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七年级)

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七年级)
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七年级)

以七年级英语为例:

数学双向细目表数学年中考

数学双向细目表数学年 中考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卷(数学)双向细目表

各题考点分析:

1、根据:“性质符号相反,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求解即可. 2、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3、本题考查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对几何体三种视图的空间想象能力. 4、本题考查整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整式的运算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5、本题考查分式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记住知识点,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6、完全平方公式,代数式的值,整体思想。 7、本题利用二次函数平移规律。 8、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得到△=(﹣2)2﹣4k(﹣1)<0,且k≠0然后解不等式即可。 9、根据扇形面积的计算;等腰三角形知识求解。 10、本题画树状图展示所有16种等可能的结果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求解。 11、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图象,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判断出两个变量的变化情况。 12、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相似,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13.此题考查因式分解的方法,有公因式的先提公因式,利用公式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14.此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方法。 15.此题考查科学计算器的使用,注意按键顺序与特殊键的意义。 16.此题考查直角三角函数表示边以及三角函数的值。 17.此题考查规律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和边与边的关系。 18.此题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先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与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样,但最后系数化为1时,注意利用不等式的性质。 19.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利用SAS证明。 20.此题考查分式方程的应用。运用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表示出量,然后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并求解,注意,分式方程要检验。 21.(1)此题考查众数、中位数。(2)此题考查条形统计图。(3)此题考查扇形统计图。(4)此题考查数据统计样本估计总体。 22.(1)此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此题考查中心对称的性质并根据反比例函数求解线段的长。(3)此题考查正方形的判定,先证明平行四边形,在证明邻边相等时是菱形,有一个角是90度,是正方形。 23.(1)此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2)此题考查外接圆的作法。(3)此题考查圆切线的性质与判定,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24.(1)此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求出B点坐标后,把 A、B两点坐标代入求值。(2)此题考查由点的坐标,表示线段的长,从而表示面积,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根据点C在抛物线上设点的坐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知识双向细目表.docx

生物七年级(上)——知识双向细目表(人教版)知道,说出,辨认,识别 单元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章新课程 内容标准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二章举例说出水、温 了度、空气、光等 解是生物生存的 生环境条件。举例 物说明生物和生 圈物之间有密切 的联系 节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第二节周边环 境中的生物 第一节生物与 环境的关系 第三节 生物与环境组 成生态系统 考点知识水平能力 了解理解应用 1、生物的基本特征√ 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1.做调查记录和生物归类√ 2.周边环境的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 1、水、空气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生物之间的关系√ 3.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4、模仿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1、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学会测量的方法,学习收集和处理数√ 据的多种方法

单元章新课程节 内容标准 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第一节练习使用 和作用。使用显微镜和模显微镜 仿制作临时装片。阐明细 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 构和功能单位。说明单细第二节植物细胞 第二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 单元命活动。区别动植物细胞 生物 体的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描述 第三节动物细胞结构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 层次 细胞 功能。 是生 第四节细胞生活命活 动的 基本 单位 第二章细胞怎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说第一节细胞通过 样构成生物体出细胞数目增加是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 考点知识水平能力 了解理解应用 1、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2 、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显微镜的放√ 大倍数。 3、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1.玻片标本的分类√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区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不同√ 3、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 2、细胞中存在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3、细胞膜的功能√ 4、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5.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1.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2.说出细胞数目增加是通过细胞分裂实现√

