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夷扇贝底播增殖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底播扇贝苗船上提升与播撒装置设计与应用

2012年1月农机化研究第1期底播扇贝苗船上提升与播撒装置设计与应用宋若冰,武立波,刘辉,于业超,张蔷,杨君德,张国胜(大连海洋大学辽宁省海洋牧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3)摘要:针对当前船上人工播撒扇贝苗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贝苗损伤严重以及底播密度不均匀等问题,研究设计出船上扇贝苗出舱、播撒一体化机械装置。
通过运用折叠式托架链条提升出舱机、播苗滑槽以及舱底运箱滑板,实现了贝苗的自动出舱以及均匀播撒。
生产实践证明: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利用率高,播苗均匀,贝苗损伤率低,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关键词:扇贝苗;底播;链条提升;滑槽中图分类号:$972.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88X(2012)01一0104一030引言虾夷扇贝底播放流增殖是近年来新兴起的发展快、效果明显的一种养殖方式,投资小、易管理,具有规模化养殖开发的优势,尤其适合海岛独特的海域条件,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船上扇贝苗出舱、播撒作业是虾夷扇贝底播放流增殖的重要环节之一。
然而,传统船上贝苗出舱完全依靠手工作业,通过人力将20kg 重的贝苗箱从4m深的舱底连续传递到舱口;同时,贝苗播撒也是依靠手工搬动贝苗箱靠在船舷上向海底播撒贝苗,导致播苗速度慢以及海底贝苗底播密度不均匀,从而影响了扇贝的产量和效益。
另外,工人海上作业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危险,扇贝苗损伤也比较严重。
为此,针对这种落后的生产状况,笔者研制了一套可以实现扇贝苗船上自动出舱、均匀播撒的机械装置。
1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总体机构上,首先考虑船上贝苗舱的实际结构和大小,以实现结构合理、紧凑;海上遇大风浪时,机架、连接部件有没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以保证该装置的工作可靠性;机构被海水腐蚀后拆装、更换、保养是否方便。
所研制的扇贝苗船上出舱、播撒机械装置由贝苗出舱机、播苗滑槽和舱底运箱滑板3部分组成,如图l收稿日期:2011一03—29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5030)作者简介:宋若冰(1978一),女,河北晋州人,讲师,硕士,(E—m ai l)s rb @d l ou.ed u.cn。
虾夷扇贝增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虾夷扇贝增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作者:高学文来源:《河北渔业》 2013年第6期高学文(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大连 116023)摘要:虾夷扇贝养殖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的良好发展势头,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虾夷扇贝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虾夷扇贝;养殖;问题;原因;对策虾夷扇贝属于冷水性双壳贝类,是扇贝家族中的优良增养殖品种之一,该种原产于日本北部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沿海水域,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初,由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人员从日本引种虾夷扇贝,经过生活史研究、人工繁殖培育和驯化推广,其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工育苗、中间育成、增养殖技术的逐渐成熟,现已成为北方海域海水贝类的主要养殖对象之一,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的良好发展势头。
但在养殖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虾夷扇贝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1.1大量死亡近年来,北方的虾夷扇贝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15月龄~20月龄的贝,夏季死亡明显増加。
张明明、赵文研究发现死亡的现象表现为养殖区由外缘向内缘蔓延,底层向中层、表层扩散,底层死亡尤其严重的现象[1]。
1.2人工育苗孵化率低虾夷扇贝育苗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各项工艺已经逐渐完善。
通过亲贝人工促熟方法,保证了受精卵的质量,有利于幼虫培育;有结聚乙烯网片的使用改善了稚贝生长环境,提高了育成率。
但是,近几年在人工育苗过程中出现了亲贝采卵不集中,受精卵孵化率低,幼虫培养过程中突然大批量下沉死亡等现象[2]。
1.3底播增殖回捕率低底播增殖由于低成本、低风险的特点深受养殖企业喜爱。
同时,由于是最接近于虾夷扇贝自然生活状态的一种增养殖方式,在市场上多被作为野生品种对待,产品销量高、价格贵。
