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美学案例分析之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八、总结
通过参观苏博,我受益匪浅,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充分明白了在做 设计时要注意建筑和周围环境的融合的重要性。这种环境不仅包括自然 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历史环境等。并且,贝老在这个设计中的一些 呼应对比手法,以及一些突破和创新也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
建筑是一门艺术,亦是一门有挑战性的学术性,我总觉得引领人走 下去的力量是在心灵深处的,而贝老的建筑恰恰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让我努力着继续走下去,用心的做好我每一个设计。
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 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 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 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 一体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 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 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 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苏州博物馆
案例分析
目录
一·关于 设计者
二·总平 面图分析
三·功能 流线分析
四·构图 分析
五·传 统与创 新
六·融合 与突破
七·馆内 细节分析
八·总结
一、关于设计者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 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 筑学。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 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 材。 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 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 最后大师”。 贝聿铭也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 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 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 由奖章
几何体构造: 贝老设计的建筑物都是很注重构造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

2、推动绿色发展
未来社会需要风景园林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通过应用生 态修复技术、绿色建筑等技术手段,提高风景园林的生态效益;通过推广绿色出 行、绿色消费等方式,降低风景园林的碳排放等环境影响。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实 现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品质。
3、促进社会参与
未来社会需要风景园林促进社会参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风景园林的设计和 建设中来。例如,通过公众参与、社区规划等方式,提高风景园林的社会效益; 通过举办健康活动、公益活动等方式,增强公众对风景园林的认识和理解。这些 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社会效益,还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
具体来说,风景园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响应公共健康:
1、改善自然环境
风景园林可以通过规划设计,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例如,通过增加绿地面 积、改善水质、降低噪音等措施,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这些措施不仅可以 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
2、促进体育健身
风景园林可以成为人们体育健身的好去处。通过设计公园、绿道等公共空间, 为人们提供运动和锻炼的场所。这些场所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还可以 促进人们的社交交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提供康复疗养空间
风景园林可以设计一些康复疗养空间,为人们的身心健康提供帮助。例如, 通过植物疗法、景观疗法等方式,让人们在自然环境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和康复。 这些空间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疗养服务,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使命:创新发展,引领未来
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风景园林在公共健康方面的使命是创新发展, 引领未来。未来社会对风景园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风景园林不断创新和发 展,以满足社会对公共健康的需求。具体来说,风景园林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引领未来: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现代艺术、古代历史和园林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常熟市。
