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本体的设计和布置(精)
锅炉房设计完稿范文

锅炉房设计完稿范文锅炉房是一个重要的能源供应单位,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热水和热能。
在锅炉房设计中,需要考虑安全、节能、环保等因素,确保运行稳定、高效。
一、布局设计1.锅炉房应位于建筑物边界远离重要建筑的位置,尽量将烟道排放口远离人口密集地区,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2.锅炉房的布局应符合规范要求,包括锅炉、烟囱、水处理设备、燃料储存等设备的合理安排,并设置适当的通风和疏散通道。
3.锅炉房应设有合适的维修室,以便进行日常维护和紧急修理。
4.锅炉房通风排烟系统应考虑烟囱高度和烟道截面的大小,以确保烟气排放顺畅。
二、设备选择1.锅炉的选择应根据热负荷和燃料类型进行,可以选择高效节能的燃气、燃油或电锅炉,同时考虑锅炉的使用寿命和维修保养便捷性。
2.燃料储存设备应根据锅炉的燃料消耗量和储存需求进行选择,例如燃油罐、天然气罐等。
3.锅炉配套设备包括给水设备、循环水设备、水处理设备等,应根据锅炉类型和工艺需求进行选择,以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行。
4.控制系统应选择可靠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包括水位控制装置、燃烧控制系统等,以实现锅炉的安全、高效运行。
三、安全防护1.锅炉房应设置防火墙和防火门,确保火灾不蔓延到其他区域。
2.锅炉房应具备防火、防爆设备,包括自动消防系统、气体泄漏报警装置、通风设备等,以应对突发事故。
3.锅炉房应设置可靠的疏散通道和紧急照明设备,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
四、节能环保1.锅炉的热效率应达到国家节能标准,选择高效节能的锅炉设备,通过技术改造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2.锅炉房应设置废气、废水处理设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锅炉房应合理规划水、电、气的供应管线,对供应管线进行绝热处理,减少能源的损耗。
以上就是锅炉房设计完稿的范文,锅炉房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除了上述考虑因素外,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设计和施工。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的锅炉房设计工作有所帮助。
锅炉本体简介

Φ 63×8.5
SA213TP347H 分叉后
定位管
Φ 63×8.5
12Cr1MoVG
定位管
Φ 51×7.5
SA213TP347H
后屏过热器主要参数
名称
规格型号 19.79 29.69
单位 MPa MPa
备注
后 屏 过 热 器 主 要 参 数 1
设计压力 水压试验压力
设计温度
片数 每片管数 主 要 参 数 横向节距 纵向节距 屏底标高 后屏过热器进口集箱数量 后屏过热器进口集箱筒身长度 后屏过热器出口集箱数量 后屏过热器出口集箱筒身长度
φ 159×22 φ 406×65
SA210-C 20G
各113
各4 1
SA-106B
SA-106B φ 51×6 φ 57×6 SA210-C SA210-C
2 128 8
管接头
φ 76×12
12Cr1MoVG
2
(5%疏水)
名称
规格(mm) φ 406×65 φ 406×406 ×406
选用材料
后烟井侧墙下集箱 φ 406×65 过热器管接头 φ 57×6
名称
规格(mm) φ 406×60
选用材料 SA-106B 20
数量 左右各1 各1
备注
包 墙 过 热 器 主 要 参 数 2
后烟井侧墙上集箱 无孔端盖
过热器管接头
饱合蒸汽管接头 后烟井后墙下集箱 90°弯头 过热器管接头 管接头
φ 57×6
2
~9761.75 19.79 558 29.69
台
mm MPa ℃ MPa
名称
规格(mm) Φ508×85
选用材料 12Cr1MoVG
国产300MW CFB锅炉配套系统及布置设计

对流烟道 、4台冷渣器和 1 回转式空预器 等部 个 分组 成 。两 侧各 布 置 有 2个 大 直径 高 温 绝热 旋 风 分 离器 。每 个 高温 绝 热 分 离 器 回料 腿 下 布 置 一个
回料 阀和一 个 外置换 热 器 。 在炉膛 两 侧下部 对 称布 置 4个外置式 换 热 器 。 其 中两个 外置 式 换 热 器 内布 置 高温 再 热 器 ,这 两
采用 床 上 床枪 和 床 下启 动燃 烧 器 结 合 的启 动 方式 ,以节省 启动用 油 。 2 2 2 锅炉 本体 辅助 系统 .. 1 给煤 方 式 :采 用 炉 侧 八 点 给 煤 ,于 炉 膛 ) 两侧 回料 装置 的 回料管 线 上 共 设 八 个 给 煤 口 ,即 每个 回料 阀返 料 腿 上有 两个 给煤 点 ,给 煤 随循 环 物料 一 起分 四点 进 入 炉膛 ;另 外 侧 墙 上 二个 给 煤
置式换 热器 解 决 了 随着 锅 炉 容 量 增 大 ,受 热 面 布 置 困难 的矛盾 ,使 锅 炉 受 热 面 的布 置 更 灵 活 。炉
膛 、分离 器 、回料 阀 和 外 置 式换 热 器 构成 了循 环 流化 床锅 炉 的 核心 部 分— — 物 料 热 循 环 回路 ,煤 与石 灰石 在燃 烧 室 内完 成 燃 烧 及 脱 硫 反 应 ,产 生
维普资讯
第3 5卷
20 0 7年 1 2月
云
南
电
力
技
术
V0 _ 5 No 6 l3 .