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期末命题双向细目表

龙岗区初中科学第一册期末命题双向细目表试题来命题负分题难度测验类本次考题知识点中考要求课标要求节分值章源责人值号预测目标型12:中考对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没有说明长度、体积的单位及测量工具30.83改编练玉霞A直接要求,而是包含在速度、密度等的正确使用方法。考点中。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和观1.50.84练玉霞知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改编A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第察的技能。10.5一1.50.85质量的单位或特性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定物体的质量练玉霞改编B章1.50.76时间的估算对时间的测量包含在速度等考点中练玉霞改编B1.生活中一些物体的测量30.7改编C练玉霞2.测量工具的选择结合其它章节考查提出问题、猜想、7设计实验方案、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照实验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知道生物的基本 1.识别生物与非生物。1.50.81改编唐艳华A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特征2.学会使用放大镜。1.观察常见生物,描述其形态和生1、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活习性。1.代表性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和脊椎动物以及这些动物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物的列举30.82改编,原创唐艳华A2、学会使用简单的检索表,并练习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2.代表性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编制简单的检索表,说出分类的方法 3.学会使用简单的检索表,并练习物的主要特点。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说出分类的方法。1.知道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点 1.了解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 1.常见植物分类的判断 2.种子植物的要求包含在绿色植物考30.83改编,原创唐艳华A点2.生物的分类等级中。2.列举生物分类单位。3.说出生物的分类等级二章 1.学会显微镜的使用和制作简单的1.50.7改编唐艳华B临时装片的制作装片。1.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会用低倍显 2.绘制简单的生物图。微镜进行观察 3.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光学显微镜 2.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运用细胞结水平),应用细胞的结构解释某些生第1.50.7细胞的基本结构改编唐艳华B4构的知识分析某些生命现象命现象。18分二3.识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4.识别动物和植物细胞。章4.知道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及其 5.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命意义 6.说明细胞的分裂及其意义。1.50.8改编唐艳华A细胞分裂、分化及其意义 7.说出什么是细胞的生长与分化。1.常见细菌、真菌的区别和判30.85了解细菌、真菌的主要特点。原创唐艳华A断知道细菌、真菌的主要特点 2.动植物的组织判断选 1.说明细胞分化后形成不同的组择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和系统,并用知道细胞分化后形成不同的组织,进题1.50.86改编唐艳华A组织、器官、系统的关系来解释某些生命现象。一步形成器官和系统共 2.感受观察工具的使用及发展对提三高人类认识自然能力的作用。十1.知道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八2.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及其意

数学双向细目表

五年级数学下期中测试双向细目表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 学校班级姓名 一、填空。(22分) 1. 3.05m =( )cm 10.8m2 =()dm2 6050cm3 =()dm3 2800mL =()L =()dm3 2. 能同时被3和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 3. 已知A=3×5×5. B=2×3×5. 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4. 正方体棱长扩大2倍,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5. 一个棱长4厘米的正方体,它的每一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6. 用 4 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平方厘米。 7. 在算式35÷5=7中,()能被()整除,()是()的倍数,()是()的约数,()能整除()。 8. 18的因数有()。 9. 正方体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10、一个长方体,长6米,宽5米,高4米,它的棱长之和是()米。

11、在8、10、25中()和()是互质数。 二、判断题。(对的用“△”,错的用“○”)(5分) 1.互质的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 2.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3.因为2.8÷0.7=4, 所以2.8是0 .7的倍数,0.7是2.8的约数。() 4.两个自然数相乘,积一定是合数。() 5.两个数的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大。() 三、选择题。(10分) 1.一个合数,它的约数至少有()个。 ①. 2 ②. 3 ③. 4 2. 20以内全部质数之和是() ①.18 ②. 77 ③. 15 ④. 20 3.同时能被6和8整除的数中,最小的数是()。 ①.24 ②. 6 ③. 48 4、下列各式中,正确分解质因数的是()。 (1)35=1×5×7 (2)7×5=35 (3)35=5×7 5.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5分米,高75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①. 750 ②. 7500 ③. 75 ④. 0.75 四、分解质因数。(6分)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知识双向细目表

