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起动机
起动机的实验报告

起动机的实验报告起动机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起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以及探究不同条件下起动机的启动效果。
实验装置和材料:1. 起动机:使用一台标准的汽车起动机,具有12伏直流电源。
2. 电压表和电流表:用于测量起动机的电压和电流。
3. 电源:提供12伏直流电源。
4. 电线、导线和电源连接器:用于连接电路。
5. 车辆模型:用于模拟实际的汽车启动情况。
6. 计时器:用于测量起动机的启动时间。
实验步骤:1. 将起动机连接到电源和车辆模型上,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2. 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量起动机的电压和电流。
3. 设置计时器,记录起动机的启动时间。
4. 重复以上步骤,改变不同条件下的实验参数,如电压、电流等。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起动机在不同条件下的启动效果。
以下是我们得到的一些结果:1. 电压和电流对起动机的启动效果有重要影响。
当电压和电流较高时,起动机的启动时间明显缩短,启动速度更快。
相反,当电压和电流较低时,起动机的启动时间较长,启动速度较慢。
2. 起动机的启动效果还受到温度的影响。
在较低温度下,起动机的启动速度较慢,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启动车辆。
而在较高温度下,起动机的启动速度更快,启动时间更短。
3. 起动机的质量和设计也会影响其启动效果。
一些高质量的起动机具有更好的启动性能,启动时间更短。
而一些低质量或老化的起动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成功启动车辆。
4. 起动机的启动效果还受到车辆模型的影响。
不同车辆模型的启动需求不同,一些车辆可能需要更强大的起动机才能成功启动。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起动机的启动效果的结论:1. 起动机的启动时间和速度受到电压和电流的影响,较高的电压和电流有助于提高启动效果。
2. 温度对起动机的启动时间有一定影响,较高温度下启动速度更快。
3. 起动机的质量和设计也对启动效果有重要影响,高质量的起动机具有更好的启动性能。
4. 车辆模型的启动需求也影响起动机的启动效果,一些车辆可能需要更强大的起动机。
启动起动机实训报告

一、引言起动机是汽车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发动机旋转,从而启动汽车。
为了深入了解起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我们进行了一次启动起动机的实训。
以下是实训过程中的详细记录和分析。
二、实训目的1. 理解起动机的结构和组成。
2. 掌握起动机的拆装方法。
3. 了解起动机的工作原理。
4. 学习起动机的正确操作方法。
5.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实训内容1. 起动机的结构和组成起动机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电枢、磁极、电刷、壳体、轴承、传动齿轮、开关、电瓶连接线等。
2. 起动机的拆装方法(1)拆卸起动机① 断开电瓶连接线,确保安全。
② 使用专用扳手松开起动机固定螺栓。
③ 拔出起动机,注意不要损坏线路和连接线。
(2)安装起动机① 将起动机放置在适当的位置。
② 将电瓶连接线重新连接到起动机。
③ 使用专用扳手拧紧起动机固定螺栓。
3. 起动机的工作原理起动机工作时,通过电瓶提供的电能驱动电枢旋转,进而带动磁极产生磁场。
磁极与电枢相互作用,使电枢产生转矩,从而驱动发动机旋转。
4. 起动机的正确操作方法(1)确保电瓶电量充足。
(2)在启动发动机前,检查起动机的连接线和固定螺栓。
(3)启动发动机时,握紧起动机手柄,用力按下,同时观察起动机的工作情况。
(4)发动机启动后,立即松开起动机手柄,避免损坏起动机。
四、实训过程及结果1. 拆卸起动机按照实训指导书的要求,我们成功地将起动机拆卸下来,并观察了其内部结构。
2. 安装起动机在拆卸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安装起动机,确保其与发动机的连接牢固。
3. 起动机工作原理分析通过观察起动机的结构和组成,我们深入了解了其工作原理,为后续的操作奠定了基础。
4. 起动机操作实训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起动机,成功启动了发动机。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注意了以下几点:(1)确保电瓶电量充足。
