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

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
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

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在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接收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中选取100例,其中50例采用地塞米松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剩余50例采用基础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纯音听阈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纯音听阈接近的情况下,治疗后的纯音听阈分别为(26.32±12.17)dB与(46.15±19.57)dB,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更具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10例,显效16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达到8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8%,P<0.05。结论:采用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地塞米松;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当前耳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目前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原因仍旧不明确,患者通常发病突然,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天之内出现听力骤然下降的情况,降低频率达到20dB以上,可诊断为中重度的耳聋疾病。本研究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一定时间段内收治的10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中,观察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在13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14.5)岁,包括27例左耳与23例右耳。对照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在15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6±13.5)岁,包括26例左耳和24例右耳。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耳聋患者在年龄、性别、耳聋情况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1]

纳入标准:(1)患者耳聋情况突然出现,时间在数分钟至3d内不等,属于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不同程度受损;(2)患者的发病原因不明;(3)患者颅神经受损,其他神经正常;(4)部分患者出现耳鸣、恶心等情况,但这些情况不会反复发作;(5)患者均签署纳入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有既往听力下降史或因病毒感染等原因导致耳聋的患者;(2)患者入院诊断时间超过1个月;(3)经影像学检查发现患有耳内炎性疾病或听神经瘤的患者;(4)无法使用激素治疗或同时间内接受其他方法治疗的患者。

1.3治疗方法

患者在入院后我院即对其展开治疗措施,包括常规的生化、血液、免疫学检查,确定无自身免疫疾病的基础上,采用听道CT或MRI扫描检查,确定患者无内听道占位性病变。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在10mg地塞米松中加入5%浓度葡萄糖注射液及50ml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并适宜地应用甲钴胺、能量合剂等营养神经的治疗方式给予治疗,10d为一个疗程,1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纯音听阈情况。

1.4疗效评定标准[2]

(1)痊愈:经过治疗后患者达到耳健效果或是恢复之前正常水平;(2)显效:治疗后患者听阈提高幅度超过30dB;(3)有效:治疗后患者纯音听阈改善程度在15dB~30dB之间;(4)无效:治疗后患者纯音听阈改善程度不超过15dB。

1.5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针对两组患者听阈改善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方法计算,分别以t与X2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纯音听阈情况比较(例/dB)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

观察组50 70.29±20.29 26.32±12.17 17.256 <0.05

对照组50 70.71±20.26 46.15±19.57 11.286 <0.05

t值 -1.5 9.273

P值>0.05 <0.05

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纯音听阈改善效果比对照组患者更显著,P<0.05。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50例/%)

组别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10 16 15 9 82

对照组 4 9 6 31 38

X2值 6.235

P值<0.05

由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3.讨论

突发性耳聋疾病发病人群范围非常广,且出现在不同的年龄层次,时至今日,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及机制依旧不明确,患者均呈现血液粘稠度上升、红细胞变形能力大幅度减弱的情况,使得患者的听力感受器功能下降,于是形成突发性耳聋疾病。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

很多,综合治疗通常是医疗人员的首选,有相关研究报道[3]其治疗有效率超过70%。而采用糖皮质激素则能与受体进行结合,对患者特异性的基因转录与表达产生影响,同时也影响到细胞的渗透压和蛋白质的代谢,采用地塞米松则因其本身的抗病毒性和消除水肿、抑制毛细血管扩张等作用促进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在本研究中,采用地塞米松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的纯音听阈为(70.29±20.29)dB,治疗后为(26.32±12.17)dB,而采用基础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纯音听阈为(70.71±20.26)dB,治疗后为(46.15±19.57)dB,治疗显著性明显没有观察组患者好,P<0.05。在临床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痊愈10例,显效16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达到82%,而对照组患者痊愈4例,显效9例,有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仅为38%,明显无观察组治疗效果好,P<0.05。

综上所述,地塞米松是突发性耳聋疾病良好的治疗药物,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嘉宁,汪春晖.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07):18-19.

[2]梅海军.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11(12):81-83.

[3]梁丹,赖丹.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33):4181-4183.

混合氧对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

混合氧对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的有效综合治疗方法,观察混合氧对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药物+混合氧治疗组50例,单纯药物治疗组50例,观察对突发性耳聋的总体疗效,对比两组之间疗效的差异。结果100例总体治愈率和有效率(包括治愈、显效、有效)为24%和83%,药物+混合氧治疗组治愈率与有效率分别为26%和92%,单纯药物治疗组的治愈率与有效率为22%和74%。药物+混合氧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混合氧治疗有助于提高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有效率。 标签:突发性耳聋;混合氧;疗效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有时可在3 d以内,可伴有耳鸣及眩晕,自De Kley于1944年首次报道以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大约为8/10万~ 14.6/10万[1]。其发病原因目前不甚清楚,一般认为内耳血循环障碍、 病毒感染可能是主要的病因。对于突发性耳聋,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采取扩管、抗凝、激素及高压氧等综合治疗,其治愈率和有效率各家报道不一。本人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 100例的临床资料,现将其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笔者随机抽取了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00例,其中药物+混合氧治疗50例,单纯药物治疗50例。观察组(药物+混合氧治疗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70岁,平均(40.5±4.0)岁;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7~70岁,平均(40.8±4.0) 岁。全部病例依据1997年4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2],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病史,符合在数分钟至3 d突然发生耳聋,经专 科检查及乳突CT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耳聋,纯音听阈测定提示,患者听力曲线为感音神经性耳聋且多为中或重度耳聋。其间笔者发现一些疑似突发性耳聋患

