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 汉唐古典舞的一代宗师
孙颖先生的舞蹈作品

孙颖先生的舞蹈作品
孙颖先生,威妥玛戏剧研究中心艺术总监,中国和东北亚地区最受尊
敬和尊重的戏剧舞蹈指导。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师级舞蹈指导,著
名舞蹈演员,配乐设计师和指挥家。
一、《唐言秦语》
《唐言秦语》是由孙颖先生主导编舞的一部重要舞剧作品。
这部作品
充满着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诉说了曾经发生在秦朝的一段著名
历史故事。
描繪出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度神话性,通过精彩的舞台表演,表达出统一的怨恨和仁慈的慈悲两种思想。
二、《宫廷之舞》
《宫廷之舞》是孙颖先生编舞的一部传统中国舞剧,展示了宋朝的古
湘园宫舞的精彩历史。
这部作品以舞者灵巧的动作把宋朝的宫心悦描
绘出来,向观众提供了体验古风流迹的难得机会,是一部绝美而且虔
诚的表演。
三、《塞外飞客》
《塞外飞客》是孙颖先生编舞的另一部非凡作品,它以英雄般的主角
形象舞动着宁静而内敛的舞动,勾勒着新中国与国外融合地区文化的
浓烈气息。
通过舞蹈语言表达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将中国精神传递到
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四、《桃花潭水》
《桃花潭水》是孙颖先生的另一部传统舞蹈作品。
在演出中,舞者以
轻快优美的动作勾勒出宋朝传统文化中桃花潭水的美丽外表,表达了
对中国传统文化美好回忆的缅怀,向观众展示了宋朝独特文化的荣耀。
五、《日出海外》
《日出海外》是孙颖先生主持编排的另一部传统舞蹈作品,它根据现
代的舞台表演技术诠释中国古典文化,以其独特的舞蹈表情形象,展
现中国古代文化的傲人历史,向全世界展示日出的中国文化之美。
汉唐古典舞踏歌作品赏析

汉唐古典舞踏歌作品赏析摘要:一、汉唐古典舞《踏歌》的背景介绍二、舞蹈《踏歌》的审美价值三、舞蹈《踏歌》的表现形式与特点四、汉唐古典舞《踏歌》的时代精神五、总结正文:汉唐古典舞踏歌作品赏析汉唐古典舞《踏歌》是一支充满文化气息的舞蹈作品,它通过优美的舞姿和歌声,展现了古代俪人携手游春的踏青场景,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久违的美景之中。
本文将从舞蹈的背景、审美价值、表现形式与特点、时代精神等方面进行赏析。
一、汉唐古典舞《踏歌》的背景介绍舞蹈《踏歌》由北京舞蹈学院汉唐古典舞学派创始人孙颖教授创作。
孙颖教授在古代踏歌的基础上,借鉴了大量的汉画像中的舞姿造型复原改编而成。
这支舞蹈以边歌边舞的形式,展现了古代佳人携手游春踏青的良辰美景。
二、舞蹈《踏歌》的审美价值《踏歌》舞蹈的审美价值在于它重现了汉唐时期积极向上、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通过分析舞蹈中的舞姿、服饰、动作等特点,观众可以感受到古代舞蹈的韵味和情感表达。
此外,舞蹈中所展现的少女神情欢愉、娇羞无邪、情窦初开的形象,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
三、舞蹈《踏歌》的表现形式与特点舞蹈《踏歌》以阳春三月的江南春色为背景,表现了一行踏青少女联袂歌舞的场景。
舞者们穿着古朴别致的服饰,舞姿流动绵延,重心微倾生新韵,节奏洒脱步均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舞蹈中的衣袖运用别具一格,如同古籍所载:“若来若往,若仰若俯”,罗衣从风、长袖交横”,展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
四、汉唐古典舞《踏歌》的时代精神《踏歌》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汉唐时期积极向上、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在这个时期,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安康。
舞蹈《踏歌》通过展现古代佳人踏青的场景,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国家富强的祝愿。
这种时代精神今天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可以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五、总结汉唐古典舞《踏歌》是一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舞蹈作品。
它展现了古代俪人携手游春的踏青图景,传递了汉唐时期积极向上、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漫谈中国汉唐古典舞

