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之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全文)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全文)(1988年3月13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一次全国 * 通过)下面是为您精心的有关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全文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会定名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简称中国残联。
第二条中国残联是中国政府批准的全国性残疾人事业团体。
中国残联代表残疾人的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利;为残疾人服务;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动员社会力量,推进残疾人事业。
第三条中国残联的宗旨是:适应 * 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发展残疾人事业。
动员社会发扬 * 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鼓励残疾人坚持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贡献力量。
第二章任务第四条关心残疾人生活、学习和工作,做好宣传舆论工作,为残疾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条团结残疾人遵守国家法律,履行社会义务,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第六条促进和发展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科研、社会服务及福利事业;推动残疾的预防工作。
第七条推进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化管理;培养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工作者。
第八条沟通政府、社会与残疾人之间的联系,协助国家研究、制定和实施有关残疾人事业的法规、政策和规划。
第九条协调残疾人社会团体的工作。
第十条开展国际(地区间)交流与合作。
第十一条承担“ * 残疾人十年中国组织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十二条完成政府交办的任务,向政府提交工作报告和建议。
第三章全国组织第十三条全国 *中国残联全国 * 由中国残联主席团召集,每五年举行一次。
代表中残疾人不少于半数。
* 实行民主集中制。
* 职权:一、选举中国残联主席团委员,委员中残疾人不少于半数;二、确定工作方针,审议工作报告;三、制定、修改中国残联章程。
第十四条名誉职务中国残联设名誉职务,人选由中国残联主席团聘请。
第十五条中国残联主席团主席团每届任期五年。
主席团会议由中国残联主席召集,每年举行一次,必要时可提前或延期召开。
中国聋人事业五十年辉煌历史回顾

中国聋人事业五十年辉煌历史回顾在旧中国,大多数聋人读书无门,就业无路,受人歧视,生活凄惨。
二十世纪40年代前后,民间曾自发组织过“中华聋哑协会”。
由于得不到政府支持,不久夭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扶贫济残,保障聋人的生活。
1956年2月,由全国15个大、中城市的聋人代表和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热心人士77人,在北京召开会议,宣告成立中国聋哑人福利会。
聋福会于1956年至1958年组织力量,在全国54个市、县进行聋人调查,并依此推算出全国有聋(哑)人300多万。
同时,聋福会协助政府安排聋人参加生产和工作。
聋福会成立不久,就向劳动部写了《关于聋哑人请求就业问题请转知各省、市、自治区劳动部门积极予以支持》的函。
劳动部批转各省、市、自治区劳动部门,要求“各地劳动部门对于请求就业的聋哑人,尽可能为他们介绍适当的工作,各企业、事业单位有适合聋哑人做的工作,亦不得借故拒绝录用”。
1956年聋福会投资扶持北京市聋人玩具厂,为聋人参加生产摸索经验。
1959年中国聋哑人福利会在天津召开了聋人福利工作现场会,交流了组织聋哑人生产劳动的经验。
对于各地组织与安排聋人生产劳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协助教育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特教事业。
聋福会联合有关部门成立了中国聋人手语改革委员会,制定了《聋哑人汉语手指字母方案》、《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并经内务部、教育部批准公布试行。
聋福会自1958年起,分期分批为各地培训了150名聋人扫盲教师和基层工作干部,并于1959年创办了师资讲习所,一面提高在职聋校教师,一面培养新的聋校教师。
1959年创办了《聋哑人工作通讯》。
1958年在全国社会福利事业生产展览会上展出了一部分聋人手工艺品。
参加展出的有17个城市25个单位的217件展品,观众达8万余人。
展品显示了聋人的聪明才智。
同时,还协助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中国聋人生活》纪录片。
此外,还通过文艺会演和报刊、电台等,宣传我国聋人福利工作。