(2)在启动发动机前,检查起动机的连接线和固定螺栓。
(3)启动发动机时,握紧起动机手柄,用力按下,同时观察起动机的工作情况。
起动机电机实训报告

一、引言起动机电机作为汽车启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启动速度和可靠性。
为了深入了解起动机电机的结构、原理和维修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我参加了本次起动机电机实训。
以下是我在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总结。
二、实训内容1. 起动机电机的基本结构起动机电机主要由转子、定子、电刷、电枢、轴承、外壳等部件组成。
转子与电枢相连,由发动机驱动;定子固定在外壳上,内部有线圈绕制而成;电刷与电枢接触,通过线圈产生磁场;轴承支撑转子转动;外壳保护内部部件。
2. 起动机电机的工作原理起动机电机是一种直流电动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
当电刷与线圈接触时,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与转子磁极相互作用,产生转矩,使转子转动。
同时,转子转动带动发动机转动,实现汽车的启动。
3. 起动机电机的维修方法(1)检查电刷磨损情况,如磨损严重,需更换电刷。
(2)检查电刷弹簧压力,如压力不足,需调整弹簧压力。
(3)检查转子、定子线圈,如有烧蚀、短路现象,需进行修复或更换。
(4)检查轴承,如有磨损、损坏,需更换轴承。
(5)检查外壳,如有破损、变形,需进行修复或更换。
三、实训过程1. 观察起动机电机的外观,了解其基本结构。
2.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刷压力,检查电刷磨损情况。
3. 拆卸起动机电机,观察内部部件,了解其工作原理。
4. 使用专业工具对起动机电机进行拆卸、组装,学习维修方法。
5. 修复起动机电机,使其恢复正常工作。
四、实训心得体会1.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起动机电机的结构、原理和维修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专业工具,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实训过程中,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
4. 实训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成功解决了问题,增强了自信心。
五、总结本次起动机电机实训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推荐】起动机实验报告-精选word文档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起动机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二起动机试验报告实验报告二起动机结构与试验班级姓名学号小组实验日期成绩一、实验目的1.熟悉起动机的构造;2.通过解剖图,进一步巩固对起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要求能清楚地说出每个零部件的作用;3.学会使用起动机对起动机进行性能检测; 5.能够根据相关的标准对检测结果做出正确的结论。
二、实验设备、仪器、工具或药品1.起动机解剖模型一台; 2.QD133起动机3.FYCS3015型起动机出厂性能测试装置三、实验原理(一)起动机的结构起动机主要由直流串励式电动机(产生转矩,将蓄电池输入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运动)、传动机构(啮合机构)和电磁开关)起动机的控制装置,控制电路的通断)组成。
(二)起动机实验 1.空载试验测量起动机的空载电流和空载转速并与标准值比较说明:电流值>标准值,n<标准值,表明装配过紧或电枢绕组和励磁绕组内有短路或搭铁现象。
电流值<标准值,n<标准值,表明内部电路有接触不良的地方。
2.全制动试验在空载试验后,通过测量起动机完全制动时的电流和转矩来检验其动机的性能良好与否,需进行全制动试验。
说明:电流大,转矩小,表明此磁场绕组或电枢绕组有短路或搭铁的不良现象。
电流小,转矩小,表明起动机接触内阻过大。
四、实验数据或现象记录、处理、分析五、思考题或讨论题1.减速起动机的工作原理。
2.减速起动机与一般起动机的区别. 六.写出心得体会实验报告二发电机与调节器的试验班级姓名学号小组实验日期成绩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仪器、工具或药品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数据或现象记录、处理、分析 1.发电机的检测记录1.交流发电机与蓄电池的关系。
