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合唱在歌剧中的戏剧性作用(一)

合集下载

歌剧中的合唱

歌剧中的合唱

歌剧中的合唱合唱作为歌剧音乐的一种形式,有其特殊的表现功能,从审美意义上说,合唱的音响组合、和声织体自有其相对独立的形式美感,一曲曲深沉优美的合唱歌声令人难以忘怀。

许多歌剧舞台上的合唱音乐,作为音乐会的重要曲目,激荡着听众的美感。

歌剧中的合唱,其主要作用可大致概括如下:一、风俗背景与特定气氛在许多歌剧中,只是作为风俗性场面的描绘,例如斯美塔那的歌剧《被出卖的新娘》中那借农民和村姑在小酒馆空地上的迎春合唱。

和《丑角》中,列昂卡伐洛用看热闹的人们互告“黄昏钟声响”的歌声,还有比才的《卡门》中为斗牛士进场时安排男女老少看客的欢迎歌声等等均属场面气氛的渲染和烘托。

…合唱有时会被作曲家用于一剧或其中一幕之始,像一道布景似地排开在舞台上。

这是为带出规定情境的气氛而布局的。

例如:瓦格纳的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第一幕幕启正是卡塔琳娜教堂四座高唱众赞歌,在这个情景上开始了它的故事。

威尔第《游吟诗人》第二幕一开始就是满台演员围着火焰唱起《铁砧合唱》,它把人们带到比斯凯山谷的吉卜赛人营地。

这些合唱往往以强烈的特定色彩、气氛而取胜。

但在许多歌剧作品中,这种合唱往往不仅仅是特定气氛的刻画,而且间接地衬托出主人公的品格或心态。

如威尔第《奥赛罗》中一开始就是一场描绘暴风雨的合唱,奥赛罗在暴风雨平息后登场,这就暗示了他具有威慑天地的力量。

普契尼《蝴蝶夫人》第二幕中巧巧桑穿上结婚时的礼服,怀着幸福的期盼,等待平克尔顿的归来。

她在月光下凝视前方,直至黎明时分。

这时远处传来了渔夫哼唱的号子,衬托出已经苦等一夜的巧巧桑是多么的痴情。

这感人的背景式合唱也反映了作曲家本人对巧巧桑不幸命运的同情。

歌剧中的音乐,包括合唱,是作曲家的喉舌,它可以直接表达作曲家对剧中人所持态度和感情,例如格林卡的《伊凡·苏萨宁》终场合唱《光荣颂》就表现了作曲家对伟大爱国者的崇敬之情。

在19世纪的歌剧中,这些背景式的合唱还经常与主人公交流,参与剧情的发展。

浅谈歌剧中合唱的艺术特点与功能

浅谈歌剧中合唱的艺术特点与功能

浅谈歌剧中合唱的艺术特点与功能歌剧是一种将音乐、舞蹈和戏剧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而其中的合唱更是歌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唱作为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歌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具有自身的艺术特点,而且在歌剧的情节发展和角色塑造中也有着重要的功能。

本文将从歌剧中合唱的艺术特点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歌剧中的合唱。

一、合唱的艺术特点1. 集体性歌剧中的合唱是由一群人共同演唱的,因此具有很强的集体性。

合唱队伍人数众多,声音集中,气势磅礴,声势浩大,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力。

而且合唱队伍的歌声也往往富有感染力,能够深深地触动人们的情感。

2. 配角的衬托在歌剧中,合唱队伍往往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他们有可能是宫廷官员、平民百姓,也有可能是军队的战士、渔民、工人等,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多种多样。

而这些角色往往作为背景或是配角,为主角的情感和命运提供了重要的衬托。

3. 复调的交响合唱歌曲在音乐形式上多是采用复调结构,也就是多音部的和声结构,这种复调的音乐结构使得合唱歌曲的音乐质感更加丰富。

复调的和声交响在歌剧中常常被用来表现人物的内心矛盾、情感的纠结、战争的气势磅礴等。

4. 声音的层次合唱队伍中的演员人数众多,因此在声音的搭配上,也可以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效果。

在演唱时,合唱队伍的声音可以形成上下呼应、前后呼应、左右呼应等不同的声音层次,不仅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形式,更能加强歌剧的戏剧性效果。