该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园林设计手法而闻名于世,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园林设计手法的精妙使得博物馆内外的景致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讨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手法,以期更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与艺术内涵。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融合了古典园林的特色和现代景观的元素。
作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苏州园林以“小而精”、“曲径通幽”、“假山倚水”等手法著称。
在博物馆的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将这些传统手法与现代景观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既具有传统韵味又融入现代气息的园林景观。
这种融合不仅展现了苏州园林的传统美学,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交融,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以“穿越时空”的概念为灵感,通过景观的设计将古代与现代连接起来。
园林中古代建筑与现代艺术品、古代园林景观与现代雕塑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幅幅穿越时空的美丽画卷。
这种设计手法不仅展现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让人们在欣赏园林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了文化的前后衔接。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的融合与尊重。
园林中的植物、湖泊和建筑物的布局都充分尊重自然的规律,给人一种自然与园林融为一体的感觉。
通过绿色植物的搭配和景观的设计,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营造出了一种和谐、舒适的环境,使人们能够在这里放松心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妙。
苏州博物馆的园林设计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
园林中的湖泊、假山、亭台楼阁等元素无一不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在园林中散步,休息,品茗,写诗,都使人仿佛置身于古代文人墨客的雅集之中,体味着古代文人的超然情趣与理想境界。
这种通过园林设计展现中国古代文人情趣的手法使得苏州博物馆的园林更加有文化底蕴与内涵。
简析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美ppt课件

谢谢
苏州博物馆的改进建议
改进前,场地看起来十分空旷, 墙面也显得单调
改进后,在场地加了一些植物, 和地灯,并在墙面上做一些凹凸 不平,使墙面变得生动。
苏州博物馆的改进建议
展厅内部照明虽采用了 园林中廊窗的自然采光, 但在外部光线不足的情 况下,内部照明稍显欠 缺,在较暗的展厅内有 损游客视觉感受。
苏州博物馆的改进建议
苏州博物馆的功能美
展馆内的展台融合古典的装修,使展品的摆放 如同古代庭院中物品的摆放。
室外的休息区位于展厅侧门,方便游 客中途休息谈话,透明的防雨板便于 采光与下面植物的生长,营造了贴近 自然的舒适环境。
苏州博物馆的改进建议
展馆内部廊道过于空旷,与中国古典园林的 小而精密而紧相违背浪费了太多面积。
苏州博物馆的形态美
博物馆的墙面上划有许多几何线条,水流顺线 条流下,如同园林中的溪流,给单一的墙 面增添了韵律,化单一静态为多样动态。
苏州博物馆的结构美
内部结构上与外部风格相统一,线条与块面交 错呼应,景观池倒映着内部的线条与几何 块面,
材质美: 外部为现代化的灰白色调的混凝土结构,但单间内 部采用了相对古典暖色的黄白木质结构,线条上错 落有致平衡对称。都为古典风格,但有失内外的统 一,相较而言外部也财通一些木质结构来拼接线条 会使视觉效果更为统一。
苏州博物馆的形态美
博物馆的外部整体是根据中国 园林风格设计,前偌大的 景观池倒映着整个博物馆与 游人,形成了“人在水里走, 鱼在天上游”的美景。比例 上中间低,两边宽,古典庄 重,加之上下的对称,形成 赏心悦目的画面。
博物馆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PPT

二、关于博物馆 4.博物馆造型分析
大家好 17
从建筑结构看,现代几 何体构成的坡顶蕴含着 苏州古建筑传统的斜坡 屋顶的基本概念。三角 形和方形不断的繁衍和 重构,使建筑看起来简 洁、抽象而不失力度, 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 中西文化的融合,实现 了传统与现代的转换。
二、关于博物馆 4.博物馆造型分析
通过中央大厅东侧的天窗廊道,进入新馆的东部次展区。廊道 尽头设紫藤园和休憩茶室。其南北两侧安排有图书馆、贵宾厅、博物 馆商店和现代艺术展厅等公共空间。现代艺术展厅位于东路的首层, 以便于功能周转。
大家好 25
二、关于博物馆 6.博物馆空间分析
大家好 26
位于中轴线上的八角形中 央大厅位于博物馆入口内的 前庭与后庭山水园之间,其 大圆孔造型的检票口以及向 东西两侧伸展开去的天窗廊 道,是连接博物馆各个功能 区的枢纽。大厅是博物馆的 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 物馆花园之间。这个拥有八 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 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 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 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 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 展区提供通道。
