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燃料油年报
田春荣2008中国石油进出口统计

2008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田春荣(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字体:大中小】摘要2008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达到20067万吨,比上年增长9.5%。
进口依存度估计已上升到52%。
全年原油净进口量增长9.9%,达到17516万吨;成品油净进口量大幅增长19.4%,增至2184万吨。
在成品油中,汽油净出口量只有4万多吨,是自1993年以来最少的一年;而柴油净进口量较上年猛增484%,达到562万吨,创15年来的纪录;燃料油净进口量减少到1436万吨,为近8年以来的最低。
由于天然气和国内炼厂液化石油气挤占市场,液化石油气进口量继续下降,降幅为36%,进口量降至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60万吨,进口量所占市场份额降至9%。
预计2009年下半年中国成品油需求会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复苏而恢复增长,2009年全年成品油需求量比2008年略有上升。
石油进口依存度上升的长期势头仍将保持。
关键词中国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进口出口净进口2008年2008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石油产品)首次突破2亿吨,由2007年的18348万吨增加到20067万吨,增长9.5%(见图1)。
其中原油净进口量增长9.9%,达到17516万吨;成品油(本文指包括汽油、煤油、柴油和燃料油等在内的液体石油产品)净进口量大幅上升19.4%,增至2184万吨(见表1和表2)。
由于天然气等替代燃料挤占市场和价格高涨等原因,液化石油气(LPG)净进口量缩减将近一半(见图2)。
石蜡、石油焦和沥青等固体石油产品净进口量也明显下降。
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占国内石油消费量的比例)继2007年首次达到50%之后,2008年估计已上升到52%,而在加入世贸组织(WTO)前的2001年只有30%。
2008年国内成品油消费量约为3.86亿吨,年增幅约5.5%,高于2007年的4.9%。
2008年前三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达到9.9%。
2008年1-8月燃料油进出口统计(分省市)

卜
0 0 0 0 0 0 0 0 0 0
Ⅲ; 4 l
。。
上
Ⅱ
n 0
寸 0 一
∽ 0 0 0
I , C i 0 一 0 0 I I 寸 6 n 0 t " q n , 1
n 0 0 I
卡 6 一l 寸 l — l ∞
o ∽ n q
卜
I
卜 卜 、
l
一 r、 、n
I n 。 o
t " -
卜
导
0
U 1 r 、 卜、
∞
tq '
寸
寸
一 I 卜 、 n
" n H " 寸 0 t 0 卜 一 x — l 0 — 一 0 一 - I 一 r 吕 。。
寸 一
0
卜
d
o0 ∽
一●
一 0
+l
Jj
∽
一
匣
I n
一 ∽
∽
∽
0
0
n
十 卜
十
、
l
寸
n
l
0 0 一
精r0rI00寸000∽I0一00000o0I0000000000 。 、 。 n I , n n n 。 , 1 。 、 卜 , 。 寸 1
叵
0 I n m
—
0
一
l , 、 n
l
寸 离 \ 0
V 、 n
l
一
n
寸
o。 。。
。 。
0
n
卜
卜
n
V
0
— 0 0 I r oo c 、
2008年10月份中国燃料油分关口进口量

2o 年 1 08 0月 黄埔 广州
九龙 拱北
2 o 年 卜1 08 O月 2 O 年 卜1 月 O7 0 1 8 7 9. 8 2 2 1 0.8
1 2 8 9. 7 9. 0 2 8
3 &3 2 8
2 l4 7_8 3 & 1 1 3 3 7 6 .O o
40 .2
0O .0 3 8 .5 38 .9
5.5 42
4.9 85 4.4 20 5.3 41
8.6 4 1
3.8 2 7 4.2 9 4 5 .O 24
1 9 9 4.9
l2 2 7.4 19 8 9.6 2 7 弱 l.
