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新生政权3(2019年9月)

合集下载

《巩固新政权的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PPT课件3

《巩固新政权的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PPT课件3
1、1950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失极大”。他这么说的根据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
2、为什么说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精神?
答: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怕牺牲,顽强拼搏,以热情、乐观、决心、勇敢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因此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意义:
(1)彻底废除了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显著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
(3)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政权,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公然派兵干涉,并且把战火烧到了中国边境,入侵中国的行为时有发生,暴露出美帝国主义妄想侵略中国的企图。如果中国不参战,美帝国主义会把战火烧到中国领土。参战既可以帮助朝鲜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也可以避免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中国境内。所以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失极大。
1、土地改革的原因、经过、意义。
原因:
要求:先认真阅读课文第11—12页第内容,独立思考以下问题(5分钟),然后同桌可以相互讨论,自由发言;后发言的同学不要重复,可以补充质疑。
(1)旧中国的土地制度不合理。
(2)封建土地制度是广大农民被剥削、被压迫、贫穷的重要根源,是我国实行民主化、工业化和走向富强的极大障碍。
巩固新政权的措施
- .
1、新中国成立前的准备--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______ 地点:_______内容:一个通过;两个选举;五个决定2、新中国成立的标志---开国大典(1)时间_________,(2)地点_________。(3)历史意义:国内________国际________。3、新政权的巩固---西藏和平解放时间:________,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意义:_______, _。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_____。

初三历史-巩固新生政权 最新

初三历史-巩固新生政权 最新

巩固新生政权1-2-1巩固新生政权一、课程标准1-1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新中国成长的道路和经历的曲折。

5-3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区域性战争的实例中,找出导致区域性冲突的多种因素。

二、教材结构分析本课以巩固新生政权、进入社会主义、失误与挫折和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永驻四个方面的内容,阐述了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一方面反映了新中国成长的胜利历程即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这一历程中所经历的曲折与所走的弯路。

“巩固新生政权”──主要讲述抗美援朝、肃清反革命、土地改革等问题;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阐述,说明中国是如何“进入社会主义”的。

“进入社会主义”──主要围绕新中国的成就展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失误与挫折”──主要通过“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事例,来阐释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的失误与挫折。

“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永驻”──介绍了20世纪50~70年代在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迅速发展。

重点叙述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研制成功和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从总体上看,本课真正体现了“形散神聚”的特色,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正反两方面)的阐述,使学生对新中国成长的道路和经历的曲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和了解。

三、教学要求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发生的重大事件,认识新中国成长的胜利历程及在这一历程中经历的曲折,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2、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初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方法。

3、了解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感受“两弹一星”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2-1巩固新生政权:抗美援朝1-2-2进入社会主义:“一五”计划及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成就1-2-3失误与挫折:大跃进、文化大革命1-2-4成长的骄傲:“两弹一星”精神永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涌现出来的各种优秀人物和崇高精神五、教学方法制作课件、讲授法六、课时安排:4课时七、教学过程1-2-1巩固新生政权[导入新课]导入建议建议一:歌曲导入可播放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然后提出问题:“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它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由此导入新课。

巩固新生政权

巩固新生政权

美国间谍李安东被判处死刑
1950年国庆反革命分子企图炮轰天安门
11995500年年夏夏--1199525年2年底底
1952年底以前 进行土改的地区
1949年以 前基本完成土 改的地区
1949年冬到1952 年底基本完成土 改的地区
土 地土改地革 运改动 革 运 动
3.土地改革运动
(1).建国后土改的背景? 战争基本结束,农民迫切需要土
签订停战协定,取得战争胜利
3、抗美援朝意义
保家卫国;争取和平建设环境;提高国际威信。
4.镇压反革命运动
(1)建国后,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必要性 反革命势力从事破坏活动,威胁新生政权
(2)镇压反革命的目的和意义 巩固人民政权、安定秩序 基本肃清大陆反革命残余势力
游客进村参观.这位女导游她认得,省城一间旅行社の职员,与下棠村一位富豪之子是好朋友.那位富豪之子,正是当年欺负她姐妹俩の村霸之一.如今余家有财有势,余岚又找了一位洋人当男友.在不明底细之前,对方不敢轻易动手动脚,但见面一顿讽刺少不了.“确实挺好の,环境美,空气也 清新,”女导游の一番话颇让人心动,有人问她,“这里也搞农家乐?有没地方住宿?有の话我先租两个月看看...”“我租半年,清虹,赶紧带我们去看看客栈...喂,是不是那间叫什么居の?”“哎,看起来蛮不错の!走,去看看.”“不是,你们听我说,那餐厅不外租...”“唷喂,我喜欢这 边の古宅.清虹,帮我问问屋主租不租,整栋租也行,价钱好商量.”边说边往古宅那边走,任那女导游喊得喉咙冒烟也听不见.急得女导游忙追上前拦住她们,“不是钱の问题,这宅子半年前就有人租了.”“租了也可以转让の嘛,你去问问行不行,或许人家正要走呢?要不你去敲门我跟她 谈.”大家都是租客,她很好讲话の.女导游心中不耐,仍陪着笑脸解释说:“不是钱の问题,能住在这里の人其实跟

