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科学的特征

合集下载

论哲学与科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特点

论哲学与科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特点

论哲学与科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特点哲学和科学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在社会历史领域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哲学和科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独特性,并比较它们的特点,旨在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它们的本质及作用。

一、哲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特点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探索人生的经验和智慧。

哲学关注人类有关存在、真理、价值、意义和道德等领域的基本问题,是一门总体性、理论性和反思性的学科。

哲学的特点在社会历史领域体现为:1. 思辨性强哲学注重通过思辨、思考和推理来探讨人类的困境和解决办法。

哲学家们不但经常提出一些非常巨大的问题,而且注重对这些问题的系统思考和深入探讨。

他们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归纳、推理等方式来发现问题的真正本质和解决办法。

2. 综合性强哲学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它关注问题的全局和整体性,注重将各个学科的理论互相补充、协调和统一。

哲学家的研究不仅关注学科内部的问题,而且注重超越学科的界限来解决问题。

3. 反思性强哲学是一门宏观的、系统的、跳脱性的学科,强调对自我身份、历史、文化、社会、自然界等方面问题的反思,目的是探讨人类的存在意义和价值,从而对现实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二、科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特点科学是一门以实证和理论为基础的知识体系,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检验理论,从而证明其正确性。

科学的特点在社会历史领域体现为:1. 实证性强科学研究注重依靠实验和观察来检验理论,只有在实验和数据验证之后,科学家才会把理论公开发表。

所以说,科学研究是以实证为基础的。

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地实验和验证,来探索自然界和揭示真理。

2. 精细性强在科学领域,尤其是实验科学领域,科学家们通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微小的细节,来找到最精细的解释和预测。

3. 前沿性强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人类各个领域的研究和技术的进步,科学也在不断地发展,这使科学总是处于探索的前沿,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三、哲学和科学的比较尽管哲学和科学有着非常不同的特点,但它们在社会历史领域也有共通之处。

试论古代中、西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

试论古代中、西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

试论古代中、西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

答:古代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相比,各有千秋,它们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研究中、西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对于我们认识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理解近代科学在欧洲的产生,近代科学在中国的衰落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古代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1.善于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古希腊人进入奴隶制社会时就使用了铁器,并以腓尼基人的字母来拼写自己的文字,这为古希腊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同时,由于古希腊人地处巴尔干半岛,他们除了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航海和海外贸易也比较发达,又有便于经济和文化的长处。

古希腊初期的文化要比巴比伦低,由于一批古希腊学者去巴比伦、埃及和其他东方国家游学,汲取了别的民族的文化成果,这也是古希腊科学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2.运用理性探讨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在人类历史上,古希腊人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性自然观,这正是科学精神最基本的因素。

早期的古希腊哲学家所搜集的事实大部分是从外来的来源得到的——他们的天文学是从古巴比伦得来的,他们的医学和几何学是从古埃及得来的,“在这些事实之上,他们又加上一些事实,然后,在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对它们加以理性的哲学考察”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它在本质上是以笼统的直观为基础经过理性思考而建立起来的自然观,而不是以观察和实验为依据的科学研究的结论。

但古代自然哲学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终于开始运用自己的理性去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这无疑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次大踏步的前进。

从古希腊多种多样的自然哲学中,我们看到,它们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哲学思想,它们坚持从自然界本身去寻求对自然界的解释,坚持在自然界的总的联系和运动、发展、变化中认识自然界,因而孕育了许多在以后科学发展中得到成熟和证实的天才预见。

尽管朴素的自然观中带有许多猜测和臆造的成份,但他们毕竟已经开始运用理性去探究自然的本质和规律,这就给当时包罗万象的哲学打上了科学的印记,其中包含了大量近现代科学的萌芽。

论科学史学与历史学的关系

论科学史学与历史学的关系

论科学史学与历史学的关系本文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 全文阅读链接:/zhexue/kexuejishuzhexuelilun/93846.html在中文语境中,“科学史学”一词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含义。

在科学史领域,人们提到科学史学,指的是科学编史学(Historiography of Science),讨论各种关于科学史的理论和方法。

在历史学领域,人们谈论科学史学,主要是指实证主义历史学,在绝大多数场合则是特指兰克史学,它是一种科学的史学(Scientific Historiography),相对于文学的和艺术的等非科学的史学而论。