2.交流发电机电子调节器的工作原理3.交流发电机的检修方法4.交流发电机与直流发电机的区别。
汽车电器起动机实训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汽车电器起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维修方法和故障诊断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以后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2023年3月15日至2023年3月19日三、实习地点汽车工程学院实训中心四、实习指导教师张老师五、实习人员汽车工程专业全体学生六、实习内容1. 起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起动机的结构起动机主要由电枢、磁场、开关、轴承、外壳等部分组成。
(2)起动机的工作原理起动机通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将发动机曲轴旋转,使发动机启动。
2. 起动机的拆装与检修(1)起动机的拆装1)拆卸起动机外壳,取出电枢、磁场、开关等部件。
2)拆卸电枢、磁场、开关等部件的连接螺栓,分别取出。
3)检查各部件的磨损情况,如有磨损,及时更换。
(2)起动机的检修1)检查电枢、磁场、开关等部件的磨损情况,如有磨损,及时更换。
2)检查轴承的磨损情况,如有磨损,及时更换。
3)检查起动机的绝缘性能,如有损坏,及时修复。
3. 起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1)起动机不能启动1)检查蓄电池电压,如电压不足,应及时充电。
2)检查起动机的电路连接,如有松动,及时拧紧。
3)检查起动机的开关,如有损坏,及时更换。
(2)起动机转速过低1)检查起动机的磁场线圈,如有损坏,及时更换。
2)检查起动机的电枢,如有损坏,及时更换。
3)检查起动机的轴承,如有磨损,及时更换。
4. 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起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拆装、检修和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以下是我们在实训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1)实训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
(2)在拆装、检修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观察各部件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
(3)在故障诊断与排除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4)实训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七、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以下技能:1. 熟悉起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
起动机的实训报告论文

摘要:本实训报告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对起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故障诊断及维修进行深入了解。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不仅掌握了起动机的基本知识,还提升了动手实践能力。
报告将从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过程、实训结果和实训心得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起动机;实训;结构;原理;维修一、实训目的1. 了解起动机的结构和组成。
2. 掌握起动机的工作原理和运行过程。
3. 熟悉起动机的故障诊断方法。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故障排除能力。
二、实训内容1. 起动机的结构认知:观察并拆卸起动机,了解其各个部件的名称、功能及相互关系。
2. 起动机的工作原理:学习起动机的电磁原理、机械传动原理及控制系统原理。
3. 起动机的故障诊断:掌握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和维修技巧。
4. 起动机的组装与调试:根据拆卸过程中记录的步骤,重新组装起动机并进行调试。
三、实训过程1. 起动机结构认知实训开始,我们首先对起动机的外观进行观察,了解其整体结构。