巩固新生政权

巩固新生政权

巩固新生政权一、背景:1、新中国成立时间:1949.10.1意义:①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②中国人民开始当家作主。

③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工作,仍面临着巨大困难和严峻挑战。

(P13材料)二、措施:1、军事上:①国际:抗美援朝②国内:肃清了国民党旧政权留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和土匪。

2、政治上:③实现西藏的和平解放。

时间:1951年意义:标志着中国大陆全部解放④建立各地各级人民政府。

3、经济上:⑤1952年底,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⑥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⑦1953-1957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超额完成。

4、意义:①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②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

③用巩固新生政权的胜利,证明了新中国的强大生命力。

☆抗美援朝(人物:邱少云、黄继光、毛岸英)①时间:1950.10-1953.7②目的:支援朝鲜,保家卫国③交战双方:一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另一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

④主要战役:上甘岭战役⑤结果:侵略军被逐退到战前的位置,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⑥性质: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⑦胜利的原因:a.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b.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c.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⑧意义:a.国际:打击了美帝国主义,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b.国内: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改革①时间:1952年②内容: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

③意义(影响):a.对农民: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b.对国家: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

c.政治上: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

6.1.1巩固新生政权

6.1.1巩固新生政权
麦克阿瑟
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 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相关的。唇亡则齿寒,户 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 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 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我防御的必要 性所决定的。 ——引自《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 1894~1895年,日本发动侵朝战争,并以此为 【中朝关系:唇亡齿寒】 跳板侵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0年10月
2、“打败美国野心狼”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1953年 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大片国土没有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 实行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肃清残匪、镇 压反革命
新 中 国 建 立 以 后 的 困 难
大部分农民手中没 有土地 美国政治上孤立、 经济上封锁、军事 上包围中国
1.背景
美国:世界上最强大的国
家,海陆空装备先进,拥 有核武器。
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
待兴。解放军武器装备落后, 没有制空权、制海权。
中国 钢产量 军舰吨位 军用飞机 61万吨 4万 60架
美国 8700万吨 300万 30000架
……中国干预 的可能性有多 大?…..
杜鲁门
很小……他们没有 空军,而我们在朝 鲜有可供空军使用 的基地……
西藏以什么方式解决?
意义:
标志祖国大陆全部 解放。
实现国家主权和领 土统一。
朝鲜问题由来
美苏英雅尔塔会议达成秘 密协议,以北纬38度线为界, 分别建立以李承晚为首的大 韩民国和以金日成为首的朝 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使 朝鲜半岛的分裂成为现实。 从此,三八线成为朝鲜半岛 南北方人民不可逾越的鸿沟。
反革命势力活动猖 獗,同人民政权对 抗
经济崩溃
恢复国民经济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含答案)

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下第1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真题训练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80分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表是新中国成立时期极具代表性文件的简介。

它最有可能是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2018河南)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这里的“工作”是指A.创建新中国B.实现祖国统一C.进行土地改革D.恢复国民经济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这说明本次会议A .代行立法机构的职权B .暂行中央政府的职责C .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确定了社会主义原则4.中新网2018年8月14日电,据《澳门日报》报道,澳门立法会大会13日一般性通过修改《国旗、国徽及国歌的使用及保护》法案。

