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望月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望月》PPT课件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望月》PPT课件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课后作业:
1、展开丰富的幻想,把你想 到的有关月亮的故事写下来, 并讲给你的同学听
2、收集关于月亮的诗,并背 出来,看看谁背得多。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23日星期六2022/4/232022/4/232022/4/23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2022/4/232022/4/232022/4/234/23/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232022/4/23April 23,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 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 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 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 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 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 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 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 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 圆圆地睁大一次……
望月
“我”(舅舅)Βιβλιοθήκη 诗人 小外甥自学要求:1、选择一位人物眼中的月 亮,读一读。
2、说一说, 亮是
眼中的月 ,因为

3、先自说,再小组交流。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 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 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 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 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 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 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小外甥眼中的月亮像(

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教案第一章:《望月》课文解读1.1 课文背景《望月》这篇课文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晚,作者通过对月亮、星星、树木、河流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2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1.3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通过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作者的情感。

1.4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准确运用。

(2)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章:生字词学习2.1 生字词列表月光、星星、树木、小河、向往、追求等。

2.2 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2)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让学生熟练运用生字词。

2.3 学习任务(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2)学生能够运用生字词进行简单的造句。

第三章:课文朗读与理解3.1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2 教学方法(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3 学习任务(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第四章:课文讨论与思考4.1 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美好生活。

(2)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2 教学方法(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3 学习任务(1)学生能够通过讨论,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美好生活。

(2)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拓展5.1 作业内容(1)抄写生字词。

(2)用生字词造句。

(3)写一篇关于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短文。

5.2 教学方法(1)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

(2)教师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建议。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教案、教学设计
提问:同学们,刚才我们朗读的《静夜思》中,诗人为什么会对着月亮思念家乡呢?月亮在古人的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
2.引出本课课题《望月》,让学生在课题中感受月亮的神秘与美好。同时,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针对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词汇。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层次去体会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方法方面: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月夜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意境;采用比较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古今诗人对月亮的描绘,了解月亮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利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醒学生加强对生字词的识记和运用。
3.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月亮,尝试用所学知识描绘月亮,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请同学们选择一首描绘月亮的古诗词进行阅读,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诗词中的意境,感受诗人对月亮的情感表达。
6.课后实践,巩固提升: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观察月夜、创作月亮主题的小诗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7.关注情感,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入新课
1.教师以一首古典诗词《静夜思》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月亮与诗人的情感联系。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月亮代表了什么,激发学生对月亮的探究欲望。

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ppt

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ppt

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ppt
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ppt
ppt简介: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优美的文章.这一单元的`主题为"人与自然",表达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课文是篇散文,写甥舅俩在望月中愉快交谈。

背景是在“夜深人静”的月夜,在行进的“江轮甲板上”,静谧的月色,颇增几分童话色彩。

课文写了小外甥向舅舅挑战背诗和问问题的交谈过程,表现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和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2021年五年级语文望月范文

2021年五年级语文望月范文

五年级语文望月范文五年级语文望月《望月》是一篇极其富有诗意和童话色彩的文章,所以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境,让诗意在课堂中流淌,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文章第二自然段所描绘的江中月色静谧而美好,在教学中,我通过音乐《春江花月夜》,借助美丽的月夜江景图,加上声情并茂的描述,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学生在自读体会时能抓住“安详”、“千点万点”、“晶莹闪烁”、“隐隐约约”等关键词语,___到月夜江景的的宁静之美、动态之美、颜色之美。

有了这样的___,学生朗读的时候声情并茂,能把月夜的迷人朗读得很到位。

但这一小节是课文的重点段落,在教学中所花的时间偏少,学生能找到关键词语理解课文,但是老师对文本挖掘的深度不够,在课堂上体现不出老师的指导作用。

舅舅和小外甥的对诗,在教学设计中我力求让学生进入对诗的情境中去,对于的诵读分为两次,一读,整体把握,读熟诗句,二读,理解诗句情感之后,带着表情,动作、语气来读。

但是在这一段落的教学中,在理解诗句中的月亮寄托这是人怎样的感情,所花的时间太多,理解得太细,脱离了这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对诗,体会这种沐浴在诗和月光中的清幽旷远的意境,而不是理解诗句。

对诗句的情感,点到为止就行了。

小外甥心中的月亮很独特,充满童趣,这一环节的教学还是比较好的,特别是小练笔:“同学们,你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聪明可爱,一样的充满幻想,那么,你眼中的月亮像什么呢?拿起你的笔,把你心中的月亮也写成一首童话般的诗。