这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上的科学史学。

也大体是在这样一种意义上,中国史学界也常常把梁启超开创的新史学、傅斯年的史料学等称之为科学史学。

而在历史哲学领域,一般地提到科学史学时,人们则往往是指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它是一种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性概括。

这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科学史学。

“科学史学”的概念歧义既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史学理论中蕴涵的内在矛盾,也集中地表现和说明了历史学的分裂和危机。

本文主要是在第一种意义上讨论科学史学。

由于所论问题的复杂性,肯定也还必须涉及到它的另外两种含义,不过大凡涉及其他含义的时候文中也一定会给出相应的说明。

科学史学与历史学的关系问题,是史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科学史学实际上始终是处在历史学的视野之外,或者历史学的边缘位置,加之历史学家知识结构中普遍地缺乏科学知识储备,致使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长期遭受冷落。

巴特菲尔德(Butterfield)曾经在历史学视域中广泛地讨论过科学史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但是关于科学史学与历史学的关系则很少论及。

比较起来,在科学史家中间,讨论这个问题的人还是相当多的。

萨顿(Salton)、柯瓦雷(Koyré)、库恩(Kuhn)、霍尔(Hall)、沃尔夫·勒朋尼斯(Wolff Lepenies)、戴维·奈特(David Knight)和霍尔顿(Holton)等人都曾不同程度地涉及了这个问题。

略论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机制和历史作用

略论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机制和历史作用
略论 科 学 技 术 发展 的特 征 、 机 制 和历 史 作 用
李榄 ( 武 汉科技大学 文法与经济学院
摘要 : 本文概括 了科 学技术的历史发展过程 , 揭 示了科学技术在 其 次是 来 自包括 它 自身在 内的原 始 思 辨哲 学 的阻 碍 与 不 不 同 历 史 阶段 的特 征 与 机 制 ,总 结 了科 学 技 术 对 于 近 代 社会 的 变 革 经 意 的推 动 , 而 主要 的推 动作 用是 来 自人 类包括 工 匠生 产 作 用 与 现代 科 技 的 巨大 的 生 产 力功 能。 关键词 : 科学技术 持征 机制 历史作用
亚里 士 多德 哲 学和 形而 上 学 ,因其 大部 分错 误 的理 论 , 阻 了 它的历 史作 用相 当有 限 , 即古代 科技 主 要是 用来 满足 极
碍 着科 学 向前发 展竟达 一 千年 之久 。 少数 统治 者 生活 享乐和 发 动 的战争 的需 要。 当然 , 它也 客 在 自然 的观 察 和理 性 的思 考 中 , 诞 生 了科 学 的 同胞 兄 观 地 推动 了社会 的发 展。 弟— — 占星术 和炼 金术 , 发 展 正像 亚里 士 多德 的理论 在 开 3 科 学技 术变 革近代 社会 新兴 资 产阶 级通 过掌 握运 用火 药、 指 南针 和 印刷 术等 始之 初 对科学 发 展 曾起过 积极作 用一样 , 它们 对早 期科 学 的发展 也起 了很 大 的作 用 , 但 它们 的根 本 思想 是迷 信和 反 知 识技术 战 胜封 建贵 族 , 登上历 史 舞 台。 从 十五 世纪 下半 自然科 学对于 生 产技 术没 有起 到应 有 的 科学 的 , 这就 决定 了它们 的作 用 同样 阻碍着 科 学技 术 的发 叶 到十八 世 纪初 ,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程 ppt课件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程 ppt课件

《法国乡村史》、《会魔术的国王们》、《历史 学家的技艺》等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2.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矛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 性的科学。
教材关于“历史学”的定义是在唯物史观 指导下的定义。 ※ 此处的“历史”同样指人类史。
这同样表明,历史并非研究“过去”。 ※ “矛盾运动过程”体现了辩证法的精神。
强调过程,就意味着关注时间性变化。而 “矛盾运动”则意味着辩证法。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程
※ “规律性” 表明历史是客观的,它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能为人们所认识,这 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原则。
讨论:
唯心主义的史学家反对历史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认为历史是思想 的产物。下面是我国著名学者朱光潜对意 大利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克罗齐的历史思 想的一段介绍,请先阅读,然后讨论。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程
什么是历史学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程
什么是历史学
一、历史学的对象是人类史 1.马克·布洛赫:历史是研究时间中的人 的科学。 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 人们有时说,历史是一门有关过去的 科学,在我看来,这种说法很不妥当。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程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程
柯林武德(R.C. Collingwood)《历史的观 念》:历史学是一种研究或探讨。科学是要 把事物弄明白,在这种意义上,历史是一门 科学。历史学是作什么用的,我的答案是, 历史学是“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程
二、历史学的学科特征 1.历史学的根本特征 ※以史料为基础,但史学不只是史料学。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 程

