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八、总结
通过参观苏博,我受益匪浅,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充分明白了在做 设计时要注意建筑和周围环境的融合的重要性。这种环境不仅包括自然 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历史环境等。并且,贝老在这个设计中的一些 呼应对比手法,以及一些突破和创新也是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
建筑是一门艺术,亦是一门有挑战性的学术性,我总觉得引领人走 下去的力量是在心灵深处的,而贝老的建筑恰恰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让我努力着继续走下去,用心的做好我每一个设计。
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 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 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 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 一体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 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 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 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苏州博物馆
案例分析
目录
一·关于 设计者
二·总平 面图分析
三·功能 流线分析
四·构图 分析
五·传 统与创 新
六·融合 与突破
七·馆内 细节分析
八·总结
一、关于设计者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 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 筑学。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 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 材。 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 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为“现代建筑的 最后大师”。 贝聿铭也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 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 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 由奖章
几何体构造: 贝老设计的建筑物都是很注重构造

苏州博物馆展示设计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展示设计案例分析
造型、空间等中西元索有机的结合, 图形构成的巧妙转换,现代空间中 国园林意境的营造是苏博新馆成功 实现传统与现代转换的关键
建筑色彩分析
博物馆的基本色调是灰白两色,正是粉墙黛瓦的苏州所常用的传统色。相比随处可见的灰色小青瓦, 在高低错落的新馆建筑中,新馆采用颜色更为均匀飞深灰色石材做屋面以及其白色墙边的石材的边 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简洁大气。与古城传统的城市色彩肌理融合,在现代几何造型色彩,
建筑造型分析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 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新馆外观呈几何形,简洁大方,极具现代特征,其中三角形和 平行四边形的运用尤为突出。这种潜在的苏州传统与西方三角立方体构成和极简主 义相互交织,自然转换。
从建筑结构看,现代几何体构成 的坡顶蕴含着苏州古建筑传统的 斜坡屋顶的基本概念。三角形和 方形不断的繁衍和重构,使建筑 看起来简洁、抽象而不失力度在 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中西文化的 融合,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转换。
用灰色装饰直线条代替传统的木梁 既体现传统建筑结构又成为新建筑 的现代表皮纹样。
而且同时新馆整个运用轻型钢架和 混凝土构筑墙体,黑白相间的中国 元素颜色与现代冷峻的建筑材料再 加上随处可见晶莹剔透的玻璃天棚。 空间封闭而又通透,参观者尽管在 犹如在超级魔方的现代气息中穿行, 却仍然被东方园林强大的传统文明 牵引着,确立起建筑景观中国文化 的主体性。
总结
苏州博物馆如今已如东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在 结构布局、与环境的融合、空间布局、采光通风、能源上都闪耀着其 特有的光彩,真正做到了功能、艺术、技术三者相统一,并能与周围
融合,让大家喜闻乐见。
感 谢 观 看
2022/9/7
苏展 州示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总平面图
剖面
各种透视
主入口
• 初展身姿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 拙政园保护区内,其东侧与太平王国忠王 府遗址紧邻,北侧为举世闻名的苏州园林 之冠 ———拙政园。南为东北街,西侧是 齐门路,总占地约11000余平方米。
主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图
建筑构图
•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平面功能布置分为地上和 地下两部分,共计建筑面积约17000余平方米。 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 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新馆建筑群 坐北朝南,地上部分按功能基本可以划分为三大 块:即中部为入口门廊前庭院,中央大厅和山水 庭主庭院;西部为院落式的主展区,东部为办公 、商店、休息服务区,以及部分临时展厅。这种 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 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而地下部分为 博物馆辅助功能用房(如修复、馆藏、多功能厅 等)。
优秀景观分析
苏州博物馆新馆 设计师:贝聿铭
建筑师
贝聿铭
设计背景(开始)
• 当时已经85岁高龄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 聿铭先生设计。
• 贝聿铭先生以擅长设计博物馆而享誉全世 界,贝先生在中国设计博物馆是第一次。 正因为如此,贝聿铭先生在家乡苏州设计 博物馆引起了全球传媒的关注。
• 2002年4月30日正式签定了设计协议。 2006年10月建成苏州博物馆新馆
庭院一角
大厅
• 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 博物馆花园之间。
• 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苏 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 及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
建筑意义
• 贝聿铭先生集毕生的智慧和感情为家乡苏 州设计博物馆,是苏州文化的盛事,也是 苏州的荣幸。我们有理由相信,贝聿铭先 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不仅能使苏州 博物馆获得极高的名人效应和品牌优势, 同时,通过这个窗口,能进一步提高苏州 的知名度,扩大苏州的影响,使世界进一 步了解苏州,让苏州进一步走向世界。

