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利弊

合集下载

网络流行语弊大于利攻辩问题

网络流行语弊大于利攻辩问题

网络流行语弊大于利攻辩问题文章一:网络流行语弊大于利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上流行的短语或词汇,它可以轻松传达信息,同时也能增加彼此之间的情感互动。

然而,网络流行语的弊大于利,这已成为了当前互联网文化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网络流行语的来源单一,其内涵普遍贫乏。

它们通常来自于某次事件、某个人物或暴力血腥场面,并在传播中被大量的改编重制,在久而久之中,就难以再体现出原本的含义。

这种单一来源也造成了网络语言的贫乏,许多网络流行语都无法反映出个体的真实思想和创造性地发挥语言的能力。

其次,网络流行语过于盛行,轻则影响人们日常交流,重则误导青少年的价值观。

网络流行语的不断使用会形成一种套话和口头禅,失去了真正的交流价值,这不仅降低了人们的语言能力,也使得交流的元素变得单调乏味。

而且有些流行语的内容尺度过大,甚至包括低俗、恶毒的攻击,给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

第三,网络流行语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文化素质。

因为其普及性和便利性,许多人习惯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而忘记了正确的书面表达方式。

这样长时间带来的后果是,人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下降,自信心受到打击,许多人在与人交流时会感到困惑和不自在。

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的弊大于利。

人们应该重新认识网络流行语,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和自我约束,遵循正常的交流方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用词分析:本文用词严谨,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严谨性。

其中适当地运用了一些比喻和排比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同时审慎地使用大量的经典词汇,使文章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文章二:网络流行语:陶冶情操还是弊端满满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上的大量词汇和快速的传播速度使这些流行语鲜活自然、直观表达。

但是,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及传播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这篇文章将探讨网络流行语的利与弊。

利:网络流行语可以加强交际效果,使人们交流更加轻松有趣。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论网络语言的利弊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论网络语言的利弊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论网络语言的利弊摘要:语言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象征,汉语在夏商之际就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发展至今,汉语体系已经比较规范和标准。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Internet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更便捷地沟通,于是,网络催生出了一门新的“外语”--网络语言,这种语言的出现让汉语变得有些面目全非,让正处在语言文字积累和强化阶段的年轻学子们茫然不知所措。

网络语言究竟是新新人类的文字游戏,还是现代汉语的积极发展?身为一名中小学生,你了解这门语言吗?面对这样“不拘一格"的语言,我们该如何面对? ... 本文就将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问卷调查数据做一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语言;利与弊;影响;发展一、网络语言概述网络语言有两种含义:一是跟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有关的术语和词汇;二是人们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媒介进行交际与表达活动时所使用的语言。

网络语言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化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

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

(一)数字型一般是谐音,例如9494=就是就是;7456=气死我了;555~~~~`=呜呜呜(哭泣声);886=拜拜了;V587=威武霸气等等。

(二)谐音型其实这在语言学上很常见,就是外来语,一般也是根据原文的发音,找合适的汉字代替,例如伊妹儿=e-mail(电子邮件);瘟都死=Windows(微软出品的操作系统品牌名,意为窗口,港台地区一般意译为视窗);荡=download(下载)等等。

(三)字母型造词方法分三种。

一是谐音,以单纯字母的发音代替原有的汉字,例如MM=妹妹;PP=漂漂(现在叠音词因为其发音的重复性,给人以可爱之感,目前尤为流行),也就是漂亮的意思;E文=英文;S=死。

《网络语言的利弊》辩论赛总结陈词_850字

《网络语言的利弊》辩论赛总结陈词_850字

《网络语言的利弊》辩论赛总结陈词_850字本场辩论中,对方辩友自始至终都认为:网络语言过于粗鄙,对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一种侵害,是一种污蔑。