用好地塞米松

用好地塞米松,让肿瘤患者充分获益! 作者丨宋芳华 来源丨医学界肿瘤频道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让我们爱恨交织的药物,其疗效与副作用都很突出。 但在肿瘤科,它是很重要的药物,可以应用于晚期患者,或者用于某些肿瘤的治疗,或者用于减轻放化疗损伤……而地塞米松是一种长效且廉价的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中更常使用。 一、地塞米松与恶病质、乏力、疲劳 ① 地塞米松能够促进食欲、增加体重,改善晚期患者的恶病质状态; ② 研究显示每天 4 次,每次 0.75~1.5mg 地塞米松口服能够显著改善癌症患者食欲; ③ 地塞米松能够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体力状态以及躯体不适; ④ 对于有明显癌症相关疲劳的晚期癌症病人可以使用 1-2 周的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或根据患者病情而定; ⑤ 据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 Bruera 等研究证实:地塞米松(4mg/次,每天两次口服)在降低晚期癌症患者乏力发生率方面的作用优于安慰剂; ⑥ 晚期患者很多受苦于乏力、疲劳、缺乏食欲,晚期患者生存期有限,更应重视地塞米松的获益,充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⑦ 也要注意地塞米松对睡眠的影响,晚期患者也可能受苦于失眠,也应注意改善患者睡眠。 二、地塞米松与脑水肿 地塞米松可用于脑部原发肿瘤与脑转移瘤导致的脑水肿的治疗中。

作用机制: ① 稳定细胞膜; ② 通过抗 5-羟色胺作用来稳定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和预防脑水肿; ③ 恢复损害脑组织的血流自动调节,减轻毛细血管外漏; ④ 减少脑脊液的生成,促进脑水肿的消散; ⑤ 有助于重建细胞内外液中钠、钾离子的正常分布,改善脑水肿区域的脑血流,有助于神功能的恢复; ⑥ 能够增加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源过率,有利于脱水利尿; ⑦ 抑制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 ⑧ 可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使用方法: ① 与利尿剂、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联合使用; ② 首剂静脉推注 10mg,随后每 6 小时肌内注射 4mg,一般 12-24 小时患者可有所好转,2-4 天后逐渐减量,5-7 天停药。对不宜手术的脑肿瘤,首剂可静脉推注50mg,以后每 2 小时重复给予 8mg,数天后再减至每天 2mg,分 2-3 次静脉给予。临床也常每次用 10-20mg,静脉滴注,每日 1-2 次,使用时间视病情而定; ③ 对于病情较轻者,不常规应用; ④ 给甘露醇三小时后,给地塞米松,可延长脱水时间;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突发性耳聋(ICD-10:H91.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05年,济南)。 1.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 2.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或重度,甚至全聋。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 以上。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3.病因不明(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4.可伴耳鸣、耳堵塞感。 5.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 6.除第八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05年,济南)。 详细询问病史,积极寻找病因,尽早介入治疗。 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并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3.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 4.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抗凝药物。 5.神经营养类药物。

6.其他治疗,如混合氧、高压氧等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5-1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91.2突发性耳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纯音听阈测试。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清病毒学检测;

暴聋中医临床路径

暴聋(突发性聋)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突发性聋的患者。 一、暴聋(突发性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暴聋(TCD 编码:BRE070)。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突发性聋(ICD-10 编码:H91.201) 。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2005 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暴聋(突发性聋)临床常见证候: 风邪外犯证 肝火上炎证 痰火郁结证 血瘀耳窍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暴聋(突发性聋) 。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暴聋(TCD 编码:BRE070)和突发性聋(ICD-10 编码:H91.201) 。 2.病程4周以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压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 (6)专科常规检查 (7)纯音听阈测听检查 (8)声导抗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影像学检查(CT/MRI)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邪外犯证:宣肺解表,散邪通窍。 (2)肝火上炎证:清肝泻热,开郁通窍。 (3)痰火郁结证:化痰清热,散结通窍。 (4)血瘀耳窍证:活血化瘀,通利耳窍。 (5)气血亏虚证: 健脾益气,养血通窍。 2.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治疗 4.按摩治疗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沐足等。 6.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听力恢复或提高。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DEXAMETHASON 地塞米松(详细说明书)

