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十个全覆盖”
内蒙古自治区工商局关于印发充分发挥职能支持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工商局关于印发充分发挥职能支持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工商管理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内工商办字[2015]208号【发布部门】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日期】2015.10.22【实施日期】2015.10.2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内蒙古自治区工商局关于印发充分发挥职能支持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内工商办字〔2015〕208号)各盟市及满洲里、二连浩特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现将《自治区工商局关于充分发挥职能支持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2015年10月22日自治区工商局关于充分发挥职能支持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的部署,服务于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大力促进农村牧区市场主体发展简化涉农涉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办事程序。
农牧民申办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予以受理。
鼓励探索“旗域通办”,方便农牧民就近申办《营业执照》。
鼓励对农牧区市场主体的字号名称、经营范围登记等进行改革。
鼓励试行个体工商户、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简易注销。
积极发展农牧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鼓励农牧民投资入股,建立以农畜产品开发、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为纽带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
引导农牧区种养殖大户、农牧经纪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积极登记注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产品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
鼓励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形式的合资、合作与联合,发展生产、加工、销售等系列经营。
支持农牧民依托本地自然和人文资源从事“农家乐”、“牧户游”等经营。
鼓。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强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强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安全确保“十个全覆盖”顺利推进的通知【法规类别】保险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内人社办发[2015]292号【发布部门】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日期】2015.12.03【实施日期】2015.12.0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强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安全确保“十个全覆盖”顺利推进的通知(内人社办发〔2015〕292号)各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满洲里市、二连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日,自治区召开了查办和预防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中职务犯罪专项工作推进会,会上总结了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开展以来的情况。
从全区看,截至目前还没有发生涉及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全覆盖的职务犯罪。
为防微杜渐,确保养老保险全覆盖顺利进行,现就有关情况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做好下一阶段工作今年是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第二年。
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全覆盖作为“十个全覆盖”工程内容之一,是增加农村牧区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抓手。
随着工程的持续推进,成效逐渐显现。
近日,自治区巡回督查组深入包头市固阳县检查工作时,当地参保群众赞扬了农村牧区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巡回检查组也给予了高度肯定。
这既是对我们工作所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做好今后工作的鞭策。
各地要从服务大局、人社为民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紧紧围绕养老保险全覆盖工程,履行好工作职责,提升经办服务能力,保障基金安全,切实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二、强化管理,确保基金规范运行<。
扎实推进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

扎实推进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
作者:暂无
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4年第5期
3月31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主持召开书记办公会听取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等情况汇报时指出,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城乡统筹发展工程,也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工程。
自治区党委提出要用3年时间,在全区农村牧区所有行政村(嘎查)实现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村村通电和农网改造、广播电视通讯、校舍建设和安全改造、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十个全覆盖”。
这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得到了各族群众的衷心拥护,相关领导和主管部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为“十个全覆盖”的全面实施作了充分准备。