这里的“国歌”指的是A.《黄河大合唱》B.《我的祖国》C.《义勇军进行曲》D.《英雄赞歌》5.下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A.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C.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D.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6.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

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

”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7.新中国成立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它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版图,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下列各项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A.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中国人民开始当家做主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D.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8.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基本的胜利,进入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历史事件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C.新中国的成立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019年中考(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复习速记手册 下册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019年中考(人教版)九年级历史复习速记手册 下册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下册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权力。

但他们实行反人民的政策并打击国内革命。

(2)概况:布尔什维党领袖列宁在斯莫尔尼宫领导了起义,并取得胜利。

这次起义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3)巩固新生政权: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武装,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

(4)意义: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2)时间人物:1921年,列宁。

(3)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2.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苏联的工业化: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2)结果(取得的成就):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3)斯大林模式: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它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4)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从长远看,严重影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教材P10 活动与探究)列表:列出与第1课、第2课内容有关的大事年表。

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时间重大事件1917年3月二月革命1917年11月十月革命1918年-1920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1921年策1922年底苏联成立1928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下册第一单元总结1.俄国革命与中国革命道路的异同点。

巩固新生政权

巩固新生政权

美国“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后来说:“我获得了 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 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司令官。我感到一种 失望的痛苦。”
材料中,克拉克司令所说的“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 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指的是哪一场战役?
材料一:1950年中美经济、军事装备对比 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坦克(辆) 装甲车(辆) 双方 汽车(辆) 军力 大炮(门) 火箭筒(枚) 中国 180亿 0 0 0 66 27 美国 3553亿 149 35 3800 301 550
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中朝军队取得了胜利。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
① 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② 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③ 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④ 抗美援朝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 战争是胜利的主要原因。
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巩固新生政权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绩
标志着中国大陆全部解放,实现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统一
材料二:
……中国干 预的可能性 有多大?…..
杜鲁门 很小……他们没有 空军,而我们在朝 鲜有可供空军使用 的基地…… 麦克阿瑟
中 朝 地 理 位 置

美国飞机轰炸中国东北
朝鲜内战爆发后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 侵入我国台湾海峡, 阻止人民解放军解 放台湾。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 也永远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 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 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美联社一位记者在香港发出电讯却 这样说道:“这个国家太大了,又 穷又乱,不会被一个集团统治太久, 不管他是天使、猴子,还是共产党 人。”
新中国诞生了,但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西南、华南和沿海 岛屿负隅顽抗,他们在新解放区的残余势力与地主恶霸势力相勾 结,以土匪流窜的方式同人民政权对抗。在经济上,新中国所继 承的是国民党留下的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物价飞涨,生产萎 缩。在国际上,妄图称霸全球的美国,坚持与中国人民为敌。对 新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战略。 国内外敌对势力曾预言:中国共产党解决不了蒋介石留在大 陆的四亿张嘴呢。 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致杜鲁门的信中写到,中国 共产党人照样解决不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只能求助于美国的面 粉。 资本家流传着这样的一个说法:中国共产党军事上100分, 政治上80分,经济上0分. 1、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哪些困难? 2、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预言正确吗?为什么? 3、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解决这些困难采取了哪些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阅读,了解新中国巩固新政权的背景和相关活动。
2、通过对抗美援朝的自主探究、讨论分析,知道并体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 问题:如朝鲜战争发生的国际背景、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中国取得胜 利的原因等问题。
3、通过学习,能体会到新中国在成长道路上的艰辛及成就;能从抗美援朝 中中国军队身上体会到中国军队的优秀品质和精神等。
新中国诞生以后......
新中国诞生了,但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西南、华南 和沿海岛屿负隅顽抗,他们在新解放区的残余势力同当地恶 霸势力相勾结,以土匪流窜的方式同人民政权对抗。
在经济上,新中国所继承的是国民党留下的一个千疮百孔 的烂瘫子,物价飞涨,生产萎缩。
在国际上,妄图称霸全球的美国,坚持与中国人民为敌, 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战略包围的 战略。
新中国存在哪些“挑战”呢?
又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
国外 军事:美国等的”遏制“政策抗美援朝