中国残联各专门协会章程

中国残联各专门协会章程中国盲人协会章程(2003年9月10日中国残联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盲人代表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会全称:中国盲人协会,简称:中国盲协,英文全称:China Association of the Blind,英文简称:CAB。
第二条本会是全国盲人的群众组织,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专门协会。
第三条本会的宗旨是:代表盲人的共同利益,反映盲人的特殊需求,维护盲人的合法权益,弘扬人道主义,宣传、动员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盲人,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盲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本会遵守国家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政策,遵守公共道德规范。
第四条本会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领导。
第五条本会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44号。
第二章任务第六条任务(一)代表盲人的共同利益,密切联系盲人,反映盲人的意见和需求,沟通盲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全心全意为盲人服务。
争取和维护盲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
(二) 团结、教育盲人遵守国家法律,履行应尽的义务,发扬乐观进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
(三)促进盲人的康复、教育、扶贫、劳动就业、维权、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及残疾预防等工作。
(四)推进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盲文的规范化研究与普及,推动盲人辅助用品用具的研制、开发与推广、应用。
对盲文出版、盲人按摩等具有盲人特色的工作提供咨询、建议、服务和监督。
(五)参与、举办与盲人有关的各类培训,推动文化扫盲工作。
(六)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盲人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七)在盲人中推荐残疾人工作者。
(八)承办中国残联委托的专项工作。
(九)通过地方残联,联系并指导地方盲人协会开展工作。
(十)代表中国盲人参加国际活动,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三章组织第七条全国盲人代表会议全国盲人代表会议由中国残联全国代表大会中的盲人代表组成。
盲人代表会议的职权是:(一)审议中国盲人协会委员会工作报告,确定工作方针和任务;(二)制定和修改中国盲人协会章程;(三)选举中国盲人协会委员会委员;(四)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全文」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全文」中国残疾日联合会章程是怎么样的?下面是全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1988年3月13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会定名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简称中国残联。
第二条中国残联是中国政府批准的全国性残疾人事业团体。
中国残联代表残疾人的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利;为残疾人服务;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动员社会力量,推进残疾人事业。
第三条中国残联的宗旨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发展残疾人事业。
动员社会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鼓励残疾人坚持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贡献力量。
第二章任务第四条关心残疾人生活、学习和工作,做好宣传舆论工作,为残疾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条团结残疾人遵守国家法律,履行社会义务,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第六条促进和发展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科研、社会服务及福利事业;推动残疾的预防工作。
第七条推进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化管理;培养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工作者。
第八条沟通政府、社会与残疾人之间的联系,协助国家研究、制定和实施有关残疾人事业的法规、政策和规划。