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
要拓展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有效整合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财政资金,充分利用“一事一议”、以工代赈、社会捐助、金融贷款等多方面资金,确保资金需求。
要统筹做好规划,分类制定标准,强化监督考核,确保工程高标准、高质量有序推进,如期实现“十个全覆盖”预定目标。
☆。
十个全覆盖的实施方案

十个全覆盖的实施方案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从XX年起,利用3年时间,实现全区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
按照上级提出到XX年底完成三年工程总任务量的80%以上要求,我旗结合新牧区建设、美丽长廊行动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区、全盟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战略和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要求,立足全旗牧区发展实际,整合资金、挖掘潜力、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加快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牧区社会保障力度,提高牧民生活水平,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
(一)群众主体。
实施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牧民是直接受益者,也是实施主体。
要给群众讲透政策,讲清目的,把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好、发挥好,努力做到思路由群众酝酿、办法由群众提出、建设以群众为主。
凡属牧民自己可干能干的工程,尽量让牧民去干,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牧民投资投劳的积极性,降低建设成本。
(二)组织领导。
各苏木镇、嘎查是实施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责任主体,要精心组织牧民群众,指导和帮助嘎查制定实施计划。
要注重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包办代替、不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
(三)规划引领。
根据嘎查布局,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和产业发展潜力,兼顾当前和长远,充分考虑需求和可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先易后难,合理确定年度建设任务。
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建成一个,见效一个。
(四)财政引导。
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资金需求量大,要按照项目整合、财政投入、群众投资投劳等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
要抓好实施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发挥好政府补贴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提高项目资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杜绝盲目铺摊子。
(五)积极创新。
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实施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各苏木镇、各部门单位要加大支持和协调服务力度。
根据牧区实际,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基础上,增加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察哈尔种羊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及牧区道路建设,形成符合地区实际的“10+3”覆盖体系。
内蒙古-“十个全覆盖”汇报材料2篇和政协视察报告

内蒙古-“十个全覆盖”汇报材料2篇和政协视察报告1为迎接2015年自治区、呼市两级现场观摩会的胜利召开,我镇沿察托西线公路的4个行政村所在自然村列为“十个全覆盖”示范村(伞盖村、大井壕村、五申村、两间房村)进行打造,按照“十个全覆盖”规定的10+X项内容进行建设,实行缺什么补什么的实施原则。
其余七星湖、南窑子、西窑子、武家夭子4个自然村列为达标村,主要实施危房改造、街巷硬化、安全饮水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为进一步方便村民生产生活,提升村民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我镇在4个达标村也加建医务室、便民超市、文化广场等硬件设施)该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是我镇今年工作重中之重,为了圆满完这项作务,我们努力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各村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摸底调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是充分征求村民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动员广大村民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
三是按照“一村一方案”、“一户一策”“一项目一方案”的思路,科学编制工程建设方案,保障工程有序实施。
四是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自愿参与的原则。
组织召开村民大会落实规划。
采取财政补助、农民自筹和投工投劳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
全部改造工程力争于8月底全部完成。
各项工程任务及实施进度如下:一、危房改造1、拆除存在安全隐患的危旧土房454户(目前进度:完成全部拆除工作)。
2、房屋外立面改造1408户,改造面积169283(目前进度:完成);房屋屋顶安装彩钢顶共580户,面积65440㎡(目前进度:完成安装496户,完成面积52080㎡,预计8月底可完成全部工程)3、随着城镇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空巢”老人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农村留守和独居老人的生活和居住条件所面临的实际困难已成为各级政府急需解决的难题。
养老互助院作为一种新型的解决贫困留守老人住房问题的手段,得到广大村民的肯定与支持,为此我镇按照各村目前实际情况新建养老互助院205户,每户正房30㎡,南房20㎡(目前进度:205户已完成主体工程,后期装修预计9月中旬可完成)二、巷道硬化今年8个自然村共硬化巷道千米(目前进度:完工)三、安全饮水2012年,为实现村民饮用水全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由县水利局承建将净化后黄河水铺管引入五申镇各村,至此五申镇全部村民实现了安全饮水。
