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程敏时代特色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思考题:中国古典科技一直处在世界领先 ①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地位,但为何在当时中国没有产生与近代欧洲 ②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 相似的现代科学技术呢?中国古典科学技术与 ③文化专制政策,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使科技的发展失去 近代西方科学技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宋应星《天工开物》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一)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作者 李时珍 著作 《本草 纲目》 《天工 开物》 《农政 全书》 价值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 物学巨著,成为世界医 药学的重要文献。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 科全书” 农业百科全书,农学史 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 学知识的书籍。
明朝的北京城
紫禁城
又名故宫, 位于北京 市中心, 今天人们 称她为故 宫,意为 过去的皇 宫。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故宫“三大殿”之首,建立
在五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着雕龙石柱。 这是宫殿群中最大的建筑。明清两代皇帝即位、诞辰以 及春节、冬至等庆典,均在此举行。
太和殿大殿正中两米高的台子上是金漆雕龙宝座,
原因: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区别:中国古典科技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及手工业生产的基 取决于社会环境。而当时的中国缺乏将科学技术转 础 上,属于应用科学,基本上是经验的产物,没有上升到理论的 高度;西方近代科技与资本主义经济及机器化大生产密切相连,是 化为生产力的物质基础、动力和机制。
科学实验的产物,重在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探索。 back
宝座背后是高雅的屏风,还有沥粉金漆的龙柱和精 致的蟠龙藻井,富丽堂皇。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殿中设宝座,上有“正大光明”
匾,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寝宫及平日处理政事的地方,雍 正以后搬出。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理解明清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3.了解丰富多彩的明清文化艺术形态。
二、教学重难点
1.明清文化时代特点;
2.明清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 导入(5分钟)
•介绍本课内容和学习目标;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明清时期的印象。
2. 文化特点与历史背景(20分钟)
•分析明清时期重要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
•讲解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3. 明清文化的艺术形态(30分钟)
•介绍明清文化的戏曲、书画、建筑等艺术形式;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品味艺术作品,理解其内涵。
4. 明清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20分钟)
•对比明清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同;
•提出思考:明清文化是否对中国文化有积极影响?
5. 总结(5分钟)
•整理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法;
•小组讨论法;
•欣赏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中注意事项
•让学生重视并注意课前预备工作;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
•平等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欣赏和分析明清文化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交流和互动,从而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但是,本节课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初一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试题

初一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试题1.明清小说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巨著是A.《红楼梦》B.《三国演义》C.《西游记》D.《金瓶梅》【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游记》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也是明清小说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巨著是《西游记》,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明清小说2.明长城与秦长城相比. 相同之处有①起止点相同②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统一时期③都为了抵御外国的侵略势力④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明长城。
秦长城是秦始皇下令修建的。
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夺取河套地区,迁民众到那里戍边,后为防匈奴南进,又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筑的城防,盘踞于高山峻岭之间,把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蜿蜒万余里,,史称万里长城,远远望去,雄伟壮观,气势非凡,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万里长城至修建起来后,许多朝代又不断整修,明代为防御元朝残余势力和鞑靼、瓦剌诸部侵扰,在隋长城的基础上大规模修筑长城。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气势宏伟,保存较好,现所见长城多为明代的长城,同样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将二者对比可知,明长城的起止地点与秦长城不一样,故去除①;他们的修建是为了抵御北方边疆民族势力的骚扰,如匈奴、蒙古、女真等,他们都是中华民族大集体中的一员,不能说是外国侵略势力的入侵,故去除③,所以答案为D【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3.某中学组织“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明长城探访活动,相约从明长城的最西起点出发,他们的出发点应是()A.嘉峪关B.临洮C.鸭绿江D.辽东【答案】A【解析】“明长城探访活动”“最西起点出发”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朝进一步完善秦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据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故选A。
初三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试题

初三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试题1.下图为木版年画《教子成名》。
它描绘的是古代女子王春娥因教育儿子刻苦读书,考取功名,而受到朝廷嘉奖的故事。
我们潍坊地区最著名的木版年画产地是()A.杨柳青B.桃花坞C.杨家埠D.姜庄镇【答案】C【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木版年画.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了鼎盛阶段。
在汉族民间,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
年画已不仅是节日的装饰品,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它成为反映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木版年画有大大小小几十个产地,其中著名的有:重庆梁平、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等地。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是山东省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工艺品。
始创于明末,全以手工操作并用传统方式制作,发展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期,有“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画版数万”之说,风行黄河下游一带。
其中最大的东大顺画店拥有画版300多套,年制画百万余张。
