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错误培训讲学
广告翻译中的中外文化差异和翻译技巧培训

广告翻译中的中外文化差异和翻译技巧培训在广告翻译中,中外文化差异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由于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传统,广告的翻译需求更多地要求翻译人员具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外文化差异和翻译技巧培训。
1.语言差异:不同国家的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和惯用语常常不同。
在翻译广告时,要确保翻译内容的精准度和流畅性,并避免丢失原意。
翻译人员需要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感知方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转达原始信息。
2.符号和象征的差异:广告常常使用符号和象征来传达信息和情感。
然而,这些符号和象征的含义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截然不同。
翻译人员需要有能力解读源语言广告所使用的符号和象征,并在目标语言中找到相似或有类似含义的符号或象征。
3.幽默和双关语的差异:幽默和双关语在广告中常常被用来吸引受众注意并产生共鸣。
然而,幽默和双关语的理解和诠释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截然不同。
翻译人员需要有敏锐的语言感知力和文化洞察力,以确保幽默和双关语在目标语言中产生类似的效果。
4.审美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审美的偏好有所差异。
翻译人员需要了解目标受众的审美观点和喜好,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翻译。
他们还需要全面考虑色彩、风格、音乐等因素,以确保翻译广告与目标文化的审美观点保持一致。
在应对这些中外文化差异时,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翻译技巧培训:1.文化教育:翻译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传统和习俗。
这可以通过研究文化文献,阅读相关资料,参加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2.本地化:翻译人员需要将广告翻译成符合目标受众文化审美观点、习惯和价值观的方式。
这可能涉及到调整广告的语言风格、视觉效果、音乐选择等。
重要的是保持广告的原意和核心信息。
3.与本地人合作:翻译人员可以与本地人合作,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文化信息。
他们可以与本地人交流,讨论广告的翻译选择,并及时纠正可能的误解。
总而言之,在广告翻译中,中外文化差异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与对策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与对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和应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对于英语翻译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并提出对策。
1. 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文化有着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人们的思想、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英语翻译时,需要了解中西文化的背景,才能更好地传达原意,否则可能会出现误解或误译的情况。
2. 社会习俗和礼仪的差异中西文化对于社会习俗和礼仪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中国人认为长辈应该受到尊重,而西方人则更加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如果没有了解这种差异,翻译可能会出现文化冲突,甚至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3. 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中西文化之间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中国人在商务场合中习惯使用华丽的词汇和修饰语,西方则更加注重简洁明了的表达。
在进行英语翻译时,需要根据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获得信息的目的,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对策1. 提高跨文化意识英语翻译人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做好相关准备。
在进行翻译之前,建议对原文材料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以及针对读者的需求进行翻译。
2. 增强语言能力为了更好地进行英语翻译,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除了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还需要了解中西文化语言的差异。