博物馆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PPT

博物馆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PPT

二、关于博物馆 4.博物馆造型分析
大家好 17
从建筑结构看,现代几 何体构成的坡顶蕴含着 苏州古建筑传统的斜坡 屋顶的基本概念。三角 形和方形不断的繁衍和 重构,使建筑看起来简 洁、抽象而不失力度, 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 中西文化的融合,实现 了传统与现代的转换。
二、关于博物馆 4.博物馆造型分析
通过中央大厅东侧的天窗廊道,进入新馆的东部次展区。廊道 尽头设紫藤园和休憩茶室。其南北两侧安排有图书馆、贵宾厅、博物 馆商店和现代艺术展厅等公共空间。现代艺术展厅位于东路的首层, 以便于功能周转。
大家好 25
二、关于博物馆 6.博物馆空间分析
大家好 26
位于中轴线上的八角形中 央大厅位于博物馆入口内的 前庭与后庭山水园之间,其 大圆孔造型的检票口以及向 东西两侧伸展开去的天窗廊 道,是连接博物馆各个功能 区的枢纽。大厅是博物馆的 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 物馆花园之间。这个拥有八 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 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 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 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 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 展区提供通道。
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 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 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 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 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 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 水而出;
大家好 33
二、关于博物馆 7.博物馆光线分析
大家好
大堂北面落地玻璃把 庭院的景色引进室内
34
●走廊大厅的采光照片
造型、空间等中西元索有机的 结合,图形构成的巧妙转换,现代 空间中国园林意境的营造是苏博新 馆成功实现传统与现代转换的关键。
二、关于博物馆 4.博物馆造型分析
为了与周边建筑环境相协调 大堂高度只设为15.3m、书画厅高度为16m,

现代室内设计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

现代室内设计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

大堂作为中央 枢纽连接入口、 主庭院和各展区, 北面落地玻璃把 主庭院的景色引 进室内。
北面落地 玻璃把主庭 院的景色引 进室内。
大堂内部
四面通透,八方玲珑, 为八边形,小边开菱形景 窗,收缩升起采光顶糅合 传统与现代,现代感造型 透着明显的地域建筑的空 间精神。
光线----“让光线来 做设计”
设计理念: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 特点: 一 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 二 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
三 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
建筑概况
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 1960 年建立,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 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
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于 2006年10月。新馆位于苏州古 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与拙政 园和惠王府相邻。由著名建筑 设计大师贝聿铭设计,占地面 积15000平方米。 新馆分为3部分:中心部分 是入口处、大堂和中央庭院; 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 画廊、教育设施、行政办公等 功能区。
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 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在苏州博物馆中,可以看见 贝聿铭其他作品的影子的。
扩 展 解 读
典型的贝聿铭式“几何结构”
伊斯兰博物馆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
美秀美术馆
香港中银大厦
中国银行总部大楼
贝聿铭式 “几何结构”
中银大厦外部
园林式庭院
中国银行总部大楼内部
香山饭店
美秀美术馆
用墙面规则的矩形凹 块,把清水自上而下阶 梯状地引入底楼池塘。
通往书画厅 的悬挑楼梯
博物馆的相当一部分 功能空间安排在地下室, 游人可以通过室内荷花 池上方的悬挑楼梯到达 地下室。
主庭院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

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览、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市中心地带,是苏州市的文化地标之一。

该博物馆建筑气势恢宏,内部陈列丰富多样,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品。

本文将对苏州博物馆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建筑特色、文物收藏和展览特点,以及对当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影响。