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始拆卸起动机,逐个部件地观察其结构和功能。
拆卸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起动机的主要部件,如电磁线圈、永磁体、电刷、传动齿轮、驱动轴等。
2. 起动机工作原理在了解起动机结构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其工作原理。
起动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驱动永磁体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轴转动,实现发动机的启动。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起动机的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接触器等。
3. 起动机故障诊断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起动机的常见故障,如电磁线圈烧毁、电刷磨损、驱动齿轮损坏等。
针对这些故障,我们学习了相应的诊断方法,如测量电阻、检查线圈绝缘、观察齿轮磨损等。
4. 起动机组装与调试在拆卸和了解起动机结构的基础上,我们开始组装起动机。
根据拆卸过程中的记录,我们逐一将部件安装到位,并进行调试。
调试过程中,我们注意了各个部件的配合和连接,确保起动机的正常工作。
四、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起动机的结构和组成。
实训起动机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起动机作为汽车发动机启动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和可靠性对汽车的整体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汽车起动机的制造水平和维修质量,我参加了本次起动机拆装实训。
通过实训,我深入了解了起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故障诊断及维修方法。
二、实训目的1. 掌握起动机的拆装步骤和注意事项;2. 了解起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3. 学会起动机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4. 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训内容1. 起动机的拆装(1)准备工具:扳手、螺丝刀、钳子、起动机专用工具等。
(2)拆装步骤:①断开蓄电池负极线,确保安全。
②拆卸起动机与发动机的连接,包括传动轴、固定螺栓等。
③拆卸起动机上的电线,包括电源线、点火线圈线等。
④拆卸起动机上的散热片,便于拆装。
⑤拆卸起动机的固定螺栓,将起动机从发动机上取下。
⑥将拆下的起动机放在干净的工位上,准备进行下一步拆装。
2. 起动机的检查(1)检查起动机的外观,如外壳、齿轮、轴承等是否损坏。
(2)检查起动机的电路,如电源线、点火线圈线等是否老化、破损。
(3)检查起动机的内部结构,如电枢、磁极、齿轮等是否磨损、损坏。
3. 起动机的维修(1)根据检查结果,对损坏的部件进行更换。
(2)对磨损的部件进行修复,如电枢绕组、磁极等。
(3)对电路进行检修,如更换老化、破损的电线。
4. 起动机的组装(1)按照拆卸的逆序进行组装。
(2)组装过程中注意各个部件的配合,确保安装牢固。
(3)组装完成后,进行整体检查,确保无遗漏。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起动机拆装实训,我掌握了以下技能:1. 起动机的拆装步骤和注意事项;2. 起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3. 起动机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4. 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 严谨的工作态度是保证实训质量的关键。
在实训过程中,我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实训效果。
起动机检测步骤实训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深入了解汽车起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和加强汽车发动机构造和原理课程的理论知识。
通过实训,学生应掌握以下技能:1. 熟悉起动机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
2. 掌握起动机的检测方法及步骤。