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 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 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 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 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 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 水而出;
大家好 33
二、关于博物馆 7.博物馆光线分析
大家好
大堂北面落地玻璃把 庭院的景色引进室内
34
●走廊大厅的采光照片
造型、空间等中西元索有机的 结合,图形构成的巧妙转换,现代 空间中国园林意境的营造是苏博新 馆成功实现传统与现代转换的关键。
二、关于博物馆 4.博物馆造型分析
为了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 大堂高度只设为15.3m、书画厅高度为16m,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苏州博物馆分析

苏州博物馆是一座融合先进设计原则与苏州传统文化特色的典范。以下将从 多个角度对其设计进行分析与探讨。
苏州博物馆介绍
苏州博物馆位于古城苏州的市中心,拥有丰富的文物和艺术藏品。作为中国的文化瑰宝,它是苏州城市形象的 重要组通过精心的设计,将自然环境与建筑融为一体。独特的园林景观和建筑形式相得益彰,展现出苏州 园林的独特魅力。
设计原则二:突显苏州文化特色
苏州博物馆在建筑风格、陈列展示和文化活动中充分展现了苏州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它是苏州文化的重要代 表和传承者。
设计原则三:功能与美学的平 衡
苏州博物馆既满足了当代公共建筑的功能需求,又注重美学表达。建筑外观 简洁大方,内部空间布局合理,使参观者得到良好的体验。
设计原则四:可持续性与节能
苏州博物馆在材料和技术的选择上注重创新与传统的结合。运用现代的建筑 材料和技术手段,使建筑更加耐久且符合苏州的文化氛围。
总结与展望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原则以其独特性和卓越性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展望未来,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将这些原 则应用于更多的公共建筑设计中。
苏州博物馆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采用了节能环保的设计和材料。它 通过太阳能发电和雨水收集系统等手段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
设计原则五:空间布局与流线思维
苏州博物馆的室内外空间布局紧密相连,通过合理的导向和流线设计,使参观者能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展览的 连贯性和完整性。
设计原则六:建筑材料与技术 选择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览、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市中心地带,是苏州市的文化地标之一。
该博物馆建筑气势恢宏,内部陈列丰富多样,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品。
本文将对苏州博物馆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建筑特色、文物收藏和展览特点,以及对当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影响。
首先,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融合了现代艺术与传统建筑风格,整体建筑设计采用了大量的苏州园林元素,使得博物馆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同时,博物馆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展厅设计精美,为展览文物提供了良好的展示环境。
这些特点使得苏州博物馆不仅成为了文物收藏的场所,更成为了一处具有艺术价值的建筑景观。
其次,苏州博物馆的文物收藏以苏州地区的历史文化为主,包括了丰富的古代书画、陶瓷、玉器、青铜器等。
这些文物不仅在数量上丰富,而且在品质上也属于上乘之作。
苏州博物馆还不断进行文物的整理、修复和研究工作,为文物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物展览,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最后,苏州博物馆对当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影响不可忽视。
作为苏州市的重要文化景点之一,苏州博物馆为当地的文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博物馆举办的各种展览和活动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这些都为苏州市的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集文物收藏、展览、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不仅在建筑特色、文物收藏和展览特点上具有独特魅力,同时也对当地文化和旅游产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苏州博物馆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苏州市的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做出新的贡献。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展览、保护、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中国苏州市的市中心地带,是苏州市的文化地标之一。
该博物馆建筑设计典雅,展览丰富多彩,是游客了解苏州历史文化、艺术传统的重要场所。
首先,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充分融入了苏州园林的特色,采用了传统的建筑手法和现代的设计理念,使得整个建筑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气息。