De . o 7 c2 0
YUNNAN ECTRI EL C P0W ER
国产 3 O O MW F C B锅 炉 配套 系统 及 布 置 设计
再 热 、平衡 通 风 、露 天 岛式 布 置 、全 钢 架 悬 吊结
锅炉安装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锅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工程名称:XXXXXXXX锅炉房安装工程建设单位:XXXXXXXXX供热公司施工单位:XXXXXX有限公司方案编制:XXX20XX年X月XX日一、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1、工程名称:XXXXXX锅炉房安装工程2、工程地点:XXXXXXXX指定地点3、锅炉房布置:本锅炉房主体为单层布置.(二)工程特点1、设备选用、系统布置(1)锅炉选用XXXX锅炉有限公司的DZL7—0。
7/95/70 —AⅡ节能锅炉一台。
(2)锅炉给水水质处理选用“阿土组"全自动树脂罐型离子交换器,单罐出水。
容量为15--20吨/小时,001*7钠离子交换树脂,玻璃钢罐体,压型玻璃钢水箱一台(容水量20m³)。
(3)消烟除尘:采用铸铁多管除尘器。
(4)锅炉上煤机:TGS-2型斜坡机上煤机。
(5)锅炉除渣选用:SGC-1型链条刮板(或螺旋)出渣机。
(6)锅炉辅机:鼓、引风机均由锅炉厂选配提供、炉排减速机机也由锅炉选配厂提供。
(7)锅炉组装出厂,彩钢板保护装饰。
(8)锅炉本体包括:本体、一次仪表阀门、扶梯、减速机、省煤器。
(9)安装方附带耐火材料、保温材料,可完成交钥匙工程全部所需辅材。
(10)锅炉供货期为合同生效后60天。
2、锅炉供货状态:锅炉整体快装出厂。
3、此项目考虑投资,锅炉采用单层布置,炉前斜坡提升机上煤,自动给煤,螺旋或刮板除渣,人工小车运出锅炉房。
4、控制系统采用锅炉厂配备的标准控制柜。
其中有缺水报警,超温超压报警,炉膛温度、水温显示等必要监控。
启动根据需要,可依照用户要求配备软启动、变频启动、星三角直起、降压启动等。
炉排采用滑差无级变速控制,也可根据用户要求配备变频或直流控制。
(三)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1、本工程安装工期天数为47天。
我公司可根据自己实际工作效率及安装能力,进度计划作如下安排:找平放线:1天锅炉就位:3天.辅机及烟风道安装:20天。
管道及泵房的安装:7天。
锅炉本体结构(郭超发布版)

发电部培训教材
阜阳华润电力有限公司
FCuhyainnag RCehsionuarcReessPouowrceers(PFouwyaenr gC)oC.Lot.dL.td.
发电部培训教材
整体汽水流程
阜阳华润电力有限公司
FCuhyainnag RCehsionuarcReessPouowrceers(PFouwyaenr gC)oC.Lot.dL.td.
