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数—加速原理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1.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失业的?失业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西方经济学家对失业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主要有:(1)古典经济学失业理论以“萨伊定律”为核心,认为供给能够创造需求,不会出现生产过剩,且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理性的,都会尽力扩大生产、销售,这样社会的生产、销售就能达到最高水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2)凯恩斯提出了“非自愿失业”理论,认为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构成的,它是决定社会总就业量的关键性因素。
当“有效需求”不足时充分就业就无法实现。
凯恩斯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使得经济中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从而导致非自愿失业。
(3)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为前提,通过论证工资和价格黏性进而解释非自愿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工资在短期内具有黏性,失业率并不会随劳动需求的变动做出充分调整。
对存在工资黏性的解释主要有劳动工资合同论、隐含合同论、“局内人-局外人”理论和效率工资理论。
(4)现代货币主义的失业理论可以简单归结为“自然失业率”假说,其否认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如果政府用增加货币量来刺激就业,而雇员没有预见到实际收入下降时,就愿意增加劳动供给。
但从长期看,不仅失业没有减少反而物价会持续上涨。
失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主要有:一是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物质和精神的负面影响;二是影响社会稳定;三是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带来产出损失以及影响社会经济的信心从而加重整个经济的不景气,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2.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工资黏性的?【参考答案】西方经济学对于工资黏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解释:(1)劳动工资合同论。
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工会的力量,往往可能签订较有利于雇员的工资合同。
这些合同通常附加工资随生活费上涨而增加,而当经济衰退时工资率并不随之削减的条款。
(2)隐含合同论。
乘数加速数模型

乘数加速数模型一乘数原理乘数的概念最初由俄国经济学家图干·巴拉洛夫斯基提出,凯恩斯在通论中把乘数和边际消费倾向联系起来,说明总支出变动与国民收入变动的关系,所以乘数原理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中占重要地位。
之后,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和萨缪尔森把乘数原理同加速原理结合起来,解释经济周期。
乘数是指总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如果如果是投资的增加,则乘数是投资乘数;如果是政府支出的增加,则乘数是政府支出乘数,等等。
乘数原理说明了各种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对某一部门冲的支出增加,不仅会使该部门的生产和收入相应增加,而且还会引起其他部门的生产,收入,和支出的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的增长量倍于最初的支出。
乘数作用大小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一系列条件的制约:1。
社会存在闲置资源,如果没有闲置资源,则投资增加及由此造成的消费支出增加,并不引起生产的增加,只会刺激物价上升。
2。
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独立。
否则成熟作用要小得多,因为增加的投资会引起对货币需求增加从而使利率上升,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消弱消费,从而部分抵消由投资增加引起的收入增加进而使消费增加的趋势。
3 货币供给量增加能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假使货币供给受到限制,则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的增加就得不到货币相应增加的支持,利率会上升,不但会抑制消费,还会抑制投资,是总需求降低4 增加的收入不能用于购买进口货物,否则GDP不会增加5 此外,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挤出效应,和搞税收都会使乘数作用被部分抵消加速数原理加速原理指收入变动或消费变动引起投资变动的理论。
当满足不存在闲置资源和资本---产出比不变两个假定时,产品需求增加引致产品生产扩大,为了增加产量,就要增加资本存量,要求有新的投资。
也就是说,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导致投资的数倍变动。
含义包括:1。
投资不是收入绝对量的函数,而是产量变动变动率的函数。
即投资变动取决于产量的变动率,若产量的增加逐期不变,则投资总额不变。
从乘数-加速数原理看2008年美国经济危

377《商场现代化》2009年3月(上旬刊)总第568期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性金融海啸深受全世界关注,广大的经济学家竞相以自己的学识从各个方面对这次危机做出了各种分析解释。
而本文将从经济周期的角度,利用乘数—加速数模型对这次危机进行一定的分析。
一、一些经济周期理论对此次危机的解释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标志着这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全面爆发。
时至今日,经济学者们总是试图用各种理论来对这次危机进行分析,随着“这次美国经济危机是经济周期的一部分”这一认识已经越来越毋庸置疑,从经济周期理论出发对这次危机的分析也随之出现了,以下就是其中的一些:1.政治经济周期理论的解释政治经济周期理论将经济周期归因于政府政策,以及政治家为重新当选而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操纵等等,认为格林斯潘时代的美联储应该对造成当前信贷市场的泡沫负责,谴责美联储在2002年至2006年间采取了过分宽松的政策。
2.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解释货币主义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于银行体系周期性的扩张和紧缩信用造成的。
2000年后美联储连续降息、扩张信贷规模催生了次贷,而在2003年后的升息就促使了次贷危机的形成。
3.长波理论的解释长波又叫长周期或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主要指资本主义经济增长过程中长达50年~60年的明显规则性波动。
根据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平均利润率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在20世界80年代初以来的这个长波中,不管是从经济增长速度还是利润率来看,现如今的美国经济都已经越过了本次长波的顶峰,进入了下降时期。
由于经济周期理论的多样性,利用经济周期理论对此次危机的解释也多种多样,各有千秋。
在本文接下来的部分,将从凯恩斯主义的乘数—加速数原理出发,对这次经济危机进行分析。
