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特点鲜明明清文化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导学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主备:李江华审核:胡涛审核领导:时间:2012年6月5日星期二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
3、培养自尊自信,但不故步自封的民族情怀,以及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学习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学习难点: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的分析和理解。
自学探究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1、紫禁城:______时候,在______的基础上,修筑了______,它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紫禁城位于________的中心,是_____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______________。
2、明长城:万里长城自______修建后,明朝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
明长城东起_______,西至_______蜿蜒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1、背景:2、《本草纲目》:明朝卓越的_______家_______,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写出一部具有_______的_______巨著__________。
后来,陆续被译成许多文学,成为_____________的重要文献。
3、《天工开物》:_________,杰出的______家______,深入_____________,进行调查和探索,写出一部___________。
书中总结了___________________,还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涉及到_____________等三十个生产部门。
作者在书中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配合。
这部书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农政全书》:作者是科学家_______,这部著作是一部_______________。
初一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试题

初一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试题1.明清小说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巨著是A.《红楼梦》B.《三国演义》C.《西游记》D.《金瓶梅》【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游记》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也是明清小说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巨著是《西游记》,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明清小说2.明长城与秦长城相比. 相同之处有①起止点相同②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统一时期③都为了抵御外国的侵略势力④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明长城。
秦长城是秦始皇下令修建的。
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夺取河套地区,迁民众到那里戍边,后为防匈奴南进,又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筑的城防,盘踞于高山峻岭之间,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蜿蜒万余里,,史称万里长城,远远望去,雄伟壮观,气势非凡,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万里长城至修建起来后,许多朝代又不断整修,明代为防御元朝残余势力和鞑靼、瓦剌诸部侵扰,在隋长城的基础上大规模修筑长城。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气势宏伟,保存较好,现所见长城多为明代的长城,同样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将二者对比可知,明长城的起止地点与秦长城不一样,故去除①;他们的修建是为了抵御北方边疆民族势力的骚扰,如匈奴、蒙古、女真等,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大集体中的一员,不能说是外国侵略势力的入侵,故去除③,所以答案为D【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3.某中学组织“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明长城探访活动,相约从明长城的最西起点出发,他们的出发点应是()A.嘉峪关B.临洮C.鸭绿江D.辽东【答案】A【解析】“明长城探访活动”“最西起点出发”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朝进一步完善秦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据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故选A。
优品课件之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分析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分析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分析一、【课标与教材】 1、【解读课标】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要让学生重点掌握北京紫禁城和李时珍《本草纲目》,从而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2、【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成就,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
3、【教学重难点】: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本草纲目》。
难点: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二、【学情分析】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历史思维能力,并且对于北京故宫,明朝的长城都有浓厚的兴趣,本课在学生以有的兴趣的基础上,要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但不故步自封的民族情怀。
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成功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的品质。
4、思维目标:本课可用大量的图片资料,多给学生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对这一时期我国古代文化的学习,认识到这时我国对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借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媒体】本课可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与讨论法、讲述法、图示法等相结合。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讨论对比,分析归纳,初步掌握归纳、分析、比较、判断的学习方法。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时代背景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段时期经历了明朝的衰落和清朝的兴起。
