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蜜蜂(最新完美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PPT课件

这些都是作者的推测,充分体现了作者 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善于观察思考的品质。
二十只左右 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
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
以减少阻力。
jī 几乎
几
jǐ 几本书
说明作者观察得很仔 细,体现科普说明文用词 的准确性。
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 远的家呢?
蜜蜂辨阻跨括左
右
检
查
确
误
途
陌
结 构
半包围结构 将上面的生字按结构分类。
辨 biàn
结构: 左中右 部首: 辛
书写指导:左部的“辛”竖改为撇;右部的 “辛”竖为悬针竖。
填一填
1. 正确,没有差错。
(准确无误 )
2. 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 表示十分接近;差不多。( 几乎 )
4. 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
认定某一对象。
( 辨认 )
辨认 推测 寻找 包括
_识__别___ _推__断___ _寻__觅___ _包__含___
陌生 准确 阻力 激动
_熟__悉___ _错__误___ _动__力___ _平__静___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讲了作 者做了一个证实蜜蜂 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 力的实验的事情。
我会写
fēng
蜜蜂 蜂
结构:左右 音序:F 部首:虫 组词:雄蜂 蜂拥而至 造句:枣花上飞着好多的小蜜蜂。
书写指导:左短右长,右 上边是夂不是攵,下边三 横要紧凑、下横要长。
我会写
biàn
辨认 辨
结构:左右 音序:B 部首:辛
组词:辨别 明辨是非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美课件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美课件•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点归纳与拓展目录•思考与讨论环节•跨学科融合与拓展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蜜蜂》创作背景19世纪末法国农村的自然环境01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兴趣02文学与科学的结合03法布尔及其作品概述法布尔的生平主要作品作品风格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时代背景《蜜蜂》的文学地位文本解读与赏析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蜜蜂的勤劳和奉献精神。
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修辞手法运用举例比喻拟人知识点归纳与拓展生字词学习及运用生字词运用重点句子理解与背诵重点句子背诵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加深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记忆。
相关知识点延伸与拓展蜜蜂的生物学特性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生物学特性,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动物行为学介绍动物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自然界的奥秘探讨自然界中其他动物的行为奥秘,如蚂蚁的协作精神、候鸟的迁徙之谜等,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思考与讨论环节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03020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分享交流心得分组方式讨论内容记录与整理教师点评,总结归纳观点跨学科融合与拓展应用自然科学知识链接蜜蜂的生物特性01蜜蜂与植物的共生关系02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031 2 3蜜蜂面临的生存威胁保护蜜蜂的措施实践活动设计环保意识培养及实践活动设计艺术创作中的蜜蜂元素欣赏文学作品中的蜜蜂形象艺术作品中的蜜蜂元素学生创作实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尊重生命,关爱动物情感熏陶0102勤劳勇敢,团结协作品质培养课件中强调蜜蜂的勤劳品质,通过展示蜜蜂采蜜、酿蜜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到只有付出辛勤的努力,才能收获甜美的果实。
通过介绍蜜蜂在群体中的分工协作,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2024年人教部编版14蜜蜂完美版课件

2024年人教部编版14蜜蜂完美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人教部编版《蜜蜂》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三章“昆虫世界”中的第三节“蜜蜂”,详细内容涉及蜜蜂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特点以及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蜜蜂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特点,认识到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2. 掌握观察、研究昆虫的方法,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环保意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观察、研究昆虫的方法。
教学重点:蜜蜂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蜜蜂模型、实物投影仪、PPT课件。
学具:放大镜、观察记录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蜜蜂采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蜜蜂,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呈现:(2)学习蜜蜂的生活习性:播放PPT课件,介绍蜜蜂的生活习性,学生跟随讲解,了解蜜蜂的食性、作息规律等。
(3)探究蜜蜂的繁殖特点: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蜜蜂的繁殖过程,教师提问、解答。
3. 例题讲解:讲解蜜蜂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蜜蜂2. 内容:(1)形态结构:头、胸、腹;三对足、两对翅;刺吸式口器等。
(2)生活习性:群居、采蜜、传粉、繁殖等。
(3)繁殖特点:卵、幼虫、蛹、成虫;单性繁殖等。
(4)生态作用:传粉、维护生态平衡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蜜蜂的形态结构特点。
(2)论述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答案:(1)蜜蜂的形态结构特点:头、胸、腹;三对足、两对翅;刺吸式口器等。
(2)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传粉、维护生态平衡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蜜蜂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特点掌握较好,但对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美课件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精美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一文。