单元章新课程 生物七年级(上)——知识双向细目表(人教版) 节考点知识水平能力 内容标准了解理解应用 第第一章第一节1、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认识生物生物的特征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单第二节周边环境 1.做调查记录和生物归类√元 生物第二章 了 举例说出水、温 度、空气、光等是 中的生物 第一节生物与环 境的关系 2.周边环境的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 1、水、空气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2、生物之间的关系 √ √ √ 和生解 生 生物生存的环境 条件。举例说明生 3.生物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4、模仿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 √ √ √ 物圈物 圈 物和生物之间有 密切的联系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 1、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 √ 生态系统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 1、生物圈的范围 2、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 √ 生态系统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单元章新课程 内容标准节 考点了解 知识水平能力 理解应用 第一章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第一节练习使用显1、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细胞是生命活动用。使用显微镜和模仿制作临微镜2、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的基本单位时装片。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3、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第二节植物细胞 1.玻片标本的分类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 3.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的主要不同点。描述细胞核在 第三节动物细胞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第 2、区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不同√ 二 单 3、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元 第四节细胞生活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 生 物 2、细胞中存在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体3、细胞膜的功能√的 结 4、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构 层 次 5.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第二章细胞怎样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说出细第一节细胞通过分 1.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七年级数学期中测试卷及双向细目表2016.5

D B A C 1 (5题) 七年级数学期中测试卷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 1.16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4 (B )4 (C )2 (D )±2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3)所在的象限是 (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 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 (A )2)3(-=-3 (B )144=±12 (C )3366-=- (D )8-=-2 4、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是( ) A 整数 B 有理数 C 实数 D 无理数 5、如图,已知AB ∥CD ,∠A =65°,则∠1的度数是( ) A .65° B .105° C .115° D .125° 6、如图,a b ∥,M N ,分别在a b ,上,P 为两平行线间一点,那么123∠+∠+∠=( )A .180 B .270 C .360 D .540 7.线段EF 是由线段PQ 平移得到的,若点P (-1,3)的对应点为E(4,7),则点Q (-3,1)的对应点F 的坐标是( ) A(-8,3) B(-2,-2) C (2, 5) D (-6,-1) 8.已知351.1 =1.147,31.15 =2.472,3151.0 =0.532 5,则31510的值是( ) A.24.72 B.53.25 C. 11.47 D. 114.7 9.在下列说法中:①10的平方根是±10;②-2是4的一个平方根;③ 9 4 的平方根是± 3 2 ④0.01的算术平方根是0.1;⑤ 24a a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 4个 D. 3个 10.在实数0.444,0 ,7,2 π ,0.123456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3 (B )5 (C )4 (D )2 11、点P 在x 轴上方,y 轴左侧,距x 轴2个单位长度,距y 轴3个单位长度,则点P 的坐标是( ) N a b P 1 2 3 M (6题)

最新小学数学单元双向细目表教学提纲

小学数学第二单元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第四单元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第五单元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第七单元双向细目表

小学数学第九单元双向细目表

《眼和视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中的第六节第二课时。在上一节学生了解了透镜的光学性质,探索了透镜的成相规律,以及照相机和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延续,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上节课透镜的知识,了解眼睛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总结出近视远视的成 因和矫正,另外还有人类视觉上的限制。这四个板块之间相互衔接,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学习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下的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对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知识点兴趣大。学生通过学习,已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在设计眼球结构的教学时,关于眼球结构和功能让学生边看图边学习。学生对成像原理的物理知识知之甚少,而视觉的形成却需要光学成像的知识作基础,而且该知识点比较抽象,在教学设计中,学生只需了解光线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发生折射、汇集一处形成物象。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学生被近视困扰,他们对近视的成因、预防和纠正的兴趣较大。之前学生掌握了透镜的成像原理,这为下来学习近视远视成因打下了基础。通过学习让学生意识到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从饮食到习惯的形成有所进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教学重点: 眼睛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近视远视的矫正方法。 四、教学难点: 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和远视的矫正方法。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眼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能描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知道近视远视的矫正。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根据文字描述制作模型,培养自学能力; (2)通过观察眼球模型、观察同桌的眼睛等小实验,观察能力增强,学会将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描述(3)可以将生活中的照相机成像原理和眼睛成像原理进行联系记忆,类比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意识和保护眼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学生通过自学眼球的结构,增强了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加强学习的兴趣。 六、课前准备 眼球模型PPT 七、教学策略: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直观化,便于学生对眼球结构的掌握。通过提问、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在小组合作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有的放矢,教师认知新知识;鼓励学生创新与实践应

