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花叙事曲》的结构塑造与戏剧性音乐表达

合集下载

刘亚光论文(兰花花)

刘亚光论文(兰花花)

摘要《兰花花叙事曲》是作曲家关铭根据陕北地方风格的一首信天游民歌《蓝花花》创编而成的二胡叙事曲。

是一首典型的富有浓郁陕北民歌风格的二胡叙事曲。

音乐旋律委婉动听.细腻且生动地表达出主人公蓝花花的爱情遭遇及其性格特征和情感特征。

作品反映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腐败,深刻表现了封建社会劳动妇女蓝花花为了婚姻自由与封建旧势力顽强反抗的精神。

乐曲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组成。

它通过对兰花花这样一个美丽、善良、天真而纯朴的农村姑娘典型形象的塑造,以及她在爱情上的不幸遭遇,展现了兰花花勇于向封建势力抗争的坚强性格。

作品借鉴国西洋奏鸣曲的曲式结构,融合了中国戏曲音乐中的一些表现特点,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兰花花;曲式分析;结构;演奏ABSTRACTLan Hua Hua Ballade" composer Guan Ming style, according to a Northern Xin Tian local folk song "Blue Flower" compose ballads from the erhu. Is a typical northern Shaanxi is rich in folk-style ballads erhu.Music melody sounding euphemism. Delicate and vivid expression of the hero encounters love Blue Flower and character traits and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 Works reflect the corruption of the feudal social system, a profound expression of the feudal society of working women for marriage Blue Flower old feudal forces of freedom and the spirit of stubborn resistance.Music by the primer, exposition, expand the department, recapitulation and coda composition. It is through the Autumn Harvest a beautiful, kind, naive and simple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ypical country girl, and her misfortune in love, to show the Autumn Harvest courage to struggle against the feudal forces, strength of character. Reference works of the sonata form structure of Western countri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hinese opera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of the music, with strong artistic appeal.Key words:Lan Hua Hua;Form Analysis;Structure;Performance目录摘要---------------------------------------------------------------------------------------1 ABSTRACT------------------------------------------------------------------------ 2 绪论----------------------------------------------------------------------------------4 第一章《兰花花叙事曲》的创作题材来源----------------------------------------4 第二章《兰花花叙事曲》曲目的具体段落的内在分析-------------------------5 第一节引子部分-----------------------------------------------------------------------------5第二节呈现部分-----------------------------------------------------------------------------5第三节展开部分-----------------------------------------------------------------------------7第四节再现部分(尾声)-------------------------------------------------------------------------- 9第三章《兰花花叙事曲》在演奏时注意的技巧方面和情感的融入---9 第一节《兰花花叙事曲》在演奏时的揉弦技巧-----------------------------------------9第二节《兰花花叙事曲》情感段落切换时注意的调整---------------------------------11结语------------------------------------------------------12 参考文献--------------------------------------------------13绪论二胡独奏曲《兰花花叙事曲》是关铭于1981年根据陕北民歌《兰花花》的音乐主题和故事情节创编的一首二胡叙事曲。

《兰花花叙事曲》演奏技法分析

《兰花花叙事曲》演奏技法分析

043《兰花花叙事曲》演奏技法分析闫玉欣一、《兰花花叙事曲》背景介绍(一)作曲家作曲家关铭是河南唐河人,生于1938年。

关铭先生是国家一级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会常务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副会长、陕西歌舞剧院创研室副主任兼乐队指挥、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关铭先生自小就热爱音乐,并于1958年考取西安音乐学院继续求学。

除了和老师学习专业知识以外,他也在不断钻研各种专业知识,为自己后续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铭先生的作品有很多,其中也不乏陕西风格的乐曲,本曲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二)作品《兰花花叙事曲》以传统陕北信天游民歌为素材,将善良淳朴的兰花花作为主角,生动地描述了其在爱情上的不幸遭遇,展现了兰花花与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坚强性格。

信天游为陕北、宁夏、甘肃等地的传统音乐形式,传唱度较高,多以劳动生活、爱情故事为主要题材,通过即兴编唱表达细腻而深刻的情感,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曲调高亢。

就形式而言,信天游民歌一段一般只有两句,通过同一曲调对歌曲内容进行反复演唱。

《兰花花叙事曲》将兰花花作为所有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年轻女性的代表,其为追求光明生活不惜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向封建礼教发起挑战。