第九条协调残疾人社会团体的工作。
第十条开展国际(地区间)交流与合作。
第十一条承担“联合国残疾人十年中国组织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十二条完成政府交办的任务,向政府提交工作报告和建议。
第三章全国组织第十三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残联全国代表大会由中国残联主席团召集,每五年举行一次。
代表中残疾人不少于半数。
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
代表大会职权:一、选举中国残联主席团委员,委员中残疾人不少于半数;二、确定工作方针,审议工作报告;三、制定、修改中国残联章程。
第十四条名誉职务中国残联设名誉职务,人选由中国残联主席团聘请。
第十五条中国残联主席团主席团每届任期五年。
主席团会议由中国残联主席召集,每年举行一次,必要时可提前或延期召开。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全文)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全文)(1988年3月13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一次全国 * 通过)下面是为您精心的有关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全文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会定名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简称中国残联。
第二条中国残联是中国政府批准的全国性残疾人事业团体。
中国残联代表残疾人的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利;为残疾人服务;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动员社会力量,推进残疾人事业。
第三条中国残联的宗旨是:适应 * 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发展残疾人事业。
动员社会发扬 * 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鼓励残疾人坚持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贡献力量。
第二章任务第四条关心残疾人生活、学习和工作,做好宣传舆论工作,为残疾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条团结残疾人遵守国家法律,履行社会义务,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第六条促进和发展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科研、社会服务及福利事业;推动残疾的预防工作。
第七条推进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化管理;培养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工作者。
第八条沟通政府、社会与残疾人之间的联系,协助国家研究、制定和实施有关残疾人事业的法规、政策和规划。
第九条协调残疾人社会团体的工作。
第十条开展国际(地区间)交流与合作。
第十一条承担“ * 残疾人十年中国组织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十二条完成政府交办的任务,向政府提交工作报告和建议。
第三章全国组织第十三条全国 *中国残联全国 * 由中国残联主席团召集,每五年举行一次。
代表中残疾人不少于半数。
* 实行民主集中制。
* 职权:一、选举中国残联主席团委员,委员中残疾人不少于半数;二、确定工作方针,审议工作报告;三、制定、修改中国残联章程。
第十四条名誉职务中国残联设名誉职务,人选由中国残联主席团聘请。
第十五条中国残联主席团主席团每届任期五年。
主席团会议由中国残联主席召集,每年举行一次,必要时可提前或延期召开。
第十届各地人民广播电台残疾人专题节目展播获奖 ... -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附件第十一届各地人民广播电台残疾人专题节目展播获奖名单一等奖(8件)作品作者播出单位折翅翱翔——新疆残疾人首次集体温泉游历纪实海潮(邹立红)张宁孙晓婷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残疾人之友》六盘山下的守望王建华马晓梅张菁菁宁夏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残疾人之声》轮椅上的灵魂行者刘大铭申瑞英白雯李宁陈天婧甘肃广电总台新闻综合广播《残疾人园地》五年.