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嬗变
现代汉语的语法变化与趋势

现代汉语的语法变化与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语言作为人类沟通的工具也在不断演变。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语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的语法变化和趋势,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汉语的语序变化在现代汉语中,语序的变化是最显著的。
传统汉语的语序为“主谓宾”,即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
然而,随着外来语的影响和语言风格的多样化,汉语的语序逐渐变得更加灵活。
例如,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序是“主谓宾”,另外还有“主宾谓”、“宾主谓”等。
这种灵活的语序使得表达更加丰富多样,能够更好地满足沟通的需求。
二、洪水猛兽式的借词现象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外来词进入汉语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这些外来词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也对汉语的语法产生了影响。
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借词现象。
洪水猛兽式的借词使得汉语的语法结构发生了变化,如动词化、名词化、形容词化等。
这些借词的引入使得句子结构更灵活,表达更准确。
三、词类的演变在现代汉语中,一些词类的界限逐渐模糊,出现了新的词类。
例如,“有点儿”、“真的”等表语副词被广泛使用,它们既可以修饰形容词,也可以修饰动词。
这些新的词类的出现丰富了词语的表达方式,使得汉语的语法更加灵活。
四、语体的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的语体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书面语和口语之外,现代汉语还出现了新的语体,如网络语言、微信语言等。
这些新的语体在语法上往往更为简洁、直接,更注重表达的效果。
这些语体的出现使得汉语的语法变得更加多样化,适应了不同场景和用途的需求。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的语法变化与趋势主要体现在语序的变化、洪水猛兽式的借词现象、词类的演变以及语体的多样化等方面。
这些变化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密切相关。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汉语的语法变化将会持续发展,形成新的趋势。
语言是活的,它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化,而我们需要跟随时代的步伐来适应和理解这些变化。
从析句方法看20世纪中国现代汉语研究方法的演变

从析句方法看20世纪中国现代汉语研究方法的演变作者:李青松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07期摘要:本文以汉语研究中的析句方法的变革为切入点,对20世纪中国汉语研究的方法革新做了一个回顾,力图揭示理论借鉴与创新、形式与意义并重的原则在汉语研究中的指导意义和重要作用。
关键词:汉语研究;析句方法;演变一、引言我们知道,任何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变革都与一定语言理论的影响有关,考察语言学研究的变迁,就需要将它放在一定的语言发展史的背景中,以求找到变迁的深刻基础。
当然,语言学研究方法在语法史上是多种多样的,所涉及的范围、领域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这里我们选取“析句方法”这个点来分析:一是因为在语法研究发展史上,它有着明显的方法更替;二是它的更替较为集中地代表了语法理论借鉴和语法研究方法的演变。
二、历史的回顾从1898年《马氏文通》诞生到上世纪40 年代,汉语语法研究基本是在传统语法学的框架里进行的。
传统语法学导源于古代希腊的传统语法体系。
按这套体系,分析语法的标准是意义。
用意义来划分实词词类;凭施事、受事来确定主语、宾语;在句法分析方面,采用句子成分分析法,认定句法分析就是分析句子的结构,而作为一个句子必具六大成分:主、谓、宾语(主要成分)、补足语(次要成分)、定、状语(附带成分);而在确定句子成分时又采用中心词分析法,要求先找出句子的两个中心词,分别为句子的主语和谓语,让其他词语分别依附于它们,从而依次找到宾、补、定、状语。
这套语法体系来源于印欧语,它的最大弱点在于严重忽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更严重忽视汉语语法特点。
上世纪50年代,美国描写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逐步影响汉语语法研究,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丁声树等著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便是成功运用美国描写语言学分析方法来描写现代汉语语法的一个代表作。
这部著作,公开承认运用直接成分分析法。
陆志韦等人编著的《汉语的构词法》,该书作者提出了以扩展法作为确定汉语词的界限的形式标准,摆脱了传统语法中以“词义”“概念”“语感”“直觉”等确定的说法为尺度的束缚。
从歧义分化看汉语语法分析方法的拓展演变

从歧义分化看汉语语法分析方法的拓展演变【摘要】歧义是汉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消极作用会影响到汉语信息的顺利传递,可见,对歧义的分化有其必要性,而分化歧义结构必然涉及语法研究的方法论。
所以,对各个平面、各种类型的歧义分化,无疑将直接推动语法分析方法的更新与深化。
【关键词】歧义;歧义类型;歧义分化;语法分析法;演变第一、歧义的定义、类型进行说明歧义是指一种语言形式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思,即一个语言片断可以作两种或多种理解。
歧义的构成因素有很多,由此构成不同的歧义形式。
总体上看,歧义可以分为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用歧义三大类别。