但是,随着底播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由于底播后回捕率低导致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回捕个体趋向小型化等等。
2虾夷扇贝增养殖出现问题的原因2.1环境污染环境污染、赤潮以及环境的突然变化,导致扇贝死亡。
獐子岛-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 獐子岛公司治理 “侵占型”问题表现
其他
5.49 1.07 0.56
6.85
6.85
6.85
5.49
4.12
4.12
6.852
獐子岛集团财务报告显示, 2019年其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 达到56.98%。 前五大股东中, 长海 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 长海县獐 子岛褡裢经济发展中心、 长海县獐 子岛大耗经济发展中心、 吴厚刚, 这四大股东背靠当地政府, 或由政府 出资设立, 或曾在政府任要职, 都与 当地政府有着密切关系。 具有政府 背景的股东股份占比 48.94%, 这就 会存在政企不分的情况, 对于市场公 平性和公司运营来说都是不利的。
• “天灾”的背后,是“人祸”的隐忧
“鉴于獐子岛集团近几年经营异常,公司管理混乱, 且最近一年多其管理层的重大经营决策都存在‘家长式’ 作风,没有充分和董事会的董事、股东共同讨论,达成一 致意见决定的,故现在的管理层失去股东的信任。”
——第二股东代表罗伟新
“獐子岛到底是管理层的公司还是股东的公司,管理 层的权利来源于股东的授权,理应为股东的权益恪尽职 守。”
• 獐子岛的股权分布
股权管理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股权结构深刻影响着企业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有效性。
股东名称
股东性质
报告期末持股比例(%)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 境内非国有法人 45.76
北京吉融元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岛一号证券投资基金
• 獐子岛的组织结构
股东大会 董事会
监事会
审计委员会 审计部
提名委员会
薪酬与考核 委员会
总经理
战略委员会
总 经 理 办 公 室
不同规格虾夷扇贝捕后耐干露特性比较

不同规格虾夷扇贝捕后耐干露特性比较李亚烜;闫丽新;于笛;田元勇;刘俊荣【摘要】为探究商品虾夷扇贝规格与其活品耐藏特性之间的关联,对春季上市虾夷扇贝的规格及质量进行分组,再将各组置于4℃下湿布覆盖进行3d冷却干露贮藏,分别于0、1、2d和3d采样进行生化代谢指标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市售春季虾夷扇贝依据壳长大致可分成(105.8±1.5)mm、(98.4±2.3)mm及(90.5±1.7)mm3个规格组,各规格单贝质量相差20~30g;(98.4±2.3)mm组扇贝的肥满度及闭壳肌出成率较其他两组高,(90.5±1.7)mm组三磷酸腺苷初始含量最高,表明其捕后胁迫耐力好于较大规格扇贝,(90.5±1.7)mm组扇贝同样表现出更好的耐干露特性,干露3d 三磷酸腺苷含量和核苷酸能荷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糖原含量各组无明显差异.此外,各组扇贝冷却干露2d后存活率均为100%,干露至第3d各组开始出现死亡,其中(90.5±1.7)mm组扇贝耐干露特性最好;各组闭壳肌pH与体腔液pH差异不显著;氨基酸分析结果发现,甘氨酸和精氨酸是扇贝闭壳肌游离氨基酸中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其余游离氨基酸变化趋势不明显;体腔液含氮物中,氨含量较高,其余氨基酸含量均较低并在干露期间无明显变化趋势.【期刊名称】《水产科学》【年(卷),期】2019(038)004【总页数】8页(P443-450)【关键词】虾夷扇贝;商品规格;干藏稳定性;生化代谢【作者】李亚烜;闫丽新;于笛;田元勇;刘俊荣【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23 ;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86.31贝类是海洋生物中一个庞大的经济资源类群,贝类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第一大产业。
贝类增养殖——精选推荐

第一章绪论贝类增养殖学:是研究经济贝类的生物学原理和生产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贝类又称为软体动物。
第一节贝藻套养1、贝类与藻类混养,贝类的代谢产物为藻类提供了有机肥料,藻类光合作用排出的氧气,有利于贝类的呼吸。
2、贝类的生物沉积物对底栖藻类的生长具有刺激作用;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营养盐循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3、贝类可以固碳,为其它生物提供生存场所。
第二节五次海洋海水养殖“五次浪潮”引领蓝色技术革命科技浪潮这5次浪潮发源于山东,成形于山东,迅速从山东沿海推向全国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堪称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又是科学技术惠及人民群众的光辉典范。
正因为有了海水养殖的5次浪潮,我国水产业才实现了“养殖高于捕捞”、“海水超过淡水”的两大历史性突破。
第一次:上世纪60年代,海洋藻类养殖浪潮天然海带只适应冷水生长。
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呈奎院士等为代表的山东海洋科技工作者对此进行了人工移植的科学研究。