语文双向细目表.doc

语文模拟测试双向细目表 范围序号内容能级题取分难实 型材值度际 难 A B C D E 度积累积累 1 字音字形+ 客课外 2 0.75 运用 2 选词填空+ + 客课本 2 0.80 20 运用 3 成语运用+ + + 客课本 2 0.80 分 4 病句+ + 客课外 2 0.70 5 句子排列+ + + 客课外 2 0.75 6 名著阅读+ + + 客课外 2 0.75 7 诗文填空+ + 客课本8 0.75 语文语文8(1)对对联+ + + 主生 2 0.75 综合综合并写入田字格 运用学习8(2)阳关工程+ + + 主 2 0.75 6 分活 8 (3) 绿色食品+ + + 主 2 0.75 古诗9(1)修辞手法+ + 主课 1 0.75 赏析9(2)主题+ + + 主外 2 0.70 文10 理解词义+ + 客课 2 0.50 言11 理解句意+ + 客 2 0.50 阅 文 12 朗读节奏+ + + 客 2 0.60 13 理解文意+ + 主 3 0.60 读 本 14 如何看待文章主题+ + + 主 3 0.60 说15 词的妙处+ + 主课 3 0.70 44 明 16 说明方法及作用+ + + 主 3 0.70 分 文 17 词的作用+ + + 主 3 0.70 18 结构方式+ + + 主 2 0.70 散19 理解文章内容+ + 主 3 0.70 20 句子理解+ + 主 3 0.70 21 词流露的感情+ + + 主 2 0.60 22 句子赏析+ + + 主 4 0.75 文 23 段流露的感情+ + + 主 3 0.70 外 24 结合主题谈感受+ + + 主 3 0.70 作文30 分25 + 主30 0.75 主:能级:A--- 识记B--- 理解C--- 分析或综合D---- 运用E---- 评价(鉴赏)

七年级语文双向细目表

七年级语文下期末考试双向细目表以及试卷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 语文试卷题型理论框架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3分)(记忆) A、祈祷(qí)亢奋(kàng)鲜为人知(xiān) B、花圃(fǔ)脑髓(suǐ)回环曲折(qū) C、哺育(bǔ)遒劲(qiú)潜心贯注(qián) D、阴霾(mái)归省(shěng)叱咤风云(chì) 2.下列每组词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然后改正在括号中(4分)(记忆) A、逞能仰慕相德益彰石破天惊() B、无垠巴望家喻户晓迫不急待() C、怪诞静穆永往直前知足安命() D、冗杂惬意语无轮次义愤填 膺() 3.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领会)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B.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C.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D.塑成这个雕像,花费了他10多年的功夫,真是大器晚成啊。 4. 下列名人说的话或歌词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领会)

A.“我们要在每一个村建一个卫生所,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上医院”(温家宝) B.“浩瀚夜空遥远的角落,挂着一颗蓝蓝的星球缓缓地转动。”(童安格) C.“我看过他写的一些东西和画。”(徐静蕾) D.“我要今天格外说说合同。”(白岩松) 5.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领会) A.现代女作家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儿童文学家。人们称她为“海的女儿”、“世纪老人”。她的作品内容主要是歌颂母爱和童真,其主要代表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B.《口技》的作者是林嗣环,文章节选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涨潮编选的笔记小说。C.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净”俗称花脸,如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包拯、做工为主的二花脸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俗称小花脸。 D.《山海经》共14卷,是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还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写过一篇文章叫《阿长与<山海经>》。 6.默写。(14分)(记忆) ⑴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2分) ⑵为了突出“口技者”表演失火、救火场面的精湛技艺,原文从侧面进行描写的句子 是:(《口技》)(2分) ⑶未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为邓林。(《夸父逐日》)(2分) ⑷有约不来过夜半,。(《约客》)(2分) ⑸马上相逢无纸笔,。(《逢入京使》)(2分) 二.语言运用(10分)(综合) 7.仿写:(4分)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机盎然,并且给人类以深刻的启迪。我喜欢斑羚,因为在种群面临灭绝的时刻,它们能够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生命为下一代开辟生存的道路;我喜欢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共6分) ⑴在你阅读过的下列小说中,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请从小说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任选一个角度简略说说理由。(60字以内,2分) 《童年》《鲁滨孙漂流记》 ⑵请你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介绍你所知道的当地节日风俗习惯。(不超过150字)(4分)三.文言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伤仲永》,完成9~12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9.在横线上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共1.5分,各6分)(领会) (1)世隶耕: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扳仲永:___________________ (3)称前时之闻:___________________ (4)受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验双向细目表-

