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一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西乐撷英第1课时教学内容:唱歌《英雄凯旋歌》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巴罗克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能够自信有感情的歌唱并能表现歌曲亲切自豪的音乐情绪。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唱《英雄凯旋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感受变化音的音乐表现。
(2)通过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体验乐曲的音乐风格及情绪,完成聆听与思考中的“乐曲说明”。
3、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说出清唱剧的含义(2)、能够说出作曲家亨德尔的代表作品及其音乐创作特点。
(3)、能够说出巴赫的代表作品及其在西方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1、导入(1)观看以巴罗克为背景的,介绍同一时期相关文化艺术发展情况的视频。
(2)老师简介欧洲音乐的不同音乐风格流派。
(3)聆听《英雄凯旋歌》,片段,老师讲解清唱剧的含义。
设计意图:从图片、音响入手,帮助学生了解清唱剧的含义,以及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学唱《英雄凯旋歌》(1)老师简介歌曲与作曲家亨德尔的相关知识。
(2)完整聆听歌曲,关注歌词,了解歌曲的表现内容及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知道作曲家亨德尔及其作品英雄性和史诗性的主要风格特点,在完整聆听后对歌曲表现的内容、情绪及音乐风格有初步的体验。
(3)运用歌曲中的乐句进行发生练习,老师提出歌唱的基本要求。
(4)老师分别弹奏升5、升4的乐句和还原5、还原4的乐句,学生聆听分辨,并学唱,注意音准。
(5)分析歌曲结构,注意乐段的重复。
(6)学唱歌词,提示学生注意歌词与旋律的对应,通过练习解决一字多音的难点。
(7)看谱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唱出曲谱中的强弱记号。
设计意图:发声练习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同时熟悉歌曲的主要旋律,在变化音、一字多音的练习中解决难点。
完整演唱歌曲,深入体验歌曲的英雄性等风格特点。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巴蜀山歌》教案教案1000字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对山歌的演唱技巧的掌握,以及对其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具体来说,教学难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山歌的演唱技巧:由于山歌的音调较高,学生可能会有呼吸控制和音色处理上的困难。此外,山歌的演唱需要较强的情感表达,这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巴蜀山歌的艺术特点。分析巴蜀山歌的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是如何体现巴蜀地区的音乐文化特色的。
(3)巴蜀山歌的演唱技巧。学习巴蜀山歌的演唱技巧,如呼吸控制、音色处理、情感表达等,并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演唱能力。
(4)巴蜀山歌的代表作品。欣赏和分析巴蜀山歌的代价值。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
2.作业包括山歌的演唱技巧练习、山歌的欣赏与分析、山歌的文化内涵理解等方面。
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作业反馈:
1.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巴蜀山歌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巴蜀山歌的起源、特点、代表作品等内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巴蜀山歌的重点,强调演唱技巧等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巴蜀山歌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E弦上的咏叹调》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E弦上的咏叹调》精品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材主要围绕音乐领域展开,通过讲述许多音乐家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材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音乐家的故事:介绍了许多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和成就,如贝多芬、肖邦等。
2. 音乐作品的赏析:选取了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通过欣赏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作曲家的风格和音乐特点。
3. 乐器演奏和研究: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并研究了一些基本的乐器演奏技巧和乐谱阅读方法。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单元,学生应能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 了解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和成就,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2. 通过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研究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
3. 了解常见的乐器和乐器演奏技巧,培养对乐器演奏的兴趣。
4. 研究基本的乐谱阅读方法,能够演奏简单的乐曲。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包括:1. 研究音乐作品的鉴赏方法,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 研究乐器演奏技巧,如弹奏钢琴、小提琴等。
3. 研究乐谱的阅读方法,理解乐谱上的音符、节拍符号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音乐家的故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著名音乐家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研究内容:讲解一位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和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的音乐成就。
3. 拓展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著名音乐家,进行研究和报告,分享给同学。
第二课时:音乐作品的赏析1. 导入:播放一首经典的音乐作品,引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