使我国海带的总产量大幅度提升,迅速成为世界第一。
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现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带生产国,全世界80%的海带由我国生产。
第二次:上世纪80年代,海洋虾类养殖浪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瑞玉院士为代表的海洋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大量关于对虾的调查研究工作。
80年代初,以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赵法箴院士为代表的科研人员突破了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
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主要依靠捕捞天然虾苗养殖的局面。
该成果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对虾产量世界第一。
第三次:上世纪90年代,海洋贝类养殖浪潮1982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张福绥院士首次从美国大西洋沿岸引进海湾扇贝,并系统研究解决了在中国海域养殖海湾扇贝的一些生物学与生态学问题,突破了产业化生产的一整套工厂化育苗与养成关键技术,掀起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第三次浪潮。
海湾扇贝工厂化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成果获199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獐子岛的存货疑云-会计学案例分析

回 答
应该如何公允的对生物资产存货进行监盘? (1)对于獐子岛这类农业上市公司,鉴于其生物性 资产存货的特殊性,我们通常可以认为其存货存在 特别风险,即需要注册会计师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 风险。对于特别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相关控
制的设计情况,并确定其是否已经得到有效执行。 (2)在生物性资产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应该定期监盘, 即育苗,播种阶段的监盘都应有第三方在场,保证
生物资产的存在性。 (3)充分利用专家的工作,聘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 专家来对存货的价值以及盘点时的方法、时间、地 点以及范围的选择作出专业性的建议,较为准确地
案 例 背 景
2018年1月底,獐子岛公司发布公告称,正在进行底 播虾夷扇贝的年末存量盘点,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 扇贝存货异常,公司可能对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 货计提跌价准备或核销处理。2018年4月28日,獐子岛 公司发布2017年年度报告,称受公司海洋牧场的重大灾 害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巨亏7.23亿元,较 2016年同比下降1008.19%,其中公司海洋牧场存货核销 及计提跌价准备影响合计6.38亿元,审计机构对其出具 了“保留意见”的非标准审计报告。獐子岛公司表示, 除了虾夷扇贝存货异常之外,由于底播虾夷扇贝肥满度 下降以及境外扇贝产品冲击国内市场的原因,虾夷扇贝 的收入及毛利下滑,部分库存扇贝产品出现了减值,从 而也加剧了公司的亏损。
海洋牧场业务是獐子岛集团的支柱产业之一,以虾夷扇 贝、海参、皱纹盘鲍、海胆、海螺等海珍品为主要产品。由 于地处世界公认的海珍品适宜生长地带-北纬39度,在渤海、 黄海、东海拥有远离大陆56海里的国家一类清洁海域100余 万亩,獐子岛公司拥有国内唯一的国家级虾夷扇贝原良种场 和国内一流的海参、鲍鱼等海珍品育苗基地,也是国内最大 的海珍品养殖基地。
獐子岛巨亏课件

管理出了大问题,公司管理层难辞其咎。
•
其二,由于黄海冷水团具有不可预测的复杂特性,公司方面表示面对这样的天灾几乎无能
为力。但令人生疑的是,扇贝大规模死亡为何突然在收获前才发现?公司方面为何没有日常的
扇贝检测措施? 去年媒体曾经公开报道, “据獐子岛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3年1月,獐子岛
集团启动海洋牧场智能化管理系统,该系统设计涵盖育苗过程管理、养殖过程管理、海洋环境
. 全国首届“兴渔富民新闻人物”企业
3
二、案例背景
.
2006年,獐子岛以25元的发行价格,成为“新老划断”后新股发行的第一高价股。在其
上市首日,更是以62.11元收盘,成为了当时深市的第一高价股。鉴于当时市场给予獐子岛
如此偏高的定价,其根源就在于市场看好獐子岛的发展前景。
.
显然,凭借全国最大的海珍品生态养殖基地,依靠“獐子岛”的驰名商标也为公司带来了
自獐子岛上市以来,累计已有约20名高管申请辞职。然而,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在巨额年薪及
奖励的诱惑下,高管们却不为所动。 更有意思的是,据前期的媒体报道,有公司内部的前高
管透露,獐子岛公司的治理混乱,下面业务员经常出现违规性操作。与此同时,还存在部分贪
污资源的现象。 由此一来,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獐子岛的整体运作能力也备受质疑。
不少的人气。自其上市至今,獐子岛的影响度也得到了明显地提升。
.
2011年 募集资金7.76亿元,用于投资25万亩虾夷扇贝底播增殖项目和獐子岛贝类加工
中心项目。当年共投入3.26亿元。
.
