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收割人课件
孤独的收割人《孤独的收割人》

孤独的收割人|《孤独的收割人》《孤独的收割人》◆教学目的1、学习本诗衬托的表现手法,品味诗人质朴的语言风格。
2、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深入生活,贴近人民,才能从普通劳动者身上挖掘特有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1、准确理解诗人为什么对收割女的歌声如醉如痴,留恋往返。
2、对两首诗的比较阅读。
3、学习运用衬托的手法来突出主体。
◆教学方法1、比较阅读法。
通过《孤独的收割人》与白居易的《观刈麦》的比较分析,认识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与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2、问题研究法。
对较难理解的诗句组织学生讨论研究。
◆媒体设计投影仪。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上一课,我们领路了普希金所描绘的自由奔放的大海魅力,今天我们再将艺术的轻舟驶向19世纪的英国,去聆听苏格兰高原上一位年轻姑娘优美动人的歌唱。
二、解题《孤独的收割人》写于1805年11月5日,是诗人游历苏格兰时所写。
其诗有多种译本,如《麦女》(顾子欣译)、《孤独的禾者》(曹鸿昭译)、《孤独的收割人》(黄炘译)等。
另外,对其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也有多种不同的看法。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组织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诗,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在此基础上,设计如下几个问题:(1)贯穿全诗的线索是什么?明确:孤独的收割人的歌声。
(2)概括每节的主要内容。
2、具体研习(1)诗人为什么对收割女的歌声如痴如醉,流连忘返?明确:诗人在《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里写到:“我通常都选择微贱的田园生活作题材......因为在这种生活里,人们的热情是与自然的美而永久的形式合而为一的......他们表达情感和思想都是单纯而不矫揉造作。
”这句话对我们理解这个问题很有帮助。
首先,诗人所描绘的收割人是一位勤劳而有充满活力的年轻姑娘。
诗人把“她”独自在那里又割又捆,“她”举着镰刀弯下腰去,这样活动的人与静止的自然和谐地结合,便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孤独的收割人ppt4

比较阅读 《孤独的收割人》与白居易《观刈麦》进 行比较阅读,品味这两首诗的异同之处。
相同处 1.思想内容:都描述了劳动者在田间 劳作的情景,都充满了对劳动者的同 情。 2.语言都朴素平实,不加雕饰。
不同处: 1.写作内容: 《孤独的收割人》重抒情,《观刈麦》 重于记叙。 2.思想感情有较大的差异: 华兹华斯,同情中充满更多的关爱。 白居易,同情中更多的是怜悯,写诗的 目的是为讽喻天子,减轻农民赋税。 3.表现手法: 《孤独的收割者》运用衬托 《观刈麦》运用对比
听朗读
概括每节诗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孤独的年轻姑娘边收割边唱着凄凉的歌; 第二节:突出表现收割女歌声的优美动人; 第三节:诗人对歌词内容的猜测; 第四节:歌声虽已消失,音乐却在诗人心头长留。
贯穿全诗的线索是什么?源自线索:孤独的收割人的歌声思考:
收割女的歌声引起诗人怎样的 感受?
诗人为什么对收割女的歌声如醉如痴, 流连忘返?