2 O 6.2 5
柴 油
8 .5 4 7 2 4 9 7 .4 5 .8 3 6 7.2 O5 l 2 2 6. 4 l.5 4 6 l6 6 l. 3 l 6 3 6 .6 28 7 1.1 29 4 l. 5 1。 8 5 1 1. 5 9 6
8.9 1 7
燃 料 油
6. 2 6 27 39 4 8 l 68 5 O O .1 O_ 3 0 2. 8 28 l. 3 5 1 78 .7 1. 8 16 2 4 27 75 .4 38 .O
37 .9
l 33 2 .O 1 32 3 .7 1 4 8 4 .8 1 25 6 .6 l 83 6 .4 4.O 59 4 .2 74 Oຫໍສະໝຸດ .5 8 8 5 4 .6
3o 7 42 % .
一 8 5 l. %
1 广西/ 海南
I 青岛
O 9 .5
2. 1 6 1
l. 0 1 7
中石化,中铝2008年年报

中⽯化,中铝2008年年报
新浪财经讯 3⽉29⽇晚间,中国⽯化、中国铝业两巨头发布2008年年报。
报告期内,中国⽯化业绩降47.5%,中国铝业业绩降99.91%。
2008年,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国⽯化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6.89亿元,同⽐下降47.5%;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342元,同⽐下降47.5%。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国⽯化实现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利润为⼈民币297.69 亿元,同⽐下降47.3%。
综合考虑盈利⽔平、未来的发展需要和股东的利益,中国⽯化董事会建议派发2008年红利,全年每股⼈民币0.12元,扣除中期已派发红利每股⼈民币0.03元,年末派发红利每股⼈民币0.09元。
2008年,中国铝业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民币0.092亿元,同⽐减少99.91%;基本每股收益为⼈民币
0.00068元,同⽐降低99.92%。
中国铝业表⽰,公司已派发截⾄2008年6⽉30⽇⽌之中期股息为每股⼈民币0.052元(含税),合计⼈民币7.03亿元。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2008年12⽉31⽇⽌之末期股息。
———————————————————————————————————————————————
⾃然随笔:
应该想明⽩了,为什么强周期的股票价格会下降90%以上,因为它们的公司业绩会下降的可怕!中国铝业99.91%的业绩下降——记住这个历史教训对于现在来说应该是⽐什么都重要!。
2008年成品油销售公司年度工作总结

成品油销售公司以2008年沙特阿拉伯交通运输部党政工作重点为指导思想,在思想观念,领域,方法和载体上不断加强和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积极贡献打造一流的销售团队和一流的销售体系。一流的销售福利服务。按照沙阿交通运输部党委的要求,及时组织党员和群众学习观看规定的内容。着力做好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第四十五次,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章》和集团公司党委,公司和交通运输部有关会议的精神领导重要讲话研究,指导员工提高认识,明确责任,自觉加压和积极进取,为推进各项任务创造良好的氛围。工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组织工作也已按照沙特运输局的要求和安排逐步开展。
5. 2009年工作时间表
形势令人鼓舞,任务艰巨。 2009年,油气销售任务将更加艰巨,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的一般工作思路2009年成品油销售公司为:
充分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沙特交通运输部党委的部署,重视政治,综合考虑,抓好工作。以开拓和创新的方式促进成品油销售。有序推进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确保各项绩效指标的完成。
1.加强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我们认真贯彻公司精神和沙云一号文件,严格遵循“重视安全手段讲政治,注重安全手段讲管理,管理安全手段讲效率,实施安全手段讲稳定,实现安全”。意味着强调发展。”根据要求,安全工作始终是头等大事。一是加强安全教育。我们每周举行一次安全研讨会,以学习安全知识,规则和规定以及操作程序,并进行检查。全年针对不同职位组织了总计的安全检查。优异的成绩将得到奖励,成绩较差的人将被命名和批评,并安排化妆考试直至通过。总共奖励时间和1次补考。通过学习和检查过程,有效纠正了每个人的一些习惯性侵犯;并更清楚地了解各种规则和规定。二是加强对典型事故案例的研究。主要对加油站常见事故案例进行研究和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每个人都可以进一步阐明该职位的安全风险和相应的对策,以防止发生类似的事故。三是以公司“岗位责任制检查活动”为契机,以“安全警示日活动”为契机,组织全体员工分析讨论每个岗位责任制的优缺点,进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高每个岗位责任制,制定工作标准,规范行为。通过这些活动,建立并修订了新的岗位责任制,使现有岗位责任制更加普及和适用,责任更加明确,行动更加规范。“三违”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第四是坚持日常检查和每月检查制度,每天必须对公司的每个部分进行认真检查,以发现隐患,有效防止事故发生。