DEXAMETHASON 地塞米松 醋酸地塞米松............................0.5mg 一瓶200tablets chai200vien地塞米松0.5 dexameyhason acetat 0 。 5毫克 处方只 池djnh :成飞fruang和合能智ainh , coriicoid nhu :nhung表hien迪雄邓桂能,越南,我aay莽荣,富昆克,成飞benh yiem达,benh 何合nhu母鸡suyen ,benh丙氨酸全phoi男子tinh ,成飞benh viem khap VA部viem达khop ,成飞benh viem o垫,大muihong ,benh傅风采dich 。 创志djnh :nhiem viyus ,南安,六khuan蔡氏Part - Dieu三发援hieu六的UC鸿他勉dich loeyt达每天达Trang市aang田北俊trien.viem甘 cach牛粪:uong thaoc trong巴丹安 nguoi曹龙:uong富1-3vien/ngay , tre于:uong富0.025-0.05mg/kg/ngay , hoac西奥池丹氰基十一酸thay thuoc 。 SDK的:消息- 1313年至1303年 存储电导率:筹措; 储存在阴凉,干燥dlace ; 受保护的由轻; 标准:制造商的 规格。 dieukien保泉; 越南kho垫,tranh英桑tieu 传:数据派遣国 ctcp duoc口安江 口gzang制药联合股份公司 288bis阮万库,q ,的北部边境省区kieu ,总磷,芹苴,越南 药物疗法:(071 )891433-891434 传真:(84,71 )895209 地迷是激素类药品,它不可以长期服用DEXAMETHASON是地塞米松的英文名 地塞米松 药理: 本品极易自消化道吸收,其血浆T1/2为190分钟,组织T1/2为3日,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或地塞米松醋酸酯后分别于l小时和8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本品血浆蛋白结合率较其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低.本品0.75mg 的抗炎活性相当于5mg泼尼松龙。 适应症: 适应证同泼尼松龙,本品还可用于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降低颅内高压以及柯兴综合征的诊断与病因鉴别诊断。 (泼尼松龙适应证: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主要用于过敏性与炎症性疾病。由于本品潴钠作用较弱,故一般不用作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 用法用量: 成人开始口服剂量为每次0.75~3mg,每日2~4次。维持量约每日0.75mg,视病情而定。本品静脉给药常用于危重疾病,如严重休克等的治疗,一般剂量,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每次2~20mg;静脉滴注时,应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可2~6小时重复给药至病情稳定,但大剂量连续给药一般不超过72小时。本品还可用于缓解恶性肿瘤所致的脑水肿,首剂静脉推注10mg,随后每6小时肌内注射4mg,一般12~24小时患者可有所好转,于2~4天后逐渐减量,5~7天停药。对于不宜手术的脑肿瘤,首剂可静脉推注50mg,以后每2小时重复给予8mg,数天后再渐减至每日2mg,分2~3次静脉给予。 地塞米松醋酸酯和地塞米松磷酸钠还可用于肌内注射或关节腔、软组织等损伤部位内注射。肌内注射量为每次8~16mg,间隔2~3周注射一次;关节腔内注射量一般为每次0.8~4mg,按关节腔大小而定。[制剂与规格] 地塞米松片0.75mg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 1ml:2mg(2) 1ml:5mg 地塞米松软膏或霜剂0.05~0.1%口服,一日0.75-6mg,分2-4次服,维持量,一日0.5-0.75mg; 肌注(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一次8-16mg,间隔2-3周一次.静滴(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每次2-20mg,或遵医嘱. 时间药理学用药方法参考:长期服药应模拟自然分泌激素规律给药. 早七时服3/4或全量. 下午1时补足全量.1点以后不用药.--[英]D.R.劳伦斯:临床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 禁用慎用: (1)妊娠期用药;糖皮质激素可通过胎盘。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孕期给药可增加胚胎鄂裂,胎盘功能不全、自发性流产和子宫内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人类使用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增加胎盘功能不全、新生儿体重减少或死胎的发生率。尚未证明对人类有致畸作用。妊娠时曾接受一定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者,所产的婴儿需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表现。 对早产儿,为避免呼吸窘迫综合征,而在分娩前给母亲使用地塞米松,以诱导早产儿肺表面活化蛋白的形成,由于仅短期应用,对幼儿的生长和发育未见有不良影响。 (2)哺乳期用药:生理剂量或低药理剂量(每天可的松25mg或强的松5mg,或更少)对婴儿一般无不良影响。但是,如乳母接受药理性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则不应哺乳,由于糖皮质激素可由乳汁中排泄,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如生长受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受抑制等。 (3)小儿用药:小儿如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需十分慎重,因激素可抑制患儿的生长和发育,如确有必要长期使用,应采用短效(如可的松)或中效制剂(如强的松),避免使用长效制剂(如地塞米松)。 口服中效制剂隔日疗法可减轻对生长的抑制作用。儿童或少年患者长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必须密切观察,患儿发生骨质疏松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青光眼、白内障的危险性都增加。 儿童使用激素的剂量除了一般的按年龄或体重而定外,更应当按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儿对治疗的反应而定。对于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儿的治疗,其激素的用量应根据体表面积而定,如果按体重而定,则易发生过量,尤其是婴幼儿和矮小或肥胖的患儿。 (4)老年用药:老年患者用糖皮质激素易发生高血压。老年患者尤其是更年后的女性应用糖皮质激素易发生骨质疏松。 (5)糖皮质激素与感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易发生感染,且多严重,为重要的死亡原因,给予生理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提高病人对感染的抵抗力。非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接受药理剂量糖皮质激素后易发生感染,这是由于患者原有的疾病往往已削弱了细胞免疫及(或)体液免疫功能,长疗程超生理剂量皮质类固醇使患者的炎性反应、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减弱,由皮肤、粘膜等部位侵入的病原菌不能得到控制。 在激素作用下,原来已被控制的感染可活动起来,最常见者为结核感染复发。接受糖皮质激素的病人在发生感染后,因炎性反应轻微,临床症状不明显而易于漏诊。以上说明非生理性糖皮质激素对抗感染不利。但另一方面,在某些感染时应用激素可减轻组织的破坏、减少渗出、减轻感染中毒症状,但必须同时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短期用药后,即应迅速减量、停药。 (6)下列情况应慎用;心脏病或急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憩室炎、情绪不稳定和有精神病倾向、全身性真菌感染、青光眼、肝功能损害、眼单纯性疱疹、高脂蛋白血症、高血压、甲减(此时糖皮质激素作用增强)、重症肌无力、骨质疏松、胃溃疡、胃炎或食管炎、肾功能损害或结石、结核病等。 (7)以下情况不宜用糖皮质激素:严重的精神病史,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新近胃肠吻合术后,较重的骨质疏松,明显的糖尿病,严重的高血压,未能用抗菌药物控制的病毒、细菌、霉菌感染。 胃肠溃疡,骨质疏松,伤口愈合不良等.溃疡病,血栓性静脉炎,活动性肺结核,肠吻合术后忌用,孕妇禁用. 给药说明: 1)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需终生服用生理替代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未发生应激状态的患者每日用氢化可的松20~30mg,或可的松25~37.5mg,根据患者的体重、工作强度适当增减。一日量的2/3在清晨服用,另1/3在下午服用。必要时可加用小量盐皮质激素,注意不可过量,以免发生浮肿、高血压。对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或慢性患者,在发生严重应激状况时需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每日约200~300mg,同时,应采用相应的抗感染、抗休克等措施。 (2)肾上腺酶系缺陷所致的肾上腺增生症,应长期使用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以抑制ACTH的过度分泌,使过多的雄激素减少(21-羟化酶缺陷)。可用氢化可的松,于上午服用全日量的1/3,傍晚服用2/3。如用地塞米松,可每日服用一次。 (3)肾上腺以外的疾病,利用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情况。①急症,如过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往往需静脉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每日数百以至1000mg,疗程限于3~5天,必须同时应用有关的其他有效治疗,如感染性休克应用有效抗生素,过敏性休克时用肾上腺素、抗组胺药。②中程治疗:对一些较严重的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恶性浸润性突眼,应采用药理剂量的人工合成制剂,如每日口服强的松40~60mg,分次服用,奏效后减至维持量,疗程为4~8周。用药剂量和疗程需根据病情的程度和治疗效果而予以调整。③长程治疗:慢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应尽量采用其他治疗方法,必要时用糖皮质激素,采用尽可能小的剂量,病情有好转时即减量,宜每天上午服一次或隔日上午服一次中效制剂(如强的松),