3. 能够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起动机的故障原因。
二、实习内容1. 起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起动机主要由电枢、磁场、控制装置、传动机构等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当接通起动机开关时,电流通过电枢线圈,产生磁场,与磁场相互作用,产生转矩,使起动机带动发动机转动。
2. 起动机的检测步骤(1)外观检查首先,观察起动机的外观,检查是否有明显的损坏、变形、松动等现象。
如有异常,应立即更换。
(2)电枢检测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枢线圈的电阻值,正常情况下,电阻值应在规定范围内。
若电阻值过高或过低,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电枢线圈内部短路- 电枢线圈绝缘损坏- 电枢线圈匝间短路(3)磁场检测使用磁场检测仪检测起动机磁场的强度,正常情况下,磁场强度应在规定范围内。
若磁场强度过低,可能存在以下原因:- 磁场线圈损坏- 磁铁磨损- 磁场线圈匝间短路(4)控制装置检测检查起动机控制装置(如电磁开关、起动机开关等)的工作状态,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
(5)传动机构检测检查起动机传动机构(如齿轮、链条等)的磨损情况,确保其能够正常传递动力。
(6)整体性能检测使用起动机性能检测仪检测起动机的整体性能,包括转矩、转速、电流等参数,确保起动机能够满足发动机启动的要求。
三、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入了解了起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
以下是我在实训过程中的一些体会:1. 起动机是汽车发动机启动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启动效果。
2. 起动机的检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外观、电枢、磁场、控制装置、传动机构等。
3. 在检测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触电、烫伤等事故的发生。
四、实训心得通过本次实训,我收获颇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吸拉动作试验。将起动机固定到台虎钳上,拆下起动机端子“C”上的磁场绕组电缆引线端子,用带夹电缆将起动机“C”端子和电磁开关壳体与蓄电池负极连接,如图1-23所示。用带夹电缆将起动机“50”端子与蓄电池正极连接,此时驱动齿轮应向外移动。如驱动齿轮不动,说明电磁开关有故障,应予修理或更换。
图1-14检查整流子是否搭铁4、励磁绕组的检查检查励磁绕组是否断路,如图1-15所示。用欧姆表检查引线和磁场绕组电刷引线之间的导通性,应导通。否则,更换磁极框架。
图1-15检查磁场绕组是否断路检查磁场绕组是否搭铁。用欧姆表检查磁场绕组末端与磁极框架之间的导通性,应不导通,如图1-16所示。若导通,修理或更换磁极框架。
图1-8起动机分解图
l-起动机总成2-励磁绕组固定螺栓3-起动机固定螺栓4-弹性垫圈5-螺母6-端盖连接螺栓7-垫圈8-电刷架9-电刷端盖10-衬套11-垫片组件(配件成组供应)12-衬套座13-弹性垫圈14-螺钉15-垫片组件16-活动接柱的垫片组件(包括24)17-螺母18-弹簧垫圈19-电磁开关端盖20-电磁开关总成21-垫块及密封圈22-螺母23-弹性垫圈24-电磁开关活动接柱组件25-拨叉销26-拨叉27-驱动端端盖28-中间支承盘29-电枢轴驱动齿轮衬套30-止推垫圈31-驱动齿轮与单向离合器32-励磁绕组33-电刷34-电刷弹簧35-弹簧36-电枢37-螺栓
(二)起动机的分解
1、用扳手旋下电磁开关的接线柱“M”的螺母,取下连接片。
2、旋下起动机贯穿螺钉6和衬套座螺钉14,取下村套座12和端盖9,取出垫片组件11和衬套10。
3、用尖嘴钳将电刷弹簧抬起,拆下电刷架8及电刷33。
4、用扳手旋下螺栓37,从驱动端盖上取下电磁开关总成。
5、在取出转子后,从端盖上取下传动叉26,然后取出驱动齿轮与单向离合器31,再取出驱动齿轮端衬套29,如图1-8所示。
实验报告
姓名
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
起动机
实验目的
1、熟悉起动机各部件,掌握起动机的拆装方法和顺序,正确使用拆装工具;
2、通过拆装起动机,进一步巩固对起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要求能清楚地说出每个零部件的作用;
3、了解起动机各零部件的技术要求,掌握各零部件的测试方法。
实验原理
起动机主要由直流串励式电动机(产生转矩,将蓄电池输入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运动)、传动机构(啮合机构)和电磁开关(起动机的控制装置),控制电路的通断)组成。