海关总署公告2008年第99号-调整成品油等商品的进口环节消费税有关问题的公告

海关总署公告2008年第99号--调整成品油等商品的进口环节消费税有关问题的公告海关总署公告2008年第99号--调整成品油等商品的进口环节消费税有关问题的公告海关总署公告2008年第99号2008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1月1日起,调整成品油等商品的进口环节消费税。
现就有关问题公告如下:一、进口环节消费税调整的有关情况(一)将无铅汽油的进口环节消费税单位税额提高到每升1.0元;将含铅汽油的进口环节消费税单位税额提高到每升1.4元。
(二)恢复对石脑油征收进口环节消费税政策,并将石脑油的进口环节消费税单位税额提高到每升1.0元。
(三)将溶剂油的进口环节消费税单位税额提高到每升1.0元。
(四)将柴油的进口环节消费税单位税额提高到每升0.8元。
(五)将燃料油的进口环节消费税单位税额提高到每升0.8元。
对燃料油税目中包含的蜡油开征进口环节消费税,单位税额为每升0.8元。
(六)将润滑油的进口环节消费税单位税额提高到每升1.0元,对润滑脂、润滑油基础油开征进口环节消费税,单位税额为每升1.0元。
(七)将航空煤油的进口环节消费税单位税额提高到每升0.8元,暂缓征收。
(八)取消化妆品中的痱子粉、爽身粉进口环节消费税。
(九)卷烟消费税仍按海关总署2004年第4号公告执行。
调整后成品油进口环节消费税税目税率表见附件1。
由于2009年税则税目进行了调整,进口环节消费税税目税率总表见附件2。
二、执行成品油进口环节消费税政策的有关问题(一)进口消费税应税成品油时,纳税义务人应单独向海关申报,并应按第一法定计量单位(千克)和第二法定计量单位(升)同时申报进口数量。
(二)海关出具“进口消费税专用缴款书”时,在预算科目栏填写“进口成品油消费税”,在预算级次栏填写“中央”。
对于以前年度多征、少征、漏征的成品油进口环节消费税也按上述预算科目办理退补税手续。
(三)在调整有关程序和参数前,海关对进口成品油消费税征收全额保证金后放行。
化 工 2008年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将持续发展

2008年化工2008年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将持续发展医药诺华公布2007年美国市场业绩首次下滑原料药老大率先大降价原料药再掀价格战市场全球乙烯市场将出现拐点2008年世界化学品价格将进一步抬升炼油进入亏损时代石化业前景分化消息中石化拟壮大煤化工应对高油价跨国医药企业2007年在中国业绩增20%2007年中国乙烯产量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2007年中国石油石化工业总产值达到5.3万亿元中石化去年原油产量达到2.92亿桶同比增2.27%中石化与沙特公司合建天津乙烯项目 2009年9月竣工化工2008年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将持续发展近日,国家发改委提出,2008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要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资源节约,搞好环境保护,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大力倡导责任关怀。
根据国内市场供求情况,预计2008年主要产品产量为:原油1.89亿吨,天然气760亿立方米,化肥6000万吨,乙烯1150万吨。
为满足国内市场供应,保持石油和化学行业的平稳运行是2008年的首要任务。
石油和化工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精心组织生产,对于国内需求量大、生产不能满足需求的产品,要继续增加产量。
在保障油气市场供应方面,要加强国内勘探开发,保持原油产量持续稳定。
继续“坚持稳定东部、开发西部、加快海上”的方针,向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和南海、东海深层进军,争取发现更多可采储量。
按上中下游协调发展原则,加速发展天然气,实行管道天然气和从国外引进LNG并举,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
在发展煤化工的同时,加快二甲醚在民用燃气中的应用。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发海外油气资源。
国内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将保持较快增长。
在保障市场急需产品供应方面,要积极组织好合成树脂、特别高型号合成树脂以及专用料,合成橡胶、合纤原料等市场缺口较大的产品生产。
对化肥、农药等支农物资除保障供应外,要争创名牌。