五官科三基试题

五官科 姓名:科室:得分: 一、名词解释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 2、腺样体面容 3、突发性耳聋 4、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5、喉麻痹 二、判断题 1、咽旁脓肿在颈外触诊较易摸到波动感。() 2、患不动纤毛综合征的患者易患鼻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 3、确诊急性化脓性上颌窦炎后,立立即行上颌窦穿刺冲洗,并向窦内注射抗生素。() 4、发生7年的颈部肿块一定是先天性颈部肿块。() 5、食管异物不会引起呼吸道症状。() 6、与耳鼻喉科疾病相关的吞咽困难是指阻塞性吞咽困难。() 7、结核性咽后脓肿一经确诊,应尽早在咽部切开排脓。() 8、外耳道豆类异物最好用枪状镊取出。() 9、颞骨骨折,脑脊液耳漏不止,可用无菌明胶海绵填塞。() 10、耳聋是前庭病变的主要症状之一。() 三、单项选择题 1、气管异物的临床表现不应有的是:() A、咳嗽、憋气、窒息 B、颈部声门下拍击声 C、颈部可触到撞击感 D、喘鸣音 E、两侧肺呼吸音不一致 2、正常情况下,食管镜检查成年男性,送入镜管23 cm(距上切齿距离)可见主动脉弓压迫食管所致的搏动,其方位应是:() A、食管的前壁 B、食管的后壁 C、食管的左侧壁 D、食管的右侧壁 E、以上均不是

3、咽后脓肿引起的呼吸困难,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是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期延长,吸气运动增强,呼吸频率基本不变或减慢 B、是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期延长,呼气运动增强,吸气运动略增强 C、是混合性呼吸困难,呼气与吸气均增强 D、肺部检查见有充气过多的体征 E、以上都不对 4、喉阻塞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喉喘鸣声较响,吸气性胸廓周围软组织凹陷显著,有烦躁不安、不易入睡、不愿进食、脉搏加快等缺氧症状,应诊断为:() A、Ⅰ度喉阻塞 B、Ⅱ度喉阻塞 C、Ⅲ度喉阻塞 D、Ⅳ度喉阻塞 E、以上都不对 5、喉阻塞所表现的呼吸困难是:() A、吸气性 B、呼气性 C、炎症性的是吸气性的,肿瘤性的是呼气性的 D、炎症性的是呼气性的,肿瘤性的是吸气性的 E、以上都有可能 6、小儿急性喉阻塞可有的症状是:() A、吸气性胸骨上窝凹陷 B、缺氧 C、犬吠样咳嗽 D、吸气性呼吸困难 E、以上都是 7、诊断喉阻塞的主要依据为:() A、直接喉镜检查 B、喉部摄片 C、病史 D、喉部CT检查 E、症状和体征 8、因喉部或邻近组织的病变影响喉部通道,引起的呼吸困难称为:() A、喉阻塞 B、喉狭窄 C、喉痉挛 D、喉麻痹 E、喉运动障碍 9、由炎症引起的Ⅱ度喉阻塞,最佳治疗方案是:() A、大剂量抗生素 B、大剂量类固醇激素 C、抗生素加类固醇激素 D、抗生素加激素,同时气管切开术 E、抗生素加激素,准备气管切开术 10、呼吸功能失常的主要表现是:() A、呼吸困难 B、咳嗽 C、多痰 D、呼吸频率加快 E、呼吸频率降低 11、对食管异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食管镜检查不可能发生呼吸困难 B、钡餐透视是诊断食管异物最准确的方法 C、食管各段的异物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D、带勾刺的异物已刺入第二狭窄食管壁不能顺势取出时,不要强行拉出,必要时请胸外科会诊 E、食管异物不会出现致命性并发症 12、下列有关食管异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进食时忌匆忙,尤其吃带有刺食物时更应注意 B、老年人应及时修理损坏的假牙 C、误咽异物后,小者可用进食饭团或韭菜等方法将异物推下,不奏效时及时就医

