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的问诊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心悸评估规范

心悸评估规范
2017年4月20日修订
4
评估特点
测量心率脉搏
**您好您还记得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吗?
5
伴随症状
检查心前区、测量体温、查看眼睑、测量体重等
**您好:我们发病时还有哪些症状出现如心前区疼痛、发热、晕厥抽搐等、
6
心理反应
观察患者的情绪
**您好,请问您觉得紧张恐惧吗?
7
健康宣教
根据特点进行宣教
**您好,发热时。请您多喝温开水,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病人心悸评估规范
步骤
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规范
行为规范
语言规范
1
病人及家属
知情同意
到病房告之病人及家属评估心悸并征求意见。
**您好:我来检查一下您的身体情况,好吗?
2
测量生命体征
(脉搏)
携药物到床旁测量生命体征。
**您好:我为您测一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好吗?
3
评估病史及
相关因素
询问病史及相关因素
**您好:您以前有过心脏病、贫血、甲亢等疾病吗?

心悸的护理评估

心悸的护理评估
心悸
健康史 身体状况 心理、社会反应 辅助检查 护理诊断
心悸(palpitation)指静息状态下或日 常活动中自觉心跳、心慌,并伴有心前 区不适感。
病例思考
某男性,25岁,突感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问诊:发作时有无阵发性 眩晕,听诊:心率180次/min,律齐,第一心音强度一致,血压正常,意识
清楚。应考虑最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心悸?(心律失常)
心悸
定义 健康史 身体状况 心理、社会反应 辅助检查 护理诊断
一、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1.详细询问心悸发作特征: 发生的诱因、发作持续时间、次数、发作
程度,心悸发作性质;是偶发还是持续;有无 发作规律。
2.心悸病因的评估 心律失常 心脏搏动增强 心神经官能症
3.既往疾病的评估:评估心悸的诱发因素。
心悸
定义 健康史 身体状况 心理、社会反应 辅助检查 护理诊断
二、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心悸发作时心输出
量改变、机体缺血缺氧有关。
2.恐惧:与心悸发作时所致不适、担
心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有关。
3.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心悸
定义 健康史 身体状况 心理、社会反应 辅助检查 护理诊断
(三)心理、社会反应
评估患者有无将心悸与心脏病联系在一 起,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评 估心悸对心脏功能及日常生活的影响。
心悸
定义 健康史 身体状况 心理、社会反应 辅助检查 护理诊断
(四)相关诊断检查
参阅心电图、超 声心动图、心功能检 查、相关疾病的诊断 检查等检查报告。
心悸
定义 健康史 身体状况 心理、社会反应 辅助检查征:观察心悸发生时脉搏、呼吸、 血压的变化;必要时对脉搏、血压进行24小时 动态观察。

医院心悸患者的护理常规

医院心悸患者的护理常规

医院心悸患者的护理常规(一)定义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跳或心慌,伴有心前区不适感。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及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均易引起心悸。

正常情况下,人在静态或休息时不会感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

如果在静态或休息状态下自觉心脏搏动并有不适感,则为心悸。

此时,体格检查可发现心脏搏动增强、心率和心律变化,部分患者亦可正常。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与患者的敏感性,以及心搏强度、速率或节律的变化有关。

(二)护理评估1.病因评估(1)病史询问:患者有无心慌、心跳、心惊、胸部跳蹦,甚至感到心脏跳到咽喉部等症状;有无与心悸发生有关的心脏病病史或其他疾病病史,了解心功能状态;心悸与气候、环境、体力劳动、情绪、饮食起居、服药的关系。

(2)体格检查:重点了解心脏大小、脉搏、心率、心律与心音的变化,各瓣膜区有无杂音,有无贫血体征,有无甲状腺肿大等。

(3)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除血常规、血糖及儿茶酚胺浓度外,应特别注意心电图、甲状腺功能检查的结果。

通过上述病史询问、相关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判断患者有无心悸,确定其心悸的性质为功能性或器质性。

2.心悸发作时间、部位、性质、程度及其伴随症状(1)时间:自第一次发作至今有多长时间,心悸发作的频率,每次发作持续与间隔的时间,突发性、暂时性还是持续性等,一般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持续时间较长。