具体内容包括:文章的主旨思想、修辞手法、重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本课涉及的章节为第三单元“可爱的生灵”,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提高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并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蜜蜂的辛勤付出,学会关爱小动物,增强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学习,重点词汇和句子的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蜜蜂的辛勤付出,并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关爱大自然的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蜜蜂采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蜜蜂,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问题,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分析修辞手法,解释重点词汇和句子。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蜜蜂,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5.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6.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蜜蜂2. 重点词汇:辛勤、采集、传播、勤劳、无私3. 句子结构:拟人、比喻、排比4. 主旨思想:关爱大自然,保护生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蜜蜂采蜜的图画。
(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述蜜蜂辛勤付出的文字。
2. 答案:(1)图画内容应包括蜜蜂、花朵、阳光等元素,要求色彩鲜艳,生动形象。
(2)例文:在花海中,蜜蜂们忙碌地采集着花蜜。
它们像小小的勤劳者,不畏艰辛,将甜美的花蜜带给人们。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优秀课件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四章“自然与生命”中的第一节“小蜜蜂”,详细内容围绕蜜蜂的生活习性、采蜜过程以及蜜蜂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讲述。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采蜜过程,认识到蜜蜂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2. 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蜜蜂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采蜜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蜜蜂采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蜜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和采蜜过程。
3. 课堂讲解:a. 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b. 结合图片和实际案例,讲解蜜蜂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蜜蜂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蜜蜂。
六、板书设计1. 《蜜蜂》2. 主要内容:a. 蜜蜂的生活习性b. 蜜蜂的采蜜过程c. 蜜蜂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蜜蜂采蜜的流程图。
b.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进行仿写。
2. 答案:a. 略b.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带领学生参观蜜蜂养殖场,了解蜜蜂的养殖过程。
b. 组织学生开展“保护蜜蜂,从我做起”主题活动,提高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开放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课文的重点,如蜜蜂的生活习性、采蜜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人教部编版14蜜蜂完美版课件

人教部编版14蜜蜂完美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14课《蜜蜂》的内容。
主要涉及章节为“动物的行为”,详细内容包括蜜蜂的生活习性、社会结构、采蜜和酿蜜的过程,以及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社会结构和繁殖特点。
2. 使学生掌握蜜蜂采蜜和酿蜜的过程,理解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蜜蜂的生活习性、社会结构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难点:蜜蜂采蜜和酿蜜的过程,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蜜蜂模型、蜜蜂生活习性的视频、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蜜蜂模型,提问学生对蜜蜂的了解,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播放蜜蜂生活习性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蜜蜂的特点。
3. 讲解:结合PPT课件,详细讲解蜜蜂的生活习性、社会结构、采蜜和酿蜜的过程。
4.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设计一个蜜蜂采蜜的实验方案。
5. 例题讲解:讲解与蜜蜂相关的生态题目,指导学生如何解答。
6. 随堂练习:布置与蜜蜂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蜜蜂》2. 内容:生活习性社会结构采蜜和酿蜜过程生态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社会结构。
解释蜜蜂采蜜和酿蜜的过程。
分析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答案:生活习性:蜜蜂以花蜜和花粉为食,具有社会性、群居性。
社会结构:蜜蜂分为蜂王、雄蜂和工蜂,各有不同的职责。
采蜜和酿蜜过程:蜜蜂通过采蜜、消化、储存、酿蜜等步骤,将花蜜转化为蜂蜜。
生态作用:蜜蜂在采蜜过程中帮助植物传粉,促进植物繁殖,维持生态平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蜜蜂的生活习性、社会结构、采蜜和酿蜜过程,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课后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蜜蜂,了解其生活习性,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优秀课件【最新】

【迷失】弄不清(方向);走错(道路)。 【准确无误】形容非常精准,没有差错。 【逆风】迎面对着风。 【陌生】生疏;不熟悉。 【确确实实】真实可靠。 【超常】超过寻常,超出一般。 【本能】人类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词语对对碰
辨认——辨识 含 检查——查看 凡减少——增多 近 准确——含糊
推测——推断
自由读课文,把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试 着说说各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 实验目的 第二部分(2-7) 实验过程和结果 第三部分(8) 实验结论
结合分段再读课文并思考:
1. 作者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2. 实验步骤是怎样的? 3. 最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作者想做个怎样的实验?