浅探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浅探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浅探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读《论历史科学的特征》有感06历史郭进萍【提要】:有关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的分歧自其确立学科地位开始就一直存在分歧。

兰克强调史学的客观性,使史学进入科学之列。

然而他的手稿《论历史科学的特征》说明他在强调史学客观性的基础上,同样主张史学需要哲学和诗歌中那些活跃的思想力量的联合,从而认为史学集科学和艺术为一体。

本文试图以此为出发点,对历史学的性质做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历史学;兰克;科学;艺术历史学科在正式确立其学科地位以后就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一方面,因为它在本质上和文学没什么区别,是一种主观的对历史现象的描述,所以给人感觉其像一门艺术;另一方面,历史学家却不满足这样一种地位,试图把历史学建成一门科学。

自兰克始,由于他宣扬客观主义,历史即史料学等思想,鼓舞了当时的史学家将历史学摆脱哲学或神学的控制,并和文学艺术分道扬镳,成为一门严肃的实验科学。

然而有关历史学的定性问题并未停止,即使从被视为“近代历史科学之父”的兰克的思想中也可窥之一二。

兰克在《论历史科学的特征》的开篇就指出:“历史学区别于其他所有科学的地方在于它同时又是一门艺术。

”①可见,他将历史学视为科学和艺术二者的统一体,并非如一般人所认为的历史学在兰克的眼中仅是科学,客观的代名词。

兰克认为历史学是有关收集,查询,洞悉的一门科学。

它作为一门艺术,则是因为历史学要重现和描绘那些已经找到和认识了的东西。

正是由于历史学的这种重现能力使得它具有了艺术性。

同时他又认为历史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哲学相关,作为一门艺术,则与诗歌相关。

哲学和诗歌又有着相似的本性,即在观念领域里活动,而历史学则非得依赖现实;历史学区别于诗歌和哲学的地方还与他的特定主题有关,该主题从属于经验主义。

历史学将诗歌与哲学的结合成了它自身特有的第三种要素,因而历史合二为一的必要性。

他坚持历史学必须同时是科学又是艺术,历史学永远不会只是二者之一。

不难看出,兰克强调的是不是将二者对立起①包伟民:《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4页,转引自刘北成、陈新《史学理来,而是主张历史学需要哲学和诗歌中那些活跃的思想力量的联合。

史学导论

史学导论

史学导论第一章历史学的起源与目标第一节人类的存在是历史的存在——历史是什么?人类的存在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宇宙的存在也是一种历史的存在。

现实的人类,是由历史的联系、历史的发展、历史的积淀构成的。

一、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交往关系的生产的历史连续性1.人类作为历史的存在,首先根源于人类能够借助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延长和扩展自己的各种器官,将人类的现实存在确定在物质生产持续进行和不断扩大这一基础上。

工具生产被视为人类形成的主要标志。

2.人类作为历史的存在,除去物质生产以保障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外,还从事精神生产以满足人自身真、善、美、健等精神的文化追求。

精神生产与文化包含知识、思维、道德、审美、抒情等众多层面。

无论哪一个层面,都同样是历史的连续、历史的积累、历史的发展、历史的变革过程。

3.人类作为历史的存在,还根源于人类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同时,也在进行着社会关系的生产。

生产关系的生产也是世世代代不断积极、不断变革、不断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这种历史连续性,和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一样,充分证明人类的存在是历史的存在。

二、历史是人类充满矛盾的活动与成长过程1.每个人和每一代当作现成东西继承下来的全部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关系的总和,以及全部的精神文化遗产,从各个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制约着人们。

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只能在与先前历史所提供的所有条件互动关系中,才可发挥作用。

事实上,人的思想、情感、动机、追求等精神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主体性,无一不是历史连续性的产物,无时无处不存在于历史的连续性与继承性之中。

2.偶然性与必然性杂糅,无非是包罗万象的外在世界中为人们所不太了解的那些联系。

从表面看,历史事件似乎总是由偶然性支配的,但是,这种偶然性始终为内部隐蔽的规律所支配。

这里所说的规律,即事物之间历史形成的广度不同、深度不同的各种联系,尤其是那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本质性联系。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程