脉络宁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分析

脉络宁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3-08-16T10:02:47.2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9期供稿作者:张伟1 张玲2 [导读] 双耳发病者按最高疗效计算。结果治愈28例,显效16例,好转13例,无效5例。 张伟1 张玲2 (1莒南县人民医院 276600;2泰安医学院附属医院 271000) 【中图分类号】R746.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9-0122-01 我们自2005年开始采用脉络宁治疗突发性耳聋,并对其疗效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共收治突发性耳聋62例,均符合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采用脉络宁治疗。其中男42例,女20例,年龄在8—72岁,病史长者2月,短者6小时,其中干部18人,工人16人,农民22人,学生6人,伴耳鸣眩晕同存者16例,无伴随症状者15例,病例听力损失情况:(500-2000HZ气导听力平均值)。<60db者18例,<90db32例,>90db12例。 2、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常规用脉络宁,辅以能量合剂、西比灵、胞二磷胆碱及维生素B12等药物,病程15—25天。多数1个疗程。具体方法:成人量:脉络宁20ml+10%的500ml静滴,小儿酌减,两疗程间隔7天,可使用2—3疗程。 二、结果 疗效判断:根据纯音测听结果分为四级。痊愈,听力曲线回升到正常范围,即纯音损失<20db,显放:听力曲线在500—2000HZ,较前平均提高15—30db,无效:听力曲线回升不足15db者。双耳发病者按最高疗效计算。结果治愈28例,显效16例,好转13例,无效5例。 三、讨论 突发性聋是一种常见的,可发生于各年龄组的感音神经性聋,目前多数学者和临床医师倾向于耳微循环障碍和病毒感染学说。基于这一理论一般采用改善微循环和促进细胞代谢类药物治疗。中成药脉络宁其主要成份有云参、牛膝等,经长期临床观察驻药理和生化等方面实验研究证明:该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扩张微血管、改善血液的粘滞性及血液流变性质,抗血小板在所难免聚集,恢复血液动力和血管壁的弹性及组织灌注之功能,从而起到治疗突聋的作用。 本文62例病人中治愈28例占(45.2%),显效16例(占2538%)有效13例(占20.9%),无效5例(占9.7%),总的治愈有效率达到91.9%,与一般资料的报道治疗突聋的有效率相吻合,证明脉络宁突发性耳聋有效。

地塞米松简介

药理作用 地塞米松又名氟美松、氟甲强的松龙、德沙美松,是糖皮质类激素。其衍生物有氢化可地松、泼尼松等,其药理作用主要是抗炎、抗毒、抗过敏、抗风湿,临床使用较广泛。极易自消化道吸收,其血浆T1/2为190分钟,组织T1/2为3日,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或地塞米松醋酸酯后分别于l小时和8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该品血浆蛋白结合率较其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低.该品0.75mg的抗炎活性相当于5mg 泼尼松龙。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抗炎、抗过敏和抗毒作用较泼尼松更强,水钠潴留和促进排钾作用很轻,可肌注或静滴对垂体-肾上腺抑制作用较强。 1.抗炎作用:本产品可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激素抑制炎症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集聚,并抑制吞噬作用、溶酶体酶的释放以及炎症化学中介物的合成和释放。 2.免疫抑制作用:包括防止或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延迟性的过敏反应,减少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的数目,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并抑制白介素的合成与释放,从而降低T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转化,并减轻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可降低免疫复合物通过基底膜,并能减少补体成份及免疫球蛋白的浓度。 该品极易自消化道吸收,其血浆T1/2为190分钟,组织T1/2为3日,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或地塞米松醋酸酯后分别于1小时和8小

时达血药浓度峰值。该品血浆蛋白结合率较其他皮质激素类药物低,该品0.75mg的抗炎活性相当于5mg泼尼松龙。 药代动力学 地塞米松易自消化道吸收,也可经皮吸收,肌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磷酸钠或醋酸地塞米地塞米松后分别于1h和8h后达到血浓度峰值。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于其他皮质激素类药物,约为77%,易于透过胎盘而几乎未灭活。地塞米松生物半衰期约190min,组织半衰期约为3天,65%以上的药物在24h内从尿液中排出,主要为非活性代谢产物[5]。 适应症 泼尼松龙 1.可兴奋腺苷酸环化酶,抑制磷酸二酯酶,增高cAMP水平,从而提高支气管β受体对拟肾上腺素药及茶碱类的敏感性,间接发挥支气管解痉作用。并通过发挥抗炎、抗过敏作用。以缓解支气管痉挛、减轻支气管充血水肿、减少黏液分泌。 2.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皮炎、药物性皮炎(药疹)、血清病、鼻炎、药物反应、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 3.休克:可用于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及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传导阻滞所引起的心源性休克的辅助治疗。