二、合唱的功能1. 民族风情的展示歌剧中很多时候是以历史题材或者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因此合唱队伍在歌剧中往往扮演着民族风情展示的角色。

合唱歌曲所采用的音乐语言、旋律和和声,都能很好地表现出各个地域的特色和风情。

2. 情感宣泄的媒介合唱歌曲在歌剧中往往扮演着情感宣泄的媒介。

在歌剧中,主角遭遇重大的挫折、磨难或者得到巨大的成功时,往往都会有合唱队伍的出现,他们通过歌声来表达对主角的支持、祝福、悼念、庆祝,从而加深主角性格的塑造和情节的表达。

歌剧中合唱的艺术特点与功能探析

歌剧中合唱的艺术特点与功能探析

歌剧中合唱的艺术特点与功能探析作者:孙世有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10期摘要:歌剧是极具感染力的表演艺术,以各种表现形式长期活跃在艺术舞台,合唱与歌剧的碰撞,增强了歌剧的戏剧性,凸显了歌剧主题。

本文在分析歌剧中合唱的发展和基本类型基础上,剖析了歌剧中合唱的艺术特点,同时简要论述歌剧中合唱的功能作用。

关键词:歌剧合唱艺术特点功能中图分类号:J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0-0064-02歌剧是集戏剧、音乐、诗歌、舞蹈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表演艺术,称得上是“音乐的戏剧”,歌剧中的音乐自然包括合唱这一表演形式,且将合唱融入歌剧中,其恢弘的气势与歌剧大气的表演相得益彰,更好地表达了剧中的情感和戏剧冲突,营造了歌剧豪华壮丽的场面。

一、歌剧中合唱的发展概述17世纪后,歌剧艺术兴起,合唱以其音色丰富、音域宽广以及表现力强等优势迅速被歌剧表演运用其中。

在歌剧繁荣发展之前,从古希腊时代到法国大革命之后,其中各个发展阶段的歌剧表演都或多或少的巧妙借用了合唱艺术增强表演的震撼力。

古希腊人常在敬神活动中进行音乐表演,为丰富表演形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入有故事情节的戏剧表演和具有美感的舞蹈表演,整体表现为一台悲剧歌剧表演,这是最早歌剧渗透到合唱中的模式。

巴洛克时期为传播教会文化,丰富人物的表演达到传道的目的,合唱继续向歌剧表演靠拢,人们称歌剧为用音乐唱出来的戏剧。

到之后歌剧没落的一段时间直到法国大革命后,浪漫主义之风盛行,大量融入各种独唱、合唱,以尽量营造华丽的场景。

至此,歌剧与合唱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并逐渐发展形成了童声合唱、男生合唱、女生合唱、混声合唱四大类,在不同的场景下,根据具体情况展现不同的气氛。

二、歌剧中合唱的艺术特点歌剧中为推进剧情的发展、烘托高潮、表现人物性格和渲染环境,常用人数较多、气势较大的合唱形式来突出歌剧表演的特色。

歌剧具有戏剧的本质特性,通过所扮演角色的塑造,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而合唱融入在歌剧中,是将人物表演的台词等以音乐形式表现出来,广阔的音域、丰富的音色体现了表演的群体性、增强戏剧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浅谈歌剧中合唱的艺术特点与功能

浅谈歌剧中合唱的艺术特点与功能

浅谈歌剧中合唱的艺术特点与功能合唱是歌剧中一种重要的表演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功能。

它能够增强戏剧效果、丰富音乐元素、塑造角色形象、展示社会与个人冲突、营造气氛和表达情感等。

合唱可以增强戏剧效果。

合唱的声音多声部的交织,加上人数众多的歌唱者在舞台上的集体表演,使得合唱具有强大的音乐动能和视觉冲击力。

这样的表演形式往往能够激发观众的浓厚兴趣,提高戏剧效果的表现力,使观众更加沉浸在故事情境之中。

合唱丰富了歌剧的音乐元素。

合唱在音乐上往往具有浓重的和声和节奏感,它与独唱相互交织,形成音乐的交响与对话。

合唱常常通过对和声的运用,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彩,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魅力,提升音乐的艺术层次。

合唱能够塑造角色形象。

合唱的歌唱者通常是群体中的一员,他们代表着社会的一部分,通过合唱来展示不同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冲突。

