。

(3)美术要素:包括舞台美术设计、布景、灯光。

(4)舞蹈要素:包括演员的形体动作和舞蹈设计。

戏剧是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因而它要受舞台的制约,要适合演出的需要。

这就决定了它的一些特征:第一,更典型、更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冲突和斗争。

第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往往很集中,登场人物也有一定数量的限制。

第三,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来表现。

第四,故事情节。

二、作者简介曹禺:(1910~1996)剧作家、戏剧教育家。

本名万家宝,字小石。

曹禺的作品除代表作《雷雨》《日出》(1935年)外,还有《原野》(1937年)蜕变》(1939年)、《北京人》(1941年)、《家》(1942年,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艳阳天》(1947年,电影剧本)、《明朗的天》(1952年)、《胆剑篇》(1961年)、《王昭君》(1978年)。

《雷雨(节选)》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雷雨(节选)》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雷雨(节选)》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2、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戏剧知识,明晰结构布局。

难点:分析戏剧冲突。

三、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雷雨》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深刻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的现实。

二、基础知识(一)写作背景:曹禺在青少年时代目睹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的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

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二)作者简介:曹禺(1910一1996),原名,字小石,剧作家。

1933年创作的处女作四幕剧,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刷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几十年来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话剧之一。

曹禺著作颇丰,代表作还有、、等。

三、整体感知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与狭路相逢。

(家庭内部冲突)第二部分:与针锋相对。

(社会阶级斗争)四、文章理解1.戏剧开头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2.周朴园如何对待活着的鲁侍萍?3.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三十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五、课后练习1.对课文开头“舞台说明”的作用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A.交代雷雨到来之前的天气状况和故事发生的时间。

B.表现该剧女主人公求见男主人公的急迫心情。

高一语文《雷雨》导学案+课后练习(共两课时含答案)

高一语文《雷雨》导学案+课后练习(共两课时含答案)

《雷雨》导学案第一课时一、了解作者曹禺,原名,191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

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外语系。

1933年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完成处女作《雷雨》,震动当时戏剧界。

这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其代表作品有《雷雨》、《》、《》、《》。

二、复习戏剧常识: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反映。

2.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

3.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和;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和;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和;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等。

三、课文分析1.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2.请把课文节选部分分为两场,分别找出其中的矛盾冲突,并思考冲突的实质是什么?3.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呢?4.鲁侍萍是如何对待周朴园的呢?《雷雨》导学案的参考答案一、了解作者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

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外语系。

1933年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完成处女作《雷雨》,震动当时戏剧界。

这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二、复习戏剧常识: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

3.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雷雨导学案及答案

雷雨导学案及答案

雷雨导学案及答案一、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戏剧《雷雨》的背景和作者,熟悉剧情梗概;2. 分析戏剧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他们的性格特点;3. 探讨戏剧中的主题和思想。

导学内容:1. 《雷雨》简介2. 主要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3. 戏剧的主题和思想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老师简单介绍《雷雨》这部戏剧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简要了解《雷雨》教师给出简要的剧情梗概,并带领学生回顾剧中的重要场景和角色。

第三步:主要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教师列出主要人物名称,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在剧中的体现。

第四步:戏剧的主题和思想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雷雨》这部戏剧所探讨的主要主题和思想,引导学生总结出戏剧所传达的核心价值观。

第五步:总结导学内容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下节课的重点。

二、答案1. 《雷雨》简介《雷雨》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于1934年首演。

该剧以民初上海为背景,通过展示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破裂的故事,探讨了封建传统与个体自由的冲突以及爱情与婚姻问题。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压抑,对当时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2. 主要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章以诚:中年掌管家庭的男人,聪明、精明,为人风趣,善于为自己争取主动。

- 王夫人:章以诚的妻子,固执、刚愎,迷信并掌握家庭的经济大权。

- 沈世博:章以诚的大学同学,痴情、憧憬伟大事业的青年,心地善良。

- 华老栓:中年人,坐立不安,担心家庭事务,悔恨过去错失的机会。

- 孔绍棠:住在华老栓家的财主,善于扮演各种角色、夸夸其谈。

- 宋秀英:华老栓的儿媳,女人味十足,聪明、机智。

- 宋慧乔:守寡妇女,一直对沈世博心存爱意。

3. 戏剧的主题和思想《雷雨》通过展示章以诚和王夫人之间的家庭矛盾,探讨了封建传统观念对人性的摧残以及家庭中的权力斗争。

它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男尊女卑、自由受限的现象。

该剧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我解放,对封建传统的束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导学案答案二、课前预习:1、2、略3、场面一:写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后意外重逢相认;场面二: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激烈冲突。