夜莺鸣啭,无疑给艰难跋涉的远行者带 来完成征途的勇气和希望; 杜鹃的啼声,这又像为岛上灌注了新的 生命。 越是渲染夜莺和杜鹃鸣叫的优美动人, 越能突出“收割人”歌声的优美和强大的感 染力。
这首诗有什么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1、委婉而强烈的感情表达。
2、开创性的诗歌风格。 本诗体现了作者的创作原则:注重观 察的感受,吸取民歌传统,运用民间 口语,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反映 人类的基本情感。
孤独的收割人
华兹华斯 英国诗人。其《抒情歌谣集》以清新自 然的格调和明快流畅的语言,开创了英 国浪漫主义诗歌一代新风。对雪莱、拜 伦和济慈都有影响。 1843年,华兹华 斯被誉为英国“桂冠诗人”。 《孤独的收割人》是诗人游历苏格兰 时所写。其诗有多种译本,对其诗的主题 艺术特色也多有不同的看法。
《孤独的收割人》教案

课时计划课时:2课时授课老师科目:语文课题孤独的收割人教学目标1.学习本诗衬托的表现手法,品味诗人质朴的语言风格。
2.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深入生活,贴近人民,才能从普通劳动者身上挖掘特有的美。
教材分析重点准确理解诗人为什么对收割女的歌声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难点学习运用衬托手法来突出主体。
教具多媒体教学平台、黑板、粉笔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一、解题《孤独的收割人》写于1805年11月5日,是诗人游历苏格兰时所写。
其诗有多种译本,如《刈麦女》(顾子欣译)、《孤独的刈禾者》(曹鸿昭译)、《孤独的收割人》(黄杲译)等。
另外,对其诗的主题和艺术特色也有多种不同的看法。
华兹华斯( 1770 ~ 1850 )英国诗人,与柯尔律治、骚塞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生于律师之家,少孤,就学于剑桥大学。
华兹华斯的诗以描写自然风光、田园景色、乡民村姑、少男少女闻名于世。
文笔朴素清新,自然流畅,一反新古典主义平板、典雅的风格,开创了新鲜活泼的浪漫主义诗风。
《孤独的收割人》写于 1805 年 11 月 5 日,是诗人游历苏格兰时所写。
二、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组织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诗,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在此基础上,设计如下几个问题:①贯穿全诗的线索是什么?明确:孤独的收割人的歌声。
②概括每节的主要内容。
2.具体研习①诗人为什么对收割女的歌声如醉如痴,流连忘返?明确:诗人在《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里写道:“我通常都选择微贱的田园生活作题材……因为在这种生活里,人们的热情是与自然的美而永久的形式合而为一的……他们表达情感和思想都很单纯而不矫揉造作。
”这句话对我们理解这个问题很有帮助。
首先,诗人所描绘的收割人是一位勤劳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姑娘。
诗人把“她”独自置身于高原广阔的田野上,“她独自在那里又割又捆”,“她举着镰刀弯下腰去”,这样活动的人与静止的自然和谐地结合,便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其次,这位年轻的姑娘在艰辛的劳动中用凄凉的歌声抒发自己忧伤的心情,她“一边收割,一边在歌唱”,那凄婉的歌声“在深邃的峡谷久久回荡”,这就为这独特的风景线抹上了一层淡淡的愁惨色彩。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课《孤独的收割人》课件 (一)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课《孤独的收割人》课件 (一)本文主要针对《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8课《孤独的收割人》课件》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堂课的基本情况。
一、课程概述《孤独的收割人》是由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所写的小说。
其主要讲述了一个感性机智却隐藏着一颗孤独冰山的牧场工人——基恩的故事。
该小说曾荣获普立兹奖,并多次被改编为电影和舞台剧。
本课程主要通过小说的读解和分析,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小说中人物的命运和性格塑造,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课程重点1.核心词汇和短语本节课程中涉及到一些重要的词汇和短语,包括“收割人”、“牧场工人”、“命运”、“孤独”等。
学生们需要通过阅读理解和词汇应用训练,掌握这些重要的词汇和短语的用法和意义。
2.人物形象分析本节课程主要围绕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基恩展开。