姓名:柳飒性别:女年龄:33 学历:本科职称:中教二级教龄:11 职务:教师所任学科:中学语文 教材版本:人教版单元名称: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专题)第课 《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 单元试卷及组卷说明 (加★的题目为提高题,学生可以选择做) 一、基础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踱()郝叟()挟()chàyì() chéng fá()yào shi ()qíd?o()wǎn zhuǎn () 2.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喧哗喧闹吵闹 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___ _____,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得到。(2)观察检查视察 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_______或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3)严肃肃静严厉 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________的气氛。 (4)责备责怪谴责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_________自己的地方吗?” (5)肃静安安静静安静平静静悄悄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________的。 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__ ______!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 他们跟我们一样__________。 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_ _______的教室。 3.请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2)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3)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 (4)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 (5)“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 (6)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4. 本文体裁,作者是国作家__ _,写作背景是1871年爆发的 “最后一课”指的是。文中两个主要的人物是和 。小说主要采用了和的表现手法。 ★5.下列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1日本某游戏厂商最近推出的一款游戏扭曲二战历史,○2认定中国军队率先向训练中的日本军队开炮从而挑起了卢沟桥事变,○3将中日全面战争的导火索归罪到中国军队身上,○4这也是近年来日本右翼的一贯主张与论调,○5只将争论焦点放在是哪一方率先开炮,○6但日本侵略军对于为何会出现在中国大陆这一根本性问题避而不谈。 第句,修改意见: 第句,修改意见: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最后一课》选文,完成下列题目。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小学四年级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

小学四年级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 确定小学各年级语文水平测试内容的主要依据:一是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二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三是教材及教学要求;四是学生实际的语文基础。 拟从以下三方面提出小学语文水平测试主要内容。 一、积累运用 1、字的积累与运用,主要考察学生对字的音、形、义的掌握、运用及书写技能等。 2、词的积累与运用,主要考察学生对词义、词的感情色彩的理解与积累,以及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正确运用等。 3、句的积累与运用,主要考察学生对句子的感受力,包括正确理解句子表面意思和蕴含的深层含义,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考察学生对优美诗句、语段的积累等。 二、阅读 1、考察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词语在文中的恰当意义和作用,考察学生理解词句、形成解释的能力,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关键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作用的能力。 2、考察学生捕捉关键词句的能力;捕捉并领悟关键词句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语言环境中选择或运用关键词句的能力。 3、考察学生学习优美语言的能力;优美词语的创造性运用;语境语意及感悟色彩的具体生动表达等等。 4、考察学生阅读体会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学习观察与表达的能力;感受情趣的能力;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品味文化的能力;价值判断的能力等等。 三、习作 1、考察书写能力;字体正确、匀称;书写整洁、行款规范。

2、考察使用标点符号能力;按不同学段的要求,考察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3、考察词汇量及其运用能力;词汇量较丰富,运用恰当、准确。 4、考察言语表达(书面)能力;有表达的兴趣和愿望;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具体生动,真情实感;能有条理地安排文章的结构。 5、考察口语交际能力;在口语交际的情境中考察学生的倾听、口语、应变、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 6、考察习作内容;能根据表达需要,选取恰当的作文材料;内容源于生活观察和阅读积累,富有真实性和独特性;习作体裁、形式多样;写话、写见闻、写书信便条、写记实或想像作文、写读书笔记、还有续写或扩写等等。