首先,苏州博物馆的建筑设计融合了现代艺术与传统建筑风格,整体建筑设计采用了大量的苏州园林元素,使得博物馆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同时,博物馆内部空间布局合理,展厅设计精美,为展览文物提供了良好的展示环境。

这些特点使得苏州博物馆不仅成为了文物收藏的场所,更成为了一处具有艺术价值的建筑景观。

其次,苏州博物馆的文物收藏以苏州地区的历史文化为主,包括了丰富的古代书画、陶瓷、玉器、青铜器等。

这些文物不仅在数量上丰富,而且在品质上也属于上乘之作。

苏州博物馆还不断进行文物的整理、修复和研究工作,为文物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物展览,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最后,苏州博物馆对当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影响不可忽视。

作为苏州市的重要文化景点之一,苏州博物馆为当地的文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博物馆举办的各种展览和活动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这些都为苏州市的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苏州博物馆作为一座集文物收藏、展览、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不仅在建筑特色、文物收藏和展览特点上具有独特魅力,同时也对当地文化和旅游产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苏州博物馆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苏州市的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做出新的贡献。

景观美学案例分析之苏州博物馆

景观美学案例分析之苏州博物馆

卧虬堂 卧虬堂为忠王府东
路建筑,堂外为紫藤院, 后为戏厅。相传当年拙 政园主王献臣与吴中才 子文征明、唐寅、祝允 明等相情相慕。仲春时 节,藤飞花放,王献臣 常在此宴饮诸子,名为 “卧虬堂”。卧虬既因 紫藤蟠屈似龙而名,又 隐寓名士循世隐逸之意。
2、独有的地域文化
• 苏州本土建筑在颜色上最显著的特征便是 墙体和瓦片,仿佛粉墙黛瓦成了苏州的代
苏州博物馆总观
三、自然景观特色
通过內庭院將內外
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 建筑,是贝聿铭建筑设 计的一个特色。最让大 师煞费苦心的是位于中 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 设置。这座在古典园林 元素上精心打造出的创 意山水园,借着拙政园 的墙,“以壁为纸,以 石为绘”,高低错落排 砌的片石假山,在朦胧 的江南烟雨笼罩中,营 造出了米芾水墨山水画 的意境。且看米芾词云: “奇胜处,每凭栏,定 忘还。好山如画,水连 云萦,无计成闲。”
在新馆设计中,贝聿铭充分
考虑了苏州的人文内涵,借鉴了 苏州古典园林的风格。庭园中的 竹和树,姿态优美,线条柔和, 在与建筑刚柔相济的对比中,产 生了和谐之美。紫藤园西南方的 那棵紫藤树,是贝聿铭亲自在光 福苗圃园里选中的,还嫁接着从 文徵明当年手植的紫藤上修剪下 来的枝蔓,以示延续苏州文化的 血脉。
形状:苏博在设计中采用了大面积的三角形和矩形。外部的形状上是三角形 与矩形的拼接,在内部顶端也是三角形和矩形的结合,就连室外的小亭子也 运用了三角元素,这样的设计在形式上得到了统一,让整体都达到了单纯齐 一。
3.渗透与层次
从苏博的剖面 图上可以看见, 设计师将苏博 从垂直面上分 为至少3个层次, 主建筑高于廊 道和次建筑。
新馆屹立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北边是世界著名 的四大园林之一拙政园,东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忠王府,南面是苏州“文化长廊”起点东北街,西面接城 市干道齐门路,可见苏州博物馆的选址特殊大胆,又蕴含 深刻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之苏州博物馆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之苏州博物馆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之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
———————————————————生态型博物馆建筑——
简介: 建筑师:贝聿铭 建成日期:2006年10月 地点:江苏省苏州市 新馆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 主要特征: 一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 二空间处理独具匠心; 三建筑材料考究,内部构思精巧; 四——————————————————生态型博物馆建筑——
现代美术作品设在博物馆花园东边的一个特别展区里。展区由1.35米的 模块组合而成,为布展提供了灵活性。这些模块外饰简洁优美,地面铺 设地板,踢脚,木质框架墙体和白色涂料。还有一个灵活的展示窗系统, 专门展示那些大小不一的工艺品。由于地块的大小、高度的限制以及博 物馆设计规划的要求,相当一局部的博物馆功能空间安排在地下室。游 人可以通过室内荷花池上方的悬臂楼梯到达地下室。新石器时代和吴文 化文物的展厅,影视厅、多功能厅、卫生间,藏品储藏库,各种行政管 理和博物馆内部用房,机械设备用房、停车库以及装卸区域都安排在地 下室。
苏州博物馆
———————————————————生态型博物馆建筑——
建筑材料
图一↑
图二↓
不仅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 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 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 合在一起,而且,那些到处 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 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 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 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图一中白色的粉墙,被花岗 石取代的小青瓦和窗框。
新石器时代和吴文化文物的展厅影视厅多功能厅卫生间藏品储藏库各种行政管理和博物馆内部用房机械设备用房停车库以及装卸区域都安排在地立面美观分析剖面图生态型博物馆建筑刚看到这个博物馆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清爽简约但是并不简单无论在平立剖面上看都觉得这个建筑为何如此轻巧简单简单到感觉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平面怎么看都感觉这个建筑是自然的回归仿佛迎接原始的绿色生态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馆外景(高潮)
设计中的庭院
• 庭院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了苏州的人文内涵,借鉴了苏州古 典园林的风格,结合苏州悠久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充分 尊重博物馆的周围环境实际。按照“苏而新”的设计理念, 总体布局中设计了若干个各具特色、布置精美的庭院。庭 院将内外空间串联,使自然融于建筑。特别是位于中央大 厅北部的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 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的五分之一空间,这是一 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 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 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 和神韵。