2. 研究内容:欣赏和分析选定的音乐作品,了解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3. 拓展活动: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分享和评论,并向同学介绍。
第三课时:乐器演奏和研究1. 导入:展示一些常见的乐器图片,引起学生对乐器的兴趣。
2. 研究内容:介绍不同乐器的特点,并研究其中一种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
3. 拓展活动: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乐器,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演奏尝试。
初中音乐_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泥土的歌(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藏族民歌《年轻的朋友》,喜欢聆听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以及蒙古族民歌《银杯》,感受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与风格。
重点难点:认知藏族、蒙古族、哈萨古族等少数民族民歌音乐特点与风格。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泥土的歌》,同学们对泥土这个词语有什么理解和看法?师:广义的泥土又指家乡、民间,所以泥土的歌就是民歌。
我们通过泥土的歌(一)和(二),学习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了解了汉族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今天让我们走进瑰丽的少数民族民歌,来领略各少数民族民歌不同的魅力. 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猜猜猜”环节——这里有三段视频,请同学们说出他们分别属于哪个民族?你对藏族有哪些了解?生: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住在碉房里生:吃糌粑,喝酥油茶生:喝青稞酒嗯,说起青稞酒,让我想起了藏族人民热情豪放的性格,想起了他们的酒歌,那么,请同学们翻到课本20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藏族酒歌《年轻的朋友》活动2【讲授】(二)走进藏族民歌,听赏《年轻的朋友》1、你能从藏族人民生活的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出发谈谈这首歌在旋律和曲调上有什么特点吗?生:声音高亢嘹亮师:听起来有高原蓝天辽阔的气象生:曲调悠扬生:有藏语专用的语气词2、我们来了解一下藏族酒歌的特点:(齐读)3、藏族人民喝酒的动作程序藏族人民喝酒的时候非常讲究,有严格的一套礼仪(课件)老师示范一下,谁来做敬酒者敬酒者:唱着酒歌向老师敬酒。
师:配合的非常好,请回。
4、“敬酒表演”——请同学们同桌之间表演一下这种敬酒的仪式,一人扮演敬酒者,一人扮演客人。
活动3【讲授】(三)走进蒙古民歌,欣赏《银杯》师:和我们的藏族同胞一样,每当有尊贵的客人到来,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总会手捧银杯,唱着优美的酒歌给客人们敬酒,以表达他们的一片盛情。
1聆听蒙古族民歌《银杯》,对比藏族民歌《酒歌》,这首从节拍、速度、调式、旋律等方面有哪些不同?生:节拍(4|4)速度(中速)生:调式(五声调式)生:旋律旋律悠扬师:起伏较大,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凸显了蒙古族的豪情。
部编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 了解古代中国的音乐器乐及其演奏方式。
- 能够演奏简单的古代乐曲,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准备- 《部编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材。
- 多媒体设备。
- 中华音乐史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古代音乐的特点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中国古代音乐,激发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兴趣。
2. 分析讨论:与学生一起分析古代音乐的特点,包括乐曲的旋律、节奏和表达方式。
3.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视频,介绍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合作讨论,总结出中国古代音乐的主要特点。
第二课时:古代音乐器乐及演奏方式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古代音乐的特点。
2. 多媒体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音乐器乐的图片和简介,让学生了解古代音乐器乐的种类和特点。
3. 听音乐鉴赏:播放古代音乐器乐的演奏录音,让学生通过聆听感受古代音乐的魅力。
4. 演奏体验: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古代音乐器乐演奏,让他们亲身体验古代音乐的演奏方式。
第三课时:研究古代乐曲1. 导入:复上节课的研究内容,激发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兴趣。
2. 演奏乐曲:教师示范演奏一个古代乐曲,让学生观看并研究乐曲的演奏技巧。
3. 练演奏:分组进行乐曲演奏的练,教师在辅导中指导学生改进技巧。
4. 回顾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研究的内容,分享乐曲演奏的心得体会。
课堂扩展- 鼓励学生自己搜索资料,了解更多的中国古代音乐和乐器。
- 组织学生进行古代音乐演奏比赛,展示他们的演奏技巧和理解水平。
- 组织学生观看古代音乐表演,增加对古代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课后作业- 完成《部编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相关题。
- 听一段古代音乐,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 准备一篇小议论文,讨论中国古代音乐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B弦上的咏叹调》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B弦上的咏
叹调》精品教案
前言
本教案旨在帮助八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B弦上的咏叹调》的内容。
教案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等几个部分。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乐曲的背景、演奏技巧以及音乐表达的情感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
- 了解乐曲《B弦上的咏叹调》的背景和演奏技巧。
- 掌握乐曲的基本旋律和和弦。
- 运用音乐表达的技巧,演奏乐曲并准确传达其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
- 研究乐曲《B弦上的咏叹调》的音符和和弦。
- 了解乐曲的情感表达要点。
教学步骤
步骤一:背景介绍
1. 给学生简要介绍《B弦上的咏叹调》的背景和作者。
2. 引导学生思考乐曲可能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步骤二:乐曲分析
1. 播放乐曲,并指导学生听辨旋律和和弦。