二、乘数—加速数原理简介乘数—加速数原理是基于凯恩斯主义的乘数原理,结合加速数原理,以说明经济周期的原因的理论。
乘数-加速原理

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一、(1) 在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乘数原理考察投资的变动对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
投资乘数指投资支出的变化与其带来的收入变化的比率。
投资乘数的大小与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例(即边际消费倾向)有关。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引起的连锁反应越大,收入增加得越多,乘数就越大。
同样,投资支出的减少,会引起收入以数倍减少。
加速原理则考察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反过来又怎样影响投资的变动。
其内容是:收入的增加会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而消费品要靠资本品生产出来,因而消费增加又会引起对资本需求的增加,从而必将引起投资的增加。
生产一定数量产品需要的资本越多,即资本产出比率越高,则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越大,因此,一定技术条件下的资本产出比率被称为加速系数。
同样,加速作用也是双向的。
(2) 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是从不同角度说明投资与收入、消费之间的相互作用。
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准确地考察收入、消费与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找出经济依靠自身的因素发生周期性波动的原因。
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不同的是,投资的乘数作用是投资的增长(下降)导致收入的数倍增长(下降),而投资的加速作用则是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增长(下降)导致投资的数倍增长(下降)。
二、乘数-加速数原理是一种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在于经济自身,因而是内生的,具体说是,投资的变动会引起收入或消费若干倍的变动(乘数作用〉,而收入或消费的变动又会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变动(加速数作用),正是乘数和加速数的交互作用,造成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因此,这种理论称为乘数-加速数模型。
举个例说,假定经济起初由于某种原因使自发支出(投资,或政府购买,或出口)增加10亿美元,如果乘数是2,则国民收入增加20亿美元。
产量或销售额增加了,厂商会增加设备或建造新厂房,即要增加投资。
如果增加1单位产品生产需增加1单位资本品,则投资与产量增量之间这一比率就称为加速数,现在加速数就是1。
资料:乘数-加速原理

乘数-加速原理是把投资水平和国民收入变化率联系起来解释周期波动的一种理论。
乘数一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是主义者提出的。
认为引起经济周期的因素是总需求,在总需求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投资。
这种理论正是把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结合起来说明投资如何自发地引起周期性经济波动。
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概述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是把投资水平和国民收入变化率联系起来解释国民收入周期波动的一种理论,是最具影响的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乘数一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是凯恩斯主义者提出的。
凯恩斯主义认为引起经济周期的因素是总需求,在总需求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投资。
这种理论正是把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结合起来说明投资如何自发地引起周期性经济波动。
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中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其根源正在于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
具体来说,乘数一加速原理所说明的是:第一,在经济中投资、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相互影响,相互调节。
如果政府支出为既定的(即政府不干预经济),只靠经济本身的力量自发调节,那么,就会形成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中各阶段的出现,正是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在这种自发调节中,投资是关键的,经济周期主要是投资引起的。
第二,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的具体过程是,投资增加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内生产总值的更大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的更大增加又通过加速效应引起投资的更大增加,这样,经济就会出现繁荣。
然而,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社会需求与资源的限制无法再增加,这时就会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使投资减少,投资的减少又会由于乘数的作用使国内生产总值继续减少。
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又使经济进入衰退。
衰退持续一定时期后由于固定资产更新,即大规模的机器设备更新又使投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再增加,从而经济进入另一次繁荣。
正是由于乘数与加速原理的共同作用,经济中就形成了由繁荣到衰退,又由衰退到繁荣的周期性运动。
第三,政府可以通过于预经济的政策来减轻、甚至消除经济周期的波动。
宏观经济加速原理

宏观经济加速原理宏观经济加速原理,也被称为“乘数效应”,是一种经济学理论。
它指的是当政府或企业增加投资、消费支出、财政支出等,会引起整个经济系统中的其他部分的相应增加,从而刺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宏观经济加速原理的基本概念是在一个多部门、多产业和多市场的经济系统中,支出的增加会引发收入和就业的增加,而这些增加又会进一步刺激消费和投资的增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这种循环过程被称为“乘数效应”,因为最初的支出增加会经过一系列乘法效应,放大到整个经济系统中。
宏观经济加速原理的基本机制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即Y = C + I + G + (X - M)。
其中,Y表示国民收入,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这个公式反映了不同的支出项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根据宏观经济加速原理,如果政府增加财政支出,例如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这将促使建筑行业和相关产业的增长,从而带动了相应的就业和收入增加。
而这些新增的收入将在经济中继续产生消费和投资需求,进一步刺激经济的增长。
这就是乘数效应的作用机制。
然而,宏观经济加速原理也存在限制。
一方面,乘数效应的放大作用在现实中可能被一些因素所抵消,例如消费者的储蓄率增加、进口的增加或出口的减少等。