这也是贝聿明的封山之作!!!
设计思路
•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 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 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 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 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 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 方向。
功能分布
• 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 • 西部为展区; • 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 行政管理功能等, • 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物馆 花园之间。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 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 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者的导向并 为去博物馆所有展区提供通道。
苏州博物馆-------新馆
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 艺术性博物馆。1960年建立,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 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 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 米,分东、西、中3路,中 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 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 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 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 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
谢谢观赏!
艺环1001 周华伟
创新
•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 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 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 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 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但 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 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 统一色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 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 建筑细部。
庭院一角
大厅
• 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 博物馆花园之间。 • 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苏 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 及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
建筑意义
• 贝聿铭先生集毕生的智慧和感情为家乡苏 州设计博物馆,是苏州文化的盛事,也是 苏州的荣幸。我们有理由相信,贝聿铭先 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不仅能使苏州 博物馆获得极高的名人效应和品牌优势, 同时,通过这个窗口,能进一步提高苏州 的知名度,扩大苏州的影响,使世界进一 步了解苏州,让苏州进一步走向世界。
建筑风格塑造
• 建筑风格和形式上具有强烈的“中而新,苏而新” 的特点。 • 新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 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 新的屋顶已被科技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奇妙 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 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 提供导向。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 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 区的太阳光线。光线的层次变化,让人入诗入画, 妙不可言。
优秀景观分析
苏州博物馆新馆 设计师:贝聿铭
建筑师
贝聿铭
设计背景(开始)
• 当时已经85岁高龄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 聿铭先生设计。 • 贝聿铭先生以擅长设计博物馆而享誉全世 界,贝先生在中国设计博物馆是第一次。 正因为如此,贝聿铭先生在家乡苏州设计 博物馆引起了全球传媒的关注。 • 2002年4月30日正式签定了设计协议。 2006年10月建成苏州博物馆新馆
总平面图
剖面
各种透视
主入口
• 初展身姿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 拙政园保护区内,其东侧与太平王国忠王 府遗址紧邻,北侧为举世闻名的苏州园林 之冠 ———拙政园。南为东北街,西侧是 齐门路,总占地约11000余平方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入口图
建筑构图
•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平面功能布置分为地上和 地下两部分,共计建筑面积约17000余平方米。 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 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新馆建筑群 坐北朝南,地上部分按功能基本可以划分为三大 块:即中部为入口门廊前庭院,中央大厅和山水 庭主庭院;西部为院落式的主展区,东部为办公、 商店、休息服务区,以及部分临时展厅。这种以 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 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而地下部分为博 物馆辅助功能用房(如修复、馆藏、多功能厅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