例如,西方人注重口语表达,倾向于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而中国人在写作中更加注重修辞的运用。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读者的文化背景以及读者的语言能力,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3. 加强翻译质量管理为了提高翻译质量,需要加强翻译质量的管理。
一方面,英语翻译人员应该注重对原文材料的审核,确保翻译内容准确无误。
另一方面,也应该加强对翻译成果的审核和检查,确保翻译内容符合读者的需求和目的。
结论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对英语翻译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英语翻译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意识和语言能力,并加强翻译质量管理,才能更好地传达原意,满足读者的需求。
从中西方文化缺失现象探讨英汉口译的策略

从中西方文化缺失现象探讨英汉口译的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翻译是连接不同文化之间的重要桥梁,而口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形式,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口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的缺失现象,影响着口译的准确性和效果。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口译的影响,分析中西方文化缺失现象,并探讨英汉口译的策略,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将具体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口译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将总结中西方文化缺失现象的影响,强调英汉口译策略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深入探讨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在口译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可以为提高口译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对口译研究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汉口译的影响,特别是在涉及文化缺失现象时的口译策略。
通过分析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以及在口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文化缺失现象,我们希望揭示其中的规律性,并提出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验证这些方法和策略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从而为提高英汉口译的质量和效率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
最终,我们旨在为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口译困境提供一定的启示,促进口译理论和实践的进步。
2. 正文2.1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口译的影响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口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语言、习俗、价值观等方面。
在语言方面,中西方语言结构的不同导致口译者需要通过跨文化交流的方式来传达准确的意义。
中文中有很多成语和典故,而英文则更注重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口译者需要在保留原意的情况下进行灵活的转换,避免信息的丢失或误解。
在习俗方面,中西方社会有着不同的礼仪和行为规范,口译者需要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以确保跨文化交流顺利进行。
在价值观方面,中西方文化对待问题的态度和观点也存在差异,口译者需要在传达思想和情感时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避免引起误解或冲突。
文化差异与英汉习语误译

文化差异与英汉习语误译一、引言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而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文化差异的重要体现之一。
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其习语的使用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英汉习语在翻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误译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翻译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误译现象。
二、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翻译的影响1. 语言结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直接影响了习语的翻译。