不同的角色通过歌唱的方式来进行表达,展示自己的性格、立场和情感。

这样的表演形式使得角色形象更加立体鲜活,让观众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角色内心的复杂情感。

合唱还能够展示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冲突。

合唱往往被运用于具有政治、历史背景的歌剧中,通过集体合唱的方式来表达人民的愤怒、希望和抗争精神。

这种形式能够直接展示社会冲突和社会问题,唤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发出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呼声。

合唱还能够营造气氛和表达情感。

合唱往往通过歌唱的方式来传递情感和表达内心的感受,如欢快的合唱能够营造欢乐的氛围,悲伤的合唱能够表现悲痛的情感,庄严的合唱能够给人以庄重和肃穆之感,引起观众共鸣。

合唱通过力量的集中和声音的交织,使得整个歌剧的氛围更加浓烈和感人。

论合唱在威尔第歌剧中的重要地位

论合唱在威尔第歌剧中的重要地位

论合唱在威尔第歌剧中的重要地位【摘要】威尔第歌剧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戏剧性情感而闻名于世。

合唱在威尔第歌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扩大了音乐的纬度,丰富了观众的听觉享受,也承担着戏剧性的表达,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

合唱增强了场面的氛围,为故事情节增添了戏剧性张力,突显了集体力量,使观众更投入剧情之中。

合唱在威尔第歌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赋予了歌剧独特的魅力,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通过合唱,威尔第的歌剧更富有张力和感染力,让观众沉浸感受到音乐和戏剧的魅力。

合唱的存在使威尔第歌剧更加完整和深刻,展现出艺术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关键词:威尔第歌剧、合唱、音乐、戏剧性、氛围、集体力量、故事性、独特魅力、不可或缺。

1. 引言1.1 威尔第歌剧的特点威尔第(Giuseppe Verdi)是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在19世纪的欧洲歌剧界享有盛誉。

他的歌剧作品以其浓烈的人情味、强烈的戏剧性和深邃的音乐表达而著称。

威尔第的歌剧作品大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或文学作品,如《茶花女》、《弄臣》、《奥泰罗》等,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人性关怀。

威尔第的音乐风格充满激情和悲伤,旋律优美动人,配器精炼,展现了他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

威尔第的歌剧作品广受欢迎,被认为是歌剧史上的经典之作,至今仍然在世界各地的歌剧院上演。

威尔第的歌剧以其深邃的情感、动人的旋律和精湛的表演而著称于世,成为欧洲歌剧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2 合唱在威尔第歌剧中的作用威尔第是意大利歌剧史上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的歌剧作品被认为是19世纪歌剧黄金时代的代表。

在威尔第的歌剧中,合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合唱是由多个歌手组成的团体,他们在歌剧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可以是民众、士兵、祭司等。

合唱在威尔第歌剧中扮演着几个重要的角色,包括扩大了音乐的纬度,承担了戏剧性的表达,增强了场面的氛围,突显了集体力量,加强了歌剧的故事性。

合唱可以为歌剧注入更加丰富的音乐元素,使得音乐更加立体。

中国歌剧曲目有哪些【合唱在歌剧中的戏剧性作用】

中国歌剧曲目有哪些【合唱在歌剧中的戏剧性作用】

中国歌剧曲目有哪些【合唱在歌剧中的戏剧性作用】歌剧音乐的戏剧性,不是单指歌剧音乐中某一类体裁或某一种音响特征,而是歌剧音乐的抒情性、叙述性、冲突性这三种不同音响特性和戏剧功能的统称。

歌剧合唱是戏剧音乐体裁,参与合唱的各声部其实在一定戏剧情境中与活动着的人群相对应。

合唱在歌剧音乐中的戏剧性作用包含很多方面,本文试图以《茶花女》为视角,具体分析不同合唱形式对歌剧音乐的戏剧性作用。

一、染戏剧气氛《茶花女》中第一幕的《饮酒歌》包含着一首合唱,它接在男女主人公独唱之后,是为了强化舞会的欢乐、轻歌曼舞的戏剧气氛。

戏剧气氛指的是某种与戏剧情境相适应、或为戏剧性情境所需要的特定的感觉空间,是由戏剧冲突这个核心散发出来的情、景能量的外显形式,或者换一个角度说,是歌剧艺术家们为了强化剧情而采用一系列艺术手法精心营造的某种视听效果。