西北人民为怀念兰花花,赞颂其勇于斗争的精神,世代传唱《兰花花》信天游。

《兰花花》由陕西延安的真实爱情悲剧改编而来,为经典反封建情歌之一,传唱范围极广。

乐曲中蕴含的强烈的悲剧色彩和艺术之美赋予其持久的生命力,成为家喻户晓的传统民歌,也成为众多艺术家研究和改编的重要素材。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由《兰花花》为原型的歌剧、电影、芭蕾、器乐曲、歌舞剧相继问世,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范围。

本文对其器乐曲之一的二胡协奏曲《兰花花叙事曲》进行分析,探究乐曲背后的艺术魅力和艺术内涵。

二、《兰花花叙事曲》艺术特征就音乐结构而言,《兰花花叙事曲》具有整体布局标准、音乐结构规范的特点,其中既结合了传统戏曲的音乐板式结构,彰显传统的五声调式,又吸纳了西洋奏鸣曲的结构而共同作用,构成了《兰花花叙事曲》独具特色、别具一格的音乐结构。

浅析汪立三钢琴改编曲《兰花花》的创作风格

浅析汪立三钢琴改编曲《兰花花》的创作风格

浅析汪立三钢琴改编曲《兰花花》的创作风格
《兰花花》是汪立三钢琴改编曲中的一部作品,这首曲子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音乐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欣赏。

下面将从乐曲的整体结构、和声特点和演奏技巧三个方面对《兰花花》的创作风格进行浅析。

首先是乐曲的整体结构。

《兰花花》采用了ABA的三段式曲式,即首尾两段A部相同,中间一段B部与A部相对独立。

这种结构使得整个曲子的形式清晰、紧凑,并且能够很好地展现出乐曲的主题以及后续发展。

通过合理的安排A、B部的长度和发展,乐曲的节奏感和层次感得到了很好地体现,给人以饱满而有力的感受。

其次是乐曲的和声特点。

《兰花花》的和声特点主要体现在其丰富多彩、富有变化的和弦进行上。

整个曲子中,汪立三灵活运用了大量的和声手法,如倒三角和弦、七和弦、属和弦等,使得乐曲的和声变化丰富多样。

他还巧妙地运用了踏板,在音响效果上营造出了一种宛如大合唱的氛围,让人耳目一新。

在整个和声过程中,乐曲既有激昂激情的旋律线,又有温柔婉转的音符,使得整个曲子既具有情感的张力,又具有巧妙的情绪过渡,给人一种丰富而细腻的音乐体验。

《兰花花》在其创作风格上凭借其独特的整体结构、丰富多彩的和声特点和复杂多变的演奏技巧成为了一部非常值得赞赏的作品。

汪立三以其才华横溢的改编之道,赋予了这首曲子新的音乐生命,展示出了他对音乐的独到见解和创作才华。

通过对《兰花花》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曲子,并对汪立三优秀的音乐才华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二胡作品《兰花花叙事曲》中的演奏技巧分析

二胡作品《兰花花叙事曲》中的演奏技巧分析

二胡作品《兰花花叙事曲》中的演奏技巧分析《兰花花叙事曲》是著名作曲家关铭根据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而成的二胡作品,乐曲由五个部分串联,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兰花花爱情悲剧”。

作品取材于陕北地区凄美的爱情故事,讲述了兰花花不满买办婚姻,与黑暗势力抗争并追求自己幸福的爱情故事,体现出封建社会的女性也渴望争取自己的幸福和自由。

乐曲分为五个部分,在演奏过程中,该作品的旋律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音乐风格兼具抒情与叙事。

《兰花花叙事曲》是二胡演奏中常见的叙事题材音乐作品,需要演奏者对二胡的演奏技巧与艺术表现力有熟练且准确的掌握。

在二胡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要加入不同的音乐演奏技巧,以便更完整地呈现音乐作品。

本文以《兰花花叙事曲》为例,分析二胡演奏的情感表现和演奏技巧,探究作品蕴含的动人故事和艺术魅力。

一、作品梗概《兰花花叙事曲》由作曲家关铭于1981年根据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而成,以淳朴生动的音乐语言,展现出一位不屈服于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女性——兰花花。

它是典型的西北地区乐曲,具有浓厚的地域特征和戏剧音乐的特点。

音乐旋律粗犷高亢,极富歌唱性,演奏作品时多采用抛弓、回滑音、压揉等方法,具有鲜明的北方音乐风格。

二、二胡叙事曲《兰花花》的曲式结构二胡叙事曲《兰花花》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五个部分构成。