3105.0
3105.0
3105.0 1519.9 2727.4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210 220 230 240 250 260 270 280 290 300 310 320
330 340 350 360 370 380 390 400 410 420 430 1
10
20
2760.0 2760.0 2760.0 30 40 50 60 70
2932.5 80 90
2760.0 2760.0 100 110 120
2727.4 130
43859
+42794.6 BUCKSTAY
3564.4 2228.4 3674.2
3508.7
3550.0
3800.1 +33388 3642.1
冷灰斗
发电部培训教材
给水经省煤器加热后进入外径为 φ324mm、材料为SA-106C的水冷 壁下集箱,经水冷壁下集箱进入 冷灰斗水冷壁。冷灰斗的角度为 55°,下部出渣口的宽度为 1400mm。灰斗部分的水冷壁由水 冷壁下集箱引出的436根直径 φ38mm、壁厚为6.5mm材料为SA213T12、节距为53mm的管子组成 的管带围绕成。
+39244.6 BUCKSTAY +38456
锅炉总体结构介绍

1.1.锅炉总体简介本锅炉为亚临界压力中间一次再热控制循环炉,单炉膛∏型露天布置,四角切向燃烧,全钢架悬吊结构,固态排渣。
锅炉总体布置见图2.1-1。
炉膛宽19558mm,深17448.5mm,炉顶标高73600mm,锅筒中心线标高74600mm,炉顶大板梁底标高82100mm。
锅炉炉顶采用金属全密封结构。
并设有大罩壳。
炉膛由Φ51×6膜式水冷壁组成,炉底冷灰斗角度55o,炉底密封采用水封结构,炉膛上部布置了分隔屏、后屏及屏式再热器,前墙及两侧墙前部均设有墙式辐射再热器,炉室下水包标高为7970mm。
水平烟道深度为8548mm,由水冷壁延伸部分和后烟井延伸部分组成,内部布置有末级再热器和末级过热器。
后烟井深度12768mm,后烟井内设有低温过热器和省煤器。
炉前布置三台低压头炉水循环泵,炉后布置两台三分仓容克式空气预热器,预热器转子直轻13.492m,转子反转,一次风分隔角度为50o。
锅炉采用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配六台HP983型中速磨煤机,布置在炉前,五台磨煤机可带MCR负荷,一台备用。
燃烧器四角布置,切向燃烧,每台磨煤机出口由4根煤粉管道接至一层煤粉喷咀。
最上排燃烧器喷口中心线标高35470mm,距分隔屏屏底距离20130mm,最下排燃烧器喷口中心标高26170mm,至冷灰斗转角距离为5969mm,每角燃烧器风箱中设有三层启动及助燃油枪。
锅炉钢架为全钢架,高强度螺栓连接,整台锅炉共设置18层平台,其中7层刚性平台,为便于操作,个别地方还设置了局部平台。
除渣斗装置及预热器外,锅炉所有重量都悬吊在炉顶钢架上。
过热器的汽温调节主要采用喷水调节,再热器的汽温调节主要采用燃烧器摆动及过量空气系数调节,在再热器进口管道上装有事故喷水装置。
本锅炉设有容量为5%MCR的启动旁路系统。
锅炉设置了膨胀中心,运行时整台锅炉以膨胀中心为原点进行膨胀,锅炉垂直方向上的膨胀零点设在炉顶大罩壳顶部,锅炉深度和宽度方向上的膨胀零点设在炉膛中心,在炉膛高度方向设有三层导向装置,以控制锅炉受热面的膨胀方向和传递锅炉水平载荷。
300MW培训二锅炉总体布置课件

6、省煤器:水平蛇形管,顺列,垂直于前墙, 114排 φ57×4,
7、空气预热器:三分仓,10.33m,漏风率≤12%
8、燃烧器:直流宽调节比摆动式燃烧器,4层一 次风,8层二次风,2层三次风;切角管形成水冷
套,保护燃烧器。
每层一、二次风喷口间隔布置,上、下两 层一次风相对集中布置;两组三次风布置 在顶部二次风的下方,下倾10°,不再摆 动;一次风摆动±13°,二次风摆动 ±15°。
9、汽温调节方式:两级,Ⅰ级在分隔屏进 口,MCR时喷水量26t/h,Ⅱ级在高温对流 过热器进口,喷水量9t/h。
10、出渣设备:两台机械式连续出渣机。
经过高温再热器加热至额定温度后,进入 出口联箱,分2路进入中压缸。
(四)、烟风系统:
包括空气系统和烟气系统
1、空气系统:大部分送风机供给,少部分 由一次风机供给,送入回转式空气预热器。 空气预热器为三分仓。为调节温度,一次风 设置旁路,旁路设有自动调节风门。