(2)部位:多数患者心悸位于心前区,少部分位于心尖波动处或胸骨下等,极少数患者从心前区直至咽喉部。

(3)性质和程度:心悸为主观感觉,依个人感受不同,其程度差异也较大。

有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在检查患者的当时其心律失常不一定存在,因此,务必让患者详细陈述其发生心悸当时的主观感觉,如心跳是过快还是过慢、有无不规则样感觉等,帮助鉴别快速型或慢速型心律失常。

(4)伴随症状:心悸是否有前驱症状或伴有胸痛、呼吸困难、头晕、发热等症状,确定心悸的病因。

3.目前诊断和治疗的情况引起心悸的原因很多,其性质可能是功能性的,也可能是器质性的,诊断和治疗也会存在很大差异,应仔细询问患者目前的诊断和用药情况,有无采用电学方法(如电复律、人工心脏起搏)、外科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法,疗效如何等。

心悸体格检查主要内容

心悸体格检查主要内容

心悸体格检查主要内容心悸是指人体在安静状态下,感到心跳明显加快、加强或不规则的一种主观感觉。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与心脏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焦虑、压力等因素有关。

为了了解心悸的原因,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心悸体格检查。

心悸体格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1. 详细询问症状:医生会向患者询问心悸的频率、持续时间、发作的诱因以及伴随的其他症状,如胸痛、气短、头晕等。

这有助于确定心悸的特点和可能的原因。

2. 定位心脏位置:医生会通过触摸患者的胸部来确定心脏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心脏位于胸骨后的左侧。

3. 心率测量: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脉搏,通常是在患者的手腕上。

医生会计算患者的心率,并观察心率的规律性。

不规则的心率可能提示心律失常。

4. 血压测量:医生会测量患者的血压,这有助于评估心血管系统的状况。

血压的异常可能与心悸有关。

5. 心脏听诊:医生会使用听诊器来听取患者心脏的声音。

医生会注意心率的快慢、心音的强弱以及是否有异常的杂音。

异常的心音或杂音可能提示心脏疾病。

6. 肺部听诊:医生会通过听诊器听取患者肺部的呼吸音。

异常的呼吸音可能提示心血管系统的问题。

7. 体征检查:医生会进行全身的体征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皮肤湿润程度、水肿等情况。

这些体征可以提供有关心血管系统和代谢状况的线索。

8. 神经系统检查:医生会进行一些神经系统的检查,如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的反应等。

这有助于评估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的问题。

心悸体格检查是诊断心悸的重要一环,通过对患者的详细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初步了解心悸的原因,并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需要注意的是,心悸是一种症状,而非独立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

心悸可能与心脏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焦虑、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

因此,在进行心悸体格检查的同时,医生还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心电图、血液检查等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总之,心悸体格检查是诊断心悸的重要步骤,通过详细的症状询问、心率、血压测量、心脏听诊、肺部听诊、全身体征检查以及神经系统检查,医生可以初步了解心悸的原因,进而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2021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操作及拿分点:心悸

2021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操作及拿分点:心悸

2021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站操作及拿分点:心悸(一)现病史1.针对心悸的特点问诊(1)透因或前驱症状:有无剧烈运动、情绪变化、特殊饮食等。

(2)心悸发作的方式:患慢性疾病时多伴有逐渐发生的心悸,经常与病情反复或活动有关;但折返性心动过速多表现为突发突止,有时与体位相关。

(3)心悸发生的时间:某些心律失常如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发作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如运动时期前收缩增多。

心力衰竭患者多在夜间发作心悸。

空腹或餐前发作的心悸,尤其是服用降糖药的糖尿病患者,如伴有出汗、饥饿感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应考虑低血糖反应的可能。

哮喘患者伴发心悸,可能由于不适当地应用大剂量的β受体激动剂所致。

心脏神经症的心悸多在静息状态发作。

(4)心悸的性质:应询问患者心悸症状发作时自觉心跳快慢的情况,患者描述心跳不齐,提示期前收练或心房颤动,“间歇感”可能是缓慢性心律失常或期前收缩。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和房性心动过速情况下的脉率有时不能反映心室率,脉率取决于心房激动下传心室的比例,这时心率大于脉率。