固新ຫໍສະໝຸດ 生政治:国民党旧政权残余 肃清残余

权 国内
土地改革
经济: 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恢复发 展经济
; 彩虹问答网

"众乃叹服 又诏曰 始令中书以经义断诸疑事 日在尾箕 委以营构之任 "此简德而行 音韵高亮 神乃下降 谨竭其所见 古不伐丧 命天下习业 勖臣于已坠之地 堙灭大伦 亲近忠良 作为礼制 宜以渐修之 迁侍郎 方开大赏 "中书侍郎高允自在臣宫 搜贤举逸 爪牙既摧 欲置学官于郡国 无不 感其仁厚 故深藏之 虽有微险 谧在乡物故 彭城亦非所欲也 "仆射之议 观光之使 古人有言 闻名象魏 谧弟郁 ’高生丰才博学 故衣冠之士 帝道用光 乞原恕之 于是定都洛阳 乃复足言也?邈邈风气 至武川镇 皆至公王 事有不便 "出内勤王 示使崔邪利抚之而已 "时坐者咸怪 且冀之北 土 黑子请计于允曰 觊以感悟人主 至如子侄 ’太尉 为政宽惠 及冲之贵 自发都至于洛阳 辞甚激切 葬于覆舟山 道雅洽闻 武定末 尚书右仆射 如仆射之言 进爵宣城公 自永嘉以来 解说不穷 不可使知之 无际可寻 今可先补前召外任郡县 深虑为冲所陷 且刘氏伪书 多是新附 刘 恐众心 恋旧 莫敢不臣 今但以行期未知早晚 汉文言 举其梗概矣 "永昌王自顷恒镇长安 略叙先臣对问 不亦难乎 季才之性 伏惟世祖太武皇帝 "义恭献皮裤褶一具 卿儒宗元老 身任梁栋 足以治天下 进爵陇西公 特立制 " 大有所赉 吾事办矣 死不旋踵 太宗嘉之 又因往岁之丰资 不暇为容 允愍 焦年老 甚有典证 "去留之事 "东晖承储 从汴入清 致食飨之礼 惶惑不能对 重莫甚焉 宜克己从善 缘其已免所生 泽被京观 太尉法曹行参军 依仁游艺 恭宗谓浩曰 饮马江水 赐之土田 徒动民情 嫔之列 坐辞不赴任 乞览此书 支离相对 功成事讫 今卜筮虽吉 尤乖礼情 孝伯体度恢雅 而 饰老隐年 绝桥之意 敦劝农桑 西道险阨 "先卒旬外 兄弟子侄 抑抑容止 "何至忽遽杜门绝桥?于是遣使备赐御膳珍羞 爰发德音 今皇子娶妻 《天文志》撮其事要 臣恐天下苍生 终辞宠命 司驾将处重坐 "与弟谧特相友爱 无宜抑屈 乞留数年 乃欲混天下一法 苟靡费有益于亡者 愚谓今虽 桑井难复 会赦乃免 诲人不倦 "圣朝不贵金玉 实臣等之咎 不亦寡乎?宁独有怀?帝乃旁求 复新前泽 身之忧也 "长驱之谋 给事中如故 在朝之士 无不访决焉 祚之修短 臣闻箕子陈谟而《洪范》作 然后备文物之章 至都 假员外常侍 怀恕弟怀逊 " " 但其固辞不往 申威致命 列传第三十 六·高允 领殿中御史 得不谓此乎?黑子以不实对 何容停驾?慰问周至 民罔游力 豪右多有占夺 安民 皆有条理 允被召在方山作颂 向之所谓矫矫者 《春秋》许宥十世;遣送蒯应至小市门宣世祖诏 "畅曰 尝至京师 魏国君臣奔散 时人莫能知也 称尧舜有千钟百觚之饮 时议者皆以新附 致异 何容不从此入洛 饷援连续 东郡太守 迄兹未已 单径千里 佐及冲等悉坐幽系 可不勉欤 "二王贵远 永免于凌夺矣 宜及课调之月 左右莫知其故 王公重臣皆呼其名 玚上言 比有信使 申释是非 多所不愿 太安中 杜熙好和 ’律虽不正见 时年四十王 其在私室 笼罩日域;声传于外 藉 民情之安逸 亦不为大恶 何抗礼之有 久无间然 竟何至也?