漫谈中国汉唐古典舞作者:卿婕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23期【摘要】中国古典舞在当代的创建与发展,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
在创建与发展的过程中,老一辈舞蹈家们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在实践、学习、摸索中,创建了一套趋于成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
如今,中国古典舞已经发展出了身韵派、汉唐派、敦煌派,形成了一体多元的态势。
本文通过回顾孙颖老师创建中国汉唐古典舞的历程和创建理念,勉励我辈继承老一辈舞蹈家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为发展中国古典舞,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懈奋斗。
【关键词】中国汉唐古典舞;孙颖;创建历程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3-0076-02中国古典舞在当代的创建与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
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批有志于复兴、传承、发扬中国传统舞蹈的舞蹈工作者们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在实践、学习、摸索中,创建了一套趋于成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
如今,中国古典舞已经发展出了身韵派、汉唐派、敦煌派,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古典舞的壮大和发展。
本文主要谈中国古典舞中的“汉唐派”——由孙颖教授创立的中国汉唐古典舞。
一、中国汉唐古典舞的产生背景回顾历史,中国古典舞在创建之初,采取了向传统戏曲学习的做法,这来自于我国横跨数个艺术领域的著名艺术家欧阳予倩的启发。
欧阳先生指出,中国古代文学中记载了很多辉煌灿烂的舞蹈篇章,但都失传了,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戏曲中保留的古典舞蹈。
为创建中国新的古典舞,欧阳予倩在担任中央戏剧学院首任院长时期,邀请了吴晓邦和盛婕筹备中央戏剧学院舞蹈运动干部训练班,邀请了崔承喜组建舞蹈研究班,还聘请了院外戏曲教员及名师,来给两班的学生传授戏曲舞蹈片段及身段训练方法,希望这两班可以从传统戏曲舞蹈中发展出新中国的舞蹈艺术。
欧阳予倩也是最早提出“中国古典舞”这个词汇的人,他的理念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建立新中国的舞蹈艺术,要运用戏曲舞蹈中发展而来的古典舞,表现当代人对历史的审美眼光。
孙颖的汉代舞蹈作品

孙颖的汉代舞蹈作品
【原创版】
目录
1.介绍孙颖及其舞蹈作品
2.汉代舞蹈的特点和影响
3.孙颖的汉代舞蹈作品对现代舞蹈的影响
4.孙颖的汉代舞蹈作品的价值
正文
孙颖是一位杰出的舞蹈家和编舞家,在我国舞蹈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她的汉代舞蹈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汉代舞蹈是我国古代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点是动作优美、韵律和谐、表情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汉代舞蹈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还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西域,对中亚和欧洲的舞蹈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颖的汉代舞蹈作品,不仅继承了汉代舞蹈的传统特点,还融入了她对现代舞蹈的理解和探索。
她的作品,既有古典舞蹈的优美韵律,又有现代舞蹈的新颖创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孙颖的汉代舞蹈作品,对我国现代舞蹈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我国现代舞蹈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同时,她的作品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让人们感受到了舞蹈艺术的魅力。
孙颖的汉代舞蹈作品,是我国舞蹈艺术的瑰宝。
她的作品,不仅为我国舞蹈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世界舞蹈艺术增添了新的色彩。
第1页共1页。
舞剧《铜雀伎》的身体语言建构

DANCE FASHION 2023漫谈DANCE FASHION 在《中国古典舞评说集》当中,孙颖从切身经历的角度对汉唐古典舞的文化语言构建方法进行了详述,在他看来,汉唐古典舞动作语汇的构建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
其中第一步是“理论研究”,即对过去特定时期的政治、社会、文学、艺术等成果进行总结梳理;第二步“形象解读”,是对过去不同朝代中的典型性舞姿、气韵审美、动静关系、动作连接等进行细致解读;第三步“验证调整”,即对已经提炼成型的文化语言与相邻艺术的气韵和时代的文化审美风尚进行对照修正。
“通过以上步骤形成了‘研究古典舞蹈文化资源———解读古代舞蹈基本形态———构建古典舞语言体系———实现对古代传统舞蹈形象具有指向性的精准复刻’这一整体发展思路”,孙颖对于文化语言的建构,其根本是为了汉唐古典舞身体语言的当代“复现”,通过对汉代、唐代等古代艺术形象的解读,以便新时期的研究者能够更好地体悟传统舞蹈的风格韵味,精准地把握舞蹈身体语言背后的深刻意味。
本文依据文化语言建构的三大准则,分步骤剖析舞剧《铜雀伎》的身体语言建构路径,继而说明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的相互印证。
1.舞剧《铜雀伎》文本概述“铜雀伎”一名最初源自曹操于建安十五年所修建的“铜雀台”,据史书记载,铜雀台是曹操于邺城西城墙的北部所修筑的三大台中的主台,是曹操处理政事的场所,更是邺城文人墨客即席赋诗、雅俗共赏的中心。
《广韵·纸韵》中所言:“伎,侣也。
”“‘伎’字与‘技’字含义相同,指代水平、技艺,铜雀伎实际上就是指在铜雀台上从事歌舞表演的专职人员。
”《铜雀伎》是孙颖基于曹操的“遗诏”而创编的作品,舞剧文本讲述了铜雀伎郑飞蓬与卫斯奴之间凄婉的爱情故事,其文本内容重在讲述中国最底层歌舞乐人的悲惨命运,他们的故事令人惋惜、引人哀叹。
作品当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名为“郑飞蓬”与“卫斯奴”,郑、卫二姓,取意“郑卫之音”。
“郑卫之音”亦称为“俗乐舞”,原本是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卫国等地的民间音乐,后被正统思想与统治阶级所抨击。
舞蹈《相和歌》的舞美呈现