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工作总结

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工作总结篇一:十个全覆盖汇报材料十个全覆盖汇报材料欢迎各位领导来村检查指导工作,我是村党支部书记,我叫,下面我把村的基本情况和十个全履盖工程的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的汇报,村,户籍人口是人,户数是户,常住户户,256人,其中贫困户是户,人,总耕地面积是900亩,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以种植业为主,自治区党委出台了十个全覆盖政策,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并且我们严格按照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建设要求,结合我村的基本情况和产业发展等因素,并在实施过程中市镇两级政府分别为我们派出了包扶单位,经过宣传动员调查摸底,掌握了基本情况后,详细的制定出了十个全覆盖实施方案,我们是XX年3月份开工,截止8月底已全部建设完成,今年我们十个全覆盖工程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危房改造48户,其中危房改造新建12户,维修加固36户;道路硬化:需硬化主干道5条,公里,小街巷7条,公里。
安全饮水:解决了256人的安全饮水。
新增“户户通”42户除此之外我们又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和基础产业配套建设,村容村貌整治这块共拆除闲置房屋99间,整治院墙3200延长米,棚圈68间,凉房60间。
村庄建设完成后我们重点加强了村庄管理,我们组织召开村民大会,详细制定出了管理办法,我们实行了门前三包、挂牌表彰、马路清扫,我们主要街道都有专人进行清扫,使我们的街面干净整洁,总的来说十个全覆盖工程是惠及老百姓的好工程,通过实施彻底改变了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的现状。
我的汇报完毕,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篇二:十个全覆盖工作总结十个全覆盖工作总结124社区居委会于XX年成立,总户数1516户,总人口4289人,社区基层党组织健全,机构人员落实到位,专设社区在职纪检书记一名。
社区下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15名。
社区支部有纪检小组和廉洁教育领导小组。
近年来,社区在上级领导和关怀下,认真贯彻落实纪检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责任风暴治庸计划”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了廉洁高效的服务形象。
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综述

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综述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王国英)难忘2021年那个早春.立足于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的现状,自治区党委、政府郑重承诺:用3年时间,在全区所有行政嘎查村、国有农牧林场分场和较大的自然村,实施危房改造、安全饮水、街巷硬化、村村通电和农网改造升级、村村通广播电视、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十个全覆盖工程.这是我区第一次全面系统、大规模投资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的综合性民生工程.两年多过去了,我区农村牧区的变化有目共睹:万户农牧民住进了美观大方、温暖舒适的新居;万农牧民和学校师生喝上了安全水;9388个嘎查村的农牧民走上了水泥路;8557户农牧民解决了没电难题;万户农牧民看上了高清数字电视;新建恢复学校和幼儿园1055所;新建标准化卫生室6147所、文化室9337个、便民连锁超市5986个;全面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落实了万人的基本养老保险和高龄津贴.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对于内蒙古农村牧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其更深刻的意义还在于,这项民心工程的实施,让怀揣幸福梦想的内蒙古农牧民在奔赴小康的道路上变得更加自信和笃定.补上民生最大短板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欠发达的基本区情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农村牧区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滞后、公共服务不足、人居环境欠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相对于经济的发展还显得更加突出.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前,全区有80%的嘎查村(行政村)没有街巷硬化,60%的嘎查村没有标准化的卫生室、文化室、便民连锁超市,有170多万农牧民饮水不安全,157万农牧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52万户农牧民居住在危旧的泥土房和茅草房里.这既是制约人民群众生活改善的最大难题,也是影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大短板.我们嘎查有258户750多名农牧民,都生活在塔敏查干沙漠腹地.过去这里遍地浮沙,没有像样的街路,各家各户连规整的院墙都没有,生活不富裕加上环境脏乱差,村里的小伙儿找媳妇都难!回忆前几年,通辽市库伦旗茫汗苏木早布日根塔拉嘎查党支部书记海峰感触颇深.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深入推进,牧民吴宝音亲历了家乡的变化:红瓦白墙绿树绕,家家门口路灯照,街巷整洁环境美,出门不再踩泥巴,健身娱乐有广场,文化室里人气旺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农牧办主任于清理介绍说,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过程中,各地都紧紧把握好一个全字,做到三个不能.一是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转型、社会保障和基层组织建设都要全面推进,一样都不能缺;二是农区牧区、林区垦区的每一个行政村(嘎查)和较大的自然村,都要因地制宜地搞好,一类也不能少;三是要让每一户农牧民和农垦林区的职工都从中受益、得到实惠,一个也不能落下.从工程实施至今,我区已完成投资886亿元,%的行政嘎查村完成了建设改造任务,各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9388个行政嘎查村、10674个自然村全面完成了全覆盖任务,十个全覆盖工程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农村牧区发展大提速赤峰市林西县大井镇大川村廖凤岐老人今年60多岁,说起十个全覆盖高兴得合不拢嘴:现如今的政策好啊,老辈人做梦都不敢想的事让咱给赶上了,整修房子没用自己花一分钱,看着家里换上了亮堂的大窗户,墙体也给加固了,晚上睡觉踏实多了!