作品具有浓郁的北方音乐色彩,并加入了戏剧音乐的元素,使音乐富于戏剧冲突性,突出故事的主题性和鲜明的人物特点。

下面分析该作品的曲式结构。

引子部分,G大调(1小节)是自由的散板,旋律运用悠扬的长音和回滑音铺开。

乐曲的呈示部(2~134)分为主部主题(2~32)、连接部(33~58)、副部主题(59~99)、结束部(100~134)。

其中,主部主题分为AB两乐段,采用G调、中板,包含赞美之情。

A乐段运用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歌曲旋律,巧妙地使用滑音来塑造遥远的意境。

B乐段是A乐段的延伸。

连接部(33~58)采用G调,这一部分是为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浅析二胡作品《兰花花叙事曲》

浅析二胡作品《兰花花叙事曲》

·艺术研究浅析二胡作品《兰花花叙事曲》王 琳(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摘 要:《兰花花叙事曲》是一首经典的二胡作品,因其生动丰富的音乐内涵,使其成为专业教学、比赛中的必学、必拉曲目。

本文将从音乐背景内容、曲式创作结构、创作手法、二胡声腔化的演奏几方面着手,对这首乐曲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将这首乐曲深层的音乐内涵展现出来。

关键词:兰花花;民间音乐;二胡声腔化;继承创新“青线线的那个蓝线线,蓝个莹莹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个人……”这句唱词、曲调大家非常熟悉,都能哼唱出几句。

陕北民歌《兰花花》以优美的旋律、朴实真挚的语言讲述了封建时期敢于同命运斗争的女孩兰花花的故事。

这首民歌是典型的“信天游”,共八段唱词、叙事与抒情并重。

这首民歌广为流传,深受音乐家们的喜爱,出现了很多的器乐改编版本,其中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便是其中经典的代表作品。

作曲家将《兰花花》浓郁的民族风格与二胡富于歌唱性的音色相结合,将兰花花坎坷的命运故事生动地展现出来,音乐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1 《兰花花叙事曲》之音乐分析《兰花花叙事曲》是作曲家关铭先生于1981年根据陕北信天游中经典民歌《兰花花》的音乐素材改编而成的一首二胡曲。

作品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美丽、善良、朴实、敢于与封建社会作斗争的女性形象兰花花。

《兰花花叙事曲》的音乐结构融合了中、西方音乐特点,在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融合了西方奏鸣曲式特点,由若干个不同情绪的音乐段落连接而成。

作曲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将音乐片段独立命名,加深了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提示各段所刻画音乐形象及表达情感。

全曲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和尾声(或再现部)组成,主题音乐多次交替出现,调式层次分明,全曲情感色彩鲜明且突出,将兰花花凄美的爱情、悲苦的一生展现得淋漓尽致。

1.1 引子乐曲的引子部分为G调,以陕北民歌《兰花花》的骨干音为基础,模拟笛的音色,加以类似陕北信天游似的散板,将陕北的风貌呈献给听者。

谈《兰花花叙事曲》的演奏体会

谈《兰花花叙事曲》的演奏体会

谈《兰花花叙事曲》的演奏体会作者:万丽娜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21期摘要:《兰花花叙事曲》是作曲家关铭于1981年根据陕北名歌《兰花花》的主题音调和故事情节创编而成的一首二胡曲。

生动的描绘了兰花花这样一个美丽、善良、淳朴的农村姑娘的形象,以及她在爱情上的不幸遭遇,展现了兰花花勇于向封建势力抗争到底和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坚强性格。

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心里不断地体会主人公的情绪,让音乐能够吸引人,引起听者的共鸣。

关键词:二胡《兰花花叙事曲》,创作背景,故事情节,演奏体会二胡曲《兰花花叙事曲》的结构分为如下几个部分:引子+“兰花花好”+”散板”+”抬进周家”+”出逃”+尾声一、引子乐曲的引子部分是在主旋律的骨干音“6”和“2”上展开,通常由扬琴来演奏,音色明亮,揭开了故事的帷幕。