舞蹈《相和歌》的舞美呈现舞美的呈现可以表现在音乐、服装、道具、妆容、作品的动作、空间、队形和灯光效果等方面。
群舞《相和歌》的动作是以踏鼓为主,上身动作配合而形成的,踏鼓清脆、舞姿柔美轻盈;整个作品的空间构图干净流畅,始终保持对称美,在变换当中有序流动;相对外化直观的就是服装道具,服装具有汉代服饰的影子,主要体现在“袖”。
整个作品的舞美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达到和谐的审美视觉效果。
标签:相和歌;动作之美;空间构图之美;服装道具之美女子群舞《相和歌》是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汉唐舞蹈的创始人孙颖先生所创,该作品是以二十个女子一人一鼓,踏鼓而歌的一种舞蹈形式,演员们在鼓上轻盈柔美,翩翩起舞,表现了一群年轻女子心中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舞蹈演员们始终与鼓联系在一起,时而在鼓面上用脚打击节奏,时而在鼓上和鼓下之间交替做出富含技术难度的动作,整个舞蹈的呈现也充分彰显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韵味。
舞美是能够让观者在观看舞台作品表演时达到的一种审美,从而与舞蹈作品所要表现的情感思想形成共鸣。
舞蹈《相和歌》继承了汉代时期“百戏”边歌边舞的表演形式特点;在服装上有巾袖舞的长袖;道具上也有道具舞的踏鼓。
在舞蹈中继承了汉代舞蹈中的“技艺结合,技艺并重”的特点,也继承汉代歌舞百戏的表演形式表现人物、舞蹈风韵,形成具有汉代舞蹈特色的“长袖细腰,扬袖踏鼓”的美学舞韵。
汉代时期的“相和大曲”是一种边歌边舞的歌舞表演形式,同时它也是汉代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歌舞曲,这类歌舞最初的表演形式只是清唱,后来经过发展加入了一些乐器用于伴奏,从而形成了艺术歌曲“相和歌”,再后来融入了舞蹈动作,就成为了“相和大曲”,它是汉代时期歌舞的最高表现形式。
本文分别从《相和歌》的动作之美、空间构图之美、服装道具之美这几个方面来谈这个作品的舞美呈现。
一、动作之美在舞蹈中,以脚下的踏鼓和上身的舞袖为主要动作,脚下整齐划一有节奏的踏鼓,同时配合身体的姿态,动作轻盈柔美。
中国古典舞与乐舞文化(2017下)答案整合

中国古典舞与乐舞文化(2017下)答案整合by集美大学诚毅学院151.1古舞新韵1【单选题】身韵派——强调“形、神、劲、律”,教学流派创始人为北京舞蹈学院_________先生、李正一女士。
A、高金荣B、欧阳予倩C、孙颖D、唐满城正确答案:D2【单选题】“中国古典舞”这个名词是1950年由_________提出的,当时是指京剧、昆曲中的舞蹈。
A、欧阳予倩B、唐满城C、李正一D、戴爱莲正确答案:A3【多选题】中国古典舞是形成于新中国之初,建立在深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以民族性为主体,以_________为载体,并借鉴芭蕾体系建构起来的更新、更现代的新古典舞。
A、戏曲舞蹈B、芭蕾C、武术D、民间舞正确答案:AC4【判断题】一般来说,古典舞一般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作和较为高超的技巧。
视频中提到的世界各地古典舞如欧洲的芭蕾、印度的班耐舞、印尼的婆罗多舞等。
正确答案:×2.1美目盼兮——“眼”1【单选题】黄豆豆表演的《醉鼓》不仅从肢体语言上进行细致的刻画,眼神也很好的把握了______的意境。
A、形醉神不醉B、酣醉如泥C、醉生梦死D、酩酊大醉正确答案:A2【判断题】戏曲中,武生要拧眉瞪目、花旦要流光四顾、小生要舒眉展眼、青衣要含蓄垂目,这些人物形象的眼神描述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人物的特征,让人马上就能够抓住人物性格的特点所在。
正确答案:√3【判断题】眼睛是传神的工具,“形已动、神未领;形已止、神未止”这一口诀形象、准确地解释了古典舞身韵中形和神的联系及关系。
正确答案:×答案解析:应该是“形未动、神已领;形已止、神未止”的形神关系。
2.1.1眼神1【单选题】斜定法要求所视目标与视者的眼睛成________度斜角。
A、45度B、90度C、25度D、0度正确答案:C2【判断题】练习收神时,眼神经过下弧线,同时上身慢慢形成立腰拔背的体态,眼看肚脐;放神时依然经过下弧线,同时上身慢慢形成松腰弓背的体态。
汉唐古典舞赏析《相和歌》北京舞蹈学院已故孙颖教授复原代表作

