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单位(CPM、μSvh、μRh)及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核辐射量及对人体的危害

4.1 辐射量与单位
3、吸收剂量D
(1)吸收剂量定义为单位质量被照物质平均吸收的辐射能量。
❖ 过去的专用单位是拉德 rad
❖ 国际单位专用名称 戈瑞 Gy
❖
1 Gy = 1J•kg -1 = 100 rad
1 rad = 0.01Gy
❖电离 (Ionization) ❖激发 (Excitation)
❖ 物理化学效应阶段 ❖ 化学效应阶段 ❖ 生物效应阶段
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的四个阶段
❖ 物理效应阶段
❖ 物理化学效应阶段
于10-10秒內完成作用 借助电离或激发,造成分子损伤或产生自由
基 (Free Radical) ❖ 化学效应阶段 ❖ 生物效应阶段
品质因子:是辐射防护领域为了在同一尺度衡量各种辐射引起的 有害效应而引入的一个系数,是根据辐射在中的传能 密度的大小确定的
(2)剂量当量率:单位时间剂量当量称为剂量当量率 表示:希/小时,毫希/小时, 微希/秒
常見輻射剂量
❖ 平均背景輻射:0.36雷姆(rem)/每年 ❖ 胸部X光檢查:0.01-0.025雷姆(rem) ❖ 電腦斷層掃描:1.5-2.5雷姆(rem)/片 ❖ 核子醫學掃描:0.45雷姆(rem) ❖ 職業安全劑量:5雷姆(rem) /每年 ❖ 癌症治療:6000雷姆(rem) /6星期
( 2)吸收剂量率:是单位时间内物质吸收剂量 的增量。 ❖ 表示方式: Gy/h, mGy/min, Gy/s等
照射量与吸收剂量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但不同射线在对空气这 一物质来说,两个物理量之间有一定的数值关系:
1 C·Kg-1 =0.44 Gy 测定辐射场中某一点的照射量,可估算出该点的吸收剂量。
辐射防护领域常用物理量的意义及单位

辐射防护领域常用物理量的意义及单位放射性:指铀、镭等核素所具有的能够自发的、无法控制的原子核衰变,衰变的同时放出粒子或射线的性质。
衰变常数:表征原子核发生衰变的几率或发生同质异能跃迁的几率,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对给定核素的某一个原子核发生衰变得几率或自发核跃迁的几率,常用符号λ表示。
半衰期:指处于某种特定能态的放射性核素的核数目因发生自发核跃迁而减少到原来核数目一半所需时间的期望值,常用符号T1/2表示,单位常用年(a)、天(d)、分(min)、秒(s)。
放射性活度:表征放射性核素特征的一个物理量,指在给定时刻处于特定能态的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间隔(dt)内发生的衰变数(dN)除以该时间间隔而得的商,即A=dN/dt常用符号A表示,单位为贝克勒尔,简称贝克,符号Bq,1贝克表示放射性核素在1秒内发生1次核跃迁或1次核衰变。
放射性活度过去称放射性强度,并用居里(Ci)表示,1Ci=3.7×1010Bq计数率:指在给定时刻处于特定能态的一定量的放射性核素发生衰变,在单位时间内(通常为每秒或每分钟)释放出的粒子数,用符号cps(每秒计数)或cpm(每分钟计数)表示。
吸收剂量:表示在任何单位质量物质中,吸收各种类型电离辐射能量大小的一个物理量,其定义为任何电离辐射授予质量为dm的物质的平均能量dE除以dm所得的商,用符号D表示,即D=dE/dm通常提及吸收剂量时,必须指明受体和所在位置。
吸收剂量的国际单位是焦耳每千克(J·kg-1)专名叫戈瑞(Gray),符号Gy,1Gy=1 J·kg-1,曾用单位为拉得(rad),1Gy=100rad吸收剂量率:定义为在dt时间内吸收剂量的增量dD除以dt所得的商,用符号D表示,单位为戈瑞每秒(Gy·s-1),曾用名拉德每秒(rad·s-1)。
剂量当量:辐射所致的生物效应,不仅取决于吸收剂量大小,而且与辐射的种类和能量以及照射条件有关,为了统一表示各种辐射对机体的危害程度,用适当的修正因子对吸收剂量加权,这种表示使机体辐射吸收剂量与机体生物效应联系起来,这就是剂量当量的基本意思。
放射性单位换算