2012年 1.55亿元用于42.2万亩新扩增虾夷扇贝底播海域增殖项目。同年,公司对25万亩
虾夷扇贝项目底播投入8392.09万元。
虾夷扇贝底播增殖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2 影响虾夷扇贝底播增殖产量的因素
在虾夷扇贝底播增殖过程 中,其产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 响。这些 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 了虾夷扇贝的产量 。笔者认 为影 响虾夷扇 贝底播增值产量 的因素主要有这么几种 。
敌害 队伍进行诱捕 。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相关 的生物 以
※养殖科
及其幼体进 行防控 。
况 ,应 当采取有 效的措施 ,进一步推动虾夷扇 贝底播增殖 产 量 。可 以创建 良好 的养殖海域环境 。发展虾夷扇 贝底播增 殖
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减退的现象 ,给我 国虾夷扇贝的养殖 留了
隐患 。因此 ,在选种的过程 中应当选用优质苗种并且改用为 活水养殖 ,可 以有效提高苗种的存活率 。
2 . 4 底 播 养 殖 面 积
据我 国海业协会与大连海洋渔业协会 的估算 ,辽宁省适 合养殖虾夷扇贝 的面积约 为 2 6 . 6 7万 h m z 。但是 目前 尚未开
言
虾夷扇贝原产于 E l 本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沿海水域 。我
2 . 1 底 质 、水 文 环 境
虾夷扇贝底播增殖 区域沙泥底质主要 以粗砂为主 。该种 底质具有一定 的柔软度 。扇贝苗的生长容易受到底质硬度与
国较早养殖虾夷扇贝的地方为辽宁省 。自 2 0 世纪 9 0 年 代辽
宁省从 日本北海道引进 了虾夷扇贝苗 。当前 ,我国养殖虾夷 扇贝 的种类主要有海湾扇贝 、虾夷扇贝以及栉孔扇贝等 。海 湾扇贝与虾夷 扇 贝为 引进产 品 ,栉孔 扇 贝为我 国的土著 产 品 。在扇贝家族 养殖 产 品中 ,虾夷 扇 贝属 于冷 水性 质 的贝 壳 ,属于优 良品种 。相较于其他扇贝养殖 具有 较多的优势。
发利用的面积 占 5 0 %左 右 ,其 中适 宜底播 尚未开 发 的海域 面积 占有 1 1 . 6 7万 。在 虾夷扇 贝养 殖规 模不 断扩大 的过 程 中,扩大底播养殖面积势在必行 ,随着底播养殖面积 的扩 大 ,虾夷扇贝亩产也会只增加。另外 ,敌害也是影响虾夷扇 贝增殖产量的一个重要 因素 。虾夷扇贝底底还长期生存在海 洋 中,其 中较为常见的就是海星 。建设海洋牧场的一项重要 内容就是控制海星等敌害 。在养殖的过程 中可 以通过专 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虾夷扇贝底播增殖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于渤湛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01期
摘要:在我国贝类养殖中,虾夷扇贝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
虾夷扇贝近年来的产量正稳步趋升。
在全球虾夷扇贝养殖产中,我国是全球产量最多的国家。
虾夷扇贝的养殖方式主要有2种,即底播和浮筏。
本文就虾夷扇贝底播养殖产量的影响因素,以期能够提高虾夷扇贝的养殖产量。
关键词:虾夷扇贝;底播增殖;产量
中图分类号:S9444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虾夷扇贝原产于日本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沿海水域。
我国较早养殖虾夷扇贝的地方为辽宁省。
自20世纪90年代辽宁省从日本北海道引进了虾夷扇贝苗。
当前,我国养殖虾夷扇贝的种类主要有海湾扇贝、虾夷扇贝以及栉孔扇贝等。
海湾扇贝与虾夷扇贝为引进产品,栉孔扇贝为我国的土著产品。
在扇贝家族养殖产品中,虾夷扇贝属于冷水性质的贝壳,属于优良品种。
相较于其他扇贝养殖具有较多的优势。
1虾夷扇贝养殖产量概述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日本养殖扇贝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1]。
发展到30年代中期虾夷扇贝的产量已达到顶峰。
但是,由于日本过度开发,虾夷扇贝的生产量急剧下降,导致虾夷扇贝的供给陷入一定的困境。
为适应市场的需要,虾夷扇贝的生产逐渐向海水养殖方向发展。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品种。
目前我国虾夷扇贝的产量均来自于海水养殖,没有生产出野生养殖。
我国虾夷扇贝的养殖规模主要位于黄海北部,其中辽宁海域虾夷扇贝养殖产地为主要的生产基地。
随着虾夷扇贝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侠义陕北已经发展成为海水养殖业的支柱性产业。
我国属于贝类养殖产业的大国,已经形成规模化养殖的经济贝类多达20种。
贝类养殖的发展时期成为海水养殖的主要产业,其养殖规模日益专业化、规模化。
直至前几年,我国海水贝类产量已经多达1200万t,其中扇贝养殖产量1403万t,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126%。
其中虾夷扇贝的底播产量占国内扇贝总产量的09%。
由此可见,虾夷扇贝底播增殖具有较好的前景。
2影响虾夷扇贝底播增殖产量的因素