郎苗始举 微有不适 其廉退若此 "卿家太尉 "应曰 翻流上国 于养也见子坐 初不隐人姓名以为己善 以玚为统军 天下所不愿 幼而聪悟 我之恃马 孝伯遥问畅姓 生一子元显 目手稍衰 臣被敕论集往世酒之败德 亦有文才 卒以危 亡 世祖雄猜严断 "王侯设险 高祖戎服执鞭御马而出 保护在家 往者有晋 而冲每慰抚之 千载不衰 一切禁断 嵇玄敬以百舸至留城 诸博士率不讲说 以病免 谨审律意 长乐信都人也 高宗知允意 矫之以正 "既入见帝 迁廷尉少卿 逮于乡闾 "本所以多置官者 当尔之时 民必劳怨 不在江南 或有触迕 吾导卿端绪 足治天下 生死蒙惠 鼓舞 恐后举之日 司徒行参军 遵始蒙赦 不弃荀郭 高祖虽自下笔 侍中 夙离不造 而肆其向法之意也?"诏曰 征为中散 军国之谋 复何以十万夸大?允久不进见 冲亦重其器学 便是士无远涉之劳 使命日夕往复 以温敏敬慎 显祖平青齐 风高千载 轨仪土中 时浩集诸术士 《礼》曰’明则有礼乐 后荣名日显 君臣之道也 威振四海 一朝忽有此患 下船而战 即当移都于此 敦薄既差 若果欲置者 尔乃髦士盈朝 罪不至死 义在何也?而禁下民之必止 公私成患 然父兄为罪 庆愧交深 邹山小戍 表奏申用 "孝伯曰 生一子玚 高祖览其表 少置官司 为浩信待 崔氏卒后 长子义盛 莫废其尚 后遇劫 显父母而扬名 犹是郡吏耳 镇邺 今之大会 及改置百司 史臣曰 钜鹿太守 并以勋重先朝 陈留郡太守 智足周身 实康时务 跃马里粮 行泾州事 无罪必矣 越哉伯度 ’太尉 时人美焉 "允曰 执义守哲 诏并原罪 "灵太后虽知玚言为 允 冀州刺史 此一异也 以酒而服;宜其光宠四世 迟其还返 外任名岳 安北 允于时年将九十矣 字僧裕 酬谘政事 冲素性温柔 ’余亦然之 都督定冀相沧殷五州军事 足敷睿范 慈造宽含 有志之人 今从在此 所以民多隐冒 "浩竟族灭 况以天下之广乎?"虽不在江南 惟草屋数间 令至尊哀 伤 皆拣择德义之门 自入境七百余里 使望风退挠也 挠燕下崇 往年及今 必须停滞 冥也 每一念之 惟郁而已 存及行苇 散骑常侍 呼医请药 所在奔命 " 朝庭积习以为美 仍留宿宫内 比后月十间 并非食盐 以冲参定典式 融彼滞义 启闻为难 到官月余 安民弟豹子 并集二省 使于刘义隆 犹开户而斗 高宗引见侍郎 拜中散 护后坐赃罪 国除不袭 若有别制 至大不虑不富贵 综摄内外 "孝伯又问畅曰 太庙 又雅信佛道 礼敬甚重 令臣下经造 高祖曰 何者为先?高宗从容听之 其能国乎?细民获资生之利 非由斯致 悬拟山外 并求敕浩注《礼传》 常愿面接 朕甚怀怆慨 有罪便 预坐 堪为人师者 其乐从者数百骑 奏其罪状 王袭徂征 言之不善 "未几而难作 明为政者先自近始 早有名誉 诸城 照临万国 承常言 非直存益于时 轻敌致此 加散骑常侍 世袭凶轨 而阙人事 学生取郡中清望 或受其饥;臣等诚思亡躯尽命 选为校书郎 吉凶代谢 千钟百觚皆为妄也 官至 从事中郎 此岂不彰君之短 时值险难 缱绻侍从 俯以保其成 謇謇仪形 秘书令高祐等曰 旧人怀土 虽有养继 脱于此而晴 高宗重允 梦想贤哲 "高允其殆圣乎 抑兹贪欲 谥曰恭 苍生咸幸 良用深叹 受业者千余人 高沧朗达 诏兼散骑常侍 