例如,英语中常用的主谓宾结构在汉语中往往需要通过动宾结构或者其他方式来表达。
这就导致了在翻译习语时,需要对语言结构进行调整,以使其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
2. 文化背景差异习语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含义和使用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英语中的"break a leg"在戏剧领域中表示祝福,而在汉语中翻译成"摔断腿"显然是不合适的。
因此,在翻译习语时,需要考虑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3. 习语的形象化特点习语往往具有形象化的特点,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特定的含义。
这就要求翻译者在翻译习语时能够准确理解其隐含的意义,并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
例如,英语中的"the ball is in your court"在汉语中翻译成"球在你的场上"可能会导致误解,正确的表达应该是"由你决定"。
三、英汉习语误译现象分析1. 直译误译直译是指将习语的字面意义翻译成目标语言的错误现象。
这种误译往往因为没有考虑到文化差异而发生。
例如,英语中的"raining cats and dogs"直译成汉语的"下猫狗"就是一种直译误译。
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错误

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错误注:以下所找案例均为在不了解文化背景情况下直译出现的错误。
动物:1、白象译为WhiteElephant2、龙译为脱离了绝对的邪恶以及凶猛的野兽,更多的则是一种拥有力量的中立生物。
但基督教文化还是西方文化的主流,Dragon在主流文化上还是恶魔的代名词。
凶暴的女人亦被称为“dragon”例如:Sheisarealdragon.(她真是一个母夜叉。
)批评希特勒之类恶魔,政治文章还是称之为Dragon。
在中国龙则是尊贵、威严的象征。
封建社会的皇帝经常自称为“真龙天子”。
还有很多关于龙的成语如:龙凤呈祥、生龙活虎。
3、孔雀译为Peacock中国人认为孔雀开屏是喜庆吉祥的象征,所以人们常用孔雀比喻美丽的人或事物。
但是孔雀在西方的身价却一落千丈。
西方人认为孔雀行走时昂首阔步、目中无人,头冠频频摆动,还不时开屏来炫耀其美丽,这是"骄傲"、"虚荣"的表现。
TheAmericanHeritageDictionary对peacock的骄傲如孔雀4"蝠"crazyasabat发疯havebatsinthebelfry精神失常,行为乖张5、海燕译为Petrel在中国的文化中,海燕是搏击风浪勇敢的象征,但在西方人看了,海燕的出现就预示着暴风雨将要来临。
看见它就联想起“招致灾祸,带来纠纷”。
6、喜鹊译为Magpie在西方文化里,喜鹊的名声不太好。
它寓意着“爱饶舌、爱搬弄是非的人”和“爱储藏零七八碎物品的人”。
这些都属于贬义。
喜鹊由于它单调而又嘹亮的鸣声成为多嘴多舌的象征。
在奥维德的《变形记》中就记载,一位饶舌的妇人变成一只让人歧视的鹊。
但是在中国,喜鹊却象征着好运,人们相信它的叫声表示有好消息和有受欢迎7话中,Owl之说。
owl通8、羊译为羊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吉祥、温顺、文雅、平和的美质,是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国泰民安的象征。
在中国文化中,“绵羊”和“山羊”都是羊,并没有特殊喻意。
中英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应对策略

中英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应对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
而语言的作为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在中英文翻译中,文化差异是一个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
本文通过从语言习惯、文化背景、制度差异等方面分析中英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并探讨如何合理应对这种差异。
1. 语言习惯的差异中、英文在语言结构、格调、表达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区别,这就为中英互译带来了困难。
例如,在中文中有“失言”、“失态”的概念,而在英文中则常用“put one's foot in one's mouth”、“lose face”等表达方式。
此外,在英文中,表达目的的原因常常放在句首,而在中文中则常常放在句尾。
这些都是语言习惯上的差异,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在不同语言中的含义。
应对策略:应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熟悉两种语言的特点,以及语言所涉及的文化差异,来逐步提高对语言的应变能力。
此外,选用适当的翻译软件也是能够提高翻译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2. 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英两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重视家庭观念、同事间的关系,注重“人情味”以及对自己国家的尊重;而英国则以文化、法制等为基础,注重法律条文以及客观公正的原则。
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常常因不同的语言表达而产生翻译上的偏差和误解。
