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巨大杠杆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杠杆一、科学技术的一般特征科学是正确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总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科学的特点是用抽象的概念和逻辑的形式,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中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和过程,揭示其本质和规律。
科学是人们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以及科学实验等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扩大,科学知识的积累不断增加,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科,归结起来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三大门类。
自然科学和技术是有区别的。
技术是人们的劳动的手段和学说,它既包括工具、设备等物质手段,又包括人的知识、经验、技能等主观的精神因素。
科学的任务是探求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而技术的职能是运用科学原理在实践中改造世界。
科学和技术有着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现代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科学理论武装,尖端技术的突破取决于科学理论的突破,一般技术的重大改进也需要科学理论来指明方向。
科学技术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控制和调节社会的一种重要活动。
它是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密切相关,而又有区别的特殊的劳动形态。
科学技术活动同物质生产劳动一样,也有劳动者——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劳动对象——自然界和纳入技术范围的社会现象;劳动过程中,同样要支出体力和脑力;还有劳动成果——知识形态的科学发现、发明和实物形态的新产品。
然而科学技术活动和物质生产劳动又有区别,科学技术活动的劳动者比物质生产的劳动者具有更高的文化科学知识,是脑力劳动者;它的劳动对象,一般说要比物质生产的劳动对象具有超前性,特别是科学中的基础研究,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成为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
科学技术的劳动过程尽管也支出体力,但主要是脑力的支出。
因此,科学技术劳动的成果,虽然也有实物的产品,但更主要的是精神产品。
正因为科学技术活动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生产劳动,所以它具有自己的特征。
简述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19 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例如,蒸汽机技术革命主要是从工匠传统发展而来,在生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摸索出技术发明,然后才总结出热力学理论。以电力技术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这种生产带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发生改变,现在是科学推动技术进步,再推动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如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出电磁学理论,通过促进电力技术的革命,并最终引发电力在产中的广泛应用。邓小平在总结科学技术这一发展趋势时深刻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实在,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
(1)社会性(2)知识性(3)智能性(4)创新性(5)非意识形态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马克思明确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已经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证实。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显著特征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显著特征摘要:科学技术发展到当代,其地位、规模、内涵等等出现了一些显著的时代特征。
研究科学技术的时代特征,有利于把握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对于认识当今世界科技、经济、社会、政治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学技术;发展;特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它已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
本文从总体角度探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这对于我们掌握当代科学技术并促进其发展以及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当代科学技术呈现的众多特征中,最主要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技术发展的加速化自然科学自文艺复兴时期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以后,一直是呈加速度向前发展的。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加速度发展这一特征更为突出。
(一)科技成果迅速增长科技成果的急遽增加,是科学技术呈现加速度发展的重要体现。
有关方面作过一个统计,人类的科学技术知识,19世纪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每10年增加一倍。
当前是每3~5年增加一倍。
近30多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新发现、新发明、新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
以此推算人类在2020年所拥有的知识当中,有90%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
人们用指数函数来描绘当前人类知识增长的趋势,也就是媒体经常提到的“知识爆炸”现象。
伴随“知识爆炸”现象出现,科学技术研究的规模也呈指数函数增长。
现在每年全世界用于科研的经费已经达到5000亿美元以上,人数已经达到5000万人,预计今后一百年,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数,将占世界总人口的20%,创造性的科学工作将会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活动。