实验步骤
(一)不解体检测
1、QD1229型起动机驱动齿轮与限位环间隙为4.5±1 mm,驱动齿轮端面与端盖凸缘距离为32~34 mm。
2、以QD1229型起动机为例,空转试验时,电压12V,起动机转速不低于5000r/min,电流不大于90A;全制动试验时,电压8V,电流不大于650A,扭矩不小于29.4N·m。
1、空载性能试验
修复后的起动应对电磁开关和电动机进行性能试验。试验时,先将蓄电池充足电,每项试验应在3~5s内完成,以防线圈被烧坏。
如图1-21所示线路将起动机与蓄电池和电流表(量程为0~100A以上的直流电流表)连接。蓄电池正极与电流表正极连接,电流表负极与起动机“30”端子连接,蓄电池的负极与起动机外壳连接。
图1-18检查电刷架绝缘情况
7、离合器和驱动齿轮的检修
检查离合器和驱动齿轮是否严重损伤或磨损。如有损坏,应进行更换。
检查起动机离合器是否打滑或卡滞,如图1-19所示。将离合器驱动齿轮夹在台虎钳上,在花键套筒中套入花键轴,将扳手接在花键轴上,测得力矩应大于规定值(24~26N·m),否则说明离合器打滑。反向转动离合器应不卡滞,否则应修理或更换离合器总成。
图1-21起动机的空载试验
如图1-22所示,用带夹电缆将“30”端子与“50”端子连接起来,此时驱动齿轮应向外伸出,起动机应平稳运转。当蓄电池电压大于或等于11.5V时,消耗电流应不超过50A,用转速表测量电枢轴的转速应不低于5000r/min。
图1-22接通“50”端子进行试验
如电流大于50A或转速低于5000r/min,说明起动机装配过紧或电枢绕组和磁场绕组有短路或搭铁故障。如电流和转速都低于标准值,说明电动机电路接触不良,如电刷与换向器接触不良或电刷弹簧弹力不足等。
图1-10检查整流子径向圆跳动量
图1-11检查整流子直径
图1-12检查整流子底部凹槽深度
3、电枢绕组的检修
检查整流子是否断路,如图1-13所示。用欧姆表检查整流子片之间的导通性,应导通。若整流子片之间不导通,应更换电枢。
图1-13检查整流子是否断路
检查整流子是否搭铁,如图1-14所示。用欧姆表检查整流子与电枢绕组铁芯之间的导通性,应不导通。若导通,应更换电枢。
图1-16检查磁场绕组是否搭铁
5、电刷弹簧的检修
检修电刷弹簧,可按如图1-17所示,读取电刷弹簧从电刷分离瞬间的拉力计读数。标准弹簧安装载荷为17~23N,最小安装载荷为12N。若安装载荷小于规定值,应更换电刷弹簧。
图1-17检查电刷弹簧载荷
6、电刷架的检修
用欧姆表检查电刷架正极(+)与负极(-)之间的导通性,应不导通,如图1-18所示。若导通,修理或更换电刷架。
图1-24保持动作试验方法
图1-25回位动作试验方法
3、全制动试验
如图1-26所示,将起动机放在测矩台上,用弹簧秤5测出其发出的力矩,当制动电流小于480A时,输出最大力矩不小于13N·m。
图1-26起动机的全制动试验
1-起动机2-电压表3-电流表4-蓄电池5-弹簧秤
注意事项
1、起动机零部件较笨重,拆装过程中要防止打滑跌落。
2、在用万用表、卡尺的检测过程中要认真仔细。
3、要认真观察电流表及电压表数值,保证实验记录的准确。
批阅老师
时间
实验成绩
图1-19检查起动机离合器工作是否正常
8、电磁开关的检修
检查电磁开关内部线圈断路、短路或搭铁故障,可用万用表测线圈电阻后与标准值比较进行判断。
按照图1-20所示连接好线路,接通开关K后应能听到活动铁芯动作的声音,同时试灯L应被点亮;开关K断开后,试灯L应立即熄灭。否则应更换电磁开关或更换起动机总成。
图1-23吸拉动作试验线路
(2)保持动作试验。在吸拉动作基础上,当驱动齿轮保持在伸出位置时,拆下电磁开关“C”端子上的电缆夹,如图1-24所示,此时驱动齿轮应保持在伸出位置不动。如驱动齿轮回位,说明保持线圈断路,应予修理。
(3)回位动作试验。在保持动作的基础上,再拆下起动机壳体上的电缆夹,如图1-25所示,此时驱动齿轮应迅速回位。如驱动齿轮不能回位,说明回位弹簧失效,应更换弹簧或电磁开关总成。
图1-20电磁开关的检查
l-磁场线圈接线柱2-起动机开关3-蓄电池接线柱4-点火开关接线柱5-蓄电池
(四)起动机的组装
起动机的组装顺序可按拆卸相反的顺序进行,但要注意:在衬套10和衬套29中涂上润滑脂,用止推垫圈30调整驱动齿轮的轴向间隙(推到极限值时),标准值为0.3~l.5mm。
实验结果与分析
起动机的性能试验
检查整流子的径向圆跳动量,如图1-10所示。将整流子放在V形铁上,用百分表测量圆周上径向跳动量,最大允许径向圆跳动量为0.05mm。若径向圆跳动量大于规定值,应在车床上校正。
用游标卡尺测量整流子的直径,如图1-11所示。其标准值为30.Omm,最小直径为29.0mm。若直径小于最小值,应更换电枢。
检查底部凹槽深度。应清洁无异物槽深度为0.2mm。若凹槽深度小于最小值,用手锯条修正。
(三)、起动机的检查
1、电枢轴的检修
用千分表检查起动机电枢轴是否弯曲,如图1-9所示。若摆差超过0.lmm,应进行校正。电枢轴上的花键齿槽严重磨损或损坏,应进行修复或更换。
图1-9电枢轴弯曲度的检查
电枢轴轴颈与衬套的配合间隙,不得超过0.15mm。间隙过大,应更换新套,进行铰配。
2、整流子的检查
检查整流子有无脏污和表面烧蚀,若出现此情况,用400号砂纸或在车床上修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