通过四个琶音将音乐带入主题呈示部分:二、“兰花花好”乐曲的呈示部分集中的描绘了兰花花美好的形象。

1、主部主题主部主题采用了陕北名歌《兰花花》的旋律为基调发展而来,把听者带到了开阔的陕北高原,前四小节:■节奏较为自由,到高音“■”可是当地延长,强调音色的空透,仿佛从很远传来的歌声,高音“■”用小指演奏,音准要把握好,手指按弦不要太重,第二小节最后半拍扬琴声部进入,二胡声部的节奏“上板”,前四小节的三个“■”都要用回滑来装饰,第五小节■ “ 5.”音之前也有一个圆润的回滑,两个“3 ”同音异指,第二个“3 ”用二指,三指换二指时不能太生硬,仿佛是在描绘兰花花女性的柔美。

接下来的回滑和滑音很多,都要求圆润、柔和。

■“2.”之前有一个味很浓的回滑,“■”用连顿弓来演奏,第一个“ 5 ”可短促一些,与第二个断开,第二个“ 5 ”时值一定要拖够,并有一个藏尾的下滑,两个“ 5 ”音如同吸气、呼气。

“3 6”的“ 3 ”之前有一个上滑音,与前面“ 5 ”音的下滑衔接好,使旋律更为流畅,经过四小节的扬琴伴奏之后,二胡在第十四小节的后半拍弱起进入,旋律非常优美,由于是后半拍起弓,注意与扬琴声部衔接自然,不要有音头,音乐很自然的流畅出来,不要出杂音,换把的地方要有把握,二十小节的高音“■”下滑到上把位的“4”时要准确,下行六度的苦音为之后兰花花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论二胡作品《兰花花叙事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

论二胡作品《兰花花叙事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

81视界观.2021.04艺术探讨论二胡作品《兰花花叙事曲》的音乐风格与演奏罗惠(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摘 要:音乐就像是一种语言,传达情感较好的乐器当属二胡。

二胡是中国乐器当中和人的声音最为相似的一种,其大多数的作品都是以传达感情为主要目的的。

对于二胡这种乐器来讲,在进行演奏的时候需要丰富的演奏手法和技巧,这些技巧不仅可以美化声音,还可以使得二胡的演奏更加具有歌唱性。

尤其是在一些叙述性的歌曲当中,二胡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曲目所要传达的故事性以及美感。

同时,希望能够以小见大,为促进我国二胡技艺的发展提供可借鉴性的资料。

关键词:二胡;《兰花花叙事曲》;艺术表现;风格与演奏二胡名曲《兰花花叙事曲》是我国著名曲作家关铭老师依照一个好听的陕北民歌而变化来的。

这里的曲调主要因为声乐歌曲《兰花花》的主题和人物故事情节。

用二胡把这个悲凉的音乐进行的展示,这就让拉奏乐器的人有非常好的功底和演奏手法。

这首二胡作品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乐曲中主人公的悲惨人生,也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陕北民歌的独特风情。

一、《兰花花叙事曲》的创作艺术(一)乐曲结构分析《兰花花叙事曲》是根据陕北的信天游《兰花花》作为曲子的素材和人物的故事编的一首曲子[3]。

在这个曲子里还有很多戏曲音乐的部分。

根据抒情性、叙事性和戏曲性的方式,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兰花花这个好看的姑娘身上遇到的这些不幸的故事,和后来她不管自己的生命,奋力抵抗争取自身婚姻自由的精神。

这首曲子的乐曲结构模仿的是回旋式结构,在巧妙的将中国的戏曲融入到其中。

然后根据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兰花花爱情悲剧”。

其具体的结构分析图如下:表1 《兰花花》叙事曲结构分析示意图(二)乐曲地域性风格对《兰花花叙事曲》演奏的影响我国地大物博,地理环境差异大,所以有了各种各样的地区性文化,二胡作品中所表现的不同地域性特征也是由此而来。

影响《兰花花叙事曲》音乐风格中地域性特点的主要是对于方言和板胡“润腔”的模仿[4]。

陕北民歌改编作品《兰花花》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权威资料]

陕北民歌改编作品《兰花花》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权威资料]

陕北民歌改编作品《兰花花》的创作特点及演唱处理《兰花花》是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叙事性民歌。

更是一首传统“信天游”风格的民歌。

原民歌以通俗易懂的曲调唱出了旧社会的一个弱女子不幸的人生,更是旧社会妇女命运的一个缩影。

新编民歌《兰花花》在把握原信天游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编,音乐旋律凄婉动听,既细腻又生动的表达出主人公兰花花的苦命遭遇,和兰花花与封建势力抗争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特征。

一、兰花花的创作特点(一)曲调《兰花花》的曲调,是采用五声羽调式,并通过“信天游”音乐中的变体方式产生的两句乐段结构,它的曲调由上下句多次反复构成,结构清晰而对称。