”学生的想象出乎我的意料,原以为学生只会写月亮像镰刀,像小船,像眉毛,可是他们的回答却让我惊喜:月亮像什么?像路灯,在夜晚,它为我们照明,即使夜深了,它仍然那么亮,不忍心离去,不忍心让大地黑暗一片。

月亮像什么?像月饼,美味的月饼。

每天,星星在不断地吃月饼。

日积月累,月饼越来越小了,而星星却长胖了。

忽然有一天,月饼变圆了,而星星还在吃月饼,这样的事,每个月都在发生。

月亮像什么?像小船,月亮女神坐在上面,每到夜晚——就会默默地注视着我们。

五年级上册古诗《望月》

五年级上册古诗《望月》

五年级上册古诗《望月》《望月》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它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夜晚仰望皓月的美好心情。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深的感受,这首古诗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情的融洽,同时也展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和对人性的思考。

本文将从诗歌的背景和作者介绍、诗歌的主题和意境以及对诗歌的赏析等方面,对《望月》进行深入解读。

《望月》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诗。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以才情出众、文笔优美而著名,被誉为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之一。

苏轼在他的创作中倾注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他的诗作常常展现出豪放洒脱的气质和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望月》是苏轼在一次夜晚仰望皓月时所作,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天空世界的热爱之情。

他用优美的词句描绘了月亮的圆满和光辉,将其与自己的心境相融合,表现出他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忱。

诗歌开篇,苏轼即描绘了挂在天空的明月,他写道:“望月把船影,皑皑明霞里。

”这句诗用简练而优美的语言将月亮的光辉与水面上的船影相结合,形象地描绘出月亮的美丽。

紧接着,苏轼用“皑皑”形容明亮的月光,这个词语给人以极为洁白明亮的视觉感受,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月光的温柔和照耀。

接下来的几句,苏轼将自己的心情与月亮相连,写道:“渔樵占晓筤,朔风吹夜衲。

”这句诗以押韵形式出现,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他通过描述渔民和樵夫清晨出海和回家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同时,他将“朔风吹夜衲”与月亮相呼应,进一步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和感染力。

在最后两句诗中,苏轼表达了对月亮的崇敬之情:“五洲腾皎月,三百度弘阔。

”这里,他用“五洲腾皎月”形容月亮的辉煌和伟大;用“三百度弘阔”来形容月亮的广阔和宽广。

这些词语的运用,使得诗歌在描述月亮的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世界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望月》这首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意境,深受读者喜爱。

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对自然景物的借用,苏轼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爱护之情。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解析:诗歌的主题是描绘月亮的美丽和神秘。

诗歌通过描绘月光、星星、云彩等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2.2 教学重点: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月亮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朗读诗歌: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

3.3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解释其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3.4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朗读和背诵诗歌:学生回家后进行朗读和背诵,加强语音语调和记忆力的训练。

4.2 写作练习: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物的作文,培养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朗读、背诵和写作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文学作品欣赏: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月亮的诗歌或文学作品,如《静夜思》、《水调歌头》等,扩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6.2 绘画与手工活动:学生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和想象,进行月亮主题的绘画或手工制作,培养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第七章:家庭作业7.1 诗歌默写:学生回家后进行诗歌的默写练习,加强记忆力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7.2 家庭阅读:家长协助学生选择一本有关自然景物的书籍进行阅读,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和分享阅读心得。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课堂反馈: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程度,思考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适用性。

五年级下册语文《望月》评课稿

五年级下册语文《望月》评课稿

五年级下册语文《望月》评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评课稿,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

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望月》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课时在我们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学生扫清阅读的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为第二课时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向我们传达的心声做准备。

但第一课时要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这在平时的观摩活动中接触得真不多。

刘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一课时刚刚接触课文,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吸引到课堂上来。

刘老师播放了一组有关月亮的图片,伴着《望月》的优美曲调,以此导入课文。

让学生们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让学生在初读课文中扫清障碍,把课文读准、读通、读顺。

上课伊始,刘老师让学生出声朗读,当读到不认识的字时,鼓励学生停下来,不能蒙混过关。

于永正老师说:“书不读熟不开讲”,说的就是语文课一定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流畅后才能讲课。

老师采取生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学习,把心中的疑惑和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最后把自读的结果做简单的汇报,老师适时点拨,这样重点突出,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中,一步步把课文读通、读顺,这样的读是实在、有效的。

3、教师指导学生“随文解词”、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

本文有3个生字,分别是“镀”“喻”“舱”,教师并没有单独把这几个字拎出来机械教学,而是“随文识字”,并且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如理解“镀上”时,学生先通过查字典理解了词的本意,老师在引导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在本文中的意思。