放射性单位换算一、国际标准(我国执行此标准)1990年1、放射性工作人员:20mSv/年(10μSv/小时 )2、一般公众人员:1mSv/年(0.52μSv/小时) 二、单位换算等知识:1μSv/h=100μR/h 1nC/kg.h=4μR/h 1μR=1γ(原核工业找矿习惯用的单位) 放射性活度:1Ci=1000mCi1mCi=1000μCi101Ci=3.7×10Bq =37GBq71mCi=3.7×10Bq =37MBq41μCi=3.7×10Bq=37KBq-111Bq=2.703×10Ci=27.03pci36-4照射量: 1R=10mR=10μR 1R=2.58×10C/kg36吸收计量: 1Gy=10mGy=10μGy 1Gy=100rad 100μrad=1μGy3计量当量: 1Sv=10mSv=106μSv 1Sv=100rem 100μrem=1μSv其他: 1Sv相当1Gy 1克镭=0.97Ci ?1Ci-10氡单位: 1Bq/L=0.27em=0.27×10Ci/L 三、放射性同位素衰变值的计算: -tA=Aeλ t=T1/2; A已知源强 A是经过时间后的多少根据放射性衰00变计算表查表计算四、放射源与距离的关系:放射源强度与距离的平方乘反比。
2X=A.г/R A:点状源的放射性活度; R:与源的距离;г:照射量率常数注:Ra—226 (t 1608年) г=0.825伦.米2/小时.居里 Cs—137 (t 29.9年 ) г= 0.33伦.米2/小时.居里 Co—60 (t 5.23年) г=1.32伦.米2/小时.居里一、国际标准(我国执行此标准)1990年 1、放射性工作人员:20mSv/年(10μSv/小时 ) 2、一般公众人员:1mSv/年(0.5μSv/小时)二、单位换算等知识:-4-11R,2.58×10C•kg。
核辐射的危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核辐射的危害
导语: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
内外照射
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
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
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一般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越大。
具体的说:
轻度损伤,可能发生轻度急性放射病,如乏力,不适,食欲减退。
中度损伤,能引起中度急性放射病,如头昏,乏力,恶心,有呕吐,白细胞数下降。
重度损伤,能引起重度急性放射病,虽经治疗但受照者有50%可能在30天内死亡,其余50%能恢复。
表现为多次呕吐,可有腹泻,白细胞数明显下降。
极重度损伤,引起极重度放射性病,死亡率很高。
多次吐、泻,休克,白细胞数急剧下降。
核事故和原子弹爆炸的核辐射都会造成人员的立即死亡或重度损伤。
还会引发癌症、不育、怪胎等。
以下是遭受的辐射量(单位:毫雷姆)的后果:
450000~800000: 30 天内将进入垂死状态;
200000~450000: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 2 至 6 周内死亡;
60000~100000:出现各种辐射疾病;
10000: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130;。
辐射量毫居

辐射量毫居
辐射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辐射量的单位通常为希沙(霍伦制)(röntgen,简称R),国际单位制採用库仑/千克(C/kg)。
辐射量一般用来衡量人体接受到的辐射剂量,它直接关系到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辐射量不同范围的危害如下:
1. 辐射量小于0.01希沙:对人体没有危害,难以检测到。
2. 辐射量为0.01-0.10希沙:对人体不会产生立即的健康危害,但连续接触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3. 辐射量为0.10-1.00希沙:可能对患有癌症或其他疾病的人
产生一定的危害,但不会导致急性症状。
4. 辐射量大于1.00希沙:对大多数人都会产生立即的健康危害,可能会引起辐射病等严重后果。
辐射量的测量通常使用辐射计或剂量计进行,这些仪器可以测量空气中的辐射水平,并将其转换为希沙单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人们每年平均接受到的背景辐射剂量约为2-3毫西弗(mSv)。
背景辐射是指来自自然环境中的
辐射源,包括宇宙辐射、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放射性源。
除了自然背景辐射,人们还可能接受到其他人工辐射源的影响,例如医学放射治疗、核能工业和放射性医疗用品等。
这些人工辐射来源往往需要控制,以确保人体接受到的辐射量在合理范围内。
总而言之,辐射量是用来衡量人体接受到的辐射剂量的指标,不同范围的辐射量将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健康危害。
人们每年平均接受到的背景辐射剂量约为2-3毫西弗,还需要注意控制人
工辐射源的影响。
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