在歌剧中,特定的戏剧气氛的营造有很多方法和途径,合唱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但是,用合唱来渲染戏剧气氛,有着许多便利条件。

由于合唱声部构成、组合的形式十分多样,因此它的表现力极为丰富,足可营造出形形色色的戏剧气氛来,并将它们渲染得有声有色。

二、介入戏剧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自然就没有歌剧。

大凡在歌剧史上所进行的历次歌剧改革,无不把增强和完善歌剧音乐展现戏剧冲突的表现力作为其核心命题。

合唱介入歌剧的戏剧冲突实际上是采用合唱的手段,正面描写和直接表现戏剧性危机与爆发,以及人物性格激烈的内部和外部冲突时所具有的那种独特而强烈的艺术功能,就是本文所说的合唱介入歌剧的戏剧冲突作用。

歌剧合唱的优势不仅在于它善于渲染气氛,丰富色彩,调节节奏,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充分调动自己所拥有的种种艺术手段,积极介入戏剧冲突,推进情节发展。

就常见的情形而言,合唱介入戏剧冲突的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两大类:前景性的直接介入和背景性的间接介入。

《茶花女》第三幕的“酒神祭歌’,是一首幕后混声合唱。

从最直观的层面上看,它所表现的是巴黎狂欢节上群众热烈而欢腾的情绪,属于渲染性合唱。

浅谈歌剧中合唱的艺术特点与功能

浅谈歌剧中合唱的艺术特点与功能

浅谈歌剧中合唱的艺术特点与功能歌剧是一种结合了音乐、戏剧和舞蹈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合唱作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功能。

合唱在歌剧中承担着丰富多彩的角色,既可以展现群体的气势和力量,也可以展现个体的情感与内心世界,它是歌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艺术特点和功能两个方面浅析歌剧中合唱的特点和作用。

一、合唱的艺术特点1. 丰富多彩的音乐语言合唱在歌剧中往往扮演着集体形象的角色,其音乐语言丰富多彩,既可以表现宏大的气势,又可以展现细腻的情感,有时还可以展示独特的文化特色。

比如在意大利歌剧中的合唱,其旋律优美动人,充满激情与浪漫;在德国歌剧中的合唱,则更多地展现出庄严肃穆的气质;在法国歌剧中,合唱则更加注重对情感的细腻刻画。

合唱的音乐语言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深深触动观众的内心世界。

2. 和谐的合唱编配合唱在歌剧中的编配通常十分和谐,旋律优美,声部配比合理,能够将不同音色和音高的声部融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合唱声响。

合唱的编配不仅能够表现出宏大的音乐气势,还能够凸显不同角色、不同情感的对比和冲突,使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剧情和人物内心的变化。

3. 艺术表现力强合唱在歌剧中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它既可以表现抽象的情感,又可以展现具体的故事情节,它可以展现出愤怒、爱情、忧郁、悲伤等各种情感,还可以通过歌剧剧情的发展,展现出人物的成长和内心的挣扎。

合唱所传达的信息广泛丰富,而且体现着剧作家和作曲家对社会、人性和人生问题的深刻思考。

二、合唱的功能1. 展现群体的力量合唱作为歌剧中的群体表现形式,它能够展现出群体的力量和凝聚力。

比如在《茶花女》中的贫民合唱,表现了受压迫的贫苦人民的愤怒和荣耀;在《红衣女郎》中的革命者的合唱,展现了他们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合唱通过集中展现众人的力量,从而更加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的声音和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感染力。

探究歌剧艺术中合唱的作用

探究歌剧艺术中合唱的作用

探究歌剧艺术中合唱的作用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歌剧表演艺术是一门十分久远、深邃的艺术形式,历经漫长的岁月而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果,传入中国后开始与中国的各种艺术形式交汇融合,形成了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发展的新局面。

而美声唱法作为比较具有代表性和辨识度的演唱形式,自然而然地与歌剧表演艺术相结合,并形成了优美而璀璨的艺术结晶,美声唱法带给歌剧表演艺术的影响可谓是深远而浓重,在这种情况下对本课题进行研究,可谓是势在必行。