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导致了明朝的覆灭,而清朝的建立则为中国历史带来了新的篇章。
在这个时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迁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清文化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二、思想风貌明清时代,中国思想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但道家、佛教等其他思想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由于社会的多元化和经济的繁荣,人们开始关注个体的价值和追求个人的幸福,而不再仅仅追求功名利禄。
这也导致了一些新的思想流派的兴起,如吴门学派等。
三、文学艺术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极盛时期。
文学方面,明代的文学主要是以诗词为代表,包括了许多世界级的作品,如杜甫的《杜甫大全集》和苏轼的《红楼梦》。
而到了清代,小说开始兴起,出现了《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作品。
艺术方面,明代的绘画以花鸟画和山水画为主,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明代画派。
清代的绘画则呈现出更为典雅和纯粹的特点,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如郑板桥和石涛等。
四、建筑艺术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巅峰之作。
明代的建筑风格以宫殿和寺庙为主,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和瑰丽。
清代的建筑则更加注重线条和空间的处理,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和格调。
例如,故宫和颐和园等建筑就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典范。
五、科技发展在明清时期,科技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
明代科学家郭守敬提出了地心说,对天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航海方面,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远洋航线,并带回了许多新的技术与知识。
同时,明清时期的农业技术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如玉米和马铃薯的引进,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改变。
六、社会风尚明清时期的社会风尚也具有鲜明的特点。
明代社会风气向喜庆、朴素和节俭倾斜,宫庭文化的兴起影响了整个社会。
而到了清代,社会上对礼仪和规矩的要求更加严格。
尤其是清朝皇权的维护和封建统治的加强,使得社会上的等级和地位更加明确,对个体的约束力也更加强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02(2)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你认为诗歌、文学、小说可以称作文化吗?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可以称作文化?2.明清时期,又有哪些文化?3.本节课题目是: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你认为特点鲜明指的是什么吗?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可以;习俗、艺术……戏剧、书画、科技著作…………设计意图: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迄今为止还没有公认的、意见统一的定义,对于初中生而言理解起来更是困难。
有鉴于此,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生活化,提出前两个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回答。
设计的第三个问题,估计很少学生能够回答,但是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课,通过学生对内容的学习,逐渐形成自己对明清文化特点的理解。
讲授新课整体构思:将课文内容重构为建筑篇和科学技术篇。
在建筑篇中通过认识、解读、品读长城与故宫,在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形成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感知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在科学技术篇中通过识其人、品其书、感其时,感知明清时期出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集大成之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感慨封建社会埋没了多少的才子巨匠。
一、建筑篇(一)长城1.认识长城[提出问题]看图,请用词语描述长城景色的特点。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夕阳下的长城:丹霞似锦;彩云满天;神奇飘渺.....夜景中的长城:灯火辉煌......春夏秋冬的长城:(1)春:万物复苏;(2)夏:青翠欲滴;(3)秋:层林尽染;(4)冬:银装素裹.....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看图片,感受长城之美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解读长城展示材料:材料一:汉人晁错所云: “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
以是观之,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而中国之所以离南亩也。
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当燕代,或当上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
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
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去矣。
聚而不罢,为费甚大; 罢之,则胡复入。
全面了解明清文化中的社会特点——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

全面了解明清文化中的社会特点——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
一、经济特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经济占主要地位并且发展了很多新的农业技术。
其中,水利工程的发展是最为重要的,修建的万里长城和宽阔的大运河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繁荣。
同时,在这个时期,中国与欧洲发生了海上贸易,被称为“明清文化中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也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二、政治特点明清时期的中国政治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官僚主义的严重化。
官员们的腐败和虚荣心导致了政治的混乱,这也是导致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这个时期的中国也实行了海禁政策,限制了外来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这也导致了中国的文化孤立,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发展。
三、文学艺术特点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特点表现为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的交织。
其中,传统文化包括诗歌和戏曲等,而新兴文化则主要是指小说和艺术。
在这个时期,中国大量的文学作品创作,其中以小说最为著名。
著名的小说家有施耐庵、金圣叹、曹雪芹等,并涌现出了《水浒传》、《红楼梦》等经典之作。
四、宗教特点明朝初期,由于先前元朝的蒙古入侵而导致中国社会疲劳不堪。