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日常生活中,其实人们都会受到各种辐射,只是不同的辐射剂量对人体的影响程度不同。
在放射医学和人体辐射防护中,人们用“西弗”作为国际单位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
西弗是一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人们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来表示,1毫西弗等于1000微西弗。
这不是一个单独的量,衡量受辐射的程度是剂量乘上时间。
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当短时辐射量低于100毫西弗时,对人体没有危害。
如果这个数字超过100,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100到500毫西弗时,没有疾病感觉,但血液中白细胞数在减少;1000到2000毫西弗时,辐射会导致轻微的射线疾病,如疲劳、呕吐、食欲减退、暂时性脱发、红细胞减少等;2000到4000毫西弗时,人的骨髓和骨密度遭到破坏,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极度减少,有内出血、呕吐等症状;大于4000毫西弗时将直接导致人死亡。
人体一年可承受的最大辐射大致为1000微西弗。
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事件中,据东京电力公司测定,当地时间14日2时20分,福岛第一核电站区域内的放射线剂量为每小时751微西弗。
而以每小时500微西弗的通报标准为例,这相当于坐一小时飞机所受辐射的100倍。
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1、急性核辐射性损伤照射剂量超过1Gy(单位:戈)时可引起急性放射病或局部急性损伤;在剂量低于1Gy时,少数人可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下降等轻微症状;剂量在1-10Gy时,出现以造血系统损伤为主;剂量在10-50Gy时,出现以消化道为主症状,若不经治疗,在两周内100%死亡;50Gy以上出现脑损伤为主症状,可在2天死亡。
急性损伤多见于核辐射事故。
2、慢性核辐射损伤全身长期超剂量慢性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病。
局部大剂量照射,可产生局部慢性损伤,如慢性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内障等。
慢性损伤常见于核辐射工作的职业人群。
3、胚胎与胎儿的损伤胚胎和胎儿对辐射比较敏感,在胚胎植入前接触辐射可使死胎率升高;在器官形成期接触,可使胎儿畸形率升高,新生儿死亡率也相应升高。
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影响

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影响放射性物质是指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即放射性核素,如铀、钚、锕、锶等。
它们的放射性能是指在自然环境下以自然放射性元素存在时,其核不稳定且具有分解的趋势,分解时會释放出高能离子,造成伤害。
放射性物质一旦进入人体,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首先,放射性物质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包括呼吸道、食道、皮肤和伤口等。
其中,呼吸途径是最主要的途径。
当人体吸入放射性物质后,它们可能在肺部沉积,引起肺部炎症、气胸、积液等肺部损害。
如果放射性物质通过口径进入人体,它们可能被胃肠道吸收,引起消化道炎症、细胞损害、免疫系统抑制等。
此外,放射性物质还可以通过皮肤和伤口进入人体,引起辐射性皮炎、生殖器官损害等。
其次,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影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放射性物质种类、剂量、时间、暴露方式和暴露环境等。
其中,放射性物质种类是影响放射性物质毒性的主要因素。
铀、钚等放射性物质的毒性比较大,并且半衰期较长,它们可能在人体内长时间停留,对人体造成长期伤害。
此外,放射性物质的剂量和时间也是影响放射性物质毒性的重要因素。
放射性物质的剂量越高、暴露时间越长,对人体的伤害就越大。
暴露方式也会对放射性物质的毒性产生不同影响。
比如,吸入铀粉尘可能比喝下铀粉尘对人体造成更大伤害。
最后,暴露环境也会影响放射性物质的伤害程度。
放射性物质在高处、开放空气中沉积较慢,可能对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除此以外,放射性物质对人体造成的影响还包括遗传变异、免疫系统抑制、肿瘤、器官损害等。
遗传变异是指放射性物质影响人体生殖细胞核糖体RNA和DNA的编码序列,从而导致下一代的遗传变异。
免疫系统抑制是指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肿瘤是指放射性物质长期暴露后,可能引起细胞遗传损伤、细胞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生长失控,进而形成肿瘤。
器官损害是指放射性物质对人体主要器官产生的毒性作用,例如肝脏、肾脏、心脏、骨骼等。
伽马辐射安全范围