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能力的实验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 不到家了。
➢ 能不能把“推测”换成“觉得”?
“推测”是指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 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前文介绍了“刮起了 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因为情况不确定, 所以作者用了“推测”一词,这样表达就 更加准确了。
➢ 文中还有很多像这样的词语,请大家默读 课文,圈出这样的词语,写上批注。
结果。 “走了四公里路”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 放飞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 “我”会这样推测呢?
➢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 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飞回来了,你的 心情会是怎样的?
➢ 已经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是否能得 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结 论呢?为什么?
14 蜜 蜂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 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去探索昆 虫界的奥秘。
蜜
蜂
说一说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优秀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蜜蜂》一文。
该文主要讲述了蜜蜂的生活习性和辛勤劳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教学内容包括:1. 文章整体感知;2. 词语学习:细致、轻盈、辨认、搜索、拜访、准确、阻力、推测、目的、无论、竟然等;3. 句子理解:文章中描述蜜蜂飞行、采蜜等动作的句子;4. 篇章结构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体会蜜蜂的辛勤劳动;3. 培养观察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词语理解和句子理解;2. 教学难点:篇章结构的分析,对蜜蜂辛勤劳动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2. 黑板;3. 学生准备: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蜜蜂采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小生物,激发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尝试理解;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分析句子和篇章结构;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拟蜜蜂采蜜的过程,体会蜜蜂的辛勤劳动;5. 例题讲解:分析文章中描述蜜蜂飞行、采蜜等动作的句子,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新学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句子仿写;六、板书设计1. 课题:《蜜蜂》2. 生字词:细致、轻盈、辨认、搜索、拜访、准确、阻力、推测、目的、无论、竟然等;3. 句子示例:蜜蜂在花丛中仔细搜索,找到花朵后,轻盈地落在花瓣上,用细长的舌头吸取花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蜜蜂的辛勤劳动”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示例:蜜蜂为了采集花蜜,不畏艰辛,无论天气多么炎热,它们都在花丛中忙碌。
它们的辛勤劳动,给我们带来了甘甜的蜂蜜,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生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讲解
快速阅读找出:
1、哪些地方写试验过程? 2、哪些地方写试验结果? 3、哪些到 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
无论… …总是… …
听说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 的能力,无论飞到那里,它 总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 个试验。
“听说”一词在这里有什么含 义?