本文只关注语法歧义现象。
语法歧义是指一种语法结构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
分析语法歧义需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上进行研究,由于语用平面上的歧义现象争议颇多,而句法平面上的歧义现象又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本文就语义平面上的语法歧义现象进行重点阐述。
一个句法结构中,所用词的词性相同,句法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相同,但由于语义指向的多向性和领属关系的不明确等,也容易产生歧义。
语义上主要有语义指向的多向性产生的歧义、两种格关系产生的歧义、领属关系的不明确产生的歧义、修饰关系和修饰范围不确定产生的歧义。
1、义关系不同产生的歧义(1)两种格关系产生的歧义。
如:把口罩捂得紧紧的。
当“口罩”是受事时,意指用手或其它什么东西把口罩捂得紧紧的;当“口罩”是工具时,意指用口罩把嘴捂得紧紧的。
(2)领属、性质等关系产生的歧义。
如:鲁迅的书。
即可理解为鲁迅本人写的书,也可理解为别人写的关于鲁迅情况的书。
2、结构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不同造成的歧义如: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其中“在屋顶上”有三种语义指向。
(1)我和他都在屋顶上;(2)我在屋顶上,他不在屋顶上;(3)我不在屋顶上,他在屋顶上。
3、修饰关系和修饰范围不确定产生的歧义如:大胆的侦察员和连长走进了洞去。
在这个句子的修饰语“大胆”的修饰对象有两种可能性:(1)是“侦察员”;(2)是“侦察员和连长”。
汉语句法分析方法[大全五篇]
![汉语句法分析方法[大全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4f05e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7.png)
汉语句法分析方法[大全五篇]第一篇:汉语句法分析方法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第一节句子成分分析法——单句结构的传统分析法一、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嬗变句子成分分析法,又称为“中心词分析法”,是用符号标示出句子结构成分的方法。
它最初是由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从英语语法中引入的。
50年代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修改并吸收了这种分析句子的方法。
80年代后,由于受层次分析法的影响,对句子成分分析法又有了一些改动:(一)句子成分概念的变化1、扩大了主语、谓语句子成分包括的范围。
“暂拟系统”的句子成分分析法认为只有中心词部分才是主语或谓语,许多附加成分被排除在外,使句子主干的意思与原句意思相差甚远。
如今扩充了主语和谓语的范围,不局限于中心词。
2、“中心词”改为“中心语”。
这样改动以后术语更准确,因为不仅词,短语也可以做句子的中心成分。
如:3、不再以中心语的性质,而是以短语的功能确定是定语还是状语。
这种变化是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汉语的词类与句子成分不是一一对应的,中心语的词性不能决定它所做的句子成分。
4、取消了合成谓语的说法。
“暂拟系统”的句子成分分析法中有三种合成谓语:情况,如:现在已取消这样的说法,因为这样不便于看清句子层次,并且三种合成谓语也有交叉出现的(二)分析程序的变化“暂拟系统”的分析法是在一个平面上分析出六种句子成分。
现行的教学语法体系注重句子分析要体现句子的层次性。
首先分析出主语和谓语。
因为主谓语与宾、补、状、定等成分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宾、补、状、定等是组成主谓语的成分。
只有先划出主谓语后,才再确定中心语、定、状、补等成分。
二、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局限(一)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优点1、便于归纳句型,掌握句子的结构规律。
2、使用提取主干法,容易检查出句子的毛病。
3、它适用于所有的单句句型,有的句型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起来较困难,如双宾语句、兼语句,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则比较得心应手。
4、符号简单明确,各种成分能一目了然。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法

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法现代汉语句法分析中的变换分析法内容简介:摘要:对变换分析法在汉语语法学界的发展运用作较全面的分析阐述并对变换现象加以分类,分析变换的方法和原则,阐明变换的作用,归纳分析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指出了变换分析的局限性。
关键词:变换分析;句法分析;汉语我们想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摘要:对变换分析法在汉语语法学界的发展运用作较全面的分析阐述并对变换现象加以分类,分析变换的方法和原则,阐明变换的作用,归纳分析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指出了变换分析的局限性。
关键词:变换分析;句法分析;汉语我们想要认识和了解语言,就要对其作深一层的分析,要了解其中的规则,句法分析就是必不可少的。
从句法的角度来解释说明种种语言现象,就称之为句法分析。
句法分析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等多种方法。
首先一般比较熟悉的是句子成分分析法,它可以让人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但它不大关注语法结构的层次性。
由于它的这一局限性,便出现了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将句法结构的层次性考虑进来,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但它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特别是歧义。