一句广告词说得好“酒不会犯错,但人会。

车不会犯错,但人会。

”如果一位学富五车的教授去使用网络语言,那它会是脏话连篇吗?所以,如何去使用网络语言取决于人,人的使用不当永远不是网络语言的错误。

对方辩友还认为:如果没有枪,枪就不会伤人。

难道走路会跌倒,人人就要脚不触地吗?而且,正因为枪会伤人,我们才要管制它。

网络语言使用不当,会造成伤害别人,语意模糊种种恶果。

所以,问题的重中之重是我们要想方设法合理使用网络语言。

我方辩友提到了网络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有趣的特点,为什么你们总是视而不见?另外,网络语言追求简洁,标榜个性的特点,不是暗合了当今社会的特点吗?试想一下,当你面对一款又肥又大不合身的旧款衣物和一款又轻又小很合身的新款衣物,你会像现在这么执着的选择旧的吗?如果你的网友们不约而同的使用了那些时髦的网络语言,你还在规规矩矩的使用书面语言,那你就会因不合群而遭到排斥。

所以网络语言的使用已是大势所趋。

而且,对于那些喜欢标新立异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也需要一个能够令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发挥的平台呀!他们也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交流方式呀!他们对网络语言的强烈需求也就证明了网络语言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对方辩友认为网络语言会使代沟产生那是对我方观点的曲解,网络语言顾名思义,就是针对网民应运而生的语言,我们并没有说要让所有人使用网络语言,那些经常上网的年轻人使用它就足矣。

难道我们的。

网络语言利与弊的分析

网络语言利与弊的分析

网络语言利与弊的分析内容摘要: 语言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象征,汉语在夏商之际就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发展至今,汉语体系已经比较规范和标准。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Internet 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更便捷地沟通,于是,网络催生出了一门新的“外语”——网络语言,这种语言的出现让汉语变得有些面目全非,让正处在语言文字积累和强化阶段的年轻学子们茫然不知所措。

网络语言究竟是新新人类的文字游戏,还是现代汉语的积极发展?身为一名中小学生,你了解这门语言吗?面对这样“不拘一格”的语言,我们该如何面对?……本文就将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问卷调查数据做一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网络语言利与弊目前关于此项研究内容的了解:我们发现很多学校都已经将“中小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利大还是弊大?”作为辩题搬到了辩论赛中,同时在很多学校的网站也专门开辟了关于中小学生使用网络语言利与弊的论坛。

无论是辩词还是论坛上的留言大家都只是说说自己的看法,并没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也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办法。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使用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中小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

面对中小学生大量使用网络语言,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我们想通过这次的调查和研究来了解目前我们县的中小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情况,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审视当前中小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利与弊,并提出如何将弊端消除的意见。

希望给中小学生、家长和学校以借鉴,并从一定程度上给上级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在调查与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查阅文献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三种方法。

其中文献资料以包括了网上资料、国内各大媒体和各专业期刊杂志中的文章等。

研究时间:2004年10月1日——2005年3月1日随机问卷调查情况:我们在选择问卷调查的对象的时候都是随机的,而且被调查的对象都是中小学生、教师及家长。

《网络语言的利弊》辩论赛总结陈词初中作文【900字】

《网络语言的利弊》辩论赛总结陈词初中作文【900字】

《网络语言的利害》争辩赛总结陈词初中作文【 900 字】本场争辩中,对方辩友从头至尾都以为:网络语言过于粗俗,对我国广博精湛的文化是一种损害,是一种诬蔑。

一句广告词说得好“酒不会出错,但人会。

车不会出错,但人会。

”假如一位才高八斗的教授去使用网络语言,那它会是脏话连篇吗?因此,怎样去使用网络语言取决于人,人的使用不妥永久不是网络语言的错误。

对方辩友还认为:假如没有枪,枪就不会伤人。

莫非走路会摔倒,人人就要脚不触地吗?并且,正由于枪会伤人,我们才要管束它。

网络语言使用不妥,会造成损害他人,语意模糊各种恶果。

因此,问题的重中之重是我们要想方想法合理使用网络语言。

我方辩友提到了网络语言简短了然、生动风趣的特色,为何你们老是置若罔闻?此外,网络语言追求简短,标榜个性的特色,不是暗合了此刻社会的特色吗?试想一下,当你面对一款又肥又大不称身的旧款衣物和一款又轻又小很称身的新款衣物,你会像此刻这么执着的选择旧的吗?假如你的网友们不谋而合的使用了那些时兴的网络语言,你还在规行矩步的使用书面语言,那你就会因不合群而受到排挤。