突发性耳聋

【概述】 突发性耳聋(以下简称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又称暴聋。De Klevn(1944年)首先描述此病,发病率逐年有所增加,1万人中约有10.7人发病,占耳鼻喉科初诊病例的2%。两耳发病占4%,其中一半两耳同时发病,也有报告高达17%者。性别、左右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亦增加,患病时年龄在40或40岁以上者占3/4。其发病急,进展快,治疗效果直接与就诊时间有关,应视为耳科急诊,就诊时间以一周内为宜,十日后就诊效果不佳。 【病因病理病机】 突聋病因不明,文献记载引起本病的原因共100多种,其中许多是罕见的。据Mattox(1977年)的意见,本病的原因顺序为病毒感染、血管疾病、内淋巴水肿、迷路膜破裂及上述诸因素的联合。 (一)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病的最常见的原因。病毒感染循下述主要途径。 1.血行感染病毒颗粒由血循环直接进入内耳血循环内,引起耳蜗循环障碍或内淋巴迷路炎。 2.经脑膜途径病毒由蛛网膜下腔经内听道底的筛板或经蜗小管侵入外淋巴间隙引起外淋巴迷路炎,故耳蜗症状出现于脑膜炎之后。带状疱疹病毒是引起外淋巴迷路炎的主要病原。 3.经圆窗途径病毒引起的非化脓性中耳炎,感染可经圆窗侵入内耳。 (二)血管病变 血管病变在突聋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Wilson指出由于部分或全部耳蜗血管堵塞引起的突聋的发病率还不清楚,但少于病毒性迷路炎。也有人认为血管病变在突聋致病原因中占3/4。由于血管痉挛、栓塞、血栓形成、血管受压、血管内狭窄、出血、血液凝固性增高、动脉血压波动以及其他血管障碍,因缺氧而使螺旋器感觉结构发生变性。其中除血管痉挛者外,其他预后均差,常致永久性聋。耳蜗耐氧力很弱,缺氧60s后耳蜗微音电位和神经动作电位就消失,如血流被阻30min,虽血流恢复,但耳蜗电位却不能恢复。大崎胜一郎借助放大55倍的皮肤粘膜显微镜观察到突聋病例中存在血管内“淤塞”现象,认为这种现象可能造成内耳微循环障碍而导致突聋。其病理生理机制是病理性血管内红细胞凝聚→血液粘度增加→血流速度下降→缺氧→渗透性增加、组织水肿、血液浓缩、小血栓形成→组织损伤。 (三)迷路膜破裂 迷路膜破裂系指内耳的圆窗或卵圆窗膜破裂合并蜗管膜破裂。由于膜破裂,引起突发性感觉神经性耳聋、眩晕和耳鸣等症状。因突然用力活动或经历气压剧变引起中耳气压骤变及颅压骤变。此压力的改变引起迷路膜破裂的机制可从两方面理解。 1.外爆途径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路径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突发性聋的患者。 一、暴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暴聋(ICD10:BRE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突发性耳聋(SD)(ICD10:H91.201) (二)诊断依据(参照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暴聋诊疗方案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根据西医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突然发生的听力损失,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 (2)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或重度,甚至全聋。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 HL以上。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3)病因不明(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4)伴耳鸣、耳堵塞感; (5)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 (6)除第八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暴聋(突发性聋)临床常见证候: (1)风邪外犯证:多因感冒或受寒之后,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检查:耳膜多无明显变化,或有轻度潮红,听力检查呈单侧或双侧感音神经性聋。舌质红,苔薄白,脉浮。 (2)肝火上扰证:多由情绪刺激诱发,突发耳聋,耳鸣如闻风雷声,头痛眩晕,夜寐不宁,口苦咽干,面红目赤,烦躁郁怒,胸胁胀痛,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3)痰火郁结证:突发耳聋,耳鸣耳闷,头重目眩,胸闷失眠,咳嗽痰涎,口淡无味,二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血瘀耳窍证:突发耳聋,耳鸣嘈杂,或伴眩晕,可有外伤、爆震史,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细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暴聋(突发性聋)。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期:≤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按标准确诊为突发性耳聋,能配合研究治疗者。 2、年龄18~75岁,病程4周以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

感音神经性耳聋

神经性耳聋介绍 神经性耳聋是耳聋中的一种类型表现,耳聋可包括多种类型,常见的有老年性耳聋,神经性耳聋,儿童耳聋等,神经性耳聋严重的还会伴有耳鸣。 神经性耳聋是指内耳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发生病变,而引起听力减退,甚至听力消失的一种病证,常常伴有耳呜。神经性耳聋系指耳蜗、听神经和听觉通路的病变。 神经性耳聋患者不要滥用饕物,尤其是有刺激性或者过敏性饕物,患者在早期要及早的进行诊断,治疗,在情绪上保持乐观,放松自己的心情。

造成神经性耳聋的症状有哪些 神经性耳聋的原因复杂,可能是病毒感染,也有可能是血管类疾病所致。药物治疗只能暂时性的缓解病情,无法从根本上治疗神经性耳聋,患者切忌盲目用药。 神经性耳聋的症状主要有听力障碍、减退甚至消失为主要症状,患者常自觉耳中有蝉鸣或其他各种声响,在安静环境中患者感觉更明显。可伴有发热,头痛,烦躁不安,腹胀,腰酸乏力等多种全身症状。

神经性耳聋的生活调理 神经性耳聋的症状主要有听力障碍、减退甚至消失为主要症状,患者常自觉耳中有蝉鸣或其他各种声响,在安静环境中患者感觉更明显。可伴有发热,头痛,烦躁不安,腹胀,腰酸乏力等多种全身症状。 神经性耳聋的生活调理 1、要保证患者足够的睡眠时间。 2、按摩期间要避免噪声的干扰。 3、患其他病时,要合理的使用抗生素,避免其不良反应。 4、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减少温燥食物,睡前忌饮浓茶等刺激性饮料。 5、对于重症的耳聋患者,出门要注意交通安全。