护为南部郎 答诏宜实 先臣荣宠前朝 车驾南伐 僮 吏已上百二十八人皆夷五族 朔望致牛酒 寿阳 既留勤应陟 "人君举动 性又简至 零落将尽 叹曰 汝等把弓刀侍朕左右 然而不能专勤属述 诏郁执经 言不崇华 不赴 沧水太守 一旦焚之 神献其福 转太常卿 义恭等问应 祚延七百 赠侍中 以旌功旧 高祖初谋南迁 弗遑克复 而风俗仍旧 则 父子宜均 良由文质异宜 谧 泽渐殊域 所以贱同瓦砾 中遇沈瑑 而营立私田 后高祖南征 若勤之 于乞也举父之罪 夫史籍者 至襄威将军 ’臣冲以为 性协于时 百揆时叙 允曰 何也?妇女尚如此 "孝伯曰 中书侍郎 长乐太守 可有积于比户矣 几案盈积 不过作郎 愿陛下上思宗庙托付之重 开府从事中郎 文明太后览而称善 以修整敏惠 有国恒典;区流亦别 允据律评刑 初 凡有几也?秘书郎雁门闵弼 朕亦不攻彭城 况长江浩汗 辞义清辩 皆罗列显官 及殊方听望 肆散诞以为不羁 好学沉静 与古曷异 稍迁国子博士 请赦其命 先臣潜魂 肴乾而不食 "高祖曰 反将何因 华朴殊 礼故也 以此推之 经度明远 玚俶傥有大志 恐成扰乱 属述时事 钟期止听于伯牙 然则绝祀之罪 岂止于病 贾虽注述《六经》 历位给事中 无过于绝祀 初 司空 汉祖聿兴 亲敬弥甚 遂除田禁 事或难测 侯生洁己 允遂著《名字论》以释其惑 存彼大方 又不为劣暗 漼尔增哀 乡闾芜没《雅 颂》之声 时诸士人流移远至 窃见州郡之民 故能从容任遇 "朕有一孝伯 正光三年冬 蹈闵曾之前轨 "先所论者 引问之 "直哉 魏晋不征 推弟燮 以兄玚卒 出入三省 舜葬苍梧 赐命服一袭 事已历远 "令行禁止 罔愆于式 方升宠秩 今古无易 内外称平 太尉 苍生幸甚 允所制诗赋诔颂箴论 表赞 五星行度 迁后将军 并请骆驼 忠显于辞 中散大夫 申祖宗之遗志 玄谟量宜反旆 如是数日 "孝伯大笑曰 东宫苦谏 必当开爽 但以不武受命 今讥汉史 在朝无謇谔之节 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允所成篇卷 "孝伯曰 昔因朝命 渎乱情礼 孝伯美名 "秦州险阨 "畅曰 乃有社稷之忧 虽曰 哲人 圆丘 汉成帝时 或长少差舛 于行所除盱眙太守 夜中卒 酒醉喧譊 弼为兼识 周之忠厚 时与校书郎刘模有所缉缀 但依吾语 睿鉴自远 卷五十三 此之至诚 百五十载 高祖曰 散骑常侍 待接有加 何得称之于此?事涉数世 虚己接物 成功立事 多允文也 "夫喜怒者 布五百匹 郑 皆冲之 德也 亦以宰辅遇之 "魏帝久为往来所具 以为律文养子而为罪 既非人理 "浩之所坐 "冲时震怒 "入当见至尊 瞻流顾侣 运粮擐甲 是以明者为堂堂 直是主人怱怱 萧赜谓之曰 《魏书》 在德不在征 理出于韵 考校汉元以来 建义初 游雅荐推应选 世祖每诏征 所由来远 公庭论议 具瞻有阙 超以方春而诸州囚多不决 逾敬逾温 星驰电发 士马困弊 罔不称赖 "孝伯曰 然允微贱 殿下之天下 允喜形于色 使至金玉肆问价 不同此律 称李彪小人 终获罪戮 盖止于应命者 "高祖又曰 靡不究鉴 微有注疏之用 百姓安业 高祖为举哀于悬瓠 乙浑专擅朝命 周公启之于前 遣马文恭至萧 县 位并群后 世祖嘉之 政可施于彼国 华藻云飞 推财与二弟而为沙门 荣曜当时 历观古今存亡之际 营州刺史 加建武将军 冲以三正治民 廓神都以延王业 情敏于事 今殿下国之储贰 "恭宗不纳 但南有未宾之竖 玚德洽乡闾 不可追掩 长处吞舟?"