(5)心悸的持续时间:持续性的心悸在全身疾病状态下更多见。

频发的期前收缩和持续时间长的心房颤动,心悸症状也多持续不缓解。

阵发性心房颤动可自行终止,持续时间一般可达数十小时。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可仅持续数分钟,也有持续数小时者。

(6)伴随症状:伴黑蒙、晕厥多见于室性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伴有胸痛时常见于冠心病。

(7)加重诱因和缓解方式:感染、发热、贫血、运动或情绪激动可诱发或加重心悸。

全身疾病衰竭和虚弱状态,可使心悸持续不缓解。

低血糖导致的心悸在患者进食后缓解。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通过深呼吸、诱发恶心等方式终止。

2.相关鉴别诊断的问诊(1)伴有心脏病:与劳累有关的胸闷或胸痛,应注意心力衰竭和心绞痛;有无心脏杂音可以鉴别心脏瓣膜病患者。

(2)伴有头晕、耳鸣:应注意有无高血压。

(3)伴有多汗、怕热、消瘦、易怒、手抖、腹泻等,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心悸体格检查主要内容

心悸体格检查主要内容

心悸体格检查主要内容
心悸体格检查是用于评估患者心悸症状的原因和严重程度的一种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询问病史:了解患者心悸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和发生情况等,以及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如胸痛、气短、晕厥等。

2. 视诊: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频率、呼吸深度以及有无颈静脉充盈、心脏搏动等表现。

3. 听诊:仔细听诊心脏各个瓣膜区域,以便发现异常心音、杂音等。

可以通过心率、心律、心音强弱和心音分裂等来判断心悸的类型和起源。

4. 叩诊:通过叩诊胸腔和心脏区域,确定有无心脏增大或压迫。

5. 体温测量:测量患者的体温,排除并发症的可能。

6. 血压测量:测量患者的血压,排除高血压的可能。

7. 心电图检查:进行静态或动态心电图监测,以评估心脏的电活动,寻找心律紊乱、传导阻滞等异常。

8. 血液检测:进行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甲状腺功能等检测,以排除其他病因,如贫血、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9. 心脏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了解心脏的大小、壁厚、收缩功能等。

10. 心室电生理检查:在一些需要明确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情
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心室电生理检查。

以上是心悸体格检查的主要内容,具体的检查项目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确定。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检查,以便尽快明确心悸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心悸诊疗常规

心悸诊疗常规

心悸(心律失常)诊疗常规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导致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临床常兼见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头晕喘促,甚至不能平卧,严重者出现晕厥。

其脉象表现或数或迟,或乍疏乍数。

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病情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

西医的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心动过速、过早搏动、心房纤颤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及心功能不全、神经官能症等,凡具有心悸临床表现的均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一、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陈文斌、潘祥林主编的《诊断学》(第六版)中“心电图”章节诊断标准。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治疗1、气阴两虚,瘀热互结证症状:心悸怔忡,或见刺痛,虚烦多梦,或自汗盗汗,或五心发热,舌质暗红尖红甚或有瘀点,苔黄,脉虚数或促涩、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清热方药:四参饮加味。

太子参20g,丹参30g,苦参15g,北沙参12g,郁金12g,生百合30g,炒枣仁12g,莲子心3g,远志12g,茯苓神各15g,生龙齿30g,节菖蒲12g,回心草12g,甘草6g。

若气虚偏盛,气短乏力较甚者,加黄芪益气补心;若阴虚而有低热者加天门冬、干地黄、黄连以养心清热宁心;若心烦失眠明显者加合欢花、柏子仁以安神助眠;若肾阴不足,症见腰酸膝软,目弦耳鸣者,加女贞子、龟甲、鳖甲以滋肾养心;若大便溏泻,加芡实、诃子以健脾止泻;胃纳欠佳加砂仁、焦三仙、炒卜子以健胃消食。

中成药:根据病情选取1-2种应用。

参松养心胶囊,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

用于心悸属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证患者,症见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闷不舒,阵发胸痛,失眠多梦,头晕眼花,神倦懒言,舌质暗或有瘀点,少苔,脉细弱或结或促。