二次风分两部分:
一路大部分作为燃烧辅助风,少部分作为 一次风和三次风喷嘴的周界风;
竖井12m,前 5.4 m,后 6.6m,单级省煤器
2级喷水减温,再热蒸汽依靠烟气挡板调节
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Φ10.33m
水冷壁下集箱中心线标高7.55m,2台碎渣机和捞 渣机。
全钢高强度螺栓连接钢架,除空气预热器和出渣 装置外都悬吊在炉顶钢架上。
(二)锅炉的主要部件:
1、燃烧室:深12.5m 宽13.26m ,宽深比1:1.06
4、再热蒸汽系统:
SG1025-18.1-M319型锅炉再热系统如图, 再热冷段蒸汽先经过锅炉两侧两根管道引 入再热器的事故喷水减温器;
锅炉房布置要求及管道设计要点清单

锅炉房布置要求及管道设计要点清单01布置要求1)锅炉房燃气设计首先应勘察锅炉房的位置、建筑结构以及锅炉台数等是否充足规范要求;2)锅炉房与其他建筑物相连或设置在内部时,严禁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紧要部门的上、下一层、贴临位置以及重要通道、疏散口的两旁,并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室一层靠外墙部位。
但常(负)压燃气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或屋顶上。
设置在屋顶上的常(负)压燃气锅炉,距离通向屋面的安全出口不应小于6m。
3)锅炉房与民建内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纳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防火隔墙和 1.5h的不然性楼板分割。
隔墙上的门、窗应采纳甲级防火门、窗。
4)规范上规定锅炉房的锅炉总台数,新建时一般不宜超过5台;扩建和改建时,一般不宜超过7台。
虽然这里规范用词是宜,但是其启程点却是安全问题,所以此处要慎重。
5)锅炉房不同于锅炉间,锅炉间仅指安装锅炉本体的场所,锅炉房包含辅佑襄助间和生活间等,锅炉房的泄爆面积针对的是锅炉间。
6)锅炉房出入口以及开门方向的设置: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但对独立锅炉房,当炉前走道总长度小于12m,且总建筑面积小于200m2时,其出入口可设1个;非独立锅炉房,其人员出入口必需有1个直通室外;锅炉房为多层布置时,其各层的人员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
楼层上的人员出入口,应有直接通向地面的安全楼梯。
锅炉房通通向锅炉间的全部朝向锅炉间开启,通向锅炉房外的全部朝向外部开启。
02管道设计部分1)锅炉房燃气管道宜采纳单母管;常年不间断供热时,宜采纳从不同燃气调压箱接来的双母管。
采纳双母管时,每一母管的流量宜按锅炉房最大计算耗气量的75%计算。
且在引入管的室外燃气管道上应装设与锅炉房所装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联动的总切断阀。
2)锅炉房内燃气管道不应穿过易燃或易爆品仓库、配电室、变电室、电缆沟、通风沟、风道、烟道和易使管道腐蚀的场所。
3)锅炉房内燃气管道宜架空敷设。
输送密度比空气小的燃气的管道,应装设在空气流通的高处;输送密度比空气大的燃气的管道,宜装设在锅炉房外墙和便于检测的地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挥发分低:燃烧区布置燃烧带;炉膛瘦长;空气预热 器受热面积大;挥发分影响过量空气系数。
煤灰分:磨损和积灰,要选取适当的烟气流速 灰的熔融性:灰的软化温度T小于等于1390度,需要限制 炉膛容积热负荷。影响炉膛的容积和尺寸。 煤中水分:水分大,要求热风温度高,空预器面积大。
10
第二节 主要设计参数的选定
一、排烟温度 二、热风温度 三、炉膛出口烟温
四、各受热面中的工质流速
11
一、排烟温度
