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上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20张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20张

请活输动入二您:要的品文鉴字上阙的炼字和意象描绘
上阙第二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运用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的写景顺序,诗人远看万山层林, 近观碧水千帆,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短短四句诗, 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图。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写景,景中有情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 设问
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请活输动入二您:要的品文鉴字上阙的炼字和意象描绘
上阙第二层: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由眼前景物一下子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做了哲理性 升华。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的生活, 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 民,更应该“竞自由”,这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 一种号召与呼唤。
沁园春
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花园,后来 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词牌由 此而得名。
请作输者入介您绍要的文字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 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 家。
结合拓展阅读材料,感悟老一辈无产 阶级革命家们的青春情怀,思考未来 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如何度过,写一封 信给三年后的自己。
请活输动入一您:要的自文主字诵读,整体感知
思考:本词上下阕各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以描写为主,是对湘江秋景的描绘; 下阙以抒情为主,是对青年时代的回忆,抒发了少年毛泽东的 革命豪情。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5张PPT)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5张PPT)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朗读《沁园春 ·长沙》情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诗人“忆” 了什么?

峥嵘岁月
同学少年
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①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②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③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谭延闿、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④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峥嵘岁月
1915年学期末,毛泽东参与领导了驱逐校长张干的学潮。1917年4月1日,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1917年6月,湖南师开展的“人物互选”活动中,按德、智、体三方面六个项目的得分,毛泽东名列第一。1917年暑假,毛泽东和萧子升游学湖南五县,广泛接触社会,读“无字书”。1917年11月,“浑身是胆”的毛泽东用疑兵之计缴了护法战争中溃败的北方军阀的枪械,使长沙免去了一场兵灾。他还主办工人夜学,为失学工人分忧解难。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创建新民学会,立志“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毫无疑问,青年毛泽东丰富的生活实践,为他日后的革命生涯奠定深厚思想和意志基础。
2、诗人刻画了一群什么样的同学少年形象,他们的精神风貌如何?
青春年少,才华横溢
热情奔放,敢想敢做,以天下为己任
激昂慷慨,奋笔疾书;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
蔑视官僚军阀,救国救民,敢于斗争
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沁园春 长沙 课件(共25张PPT).ppt

沁园春 长沙 课件(共25张PPT).ppt

三、研读下片 自由讨论,分享交流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句设问与上片末 尾的设问句有什么联系?
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主宰 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 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沁园春·长沙》PPT下载
孤独?悲秋之情?
三、研读上片 ➢ 品味“看”字的统领七句
写景语句
万山红遍 层林浸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
自由
描写角度
/
描写技巧
用词分析
三、研读上片 ➢ 品味“看”字的统领七句
写景语句
描写角度
万山红遍 层林浸染
远眺:山色
静景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近观:江景
鹰击长空 仰视:天空 动景
1、词是诗的别体,是隋唐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 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2、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近体乐府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3、词的分类: (1)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
宋人将词分为令、引、近、慢四种。简单地说,令即小令,引和近约等于中 调,慢词就是所谓的长调。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3)词派:婉约派、豪放派
情感:这一怅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书写出对国家命运的关 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沁园春·长沙》PPT下载
上阕写了些什么?
明确: 上阕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的湘江秋景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 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沁园春·长沙》PPT下载
三、研读下片 自由讨论,分享交流

《沁园春·长沙》 课件ppt(18张PPT)

《沁园春·长沙》 课件ppt(18张PPT)

