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两首》概述

合集下载

第3课现代诗二首笔记

第3课现代诗二首笔记

第3课现代诗二首笔记一、课文概述。

- 作者:刘大白。

- 诗歌主题。

- 描绘了一幅倦鸟归巢、夕阳西下的秋江晚景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诗歌内容分析。

- 归巢的鸟儿:诗的开头“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鸟儿拟人化,“驮着”一词把鸟儿写得很有力量感,同时也表现出鸟儿的疲倦,斜阳似乎成了它沉重的负担。

但即便如此,鸟儿还是要归巢,这体现了家的吸引力。

- 江上的景色:“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这里描写了鸟儿双翅翻动时的动态画面,“把斜阳掉在江上”这种奇特的想象,将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江面上的景象写得十分生动。

而“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又把芦苇在夕阳映照下的颜色变化描写出来,“妆”字同样是拟人手法,赋予芦苇人的行为,使整个画面富有诗意和美感。

- 作者:徐志摩。

- 诗歌主题。

- 通过描写花牛在草地里的各种活动,展现了花牛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诗歌内容分析。

- 花牛的活动。

- “花牛在草地里坐,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诗人描写了花牛慵懒地坐在草地上的情景,“压扁了”这一动作描写非常形象,让人仿佛看到了花牛庞大的身躯压在剪秋罗上的画面。

- “花牛在草地里眠,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上睡觉,而天空中的白云自由自在地舒展着,“霸占”一词将白云拟人化,写出了白云的肆意,与花牛的闲适相呼应。

- “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这一描写体现了花牛的活泼,“滴溜溜”这个词生动地表现出花牛尾巴甩动时的动态感。

-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花牛在草地上做梦,而此时太阳不知不觉地落下西山,“偷渡”一词把太阳落山的过程写得很有趣味,好像太阳是悄悄溜走的。

二、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语言特色。

(二)意象运用。

三、学习感悟。

- 从这两首现代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现代诗的独特魅力。

它不像古诗那样格律严谨,但却有着自由的表达形式和丰富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现代诗二首在我们的生活中,现代诗也成为了我们接触诗歌的一种方式。

它具有简短、简约的特点,也能够唤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和思考。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读两首现代诗吧。

一、《秋天的黄昏》夕阳的余晖洒向林间的沟壑,轻轻地一阵风,一片片枫叶飘落,天边的彩霞,像淡淡的水彩,渐渐地变成了暗淡的灰色。

农民在劳作,家人在等待,山野的田地,随时钟声沉睡。

一条小路穿过田野,牛儿正漫步,它的思绪是什么?一枝落叶落在它的身旁,那儿有多少秋天的思绪?我们望着自己伸出来的手,它们静静地飘动着,似乎在借秋天的气息,在等待生命和爱的来临。

《秋天的黄昏》描述了淡淡的秋日景色与世间安定、平静的如常生活,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这份宁静和坚毅的赞叹。

此外,这篇现代诗还体现了以下的两个语文知识点:(1)比喻这篇诗充满了各种形象的比喻,如“林间的沟壑”、“一片片枫叶飘落”、“天边的彩霞”、“渐渐地变成了暗淡的灰色”。

这种多元的比喻语言能够丰富诗歌的想象,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诗歌的内在意思。

(2)句式《秋天的黄昏》的句式也非常给力,短小精悍,极大地强调了诗歌的内在节奏感,让我们在阅读中更容易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二、《花开时节》春天的花开时节,繁花伴着蝴蝶阳光洒向大地,暖风轻拂心间离别的时刻,情思万千不舍的心境,眼泪如泉在这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过往它们或甜或苦,或淡或浓留在心底,思绪萦绕那些往事,如同点缀春天的花朵一直陪伴我们,不曾离开《花开时节》这篇现代诗几乎已经成为了教材中现代诗的代表作,它将我们带入到了温馨浪漫的现代诗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看看以下这两个知识点:(1)反复这篇现代诗通过反复表达某些感情与情感(例如《不舍的心境,眼泪如泉》、《留在心底,思绪萦绕》等),强调了一种情感主题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们细细品味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宽度,这也是现代诗的一种普遍特点。