2. 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音符和和弦。
3. 解释乐曲中的音乐术语和表达方式。
步骤三:技巧练
1. 指导学生逐段练乐曲的音符和和弦。
2. 引导学生注意演奏技巧和乐曲的情感表达。
步骤四:情感演绎
1. 分组让学生进行表演,演绎乐曲的情感。
2. 引导学生注意表演技巧和合作。
教学评价
1. 针对学生的乐曲演奏,进行个别评价和指导。
2. 观察学生表演时的情感表达和技巧运用。
以上是本教案的简要内容,通过实施本教案,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乐曲《B弦上的咏叹调》的技巧和情感表达。
祝教学顺利!。
《第三单元山野放歌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

《花儿与少年》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1. 掌握《花儿与少年》的基本旋律和节奏,能够初步演唱该曲目。
2. 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特别是西北民歌的特点和风格。
3.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演唱《花儿与少年》的旋律和歌词。
2. 感受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体验民族音乐的韵味。
教学难点:1. 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乐情感的表达。
2. 理解并表现歌曲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情感内涵。
三、教学准备1. 音乐教材和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花儿与少年》的示范演唱和背景音乐。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背景介绍、歌词解释、音乐风格分析等。
3. 准备教学用具,如钢琴或电子琴等,用于辅助学生练习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4. 要求学生预习歌曲,熟悉歌词,并收集有关西北民歌的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在课程的开始,教师首先会播放一段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让学生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
随后,教师会询问学生:“你们觉得这段音乐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接着,教师会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花儿与少年》,并简要介绍花儿与少年在民族音乐文化中的背景和意义。
这样的导入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基础知识学习(音乐理论)在基础知识学习环节,教师将详细讲解歌曲《花儿与少年》的旋律、节奏、调式等基本音乐理论知识。
通过使用钢琴或电子琴等乐器,教师会示范歌曲的旋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
同时,教师会指导学生用节拍器或自己的拍子感受歌曲的节奏,加深对节奏的理解。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会强调音乐的调式和音阶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音乐理论基础。
3. 歌曲学习与演唱(实践操作)在歌曲学习与演唱环节,教师将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学唱《花儿与少年》。
通过反复的听唱,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巴蜀山歌》课程教学设计

课题:《巴蜀山歌》教学目标:1、聆听交响组曲《巴蜀山歌》,体会作品中的曲式结构及旋律特点,听辨主题乐段中乐器音色,感受其意境。
2、能对中国民歌中的山歌产生兴趣,了解山歌的主要表现形式和音乐特点,并能以自己所喜爱的形式参与、体验和表现。
3、通过学唱及欣赏,感受音乐主题的风格特点,并乐于参与相关的音乐实践活动。
教材分析:《巴蜀山歌》是大型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中的一个部分,这一组作品中包括《槐花几时开》、《黄杨扁担》、《绣荷包》和《太阳出来喜洋洋》四首作品。
教科书只选取其中的《槐花几时开》和《太阳出来喜洋洋》作为主要聆听曲目。
《槐花几时开》和《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两首不同风格、不同情绪的四川经典民歌,改编后的管弦乐作品均为变奏曲式的结构形式,其共同特点都是主题旋律不变,用丰富、精致的配器来形成变化。
教学重难点1.重点:熟悉歌曲《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旋律(有助于掌握作品的演奏顺序、节奏等),欣赏交响组曲《巴蜀山歌》,让学生从另一角度去体验山歌的美感。
(本课是民歌与交响乐的结合,曲作者用大型交响乐队去演绎咱们土生土长的音乐,是我们民间音乐与世界的融合,使我们的民间艺术更加的发扬光大,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艺术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在民间有艺术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民间作品与西洋音乐相结合也能登上世界大舞台。
)2.难点: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听辨主题乐段中乐器音色、了解和分析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我们本单元的大标题是什么呀?(山野放歌)对,本单元的歌曲是以山歌为主的,咱们前面已经学习江西、陕北、青海等地的山歌,那山歌都有哪些特点呀?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节奏自由舒展,旋律高亢、奔放、悠长,常加入衬词、衬句),今天咱们再来欣赏两首四川的山歌,了解感受不同地域的山歌的不同风格,并通过这两首四川的山歌来了解另一种音乐形式——交响乐。
(复习旧知识,开门见山的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第1西部畅想
教学目标:
1、感受西部的音乐文化,激发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学唱西部歌曲,感受音乐风格,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3、通过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热爱西部音乐,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眷恋和日外之情,增强对西部开发前途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受西部音乐风格,用多种方式表达内心感情
教学难点: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第一单元
教学过程:
一、《西部放歌》导入
1、师:歌曲把大家带到了怎样的画面中?想象你是站在祖国的哪块土地上引亢高歌呢?(生讨论回答)
2、你知道中国西部包括哪些地区吗?(陕西、甘肃、x疆、云南、x藏……)
3、西部是一个对许多人充满诱惑的地方,壮美的雪域风光,危耸的皑皑雪峰,恢弘的自然造化,旷寥的高原牧场,迷人的名山湖水,众多的民族风情,多彩的民族文化,
优美的藏族歌曲,引普天下的各方人事心仪思往,留恋往返。
首先老师带着大家走进x藏。
二、学唱《走进x藏》
1、听,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情绪是怎样的?