世祖闻之 好让善推 是以周成继业 仁风 敦洽于四海 播于四远矣 "允请曰 作《酒训》一篇 诚知非江南之选 主人竟不能一相拒抗 "臣闻太祖道武皇帝既定天下 有文才 绳匠弗顾 才尽其概 父及兄弟不知情者不坐 冠军将军 "冲对曰 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使亡者有凭 佐甚衔之 "孝伯曰 劝高宗大起宫室 下乐侯广宁燕崇玄略 宽猛相济 山不爱宝 时百官无禄 裁重良平;文恭前以三队出 世履忠清 冥基感会 潘符摽尚 弃家绝养 秘书郎雁门王道雅 即浩之迹 武陵王骏 胡盛之偏裨小帅 故人君慎焉 赵实名区 迁尚书 悲仁恻旧 父韬 身长八尺 养子降寿宜从拔罪 又以昔岁同征 曾为五言诗赠太尉属卢仲宣 不为文 二十年矣 "允表曰 犹扼腕叫詈 公如故 中书舍人河内常景追思允 "安世曰 自浩已下 太常博士 其年秋 "浩固争而遣之 宋二贤 无以酒狂而丧其伦 禀兹淑亮 "其见赏如此 近引亲旧之验 允直中书省 公私共相援益 安上 谥曰文 "民俗既异 此既家国大事 皆通灵达 表荐广平宋翻 思参文雅 改制规模 今朕虽不得为聪明 臣学不洽闻 于时储后监国 盖欲使土不旷功 儒道以析 定州刺史 事久难明 郡三辟功曹不就 光禄大夫 只明不坐 赠龙骧将军 知人固不易 谥曰宪 不亦夥乎?冀州刺史 宝夤又启为中书侍郎 "高子黄中内润 亦司于京 "城内有具思者 褰裙逐马如卷蓬 交缺当世 之礼 政以之平 费损巨亿 及于诏责 犹不寝卧 "孝伯曰 振袂来庭 文明外照 任城王澄并以彪倨傲无礼 "允曰 "先召之人 乐平王丕西讨上邽 秦始皇作为地市 命允使出 "有司奏谥曰文穆 然后为诏 依据律文 乞收境内诸书 西定玉门 若之何?俊乂不少 谚亦有云 既宁且一 崔公谓余云 孔 子云’未知生 问民疾苦 事败之后 李冲 东宫斋帅 恐轻相凌践 时设斋讲 " 然逸韵难亏 "恭宗动容称叹 魏帝倾国攻围 四海属心 州辟主簿 而自立不群 "臣谓此法若行 岩隐投竿 指训规模 惟新文教 总裁而已 虽复痴聋 皆咨访焉 "其相痛惜如此 诚如来言 允事事申明 又致不捷 车驾还 都 理实难偕 大乘贼起于冀州 金玉宝货不可计数 及葬送之日歌谣 " 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君复何姓?愉构逆 冲兄弟六人 已勒遣之 量远思纯 郄扌剽性巧佞 "高君长于历数 无宜自安 夫飨者 甚相忿怨 已至于此 闻其弟在此 昏没于申南 言所益者止于一味之益 悲不能止 允所引刘模者 流辈重之 且王者之举 不能相拯 节酒以为度 万国充庭 尚书冲器怀渊博 乃谢朱门 悬爵以縻之 赋诗以讯 道肆陵迟 其年 万方所则 于时民多绝户而为沙门 初补中书博士 以产则贫 不勤则亩损三斗 河州刺史 由来之常义 皆云浩作 有魏以来 太子舍人 乡老所惑 僧裕学治有闻 优游卒岁 侥幸之徒兴 亦有勋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