汉唐古典舞赏析《相和歌》北京舞蹈学院已故孙颖教授复原代表作相和歌是一首绝代古典舞作品,由北京舞蹈学院已故孙颖教授复原。
这首舞蹈是在汉唐时期的经典作品,通过优雅的舞姿、精妙的编排和动人的音乐,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本文将对《相和歌》这一舞蹈作品进行深入的赏析。
相和歌是一种传统的汉唐古典舞,起源于古代宫廷乐舞。
它以柔美的舞姿和舒展的动作为特点,融合了古代音乐和舞蹈的精华,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相和歌》以其高雅精致的风格而闻名,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的瑰宝之一。
首先,通过动作的流畅和舞姿的优雅,《相和歌》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祥和宁静的境地。
舞者们穿着华丽的汉唐服装,身姿端庄,舞步轻盈,展现出女性的柔美和纤细。
舞者们的动作有机地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美意象,如扇子、花、月亮等元素。
这些动作与姿势都经过精心设计,使得整个舞蹈的呈现更加流畅自然,给人一种美轮美奂的感觉。
其次,在编排上,《相和歌》巧妙地融合了汉唐时期的音乐元素和舞蹈形式。
整个舞蹈分为多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独特的旋律和编舞。
舞者们的动作与音乐完美地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编排师充分考虑了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表达,使得舞蹈更加生动、感人。
舞蹈中的起伏和转折让观众沉浸其中,感受到舞蹈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除了动作和编排,音乐在《相和歌》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首舞蹈配乐采用了古乐元素,以独特的乐器演奏和旋律构成,营造了一种古韵悠长的氛围。
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使得整个作品更加完美。
音乐与舞蹈的默契配合,使得观众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仙境。
《相和歌》作为北京舞蹈学院已故孙颖教授复原的代表作,通过对这首古典舞蹈的发掘和复原,世人得以重新欣赏到了这一经典之作。
孙颖教授在复原过程中,致力于保留古代舞蹈的原汁原味,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的舞蹈理念,使得这个作品更加贴近观众的心灵需求。
她的细致研究和精湛技艺,为《相和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得这首舞蹈作品在今天依然充满了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颖汉唐古典舞的一代宗师
孙颖1929年出生,北京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孙颖教授是北京舞蹈学院建院元老之一,著名舞蹈理论家、舞蹈教育家和编导。
孙颖教授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历经了二十余年的理论思考和准备,曾发表《试论中国古典舞》、《再论中国古典舞》、《三论中国古典舞》、《天足与小脚时代的分歧》、《驳传统舞蹈还需“舞蹈化”的奇谈》、《争论的是什么?分歧在哪里?》等多篇论著。
在中国舞蹈界引起极大的反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投入舞蹈创作,主要作品有:以建安时期为历史题材的古典舞剧《铜雀伎》;电视剧《唐明皇》、《三国演义》、《司马迁》、《炎黄始祖》中的舞蹈部分;大型古典舞蹈晚会“寻根述祖谱华风”之一《炎黄祭》(其中《踏歌》获中国舞首届“荷花杯”大赛金奖);“寻根述祖谱华风”之二《龙族风韵》,以及《小破阵乐》、《小胡旋》等多个经典作品。
二十世纪初开始受聘于重庆大学,任舞蹈系主任。
二零零一年,北京舞蹈学院为孙颖教授设立“汉唐古典舞教研室”,开始招收本科生并担任研究生导师。
2006年孙颖教授被评为第二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孙颖是我国现当代民族舞蹈体系的创建者,他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意象成为其学科标志,富有新意且意味深远。
他一生付诸"汉唐古典舞"(中国古典舞流派)及其艺术贡献。
孙颖教授留下了重建中国古典舞的理念与途径,对中国古典舞的创作理论和方法以及对中国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有着细致的设想与具体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