七年——两个残疾朋友的生命故事刘婕赵焕华刘允丽曹雅杰承德广播电视台《同一片蓝天下》钱敏丹的绝处飞翔曹宇杰唐韫玉王潇彬时继红常熟广播电视台《同在蓝天下》爱的使命张卫东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同在蓝天下》世界就在我眼前小窗宣晔上海东方都市广播《同一片蓝天下》“最美轮椅姐姐”的圆梦故事梁臻王梦张锞潍坊人民广播电台《同一片蓝天》二等奖(12件)作品作者播出单位好人祁国刚陈田婧李雪雁王建军甘肃广电总台新闻综合广播《残疾人园地》断臂女孩杨佩的“追梦人生”禹雪寇杨安康人民广播电台《阳光之家》王晓谦的轮椅人生夏雪梁轩闫少君呼和浩特广播电视台城市生活广播《咖啡百味茶》忙碌并幸福着——记肢残协管月程志荣吴浩谢茹周春波梧州人民广播电台《同在蓝天下》从成都市首位盲童随班就读看融合教育发展余笑冰吴军成都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风雨人生》寻找温暖的力量——2013年“共享阳光,站立助行”朝阳市为全市缺肢残疾人免费适配假肢活动纪实菅林朝阳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同一片蓝天》独臂林高的故事史丽萍沈全虹吴红霞阳江广播电视台《一样的天空》一公里阳光张卫东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同在蓝天下》爱心没有盲区刘德雅靳树山孙平华徐长燕象山人民广播电台《走进生活》梦开始的地方柴火猛田华陈秀萍海盐县广播电视台《残疾人之友》爱,让我站起来(上、下篇)张婷婷重庆广播电视台重庆之声《残疾人之声》静海县探索农村助残保障新路尚勤王敬轩付振旺天津电台生活广播《共享阳光》三等奖(20件)作品作者播出单位盲人的“缤纷”世界申瑞英白雯李宁陈田婧甘肃新闻综合广播《残疾人园地》肢残志不残,单腿走人生蒋久升毛灿刘悦袁媛河南商丘人民广播电台《爱心无限》我是时代“新鼓手”——访视障书鼓艺人刘稳当王晶宋玉晋朱晨宇河南周口人民广播电台《共享阳光》拄拐乡医李文强葛宁姜楠王宏凯陕西铜川人民广播电台《阳光之旅》冯亚平,轮椅上的神投手潘红李茹王树立山西长治广播电台《爱心之声》倾力构筑残疾人“幸福版图”蔡春芬江西抚州金溪人民广播电台《关爱残疾人》轮椅上放飞的梦覃丹凤程婉菲冯宇红覃蛟龙广西梧州人民广播电台《同在蓝天下》残疾人过年王莎沈阳人民广播电台《残联之声》王绍良和他的山狼艺术馆朱丹青海经济广播《残疾人之友》逆风飞扬——姜国文专访李翀江苏新闻综合广播《残疾人之声》为了爱情,也为了责任邢月李成海南台新闻广播《百草园——爱心社》指尖上的文学梦李晓莉山东台经济广播《共享阳光》一句承诺,一生守候——方辉升和洪媚的爱情故事陈芳程晶晶朱宁秀安徽黄山人民广播电台《残疾人天地》最美独臂侠龚金川林亚君潘珊珠陈娜浙江奉化人民广播电台《残疾人之家》独臂老人的开荒助残路葛静朱亚光河北保定广播电台《同在蓝天下》索玉梅:农村教育事业的坚守着王新龙陈咏梅伊犁人民广播电台《残疾人之声》傅珍芳的爱心故事张艳浙江衢州广播新闻综合频道《残疾人之友》幸福花儿在盲老人心里绽放鲁君小窗上海东方都市广播《同一片蓝天下》剪出一片天——访残疾人创业明星李振环崔艺凡白洁尚勤、张强王敬轩付振旺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共享阳光》残疾人实现了驾车梦尚勤王敬轩付振旺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共享阳光》优秀奖(17件)作品作者播出单位2013年全国助残日特别节目郭珂王昊刘晓峰河南电台信息广播《民生第一线》亲如兄弟的“好心人”——刘跃武鱼承西安新闻广播《新闻互动》轮椅上的文学梦李玉红张辉王修远高静内蒙古通辽新闻广播《阳光下我们同行》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中国著名激励大师、残疾人企业家黄友的两次人生升华刘国雄谢卫邓伟陶启堂文馨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共有人生》助残内容深入人心王莎沈阳人民广播电台《残联之声》美文赏析朱丹青海经济广播《残疾人之友》燃生命之火,为奇迹而战张莉笑娟江苏淮安台《同在蓝天下》慧灵农场——智障人士的乐园陈晓广东电台新闻广播《自强之声》让梦想张开翅膀陈晓广东电台新闻广播《自强之声》第23次全国助残日系列报道郭珂王昊刘晓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信息广播《民生第一线》盲人植树邢月李成海南台新闻广播《百草园——爱心社》老伴,你是我的眼睛,你是我的眼张梅英肖东山东肥城台《爱的弦律》潘金云和她的脑瘫孩子们程佳胡邦旺安徽安庆台《星星点灯》一首没有休止符的歌钱江月彭毅姚萍周晓铃安徽池州新闻综合广播《残疾人之声》宁海县扶残助残那些事吴映红葛佳丽浙江宁波宁海县台《共沐阳光》别样的母子情欧阳辉宋全河河北邢台新闻综合广播《同一片蓝天》江南残子王渊鹏王卓杭州新闻综合频率《希望的太阳》组织奖(5个)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吉林省残疾人联合会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458号(社会管理类370号)提案答复的函-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458号(社会管理类370号)提案答复的函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458号(社会管理类370号)提案答复的函刘卫昌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对重度残疾人实施集中托养服务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建立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残疾人托养服务是为就业年龄段有需求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运动功能训练、职业康复与劳动技能训练的服务。
2007年,中国残联正式启动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残疾人托养服务基本规范(试行)》等文件,实施了“阳光家园计划”和“托养服务能力建设项目”,通过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大力推动寄宿制服务机构、日间照料机构和居家服务发展,不断加强托养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托养服务规模和能力显著提升,帮助了很大一部分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及家属排忧解难、脱贫解困。
