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713语言综合2019考研真题
2019年湖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_真题-无答案

2019年湖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总分150,考试时间180分钟)
名词解释题
1. 监生历事制度
2. 中世纪大学
3. 化农民和农民化
4. 绅士教育
5. 上位学习
6. 成就动机
简答题
1. 《学记》的教学原则。
2.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
3. 斯宾塞的生活准备说。
4. 蔡元培改革北大的内容。
分析论述题
5. 班集体是什么?如何培养班集体?
6. 试述人的发展的规律,并就此论述如何进行教育。
小强帮助同学伸张正义,打架,教师温和的教育,肯定他正义行为,引导他要将正义和爱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7. 该材料中老师贯彻了什么德育原则?
8. 试述该德育原则的实施要求。
9. 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要求与原则有哪些?。
2019年湖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9年湖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d86c49fa0c22590102029da3.png)
2019年湖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成就动机2.监生历事制度3.中世纪大学二、简答题1.杜威的教育目的观。
2.斯宾塞的生活准备说。
3.《学记》中的教育教学原则。
三、论述题1.人的发展规律以及对教育的启示。
2.论述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要求与原则。
2019年湖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成就动机答:成就动机是一种力求成功并选择朝向成功(或失败)目标的活动的一般倾向。
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
也就是说,成就行为体现了趋向成功或避免失败两种倾向的冲突。
一个人不可能不考虑失败的后果去追求成功,因而一个人趋近目标的行为最终要受到这两种动机的综合作用而决定。
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那么这个人便将努力去追求特定的目标。
如果一个人避免失败的动机强于追求成功的动机,那么这个人就尽可能选择减少失败机会的目标。
2.监生历事制度答:监生历事制度是明朝教学制度的重要环节,即在国子监内,选拔国子监生到京都各衙门历练政事。
明统治者为了让这些人熟悉各个机关部门的政事,分派他们去干一些实际的工作,称为“历事”或“习史事”,在历事部门取得的资格或资历就是“实历”。
历事生白天在各司练习政务,晚上回监读书休息,将读书学习和做官实践结合起来。
监生历事制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教育实习制度,一方面可补明初官吏之不足,另一方面缩短了监生从学校到任职之间的距离,使监生在入仕之前,基本上具备了处理庶务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尽早发现人才,便于将其中学优才异者遴选进政权机构中去,这就在科举仕进之外,另辟了一条选官任职的途径。
3.中世纪大学答:中世纪大学是11—12世纪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全面发达的产物,是一种与教会教育完全不同的、世俗的和专业化的高等教育机构。
中世纪大学最初具有行会的性质,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一般由一名(或数名)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
2019年湖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

一、填空
文学作品的四分法,文学起源(泰勒,斯宾塞),小说按篇幅和容量划分,文学区别于绘画音乐是(作为媒介)
二、名词解释
文学的情感性、结构、风格、文学批评
三、简答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灵感的特征,文学欣赏的特征,为什么劳动是原始艺术的起源,“共鸣”的形成条件
四、论述
论意境,选一个作家论述浪漫主义的特征
2019年湖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
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小诗运动、《印子车的命运》、无名氏、盘峰诗会、样板戏、白先勇
二、简答
1、闻一多的新诗诗理论
2、鲁迅杂文的特征
3、铁凝“三垛”的思想内涵
4、寻根文学的发生与主要特征
Hale Waihona Puke 三、论述结合周作人,李金发,戴望舒的诗歌论述中国象征派诗的发展。
结合张洁,王安忆,林白的创作论诗新时期女性小说的演变。
湖南师范大学712和829历年考研真题2000-2019年

2000年真题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史1.简述《狂人日记》的叙事结构及其主题表现。
(25分)2.述评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
(25分)3.简述仇虎的复仇悲剧及其象征意义。
(25分)4.简述赵树理小说与二三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在表现方式上有何不同,并请简要阐释“赵树理现象”的消极意义。
(25分)考试科目:中国当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1.《羊的门》2.荒诞川剧《潘金莲》3.“第三代”诗4.苏童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比较贺敬之、郭小川诗歌创作的异同2.简述张洁“女性小说”的发展演变3.谈谈余光中“现代散文”的艺术追求三、论述题(第1题和第2各15分,第3题20分,共50分)1.新写实小说的“生存”视角对八十年代末以来的小说创作有何影响?试联系创作实际论述之2.试述九十年代市场经济背景下文学的基本走向3.以《创业史》、《芙蓉镇》、《白鹿原》为例,论述当代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审美视角的嬗变。
考试科目:文学理论一、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文学的民族形式2.形象思维3.艺术风格4.典型人物二、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文学创作过程的基本阶段。
2.简述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原则。
3.简述文学语言的基本形态及其各自的基本功能。
4.简述诗歌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每小题20分,共40分)1.试论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2.试论文学发展的内在原因。
2001年真题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史一、鲁迅在《自选集•自序》(《南腔北调集》)里回顾“五四”退潮后的创作经历时说:“《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他“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便将平时的“小感触”写成了《野草》。
接着写道:“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则还是做短篇小说,只因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所以技术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
新的战友在哪里呢?我想这是很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