(二)应用周期不断缩短当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度发展特点还体现在科学技术物化周期愈来愈短。
科学技术物化周期是指科学技术从发现、发明到应用的时间。
18世纪末以前,科学技术的应用周期一般在70年以上,如蒸汽机为84年,汽船为100年,照像技术为112年,而电的发明到应用则时隔282年。
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资料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
• 现代技术发展越来 越依靠科学.科学 技术的关系已密不 可分.现代技术完 全是建立在科学理 论的基础上,现代 科学也装备了复杂 的技术设施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
1.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 学化就是现代科学技术 的鲜明特征. 2.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使重 大创新更多地出现在学 科交叉领域 3.高度分化,高度综合,以综 合为主导 (高度分化,高度综合,以综 合为主导是现代科学技 术发展的一大重要特点)
现代科技知识(二)
4.科教兴国战略的目标和任务 5.全面地准确地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1>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改善投资结构 <2>深化体制改革,促进“产 学 研”结合 <3>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4>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
现代科技知识(二)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 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和实质 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含义是:既满足当代经济 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不削弱后代发展能力 的发展.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正确处理 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经济,社 会步入合理,协调和持续发展的道路.其要 点是:
现代科技知识(二)
一.跨世纪的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 展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以 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 体的治国方略,是落实邓小平同志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重要战略决策,也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现代科技知识(二)
<一>科教兴国战略 1.科教兴国的内涵
3 .科技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
4.科学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5.科研经费投入的指数增长 6.科学技术的数字化,数字和定量方法的广泛应用 7.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趋势.这不仅是指科学技术和生产之间的内涵 的交叉和渗透,而且是指它们在过程中衔接更为紧密科研成果转化 为直接生产力的周期更为缩短甚至出现了组织形式上的统一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现代技术的结构:实验技术\基本技术\产业技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科学技术自身的加速发展\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周期缩短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化:1、科学和技术自身发展的综合2、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3、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4、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一体化1、大科学的基本特征:科研的规模巨大、创造性的集体研究、巨额的科研投资、科研设备庞大、复杂、社会化高效的科研组织管理。
2、高科技领域即高技术领域: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空间技术。
3、高技术的特征:高智力、高渗透、高投入、高风险、高竞争、高效益、高战略。
4、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从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阐明了科学是生产力、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生产力进行了深入分析,阐明了科学在生产力系统中的特点、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阐明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5、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他在考察分析当代科技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一观点,其思想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其内涵:从科学技术的功能角度揭示了现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中起第一变革作用的决定因素,指出了科学技术的作用已不再是生产力的外在力量,而是构成现代生产力内在的重要的组成因素、阐明了现代科学技术构成了生产力的超前性因素,科技研究是第一生产过程、指明了科学技术是现代经济发展最强大的动力和源泉、对传统生产力观念的突破,确立了新的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念。
6、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从国际发展的形势来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世界各国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失去作用,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从国内发展情况来看,到21世纪中叶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大举措。