(2)语言的音乐感《花开时节》一诗充满了天籁般的音乐感,这种音乐感来源于一些常见的口感字(例如“阳光洒向大地,暖风轻拂心间”),和其他感性字与形容词造成的韵律结构(例如“离别的时刻,情思万千”),让我们在读诗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现代诗的内在的节奏感,更能深刻体验到诗歌所唤起的情感内核。

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二首》课文讲解

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二首》课文讲解

四年级上册语文《现代诗二首》课文讲解《现代诗二首》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了《在天晴了的时候》和《繁星》两首现代诗。

下面我将对这篇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诗歌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非常优美的现代诗。

教师出示课题《现代诗二首》。

二、解题《在天晴了的时候》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一首小诗,诗人通过对雨后小路自然景色的描写,告诉人们只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就能找到光明和希望。

《繁星》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回忆少年时代生活的一篇优美散文,文章通过对星空和月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以下问题:(1)《在天晴了的时候》描写了雨后的哪些自然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繁星》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绘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学生回答思考题中的问题。

学生齐读课文。

四、深入研读课文《在天晴了的时候》中,诗人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雨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繁星》中,作者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绘星空和月光?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学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诗人在描写雨后小路自然景色时,用“清新”、“抖落”、“净尽”等词语来形容雨后的景物,表现了雨后景色的美好和宜人;在描写星空和月光时,用“静谧”、“朦胧”、“柔和”等词语来形容星空和月光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学生再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五、拓展延伸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写的诗歌或散文,并互相点评。

教师推荐一些优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让学生阅读并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学生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色,注意运用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修辞手法。

现代诗二首四年级上册课文

现代诗二首四年级上册课文

现代诗二首四年级上册课文摘要:一、课文概述1.两首现代诗的名称:《春晓》和《江南》2.两首诗的作者:未知3.两首诗的题材:描绘春天和江南水乡的美景二、诗歌内容分析1.《春晓》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早晨的宁静与生机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晚风雨交加,花儿凋零的景象2.《江南》a.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江南水乡的莲叶茂盛b.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鱼戏莲叶中。

——鱼儿在莲叶间自由穿梭的游戏三、诗歌意义与启示1.《春晓》a.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b.学会珍惜时间,抓住美好时光2.《江南》a.了解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b.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正文:本次我们学习的现代诗共有两首,分别是《春晓》和《江南》。

这两首诗都以自然美景为题材,通过诗人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和江南水乡的优美景色。

首先,《春晓》以春天早晨为背景,描述了春天早晨的美好。

诗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表达了春天早晨宁静中充满生机的氛围。

诗人接着写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描绘了夜晚风雨交加,花儿凋零的景象。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生机,并学会珍惜时间,抓住美好时光。

其次,《江南》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美景的诗歌。

诗中写道:“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水乡莲叶茂盛的景象。

接着诗人以鱼儿在莲叶间穿梭的游戏为线索,反复描绘了鱼戏莲叶的场景。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并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现代诗二首(回延安、再别康桥)

现代诗二首(回延安、再别康桥)
抽象象征
现代诗中常常使用抽象和象征的方式来表达情感,这种表达方式能够使诗歌的情感表达 更加深刻和有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诗歌中还描绘了诗人与康桥的告别,“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留恋和无奈。
主题思想
01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康桥的深深眷恋 和怀念。
02 通过描绘康桥的美景和诗人与康桥的故事,表达 了诗人对母校的热爱和怀念。
03 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感慨。
03
两首诗的对比
个人经历
贺敬之曾在延安生活过,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回 到延安,看到熟悉的山山水水,回忆起当年的艰苦岁月,激 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诗歌内容
描述了诗人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回忆起当年在延安的艰苦岁月和革命激情。
描绘了延安的美丽风光和人民的新生活,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精神风貌。
通过对比当年的延安和现在的延安,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发展的喜悦和对革命精神的 崇敬。
现代诗二首(回延安、再别 康桥)
目录
• 回延安 • 再别康桥 • 两首诗的对比 • 现代诗的特点01回Fra bibliotek安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50年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国人民齐 心协力,满怀激情地投身到国家建设中。诗人贺敬之回到阔 别多年的延安,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心潮澎湃,创作了这 首诗。
现代诗中常常使用跨行和断句的手法,这种手法能 够打破传统的行文结构,使诗歌的表达更加自由。
反复和排比
现代诗中经常使用反复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这种手法能够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情感表达
直抒胸臆
现代诗的情感表达通常比较直接,诗人通过直接描述自己的情感来表达对世界的感受。