2008能源统计报告

简要说明一、本篇资料的主要内容本篇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能源生产、消费及品种构成,能源生产和消费弹性系数,综合能源平衡表和主要能源品种的单项平衡表,分行业、分主要能源品种的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及生活用能源消费量等。
从2006年开始,增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等指标。
二、本篇资料的统计范围本篇资料的统计范围为全社会。
三、本篇的资料来源6-1表数据来自工业产品产量统计,并以此为依据计算;6-14表数据来自电力企业联合会;其他表的数据均来自历年能源平衡表。
四、关于数据口径与计算方法的说明1.一次能源生产量与工业统计数字一致。
2.能源生产与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以能源生产、消费增长速度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相比求得。
3.能源平衡表中,进口量和出口量采用海关统计数据。
进口量中包括我国轮船、飞机在国外加油量,出口量中包括外国轮船、飞机在我国加油量。
电力折算标准煤系数按平均发电煤耗计算。
4.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表中,电力折算标准煤系数采用当量值计算,每千瓦小时折0.1229千克标准煤。
5.GDP和工业增加值按2005年价格计算。
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统计范围是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法人企业。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能源生产总量指一定时期内,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的总和。
该指标是观察全国能源生产水平、规模、构成和发展速度的总量指标。
一次能源生产量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能及其他动力能(如风能、地热能等)发电量,不包括低热值燃料生产量、生物质能、太阳能等的利用和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二次能源产量。
能源消费总量指一定时期内,全国各行业和居民生活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
该指标是观察能源消费水平、构成和增长速度的总量指标。
能源消费总量包括原煤和原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电力,不包括低热值燃料、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的利用。
能源消费总量分为终端能源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和能源损失量三部分。
(1)终端能源消费量:指一定时期内,全国生产和生活消费的各种能源在扣除了用于加工转换二次能源消费量和损失量以后的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证期货无锡营业部 邵永健第一部分:2008年行情回顾一、2008年国际原油市场价格走势回顾二、2008年国内燃料油市场价格走势回顾第二部分:2009年行情展望一、经济危机下的原油走势二、白宫动向三、传统季节性炒作四、地缘政治风险五、权威机构的预测第三部分:结语第一部分:2008年行情回顾一、2008年国际原油市场价格走势回顾对于国际原油市场来讲,2008年注定是要载入史册的一年,全年油价呈现了大涨大跌的剧烈走势。
08年7月之前国际原油市场延续了自2002年以来的长牛行情,演绎出又一轮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任何一次回调都是买入的良好时机,国际原油的历史新高一再被刷新,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价格从年初的97美元/桶起步,至7月中旬达到147美元/桶的创记录新高。
当时绝大部分权威机构乐观的预测原油价格在08年年底将达到200美元/桶,可是人算不如天算,8月份以后国际原油价格飞流直下三千尺,行情之大,力度之猛,令全球专业人士瞠目结舌,始料不及,目前价格已触及32美元/桶。
(见图1、图2)图1(2002年以来的NYMEX原油期货市场行情)图2(2008年以来的NYMEX原油期货市场行情)1、1月-7月走势概括今年上半年,国际原油市场呈现单边急速上涨行情。
欧佩克限产、库存下降、馏分油供应紧张、发展中国家需求旺盛、美元疲软、剩余产能短缺、市场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导致供应中断的担心和投机基金的炒作,使得国际油价从2008年初的95美元/桶连续6个月上涨至145美元/桶以上。
此阶段地缘政治局势吃紧成为了投机商将油价炒高进而牟利的好题材;而美元汇率下跌以及流动性过剩也促使投资商将大量资金由金融外汇市场转向商品和能源市场。
6月,沙特单方面增产和亚太国家包括中国削减燃料补贴都没能改变油价的上涨走势。