内容: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其中包含的关于科学技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论断是科教兴国战略坚实的理论基石、在把握了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加快科技进步和优先发展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内涵7、高科技给现代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问题、资源问题、高科技与现代战争、高科技引发的法律和社会伦理问题8、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相对性原理)在所有彼此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内,物理定律有相同的形式、(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是恒定不变的,它与光源的运动速度无关。
结合古代近代和现代技术发展过程及各自特点分析技术本质问题

(3)1966—1976年:停滞阶段 从1966年开始,中国经历了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这
场政治运动对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其间, 科技管理陷入瘫痪,研究机构被肢解,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被迫 停止科研工作,下放到农村或厂矿劳动。中国的科学技术几乎停 滞不前。
尽管如此,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还是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取 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就。1966年,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 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1970年,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70年代初期,数学家陈 景润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向着解决哥德巴赫猜想 迈进了一大步。
北京交通大学
2、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1)1840--1945年:学习阶段 在近代历史上,积贫积弱的中国不仅在科技发展上乏善可陈,而且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还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一个有着光 辉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就这样退出了世界科技舞台。
19世纪中叶,一批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中国先行者,倡导科学救 国、教育救国,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抗日战争(1937-1945)爆发后,中央研究院及各研究所先 后内迁至四川、广西和云南,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科学研究。
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科技人才,比如地质学家李四光, 地理及气象学家竺可桢,林学家梁希,物理学家叶企逊、周培源、 吴有训,空间物理学家赵九章,化工学家侯德榜,土木科学家茅 以升等。其中美籍华人李政道和杨振宁,一起获得1957年的诺贝
一
关于科学技术的综述
二 古代与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特点
三
举例说明我国科技的发展
四
技术的本质
北京交通大学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大爆炸宇宙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物理学家( A ) A.伽莫夫 B.弗里德曼 C.哈勃 D.威尔逊2、最早发明60进制计算系统的国家是( D ) A.古中国 B.古印度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3、集希腊古典数学之大成的《几何原本》作者是(B) A、阿喀琉斯 B、欧几里得 C、阿基米德 D、阿波罗尼4、《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中国医圣( A )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陀 D. 孙思邈5、《人体的构造》一书的作者( A ) A.维萨里 B.哈维 C.塞尔维特 D.达芬奇6、使地心说成为一套完整的严密的理论体系的科学家是( B ) A.亚里士多德 B.托勒密 C.哥白尼 D.泰勒斯7、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者是( B ) A.伏打 B.法拉第 C.奥斯特 D.伽伐尼8、英国医生( B )首先发现了植物细胞的细胞核。
A.施莱登 B. 布朗 C. 艾弗里 D.施旺9、生物分类学的代表人物是 ( A ) A.林耐 B.拉马克 C.施莱登 D.达尔文10、最先把机体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还是能够保持恒定的学者是( B ) A.马让迪B.贝尔纳C.桑克托留斯D.格列森11、《海陆的起源》一书的作者是( A )A.魏格纳B.达尔文C.丹纳D.博蒙12、发现了遗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的科学家是( B )A.艾弗里B.摩尔根C.孟德尔D.德佛里斯13、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 B )A.用进废退学说B.自然选择学说C.过度繁殖学说D.生存斗争学说14、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的时间是( B )A.1950 B.1953 C.1956 D.194815、生物技术的核心是(D ) A.细胞工程; B.酶工程; C.发酵工程; D.基因工程二、多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后面的括号中,每题2分,共10分,多选、错选、漏选都不给分1、现代科学的五大基本模型包括( ABCDE ) A.宇宙演化的热大爆炸模型 B.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 C.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智力活动的图灵计算模型 E.地壳构造的板块模型2、技术的基本特征包括( ABC ) A.中介性 B.自然属性 C.社会属性 D.解释性 E.探索性3、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说道:“只是在物理学晴朗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
湖北自考00353现代科学技术概论重点知识点汇总速记宝典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00353适用湖北)速记宝典一、简答题命题来源:围绕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特点、内容。
答题攻略:(1)不能像名词解释那样简单,也不能像论述题那样长篇大论,但需要加以简要扩展。