2019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服务规范》(GB/T 37516-2019),正式确定了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内涵、形式、服务内容等,这是残疾人服务领域的第一个国家标准。
在脱贫攻坚阶段,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要求,减轻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负担,改善智力、精神及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状况,2018年,中国残联、国务院扶贫办等6部门共同制定印发《着力解决因残致贫家庭突出困难的实施方案》,提出要为16岁以上有照料护理需求的重度残疾人提供照护和托养服务。
隐形的盲人 ——触摸盲人按摩标签下的一群人

隐形的盲人——触摸盲人按摩标签下的一群人付** 北京四中国际校区高二我和Q同学在北京盲校寂静的校园里边走边聊,她走得很慢但很稳。
聊到文学时,我们竟一唱一和地背起了《岳阳楼记》。
她有些激动地说:“我们所学的课本上没有并没有这篇文章,这是我自己背诵的,因为我很想去“看看”岳阳楼,当时我爸爸说,想去岳阳楼,你先去读懂《岳阳楼记》吧!”Q同学是北京盲校中专部按摩班的一名学生,是我的同龄人,是文学爱好者,是网络诗歌小说创作者,也是一个盲人。
1. 质疑:盲人都去哪了?视障的同龄人在干什么?作为一名高中生,我对盲人群体的第一印象是“隐形”。
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以及地铁通道中,专门铺设的“盲道”无处不在,甚至我还观察到地铁通道的扶手上还刻着盲文点,甚至少数路段还设置了盲文公交站牌。
但是,让我百思不解的是,我从没见到过独自走在“盲道”上的盲人,更没见到过手摸公共设施上盲文标识的盲人!那么,盲人都去哪儿了?环顾四周,有一种神奇的行业——盲人按摩,在北京城里已经星罗棋布。
难道所有盲人一出生就立志要当按摩师吗?一个人如果没有视力或者存在视力障碍,他的社会权利、生存能力会受到有什么影响呢?这样,我开始对这隐形而特别的人产生好奇。
所谓盲人,是指视觉有障碍的人。
视障是最严重的残疾之一,据统计,目前中国有1200余万人存在视力障碍[1],最初,我尝试以“盲人出行”为主题接近这个群体,却发现盲道被占用等不文明现象所导致的盲人出行障碍只是盲人融入社会的表层阻碍。
真正的问题是,盲人有没有出行目的地,有没有出行的欲望。
因此,本论文,以教育的视角,记录我对同龄的(青少年)盲人的调查研究。
2. 调查:盲人按摩——中国视障人士的宿命?“记得刚刚上盲校时还不满十岁,老师就对我们说: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推拿,因为这将是你们以后唯一的出路……我真的不明白,人生怎么能刚刚开始就看到结局呢?”盲人女孩董丽娜(右图左,右为笔者)在一期《我是演说家》中,用自信而成熟的声音讲述着她的故事——从一个乡下视障女孩儿,到一个中央广播电台播音员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默者们的华丽转身——“我们是胡旋舞者无声亦能起舞”嘉定区听障人士融入社会案例分析引言生于2009年10月的她,稚嫩的脸上堆着笑,空闲的时候,她最喜欢拿着蜡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她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聋人。
她虽不是听障儿童,但她的生活环境与听障儿童一样,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
在她意识到,当她叫妈妈的时候,得到的是无言的回答,她也越来越沉默。
直到社工的出现,聋人之友项目沙龙活动的开展,才让她慢慢地打开封闭的心。
如今的她,依然爱画画,也热爱舞蹈;有了新的朋友,共同在草地上奔跑撒欢。
一、案例背景中国目前有13亿人口,残疾人占6000万人口,聋人约占2700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0.76‰。
通过数据来看,中国的残疾人是全球所有国家的人口最多的国家,聋人也是全球最多的国家。
上海有52万残疾人口,听力障碍者约占25万人口,。
嘉定区位于上海西北部,辖区总面积4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50.6万人,全区共有12个街镇,现有持证残疾人数有1.9万,听障人士1907人,且人数在逐年递增,越来越需要社会的关注。
2011年6月,多位听障人士联名写信给区残联,反应他们的心声:希望关注听障人士这一特殊群体,搭建交流、沟通和活动的平台,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听障人士与外界交流不畅是他们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他们普遍都较为敏感,容易产生自卑感、心理不平衡、不适应等心理问题。
听障人士赖以交流的手语,也因其他社会群体对其不了解,导致听者与聋人交流频频产生误会。
听障群体无法融入社会,容易对社会产生对立感和排斥感。