在博物馆的外部,可以看到精美的砖雕、木雕和瓦当等传统建筑元素,内部则采用了现代的展陈手法和设施,使得展览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设计理念,使得苏州博物馆成为了一处文化艺术的殿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其次,苏州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苏州的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
在博物馆内,可以看到大量的历史文物、艺术品和民俗展品,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苏州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也向人们展示了苏州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此外,苏州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类主题展览和文化活动,如书画展、古代工艺品展、非遗传统技艺展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最后,苏州博物馆在文化教育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
博物馆开设了许多文化艺术课程和讲座,邀请专家学者给游客讲解苏州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传统,使得游客在参观的同时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此外,苏州博物馆还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组织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选择。
总的来说,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集展览、保护、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不仅在建筑设计上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特色,展览内容丰富多样,而且在文化教育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
它不仅是苏州市民了解家乡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外地游客感受苏州风情的重要景点。
希望苏州博物馆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为更多的人们提供文化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苏博值得一提的不仅仅是建筑本身,它其中 的馆藏文物是必不可缺少的。举办有“苏州 出土文物陈列”、“太平天国苏福省历史文 物陈列”。反映了苏州历史发展的大致历程。 也是与苏州文化紧密相连的佐证之一。
1.对称均衡
苏博的入口和大门都是 左右对称的形式,这和 地处江南有着密切的联 系,在苏博的设计中也 有江南民居的对称美。 这样的对称设计以中轴 线中点为轴心,将其上 下和左右寻得均衡,给 人庄重整齐的美。
苏州博物馆总观
通过內庭院將內外 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 建筑,是贝聿铭建筑设 计的一个特色。最让大 师煞费苦心的是位于中 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 设置。这座在古典园林 元素上精心打造出的创 意山水园,借着拙政园 的墙,“以壁为纸,以 石为绘”,高低错落排 砌的片石假山,在朦胧 的江南烟雨笼罩中,营 造出了米芾水墨山水画 的意境。且看米芾词云: “奇胜处,每凭栏,定 忘还。好山如画,水连 云萦,无计成闲。”
景观美学与文化案例分东北街204号 时间:2015.10 班级:风景园林1411 调研人:14200129125张苏文 14200129117严睿 14200129118胡佳丽 14200129129许聪 14200129130朱敏钰 14200129128王楚燕
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1960年建立,位于江苏
新馆屹立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北边是世界著名 的四大园林之一拙政园,东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忠王府,南面是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面接城 市干道齐门路,可见苏州博物馆的选址特殊大胆,又蕴含 深刻
苏州博物馆是贝聿铭的一个命题作文,作文的题目叫做“中而新, 苏而新"。在被自己称为圣地的博物馆馆址所在地,贝聿铭要把圆 满的句号画在故乡的土地上,这片充满挑战的地方,面临的最大 的问题是新馆建筑要如何与古城风貌和传统的城市肌理融合?"中 而新,苏而新"这一设计理念是贝聿铭再设计之初对苏州博物馆新 馆的最早定位,一经提出也得到了国内众多建筑师的赞同。 “即是苏州的也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称之为“中 而新,苏而新”。
•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 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 周围环境相协调。特别是与水面的结合更具 苏州特色,小桥流水与现代化风格融为一体。
• 众所周知,苏州以园林见长,是私家园林的代 表,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而苏博的设计当 中也是淋漓尽致的渗透了这一点。这是一座在 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
在新馆设计中,贝聿铭充分 考虑了苏州的人文内涵,借鉴了 苏州古典园林的风格。庭园中的 竹和树,姿态优美,线条柔和, 在与建筑刚柔相济的对比中,产 生了和谐之美。紫藤园西南方的 那棵紫藤树,是贝聿铭亲自在光 福苗圃园里选中的,还嫁接着从 文徵明当年手植的紫藤上修剪下 来的枝蔓,以示延续苏州文化的 血脉。
2.单纯齐一