因此网络语言的使用已经是大势所趋。

并且,关于那些喜爱别开生面的年青人来说,他们也需要一个可以令自己的想象力尽兴发挥的平台呀!他们也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唯一无二的沟通方式呀!他们对网络语言的激烈需求也就证了然网络语言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对方辩友以为网络语言会使代沟产生那是对我方看法的误解,网络语言顾名思义,就是针对网民应运而生的语言,我们并无说要让全部人使用网络语言,那些常常上网的年青人使用它就足矣。

莫非我们的家长说的地地道道的青岛话就不会产生代沟吗?凡事都不可以停滞不前,为数许多的网络语言给予了汉字新的含义,这莫非不是汉语的发展与进步吗?或许,网络语言会带动书面语言大步行进,碰撞出新的火花,创建出新的文化。

不可以否定,网络语言存在弊端与不足,但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因噎废食不过下下策。

今日我们这番唇枪激辩,只可是为了发现问题。

网络语言的利弊辩论赛总结陈词-作文

网络语言的利弊辩论赛总结陈词-作文

《网络语言的利弊》辩论赛总结陈词本场辩论中,对方辩友自始至终都认为:网络语言过于粗鄙,对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一种侵害,是一种污蔑。

一句广告词说得好酒不会犯错,但人会。

车不会犯错,但人会。

如果一位学富五车的教授去使用网络语言,那它会是脏话连篇吗?所以,如何去使用网络语言取决于人,人的使用不当永远不是网络语言的错误。

对方辩友还认为:如果没有枪,枪就不会伤人。

难道走路会跌倒,人人就要脚不触地吗?而且,正因为枪会伤人,我们才要管制它。

网络语言使用不当,会造成伤害别人,语意模糊种种恶果。

所以,问题的重中之重是我们要想方设法合理使用网络语言。

我方辩友提到了网络语言简洁明了、生动有趣的特点,为什么你们总是视而不见?另外,网络语言追求简洁,标榜个性的特点,不是暗合了当今社会的特点吗?试想一下,当你面对一款又肥又大不合身的旧款衣物和一款又轻又小很合身的新款衣物,你会像现在这么执着的选择旧的吗?如果你的网友们不约而同的使用了那些时髦的网络语言,你还在规规矩矩的使用书面语言,那你就会因不合群而遭到排斥。

所以网络语言的使用已是大势所趋。

而且,对于那些喜欢标新立异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也需要一个能够令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发挥的平台呀!他们也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交流方式呀!他们对网络语言的强烈需求也就证明了网络语言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对方辩友认为网络语言会使代沟产生那是对我方观点的曲解,网络语言顾名思义,就是针对网民应运而生的语言,我们并没有说要让所有人使用网络语言,那些经常上网的年轻人使用它就足矣。

难道我们的家长说的地地道道的青岛话就不会产生代沟吗?凡事都不能停滞不前,为数不少的网络语言赋予了汉字新的含义,这难道不是汉语的发展与进步吗?也许,网络语言会带动书面语言大步前进,碰撞出新的火花,创造出新的文化。

不可否认,网络语言存在缺点与不足,但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因噎废食只是下下策。

今天我们这番唇枪舌战,只不过为了发现问题。

令辩友们欣喜的是,我们发现了问题。

辩论赛:网络语言是否利大于弊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辩论赛:网络语言是否利大于弊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辩论赛:网络语言是否利大于弊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我代表反方发言。

我们认为,网络语言利弊参半,但是弊大于利。

首先,网络语言对我们的语言习惯和表达能力产生了不良影响。

网络语言的缩写、符号、表情等,使得我们的语言变得简略、粗糙,缺乏准确性和严谨性。

这种语言习惯会影响我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使我们难以用精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其次,网络语言容易引发误解和冲突。

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常常不够准确,容易让人产生歧义和误解。

在网络交流中,这种误解和歧义很容易引发争吵和冲突,甚至导致不必要的纷争和矛盾。

最后,网络语言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网络语言中常常包含着个人信息和隐私,如果不小心泄露出去,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