伽马辐射安全范围伽马辐射是一种高能电磁波辐射,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人体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伽马辐射而不会产生明显的生理损伤。
然而,当伽马辐射超出安全范围时,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伽马辐射的安全范围与辐射剂量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根据国际上的相关标准,常用的度量单位是希沃特(Sievert,缩写为Sv)。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自然辐射剂量大约为每年 2.4毫希沃特(mSv),而全年辐射剂量限值为1毫西弗特(mSv)。
伽马辐射的安全范围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划分。
在医疗领域,放射性诊断和治疗所产生的辐射剂量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例如,进行X射线检查的剂量通常较低,一次胸部X射线检查的辐射剂量约为0.02毫希沃特(mSv),远低于全年辐射剂量限值。
而放射性治疗的辐射剂量则会更高一些,但仍需在安全范围内。
在核能领域,尤其是核电站的运行中,对工作人员和周边居民的辐射剂量控制非常重要。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要求,核电站周边居民的年均辐射剂量应低于1毫希沃特(mSv),以确保他们的健康安全。
而核电站工作人员的年均辐射剂量限值一般控制在20毫希沃特(mSv)左右,这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在辐射环境中的长时间暴露。
还有一些特殊职业人群需要面对较高的辐射剂量,如核医学工作者和核工程师等。
这些人群需要接受专业培训,并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以确保他们在工作期间的辐射剂量不超过安全范围。
伽马辐射的安全范围还与辐射源的种类和距离有关。
辐射源越强,人体所能承受的辐射剂量就越小。
此外,距离辐射源越远,辐射剂量也会逐渐减小。
因此,在接触辐射源时,保持安全距离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确保伽马辐射的安全范围,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尽量减少与辐射源的接触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辐射环境中。
其次,必要时佩戴防护设备,如铅衣、铅眼镜等,以减少辐射剂量。
另外,定期进行辐射剂量监测和身体健康检查也是必要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性单位(CPM、μSv/h、μR/h)及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1、CPM是次/分钟,CPS是次/秒,这两个单位都是计数率。
2、μSv/h是微希沃特/小时,是剂量率单位,指当量剂量率或有效剂量率。
3、μR/h是微伦琴/小时,是照射量率单位,伦琴是旧的专用单位,现在SI单位为安培/千克。
放射性单位转换比较麻烦:
1、放射源-以活度来描述其大小,单位为贝克勒尔(贝克,Bq),旧的专用单
位为居里(Ci)。
可根据计数率计算得到。
2、照射量-X或伽马射线在空气中致电离能力,单位为库伦/千克,旧的专用单位为伦琴(R),可根据放射源的活度计算得到。
3、吸收剂量-物质吸收射线能量的量。
SI单位为焦耳/千克,专门单位是戈瑞(Gy),旧的专用单位为拉德(rad)。
可根据照射量计算得到。
4、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辐射防护中,研究生物效应的专门单位。
当量剂量是在考虑的辐射权重因子后的吸收剂量。
有效剂量是在考虑了组织权重因子后的吸收剂量。
单位均为希沃特(Sv).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1、一次小于100微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
2、一次1000-2000微西弗,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
3、福岛核电站1015微西弗/小时辐射,相当于一个人接受10次X光检查。
4、日常生活中,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30微西弗辐射。
5、与放射相关的工人,一年最高辐射量为50000微西弗。
6、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会致死。
注:西弗,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
西弗(Sv)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mSv)、微西弗(μSv)。
1西弗=1000毫西弗=1000000微西弗。
辐射伤害机理:人体有躯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两类细胞,它们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和受损后的效应是不同的。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其本质是对细胞的灭活作用,当被灭活的细胞达到一定数量时,躯体细胞的损伤会导致人体器官组织发生疾病,最终可能导致人体死亡。
躯体细胞一旦死亡,损伤细胞也随之消失了,不会转移到下一代。
在电离辐射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导致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当生殖细胞中的DNA受到损伤时,后代继承母体改变了的基因,导致有缺陷的后代。
因此,人体一定要避免大剂量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