7月初,在伊朗与以色列紧张关系升级和尼日利亚海上油田遭攻击的刺激下,投机基金继续疯狂推涨油价冲击历史新高点。
7月11日WTI原油期货更是触及了147.25美元/桶的历史最高价。
2、8月-12月走势概括今年下半年,国际原油市场未能延续前期的暴涨行情。
伴随着一系列的金融事件爆发,市场意识到起源与次贷的危机远比想象中的更加严重,恐慌之余,市场的多头资金逃离原油市场(见图3)。
7月中旬,美国"两房危机"爆发,随后雷曼兄弟倒闭,信贷危机向金融市场以及实体经济扩散,市场再次对全球经济前景忧虑,从而引发市场对国际原油需求的担忧,加之伊核问题以及以色列紧张局势缓解、飓风影响波澜不惊,国际原油迅速掉头向下,任何一次反弹都成为了空单介入良机,尽管9月10日OPEC组织宣布减产50万桶/天,但国际油价最终跌破100美元大关,步入熊市。
此后,全球经济进一步下滑,西方经济体陷入衰退,连一向被视为避风港的中国等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也迅速锐减。
在恐慌气氛中,国际油价跌跌不休。
为了挽救原油颓势,10月24日OPEC再次大幅减产150万桶/天,试图将油价稳于70美元之上,然而在全球日益恶化的经济面前,以及市场对OPEC组织向来难以有效执行减产决议的认知之中,国际原油还是一路下跌,向30美元靠拢。
次贷危机拖累油价下滑,金融海啸使得经济放缓忧虑加深、美元指数触底反弹,最终导致了此次油价的崩盘。
注:投资基金的净持仓方向和油价走势有明显地正相关关系,由下图可以看出,基金和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并作多商品交易的热情正在减退, 2008年上半年WTI基金基金持仓为大量净多单,而在7月后期净头寸数量明显减少,并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首次出现净空头的情况。
(见图3)面对不断加剧的世界金融危机,下半年世界主要国家均出台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救市措施,如美国的7000亿美元金融救助计划;欧盟出台的对濒临破产的银行实行国有化、并对银行间借贷提供政府担保的行动计划。
目前,已有多个欧盟成员国根据该计划出台了本国的大规模救市方案,出资总额近2万亿欧元,相当于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基金的4倍。
事实证明这些救市措施未能稳定市场信心,修复此次金融危机对经济增长的破坏力预计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面对此形式,各权威机构对2009年世界及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预测也随之大幅下调。
(见下表1)3、以及金融危机对油价的影响阐述(1)美元仍将保持相对强势,油价难以大幅走高美元传统上对国际大宗商品如石油或其他如黄金、基本金属等的价格有着直接影响,因为这些商品都是以美元计价,且通常都随着美元币值变动而反向运行。
7月份开始,美国兑西方主要货币逐步走强。
在这次各国和地区放松银根的行动中,仍以美国的动作相对突出,欧元、英镑等高息货币的降息空间仍大。
因此预计欧元仍将走软,并对包括石油在内的商品期货价格构成压力。
总体上今后一段时间美元仍将保持相对强势,使油价难以大幅走高。
(2)投机基金炒作对油价波动的影响将有所减弱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经济前景不乐观,炒作资金大规模缩水,对石油需求放缓的预期,使得市场空头气氛浓厚。
2008年下半年,投资于主要商品指数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为近年来最低水平,使得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原油期货市场的投资者更加谨慎。
据CFTC统计,上半年NYMEX的WTI合约持仓保持平稳在140万手左右盘旋。
7月份国际油价创造历史新高,同时CFTC报告显示总持仓达到惊人的278万余手。
进入8月中旬以来,NYMEX的WTI合约持仓持续下降,截止12月中旬报告显示总持仓为110万余手,为2006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线,显示资金离场观望迹象。
(见下图)(3)金融危机对投资的不利影响可能限制产量增长金融危机将对石油产业投资造成不利影响,限制供应量的增加,可能对长期油价构成支撑。
需求减退只是市场最新发展动向的一个方面,金融危机带来的投资紧缩对未来供应的影响也是一大问题,产量增长可能受到限制。
在油价连续几年高涨的同时,大石油公司在油气田新项目的投资大幅上升,而现在这些公司不得不紧急削减投资,以降低经济不景气和油价 跌落带来的风险。
二、2008年国内燃料油市场价格走势回顾燃料油是原油提炼的一种产品,其价格走势终究不能摆脱原油的指引,双方的联动性较强。
2008年国内燃料油价格总体依旧跟随国际市场走势,自从我国在上世纪末开始开放燃料油贸易以来,燃料油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的石油产品。
年初阶段燃油价格稳步走高,相应于国际原油的屡创新高,沪燃油开始爆发,加速上涨,7月份更是触及了5580元/吨的历史最高位。
下半年的燃料油走势完全对应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之间新加坡也受大量到货集中打压,沪燃料油期货价格大幅下挫,回落至2000多元/吨之间波动,最低价格为2100元/吨。