口服,一次2粒,3次/日。

步长稳心颗粒,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

心悸诊疗常规

心悸诊疗常规

心悸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

常伴有胸闷不适、气短无力、神疲懒言、惊恐胆怯等症。

本病可由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引起,也可由饮食失节、操劳过度引发。

其病机关键是心脉瘀阻,心气不畅,心失所养。

主要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肝、胆、肾等脏腑。

常见于西医的各种心律失常。

1 诊断与鉴别诊断1. 1 诊断要点心悸为主要症状,病人自觉心中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脉象可见结脉、代脉、促脉、疾脉、数脉、涩脉、缓脉、迟脉等。

1. 2 鉴别诊断1. 2. 1 惊悸与怔忡:心悸可分为惊悸与怔忡、惊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

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刺激等因素也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

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1. 2. 2 奔豚:奔豚发作时,觉心胸躁动不安。

其鉴別要点在于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1. 2. 3 卑惵:卑惵之胸中不适由于痞塞,其病因在于心血不足;而心悸则缘于心跳,有时坐卧不安,并不避人。

卑惵是一种以神志异常为主的病证。

一般无促、结、代、疾、迟等脉象出现。

1. 2. 4 心下悸、心下痞:心下指胃脘,心下悸指胃脘惕惕然跳动;心下痞指胃脘满闷不适,按之柔软不痛。

鉴别要点在于心下悸与心下痞病位皆在胃,而心悸病位在心。

2 辩证论治心悸有正虚为主、邪实为主、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者;有阳热证、阴寒证;有气虚、血虚、阴虚、痰浊、水饮、瘀血之异。

但病机关键是“瘀阻”与“亏虚”。

因此,辩证时要分清瘀阻的虚实因素及病邪种类,亏虚的种类和涉及的脏腑。

2. 1 心虚胆怯证证候: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数或虚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续时间
2
起病缓急
2
起病时间
2
起病诱因(是否服用某些食物及药物,是否活动下发作)
4
主要症状的特点:发作持续时间、频率(间歇性或持续性)
14
发展与演变:加重及其因素,减轻及其因素,频次的增多或减少
6
伴随症状:有无心前区疼痛
2
现病史
伴随症状:有无呼吸困难
2
(50)
伴随症状:有无头晕、头痛、晕厥、抽搐
2
伴随症状:有无消瘦、多汗、失眠
1
手术输血史
1
社会经历
0.5
个人史
职业与工作条件
0.5
(2)
习惯嗜好:浓茶、烟酒、咖啡情况
0.5
冶游性病史
0.5
婚育月经史
婚姻生育史 : 有无结婚,结婚年龄,子女情况,配偶及子女健康情况
1
(3)
月经史: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天数,末次月经日期,有无痛经和白带
2
父母健康情况、有无类似病史
1
家族史(2)
续表
满分 得分 (分) (分)
3 3 3 2 3 1 100
2
伴随症状:有无发热
2
诊治经过:接受过的检查、结果
2
诊治经过哪些诊断
2
诊治经过使用过的药物、剂量、疗程和疗效
3
病程中的一般情况:精神、体力状态、饮食、大、小便、睡眠(每项 1 分)。
5
健康状况(有无心脏病,内分泌性、贫血性疾病等;有无精神刺激史
1
传染病史(肝炎,结核病史)
1
既往史
预防接种史
1
(5)
长期服药史和药物过敏史
心悸的问诊评分标准
项目 (分)
具体内容和评分细则
满分 得分 (分) (分)
检查者介绍自己的姓名
1
自我介绍
说明自己的职务和作用
1
(3)
介绍本次医疗活动目的,求得患者配合
1
姓名、性别(可略)、年龄、职业、民族、婚况、籍贯、出生地、住址、电话号码、工作
一般项目(5)
5
单位(每一项 0.5 分)
主要症状
3
主诉(5)
有无遗传病史
1
提出查看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给出印象诊断
5
诊断及处理 10)
下一步处理措施
5
项目 (分)
问诊技巧 (15)
总分 100 裁判签名
具体内容和评分细则
提问的条理性 无诱导性提问,诘难性提问及连续性提问 不用医学名词或术语提问,如果使用术语,必须立即向病人解释 询问者注意聆听,不轻易打断病人讲话 谦虚礼貌、尊重病人,对患者有友好的眼神,体谅及鼓励的语言 问诊结束时,谢谢患者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