学生们需要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和对话,描绘出基恩的形象特点和性格品质,包括他的孤独感、机智幽默以及对于命运的掌控力等。
3.写作技巧学习本节课程还将介绍一些写作技巧,例如情节交锋、人物分析和场景描写等,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三、课程收获通过这堂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本课程为中职学生们提供了一种新的阅读和写作学习方式,通过对小说的深入分析和理解,让学生们更有思考和创造力。
相信这将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多的启迪和帮助。
孤独的收割人第四组

h
5
虚实结合的妙用
实—— 虚 —— 实 (第1段)(第2段) (第3段) 虚实结合的好处便是使文章富有生机和 跳跃 性。
h
6
诗作韵律美
• 押韵:a n g • 韵脚:娘、上、唱、凉、荡、旁、房、光、
肠、伤、场、常、样、冈。
h
7
我们的结论
• 诗人借此诗抒怀,赞扬了劳动人民的无比 勤劳、勇敢、积极、向上,侧面衬托出统 治者的凶残本相,残酷压迫劳动人民,另 外也写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孤独的收割人》第四组 诗人简介
思想感情
人物形象
诗作意象及想象
修辞手法的妙用
诗作韵律美
我们的结论
h
1
诗人简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浪漫主 义诗人,“湖畔派”的代表。18世纪末、 19世纪初在英国西北部的湖畔有一些诗人 聚居,其诗作多描写湖区,故称他们为 “湖畔派”。
h
2
思想感情
h
8
• 诗人热情赞扬劳动 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批判了统治者无情压 迫劳动人民的丑恶本 性。
h
3
人物形象
• 诗人笔下的收割人是一位勤劳、乐观、 积极向上的主人公形象,她用歌声来表达 自己的思想,宣泄着对统治者的不满与愤 恨。
h
4
诗作意象及想象
• 诗作意象:孤独的姑娘在田野上一边收割, 一边歌唱。
• 想象:通过三幅图画:沙漠旅人憩息图, 夜莺歌声醉人图,杜鹃鸣啼春、海图,想 象美好的生活。
《孤独的收割人》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3课ppt课件1【语文版】

士,还曾多次到苏格兰各地
游历,广泛接触大自然和乡
村 风 土 人 情 。 1798 年 与 柯 勒
律治联名出版《抒情歌谣
集》,以清新自然的格调和
明快流畅的语言,开创了英
国浪漫主义诗歌一代新风。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页
写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
景,有两种说法。一种说
作
法认为这首诗是诗人游历
背
时的收获;另一种说法认 为是诗人读了朋友哈金森
漫主义新诗的理论,提出了新的诗歌创作原则。
在《孤独的收割人》中,我们能体会到诗人注
重观察和感受,吸取民歌传统,运用民间口语,
描写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反映人类的基本情感
等,就是他的创作原则的具体体现。他的诗取
代了18世纪平板、矫揉造作的诗风,对雪莱、
拜伦、济慈都有影响,为英国诗歌引进了新的
内容和语言,开创了新的风格。
景
的一则日记后写的,哈金
森在日记中写道,在一次
远足中,他偶然看到一位
苏格兰高地农家少女在麦
田一面劳作,一面唱歌,
歌声凄切动人。这些材料
经过诗人的点化,成了一
英国“湖畔派”诗人聚居地
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页
课
文
朗
读
课文朗读欣赏
上一页
下一页
回目录页
内
诵读全诗,理解诗意。
容
大
第一节
意
第二节 第三节
•
有的学生恰恰就是因为这一点,讨厌坐在前面。和老师眼神交会非常有负担,稍微做点儿小动作就会被老师发现,非常不方便。而且坐在前面说不定还会被问到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
•
但是,那却是提升成绩最快的方法。学习要带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感,坐在前面,自然而然就会紧张起来。没有必要自己费心思集中精神,那种环境就能帮助你做到。虽然看上去好像不太方便,但其实那才是最便于学习的位置。
孤独的收割人ppt7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得快
孤独的割麦女_课件

2.《希腊古瓮颂》 (1)诗人把古瓮拟人化,比作寂静的处子,因为 埋藏在地下年代已久,故古瓮的生活环境更是 沉默的,历史也久远,所以它见证了许多东西 ,堪称为史学家。
(2)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 面,又把想象出的画面停留在最动人心弦,最 激发想象力的那一瞬间,从而使画面本身又具 有了诗的特征。
农家子弟努力学习吧!全力以赴吧!我们敬 爱的父母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埋头 在烈日当空的麦田里收割麦子。那种滋味, 你们体会过吗?