-高考数学双向细目表(精)

2020届理科数学双向细目表 模块知识点考查内容知识要求2015 分 值2016 分 值 2017 分 值 备注 了解理解掌握集合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列举法、描述法√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包含与相等的含义√ 识别给定集合子集√ 全集与空集√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与交集含义与运算√ 补集含义与运算√ 韦恩图表达集合的关系与运算√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函数简单定义域值域,了解映射√ 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分段函数√ 函数单调性、最值及几何意义√ 函数奇偶性√ 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指数函数指数函数模型背景√ 有理、实数指数幂、幂的运算√ 指数函数概念、单调性√ 指数函数图像过定点√对数函数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换底公式、自然对数、常用对数√ 对数函数的概念、单调性√ 对数函数图像过定点√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幂函数幂函数概念√ 幂函数图像√ 函数与方程二次函数、零点与方程根√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 结合图像,用二分法求近似解√

函数模型及应用指、对、幂的增长特征√ 函数模型的应用√ 立体几何初步空间几何体柱锥台的结构特征√ 三视图√ 斜二测画出直观图√ 平行、中心投影√ 会画视图和直观图√ 球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点线面位置关系线面位置关系定义√ 线面平行判定√ 面面平行判定√ 线面垂直判定√ 面面垂直判定√ 线面平行性质√ 面面平行性质√ 线面垂直性质√ 面面垂直性质√ 用已获结论证明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直线与方程结合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直线倾斜角和斜率√ 过两点的直线斜率计算公式√ 判定直线平行或垂直√ 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 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 两点间距离公式√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两条平行直线间距离√ 圆与方程圆的几何要素,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应用直线与圆的方程√

七年级语文双向细目表

七年级语文双向细目表 考试内容层级题 型 出处 难 度 分 值 比 例 备 注 分题号内容识记理解 析 综 合 语境表 达 应 用 欣 赏 评 价 1填字 与改∨ 填 充 教材 内 0. 90 2 一、 语言积累 与运用 2 3别字 修改 病句 读图 表达 ∨ ∨ ∨ 修 改 简 答 教材 外 教材 外 0. 85 0. 70 1 2 10 % 任 选 4 5默写 填空 解释 词义 ∨∨ ∨ ∨ 填 充 填 充 教材 内 教材 内 0. 90 0. 90 5 2 (一)6一词 多义 内容 ∨∨ 填 充 教材 内 0. 85 3 二、文言文阅读 7 8 9 (二)10 理解 联想 想象 字义 理解 翻译 句子 朗读 断句 ∨∨ 简 答 填 ∨ 充 填 ∨ 充 简 ∨ 答 教材 内 教材 内外 教材 外 教材 外 0. 65 2 0. 2 70 0. 2 80 0. 2 70 15 % 内容填任11理解 联想 ∨ 充 简 教材 外 0. 85 2选想象答 12整体 感知 ∨ 简 答 教材 外 0. 80 2 三、13 现代文阅 读14 15内容 理解 文体 知识 写作 手法 ∨ ∨ ∨ ∨ ∨ ∨ 简 答 填 充 简 答 教材 外 教材 外 教材 外 0. 75 0. 80 0. 70 2 2 2 20 %

15 16 17语言 品味 比较 欣赏 探究 发现 ∨ ∨ ∨∨ ∨ ∨ 简 答 简 答 简 答 教材 外 教材 内外 教材 外 0. 85 0. 65 0. 60 2 3 2 任 选 任 选 18 四、作文20 片段 写作 作文 ∨ ∨∨ 写 作 写 作 教材 外 教材 外 0. 80 0. 50 5 50 50 % 1 (一)2默写 填空 默写 填空 ∨ ∨ 填 充 填 充 教材 推荐 教材 外 0. 40 0. 30 2 100 分 以 外 附 加 题 (二)3 1 2 3 默写 填空 名著 阅读 名著 阅读 名著 阅读 ∨填 充 ∨∨填 充 ∨∨填 充 ∨∨填 充 教材 外 教材 推荐 教材 推荐 教材 推荐 0. 30 0. 40 0. 35 0. 35 6 100 分 以 外 4名著 阅读 ∨∨填 充 教材 推荐 0. 35 书写0. 35 55%