2012年嘉定区关爱残疾人康复培训中心创设了“聋人之友”公益助残项目,项目运作4年来,通过各类增能活动,满足听障人士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步引导他们融入社会,积极倡导社会尊重,接纳听障人士,同时听障人士在受到社会各界关爱的同时,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完成了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华丽转身。
二、需求分析为了丰富听障人士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精神文明程度及融入社区的积极性,“聋人之友”项目组针对嘉定区12个街镇,以街镇聋人主席带头,对有服务需求的438名听障人士进行了需求调查。
项目组先后召开骨干会议,聋人主席专题调研会议,项目志愿者团队会议,对聋人之友项目广泛听取意见,在各界的反馈下编写调查问卷。
项目运作4年来,虽已有越来越多的听障人士走出家门,走进社会,但是在他们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听力障碍,文化程度的差异,使多数年长的听障人士缺乏自信、逐渐自闭,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生活质量较低。
聋人子女的不断出生,教育问题成了他们的最新难题,无暇参与社区活动。
聋群无处安放的自我价值,让他们越来越远离这个社会。
这也督促我们针对听障人士的特殊性、多样性、类别化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创新化的服务,协助其真正走出家门,走进社区。
三、理论模式“聋人之友”项目借鉴了优势视角理论。
对于优势视角的借鉴,社工以“一切以案主为出发点”,相信人可以改变,每个人都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
优势视角认为,在生活中虽然面临着危机与困境,但是案主本人和周围环境中也埋藏着巨大的力量和独特的资源。
任何环境都充满资源,逆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作为社工,应当发现和寻求、探索与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
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与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
帮助听障人士发现自己的优势,需要打破他们的内在负面自我定义,协助他们加强自我认同感,提高自信心及掌控未来命运的能力。
其重要目标是协助他们重建自我价值,积极地影响和改善与他们有关的社会环境。
四、服务目标1、总目标:借助EPS社工介入模式,举办各类增能活动,增加他们的知识与信息量;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使项目成为听障人士与社会之间沟通的纽带,促进听障人士融入社会。
1)为听力障碍者搭建一个沟通的活动平台,关注其健康正常化发展,协助其自我健康管理。
2)鼓励及帮助听障人士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提升自信,促进其融入社会。
3)引导听障人士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提升自我价值感,传递正能量。
2、具体目标:1)不定期开展各类养生保健讲座、健康咨询会,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2)整合各界资源,举办社区教育讲堂,手语培训等促进聋群与社群正常交流,提升残健融合;扩大项目受益圈,举办聋人子女沙龙活动,促进亲子关系。
3)借助项目平台,开展各类公益活动,提升自我价值感,激发主观能动性,并鼓励身边人共同参与,回报社会。
五、服务内容针对项目调研的实际结果,项目制定了一系列的服务内容。
以个人增能、人际增能、服务能力培养三方面开展活动。
1、个人能力提升:定期开设手语培训班,为听障人士与志愿者教授中国手语与上海手语,规范统一手语姿势,提高听障人士与社会交流的能力,打破阻碍健聋交流的第一道防线。
不定期开展健康义诊、妇女保健知识、防骗防盗专题咨询会等各类学习课堂。
2、关心聋群家庭,促进听障人士家庭健康发展:随着聋人子女的出现,聋人子女的教育问题被越来越多年轻的听障人士提出:面对自己的子女,如何教育,如何促进亲子关系成了青年听障人士面临的又一棘手问题。
项目从2014年开始关注到这一群体,结合手语翻译、特教老师、志愿者等社会资源,为听障人士子女们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健全其人格发展,消除心理障碍。
3、反哺社会显价值:4年来,项目内的服务对象在接受社会各界关爱的同时,亦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
2014年听障人士自发成立了一支约有50余人组成的无声志愿者团队,参与社区公益。
基于理论借鉴和服务目标,社工在具体服务策划时,注重循序渐进的过程。
通过图表可以看到,第一阶段是个人增能,帮助听障人士提升自我修养,发现自我优势,鼓励其走出家庭第二阶段是协助其建立一定的自信心,鼓励其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第三阶段是参与公益服务让社区居明和社会大众逐步认可他们服务的价值,从而提升听障人士的价值感,树立有价值的形象,从而我们搭建的平台上激发自我认同,融入社会。
六、执行过程第一阶段:创建交流平台,建立聋群朋友圈项目定期开展各类学习课堂给听障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除了活动的既定内容,很多听障人士在活动结束后,久久不愿离去,时常在一起拉拉家常,不愿放弃这难得一聚的好机会。
渐渐的,很多听障人士在活动中结交了很多朋友,扩大了朋友圈,他们也为项目提供平台点赞。