我们眼前仿佛是一片诱人的景色:随着最后 一抹天光隐遁,夜幕越来越浓地降落下来, 最后一把镰刀收回镰架,收割机怡然泊在村 口,就像一艘安静的船泊在安静的港口。相 同的是丰收每年都会如期而来,有村庄的地 方就会有丰收。村庄一季又一季白花花的金 灿灿的丰收,是最饱满最让人踏实的画卷。
●精彩运用 怀想天空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出生于_伦__敦___。 自幼喜爱文学,由于家境窘困,不满16岁就 离校学医。1816年,他认识了李·亨特、雪莱 等著名诗人,受到他们的影响。后弃医从文 ,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
他创作的第一首诗是《__仿__斯__宾__塞___》,接着又 写了许多优秀的十四行诗,他的这些早期诗作 收集在1817年3月出版的第一本《诗集》中。
【提示】 第五节诗中诗人的现实感终于战 胜了他的幻觉,他用“形状”“观照”“石 雕”“形体”这些词来强调古瓮的属性。虽 然古瓮上雕有恒久而美丽的田园风光,而且 它的永恒艺术几乎可以使人“超越思想”, 但它毕竟只是现实中一件毫无生气的艺术品 而已。
因此,诗人只能称之为一首“冰冷的牧歌” ,仿佛令人听见了上一节诗中“寂寥”的回 想。现实世界充满了无法逃避的忧伤,万物 稍纵即逝,也许只有古瓮所具有的美才是真 实可靠的,于是,诗人发出了“等暮年使这 世代都凋落,只有你如旧”的深长感喟。最 后,诗人以极富哲理的诗句指出艺术所具有 的抚慰的力量能给脱离不了苦难的后世人以 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的收割人的歌声是贯穿全诗的线索。 第一节:孤独的年轻姑娘边收割边唱着凄凉 的歌; 第二节:突出表现收割女歌声的优美动人; 第三节:诗人对歌词内容的猜测; 第四节:歌声虽已消失,音乐却在诗人心头 长留。
吴景制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具体研习
问题一:诗人为什么对收割女的歌声 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问题二:诗人在第二节运用什么手法 来表现“收割人”的歌声优美动听?
问题三:诗人为什么用沙漠里的夜莺 和赫伯利群岛的杜鹃的鸣叫来衬托, 这样写有什么好吴处景制作?
诗人在《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 里写道:“我通常都选择微贱的田 园生活作题材……因为在这种生活 里,人们的热情是与自然的美而永 久的形式合而为一的……他们表达 情感和思想都很单纯而不矫揉造 作。”
吴景制作
诗人以两个生动的意境来衬托“收割 人”运歌用声衬的托动的人手:法荒来凉突的出沙“漠收里割疲人乏”的旅 歌人声突的然优听美到动夜听莺。清脆的鸣啭,无疑给艰难 跋涉的远行者带来完成征途的勇气和希望; 寒冷苍凉的赫伯利群岛在严冬过后一朝出 现了报春的杜鹃的啼声,这又像为岛上灌 注了新的生命。作者在这里尽力渲染夜莺 和杜鹃鸣叫的优美动人,越是如此,越能 突出“收割人”歌声的优美和强大的感染 力。
吴景制作
比较阅读 《孤独的收割人》与白居易《观刈麦》进 行比较阅读,品味这两首诗的异同之处。
相同处 1.从表达的思想内容看,两首诗都描述了 劳动者在田间劳作的情景,都充满了对劳 动者的同情。 2.两首诗的语言都朴素平实,不加雕饰。
吴景制作
不同处: 1.从写作内容看,《孤独的收割人》则重抒情,《观刈麦》 则重于记叙。 2.两首诗虽都充满了对劳动者的同情,但思想感情却有较大 的差异。华兹华斯具有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思想,且长期 生活在田园乡野,和劳动人民有广泛的接触,因而对他们的 同情中充满更多的关爱。如他在听到收割人在歌唱时写道: “请你站住,或者悄悄走过!”为的是不愿打扰“收割人” 的歌唱,这完全是一种平等的态度;而白居易身居官位,平 时较少接触劳动人民,因而他的同情中更多的是怜悯,写此 诗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讽喻天子,能减轻农民的赋税而已。 3.表现手法不同。《孤独的收割者》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了 收割女歌声的优美动听;《观刈麦》则运用对比的手法,将 劳动人民的穷苦与诗人自己的富裕生活作对比,表现了诗人 “自愧”的心理
吴景制作
2019SUCCESS
POWERPOINT
2019/5/24
2019SUCCESS
THANK YOU
2019/5/24
孤
独
的
收
割
华
人
兹 华
斯
吴景制作
作者及背景简介:
华兹华斯(1770-1850),英 国诗人。生于柯克茅斯。1789年 与柯勒律治联名出版了《抒情歌 谣集》,其清新自然的格调和明 快流畅的语言,开创了英国浪漫 主义诗歌一代新风。是浪漫主义 诗派——湖畔派的代表诗人。
吴景制作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问题一:贯穿全诗的线索是什么? 问题二:概括每节诗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