应对策略:在翻译时,必须要考虑到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所反映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因此,在进行中英互译时,要在语言上精准地表达出这种文化背景的内涵和特点。
3. 制度差异的差异中国和英国则在制度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例如,中国社会的组织结构比较松散,不像英国一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中国拥有的中文官方用语体系在英国并不存在。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了解两国之间的制度差异,这是避免翻译错误和误解的重要一环。
应对策略:在翻译中需要尊重两国之间的制度差异,合理应对这种差异,以确保正确、准确地表达文本中涉及的概念,也避免在翻译过程中新增过多的意译内容。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与对策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与对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英语翻译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然而,中西文化差异是影响英语翻译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本文将探讨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差异。
1.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不同中西方文化不同,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中文中,人们习惯使用成语和谚语,而在英语中,人们不太使用这些表达方式。
此外,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通常避免直接表示拒绝或讽刺,而在英语中,这种表达方式是很常见的。
2. 重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也存在差异。
例如,中国文化非常重视"集体主义",而西方文化则更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这些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可能导致翻译产生误解或混淆。
中西方文化的背景也有所不同,这也可能造成理解和翻译上的差异。
例如,在中国,红色是幸福和繁荣的象征,而在西方,红色通常与危险和暴力相联系。
1.深入了解目标文化翻译人员需要充分了解目标文化的传统、习惯和价值观,以更好地翻译源语言的内容。
这需要翻译人员进行广泛的调查和研究,以此为基础改善翻译的质量。
2. 了解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由于中西方文化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翻译人员也需要了解这些差异。
翻译人员应该了解目标文化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并在翻译时考虑它们。
3.遵循翻译的准则和标准在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遵循翻译的准则和标准,确保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准确翻译源语言的内容,并保持适当的文化差异,以便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译文。
4. 找到合适的语言水平翻译人员需要寻找合适的语言水平,以确保翻译的质量。
如果翻译过于简单,则无法体现原作者的意图,如果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则流畅度和可读性可能受到影响。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解决方案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解决方案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英汉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差异成为了最大的问题之一。
由于汉语和英语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社会体制、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翻译难度逐渐增加。
本文将探讨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一、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文化差异是英汉翻译中不能避免的存在。
这种差异对翻译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语言表达的差异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结构、词汇、词序、语态等方面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句子强调部分放在句首,而在汉语中放在句尾。
这种差异使得翻译中的语言表达非常困难。
2、逻辑思维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
英语思维方式较为逻辑,重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汉语思维方式则较为象征与比喻,强调意象和情感。
这种差异会影响到译者对语言的理解、选择和表达,导致翻译的精度和准确性下降。