飞散 包括 本能
几乎 检查
大概 迷失
记忆力
准确无误
确确实实
生字词
辨认 试验 证实 几乎 大概 阻力 遥远 推测 包括 迷失 准确无误 逆风而飞 沿途 陌生 确实 超常 解释 本能 窝袋
闷
闷热 { mèn 闷闷不乐
mēn
几 { jǐ
jī
几乎 几个
尽 { jì n
jǐn
尽管 尽力
证 误 试 论
放飞蜜蜂
等蜜蜂
得出结论
第一步 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做了 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第二步 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 记号。 第三步 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
第四步 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 走了两里路,打开纸袋,把他们都放出 来。
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 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 袋里。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 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 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 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 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 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
生字词学习
论(lùn) 证(zhèng) 阻(zǔ) 确(què) 超(chāo)
试(shì ) 概(gài) 测(cè) 误 (wù)
验(yàn) 减(jiǎn) 括(kuò) 途(tú)
陌(mò)
论 试 证 误 减 测 括 确 阻 概 验
袋 途 超
试验 阻力 沿途
纸袋 遥远 陌生
证实 推测 超常
一生勤劳忙, 专去百花乡。 回来献一物, 香甜胜过糖。
小蜜蜂,爱做工,
飞到西,飞到东, 采花蜜,钻花缝,
没休息,很用功, 备办粮食好过冬。
蜂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 科普作家。从小生活贫困,15岁考入师范学校, 毕业后在初中教数学。一次带学生上户外几何 课,忽然,在石块上发现垒筑蜂和蜂窝。从此, “虫心”焕发。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 本昆虫学著作,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 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 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真实的记录下昆虫的本 能和习性,写成10册之巨的《昆虫记》。
听说的不一定真实可靠, 因此这既成为作者做实验 的原因,也体现了作者不 轻信的求实的科学态度。
听说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 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 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 想做个试验。
求实的
科学态度
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
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
做的,结论又是怎样的?
仔细默读第二段, 试验都有哪些环 节?
此书真实地反应 了法布尔在自然环境 中对昆虫进行的观察 与实验,记录了昆虫 的本能与习性,它不 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 科学巨著,同时也是 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 诗篇。
《昆虫记》共十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 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 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昆虫记》不仅充满着对 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探求真相、追求真理的精神。 这就是法布尔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昆虫 记》,人类的精神之树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昆虫记》 第一册于1879年问世。1910年,当《昆虫记》第十册问 世时,法布尔已经86岁了。
辨 辩 辪
分辨
争辩 辪子
1.你成天闷( )在家里也不嫌闷( )得慌? 2.茶几( )上放着几( )个苹果。 3.尽( )管这次比赛我没有取得好成绩,但我 已经尽( )力了,所以我不后悔。
“实验”和“试验”一样吗?
实验,区别于试验, 试验,是实验的一种。 它们都有过程,方法和结论。
1. 无论wú lùn:不论,不管 2. 试验shìyàn:为弄明白某物的性能或某事的结果而 进行的尝试性活动 3. 纸袋zhǐ dài:用纸做的袋子 4. 证实zhèng shí :证明的确是事实,是真的 5. 大概dàgài:大约,大致,差不多 6. 减少jiǎn shǎo:去掉一部分 7. 阻力zǔ lì :阻碍事物发展或前进的外力 8. 推测tuī cè:根据已经知道的推理猜测不知道的 9. 包括bāo kuò:包含,含有,总括 10. 检查jiǎn chá:查看,查考 11. 准确无误zhǔn quèwú wù:非常精准、正确,没 有一点错误 12. 沿途yán tú:沿路,一路上,在到终点的路上 13. 确确实实quèquèshíshí :确切,真实,的确 14. 超常chāo cháng:超过一般的,高于平常的
认真 严谨
你从试验过程感受到什么? 从试验的过程,我们感受到科学 家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严谨的 科学作风和认真观察,用心思考 的研究品质。
一天,我(先)在我家花园的 蜂窝里捉 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
纸袋里。 (再)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
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他们的背上
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 做了白色的记号。
(还)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
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
试验的过程可以分哪几步呢?
捉蜜蜂
做记号
叫女儿等
走两里多路
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 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布尔通过试验证明“蜜蜂有辨认反 方向的能力”的事情。
听泛读回答:
法布尔为什么做这个实验?
为了证明蜜蜂是否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主要内容 想一想,填一填: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为 了证实蜜蜂( ),做了个试验, 得出了( )的结论。
试 验 的 科 学 性
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在蜜蜂背上做记号是为了 与其它蜜蜂区分。 ___________________ 。
让女儿在蜂窝旁等是为了 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 把蜜蜂装入纸袋里是为了 确保蜜蜂看到的景物都是陌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走了两里多路是为了 离家足够远更能说明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