另一方面,政府或企业的支出增加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或财政紧缩等问题。
因此,在实际政策的制定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平衡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总之,宏观经济加速原理是一种解释经济增长和政府财政支出对整个经济系统的影响的理论。
它强调了投资和消费支出的增加如何引发了一个连锁反应,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乘数效应的实际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平衡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西方经济学 试题 答案

西方经济学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把一定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生产另一种产品的产量或价值。
也可以说,机会成本是指利用一定的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4分)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独增加某一种商品的消费,人们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个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增量)逐渐下降。
(4分)3.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
(4分)4.正常利润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
它包括在成本之中,其性质与工资相类似,也是由企业家才能的需求与供给所决定的。
(4分)5.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指政府增加开支的同时,相应增加同量的税收。
即政府税收增加量等于政府购买增加量时叫预算平衡。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购买和税收以相同数量增减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与政府购买或税收变动量的比率。
(4分)6.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4分)7.乘数—加速原理乘数-加速原理,是把投资水平和国民收入变化率联系起来解释国民收入周期波动的一种理论,是最具影响的内生经济周期理论。
乘数原理说明了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而加速原理要说明国民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的影响。
乘数一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是凯恩斯主义者提出的。
凯恩斯主义认为引起经济周期的因素是总需求,在总需求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投资。
这种理论正是把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结合起来说明投资如何自发地引起周期性经济波动。
(4分)8.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
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4分)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1.只有在何种情况发生时,存在供给小于需求?( A )A.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B.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C.实际价格等于均衡价格2.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叫做(B )A.无差异曲线B.消费可能线C.等产量线3.机会成本是指( C )A.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B.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C.作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4.最需要进行广告宣传的市场是(B )A.完全竞争市场B.垄断市场C.垄断竞争市场5.厂商的目标是( C )A.收益最大化B.市场份额最大化 C.利润最大化D.销售收入6.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曲线是(A )A、洛伦斯曲线B、菲利普斯曲线C、预算约束线D、无差异曲线7.在IS-LM模型中,自发投资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线:( C )A.右移10 亿美元B.左移10 亿美元C.右移投资乘数乘以10亿美元8.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C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9.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和卖出各种有价证券的目的是:( C )A.调节债券价格B.实现利润最大化C.调节货币供给量10.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A )A.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三、判断正误(本题共5小题,满分10分)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分别是市场结构理论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十一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三)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 调节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的 一种政策手段。
四、货币政策的类型 (一)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主要措施: 一是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二是降低再贴现利率 三是公开市场业务 “道义劝告”
(二)调节性货币政策和非调节性货币政策
1.调节性货币政策 指中央银行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经济目标和经济状况, 不断地调节货币供应量 2.非调节性货币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并不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经济目标和经济状况, 不断地调节货币需求,而是把货币供应量固定在预定水平上。
四、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
(一)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二)财政政策的时滞效应 (三)财政政策的政治阻力
第三节
一、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与信贷总量,调节利率和汇率水平等, 以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促进宏观经济目标实现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二、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二、经济周期概论
(一)消费不足周期理论 (二)投资过度周期理论 (三)纯货币周期理论 (四)创新周期理论 (五)心理周期理论 (六)太阳黑子周期理论 (七)政治性周期理论