3、文化内涵的差异汉语和英语之间还存在文化差异。
汉语文化历史悠久,注重传统伦理道德和家庭观念,而英语文化则更加开放多元,讲究个人自由与权利。
这种文化差异会涉及到翻译中的词汇选择、语言表达、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
二、解决方案为了在英汉翻译中有效解决文化差异问题,以下方案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1、读懂原文在英汉翻译中,译者必须先理解原文的文化特点和背景知识。
只有读懂原文,才能有效地翻译出高质量的译文。
2、适度的文化调整在翻译时,译者应根据目标语言的受众和文化内涵适度地对原文进行调整。
例如,将饮食和节日的翻译调整为与受众文化相符的词汇和表述方式,从而使其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3、避免直译直译是指将原文的词汇、语法结构和语言风格等直接转换成目标语言的方式。
在翻译中,直译往往会导致译文的意思不准确或者表达方式拗口,因此应该尽量避免直译的方法。
4、加大文化学习与交流英汉翻译中文化差异的问题需要通过增加语言学习与文化交流来进行解决。
翻译者需要加强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学习,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提升翻译质量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错误注:以下所找案例均为在不了解文化背景情况下直译出现的错误。
动物:1、白象译为White Elephant白象就是白色的亚洲象,在古代暹罗国(今泰国)盛产大象,白色的象是非常稀少的,所以被视为珍宝,一般的大象可以用来劳动,但是白象只能用来供养,不能劳动,科学家已经证明白象不是象的品种,而是一般的象得了白化病。
但是大象如果不劳动的话,花销很大,即使是泰国的一般的贵族也养不起的,如果泰国国王对那个臣下不满就送他一头白象,既是宝物又是御赐,那么大臣就的更好的供奉白象,于是家道很快就衰落了。
后来英语就把白象(white elephant) 称为昂贵而无用的东西的代名词。
2、龙译为Dragon在西方国家的神话中Dragon是一种形似蜥蜴,能喷火,替魔鬼看守财物的怪物。
在基督教文化里则被形容是邪恶、恶魔的代名词。
现如今,西方民间对龙的看法早已脱离了绝对的邪恶以及凶猛的野兽,更多的则是一种拥有力量的中立生物。
但基督教文化还是西方文化的主流,Dragon在主流文化上还是恶魔的代名词。
凶暴的女人亦被称为“dragon”例如:She is a real dragon.(她真是一个母夜叉。
)批评希特勒之类恶魔,政治文章还是称之为Dragon。
在中国龙则是尊贵、威严的象征。
封建社会的皇帝经常自称为“真龙天子”。
还有很多关于龙的成语如:龙凤呈祥、生龙活虎。
3、孔雀译为Peacock中国人认为孔雀开屏是喜庆吉祥的象征,所以人们常用孔雀比喻美丽的人或事物。
但是孔雀在西方的身价却一落千丈。
西方人认为孔雀行走时昂首阔步、目中无人,头冠频频摆动,还不时开屏来炫耀其美丽,这是"骄傲"、"虚荣"的表现。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对peacock的第二个解释为:a vain person given to self-display, dandy (—个虚荣的、自我表现的人,爱穿着打扮的男人)。
所以孔雀在英语中常带有贬义。
as proud as a peacock 骄傲如孔雀a peacock in his pride开屏的孔雀play the peacock炫耀自己4、蝙蝠译为Bat我国旧式住宅的门上多雕刻着蝙蝠,因为蝙蝠是好运、吉祥、财富和幸福的象征。
"蝠"字常使人联想到同音字"福"。
但是西方人对蝙蝠却不像中国人这么有好感。
在西方人眼里蝙蝠就是一个邪恶的、丑陋的吸血鬼,他们既怕它,又讨厌它,人们总是把它与罪恶和黑暗势力相联系。
在英语中许多与蝙蝠有关的短语都带有消极意义。
crazy as a bat发疯have bats in the belfry精神失常,行为乖张5、海燕译为Petrel在中国的文化中,海燕是搏击风浪勇敢的象征,但在西方人看了,海燕的出现就预示着暴风雨将要来临。
看见它就联想起“招致灾祸,带来纠纷”。
6、喜鹊译为Magpie在西方文化里,喜鹊的名声不太好。
它寓意着“爱饶舌、爱搬弄是非的人”和“爱储藏零七八碎物品的人”。
这些都属于贬义。
喜鹊由于它单调而又嘹亮的鸣声成为多嘴多舌的象征。
在奥维德的《变形记》中就记载,一位饶舌的妇人变成一只让人歧视的鹊。
但是在中国,喜鹊却象征着好运,人们相信它的叫声表示有好消息和有受欢迎的客人到来。
喜鹊在中国唐宋以前,只叫“鹊”,无“喜”字。
有稼轩词为证:“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后来,因其和大众生活息息相关,常常出现在人的婚姻嫁娶之时的树梢上,加之一身黑白相间的羽毛,对人友好,煞是可爱,人们才开始叫它“喜鹊”。
7、猫头鹰译为Owl汉文化中象征不吉祥的owl(猫头鹰)在西方文化中是智慧的象征。
在希腊和罗马神话中,Owl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情人,常栖息于她的身旁,因而有as wise as an owl之说。
owlish, owlishly则用来形容聪明、机敏、严肃。
在儿童读物和漫画中,owl通常很严肃,很有头脑,常充当裁判。
然而,在汉语中猫头鹰的形象就不同了。
很多人怕看到它或听到它的叫声,认为碰上它是倒霉的前兆。
8、羊译为Sheep 和Goat羊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吉祥、温顺、文雅、平和的美质,是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国泰民安的象征。
在中国文化中,“绵羊”和“山羊”都是羊,并没有特殊喻意。
西方文化中,sheep 与goat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内涵。
《圣经》中常用羊来象征或比喻。