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
民间年画基本上属于汉族劳动人民自己的艺术。
画中形象质朴、自然、简练单纯,比较直白地表达农民朴实的主观愿望。
很多画面都有情节性、装饰性、趣味性,色彩鲜艳强烈。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一)2.下图所示文字是永州市江永县某地妇女创造和使用的—种文字,它是()A.女书B.隶书C.楷书D.草书【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字的字体。
图中所示文字是永州市江永县某地妇女创造和使用的—种文字,它是女书。
故答案选A。
【考点】湖南乡土历史教材。
3.明清小说以章回为结构,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
下列章回目录选自《红楼梦》的是()A.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B.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谑娇音C.诸葛亮舌战群懦,鲁子敬力排众议D.粱山泊吴用举戴宗,揭阳岭宋江逢李逵【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迁移能力。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时代背景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段时期经历了明朝的衰落和清朝的兴起。
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导致了明朝的覆灭,而清朝的建立则为中国历史带来了新的篇章。
在这个时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迁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清文化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二、思想风貌明清时代,中国思想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但道家、佛教等其他思想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由于社会的多元化和经济的繁荣,人们开始关注个体的价值和追求个人的幸福,而不再仅仅追求功名利禄。
这也导致了一些新的思想流派的兴起,如吴门学派等。
三、文学艺术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极盛时期。
文学方面,明代的文学主要是以诗词为代表,包括了许多世界级的作品,如杜甫的《杜甫大全集》和苏轼的《红楼梦》。
而到了清代,小说开始兴起,出现了《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作品。
艺术方面,明代的绘画以花鸟画和山水画为主,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明代画派。
清代的绘画则呈现出更为典雅和纯粹的特点,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如郑板桥和石涛等。
四、建筑艺术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巅峰之作。
明代的建筑风格以宫殿和寺庙为主,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和瑰丽。
清代的建筑则更加注重线条和空间的处理,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和格调。
例如,故宫和颐和园等建筑就是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典范。
五、科技发展在明清时期,科技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
明代科学家郭守敬提出了地心说,对天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航海方面,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远洋航线,并带回了许多新的技术与知识。
同时,明清时期的农业技术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如玉米和马铃薯的引进,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改变。
六、社会风尚明清时期的社会风尚也具有鲜明的特点。
明代社会风气向喜庆、朴素和节俭倾斜,宫庭文化的兴起影响了整个社会。
而到了清代,社会上对礼仪和规矩的要求更加严格。
尤其是清朝皇权的维护和封建统治的加强,使得社会上的等级和地位更加明确,对个体的约束力也更加强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02(2)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你认为诗歌、文学、小说可以称作文化吗?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可以称作文化?2.明清时期,又有哪些文化?3.本节课题目是: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你认为特点鲜明指的是什么吗?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可以;习俗、艺术……戏剧、书画、科技著作…………设计意图: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迄今为止还没有公认的、意见统一的定义,对于初中生而言理解起来更是困难。
有鉴于此,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生活化,提出前两个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回答。
设计的第三个问题,估计很少学生能够回答,但是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课,通过学生对内容的学习,逐渐形成自己对明清文化特点的理解。
讲授新课整体构思:将课文内容重构为建筑篇和科学技术篇。
在建筑篇中通过认识、解读、品读长城与故宫,在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形成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感知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在科学技术篇中通过识其人、品其书、感其时,感知明清时期出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集大成之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感慨封建社会埋没了多少的才子巨匠。
一、建筑篇(一)长城1.认识长城[提出问题]看图,请用词语描述长城景色的特点。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夕阳下的长城:丹霞似锦;彩云满天;神奇飘渺.....夜景中的长城:灯火辉煌......春夏秋冬的长城:(1)春:万物复苏;(2)夏:青翠欲滴;(3)秋:层林尽染;(4)冬:银装素裹.....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看图片,感受长城之美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解读长城展示材料:材料一:汉人晁错所云: “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
以是观之,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而中国之所以离南亩也。
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当燕代,或当上郡、北地、陇西,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
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
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去矣。
聚而不罢,为费甚大; 罢之,则胡复入。
七年级历史下册测试题3.13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一、单项选择题1.明朝的北京城由三部分组成。
其中______________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里面的宫殿楼阁,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A.京城B.外城C.皇城D.紫禁城2.明长城蜿蜒六千余公里,东到______________,西到______________()A.鸭绿江、嘉峪关B.山海关、嘉峪关C.嘉峪关、鸭绿江D.辽东、临洮3.(下图)图中人物所著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是()A.《伤寒杂病论》B.《千金方》C.《本草纲目》D.《水经注》4.(上图)这本书被喻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作者是()A.徐光启B.宋应星C.李时珍D.孙思邈5.下列科技著作,哪一组的两项属于同一领域()A.《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和《九章算术》C.《水经注》和《天工开物》D.《缀术》和《水经注》二、论从史出6.“他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落了榜,以后他决心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医学中。
他一面行医,一面研读大量古代医学书籍,发现其中有不少错误,决心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学著作。
为此,他走出家门,虚心求教。
有时,他为了采到一种药材,经常爬到陡峭的崖壁上,并亲口品尝,以试药效。
经过27个春秋的研究,终于完成了一部药物学巨著。
这部书有一百九十多万字,收入药物一千八百多种,医方一万多个。