三、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1.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产出的变动与投资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设资本-产出比率固定不变: v =K/Y,其中K是 存量,Y是流量,K>Y,所以v>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在经济中投资、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相互影响,相互调节。如 果政府支出为既定的(即政府不干预经济),只靠经济本身的力量自发调节, 那么,就会形成经济周期。经济周期中各阶段的出现 ,正是乘数与加速原 理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这种自发调节中,投资是关键的,经济周期主要 是投资引起的。 第二,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的具体过程是,投资增 加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内生产总值的更大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的更大增加 又通过加速效应引起投资的更大增加,这样,经济就会出现繁荣。然而,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社会需求与资源的限制无法再增加,这 时就会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使投资减少,投资的减少又会由于乘数的作用 使国内生产总值继续减少。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又使经济进入衰退。衰退持 续一定时期后由于固定资产更新,即大规模的机器设备更新又使投资增加, 国内生产总值再增加,从而经济进入另一次繁荣。正是由于乘数与加速原 理的共同作用,经济中就形成了由繁荣到衰退,又由衰退到繁荣的周期性 运动。 第三,政府可以通过于预经济的政策来减轻、甚至消除经济周期的波 动。
• •
•
•
乘数-加速原理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会通过加速数对投资产生加速作 用,而投资的变化又会通过投资乘数使国内生产总值成倍变化,加速数和 投资乘数的这种交织作用便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周而复始的上下波动。 (1)在经济中投资、国民收入、消费相互影响,相互调节。如果政府支出 为既定(即政府不干预经济),只靠经济本身的力量自发调节,那么就会 形成经济周期。周期中各阶段的出现,正是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结 果。而在这种自发调节中,投资是关键的,经济周期主要是投资引起的。 (2)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引起经济周期的具体过程是:投资增加引起 产量的更大增加,产量的更大增加又引起投资的更大增加,这样,经济就 会出现繁荣。然而,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由于社会需求与资源的限制无法 再增加,这时就会由于加速原理的作用使投资减少,投资的减少又会由于 乘数的作用使产量继续减少,这两者的共同作用又会使经济进入萧条。萧 条持续一定时期后由于产量回升又使投资增加、产量再增加,从而经济进 入另一次繁荣。正是由于乘数与加速原理的共同作用,经济中就形成了由 繁荣到萧条,又由萧条到繁荣的周期性运动过程。 (3)政府可以通过干预经济的政策来影响经济周期的波动。即利用政府的 干预(比如政府投资变动)就可以影响减轻经济周期的破坏性,甚至消除 周期,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
• (1)乘数原理说明投资的变化如何引起收入的变化。与此 相反,加速原理说明收入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的变化,即收入 对投资的 决定作用。 • (2)乘数是表示投资增加会引起收入增加到什么程度的系 数;与此相反,加速数是表示收入或消费增加会引起投资增加 到什么程度的系数。
定义 • 乘数论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关系
• 乘数原理:又称倍数原理。指由于连锁反应,某一变量的变
化引起另一相关变量成倍变化的经济理论。 • 乘数原理在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主张中占有重要地位, 也是现代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分析工具。乘数原理在不同领域的 应用有不同的乘数概念,如投资乘数、财政支出乘数、货币创 造乘数和外贸乘数等。
• 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比较
• 定义 定义
• 加速原理是用来说明收入或消费的变动与投资的变动之间的
关系的理论。它的实质是,对资本品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 (Deriveddemand),对产出 量需求的变化会导致对资本存量需求 的变化,从而引致投资。因此,它的特点是强调(预期)需求的 作用,而不强调投入的相对价格或利率的作用。
Insert Title Text
• 一旦当企业的资本设备逐渐被调整到与最低限度的收入相适应的水 平,加速原理的作用会 使负投资停止下来,投资状况的稍许 改善也会导 致收入重新增长,于是一次新的周期便重新开始。收入的重新增长, 又通过加速数的作用,导致新的“引致投资”;后者 又通过乘数的 作用,促使收入进一步急剧增长,这便开展了经济扩张的累积过程。 这个累积过程会把国民经济推到“充分就业”的最 高限,并从那里弹 回来而转入衰退。宏观经济学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完全归咎于收 入和投资二者之间“加速数”和“乘数”相互作 用的结果。尽管所 谓“乘数”效应或“加速数”效应是社会化生产的再生产过程中存 在的一些客观机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资本 主义经济波动的进 程,但资本 主义周期性经济波动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 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社会化生产和私人资本主义占有的 矛盾 。
乘数—加速原理
吴乐曦
总述
• 乘数一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是凯恩斯主义者提出的 。凯恩斯 主义认为引起经济周期的因素是总需求,在总需求中起决定作 用的是投资。这种理论正是把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结合起来说 明投资如何自发地引起周期性经济波动。是把投资水平和国民 收入变化率联系起来解释国民收入周期波 动的一种理论。 • 加速原理 • 加速原理是消费者对资本品的需求是一种导致需求,对产 出 量需求的变化会导致对资本存量需求的变化,从而引致投资。 因此,它的特点是强调(预期)需求的作用,而不强调投入的相 对价格或利率的作用。 • 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中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其根源正在于 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具体来说,乘数一加速原理 所说明的是:
•
“加速原理”与“乘数论”所要说明的问题各不相同。“乘数 论”是要说明投资的轻微变动何以会导致收入发生巨大的变动,而 “加速原理”则要说明收入的轻微变动何以也会导致投资发生巨大 变动。但二者所说明的经济运动又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宏观 经济学正是利 用所谓“加速数”和“乘数”的相互作用,来“解释”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 据说,在经济危机的条件下,生产和销售量下降,加速原理的作用 会使得投资急剧下 降,而乘数的作用又使得生产和销售进一步急剧 降减,后者再通过加速原理的作用会使得投资成为负数(或负投 资)。加速数和乘数 的相互作用,加剧了生产萎缩的累积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