活动的开展使他们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收获友谊。
据全国数据统计表明,目前危害女性健康最主要的宫颈癌和乳腺癌,他们已经成为女性健康的二大杀手。
为了广大聋人妇女们的身心健康,项目于三八妇女节特地在江桥镇阳光家园举办“健康生活 美丽伴随”妇女保健知识讲座。
受益对象为真新街道和江桥镇的女性服务对象。
据悉,江桥镇与真新街道的女性服务对象占到总服务对象的80%以上,而且年龄也均为40以上,为二癌的重点对象。
为此,本次讲座特地邀请了前嘉定区妇幼保健院的院长汪秀娥现场开讲,受到了服务对象的热烈欢迎。
嘉定区已为听障人士提供无障碍就医服务,开展至今已有4个月,在导医过程中,发现了肾结石、中度贫血、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的慢性病,为听障人士的健康问题敲响了警钟。
五月来自全科、五官科、康复科、老年内科的6名医生坐诊,手语老师同步翻译,逐一为听障朋友们进行健康解答,疾病咨询等。
医生们针对听障人士提出的各种健康问题,向他们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提出了专业的建议,并提醒大家要注意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使自己能够拥有强健的体魄,消除患病隐患。
此次健康咨询会发现了一部分服务对象的慢性病症状,项目工作人员将及时定期跟踪,掌握情况,为提高服务对象的健康生活与自我保健能力保驾护航。
防骗防盗知识讲座邀请到桃园社区民警授课指导。
以防骗、防盗二个方面逐一讲解,配以手语老师全程翻译。
从最常见的电信诈骗到最新型的网络诈骗,服务对象们都如饥似渴地认真听着,时而相互交流。
期间,服务对象代表还上台和大家分享了防骗小口诀。
大家都表示受益匪浅。
通过此次讲座,提高了服务对象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对于避免和减少偷盗及诈骗事件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开设的无障碍导医服务虽然服务的人次不多,但通过服务,也确实发现了服务对象的一些慢性病。
众所周知,聋人就医时间久,问诊时间长是一直存在的问题,为切实解决聋人看病难,看病久,医患沟通不畅的问题,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得到了嘉定区迎园医院的大力支持,经过多次沟通协商,医院每月二次,设立助聋门诊,配备一名全科医生为有需求的聋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并提供手语翻译和志愿者导诊导医服务,为方便聋人就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二阶段:关注亲友圈,提升自我认同感很多听障人士在内心压抑着自我否定感,通常他们在还未尝试就先说我不行。
这些自卑感深深地扎根在他们心底。
通过走访听障人士家庭,关怀聋人子女,以家庭的力量带动个人自我肯定,让他们相信自己有优势,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发挥自己的优势。
通过个案开展,沙龙活动,联谊会,社工相信每位听障人士都有闪光点,不断协助听障人士建立自信。
项目组由十二街镇联络员、十二街镇聋人主席、聋人精英骨干、聋人子女、医务工作人员、社工专业学生、社会志愿者等组成,开展手语培训班,共受益370余人次。
曾经一位子女的心理话触动所有培训人员的心,也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我不觉得我的父母有什么不同,他们就像常人一样,我可以带他们聆听这个世界;我的同学也没有因此而区别对待。
”项目还积极探索培训新模式——由听障人士作为指导老师现场教授,让听人也感受到造物主让听障朋友失去了宝贵的听力,却又赋予了他们神奇的语言。
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听障人士融入社会指日可待。
2014年聋人子女沙龙活动的大获成功,推动社工积极寻求服务新模式,对全区的21户家庭“量体裁衣”,分年龄段及文化程度设计适合的活动,使活动更具针对性。
10-15岁青少年正介于童年和成年之间的一个人生阶段,聋人子女中也有一群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们,他们正面临着“心理脱乳”。
年初,项目针对10-15岁的家庭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历奇主题活动,“坐地起身”、“勇往直前”、“雷池取物”、“人山人海”这些展能活动,不仅考验了团队的协作能力,也为家长及其子女提供了身、心、灵的锻炼。
活动结束后,大家还分享了自己的收获。
6月,在上海科技馆开展的历奇主题活动,使儿童、家长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接受现代科技知识的教育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活动中,孩子们结伴而行,面对各种新奇的场馆和实物,亲身体验、积极投入,游玩得十分开心。
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机器人馆,机器人跳舞表展中,三个机器人动作一致,令人惊叹;智慧机器人和参观者一起下围棋,“棋艺精湛”令人折服。
亲子拓展活动让孩子和家长密切接触,在游玩中加深亲子情感,促进亲子间的沟通,科技馆之行犹如让孩子们走入了科学的殿堂,孩子们穿梭于12个科技场馆之中亲身实践探索,体验不同领域科学知识带来的乐趣,拓宽了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