关键词:歌剧艺术;合唱;作用引言歌剧是一种将音乐、文学、舞蹈、戏剧、舞美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中以音乐和戏剧为主导。

意大利作为歌剧诞生之地,在国际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歌剧自16-17世纪之交诞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后,历经几百年发展,时至今日已传播至世界的各个角落。

经过一代代剧作家、作曲家和艺术家等不断发展和完善,歌剧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序曲、间奏曲、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以及舞蹈场面等。

1歌剧艺术中的叙事性宣叙调的特点及戏剧功能1.1叙事性宣叙调的吟诵性吟诵性为一般宣叙调的基本特点,以语言的自然音调为基础,吟唱时尽可能地贴合旋律,虽然在听觉上给观众以白话之感,但实际上极具旋律性特点,只是使用更接近实际生活的语言作“言说状”,叙事的效率更高,表达的内容更真实,传递的情感更丰富,相较自然语言更加夸张,更具艺术性以及表现力,为此,通常将叙事性宣叙调当做歌剧音乐的基本材料,并用于与其他音乐形式间的转换与衔接部分,避免过于突兀,给人以自然流畅之感。

1.2叙事性宣叙调的叙事性叙述性为宣叙调的另一个音乐特征,不仅可以交代故事情节,还可以介绍事件经过、叙述自然事实,无论是借助宣叙调还是咏叹调叙事,都能达到叙述的效果,但二者在音响性质以及结构形式之上实则有明显的区别。

叙事性咏叹调的重点在于歌唱性的旋律,而叙事性宣叙调则借助吟诵性的旋律进行叙述,此外,前者较后者的篇幅相对较短,并无相对完整的结构,为此可以看到的形式均较为自由,甚至可以缩短至一次呼吸就完成一个叙事过程,还可以用几个乐音连接在一起,进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场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合唱在歌剧中的戏剧性作用(一)
内容摘要:合唱的音响组合、和声织体自有其相对独立的形式美感。

在歌剧音乐中,合唱体裁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范畴,研究合唱在歌剧艺术中的戏剧性作用是对合唱艺术理论研究的补充,有利于推动音乐专业合唱教学的理论研究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合唱创作的水平。

关键词:合唱歌剧戏剧性作用
“戏剧性”的本意是指戏剧艺术独有的本性,它是在剧场的戏剧虚拟表演中吸引观众的审美注意,激起他们的情感反应的东西。

所谓歌剧音乐的戏剧性,不是单指歌剧音乐中某一类体裁或某一种音响特征,而是歌剧音乐的抒情性、叙述性、冲突性这三种不同音响特性和戏剧功能的统称。

而在歌剧音乐中,合唱体裁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范畴,而且种类繁多。

我们对其不能简单地分类研究,因为歌剧合唱是戏剧音乐体裁,参与合唱的各声部其实是与在一定戏剧情境中活动着的人群对应的,它必须反映出这些人群的事项、意志、情感和动作,必须负载相应的戏剧使命,必须成为歌剧整体结构和戏剧进程中有机的组成部分,因此按一般性分类标准对它进行研究是不能反映出它的戏剧音乐的特性的。

从审美意义上说,合唱的音响组合、和声织体自有其相对独立的形式美感,一曲曲恢宏的、深沉的、优美的合唱歌声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我们不妨将合唱在歌剧音乐中的戏剧性作用分为以下几种来研究,包括渲染戏剧气氛、介入戏剧冲突、揭示歌剧主题等等。

一、渲染戏剧气氛的作用
戏剧气氛指的是某种与戏剧情境相适应,或为戏剧性情境所需要的特定的感觉空间,是由戏剧冲突这个核心散发出来的情、景能量的外显形式,或者换一个角度说,是歌剧艺术家们为了强化剧情而采用一系列艺术手法精心营造的某种视听效果。