4、略三、自主学习赏析第一场1、探讨:戏剧开头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

2、探讨: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之前的态度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态度:怀念、打听。

理由:保留鲁侍萍走时关窗的习惯、旧雨衣、修坟墓、旧衬衣教师小结: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揭露周朴园的罪恶,诉说自己的遭遇。

──写他们过去的矛盾3、探讨: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之后的态度变化。

⑴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三十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鲁侍萍的时候,为什么会惊恐万状?明确:因为鲁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

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鲁侍萍的突然出现,却打他个措手不及,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⑵周朴园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说明什么?周朴园有良心的发现,深切地怀念鲁侍萍?明确:说明周朴园没忘旧情,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着她。

周朴园的感情很复杂,他确实曾对温柔美丽的鲁侍萍动过情,但他对欺辱鲁侍萍的行径必须掩饰,因为在他看来,同“下人”有一些什么是有损门第的。

到了晚年,身边的妻子繁漪很不驯服,儿子也对他敬而远之,他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怀念鲁侍萍,借以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精神得到解脱。

其实,他的怀念是廉价的,是十分自私的。

因此,当他知道鲁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就立即声色俱变,以至于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并声称“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鲁家来。

”他对鲁侍萍的欺辱、摧残,他对鲁侍萍的忽冷忽热、软硬兼施,充分显露了他的残忍、自私、冷酷、虚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⑶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万状之后对鲁侍萍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明确:他认出鲁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恐吓鲁侍萍,但鲁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练得顽强勇敢,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鲁侍萍的反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重提呢”想稳住鲁侍萍;然后又采用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有忘记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最后,他拿出五千元的支票给鲁侍萍,希望平息三十年来的旧恨新仇。

教师总结周朴园:惊恐万状→翻脸不认,厉声责问→试图稳住→哄骗(口口声声不忘旧情)→试图以支票平息旧恨新仇⑷探讨鲁侍萍的态度。

悲愤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听说周朴园怀念自己后心软了→撕毁支票以示蔑视抗议(骨气与尊严)教师总结:第一场是从生活场景揭露周朴园的罪恶。

赏析第二场1、周朴园对亲生儿子鲁大海的态度怎样?明确: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的面孔和傲慢态度。

他明知故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续教训鲁大海:“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讽刺、挖苦、嘲笑鲁大海说“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以显示他的老练和雍容。

冷酷的的面孔傲慢的态度2、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明确:周朴园是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

他们之间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的对立,使他们必然产生矛盾冲突。

从整个戏剧来看,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是最本质的冲突,这些矛盾的存在、发展,决定了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总结: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社会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

探讨人物形象:周朴园周朴园是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

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

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

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社会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

从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可见:周朴园对侍萍先是爱,后是赶,赶走之后又怀念,他怀念的侍萍活脱脱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竟是那样的凶狠,对此应如何理解?周朴园正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资本家形象。

他那矛盾的行为,以其性格的复杂性、多面性,显示出他作为董事长的周朴园的基本定性── 真诚的伪善,伪善的真诚。

明确:对鲁侍萍始乱终弃,大年三十从家中赶走→冷酷、残忍、自私故意淹死二千多小工,发昧心才→残忍、奸诈对鲁侍萍由“爱”到“赶”到“怀念”到“凶狠”→虚伪、冷酷、自私鲁侍萍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倔强。

她自己被遗弃以及三十年挣扎的痛苦经历中,认清了周朴园的真面目。

她虽然不懂得自己的悲惨命运是阶级压迫造成的,但已意识到她同周朴园之间事实上存在着阶级的壁垒。

她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周萍是不会认她这个生母了,也断言自己的儿子,被周朴园称为闹得最凶的人鲁大海是不会认那个董事长做父亲的。

她对过去的事,有的只是满腔的悲愤。

她对周朴园不抱幻想,痛惜自己的女儿又走上了自己的老路,来伺侯周朴园的少爷。

她把这归之于命运的安排,但最后又发誓以后永远不想再见到周朴园,表现了对自己的命运的抗争,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控诉,从自己痛苦的经历和现实的磨练中坚强起来了,表现了她的自尊与刚强。