在第一、二段中,上句曲调几次向最高音冲击的旋法和延长音的处理,鲜明地表达了歌曲的思想主题。

而后来的三、四、五、六、七段,出现的“si”音,用大二度音程代替了开始部分的四度跳进,使高亢、悠扬的旋律色彩转为悲伤,近似哭腔的表达,使兰花花无奈、忧伤的心情表现得贴切而形象。

(二)节奏、节拍《兰花花》这首民歌的节拍是2/4,节奏非常工整有序,这种节拍是陕北民歌最为典型的节拍。

这首歌曲的节奏在不同段落之间有比较鲜明的对比。

第一、二段中,是表达了对兰花花的赞美,第三、四段中,采用慢一倍的速度,表现了兰花花被迫嫁到周家的悲痛,以及撇下情哥哥的无奈。

第五、六段马上转入了突快,果断而坚决地唱腔,加上紧凑的节奏,生动的表现出兰花花的愤恨和极力反抗的情绪。

第七段则是采用紧拉慢唱的摇板,节奏自由,舒缓但不失弹性。

第八段是表达了“兰花花”对情哥哥的真挚爱情,因而旋律都比较抒情、优美、节奏稍慢。

二、演唱处理分析(一)唱词分析我国传统民歌的特征《兰花花》这首歌曲产生于陕北一带,因而与这一带的方言结合十分紧密,形成了其鲜明的区域特征。

再者就是虚词的运用,笔者以下主要从唱词中的咬字及虚词的运用入手作以分析。

(1)咬字。

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把歌唱的咬字分为“出声、引长、归韵”三个过程,“出声”就是咬准字头,“引长”就是延长字腹,“归韵”就是收清字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花花叙事曲》的结构塑造与戏剧性音乐表达
【内容摘要】知名作曲家关铭于1981年根据陕北民歌《兰花花》的故事情节和主题风格编创了《兰花花叙事曲》,在二胡弓弦婉转的表述中起始,形象地塑造出一位天真质朴的农村姑娘兰花花,乐曲以展开叙述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抗争不幸婚姻和不向封建势力
低头的动人故事。

整首曲目将中国地方音乐与西方奏鸣曲式相融合,对于音乐结构塑造和主题重现的把握恰到好处。

【关键词】叙事曲结构塑造情节特点戏剧性音乐语言主题乐思
一、全曲音乐结构的解析
《兰花花叙事曲》音乐结构规范,作者分节选段将整体布局、强烈的结构造型感和由远及近的结构进行勾勒,将戏剧性的故事用叙述性的音乐形式结构展现。

首先,乐曲引子进行充满了悠扬舒展的散板主题,二胡用信天游的演奏模拟笛声,像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望着黄土红日,缓慢地吞吐烟圈向人讲述。

二胡长弓缓缓进行和自然滑音巧妙运用,将听者引入辽阔无垠的陕北地区,给故事情节的展开以无尽的猜测与想象。

接下来在呈示部中,主部主题舒缓地展开,民歌的主旋律带人走入一个宁静的山村,村中的美丽姑娘兰花花善良质朴,十里八乡的人们都喜欢她,旋律柔美、悠扬,无不体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逐渐明朗;副部主题转为跳跃欢乐的旋律,与第一主题形成
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兰花花灵巧可爱的一面;结束部描绘了兰花花与心上人爱情的萌动与甜蜜的约定,运用长弓与爽朗的自然滑音结合,体现了主人公在封建礼教束缚下敢爱的性格特点。

此时,戏剧性的发展随着全曲的主线延伸,呈示部呈现于听者的仅仅是故事开始的风平浪静,而展开部则笔锋一转,开始演绎曲折的故事情节。

开头两个低音的突然震颤使旋律紧绷,预示着故事的发展变化:父母的逼迫、婚姻的不幸,让兰花花悲痛万分,她在恸哭后决定奋力抵抗。

展开部的这段内心独白颇为震撼,旋律的速度和力度都随着情节的变化减弱减慢,听者似乎感受到其心中油然升腾的怒火。

人物内心深处的呐喊在这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极具感染力。

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在音乐进行中逐渐明朗:兰花花不仅善良质朴,还有着与封建势力坚决抵抗的勇气和坚毅的品格。