要揭示这种隐含在句子里边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就得寻求新的分析手段,于是变换分析法就又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了,成为最易于和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
一、什么是变换分析法变换分析法是通过移位、添加、删除、替换等方法来考察具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句法结构之间联系的一种分析方法,即按照一定的规则,把甲句变成乙句。
它是根据句法格式的相关性,是两种结构不同的句式之间根据依存关系的变换。
目的是通过变换分辨句法结构的异同,看清句子结构的特点。
朱德熙先生首先提出变换分析法,并在国内最早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实践。
例如:a台上坐着主席团可以转换为:a1主席团坐在台 b 操场上放着电影b1 操场上正在放电影这两组例句都是处所名词+动词+助词+名词,是相同的结构,但在语义关系上还存在区别。
最近20年来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研究述略[1]
![最近20年来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研究述略[1]](https://img.taocdn.com/s3/m/69f4df0d763231126edb113a.png)
最近20年来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研究述略邓文彬(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摘要:本文介绍了最近20年来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演变和发展情况,对这20年来常用的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等汉语句法分析方法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论。
关键词:汉语句法分析方法;变换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研究评述中图分类号:H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3926(2004)06 0342 07收稿日期:2004-04-20作者简介:邓文彬,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
关于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先后出现了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等汉语句法分析方法。
下面对这些方法作一个简要的评述。
一、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的结合中心词分析法是传统语法的句法分析方法,也叫句子成分分析法。
它把句子分成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大句子成分,讲究句子成分与词的一一对应,要求一举找出句子的中心词。
这种方法便于找出句子的格局,确定句型,但无法显示句子的结构层次。
层次分析法是结构主义语法的句法分析方法,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国内开始得到广泛的运用。
它不象句子成分分析法那样一上来就找出句子的六大成分,而是注意在层次的控制下切分句法结构的直接成分,除了并列结构可以多分以外,一般采用二分,所以这种分析法也叫二分法。
层次分析法便于显示和分析句法结构的层次,但不便于显示句法结构的格局。
由于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人们在使用中颇感不便。
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发生了一场关于析句方法问题的大讨论。
这次讨论的焦点是分析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寻找二者结合的办法和途径。
讨论的结果是,大家比较清楚地认识了这两种析句方法的长处和不足,基本倾向于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吸收句子成分分析法的长处,在层次控制的前提下分析句法结构的成分和关系。
句法分析方法的拓展与演变

句法分析方法的拓展与演变——————从歧义分化看汉语析句方法的拓展和演变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7050102026 普加成摘要:歧义现象是由于脱离了一定的语境而产生的,为了分化歧义句语法学家们引进了和拓展了很多的析句方法。
从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到语义指向分析法,句法分析逐步走上兼顾形式和意义的道路。
汉语析句方法的发展使歧义句式更能分化,可以这么说歧义的分化对于汉语析句方法的拓展和演变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歧义分化;汉语;析句法;拓展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解释。
歧义又叫“同形”,一个着眼于内容,一个着眼于形式,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歧义必须以同形作为前提,不同形就无所谓歧义。
深入了解歧义现象,并且能够进行分化,这对我们加深对汉语句法结构复杂性、精细性的了解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掌握句法结构的分析方法也很有帮助。
歧义句的产生是由于脱离了一定的语境才产生的,其实很多的歧义句在书面上才产生的,因为在日常的生活中它有自己的特殊的语境,交谈的双方是能够很好的理解的,当然我们不是否认有的时候说话人和听话人有意的把它理解为歧义的现象,。
歧义句当它进入到某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如对话、上下文、某一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或情理、背景、对象等等时,因为受到它们的制约,歧义自然就消失了。