排烟温度低,排烟若损失小,锅炉效率高,节约燃料; 但是传热温差下降,增加了受热面积。 存在最经济排烟温度。 还应考虑:低温腐蚀、堵灰。
表13-2 表13-3
12
二、热风温度
热风作用:煤粉制备时起干燥预热作用,主要是帮助煤粉在 炉内迅速着火。 热风温度高有利于运行,但是多布置空气预热器面积。 稳定着火为益。只有在挥发分少的无烟煤,水分高的褐煤、 液态排渣方式时,才采用高的热风温度。
S' S
sio2 q
sio2 K gs
sio2 q
100 sio2 K qx 100
S
sio2 gs
(S
sio2 qx
S
sio2 g
1 ) 2
x:送入清洗装置的给水占总给水量的质量百分数; p:排污率;
S'
sio2 :进入清洗装置蒸汽的硅酸含量; q
27
清洗效率:实际清除的硅酸含量与理论上可能除去的硅 酸含量之比;
(3)清洗装置平衡方程
x sio2 sio2 (100 p ) S g (100 d ) S 'q 100 x sio2 sio2 100S q [ (100 p ) d ]S qs 100
25
盐分平衡图
26
(4)锅水平衡方程
100 x x sio2 sio2 (100 p) S g [ (100 p) d ]S qs 100 100 sio2 sio2 (100 d ) S ' q pSgs
21
二、立式旋风分离器:
1、工作过程:(见《锅炉原理》多媒体教学软件) 2、结构型式及允许负荷:φ 290,φ 315,φ 350
22
三、涡轮式旋风分离器:(轴流式)
多用于强制循环锅炉
23
第五节 蒸汽清洗装置
一、蒸汽清洗工作原理 二、蒸汽清洗装置 三、提高蒸汽清洗效果措施
24
一、蒸汽清洗工作原理
分配系数: S q
sio2
a sio2 sio2 S gs ,m g / kg 100
蒸汽的含硅酸量取决于锅水的含硅酸量;
x (100 p)(i'ism ) (1)凝结蒸汽率: d 100 , % i"i'
sio2 sio2 sio2 ( 100 p ) S 100 S pS (2)总平衡方程: g q gs
16
二、硅酸的选择性携带
1、重要性: 高压下,硅酸携带大大高于机械携带,在汽轮机低压缸沉积; 2、硅化物溶盐规律: (1)复杂性: ① 测量时难分开; ② 溶解特性差异大; ③ 锅水PH值影响大; (2)蒸汽中硅化物溶解量: (3)锅水中硅酸含量: (4)溶解系数: 3、减少蒸汽中硅化物含量的方法: (1)补给水除硅、防止凝汽器泄露; ( 2 )控制锅水的 PH 值, PH 值增大,溶解少,一般 9 ~ 10。(排污降低PH值,可导致硅量增加)
m:锅水浓缩倍率; 控制给水品质或控制排污率;
34
3、排污率和给水品质的限定: 技术经济比较 4、排污方法的局限性: (1)压力增高,排污带走盐分相对减少,排污作用 减少; (2)压力增高,蒸汽带走盐分增加,因此给水品质 应更好;
35
三、给水品质(标准)
36
28
影响蒸汽清洗效果的因素:
(1)清洗后蒸汽携带硅酸系数; (2)清洗水硅酸含量; (3)清洗不完全系数β ;
29
二、蒸汽清洗装置
雨淋式; 水膜式; 起泡穿层式; 板厚2~3mm,开孔孔径φ 5~φ 6
30
三、提高蒸汽清洗效果措施
1、蒸汽与清洗水要充分接触: 保证必要的清洗水层厚度Hqxs; (1) 清洗孔板上部保持连续的清洗水层; (2) 保证清洗装置上水层均匀,溢流通畅; 2、蒸汽与清洗水要均匀地接触: 3、进入清洗水层蒸汽应力求干净: 4、减少清洗后蒸汽带水量: (1) 清洗负荷强度Rqxb; (2) 清洗水份额x; (3) 清洗装置与二次分离元件的距离Hqxs; 5、提高锅炉给水品质:
S'
sio2 q
sio2 sio2 S 'q S q
S a ( 100
sio2
sio2 g
Hale Waihona Puke S 2sio2 qx
)
β :清洗不完全系数;
sio2 sio2 sio2 sio2 K qx Sg S qx K gs sio2 (1 ) ( ) S gs 100 2 100
sio2 Sq
1、分离的任务和一次分离元件: (1)、任务: ①一次分离(粗分离),蒸汽湿分减少到0.5%~1%; ②消除汽水混合物的动能; ③为二次分离(细分离)创造条件, A、不允许大的水滴或大量湿分带进二次分离元件; B、均匀引出蒸汽;(充分利用汽包分离空间) C、不允许夹带汽泡;(降低膨胀水位,减少下降管带汽, 水流不旋转) D、分离水流不能直冲水面,溅起水滴; ④阻力小;