宗教信仰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道教和佛教成为了中国人心灵寄托的一种方式。
同时,基督教也逐渐传入中国。
五、科技特点明清时期,中国科技特点表现为科技水平的发展比较缓慢,但是也涌现出了一些关于农业生产等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例如,明代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多轮旋棉机和农具等,这些新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加高效地进行生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六、教育特点明清时期,中国教育特点表现为官学和民间学校并存。
官学主要是面向贵族和官僚,民间学校则面向普通百姓和商人,这也体现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和贫富分化。
七、历史遗产明清文化中留下的历史遗产非常丰富,有著名的故宫、颐和园、圆明园等从建筑和园林角度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同时,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名著也象征了中国小说的独特之处。
七年级历史下册测试题3.13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一、单项选择题1.明朝的北京城由三部分组成。
其中______________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里面的宫殿楼阁,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A.京城B.外城C.皇城D.紫禁城2.明长城蜿蜒六千余公里,东到______________,西到______________()A.鸭绿江、嘉峪关B.山海关、嘉峪关C.嘉峪关、鸭绿江D.辽东、临洮3.(下图)图中人物所著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是()A.《伤寒杂病论》B.《千金方》C.《本草纲目》D.《水经注》4.(上图)这本书被喻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作者是()A.徐光启B.宋应星C.李时珍D.孙思邈5.下列科技著作,哪一组的两项属于同一领域()A.《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和《九章算术》C.《水经注》和《天工开物》D.《缀术》和《水经注》二、论从史出6.“他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落了榜,以后他决心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医学中。
他一面行医,一面研读大量古代医学书籍,发现其中有不少错误,决心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学著作。
为此,他走出家门,虚心求教。
有时,他为了采到一种药材,经常爬到陡峭的崖壁上,并亲口品尝,以试药效。
经过27个春秋的研究,终于完成了一部药物学巨著。
这部书有一百九十多万字,收入药物一千八百多种,医方一万多个。
”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回答:(1)“他”是谁?(2)“他”完成的药物学巨著是什么?(3)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7.“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天地之间物以万计,人类要做的事情因此也就很多,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生产出种类齐全的物品,这并不单是靠人工的力量,也有自然力的作用在内。
)——《天工开物》阅读材料后请回答:(1)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段话的观点。
(2)你觉得这段话对我们现实有什么指导意义?三、读图与思考8.两幅图都是《天工开物》的插图,图1描绘的是我国明代使用的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机器,你知道它叫什么,做什么用的吗?图2描绘的是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的情景。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考点1:北京故宫1、(2008·重庆中考)2008年8月,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
假如你作为一名小导游向外国游客介绍北京古代的建筑奇观,在下列各项中你可以选择的是()A.赵州桥B.大雁塔C.大明宫D.故宫(紫禁城)【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境内;大雁塔在西安市内;大明宫是指唐代长安城禁苑中的建筑。
2、(2008·潍坊学业考试)2008年是中国奥运年。
如果你是奥运会志愿服务者,向外国游客或运动员介绍主办城市——北京的历史文化。
下列介绍中不正确的是()A.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B.明清时代北京城的中心是皇宫所在地紫禁城,即今故宫C.北京城曾见证过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D.可以游览秦长城,实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愿望【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现存长城是明朝在历代的基础上又大规模修缮的,所以现在我们游览的是明长城。
3、(2007·资阳中考)2008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如果你是奥运志愿服务者,向外国游客或运动员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
下列介绍正确的是()①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②北京城布局严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③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心,是明清时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今称故宫④北京城附近还有嘉峪关长城风光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嘉峪关在甘肃省内,所以④叙述有误。
●考点2:明长城1、(2010·莆田中考)下面是明长城示意图。
明长城的起止点为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C.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D.东起辽东,西至临洮【答案】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及辨析能力。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本草纲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B.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C.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 D.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2.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是 C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梦溪笔谈》
返回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制作
2004.12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一)
故宫鸟瞰
明承天门(今天安门)
故宫太和殿
Hale Waihona Puke 故宫中和殿故宫保和殿乾清宫
北京天坛
八达岭明长城
返回
李时珍
《本草纲目》插图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宋应星
《天工开物》
返回
探究活动
探索与思考:长城 任务:搜集有关历代长城的图片、文字
介绍及研究资料。根据你的视角整理 相关资料,编写历史画报《聚焦长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