”阅读上述材料后请回答:(1)“他”是谁?(2)“他”完成的药物学巨著是什么?(3)我们应该学习他什么?7.“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天地之间物以万计,人类要做的事情因此也就很多,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生产出种类齐全的物品,这并不单是靠人工的力量,也有自然力的作用在内。
)——《天工开物》阅读材料后请回答:(1)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段话的观点。
(2)你觉得这段话对我们现实有什么指导意义?三、读图与思考8.两幅图都是《天工开物》的插图,图1描绘的是我国明代使用的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机器,你知道它叫什么,做什么用的吗?图2描绘的是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的情景。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考点1:北京故宫1、(2008·重庆中考)2008年8月,奥运会将在北京召开。
假如你作为一名小导游向外国游客介绍北京古代的建筑奇观,在下列各项中你可以选择的是()A.赵州桥B.大雁塔C.大明宫D.故宫(紫禁城)【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境内;大雁塔在西安市内;大明宫是指唐代长安城禁苑中的建筑。
2、(2008·潍坊学业考试)2008年是中国奥运年。
如果你是奥运会志愿服务者,向外国游客或运动员介绍主办城市——北京的历史文化。
下列介绍中不正确的是()A.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B.明清时代北京城的中心是皇宫所在地紫禁城,即今故宫C.北京城曾见证过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D.可以游览秦长城,实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愿望【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现存长城是明朝在历代的基础上又大规模修缮的,所以现在我们游览的是明长城。
3、(2007·资阳中考)2008年北京将举办奥运会,如果你是奥运志愿服务者,向外国游客或运动员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
下列介绍正确的是()①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②北京城布局严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③紫禁城位于北京城中心,是明清时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今称故宫④北京城附近还有嘉峪关长城风光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嘉峪关在甘肃省内,所以④叙述有误。
●考点2:明长城1、(2010·莆田中考)下面是明长城示意图。
明长城的起止点为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C.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D.东起辽东,西至临洮【答案】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及辨析能力。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设计理念]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掌握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知道徐光启与《农政全书》。
②通过对科技成就中反映明朝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时代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的古建筑,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和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音像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磅礴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长城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如何辩证
的分析历史现象和多角度的看待历史问题。
③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设计图表,归纳我国三大科学巨著,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④知识的拓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地方古建筑,掌握简单的探究历史的方法,学会协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的学习了解,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无比的创造力,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对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精神的学习,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使自己的努力付之于行动。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
难点:文化成就如何反映时代特色?
[教学准备]
音像资料:故宫、长城
图片:《秦长城》、《明长城》、《明朝北京城》
对所教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分析,以利于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时把握好难度。
给学生推荐选学课文《故宫博物院》及一些有关故宫的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
------60----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
新课教学
音像资料:故宫建筑群介绍
师:请问刚才看到的故宫,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看后有什么感想?
师: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图,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部分构成
师:除故宫以外,明朝长城也是世界奇迹。
用多媒体技术将《秦长城》、《明长城》出现在同一屏上,上面用不同颜色分别标出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大致位置、走向,请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师:放长城音像资料。
①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巍峨起伏、绵延万里的长城,同学们看后有何感想?②分组讨论,历朝修长城的目的、作用,我们如何来评价历代修长城这件事?
③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以上问题。
师:所以长城被称为建筑上的奇迹。
有位外国友人说:“建造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不能克服的民族。
”所
以长城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
学生看书时,老师画空白表。
注:中的内容暂时不出现。
师:①我们往往将学的知识列表归类,那么,表中要有哪些要素呢?
②请学生先自学这部分内容。
③请一同学上黑板填表。
师:让同学推荐一个代表上来介绍三部巨著。
------61------
师:在学生介绍完后设计问题:这些科技成果哪些能反映明朝的时代特点?待学生回答后,师总结:由于明朝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宋应星《天工开物》就反映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例如,他的书中介绍了很多当时的处于世界领域先进地位的生产技术,请看课本中的第133页一幅《天工开物》插图,这就是当时领先世界的一项生产技术,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仔细观察书上插图讨论,可作猜测,老师提醒学生注意:①是采煤时煤矿中用的。
②竹筒是空心的。
师:这是我们明代矿工在井下采煤时已能排除瓦斯这种气体的技术,这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师:另外在《天工开物》书中还有体现宋应星的人类与
自然相协调的思想。
让学生看书上史料,并看书下注释,了解这段史料的意思,书上有两位同学对宋应星的这一观点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你们认为呢?
师:和宋应星同时代的徐光启是中国古代对于西方的科学技术接触较早较多的一位科学家,他已觉察到了欧洲的水利技术等比中国先进,能关注别人的长处,虚心接纳外国的科技成果,这在闭关自守的明清时代是难得可贵的。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明朝三位科学巨匠以及他们的著作,那么,在三位科学家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这一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一般能从书上的介绍中找到答案
课堂小结
请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并谈谈在本课学习中的感想、收获。
练习:列举明代四大科技巨著
附:板书设计
一、建筑:北京明长城
二、医学:李时珍《本草纲目》
三、农学:徐光启《农政全书》
四、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五、地理:《徐霞客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