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理解明清文化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3.了解丰富多彩的明清文化艺术形态。
二、教学重难点
1.明清文化时代特点;
2.明清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1. 导入(5分钟)
•介绍本课内容和学习目标;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明清时期的印象。
2. 文化特点与历史背景(20分钟)
•分析明清时期重要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
•讲解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3. 明清文化的艺术形态(30分钟)
•介绍明清文化的戏曲、书画、建筑等艺术形式;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品味艺术作品,理解其内涵。
4. 明清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20分钟)
•对比明清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同;
•提出思考:明清文化是否对中国文化有积极影响?
5. 总结(5分钟)
•整理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法;
•小组讨论法;
•欣赏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中注意事项
•让学生重视并注意课前预备工作;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
•平等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欣赏和分析明清文化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交流和互动,从而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但是,本节课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两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两篇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两篇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怀,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下面是本文库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两篇,欢迎大家阅读。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横向联系指导学生编制表格,归纳本课知识;纵向联系,归类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的比较。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难点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解释课题:课题"时代特点"的涵义是指明朝初期在世界上还居于领先地位,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特别是清朝时,发展已停滞下来,逐渐地落伍了。
2、过渡讲解,置疑:这时仍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为什么说这时我国科技发展已停滞下来学了本课就会知晓。
二、新课教学(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学生阅读121-122页导入框,本目课文,插图,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并进行小组活动,思考回答:1、紫禁城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建筑(放多媒体北京紫禁城),学生作答。
它是明成祖营建的,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的地方,其中的宫殿楼阁金碧辉煌,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七年级历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2)分析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和背景。
(3)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和背景。
(3)运用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明清时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提高文化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探索真理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2. 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和背景。
3. 明清时期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三、教学难点1. 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和背景。
2. 明清时期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原因和背景,分析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人物和作品,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明清时期文化的发展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明清时期文化的兴趣。
2. 讲解文化特点:讲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如儒家思想的发展、文学艺术的繁荣等。
3. 分析原因和背景:分析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和背景,如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4. 讲解科技成就:讲解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如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学等方面的进展。
5. 讲解文学艺术成就:讲解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如小说、戏曲、绘画、书法等方面的特点。
6. 案例分析:分析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人物和作品,如莎士比亚、汤显祖等。
7.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明清时期文化的发展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过程与方法:讨论: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
设计一张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简表。
讨论: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 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重点与难点: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难点: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特点。
北京紫禁城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物,不仅表现为气势宏伟的三大殿和风格绮丽的角楼等,还突出地体现了皇权至上的设计思想。
《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课前准备:图片《北京明代皇极门》、《北京天坛》、《北京八达岭长城》、《嘉峪关长城》。
地图《秦长城》、《明长城》表格《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简表》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由秦始皇、匈奴、孟姜女几个词,你想到了什么?生答:长城。
(二)讲授部分: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1.北京城展示图片《北京明代皇极门》、《北京天坛》等。
讨论: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选几位代表发言。
答案要点:A、城市布局严整。
北京城有三重,最里面是宫城,又称紫禁城,是皇宫所在地。
宫城外面是皇城,有祭祀祖先的太庙和显示皇权的太社稷。
左庙右土的形式是中国都城建筑的传统形式之一。
皇城外面是京城,中央官署分列于皇城南边两侧。
B、北京城以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两边的街道和建筑,左右对称。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历史教案_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历史教案_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历史教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初中历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了解古典小说创作到明清时代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艺术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得出他们的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他们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奇葩。
教学难点:培养鉴赏文艺作品的能力,激发阅读文学名著的欲望。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激情导入、明确目标】多媒体展示四部电视剧的图片相信同学们对这四部影视剧并不陌生,20实际80年代以来,古典四大名著拍成电视剧搬上荧屏,引来国人的追捧,称为经典的剧作。
仅20多年后,2008年又掀起四大名著的翻拍热潮,为什么古典名著长盛不衰?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明清文化殿堂,一起品味古典文学和艺术的璀璨多彩,体会它们具有怎样的鲜明时代特征。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一).阅读教材,第一标题“古典小说的高峰”完成学案。
1、特点:————的成熟阶段。
2、内容:反映当时的——,表达人民——、——的意愿。
3、代表作:(1)《三国演义》:作者——,是最早的——————(2)《水浒传》:作者——,是第一部——————。
(3)《西游记》:作者——,是充满———————。
(4)《红楼梦》:作者——,具有高度的——和——,是我国——的高峰。
(二).阅读教材,第二标题“戏剧的繁荣”完成学案。
1、汤显祖:代表作————。
2、京剧:——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以——和——为基础。
(三).阅读教材,第三标题“书画的成就”完成学案。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新部编本03

学生阅读课文、插图、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并进行小组活动、思考回答:
1、紫禁城是个什么样的建筑?
2、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什么不同?
学生阅读112-114页本目课文以及插图、人物画像、文献资料等,作读书标记并思考回答:
1、根据113页“动脑筋”: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你学习?
1、雄伟的紫禁城
指导学生归纳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引导学生认识这其中包含着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思想。
2、明长城
指导学生在112页地图上标出明长城的东西两端。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2、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三)巩固小结
1、明朝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启示作用?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教学重点
北京紫禁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美中不足”的时代特点
2、李时珍的代表作是哪一部?属于哪一类?