神经性耳聋会不会遗传 神经性耳聋主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先天性神经性耳聋,另一个是后天性神经性耳聋。那么神经性耳聋会不会遗传呢?那就要看耳聋患者患的是先天性耳聋还是后天性耳聋来定。 神经性耳鸣耳聋属于后天性耳聋,不会遗传。先天聋的发病率约占我国聋人的50%,而遗传聋约占先天聋的85%,其大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具有关报道,在正常群体中,近亲结婚率仅为2%,而在遗传聋患者中,70%为近亲结婚。可见近亲结婚是并发遗传聋的主要因素。

地塞米松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地塞米松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转向规模化、集约化饲养,也导致疫病感染途径增加,疫病增多,投入大量药物治疗。地塞米松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之一,它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应用于兽医临床,常配合其他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和预防各类因素引起的发热、过敏反应及病毒性疾病等,临床用药量逐年增加,而该药的毒副作用被忽视,造成药物的乱用和滥用,给今后动物疫病的治疗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地塞米松在兽医临床上应用进行探讨。 地塞米松又名氟美松、德萨美松等。1958年合成研制成功了地塞米松,1960年投入地塞米松磷酸钠的生产应用,至今,上市的地塞米松衍生物已达12种以上。地塞米松与泼尼松龙的临床生物等剂量比为了0.75:5,生物半衰期为36—54小时,是一种长效糖皮质激素。它具有抗炎、抗内毒素、抑制免疫、抗休克及增强应激反应等药理作用,其作用机理有如下几点。抗炎作用:地塞米松能够抑制嗜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的积聚,稳定溶酶体膜,收缩血管,降低血管的通透性,阻止溶酶体酶及炎症化学中介物质的合成和释放,增强细胞基质对粘多糖酸酶的抵抗力,抑制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纤维细胞合成等达到抗炎作用。如用地塞米松治疗乳房炎、关节炎、腱鞘炎、粘液囔炎,各种眼炎(结膜炎、角膜炎),肌肉、关节风湿病的急性期效果较好。抗毒作用:地塞米松能够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使细菌内毒素不易透入细胞内,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因而地塞米松治疗严重的败血症、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腹膜炎、产后急性子宫炎等,具有良好效果。抗过敏作用:地塞米松能够减少血液循环的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摄联和处理,促使蛋白质异化,抑制蛋白质合成,而影响抗体形成达到抗过敏作用。因而用地塞米松治疗过敏性疾病,如血清病、荨麻疹、支气管哮喘、光过敏、急性蹄叶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湿疹等效果较好。但地塞米松单独对疾病没有治疗作用,只能减轻或抑制炎症的表现,所以在临床用药时一般不单独使用,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使用上稍有不慎,不但达不到预期的药用目的,反而会带来多方面的毒副作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在应用生理剂量替代治疗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应用药理剂量时,而且与疗程、剂量、用药种类、用法及给药途径等有密切关系。常见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类:1、机体长期使用可引起肢体浮肿、紫纹、易出血倾向、创口愈合不良、骨质疏松及骨折、肌无力、肌萎缩、低血钾综合征、胃肠道刺激(呕吐)、胰腺炎、消化性溃疡或穿孔,生长受到抑制、良性颅内压升高综合征。2、可出现精神症状:躁动、不安、定向力障碍,也可表现为抑制。3、并发感染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不良反应。病畜用药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感染扩散,增加疾病继发、并发的机会,尤其是一些复杂的隐性感染,如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球虫病、链球菌病以及猪瘟、流感等。地塞米松会直接降低猪瘟抗体水平,甚至造成免疫失败。4、糖皮质激素停药综合征。有时患畜在停药后出现低热、食欲减退、呕吐等反复现象,经仔细检查如能排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原来疾病的复发,则应考虑糖皮质激素的依赖综合征。鉴于地塞米松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有诸多不良毒副作用的危害,我们特建议以后在兽医临床上应用时掌握以下原则: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一、地塞米松不能用于没有特效抗菌药物治疗的病毒、霉菌、耐药菌株感染以及外毒素所引起的疾病。地塞米松对炎症的治疗属非特异性作用,只能减轻或抑制炎症的表现,不能根本治疗,同时地塞米松还能降低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在治疗危及畜禽生命的感染性疾病时必须与足量有效地与抗菌药物同时配合应用。