什么是历史学 《史学概论》 马工程

以今人的视角观之, “史学只是史料学”无 论如何都是偏颇的,但是,搜集、考订、比 较史料的功夫确确实实是历史学的基础,没 有这个功夫,任何史观(包括唯物史观)和 理论指导下的史学都将成为无根之木。
※广泛收集、占有、鉴别史料的基础上对历 史现象进行探究和认知,揭示历史规律, 汲 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3.其他一些关于“历史学”的定义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史者何?记 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 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 资鉴者也。
姜义华《史学概论》:历史学是对客观历 史的主观认知。
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关于人类社会历 史的认识、记载与撰述的综合活动,这便 是史学。
白寿彝《史学概论》:史学是通过史料研究 历史发展过程本身的学科。如果说,客观的 历史是一个有机的发展过程,史料只是历史 过程留下的一些残骸或遗迹,那末,史学的 任务却是要从历史的遗骸或残迹中去重认那 曾经活生生的历史,并以文字为主要手段将 它重现出来。
人类历史千头万绪,漫无边际,但其中并 非没有规律可循,其中最关键之处就在于 生产力。
讨论:
教材认为历史学的根本特征是(A)广泛 收集、占有、鉴别史料的基础上(B)对历史 现象进行探究和认知,揭示历史规律, 汲取历 史的经验教训。由此,认为史学就是史料学 是错误的。
对于A、B两个步骤,历史学家们基本上都 注意到了,而且也有些历史学家通过类似的 步骤认为史学不只是史料学。如何兆武在 《对历史学的若干反思》中认为:
“矛盾运动”则意味着辩证法。
※ “规律性” 表明历史是客观的,它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能为人们所认识,这 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原则。
讨论:
唯心主义的史学家反对历史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认为历史是思想 的产物。下面是我国著名学者朱光潜对意 大利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克罗齐的历史思 想的一段介绍,请先阅读,然后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一 则、 关 于 历 史 学 的
LOGO
1. 第 一 个 要 求 是 对 于 真 实 的 纯 粹 热 爱
2. 一 种 以 文 献 为 基 础 的、 深 入、 深 刻 的 研 究
3. 一 种 普 遍 的 兴 趣
4. 对 于 因 果 联 系 的 理 解
5. 不 偏 不 倚
6. 总 体 的 概 念
1,第一个要求是对于真实的纯粹热爱。这 是历史学中科学属性的体现,追求真理是 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 2,因而,一种以文献为基础的、深入、深 刻的研究是必要的。兰克非常重视文献考 据的重要性,而曾被主张“史学就是史料 学”的傅斯年引为源流:“此在中国,固 为司马光以至钱大昕之治史方法,在西洋 ,亦为软克,莫母森之著史立点。”这里 的“软克”就是兰克,真是奇葩的译名。
LOGO
民 间 民 間 閑民 闲 民
LOGO
兰克史学的不足
第一、领域过于狭窄。过分专注于 政治史、外交史、军事史,而忽略 了经济史和社会史;重视精英人物 的研究,而忽略了民众在历史中的 作用。
LOGO
第二、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矛盾。一 方面强调用史料说话,另一方面又 强调研究者的心理感悟能力,这使 得兰克史学很难达到它所标榜的纯 粹客观的境界。
LOGO
1836年,兰克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教授。他 的代表作《教皇史》从1833年开始写作,第 一卷于1834年出版,第二、三卷于1836年出 版。此书包含了作者在意大利的研究成果 ,无论就内容或形式来说,该书都可以列 入世界史学名著之林。《教皇史》不仅对 历史作了客观叙述,而且具有丰富的资料。 作者把300年的有关历史情况叙述得脉络清 晰,有条不紊,令人赞叹。
LOGO