(分析侍萍不要钱的情节)由于反动统治的毒害,在侍萍身上还存有封建伦理观念和宿命论的思想,因而认识不到自己的不幸是那个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却把原因归结为命运的安排。

对周朴园,她不去公开揭露,反而在他表示他怀念她的时候心软了,这些都说明了旧社会不仅摧残了劳动人民的躯体,而且毒害了他们的灵魂,从另一方面暴露了旧社会的黑暗。

明确:来自乡下的温柔貌美贤惠的侍女→心地善良、正直默默承受三十多年的悲惨→刚强面对周朴园含血带泪地控诉三十年的悲惨遭遇→倔强撕毁周朴园的支票→骨气和尊严“命,是不公平的命叫我来的”→尚不知道造成自己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对周朴园的生日哄骗心软,不敢当众揭周朴园的底→斗争不坚决鲁大海鲁大海与周朴园,从血缘上看,他们是父子;从阶级关系上看,他们是你死我活的敌人在同周朴园的斗争中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代表广大工人群众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谈判,斗争。

他义正辞严地揭穿周朴园软硬兼施镇压工人的罢工的阴谋,揭露他制造事故淹死两千三百个小工以发横财的罪恶。

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

他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资本家的威胁、讹诈、利诱等卑鄙手段在他面前无计可施。

他义无反顾地在反抗斗争的道路上走下去。

(反抗精神、坚强不屈的性格)斗争中显出经验的不足、鲁莽等弱点。

探讨戏剧中人物语言:①请你用剧中的例子说说戏剧的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雷雨》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分,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在用词和语气的处理上,也都相应有,剧中人因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所以他们的说话口气,措词风格也不同。

周朴园盛气凌人,侍萍抑郁平缓,鲁大海直截了当。

人物语言还和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相适应。

这在周朴园的企图用金钱来平息侍萍的对话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不仅表现出资本家的本性,也把他急于赶走侍萍,使自己的罪恶不致败露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活灵活现。

侍萍悲愤地说,充分表现了她的悲愤和仇恨及发自内心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也表现了侍萍的刚毅与倔强。

侍萍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那几句话欲言又止、随口又改的话,把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的心情充分表现出来了。

因而使人物形象更真实、鲜明。

周朴园→盛气凌人 28个“哦” 或居高临下或装腔作势鲁侍萍→抑郁平缓鲁大海→直截了当②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潜台词。

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体会人物语言的内涵的丰富性。

1、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课文中鲁侍萍几次说到这样意思的话,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2、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鲁侍萍:什么?(鲁侍萍的反问,表现了她怎样的情感?)3、周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这四个短句表达的意思,可以说成“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但表达的感情却不同。

试做点分析。

)4、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第二句话巧妙在哪里?表现了侍萍什么复杂的感情?)参考答案1、周朴园听出侍萍的无锡口音后,便问起往事,称当时的侍萍为“梅小姐”,说她“很贤惠,也很规矩”。

鲁侍萍听到他的谎言,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地反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对周朴园的不满。

2、周朴园认为鲁侍萍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敲诈他,因此他急于用钱把鲁侍萍打发走,以保证从此周、鲁两家再不会发生什么联系,他的这句问话暴露了他已习惯以现实功利思想考虑问题;侍萍的反问,既有因为人格受到侮辱的愤怒,又有对周朴园的失望和蔑视。

3、说“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只是平实的叙述,无法传达出说话者此时应有的复杂感情。

用四个短句,形成急促的语气,表现了周朴园极度吃惊、恼怒的心情;连续出现上升语调,又使他的吃惊、恼怒中带上了几分惶惑,真实地再现了他当时的感受。

4、侍萍听了周朴园的表白,起初还抱有幻想,但当她看到周朴园对鲁大海的态度,特别是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她的幻想破灭了,于是愤怒地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表现了她感情上受的刺激。

第二句利用同音词语硬生生把话头转过来,表现了侍萍受到刺激后,想要揭开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却马上又意识到不能这样做的心理过程,让人感受到她痛苦、复杂的心情。

四、1、略。

2、《雷雨》这个剧名,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夜;又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冲决封建罗网的迫切心情。

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五、10、B 11、周朴园本来就是一个地主兼资本家,在他身上既有资产阶级虚伪反动的一面,又有封建地主阶级狠毒冷酷的一面。

12、对周朴园和那个不公平社会的蔑视和抗议,展示了鲁侍萍的骨气和尊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