初中历史知识双向细目表(七年级)-图文

初中历史知识双向细目表(七年级)-图文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双向细目表 单元课题课程标准能力测试知识点细目分化近三年考点分布 2021年中考选择 1、知道元谋人是祖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天然火 2、了解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国家。 2021年市质检选择 3、了解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及群居生活,知道1、使用骨针、爱美——山顶洞人北京人是闻名世界的远古人类。 2021年市质检选择 1、最早居民——元谋人2021年市质检选择 1、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时代、地点2、水稻——河姆渡居民及他们的原始农耕生活。 3、半坡居民——磨制石器 2、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分别在世界上2021年市质检选择最早培植了水稻和粟,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 2、最早种植水稻 3、半坡彩陶——审美 2021年中考选择1、人文初祖 2021年中考选择 1、人文初祖 2021年市质检 选择 4、世袭制开始——夏禹 2021年市质检选择 4、人文初祖2021年市质检选择 5、商朝暴君——纣王 6、灭商之战——牧野之站 2021年市质检选择 5、暴君——夏桀商纣第1课祖国境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内的远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古居民识记层次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的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农耕耕文化的特征生活 1、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传说,了解传说

和史实区别。第3课 2、简述夏朝建立,知道禅让制到王位华夏世袭制演变。之祖识记层次识记层次 1、知道炎帝、黄帝生活时代和生活区域。 2、理解后人为什么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3、知道尧、舜、禹“禅让”的传说。 4、了解传说和史实区别。 第4课夏商 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西周的2、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兴亡识记层次 1、简述夏朝建立时间,人物,都城。认识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探讨夏商西周三朝更替的史实,了解这一时期是国家产生和完善时期。 3、讲述西周实行分封制原因、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1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5课 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灿烂青铜工艺成就。铜文明识记层次 1、了解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2、了解青铜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特点。 2021年中考选择 5、三星堆文化地点(西南地区) 2021年市质检选择 7、三星堆文化代表——青铜立人像8、奴隶殉葬——商朝 2021年市质检选择 6、司母戊鼎——商朝 2021年中考选择 2、春秋特点(王室衰微,诸侯争霸)2021年市质检例举 25(1)、齐桓公首霸——管仲改革2021年市质检选择 7、春秋特点——诸侯争霸 2021年市质检列举 31(1)、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31(2)、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31(3)、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2021 中考选择2、南

七年级数学上期末试卷双向细目表

2007年七上数学命题双向细目表

说明: 1、试卷的整体难度预测 2、试卷的整体均分预测 3、原创题罗列、比例 4、改编题罗列、比例 扬州市2007年七上数学调研考试命题 自我评价报告 今年,七年级数学使用的是苏科版教材,评价试卷采用用满分150分的成绩作为学生期末学业评定的依据.今年的数学命题,在保持去年特色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加大了能力考查的力度,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客观评价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正确引导七年级数学的教与学. 一、基本简况: 1、命题的组织和准备工作 正式命题前,市教育局、教研室对今年参与数学命题的人员组织了专门的学习和培训.2、命题工作. 本次命题组成员共由三人组成,其中教研员一名、初中骨干教师两名,对新课改精神有较深的体会,命题小组成员均有全市、县初中联考命题的经验,长期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对初中数学命题有较深刻的思考.命题组人员结构合理,具有互补性,能保证命题的质量. 命题实施前,命题组的三位成员进一步统一思想,学习领会命题的总体要求,初定出了命题的方案及试卷框架: 3、保持稳定、适当创新、检测学习基础与潜能. 数学学业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数学思想的掌握及领悟的程度;考查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加大对数学思维的考查力度和深度;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杜绝出现“繁、偏、旧”试题,试题力求规范,严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5、能力考查题注重运用,从数学方法、探究发现、数感符号感等处入手命题,注意创设新的情境、新的题型,创新试题的呈现方式和设问的角度. 6、体现《课程标准》精神,注重探究,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 二、命题原则 考查内容依据《标准》,体现基础性,突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评价.试题素材,求解方式体现公平性,试题背景具有现实性,关注对学生数学学习各方面的考查.(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的基本认识等) 三、内容分析