(2)答案内容要简明、概括、准确,即得分的关键内容一定要写清楚。
(3)答案表述要有层次性,列出要点,分点分条作答,不要写成一段;(4)如果对于考题内容完全不知道,利用选择题找灵感,找到相近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作答。
如果没有,随意发挥,不放弃。
考点1:简述“科学”的三个层面?答:(1)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创造性的智力活动;(2)一种知识体系——知识的动态系统;(3)社会发展的实践力——起着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考点2:简述科学的基本特征?答:1.科学知识——高于普遍的常识、经验知识的知识体系。
2.科学方法——行之有效且具有普遍性的方法,包括获取信息的方法和处理信息的方法两大类。
3.科学精神——彻底的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精神,具有普遍意义,是从事探索和研究取得成功的保证。
考点3:简述狄德罗关于“技术”的定义?答:(1)技术是一种有实际目的的活动。
(2)技术的实现要通过社会协调完成。
(3)技术的物质体现是手段、工具。
(4)技术的非物质形式是方法、规则等。
(5)技术本身由许多元素组成。
考点4:简述技术的特征?答:中介性;自然性;社会性。
考点5:简述现代技术的三大体系?答:1.物质变化技术体系;2.能量转换技术体系;3.信息控制技术体系。
考点6: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答:①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②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③科学与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不同;④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过程不同;⑤科学与技术的劳动特点不同;⑥科学与技术的成果的表现形式不同。
考点7:简述古希腊的科学技术?答:(1)毕达哥拉斯发现和证明了著名的勾股定理。
(2)德谟克利特提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3)柏拉图的“理念论”。
(4)亚里士多德的“地球宇宙中心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
2, 建立在比特(BIT)概念上的"数字化"—进入数字化信息时 , 建立在比特( )概念上的"数字化" 进入数字化信息时
代
数字通信 数字视频(DVD,VCD,EVD) 数字视频( , , ) 数字化 时代 数字音乐(MP3) 数字音乐( ) 数字控制 数字电视 数字化广东
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
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
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 (2009研究生) 研究生) 研究生
李鹤喜
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
现代科技的基本特征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 1,"三高"(3HS)——高速发展,高度综合,高度细化 , 三高" 高速发展, ) 高速发展 高度综合,
高速发展 三高特征 高度综合 高度细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
4, 数字化催生了新的建模分析方法(Novel Modelling) , 数字化催生了新的建模分析方法( ) 线性代数 离散取代连续 矩阵分析 有限元素法
数字取代模拟 建模 分析方法
模糊数学 模糊控制
数值取代解析 模糊取代清晰 随机取代确定
概率统计 随机过程
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
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
7,现代科学追求调和,平衡,稳定 ,现代科学追求调和,平衡, 解决
调和
解决
问题
平衡
解决
过程
稳定
结果
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
二,现代科学对人的要求 1,知识更新的速度要快 , 要跟上技术的发展,注重知识的更新,学习是终生的; 要跟上技术的发展,注重知识的更新,学习是终生的; 2,要有数字化理念 , 你从事的研究和工作要融合信息化(数字化)技术; 你从事的研究和工作要融合信息化(数字化)技术; 3,集成观 , 将一些成熟的知识或技术象集成电路芯片一样, 将一些成熟的知识或技术象集成电路芯片一样,直接拿来 为我所用. 为我所用. 4,标准化思想 , 开发的产品要标准化,模块化, 开发的产品要标准化,模块化,才有前途
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
5,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 6,回归自然和环保意识 , 7,自我完善符合和谐社会的需要 ,
�
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
三高给现代科学带来的变化
高速发展——信息爆炸,使知识的更新周期变短. 信息爆炸,使知识的更新周期变短 高速发展 信息爆炸 高度综合——学科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产生交叉学科. 学科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产生交叉学科 高度综合 学科互相渗透 生物+电子=》 生物+电子=》生物电子 电子 物理+化学 》 物理 化学=》物理化学 化学 高度细化——学科分工更细 学科分工更细 高度细化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视觉,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视觉, 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
5,集成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新的技术使用手段 ,集成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新的技术使用手段 化 输 入 信 息 化
集成化 如硬件IC 如硬件IC 件C 件C 件
信 息 输 出
化
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
6. 单项研究转向系统工程
运载火箭系统 载人飞船系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空间应用系统 发射场系统
载人航天工程
通信测控系统 航天员系统 着陆场系统 空间实验室
3,建立在仿生和信息技术上的智能化(Intelligized) ,建立在仿生和信息技术上的智能化( )
仿生智能
神经网络——模仿人脑的神经元信号处理过程 模仿人脑的神经元信号处理过程 神经网络 机器视觉——模仿人眼的立体成像和理解 机器视觉 模仿人眼的立体成像和理解 模糊推理——模仿人的思维和推理方式 模糊推理 模仿人的思维和推理方式 模仿蚂蚁, 群智能 ——模仿蚂蚁,鸟,鱼群体的智能行为 模仿蚂蚁 遗传算法——模仿生物进化的基因选择,交叉和变异 模仿生物进化的基因选择, 遗传算法 模仿生物进化的基因选择 免疫算法——模仿动物的免疫行为 免疫算法 模仿动物的免疫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