颜色:这个苏博在色彩的运用上很纯粹。 主题颜色为黑,白,灰。白色粉墙和灰色 的瓦与周边的江南民居融合的齐一。 质感:灰色窗框是花岗岩的材质,内部也 有深色的钢结构和简单的玻璃,整体材料 也是单纯齐一。
形状:苏博在设计中采用了大面积的三角形和矩形。外部的形状上是三角形 与矩形的拼接,在内部顶端也是三角形和矩形的结合,就连室外的小亭子也 运用了三角元素,这样的设计在形式上得到了统一,让整体都达到了单纯齐 一。
忠王府
苏州博物馆馆址为太 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 址。忠王府是当年太平天 国留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建 筑物,也是中国历史上遗 存下来最完整的农民起义 军王府,1961年被国务院 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清咸丰十年四月(1860年6月),忠王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苏州。同年十 月起,就吴姓拙政园基地改建忠王府,并将其东潘姓、其西汪姓宅第等一并收 入,扩展为王府之地,形成一片包括官署、庭舍、园池“绵亘里许”的建筑群。 同治二年冬(1863年12月),苏州失守,忠王府修理工程仍未完工,但已 初具规模,太平军退出苏州,李鸿章据忠王府为江苏巡抚行辕。 同治十一年(1872年),改为八旗奉直会馆。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伪据为"江苏省维新政府"驻所。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借作校舍。 1951年,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 1960年,改为苏州博物馆馆址。
新馆建筑和相伴的忠王府古建筑交相辉映,地面 一层为主,局部二层;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 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采 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 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 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修旧如旧”的忠王府 古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个组成部分,与 新馆建筑珠联璧合,从而使苏州博物馆新馆成为 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 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设计师汲取了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追求 自然山水的意趣,模仿自然,把树木、理 水、叠石等成景作为重要因素考虑进去, 从而使之成为博物馆的一大特色。而在整 体布局上,新馆能巧妙地借助水面延伸其 建筑风格,使之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相 互借景不显突兀。
新馆在形式布局上借 鉴了江南院落的组合 方式,但在其用材时 采用的却是钢和玻璃, 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的 结合,并且突出了苏 州的文化底蕴。新馆 内随处可见三角、菱 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几 何构成,并且在形式 上继承了传统建筑的 斜屋顶。
卧虬堂 卧虬堂为忠王府东 路建筑,堂外为紫藤院, 后为戏厅。相传当年拙 政园主王献臣与吴中才 子文征明、唐寅、祝允 明等相情相慕。仲春时 节,藤飞花放,王献臣 常在此宴饮诸子,名为 “卧虬堂”。卧虬既因 紫藤蟠屈似龙而名,又 隐寓名士循世隐逸之意。
• 苏州本土建筑在颜色上最显著的特征便是 墙体和瓦片,仿佛粉墙黛瓦成了苏州的代 名词之一,流连在这样的江南风格的建筑 中,每个人心中可能都会多一份温婉。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就举世瞩 目,但是能将古典园林融入现代 景观的成功案例却很罕见。小桥 流水是古典园林的经典形象并且 深入人心,贝律铭将其在苏博内 院中完美融合。作为一个亲水的 庭院,雅致的景观是游客心情舒 畅,平静无波的水面使人能静下 心来感受苏博的风和水。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 山石廊壁,苏州古典园林的 精致,优雅,沉静都能在苏 博中找到。八角亭供人闲坐 小憩,穿梭的小桥廊道穿梭 交汇。零星点缀的树木赋予 了院落生机,平静的水面倒 映出苏博典雅的姿容。
3.渗透与层次
从苏博的剖面 图上可以看见, 设计师将苏博 从垂直面上分 为至少3个层次, 主建筑高于廊 道和次建筑。 所以在外部看来,苏博呈现了多样的层次,高低错落,起起伏伏,凸显形式美。 与江南园林相似的是,苏 博也有许多的漏窗。漏窗 与漏窗间达到了对景,中 间种植绿化,将一个单一 的空间分割为3个以上的 层次,是室外绿化渗透进 入室内,将美学的概念运 用在了建筑中。
苏博大厅,室内的顶部设 计也能找到对称性。用了 大面积的几何图案,加上 一定的高差,形成左右上 下的对称。几何的变换跳 动也让整个空间丰富,对 称的处理增强的它的稳定 感,在形式上和苏博的整 体设计契合。
连接空间的廊道 采用的近似对称 的手法,顶部是 完全对称的半开 敞设计,而墙面 上的开窗门洞则 按着一定韵律发 生变化,将对称 美发挥的淋漓尽 致。
省苏州市东北街。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约 有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 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 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始建, 2006年中秋开馆,历经三年。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 铭。
4.节奏与韵律
从平面图上可以看清, 苏博设计将建筑与绿化 理水融合,建筑内部展 区为较快节奏,而外部 的庭院理水则是较为缓 慢的节奏,这样的游览 路线可以让人走走停停。 节奏变化时快时慢。 展区内的设计也是充满人性化。在展区与展区之间的连 接位置有零零星星的绿化种植和休息区,在较快韵律之 下有个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