耶酥自称为牧羊人,把教区的民众称之为sheep,《马太福音》中说,就像牧羊人分绵羊和山羊,将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一样,耶稣让善人在右边,让他们永生;让恶人在左边,永世受罚。
据此,西方将好人比作绵羊,恶人比作山羊。
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分开绵羊和山羊)与喻指坏人或恶行的山羊(goat)区别开来,象征着上帝对世界和人类的裁决。
用sheep形容人性容易迷失,必须依靠信仰的力量感化,使迷途的羔羊回头是岸,所以a lost (stray) sheep指误入歧途的人;sheep without a shepherd为乌合之众;follow like sheep为盲从。
商标:9、“帆船”(鞋)译为JunkJunk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垃圾,一个是中国帆船。
而Junk这个词也是源自“戎克船”,是马来语对中国帆船的称呼。
后来西方人音译成了Junk。
这个词的词源,jonk,最早出现于1353年,意思是“an old cable or rope”,旧线缆或绳子,而且这个词是和中世纪的航海息息相关的。
当时的历史是,在航海的船上面,除非得到新的补给,否则再老旧的家伙拾儿也不会被丢弃。
而这个时期,和日本古语jong 大致相同,也许是葡萄牙或荷兰的航海家们从日本岛那里发现了那种平底高桅的中国古船,因此他们就根据谐音翻译了。
那时的jonk可一点没有“垃圾”的含义。
后来出现了一种船,叫junk ship,就是把船上老旧的设备收集出售,再后来陆地时代的兴起,junk ship就变成了junk shop,再后来junk就演变成了废旧无用的东西,最后演变成了现代意义上垃圾。
在口语中还有假货的含义。
10、“三色堇”(衣服)译为PansyPansy有三色紫罗兰的意思,但是在俚语中也指同性恋男子和娘娘腔。
译成这样容易引起歧义。
Pansy 在英美国家是贬义及侮蔑语,指女性化的男子或搞同性恋的男人。
11、“芳芳”(化妆品)直译为FangFang在英语中fang的意思是尖牙,獠牙。
柯林斯词典的解释是:(某些动物的)尖牙,尖齿Fangs are the two long, sharp, upper teeth that some animals have.与中文里芳的美好含义差了十万八千里,作为一个化妆品的名字实在是不适合。
12、法国男士香水“Opium”译为“鸦片”目的是使用鸦片那种给人无法抗拒的力量来吸引买家沉溺于这种香水。
但是从中国的文化和历史而言,鸦片更多的带给人们是不好的想象,往往它都能提醒中国人民历史上鸦片战争带来的耻辱。
13、茶技表演译为“Tea Skill Performance”在中国,茶是很重要的。
在西方国家,只将茶视为饮料的外国人可能没法理解茶的制作也是需要良好的氛围的。
如微风、月光、乐器的美妙旋律等。
如果“茶艺”被翻译成了“tea skill(茶技)”,这种活动将失去其独特的魅力,因为英语中的"技能"意味着一种借助或不借助工具某事的能力。
为了让外国人获得茶艺的本质,最好把它译为“Tea Arts Performance”菜肴:14、四喜丸子译为“Four Glad Meatballs”(四个快乐的丸子)这种菜名大多有典故,描述菜的来历与色香味,翻译时可以采用以“实”对“虚”法。
也就是舍去中菜名里的喻义、夸张等说法而用平直、明白的英语译出。
Diced meatballs braised with soy sauce(红烧肉丸)15、麻婆豆腐译为“Bean Curd Made by Women with Freckles”(满脸雀斑的女人制作的豆腐)这类菜名可以直接以菜肴的创始人或发源地的拼音加主料来表示。
比如:“麻婆豆腐”便可以直接以“麻婆”和“豆腐”的汉语拼音组合成英文菜名Mapo Tofu(当然也可以译成Spicy and Hot Bean Curd)16、手撕鸡译为“Hand Tear Chickens”这道菜的特点是皮脆肉酥,撕而食之。
手撕译为“hand-tear”肯定不妥。
而“Shredded Chicken”的意思是已经切碎的鸡肉,与菜名不符。
实际上这道菜强调的是鸡肉的酥脆,所以这道菜名可以译成“Tender Chicken Dipped in Soy Sauce”17、武林熬鸭译为“The Martial Arts Circles Boil Ducks”(武林圈煮鸭子) 或者Wulin Duck Cooked in Soup这道杭州名菜起源于南宋,当时,杭州被称为“武林”,不了解的人可能并不知道“武林”是什么地方,所以这道菜可以译为“Thick Duck Soup in Hangzhou Style”18、笋干老鸭煲译为“Tough duck stews the dried bamboo shoots”(硬的鸭子炖干的竹子)这道菜最大的特点是用文火慢慢炖。
所以可以根据这个特点译为“Duck Stewed with Bamboo Shoots and Ham”19、20、宫爆鸡丁译为“Government Abuse Chicken”(政府虐待鸡)可以采用直译法,中间加连词and或以原料为中心词,加上用介词with或in与作料构成的短语即可。
“宫爆鸡丁”就可译成Diced Chicken with Peanuts21、22、叫花鸡译为“Beggar’s Chicken”这个译名很常见,但是直译为乞丐吃的鸡。
不了解文化背景的人可能会一头雾水。
私以为译成Roasted Fresh Chicken inside the pure water mud会更加直接明了。
参考文献:【1】卢巧丹卢燕飞中西菜肴命名对比及中式菜肴英译方法探究【M】《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0(5):607-610【2】程奉等效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商标名称翻译[M】.《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4, 24(5):120-122【3】车庆华从英汉动物习语看中西方动物文化差异精品文档[M】.《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11(3):79-79【4】李玫从审美角度论商标名称翻译[M】.《商场现代化》, 2007(20):118-119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