此外,网络语言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良信息和不健康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网络语言的弊大于利。

我们应该在网络交流中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避免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和安全,远离不良信息和内容。

谢谢大家。

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我是反方的二辩。

我认为,网络语言的弊大于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网络语言容易让人产生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

网络语言的快捷和简略,让我们习惯了快速的交流和表达,但是也使我们变得没有耐心和毅力,缺乏深入思考和探索的精神。

这种心态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让我们变得浮躁和急功近利,无法取得长远的进步和成就。

其次,网络语言也容易让我们陷入信息泛滥的困境中。

网络语言的快捷和简略,让我们容易接受大量的信息和内容,但是也使我们无法分辨信息的真伪和价值。

这种情况下,我们容易被虚假信息和低质量的内容所误导,影响我们的判断和决策。

最后,网络语言也容易让我们失去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情感连结。

网络语言的快捷和简略,让我们习惯了虚拟的交流和表达,但是也使我们失去了面对面交流和情感连结的能力。

网络流行语利与弊作文

网络流行语利与弊作文

网络流行语利与弊作文网络流行语利与弊作文篇一:网络流行语利与弊作文毫无疑问,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时代新兴的语言现象。

如今,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数量的激增,网络流行语已经蔚为大观,自成体系。

网络交流具有隐匿性,网络由此成为一个自由、放松、想象的空间,网络流行语也就有了更加幽默、简捷、夸张的特点。

同时,由于通过键盘与屏幕进行的网络交流与面对面交流相比,表情、情绪、肢体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是“缺场”的。

于是,一些表情与符号自然就成了替代品,从而成为网络语言的一部分。

而一些“错别字”之所以能成为流行语,也正是网络“打字交流”的特性造成。

网民们为了寻求速度,在打字中忙中出错,“无心插柳柳成荫”产生了很多另人捧腹的词组。

网络是个新兴的传媒方式,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方式,应该保持它的活力。

这个活力不是指其存在与否或正在运行与否,而是指其创造的能力。

很多网络的事物,一旦失去其创造力,尽管其形式仍然是网络术语,那么只有两种结局:一是消灭;二是被同化。

一些流行一时的网络术语,一旦失去了其特定的历史创造力,不能与时俱进的发展自己的理念,也就逐渐沦落了。

而无法确切定义或没有定论,则是网络术语拥有创造力的反映。

比如一些谐音词,在诞生之初,并非现在的唧唧歪歪尽说些没用的风花雪月,甚至嗲嗲的声调。

也因为它的传播如此之迅速的传播力,充满了张力,很快被大众社会所容纳。

因此,现在网络术语的大肆风靡,保留了其形式美,但斩断了其发展的根。

没有了现实的营养,它也就成了主流当中的一个零部件,成了一个流行语,被商品化。

这些都是已经主流化了的网络术语。

更多的非主流事物,正在产生,但是在地下或者角落里,不为人知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术语代表的正是社会阶段性质,人类前进的活力源,社会肌体里的变异基因片断,创造力的所在。

所以,请你不要将网络术语看成消遣与奇闻异趣似的八卦新闻。

如果觉得这些词很浅薄,那很遗憾,只能证明你真的很平庸而已,而且难以融入时尚。

因为已经丧失了自信和大气,没有勇力继续创造、接纳未有过的事物,如同行尸走肉般的存在于世,这样的下场不就是所谓的地狱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语言的利弊
随着网络的普及,它的衍生物——网络语言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言语交流……很多人对网络语言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它的存在严重的影响到中国的汉语语言的规范与发展,尤其是对中国青少年日常生活的交流、语言文字的表达、书写产生消极的影响。

但是一种现象的产生与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那么我们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去面对它的存在?
就语言这一代代相传的交流工具而言,它在文化的传承和文明的延续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和替代的重要作用。

因此,丰富我们的语言与净化我们的语言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两者是一种相互交融的关系。

没有丰富和包容,也就难以实现语言在新时期新环境下的新发展;而缺乏对语言的规范,也有可能使语言的使用对交流形成阻碍。

因此,对于新兴的语言形式,作为负有规范其使用的管理者,笔者以为最佳的态度是旁观同时也不完全是袖手以待,从而以一种宽容兼引导规范的角色出现。

这其实也是顺应语言的发展规律,毕竟在方兴未艾的网言网语面前,试图简单粗暴地以立法来禁绝其在民间的使用和流传,只能说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臆想。