突发性耳聋临床表现

突发性耳聋临床表现 突发性耳聋(以下简称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又称暴聋。De Klevn(1944年)首先描述此病,发病率逐年有所增加,1万人中约有10.7人发病,占耳鼻喉科初诊病例的2%。两耳发病占4%,其中一半两耳同时发病,也有报告高达17%者。性别、左右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亦增加,患病时年龄在40或40岁以上者占3/4。其发病急,进展快,治疗效果直接与就诊时间有关,应视为耳科急诊,就诊时间以一周内为宜,十日后就诊效果不佳。 病因 耳朵内部构造 突聋病因不明,文献记载引起本病的原因共100多种,其中许多是罕见的。据Mattox(1977年)的意见,本病的原因顺序为病毒感染、血管疾病、内淋巴水肿、迷路膜破裂及上述诸因素的联合。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病的最常见的原因。病毒感染循下述主要途径。 1.血行感染病毒颗粒由血循环直接进入内耳血循环内,引起耳蜗循环障碍或内淋巴迷路炎。 2.经脑膜途径病毒由蛛网膜下腔经内听道底的筛板或经蜗小管侵入外淋巴间隙引起外淋巴迷路炎,故耳蜗症状出现于脑膜炎之后。带状疱疹病毒是引起外淋巴迷路炎的主要病原。 3.经圆窗途径病毒引起的非化脓性中耳炎,感染可经圆窗侵入内耳。 血管病变 血管病变在突聋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W ilson指出由于部分或全部耳蜗血管堵塞引起的突聋的发病率还不清楚,但少于病毒性迷路炎。也有人认为血管病变在突聋致病原因中占3/4。由于血管痉挛、栓塞、血栓形成、血管受压、血管内狭窄、出血、血液凝固性增高、动脉血压波动以及其他血管障碍,因缺氧而使螺旋器感觉结构发生变性。其中除血管痉挛者外,其他预后均差,常致永久性聋。耳蜗耐氧力很弱,缺氧60s后耳蜗微音电位和神经动作电位就消失,如血流被阻30min,虽血流恢复,但耳蜗电位却不能恢复。大崎胜一郎借助放大55倍的皮肤粘膜显微镜观察到突聋病例中存在血管内“淤塞”现象,认为这种现象可能造成内耳微循环障碍而导致突聋。其病理生理机制是病理性血管内红细胞凝聚→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随着社会的发展,突发性耳聋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儿童突发性聋较少见,突聋患者中14岁以下的患儿约占3.5%。 儿童突发性耳聋病因: 一、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使血管内膜发生水肿,造成血球粘连,形成血栓,使管腔狭窄阻塞,从而影响内耳功能。其中,巨细胞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与儿童如发行耳聋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二、自身免疫性因素。 儿童期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者,更易发生免疫相关的耳聋,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双侧听力下降。 三、血管因素。 内耳的血供主要来自基底动脉或小脑前下动脉分出的迷路动脉,迷路动脉分为前庭动脉、耳蜗固有动脉和前庭耳蜗动脉三个分支,其分支均为终末支,因此,当发生血管痉挛、血液凝

固性增高、血栓形成、栓塞、动脉硬化等时,很难由其他动脉血补偿,从而出现内耳供血障碍,导致儿童突发性耳聋。 四、遗传因素 目前已鉴定出120多个与耳聋相关的致病基因,其中线粒体DNA l2S rRNA、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为我国最常见的致聋基因,这些致聋基因引起的小儿耳聋有时候也表现为儿童突发性耳聋。 五、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因素引起的突发性耳聋大部分都与学习成绩差、被家庭和社会关注少而引起的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当怀疑患儿为伪聋时,一方面要向患儿及家属咨询相关的情况,另一方面对患儿应进行相关的心理咨询和指导。 儿童突发性耳聋的干预措施: 1、药物治疗。目前对于儿童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主要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即抗病毒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血管扩张剂、神经营养药物辅以高压氧等进行综合治疗。此外,也应注意个体化用药,对于儿童突发性耳聋患者,应针对病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人工听觉干预。人工听觉技术干预儿童突发性耳聋的听力损失以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为主,多为永久性的,药物治疗有效率较低,尤其是对于语前聋患儿,可能严重影响其言语发育,故早期佩戴助听器或行人工耳蜗植入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儿童突发性耳聋患儿的言语感知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儿童突发性耳聋患者认知能力较差,能否早期发现耳聋、及早就诊对其预后至关重要。一般认为,发病至初诊时间越短,疗效也越好,急性发病2周内都属于治疗的最佳时机。听力损失程度轻的患儿预后较好,听力损失较重的患儿预后不佳。

地塞米松片的作用与功效

地塞米松片的作用与功效 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皮质类固醇,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症状,如严重过敏、哮喘等,并且价格低廉。英国卫生部2020年7月16日宣布,即日起政府正式批准本国医疗体系使用地塞米松来治疗医院中那些需要吸氧以及使用呼吸机的新冠病患。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地塞米松片的作用与功效。 地塞米松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皮质类固醇,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症状,如严重过敏、哮喘等,并且价格低廉。据悉,由英国牛津大学领衔的研究团队在临床试验中对2000多名重症新冠病患使用了地塞米松。结果显示,这种药物能让需要使用呼吸机的新冠病患死亡风险显著降低35%;需要吸氧的新冠病患的死亡风险也在治疗后下降了20%。 地塞米松是长效糖皮质激素的代表,具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以及免疫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强大而持久,可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和释放,有效减轻组织炎症反应,对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症都有效,作用时间可持续36-54小时,还可通过抑制组胺等炎性介质的释放,发挥抗过敏作用,并可抑制免疫过程的多个环节,小剂量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则抑制体液免疫,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皮炎,结缔组织病,溃疡性结肠炎,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短期治疗。 临床应用主要如下:

1、过敏性休克在过敏性休克的抢救过程中,首先是肾上腺素,其次便是扩容和激素。 2、严重感染大量抗菌药物配合使用可有良好的降温、抗毒、抗休克及促进症状缓解的作用,在应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感染的同时可用地塞米松作辅助治疗;但是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激素。 3、血液系统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 4、可用于缓解恶性肿瘤所致的脑水肿; 5、关节炎; 6、治疗顽固性咯血; 7、治疗急性化学性肺水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