燃油后期走势将依然依赖于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变化,从长期来看,沪燃油同原油一样维持低迷状态,面临金融海啸的大环境下,价格在短期内难以大幅上扬。
第二部分 油价后市展望一、 经济危机下的原油走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原油需求受抑萎缩由于金融危机继续蔓延,生产者和消费者信心下降,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逐渐恶化,国货币基金组织(IMF)2008年11月大幅下调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测,并预计发达经济体经济明年将出现二战以来首次收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2%,较10月份的预测值下调约0.75个百分点。
发达经济体经济明年经济将负增长0.3%,而10月份的预测值为增长0.5%。
其中,美国经济将明年将负增长0.7%,欧元区两个主要经济体德国和法国将分别负增长0.8%和0.5%。
新兴经济体明年增长速度将下降至5.1%。
从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全球经济可能进一步恶化,而乐观的预计最快09年年中全球经济有望好转。
12月9日另一重要国际机构世界银行在其《全球经济展望》中大幅下调全球经济预期,预计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0.9%,较富裕的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为负0.1%,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年增长为 4.5%,同时世界银行还警告,经济前景可能会更加糟糕,经济衰退可能会扩大到全球范围。
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1月的非农就业数据由10月的6.5%升至 6.7%,为1993年最高水平,并有可能进一步上升至8%左右。
这样看美国的本次经济衰退很能超过前几次的温和衰退,严重程度甚至能超过1981-1982年的衰退。
08年下半年两房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走势开始成为全球原油需求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并成为国际油价的主导因素,美国等发达国家石油需求下降,2008年全球石油需求继续保持增长,但增幅明显低于原先的预期,全球最大消费国美国的石油需求量随着经济状况的恶化而加速下降。
新兴经济国家需求增长也有减慢的迹象,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状况恶化也给亚洲国家的需求增长罩上阴影。
伴随着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以及进一步向经济危机发展,国际主要能源机构IEA(国际能源署)、EIA(美国能源署)等机构多次下调全球原油需求。
08年年末的最新预测数据显示,受09年全球经济衰退影响,09年全球原油需求较08年基本持平或下降: IEA在其11月的最新月报中预测,09年全球原油需求为8630万桶/天,增长22万桶/天,增幅为0.2%,远低于近年100万桶/ 天的平均增长。
当然,如果措施和政策的执行力度或不当,以中国为首的非OECD经济出现严重萎缩,悲观的预计,国际原油需求增长也有可能出现90年代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EIA则在其11月月报中将09年的全球原油需求调降为下降45万桶/天, 08年原油需求为下降5万桶,30年来首次连续两个年度需求下降。
总之,09年上半年全球原油需求将延续08年第三、四季度的走势,继续低迷,乐观预计09年下半年有望回升。
二、白宫动向---美国民主党执政,政治氛围不利原油上涨从近几届尤其是1996年以来的美国总统选举来看,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政治捐款越来越倾向于共和党,可以说共和党人代表了石油商的利益。
对比民主党的克林顿政府与共和党的小布什政府对待油价的态度,也可以印证这一点:克林顿当政期间采取释放战略原油库存等措施平抑油价,而小布什政府则对油价采取放任态度,后者当政期间,国际油价由25美元飙升至147美元。
从美国的战略石油库存的变动来看,民主党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的战略库存表现为波动持平,而共和党的布什及小布什执政期间,美国的战略石油库存则表现为上升。
克林顿执政时期的战略石油储备基本保持在5.6-5.9亿桶的水平上,大致可满足2-3次紧急动用的法律要求;而共和党小布什政府则表现积极,一上台就提出了要把战略石油储备补充到7亿桶的目标,并在执政期间达到目标。
两党对利益的不同追求使得油价的走向更加充满政治色彩。
2008年11月4日,民主党人奥巴马以364票对163票以几乎压倒性的优势击败竞争对手共和党人麦凯恩,顺利获得最终的总统选举胜利,民主党人再次上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