《沁园春·雪》则体现了中年毛泽东的形象: 将个人和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并握于股掌之 中,雄视天下。这时候看世界就观其大略, 变成了粗线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多大的庞然大物在他眼中也成了芥子。
上阕“独立寒秋”一句中的“独立”一词有何妙处?
这是一个全景缩放后的特写镜头: 天地之间一尊伟岸的身躯,高瞻远瞩,表情深邃,浓眉深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融情入理,情景交融是这首词最显著的特色。请根据上阕具体分析一下。
精读细研
借助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
概括景色特点
分析景中所蕴含的感情
词中秋景打上了词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 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词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 并经过词人眼光折射出来。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 “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词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 向上的情绪。
精读细研
回顾初中学过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上阕写景部分,比较一下两首词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异同。 这两首词上阕都色彩明丽,形象生动,气势磅礴,文辞华美。但细观之下,又各有不同。
《沁园春·长沙》体现了青年毛泽东对世间 万物充满了探索和好奇之心,仰观俯察,细 致入微,以至于“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都 历历如在目前。
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 《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 毛泽东著述丰富,有文集、诗词、书法等作品。其作品涵盖军事、政治、经济、文化
等,其文学作品意境宏大,笔调雄浑,诗词直追苏、辛,书法创立“毛草”。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五卅运动与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农民运动蓬勃兴起。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建立, 广东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是年秋天,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 重游橘子洲,触景生情,书就这首气势磅礴的革命词作。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百——形容船只之多 争——写出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迅速 有力的飞翔身姿
鲜活地刻画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 活泼的游动神态
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鱼翔浅底
鹰击长空
这几句描写湘江景色,层次分明,试分析景物的描写顺序、描写手法。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 湖南的农民革命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 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 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 重游橘子洲,怀着由对中国革命的思虑所引发出来的 激情,写下这首词。
诗句:
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无厌。---闲适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隐逸
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超脱
“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 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高大 伟岸、踌躇满志。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


俯视 鱼翔浅底(水底)
峥嵘岁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英姿勃勃 才华横溢)

月图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

中流击 气 中流击水(搏击风浪 急流勇进)
水图 概 浪遏飞舟(不怕艰险 坚持到底)

—景
谁中
主 沉 浮?
寓 情

答中
—显 同志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6张).ppt

《沁园春长沙》课件(共46张).ppt

3.古人非常讲究炼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上 阕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并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按要 求填写下列表格。
相关语句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关键词 万、遍 层、染 漫、透
效果分析
万——山之多,写出了群山重叠之态; 遍——红之广,写出了红得广阔,红得彻底 层——林之密 染——拟人手法,写出了秋景红色之深 漫——写出了江水的溢满之状 透——写出了湘江之水清澈见底的特征
白话译文
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 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 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 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 得如同粪土。还记得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 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
“意象”,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 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 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 是借物抒情。
肆 巩固练习
•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又称为 长短句、。诗余
• 按字数分类:58字内称为 小令 , 59-90内称为 中调 ,91以上内称为 长调。
广阔无垠的大地啊,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主人呢?
——想到了祖国的命运与革命的未来。提出了谁是大地的主宰的问题: 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这表明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 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讲解课文 下片(下阙)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诗中的作用?
讲解课文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诗中的作用?
文体知识
(三)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 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 而得名。

1《 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 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 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我国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 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 书法家。
助学链接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 仙”“念离群”“寿明星”。相传为东汉明帝女 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 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题目, 显示了词的内容。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词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 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 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 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运用 何种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 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万山红遍:“万”字摹写出了群山叠嶂之态, “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层林尽染:“层”字 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染”字活画出枫林仿佛 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漫”字写 出了江水满溢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 百舸争流:“百”字写舸之多,“争”字活现出千 帆竞发的热闹场面;鹰击长空:“击”准确地表现 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鱼翔浅底:“翔”精当地 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
人文精神
《沁园春 长沙》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 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 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精神 实质上就是一种信仰,一种期望,人活着贵在有 昂扬的精神。无精打采、毫无生气的人,永远无 法理解饱满精神带给人们的是何等的愉快和幸福。 精神有形,它能让人从某些人的行为中看到和体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 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从而达到融合无 间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情景交融”。一般情况 下,诗歌中运用的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 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 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4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沁园春 长沙》课件(共4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上阕
下阕
立、看、问 携、忆、记
眼前景
忆往事
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眼前之景到追忆往昔的战斗岁月,由自然 情趣到人生哲理。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知识补充
上阕
下阕
立、看、问 携、忆、记
领字
词中有统领作用的字称为领字。
又如:望长城内外—— 惜秦皇汉武——
一般是动词性词语领起一组句子。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结合全词,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 主持开国大典
课堂小练
• 1.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
壮志的词句是:______怅__寥__廓,____问__苍__茫__大,地____谁__主__沉__浮?
• 2.“ 携来百。侣曾游 ”忆两往句昔在峥《嵘沁岁园月春稠·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
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叁·赏景品情
独立寒秋图
赏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人物:毛泽东 时令: 寒秋 环境:湘江北去 地点:橘子洲
大意:寒秋(时节),(我)独立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湘江秋景图
赏景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诗人的思想 感情与客观 物象融合,
形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 的创造和组合所构 成的一种充满诗意
的艺术境界。
赏景
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看到了如此多的景物, 呈现了如此多的意象,这些意象组成的画面 具有怎样的特点、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呢?
自由,有朝气、生机勃勃、色 彩绚丽,壮美,感受到万物蓬 勃旺盛的生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词”,是配乐歌唱的,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成为 一种单纯的文学体裁。
• 2、词有词牌,有的还有题目,题目与所写的内容有
关,而词牌则基本上与词的内容无关。但不同的词 牌,它的段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押韵, 都有不同的规定。
• 3、词的分类: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
.
11
四、文本探究:掌握本词的风格
1.问题:你从哪里看出这首词是豪放风格的?
1.从景物(意象)选取上:大气
从空间上:描写万里江山,气势磅礴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江上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看 天空: 鹰击长空
豪放
水底 :鱼翔浅底
大地:万类竞自由
2.意境:雄浑壮丽
3.情感:豪放
抒发要主宰天地、主宰. 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的12 革
.
5
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 诗人以长沙作为题目,可见,长沙对诗人有重 要的意义。那么,毛泽东和长沙有什么关系呢?
提示:长沙景、长沙情、长沙忆、长沙志,长 沙是毛泽东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
6