紧接着的出逃段落由二胡快弓与短弓相结合的形式演绎,使听者的心也随着旋律的不断起伏与人物的命运相连。

但随后悲愤长弓的出现,告知了一个不幸的结果——出逃失败,被逼上绝路的姑娘在生命的最后无助地呐喊,远方乡亲的呼唤声和近处恶人的咄咄相逼声更衬托了兰花花绝路之余的呐喊的力量,其宁死不屈的灵魂深处是对封建礼教的愤慨和对自己一生悲惨命运的最后挣扎。

二胡连续重复重音符将乐曲层层叠进推向悲愤交加的绝望高峰,激烈的情绪在旋律中排山倒海地展现,最终以广板乐段渐渐黯淡下来的音符宣告兰花花命运的悲剧结束。

引子和再现部的相呼应,回归到故事伊始,听者被旋律带领着从
故事中慢慢回过神,人物形象依旧随着主题乐思千回百转地萦绕,此时,音乐衬托听者内心的幻想而结束,最终将故事定格在听众心中。

二、内容的戏剧性安排
黑格尔解释戏剧性时说,“真正的戏剧性在于情节中人物自述出彼此之间的斗争以及人物性格和情感分裂之中的心事话”,即故事情节的曲折性安排产生了戏剧性冲突,引起听者共鸣。

《兰花花叙事曲》完整地构建了戏剧性的结构,对于人物所处的环境、人物典型形象和与主人公有关联的具体事件进行了准确定位和描绘,用音乐这一特殊语言慢慢构建故事。

(一)情节冲突
音乐的情节冲突在整曲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设计了最重要的两个冲突点作为引出乐曲戏剧性的关键。

首先,在f调转降b调的段落:先前如歌地描述与情人私定终身的情景,作者笔锋一转,继而出现了紧张的情节冲突。

音乐走向呈猛然下降趋势,此时达到一个戏剧性的小高潮,预示着下面情节的骤然变化。

f调乐段开头重音是情节冲突的关键点,仔细品味这一连串的重音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张力在不断扩大,自由的散板也增添了两段连接时产生的紧张感。

第二次明显的情节冲突是在兰花花被抬进周家时内心独白的段落。

段落开头缓慢长音进入,使乐曲显得极其黯淡,加以半始半终的滑音与打音,此时表达的是人物内心的痛苦,运用二胡丰富的表现技巧,将主人公哭泣和失神的情景生动地展现,随后音乐力度的
增强与前十六分音符、后八分音符典型节奏的运用,形象地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斗争。

空拍的适当运用,生动地体现人物在抉择时稍有停顿的叹气情节,更具艺术感染力。

可以说,作者对细节的巧妙设计为后面的人物“出逃”段落很好地埋下了伏笔。

(二)音乐情感的把握
《兰花花叙事曲》对于运用音乐来表达人物情感的把握十分精彩。

如兰花花出逃失败后内心的愤懑与乡亲们焦急的呐喊该如何用音乐语言来表现?作者此时恰到好处地使用三组三连音与连续重音相结合,推动旋律层层进展,刺激着听者的感官,音乐色彩达到情绪最高点后又随着主人公跳崖悲剧收场的情节变化继而渐渐黯淡。

其次,全曲最引人入胜的出逃段落,作者运用急切的短音与长弓相结合的形式展现逃跑时主人公期待出逃成功的心情,分别加入打音与后倚音,形象地使兰花花找到机会逃出周家时的脚步声与激动又后怕的心情交织体现。

随后连续的十六分音符与小切分音连线的演奏,让人联想到恶人穷追不舍和兰花花由于害怕而不稳定的脚步,接下来加入主题乐思的广板保持着和前面情绪相同的节奏,此时演绎的是乡亲的担心和兰花花满怀希望奋力逃跑的情景,为随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同时,平稳连接了上段d大调的快板与后段a大调的快板,使听众情绪更好地过渡,避免音乐持续紧张,给人情绪缓和的机会。

最后,运用存在不和谐变化音的连续十六分音符级进,表现人物的情感即将升华,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随着有层次的旋律逐渐柳暗花明。

至此,这首条理清晰的乐曲已经完整呈现出其应有的方整结构和旋律走向,音乐情感的把握和情节冲突使其锦上添花,极具艺术效果。

此曲将结构的塑造和戏剧性相结合,将主题乐思层层展开,将古典和西化串联,成功演绎了动听的旋律,让人深思、回味。

作者系山东大学艺术学院2010级音乐学专业在读学生
(责任编辑:贺秀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