所谓“句法分析”,是指从句法的角度来解释说明种种语言的现象。
比如说,为什么“咬死了猎人的狗”有歧义,而“咬死了猎人的猫”没有歧义?同样,为什么“放大了一点”有歧义,而“放大了一寸”没有歧义?为了解释这些现象,我们就得想出一些分析方法来,并尽可能从理论上加以说明。
从句法的角度来解释说明种种语言现象的说明方法,一般就称之为“句法分析法”,相关的理论就是“句法分析理论”。
歧义句要从理论上说明为什么有歧义,我们用的方法是通过不断的句子分化来实现的,可以说歧义句的分化的发展和汉语析句方法的拓展有着重要的关联。
句法变换的五种基本方式

句法变换的五种基本方式1. 句子转换:将复杂的句子转换为简单句、并列句或从句,以增加句子的清晰度和易读性。
例如:原句 "The cat, which was black and white, sat on the mat." 可以转换为 "The cat was black and white. It sat on the mat."2. 主动语态转被动语态:将句子中的主动语态转换为被动语态,以改变句子的重点和语气。
例如:原句"The teacher gave the students a test." 可以转换为"The students were given a test by the teacher."3. 名词转换:将句子中的动词或形容词转换为名词,以减少动词或形容词的使用频率,并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原句 "He runs quickly." 可以转换为 "He has a quick run."4. 引用转述:将直接引用的内容转换为间接引用或转述,以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或句子。
例如:原句"She said, 'I love you.'" 可以转换为 "She expressed her love for him."5. 句型变换:将句子从陈述句变为疑问句、感叹句或条件句,以增加句子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例如:原句 "He is going to the store." 可以转换为"Is he going to the store?" 或"How amazing it is that he is going to the store!"6. 并列句转换为复合句:将并列句转换为复合句,以增加句子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句法分析方法的嬗变
综述:我国古代就有学者对语言进行研究,但我们的研究更多的是音韵、文字等方面,而语法一直是我们研究的弱点,我国的语法研究起步晚,可以说是以《马氏文通》为起点,它奠定了汉语传统语法学的基础。
不难发现,我国的语法研究深受西方语言法学研究的影响,当然关于句法分析的研究也是如此。
关于汉语句法分析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先后出现了中心词分析法与层析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语义指向分析法等汉语句法分析方法。
摘要:
汉语是一门简单而又复杂的语言,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汉语,语言学家想出了一些方法来解释说明语言中的种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句法分析法”。
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到目前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了。
众多学者站在不同的专业角度研究出了不同的分析方法来解释语言现象。
如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等。
那关于汉语句法分析的研究进行了这么多年,其中历经了哪些演变?结合所学知识,我对此做了以下分析。
关键词:句法分析、演变、汉语、作用
正文:
汉语是一门简单而又复杂的语言,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汉语,语言学家想出了一些方法来解释说明语言中的种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句法分析法”。
所谓句法分析就是指对句子中的词语语法功能进行分析,比如“我来晚了”,这里“我”是主语,“来”是谓语,“晚了”是补语。
迄今为止,众多学者已经研究出了许多不同的分析方法来解释语言现象,从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到语义指向分析法,句法分析逐步走上兼顾形式和意义的道路,可以说句法分析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句子成分分析法(也叫中心词分析法)是我国语言研究中最早使用的一种句法分析法,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首次提出了“六大句子成分说”,为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对于这句子成分分析法,我们比较熟悉。
所谓句子成分分析法是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的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定语、状语、补语)。
这种分析方法,分析的对象是句子,认定句子有六个大的句子成分,即所谓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在一个句子中,做句子成分的原则上都只能是词,而且分析时,应该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述语,再看述语是哪一种动词,决定它后面有无连带成分宾语或补足语,最后指出句中所有的附加成分——形容性附加语和副词性补足语。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优点是:第一,容易找出句子的脉络;第二,可以分析由中国特色的句子,如兼语句。
但是它只能分析单句中的主谓句,不能分析单句中的非主谓句,不能分析复句,也无法分析句组;分析歧义句的能力差,忽视了句子的层次性。
句子成分分析法被语言教学界广泛接受和使用,中小学教学一般采用这种方法来给学生进行句法分析。
它对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句子成分分析法之后,又一句子分析法出现在我国的语言界——层次分析法。
它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语言分析方