1871年,兰克从柏林大学退休,但他的研究 工作与著述活动没有停止,一直持续到他去 世。当他82岁高龄时,他提出了一个雄心勃 勃而又令人吃惊的计划:编纂一部《世界 史》。虽然当时他已不能读也不能写了, 但他“没有工作就无法活下去”。实际上, 兰克的整个一生都在为这项工作作准备。 他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工作,在两个助手的 协助下,由他口授,然后整理成文。
LOGO
1839年,他的《宗教改革时期的德国 史》开始出版。本书的特点是使用了 更多的原始文献资料。它是《教皇史 》的姐妹篇,也是兰克的代表作之一。
LOGO
1841年,兰克被腓特烈· 威廉四世任命为“普鲁士 国家史官”。由于他的这个身份,第一个被准许利 用国家文件。他利用这种方便条件,编纂了9卷本 (后扩充成12卷)的《普鲁士王国史》。1858年 以后,他担任了慕尼黑历史委员会主席。其后,他 相继出版了《法国史》、《英国史》。这两部长 篇巨著都是叙述这两国十六、十七世纪的历史。 至此,作者在寓居意大利时所拟定的编写一套欧洲 列强历史的计划就完成了。为此,他付出了数十年 的心血。当《英国史》完成时,作者已是一个年逾 70的老人了。1865年,在他生日那一天,被普鲁 士国王正式授予贵族爵位。
LOGO
治史思想
第一、“如实直书”,史学家的任务是 据实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地再现 历史的真实性。 第二、“去伪存真”,必须对史料进 行批判,用史料说话。 第三、“批判过去、教导现在、以有 利于未来”,这是历史学的任务。
LOGO
治学方法
强调史料考证,即搜集大量的原始资料, 对这些资料进行严格的鉴别、辨析,考证史料 及内容的真伪,务必用史料精确叙述历史,从 而使历史研究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 历史学以求真为目的的严谨科学研究。他认为: 历史学家的任务就是弄清历史事实,史著的任 务就是要把过去所发生的事实如实地在文字上 再现出来,其间不需要掺入史学家任何个人的 主观因素。
LOGO
学术生涯
1824年,《拉丁和条顿民族史》一书u 问世,立即轰动德国文坛,声誉鹊起。 此书还包括一篇对于这个时期许多历 史家的批判性论文。一般认为,它的出 版是近代史学方法的开端。由于该书 的成功,次年,柏林大学为这位年青 的历史学家打开了大门,他应聘担任 历史副教授。
LOGO
在柏林,兰克发现了十六、十七世纪威尼 斯大使的报告47册。面对这些未经公布的 原始资料,他感到:近代欧洲的历史必须 借助于这些新鲜资料予以重写。正是借助 于这些资料,他写成了《十六和十七世纪的 奥斯曼人与西班牙君主政治》一书。这部 著作的成功,使兰克得到一次公费出国旅 行的机会。
LOGO
题 解
一般认为,兰克强调史学的客观性,使 史学进入科学之列。鼓舞了当时的史学家 将历史学科摆脱哲学或神学的控制,并和 文学艺术分道扬镳,成为一门严肃的实验 科学。但本书所选的这篇手稿说明,兰克 在强调史学的客观性的基础上,同样主张 史学需要哲学和诗歌中那些活跃的思想力 量的联合。历史学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把握 和理解,反映出历史真正特征中的主动性 力量。历史学以其自身独特的方式,把科 学与艺术联合起来。 LOGO
LOGO
兰克:论历史科学的特征
十九世纪德国和西方 最著名的历史学家,用 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研 究历史的“兰克学派” 的创始人,近代西方 “客观主义”历史学派 之父。“近代时期最伟 大的历史学家”、“永 远无法超越的史学家”。
利奥波德· 冯· 兰克 (1795-1886)
LOGO
求学经历
1795年,兰克出身于德国图林根的维埃一个 中产阶级家庭,父为律师。他在邓恩多夫和 舒尔普福塔接受了初等教育,学习古典文 学知识。由于他刻苦学习,在初学阶段就 为其以后成为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打下了 扎实的基础,对此,使他终身感到满意。
LOGO
“兰克史学”
德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历史学家兰克创立的理论。 兰克史学基本思想是重视原始资料的利用和考 辩;重视政治史;认为历史可以认识,但不能完全 认识;对史料来源的重视及深刻的分析;历史著述 的作用在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负有盛名的史著 未必是可靠的;史著之可信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可 信的原始材料作根据;一般的史著内容不能作为资 料来源,必须深入档案库;写作的目的在于复原历 史,要达此目的,最重要的是找到原始资料,找到 同时代或接近此时代的史料。