因为民众在日常的使用中,已经渐渐接受并认同这些网络语言,他们已不自觉地将这些语言视为语言宝库中的一部分,成为重要的用语之一。

所以,如果官方力量希冀以一纸条文就让民众放弃这些语汇的使用,既有可能招致抵触情绪,而且也不现实。

既然网络语言得以在人们心中生根并发芽,那么其生命力自不待言,作为管理者,就完全不必将其视为原有语言表达方式的“洪水猛兽”,而是具有活力并将可能推动民族语言发展的“鲶鱼”。

网络语言的这些特点,主要是拼音输入法惹的祸。

据调查,绝大多数网友特别是广大学生上网聊天普遍都使用拼音输入法,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由于许多人汉字拼音不过关,常出现输入错误,致使多用谐音字,时间长了,就约定俗成了。

另外,就是为了快速交流,缩略词语、缩写字母,或用数字、符号替代,甚至用图形表达意思,这虽提高了交流效果,却一定程度“毁”了我们的汉语言。

随着不断的使用,“Q言Q语”也就增加了幽默、诙谐等特点,得到广大网友特别是众学生的亲睐和“稀饭”,成为不少青少年挂在嘴边的常用语,他们纷纷以“Q言Q语”为时髦。

谁要是在网上一本正经地和别人聊天,就会被称为“老古董”。

如今,网络语言已如狂澜汹涌不停,冲击着汉语文教学,冲击着悠久的汉语和汉字。

它是汉语的现代化“革命”吗?还是对汉语的“亵渎”滥用?从网络语言的构成、使用等来看,网络语言是一种汉字、数字、字母、符号等杂糅使用的极不规范的语言,它不是汉语言的积极发展,更不是汉语和汉字的现代化演变,而是“对汉语是一种污染”,应当按照语言发展的规律及时予以引导和规范。

网络语言简单明快,拒绝规范。

在日常的书写表达,我们通常都需要用很多的词语才能把我们的意思表达清楚,而网络语言就克服了这个毛病,毕竟在网上聊天要考虑很多因素,如费用,时间。

很难想象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傻傻的呆着,花很长的时间等待网友的一句回答。

所以那些打字慢的网友,基本上不是聊天的对象,这就逼着网民们动用一切办法来提高打字速度,缩略字数,但又能表意清楚。

因此,网民们利用计算机键盘上的特殊字符表情达意,以人脸为轮廓,象形的创造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的正视、侧视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模拟现实交际。

如:“^_^”(微笑)、“*_^”(挤眉弄眼)、“(@@)”(童心未泯)、“:—”(高兴)等等。

这些可爱又生动的字符组合给网络生活增添了许多的生气和实在感。

3、网络语言张扬个性、反叛传统。

在调查中可以发现,网络使用者呈现低龄化、高学历化。

这样的人群就决定网络语言张扬个性、反叛传统的特点。

即使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相貌平庸、沉默寡言,却毫不影响其在网络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丰富多彩的网络语言为网民提供了展示个性的平台,网民展示个性的文字又丰富了网络语言的空间。

网络语言这种建立在想象基础之上的,其独特的语言体式和风格表现在
网络语言的词语、数字、字母图形、音韵和中外语言的内涵延展、脱义和综合转换运用上,表现在句式的简短、倒装、创新和省略上。

像“GG”“MM”代替了“哥哥”“妹妹”;把“去”说成了“克”;“冲浪”被赋予“在网上进行查询、娱乐等活动”的新义;“恐龙”原指外形奇特的史前动物,因其形态丑陋而被借用来表示“相貌丑陋的上网女性”;“东东”指代“东西”等等。

网友们为了标新立异,反叛传统还故意拆字,例如最为常见的是将超强拆成走召弓虽,将顶拆成丁页。

这种做法显然不是为了节约打字时间,是网友为了张扬个性而牺牲输入速度。

二网络语言存在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