如今,走上水泥路,住上安全房,喝上干净水,领上养老金,在内蒙古广大农村牧区已经成为现实.走进乡村、深入牧区,农牧民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染着每一个人:十个全覆盖好啊,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办了好事.一个好字,蕴含着农村牧区发生的巨大变化:嘎查村一改过去残墙破房、脏乱泥泞的景象,基础设施迅速改善,公共服务显著提升,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一大批产业项目落地实施,农牧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明显加快.赤峰市喀喇沁旗在大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基础上,重点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强化产业支撑.旗里把全设施农业、养殖业和经济林建设作为3项重点产业,增强了农村牧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了农牧民收入水平.目前,全旗特色种植稳定在33万亩,设施农业达到万亩,经济林面积达到9万亩,农牧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高涨,出钱出力从被动变成了主动.包头市达茂旗黄花滩新村村民则以新村住房、水、电等现有设施为基础,加上政府的补贴,自主开发经营农家乐和观光农业.去年旅游旺季,平均每户农家乐至少增加了3000元左右的收入.旗里还在黄花滩新村打造北冬虫草种植基地,该项目是集体经济项目,目的是在试种试售成功后,引导更多的农牧户加入进来,让北冬虫草种植走向产业化发展之路,实现富民增收.黄花滩新村驻村干部刘建军介绍说:除了发展以上两项重点产业,政府还帮助村民新开发水浇地、新建蔬菜恒温库,人均增收达到12670元.通过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全区各地依托地区资源禀赋、特色优势,畜牧业产品、林果、蔬菜、旅游等一批特色富民产业在内蒙古农村牧区应运而生,形成了一批产业村亮点村,使脱贫攻坚重点嘎查村都有了产业支撑,夯实了农牧民稳定增收的产业基础.从2021年提出目标,到如今十个全覆盖工程硕果累累,内蒙古实现了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大提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愈加清晰.朝着幸福目标再出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让广大农牧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内蒙古十个全覆盖工程始终将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70岁的吕自华是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额很呼修日嘎查的老牧户,说到现在正在实施的十个全覆盖工程,老人难掩喜悦.2021年前,他们还住在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老土坯房里,用水用电都很不方便,家里吃水也是老大难,饮牲畜的水都不敢敞开了用.工程实施以来,他家原来的40平方米的危旧土坯房改建成60平方米的砖混房,有了水,通了电,还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洗上了热水澡,晚上出门还有路灯,这在从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在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过程中,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突出产业支撑,利用通路、通电、通水的有利时机,整合生态移民等各类项目资金501万元,对西干沟乡大耗来沟村二组及周边部分农户进行搬迁,新建住宅23户,配套建设标准化棚圈15栋、蔬菜大棚16座,实现了生活区与生产区的分离.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将新村规划为前面是住宅、中间是圈舍、后面是种植大棚的模式,走农牧业结合的产业经营路子,发展育肥牛养殖和蔬菜种植.仅此一项,村民每年增收至少2000元.大耗来沟村二组组长赵成树说:十个全覆盖让我们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变好了,还让咱老百姓增收了.下一步我们准备依托多伦县的秀丽风光,利用集中居住、通路的机会和离京津冀近的优势,发展农家乐,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来体验乡村的幸福生活!在农牧民眼中,十个全覆盖让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牧民实现了增收致富.而在多伦县县委农工部副部长李笑河看来,十个全覆盖让农牧民的心气儿更顺了、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发展没有终结.内蒙古实施的这项最大的民心工程,其力已积,其势已蓄,它让内蒙古的农村牧区充满活力.今天,当我们再一次把目光投向农村牧区,投向视野中这片熟悉的土地时,不难发现,圆梦小康,责任在此,担当在此,行动在此.。
十个全覆盖

3.内11794871.shtml 2)巴彦诺尔: /2014/1103/177313 4.shtml
3)呼和浩特: /2015/1012/204278 1.shtml 4)包头: /info/1143/83111 .htm 5)鄂尔多斯: /2015/0929/203579 6.shtml
“村村通电”虽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解决 了“无电”的问题,但是,“缺电”的现象 则比比皆是。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回家 过年的时候,发现电灯忽明忽暗的情形,跳 闸、断电的情形在农村更是司空见惯,这些 就是由于农村的电力容量不足导致的。
确保2016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中央下达的 两批农网改造升级计划。同时,将进一步修 订完善蒙西电网“十三五”发展规划。2017 年全面完成公司承担的“十个全覆盖”通电 工程和农网改造升级任务。
截至2013年底,内蒙古中小学校尚有40 多万平方米的危房存在,它们大多是村小或 教学点,有的原本在撤并规划中没有进入全 国的校安工程项目,有的因地方财力有限没 能得到集中修建。
内蒙古规划3年内全区将新建、改扩建学 校1276所,规划投资约23亿元,其中新建和 恢复小学78所、教学点116个、幼儿园553所, 主要分布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农村地区,满足 农牧区孩子就近入学、有入园愿望的适龄幼 儿全部入园。
五是村村通广播电视和通讯,全面推进 广播电视户户通、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和广播 村村响3项工程。
穿过大片的草场,汽车停在了牧民苏伊 拉图家门前。苏伊拉图今年50多岁,他的身 材健壮结实,脸色健康红润。把记者领进屋, 苏伊拉图就与记者聊起了即将要安装户户通 的事,他说:“现在我们能看清晰的只有两 三个频道,遇上刮风下雨的天气,就全是雪 花点,根本不能看。我们住在牧区,牧民相 隔都比较远,也没有什么文化娱乐,能看会 儿电视,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