法,汉语学界最早运用层次分析理论来研究汉语语法的学者是赵元任先生,而最早运用这一理论进行歧义研究的学者是朱德熙先,。
所谓的层次分析法就是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照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的直接组成成分,又称“直接成分分析法”,这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一方面要求找出某一句法结构的直接成分,即切分;另一方面还要求确定两个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即定性(由于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词类和层次可以控制结构关系,因此,进行句法分析时,一般只作切分,不加定性)。
语素是分析的终点,因此被称为“最终成分”。
变换分析法的优点有:第一,能更好的分化歧义句式。
例如:“咬死猎人的狗”是一个歧义句式,它既可以表示①“把猎人的狗咬死了”这一意思,也可以表示②“那条把猎人咬死了的狗”这一意思,而这类歧义句就跟内部构造有关。
对于这个句子句子成分分析法也可以加以分化,但是类似“这张照片放大了一点儿”的歧义句,句子成分分析法就束手无力了。
只能用层次分析法来分化。
第二,有助于发现新的语法现象,揭示新的语法规律。
在运用层次分析法时,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切分句子,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切分等问题,这就有助于我们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从而揭示和发现更多未被发现和注意的问题与规律。
无论是句子成分分析法还是层次分析法甚至将二者结合以后的分析法,都只能分析静态的句子或句法结构,对动态的句子或句法结构往往无能为力。
后来学者不断探索,1962年,朱德熙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句法结构》一文,运用了新的分析法-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是指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把一种结构的短语或句子变为另一种结构的分析方法,一般通过对某些句法成分进行删除、添加、替换或移位,对语法句式进行有规则的变化。
变换分析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的缺失,使得我们在句法分析上的研究又创了一个新的高度。
但正如“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变换分析方法同其他分析法一样,有自身的局限性。
具体来说,变换分析法虽然能有效的分解歧义格式,却无法对这些歧义格式产生的原因做出揭示和说明。
在意识到变换分析法的局限性之后,语言学家又进行了新的探索,于是出现了语义特征分析法、配价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法等新的句法分析法。
语义特征分析法使语法分析朝着形式与意义结合的方向发展,着眼于分析概括实词中小类词的语义特征,解释小类词特有的语义要素对句式的制约作用,即说明引起表层结构变化或差异的内在语义原因,达到分化一些同构歧义句式的目的。
我国最早引进这一分析方法的是陆俭明先生,他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法能清楚地解释造成歧义的原因。
配价分析法中“价”最早是由特斯尼耶尔引入语法研究中的,为了说明一个动词能支配多少个属于不同语义角色的名词词组。
配价分析法比起之前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在对解决句子歧义上有着更明显的优势。
其二者往往可以起到分化句子歧义的功能,但是关于分析产生句子歧义的原因的时候,前二者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而相对于语义特征分析法,虽然都能分析出产生歧义的原因所在,但是就分析产生歧义的结果的话,配价分析法更胜一筹。
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一语法现象,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法。
例如:砍光了[补语“光”在语义上是说“砍”的受事,如“树砍光了”。
] 砍累了[补语“累”在语义上是说“砍”的施事,如“我砍累了”。
] 砍钝了[补语“钝”在语义上是说“砍”的工具,如“这把刀砍
钝了”。
] 砍快了[补语“快”在语义上是说“砍”这一动作本身,如“你砍快了,得慢点儿砍”。
] 砍疼了[补语“疼”在语义上有时可指向“砍”的受事,如“把他的脚砍疼了”;有时可指向“砍”的施事的隶属部分,如“砍了一下午,我的胳膊都砍疼了”。
因此这是一个有歧义的结构。
]
以上所说的区别,就是补语语义指向的不同,即补语在语义上与之直接相关的成分不同。
可见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指向相关的另一个成分,即在语义上跟哪个成分直接相关。
以上我们对汉语析句的各种方法做了一些说明和分析,每一种分析法都是对前一种分析法的补充和完善,到现在也还没有一种分析法能做到十全十美,但在探索句法分析的过程中,学者们不断发现新的语法现象和规律,使我国的汉语语法研究不断进步。
同时他们的努力使句法分析越来越精密、细致和科学,语义分析和语法分析得到了很好的融合,这是汉语语法学照着现代科学化方向发展的正确且必然的趋势。
我相信,在以后我们对句法分析的研究成果会更加优秀。
1、陆俭明.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傅雨贤. 现代汉语语法学(增订版)[M].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邵敬敏. 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朱德熙. 语法讲义[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2.
5、陆俭明.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M].上海: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李泉. 汉语语法考察[M].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