3、宋应星的代表作是哪一部书?属于哪一门科学?
教师心语:认识明朝科技成就既虽仍位居世界前列,但只是总结传统的古典科技,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今天的学生既应该自尊自信,也应该反对固步自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解释课题:课题“时代特点”的涵义是指明朝初期在世界上还居于领先地位,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特别是清朝时,发展已停滞下来,逐渐地落伍了。
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2)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3)认识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3)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明清时期代表性人物和作品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明清时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2)明清时期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 教学难点:(1)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2)如何理解明清时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
(2)学生分析明清时期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
4. 案例分析:(1)教师介绍明清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和作品。
(2)学生分析这些人物和作品的特点及其意义。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四、课后作业2. 请学生选择一位明清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或作品,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1. 教学目标:(1)了解明清时期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2)认识明清时期科学技术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明清时期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学案(精选4篇)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学案(精选4篇)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学案(精选4篇)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学案篇1课题: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学案一.明确目标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认识:明朝时,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学习重点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建筑特点学习难点明朝科技发展的条件二.前置自学1. 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
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城中心的,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朝代不断整修,但大规模的修建则是在。
明长城东起,西至蜿蜒多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3.由于明朝的提高,的繁荣,促进了的发展。
涌现出了许多科学巨匠和巨著。
其中,卓越的医药学家编写的是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写的,反映了明代我国的生产面貌。
还强调相协调,相配合,外国学者称它为“ ”。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是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最后阅读材料)三.交流展示四.合作探究明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向科学家学习些什么?五.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和北京故宫,修建于():a.秦朝b.唐朝c.明朝d.清朝2.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外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术b. 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c.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d.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3.关于《天工开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部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b.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c.介绍了许多西方的科学知识4.“万里长城第一关”中的第一关是指( ): a .山海关 b.嘉峪关c.居庸关d.函谷关[来源:]5.秦长城和明长城的相似之处是( )①都是为了防范北方民族南侵②都有一万多里③都东起辽东地区④都西到甘肃境内a. ①②③④ b.① c.①② d.①③④6.明朝的北京城的紫禁城是指( ):a.京城 b.宫城 c.皇城 d.外城7.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的正确说法是( ) :[来源:第一范文网]a.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b.东起辽东半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过程与方法:
讨论: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
设计一张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简表。
讨论: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 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难点: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特点。
北京紫禁城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物,不仅表现为气势宏伟的三大殿和风格绮丽的角楼等,还突出地体现了皇权至上的设计思想。
《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课前准备:
图片《北京明代皇极门》、《北京天坛》、《北京八达岭长城》、
《嘉峪关长城》。
地图《秦长城》、《明长城》
表格《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简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部分:
由秦始皇、匈奴、孟姜女几个词,你想到了什么?生答:长城。
宇航员到达月球上,只能看见地球上的哪两个生答:长城
建筑物?和金字塔。
(二)讲授部分:
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
1.北京城
展示图片《北京明代皇极门》、《北京天坛》等。
讨论: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
学生分组讨
论,选几位
代表发言。
答案要点:
城市布局严整。
北京城有三重,最里面
是宫城,又称紫禁城,是皇宫所在地。
宫城
外面是皇城,有祭祀祖先的太庙和显示皇权
的太社稷。
左庙右土的形式是中国都城建筑
的传统形式之一。
皇城外面是京城,中央官
署分列于皇城南边两侧。
B、北京城以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两边的街
道和建筑,左右对称。
这种相对称的建筑形式
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北京城建筑特色之二,
就是突出皇权之上的原则。
宫城是皇帝生活和
处理政事的地方。
宫城占地72万平方米,共有
房间九千多间,分布在皇极殿(太和殿)为中
心的六大殿周围,形成巨大的皇宫建筑群。
皇极
殿是皇帝召见文武百官和举行庆典的地方,其雄
伟的造型,凝重的气势,给人心理上造成一种沉
重的压抑。
皇城正门承天门(天安门)前石狮、
巨石雕刻、华表等,显示着皇权的神圣。
2、明长城
展示图片《北京八达岭长城》。
你们去过长城吗?站在长城上你将会有什么样学生自由
的感受?提到长城,你会想到什么?发言。
秦长城东起哪里,西到哪里?生答:东起辽东
展示《秦长城》图。
西至临洮。
明长城东起哪里,西至哪里?生答:东起鸭绿江,
展示《明长城》图。
西至嘉峪关.
比较一下:秦长城与明长城有什么不同之处 ? 学生自由发言 . 答案要点
A、明长城东部重要地段,多用条石和层砖砌成,
而秦长城为土筑。
B、明长城在一些重要关隘都修筑了坚固,
实用的关楼。
展示图片《甘肃嘉峪关长城》和《山海关》.
科学巨匠和巨著:
动手设计一张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的简表. 学生分组讨论,
(包括作者、著作、类别、影响) 选代表上台板书.
讨论: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选
几个代表回答.
答案要点:
李时珍: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
创新勇气,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
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
耻下问的谦虚态度,27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
宋应星:对只追求功名利禄者的蔑视等。
徐光启:坚持从利国利民出发并一再敦促,
终于使利玛窦应先译<几何原本>一书。
(三)课后作业:
调查报告:你家乡现今是否还保持着明清时代的建筑或工程?你对这些建筑和工程的保护工作满意吗?你有什么建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