2、跟VD模唱,注意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3、跟琴唱第一部分,注意一字多音,有点象散板。
4、跟琴唱第二部分,注意情绪是热情的
、跟VD唱全曲,注意用优美抒展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6、师:x藏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这么优美的歌曲你认为那一段更适合于表演呢?(根据音乐让学生自由发挥有x藏特征的舞蹈动作)
三、拓展
师:1、面对西部旖旎的风光,你还能联想到哪些其他的歌曲或乐曲吗?(说说唱唱)
《青藏高原》《黄土高坡》《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2、西部大开发有何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让学生分析西部歌曲的风格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第2走进x藏
教学目标
一)能够对藏族音乐感兴趣,喜欢聆听、演唱藏族民歌及具有藏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藏族的音乐文化知识,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能够比较准确地用轻声演唱《走进x藏》,并尽可能地做到背唱这首歌的后半部分。
教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重点学唱《走进x藏》的齐唱部分
难点
在歌曲结尾的地方,旋律音处于高音区
教学过程:
一、《走进x藏》
1.引导学生聆听这首歌的录音2、采用聆听歌曲,让学生轻声跟唱的方法初步学会歌曲
难点处理,重点学唱《走进x藏》的齐唱部分。
在歌曲结尾的地方,旋律音处于高音区,用降低调高或轻声演唱的方法妥善处理。
讨论这首歌的思想内涵、艺术表现手法及音乐风格等3、乐曲材料:《走进x藏》是电视剧《孔繁森》中的主题歌。
这首歌并没有直接歌颂孔繁森的支言片语,却用含蓄的话语提出了两个“也许”的问题。
孔繁森究竟发现了什
么理想?他又看见了什么样的天堂?歌中的回答也是含蓄的。
即:“走进雪山”、“走进高原”、“走向阳光”。
这种回答概括了孔繁森走进x藏的功绩,也歌颂了孔繁森为x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
这首歌为宫调、4/4拍,采用单二部曲式结构而成。
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较长大的乐句组成。
其音乐情绪深沉、悠远而高亢。
间奏之后的第二乐段也由两个严谨而对称的
乐句组成。
其音乐情绪优美、明朗而带有舞蹈性。
它反复
之后,增加了一个补充句,并用它结束了全歌。
在创作手
法上,这首歌使用了藏族民歌的音乐素材,同时也使用了
通俗歌曲的创作方法。
这不仅使歌曲具有了鲜明的民族音
乐风格,也使它具有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4、讨论x藏的人文、音乐。
了解他们的生活
、学习欣赏x藏的舞蹈
6、创设活动
结合《走进x藏》歌曲唱跳藏舞
第3欣赏
一、复习《走进x藏》
长处歌曲优美明朗礜氐悖部捎貌煌难莩问窖莩
?
二、欣赏
1、《西部放歌》
2、《西部春色》
A对比欣赏这两首歌曲,它们描绘了西部哪些地方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B它们在音色、风格、情绪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学生对比欣赏,讨论交流)
3、《彩云南》
你能从歌曲中感受带云南的青云和丰富多彩吗?歌曲
哪些地方让你记住了云南?
一、《大漠之声》
女生独唱《西部春色》让我们看到了西部不同地区礜届环绻猓裉煳颐且黄鹦郎腿倩竦谝唤缃鹬咏鄙肿髌方鸾钡暮铣洞竽埂贰?
思考:这手歌曲让你想到了何种情景?你感受到了骆
驼的什么精神?你有什么收获?
1欣赏歌曲第一部分
2完整欣赏全曲,思考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在力度、音色、意境、和情感上有什么变化?
二、《达勃河随想曲》
1祖国的西部地区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在四川上游的达勃河两岸,居住着能歌善舞的达勃人。
民族管弦乐曲《达勃河随想曲》就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达勃风情画。
2聆听、对比第二乐章的三个主题
A粗矿的旋风般的舞曲主题
B姑娘们的舞蹈主题
人声主题
3欣赏全曲,根据乐曲的旋律、音色、情绪等的变化,想象乐曲描绘的情景。
4活动:根据三个主题分成三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各主题。
三、堂小结
这一单元我们欣赏、体验了表现西部的音乐作品,感受到祖国西部的美丽和音乐表现力的丰富。
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西部各地区都在召唤,让我们携手高歌,去体验自然和人间神话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