15
2、盐类分类:
(1) 硅酸盐(分配系数最大); (2)易溶的其它盐类,如NaOH、NaCl、CaCl2(分 配系数小于硅酸盐,但压力增大,分配系数很大); (3) 难溶于蒸汽的盐分(分配系数很小); 【注意】P < 6Mpa,主要考虑机械携带; P > 6Mpa,考虑硅酸携带; P > 12.75Mpa,考虑第二类盐携带; P > 20Mpa,考虑第三类盐携带;
17
三、过热蒸汽的溶盐规律
1、饱和蒸汽易于溶解的盐类在过热器中溶解度也较大;
2、压力越高,溶解度越大;
3、压力一定,溶解度不同的盐有增有减,过热汽温很高 时,接近理想气体,盐分受温度影响大;
18
第四节 汽水分离装置 一、汽水分离过程的组织
二、立式旋风分离器
三、涡轮式旋风分离器:(轴流式)
19
一、汽水分离过程的组织:
31
第六节 排 污 一、锅炉给水的限定
二、排
污
三、给水品质
32
一、锅炉给水的限定
Km m S S gs,m g / kg 100
m q
33
二、排
1、排污的作用
污
P
D pw D
100 , %
2、锅水盐分平衡
(100 P ) S g PS gs 100S q K Sq S gs 100 S gs 100 P 100 P m Sg PK P
7
3 箱型布置
1、特点 适用于中大容量燃油、燃气锅炉。
8
二、蒸汽参数和锅炉容量对锅炉本体布置的影响
参数的变化使得锅炉内加热、蒸发和过热(再热) 吸热量的比例发生变化。 参数升高:加热吸热量变化不大; 蒸发吸热量变化降低; 过热(再热)吸热量变化升高。 前屏 墙式再热器
9
三、燃料特性对锅炉本体布置的影响
3
图13-1(a)
4
(3)无水平烟道∏型 结构紧凑; 密封性好; 包墙管系统简单; 有利于受热面采用悬吊结构
5
(4)双折烟角∏型 改善烟气在水平烟道的流动状况,利用转弯烟室的 空间,在水平烟道部分布置更多的受热面。
6
2 塔型布置
1、特点 烟气一直向上流动,适用于褐煤、多灰分劣质烟煤。 2、优点 便于疏水,锅炉体积小,锅炉占地少,煤粉管道和燃烧 器布置方便,整台锅炉悬吊,只有向下的垂直膨胀, 对流受热面管子在一侧集中穿墙,减少密封面,烟气 不改变流动方向,对受热面冲刷均匀,磨损减轻。 3、缺点 锅炉很高,安装和检修困难,蒸汽管道的长度和成本 增加,炉膛和对流受热面的截面需配合恰当;将空气 预热器和送引风机放在顶部,加重锅炉构架负荷,也 增加了安装和检修的困难。
第 13 章
锅炉本体的设计和布置
第一节 锅炉本体布置
第二节 主要设计参数的选定 第三节 锅炉热力计算方法
1
第一节 锅炉本体布置
一、锅炉本体布置的典型结构
二、蒸汽参数和锅炉容量对锅炉本体布置的影响
三、燃料特性对锅炉本体布置的影响
2
一、锅炉本体布置的典型结构
1 ∏型布置及其变形 (1)∏型布置的优点: 高度低,易于安装起吊方便; 受热面易于布置成逆流; 尾部烟道烟气向下流动,有利吹灰; 锅炉烟气出口在底层,引风机、送风机除尘器等可以 布置在地面。 (2)∏型布置的缺点: 占地较大; 受热面局部磨损; 转弯气室难以利用; 锅炉容量大时,燃烧器布置有困难。前后墙布置,煤 粉管道复杂,四角切圆布置,炉膛与尾部烟道高度和 截面配合难度大。
20
(2)、一次分离元件包括: ① 旋风分离器; ② 挡板; ③ 立式节流板; ④ 水下孔板; ⑤ 钢丝网分离器;
2、细分离的任务和办法: (1) 任务:蒸汽湿分降低到0.01%~0.03%; (2) 办法: ① 控制蒸发面负荷减少汽流携带水滴的卷吸 力; ② 局部区域汽流流速不要太高; ③ 进行重力分离; ④采用二次分离元件;
固态排渣煤粉炉 贫煤、烟煤 300-350 褐煤、无烟煤 360-400
13
三、炉膛出口烟温
一、饱和蒸汽的溶盐 二、硅酸的选择性携带 三、过热蒸汽的溶盐规律
14
一、饱和蒸汽的溶盐
1、溶盐规律:
( 1 )分配定律:如果某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介质 中(如空气和水)均能溶解,则平衡状态下,该物质 在这两种介质中的溶解度之比为一常数,可称为分配 系数。 (2) 饱和蒸汽溶盐的特点: ①具有选择性; ②溶盐能力与压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