在歌剧中,特定的戏剧气氛的营造有很多方法和途径,合唱只不过是其中之一法而已。

但是,用合唱来渲染戏剧气氛,有着许多便利条件。

由于合唱声部构成、组合的形式十分多样,因此它的表现力极为丰富,足可以营造出形形色色的戏剧气氛来,并将它们渲染得有声有色。

例如《卡门》中著名的“斗牛”合唱,它第一次出现是在序曲中,以器乐主题的形式构成序曲的中段部分。

其实它的原本面貌是一首合唱曲,其音调材料来自艾斯卡米利奥的“斗牛士之歌”。

当它作为合唱在第二幕出现时,其作用是强化斗牛士英武豪迈的性格,为塑造艾斯卡米利奥的形象服务;可是当它在全剧终场再次出现,并与欢腾热烈的序曲器乐主题交织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交响性场面时,它的作用就是渲染性、烘托性的,造成一种欢乐、热烈的气氛,并从整体上为卡门与霍赛最终摊牌及其悲剧性结局提供一种“情境反衬”,从而极为强烈地营造出这种悲剧性冲突的舞台效果——在这里,合唱描绘斗牛场景,渲染欢乐气氛。

具体到音乐上,全曲为一具有特殊性的三部性结构的曲式——引子、A、B、A、小结尾B、A、B、大结尾。

这是用减缩手法变化反复的复三部曲式。

开始的引子、A、B、A、结尾为较典型的复三部曲式。

但戏剧还在进行,音乐也还要向下延伸。

如果复三部曲式全部反复,A部分就显得有些多余了,于是变化反复为B、A。

最后还需有一个热烈气氛的结尾,B又变化反复一次,并加了一个较长的尾声。

此种音乐分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效果,与威尔第的旋律天赋是有直接关系的。

如大A部分旋律的动力性、震撼力;大B部分旋律的迷人性、色彩性,都给人以动心的感受。

二、介入戏剧冲突的作用
戏剧冲突是指歌剧舞台上人物之间不同性格的矛盾,或主人公行为与不可抗拒的命运所发生的冲突,它是构成戏剧性的根本原因。

众所周知,戏剧矛盾、戏剧冲突,是一切戏剧艺术的生命核能和美感源泉。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自然也就没有歌剧。

合唱介入歌剧的戏剧冲突实际上是运用合唱音乐的旋律进行及声部交织的方式含有明显的乃至强烈的对比和冲突,有推进情节发展的动力性,或者与人物急速运行的内部和外部动作吻合的戏剧性张力。

例如《被出卖的新娘》第二幕第六场,聪明的男主人公叶尼克假装同意自以为聪明的媒人克查尔的主
张,并在出卖未婚妻玛仁卡的契约上签了字。

不知内情的登场群众起先对这种无情无义的举动大惑不解:“他要放弃他的爱人?哪有这样荒唐的事情!”混声合唱的四个声部起先以同音反复发出疑问,第二句以厚实复杂的四部和声强化了紧张感和力度,表达出村民们内心无法理解的感情。

当他们得知这一切竟是眼前的事实时,合唱以断然决绝的口吻唱出了村民对这种出卖行为的鄙视、愤怒和抗议。

合唱与叶尼克、克查尔的签约对唱穿插进行,描绘在场群众与两位重要人物之间的道德冲突和行为冲突。

在这里,合唱作为构成冲突的一方面存在,从而介入到戏剧冲突之中。

三、揭示歌剧主题的作用
主题是在作品之上或从作品中抽取出来的思想结论。

在欧美戏剧理论界,人们对主题的理解和阐发大多不同。

美国戏剧批评家J.H·劳逊把主题称为“基本设想”,法国批评家F·布伦退尔则称为“目的”,美国人L·埃格里认为是“前提”,而B·马修斯则赞同“主题”的提法。

不过,尽管在理解上和用语上存在差异,但对主题在戏剧中的功能的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

从创作角度来说,主题可能是激发歌剧艺术家原始创作冲动的基本母题。

从这一母题出发,根据他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所获得的素材、灵感和启示,调动他的艺术想象和艺术手段,最终发展成为有血有肉的歌剧作品。

那个曾经激活了他的艺术冲动的基本母题,在创作过程中扮演了灵魂启示者的角色,并且渗透到他在作品展开过程中、艺术结构中和形象体系中,成为统领他的作品的精神核心或思想支点。

从欣赏的角度说,主题是欣赏者在歌剧审美过程中逐渐体味到的并在戏剧冲突的高潮部位和主人公命运转折的重大关口的豁然开朗的理性感悟,是他对主人公命运的关注和形象底蕴的深层探究所提炼的思想结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