这样与文本紧密结合理解字义,既降低了难度,节省了时间,又给学生理解文字找到了依据。

也为他们在课外阅读中提供了解词的方法,提高了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望月
第七单元
预习提示: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自学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试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诗导入,板书揭题:
1、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明确:读通全文,划出不理解词句。

2、学生读文,自学字词。

3、指名分段朗读。

4、词义质疑:清辉、凝望、云絮、剪影、不假思索。

5、质疑: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旷远”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书。

3、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文章《望月》,齐读课题
2.这样读是不是让月光太亮了,看看这幅图,想想月亮停留自爱空中的那种感觉,看看,月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二、精读细品
1.“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这是谁眼中的月亮,那作者心目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自己读读这段话。

(1)屏幕出示,学生读
声音这么嘈杂怎么能读出这种感觉呢?让我们再读读这段文字,如果有让你心动的词语,让我们划下来,细细地品味,可能让你知道更多藏在文字的情思。

(2)师生交流
(3)指名读(配乐)
美文、美读、有没有同学自己推荐自己来读读这首诗篇的呢?学生自己推荐读
教师点评:如果让我们沐浴在这宁静的月下,那一定是非常美好的感觉,难怪作者晚上不睡觉,到甲板上欣赏美丽的夜色,其实谁不着的不断有作者,还有我的小外甥,这都是月亮惹的祸。

2.谁愿意读,我和小外甥对诗的那一段话?
指名读
出示:诗文
这些诗都镶嵌着一轮明月,在诗人的诗文中都有哪些内容,你看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
3.月亮还是那一轮月亮,月在诗人的眼里是非常善于变化的。

(1)有……作用,有……作用等等
(2)齐读文中带有月的诗句
(3)有月的诗歌多如繁星,你们还知道哪些带有月亮的诗歌呢
(4)师生交流
“秦时明月汉时关,……”
指导学生朗读这首诗,
(5)教师范背:《春江花月夜》配乐,让我们在这样动情的音乐声中好好地颂颂有月的古诗
(6)学生吟诵
3.让我们在回到甲板上,看看在小外甥的眼睛里,月亮是怎么样的呢?
(1)学生说:……
(2)表情要是再动人一些就更加绘声绘色了
(3)小外甥眼中的月亮令人惊讶
(4)老师不改一个字,同样是一首诗。

(把小外甥的文字改成了诗的排列方式)出示:
月亮像什么
月亮像什么
像眼睛
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
看我们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闭上
又忍不住
睁开
每个月
都要圆圆地
睁大一次
我们都和小外甥一样,一样地对生活充满情趣,月亮在你的心目中像什么呢?(1)像少女、魔术师、摇篮、
(2)载大家的眼里月亮是多趣的,在作家的眼里,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多愁的。

为什么同样一轮月亮在不同的人的眼里,为什么就不同了呢?
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颗怎样的月。

这就是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三、分组合作,借月抒怀。

⒈除了诗、歌曲还有很多种艺术形式可以借月亮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样吧,我给大家创造一个机会,学做一回艺术家。

⒉多媒体出示:“现在你是一个艺术家,请你用编歌、写诗、书法、画画、朗诵、写话等形式通过月亮来表达你的情感。


⒊学生汇报,说清楚作品是什么?为什么创作这幅作品?
四、总结延伸
1、作者写小外甥主动向“我”挑战,对背颂月古诗,问“我”“月亮像什么”。

想向我们说明什么呢?
2、质疑赏析。

你读了这篇课文后,认为还有什么问题值得研究的?
3、提示总结。

古诗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多读、多背、多想,不仅能陶冶人的性情,更能启迪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新思维能力一种。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期盼更多富有创新力的人才呀!
“我”独自一人站在甲板上也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我”会幻想些什么?(从小外甥的身上,他看到了祖国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⒋总结全文。

聆听着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静的诗,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画,是一段绵长的情,让我们在《小白船》优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领略一下美丽的月景带给我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

检测题
1、进行写字指导:甥瞳仁锁絮幽欠
2、钢笔描红、临写。

3、写近义词
光点()凝望()惊奇()封闭()
4、听写:清辉流动封销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闪烁挑战剪影绘声绘色沐浴云絮呵欠
5.背诵课文。

6.搜集并背诵写有关山(或水)的古诗,看谁背得多。

撰稿人:灵宝市第一小学冯竹娟
审验人:灵宝市第一小学李小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