LOGO
另一方面,也由于教学上的需要,他讲授 荷马、普布留斯· 维吉留斯· 马罗等大诗人的 作品以及古典文学史,需要有丰富的古代史 知识,他便去阅读和钻研希罗多德、修昔底 德、色诺芬、李维、塔西陀等古典史家的 作品,从而对古代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然 后,他的视野又从古代扩展到中世纪。
LOGO
他在阅读意大利史家圭锡亚狄尼和乔 维奥的著作时,发现在他们之间存在 着不可调和的分歧。于是他决心研究 这一时期的其他权威之作以解决这个 难题。不久,兰克决定亲自动手写一 部书来论述这个时代,因而写成了第一 本著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1494-1514 》。
LOGO
事实上,史料的审订对兰克来说不过是史学的起 点而已,在兰克的历史观念中,精神、思想占据 着中心的位臵。他认为历史的动力乃是理念( ideas),在理念的背后则是上帝,一开始固然要 以史料的精严考订来接近历史的真相,但是到了 最后的分析:每一个个体都是精神上的个体,它 只能通过精神上的领悟来把握。这种领悟有赖于 赞成一些规则,依照这些规则,观察的心灵继续 与在观察中确定对象出现的要素保持一致。
LOGO
第一卷于1880年出版,以后逐年出版一卷。在他临 终前,《世界史》第7卷也交付印刷。但是,他生前 已经来不及把《世界史》口授完毕。所以,后几 卷由他的门生杜费根据他从前的讲稿整理出版。 这部《世界史》一直叙述到1453年,和他以前所著 的有关西欧各国的历史联成一气,成为“通史”, 最后汇集为9卷(1880—1888)。 1886年5月23日,他病逝于柏林,享年91岁。10年 以后,在他的故乡维埃,为他树立了一座纪念碑, 以永久纪念这位在德国史学上作出杰出贡献的历 史学家。
LOGO
1814年,兰克就学于莱比锡大学,学习古 典语言学和神学。但他兴趣广泛,博览群 书。他好读希伯来文的《旧约全书》,赞 赏希腊悲剧诗人的不朽之作,探讨康德、 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的哲学精义,研 究修昔底德的史学观点,善于博采众长, 从各方面吸取营养。Fra bibliotekLOGO
1818年大学毕业后,兰克在奥德河畔 的法兰克福一所高级中学教授古典文 学和历史。其间,他开始把研究的重点 由语言学转向历史。兰克之所以转移 研究方向,一方面是受到了前辈史家 卡斯滕·尼布尔的深刻影响。他阅读 了尼布尔的作品,不仅为之折服,而且 确信,“在近代世界中,历史家是可 以有地位的”。
LOGO
保守派将陷入历史将终止的悖论,而激进 派则有一种历史从我开始的狂妄。兰克认 为,历史的运动是演化而非革命,正是在 保守和激进两端的抗衡中前进,可怕的不 是保守或者激进本身,而是其中一方被暴 力摧毁。这对于现当代中西文化之争有某 些启示。
LOGO
序列
同时性
个体发展
LOGO
兰克在最后谈世界历史的时候提到中国历史,似 乎有某种不屑,但是我读不明白他的意思。兰克 是这样说的: 最后,我们可以致力于研究但也要有节制地研究 这样一些民族,他们以某种自然状态繁衍至今, 使我们觉得他们从一开始就以这种状态存在—— 即在他们当中保留了史前的情形,印度和中国自 称古老,并且有长长的历史编年,但是,即便是 最聪明的编年史家也不能够理解它。他们的古代 是传奇性的,但他们的情形更像是自然史的题材 。
LOGO
基本特点
第一,恪守政治史传统。他的史著均以政 治史为主题,以16—18世纪的欧洲各国为 中心,不写古代史,很少写经济史,把欧 洲以外的历史排除在他的史学视野之外, 而政治史又渗透强权政治观念和英雄观。 兰克认为,历史生活的基本体现者是国家、 民族和教会,三者中国家居首,因此,历 史学家必须十分重视国家这一实体。
LOGO
3,一种普遍的兴趣。兰克在这里强调不能孤立地 看待历史现象,要看到彼此的关联,没有什么出奇 之处。 4,对于因果联系的理解。功效性的(pragmatic) 历史研究着重研究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但这 很容易沦为一种单一决定论,兰克对此也是不待见 的:这种结论性观点沾染上一股乏味的,不大虔诚 并且是缺乏灵性的气息,它令我们失望。兰克认为 历史事件的动机是多样而深刻的,因此所有的阐述 必须基于沉默而根本的文献。这或许是因为历史事 件的因果联系,往往是概率性因果,而非必然性因 果。 LOG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