在虾夷扇贝底播增殖过程中,其产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虾夷扇贝的产量。
笔者认为影响虾夷扇贝底播增值产量的因素主要有这么几种。
21底质、水文环境
虾夷扇贝底播增殖区域沙泥底质主要以粗砂为主。
该种底质具有一定的柔软度。
扇贝苗的生长容易受到底质硬度与软泥底质的影响。
虾夷扇贝贝苗海水深度通常不得超过15m,且保持在20~30m。
水深如果太浅就容易受到风浪的冲击,影响底质结构,造成被苗种处于不稳定生长的环境中,不利于成长。
扇贝贝苗对水温也具有一定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全年温度控制在0~23℃。
水温过高或者是过低,对虾夷扇贝底播养殖产生重要的影响。
如果虾夷扇贝正处于繁殖季节,温度的影响就会更大。
22自然灾害
采用底播增殖的方式,虾夷扇贝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养殖的海域一旦发生风暴、台风或者其他的自然灾害,对养殖产品的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进而影响虾夷扇贝的苗产。
23苗种质量
通常情况下,虾夷扇贝苗种质量越好、品种越好,其产量也会越高[2]。
过去从日本引进来的虾夷扇贝多数为亲贝。
近亲繁殖会严重影响苗种产量。
苗种生长的速度与抗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减退的现象,给我国虾夷扇贝的养殖留了隐患。
因此,在选种的过程中应当选用优质苗种并且改用为活水养殖,可以有效提高苗种的存活率。
24底播养殖面积
据我国海业协会与大连海洋渔业协会的估算,辽宁省适合养殖虾夷扇贝的面积约为2667万hm2。
但是目前尚未开发利用的面积占50%左右,其中适宜底播尚未开发的海域面积占有1167万hm2。
在虾夷扇贝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扩大底播养殖面积势在必行,随着底播养殖面积的扩大,虾夷扇贝亩产也会只增加。
另外,敌害也是影响虾夷扇贝增殖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虾夷扇贝底底还长期生存在海洋中,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海星。
建设海洋牧场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控制海星等敌害。
在养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专门的敌害队伍进行诱捕。
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相关的生物以及其幼体进行防控。
3发展虾夷扇贝底播增殖的措施
近年来,虾夷扇贝需求市场不断扩大,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其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针对此种状况,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推动虾夷扇贝底播增殖产量。
可以创建良好的养殖海域环境。
发展虾夷扇贝底播增殖产量的关键部分就是保持良好的养殖海域环境[3]。
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海域底质与水文生物环境要素。
对虾夷扇贝底曾问水温的变化不间断的监测,有效提高海域环境监控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养殖人工藻场方式恢复海域生态环境。
当然,对于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应当建立好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提高防范能力;提升虾夷扇贝苗种的生育能力。
虾夷扇贝的底播养殖可以发展成为苗种。
提升虾夷扇贝的苗种的生育能力有助于提高虾夷扇贝的繁殖能力与生存能力;积极发展海洋牧场,扩大规模化
增殖。
海洋牧场的实现需要海珍品菜苗、养殖、采捕、暂养、加工等方面技术的加强。
建立海洋牧场,对发展虾夷扇贝的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
4结语
虾夷扇贝在扇贝家族养殖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分析其产量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养殖规模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提高虾夷扇贝的产量。
参考文献
[1]陈来钊,王子臣.温度对海湾扇贝与虾夷扇贝及其杂交受精、胚胎和早期幼体发育的影响[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10,12(04):23.
[2]王如才,郑志芳,虾夷扇贝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精子遗传失活及紫外线照射对精子形态结构影响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8(06):37.
[3]陈舜,肖云朴,伍德瀛,等.虾夷扇贝在浙江南麂列岛生长与生存的适温性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