资料补充
• 1911到长沙。
• 1912以第一名成绩,考取湖南第一中学。
• 1913以第一名成绩,考取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
14
.
15
三、背景回放
·作于1925年 ·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革 命形势大好 ·1925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 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
16
四、文本分析
1、上片:写景 独立寒秋:时间 湘江北去:特定的环境 橘子洲头:地点
.
看到了什 么呢?
2.问题:上阕中哪些词特别富有表现力? (1)万→山之多;遍→红之广; (2)层→林之密;尽→染之透;染→写出色彩 之浓烈; (3)漫→水之盛,似有满溢之感;透→水之清; (4)争→争先恐后、昂扬奋进的热闹场面; (5)击→飞之矫健和迅猛;翔→游之轻快(本 指鸟盘旋的神态); (6)竞→有力地突出了. 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13 。
.
8
二 、朗读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
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 /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 /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 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1918以优异成绩毕业,走向社会。
• 1920第一次提出创建中国共产党。
• 1921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 1924年离开长沙。
• 毛泽东在长沙生活了13年之久,度过了最美好的青春韶光。
如果说,出生地韶山是穷乡僻壤,而省会长沙则是新知识的园 地。如果说,韶山是养育他的第一故乡,那么,长沙就是他的 第二故乡,在这里,他结识了志. 同道合的同学少年,确立了7 为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
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7
/句内停顿
较快 . 颜色浅轻深重
9
三、整体把握内容 上阙:写景,描绘一幅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图,
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抒情,描绘一幅生机勃勃的“少年学子图” 借回忆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抒发革命豪情。
.
10
四、文本探究:掌握本词的风格
2.问题:词人毛泽东怎样变换视角写湘江秋景呢?
1.从景物(意象)选取上:大气
沁 园 春
长 沙
.
1
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结构和有关知识。 2.学习鉴赏诗词的方法,感受本词景 中寓情、情中显志的写作特点。 3.通过学习,体会毛泽东 、昂扬奋 进的壮志豪情,增强使命感并树立远 大抱负。
.
2
一、 文化常识积累——关于词 1.词和词牌 2.词的分类
.
3
• 词:1、又称“长短句”、“诗余”,也叫“曲词”或“曲
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
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
.
4
二、解题
词牌大约有4700多个,你们知道哪些词牌? “沁园春”这个词牌会给你哪些联想?
提示:1、如梦会、长相思、点绛唇、清平乐、 浣溪沙、卜算子、菩萨蛮、忆秦娥、一剪梅、渔 家傲、玉楼春、青玉案……
2、沁园春会让人联想到满园的春色,蓬勃的芬芳。
从空间上:描写万里江山,气势磅礴 艺术手法
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静景) 远近结合
江上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动景) 动静结合
看天空: 鹰击长空(仰视)
视听结合
豪放
水底 :鱼翔浅底 (俯视)
色彩对比
大地:万类竞自由
寓情于景
2.意境:雄浑壮丽
3.情感:豪放
抒发要主宰天地、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的 革命豪情。 表现积极向上、昂扬的情感。
写作背景
1925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国共统一战线已 经确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 势。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 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 动讲习所,经过长沙,重游了他在长沙读书时常 去的橘子洲,回忆当年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面 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心潮激荡,豪情满怀, 吟成此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