七年级地理期中测试题及双向细目表

七年级地理期中测试卷 班级: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60 分) 1、四大洋中,亚洲没有濒临的是(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2、 亚洲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的原因是( ) A 、亚洲降水多 B 、亚洲面积大 C 、亚洲河流多 D 、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3、 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 A 、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B 、地形起伏最大的一洲 C 、位于面积最大的洲、面向世界最大的洋 D 、地跨纬度最多的一洲 4、 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热带季风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 5、 下列河流最终流入印度洋的是( ) A 、湄公河 B 、叶尼塞河 C 、长江 D 、恒河 6、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 A 、非洲 B 、亚洲 C 、欧洲 D 、北美洲 7、生活在恒河三角洲以捕鱼为生的人是( ) A 、印度人 B 、孟加拉人 C 、阿拉伯人 D 、贝都因人 A 、地域狭小 B 、资源贫乏 C 海岸线曲折,多良港 D 、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11、日本最著名的旅游胜地是( ) A 、琉球群岛 B 、富士山 C 、濑户内海 D 、金刚石 12、 日本人 20 岁时,要举行“成人节”仪式,这时他们会穿上心爱的( ) A 、唐装 B 、西装 C 、和服 D 、牛仔服 13、 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 ) A 、泰国 B 、柬埔寨 C 、老挝 D 、缅甸 8、 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是( ) A 、日本 B 、韩国 C 、马来西亚 9、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A 、处在太平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C 、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10、 日本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D 、沙特阿拉伯 B 、处在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 、处在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检测试题(附双向细目表)

第 1 页 共 1 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检测试题 (附双向细目表) 本试卷满分100分,试试看,一定没问题! 一、选一选(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请填在答题卡内) 1.你喜欢恐龙吗?2003年底,一条题为“元谋人故乡发现大量恐龙化石群”的消息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你知道元谋人故乡在 A 四川省 B 陕西省 C 北京周口店 D 云南省 2.通过司母戊鼎,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 商朝 B 秦朝 C 西汉 D 唐朝 3.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的思想 A “仁” B “因材施教” C “兼爱”、“非攻” D “无为而治” 4.“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人们最早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A 商朝 B 春秋时期 C 战国时期 D 秦汉时期 5.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 )产生的 A 奴隶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6.“烽火戏诸候”故事的主角是 A 夏桀 B 商纣王 C 周厉王 D 周幽王 7.“一鸣惊人”的成语与下列哪位春秋霸主相关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勾践 8.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的第一功臣是 A 姜子牙 B 管仲 C 孙武 D 商鞅 9.“战国七雄”中,位于最东面的是哪个国家 A 齐国 B 赵国 C 魏国 D 韩国

10、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这是因为 A 因为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B 因为他自己打败的蚩尤 C 因为他的部落形成华夏族的基础 D 因为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11.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其主要标志是 A 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技术的推广 B 各国纷纷进行变法 C 诸候国数量大大减少 D 江南地区逐渐开发 1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建立于 A 约前2070年 B 前230年 C 前221年 D 221年 13.秦始皇在文化思想领域实行残暴统治的表现是 A 实行郡县制 B 统一文字 C 焚书坑儒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4.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 统一天下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立魏国 15.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①陈胜②吴广③项羽④刘邦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 16.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下列人物在造纸术的改进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A 司马迁 B 蔡伦 C 张仲景 D 张衡 17.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缀术》B《水经注》C《齐民要术》D《黄帝内经》 第2 页共2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