现代诗二首的重点

现代诗二首的重点

现代诗二首的重点现代诗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和艺术手法,传达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在现代诗的世界中,有许多重要的主题和思想,这两首现代诗作品也不例外。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两首现代诗的核心思想和诗人的创作意图。

第一首诗:《时光的涟漪》这首诗以时间的流逝为主题,通过诗人细腻的描写和比喻,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和感慨。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将时间与生命相互映照,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不可逆转的痛苦和无奈。

同时,诗人也传达了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生命的热爱,呼吁人们要珍惜当下,不要被时间所束缚,要积极地面对变化和挑战。

第二首诗:《自由的翅膀》这首诗以自由为主题,通过诗人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和形象,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美丽景色和自由飞翔的鸟类,借用隐喻手法,表达了对束缚和压抑的反思和抵抗。

诗人呼吁人们要追求心灵上的自由,摆脱物质和社会的桎梏,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和理想,拥抱自由的翅膀。

这两首现代诗作品都以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的创作才华和对人生、社会的关怀。

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交流。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两首现代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的力量,同时也能够激发我们对生命和自由的思考和追求。

总结起来,这两首现代诗的重点在于表达时间流逝和自由追求的主题,通过精彩的语言和形象,诗人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传达给读者,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这两首诗作品的创作意图是要唤起人们对当下的珍惜和对自由的追求,呼吁人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变化,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阅读这两首现代诗,不仅能够欣赏文字的美感,更能够获取到情感和思想的启示。

6 现代诗两首_课文分析

6 现代诗两首_课文分析

6. 现代诗两首《现代诗两首》是台湾诗人席慕蓉和旅居美国的老诗人纪弦的作品,都表达了远离故土的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深深眷念。

这两首诗的抒情对象一南一北,一大一小,既充分地表现出诗人所共有的思乡情怀,同时,又显现出诗人的不同风格。

铁锁雄关、边塞硝烟、沉重的历史与故园黄叶、小桥流水、生活的况味都寄托着游子对故土的如火的深情。

《长城谣》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

主体意象是长城,但诗中也有对黄河的思恋;抒情主线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诗中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全诗共三节。

首节诗扣着一个“谣”字铺陈长城沧桑悠久的历史,具有丰富的意蕴,故国乡情悲欢沧桑之叹,感情极为复杂;第二节由客观而转入主观,以“烈火”写强烈的故国之情;第三节由历史引入月夜之思,黄河入梦的形象含蓄深沉地表达出爱国之情。

全诗意象宏大,情感沉雄郁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情感积淀。

抒情已超出个人情感的范畴,而含有全民族的情思。

《一片槐树叶》这首诗写于1954年,当时诗人已远离大陆故土六年了,思乡之情与日俱增。

也许是一次偶然翻检旧书,夹在书中的一片槐树叶赫然跳入眼帘,由此触动了诗人感情中最敏感的一根弦。

于是诗人的心灵战栗了,他的感情掀起了波澜,于是他借这一片槐树叶尽情抒发了游子怀乡之情。

全诗分三节。

首节有设悬性质,在对比中引发读者思考,激起读者探究其中原因,自然引入下文;第二节的“江南,江北”既实写了作者过去的经历,又虚写出无论江南江北,总之可以肯定是故土的槐树叶,表现出对故土故国的鲜亮完整的记忆;第三节诗由“枫叶——泥土——回乡”为联想线抒情。

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时间线,“现在——过去——将来”;另一条是感情:“伤感——回忆——企盼”,首尾呼应,情思贯通,一气呵成,构思完整,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写作特色1.善选意象,咏物抒怀。

《长城谣》选长城、黄河等可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事物作为寄情的意象,浓缩在短短的几句诗中,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

《现代诗两首》课件

《现代诗两首》课件
诗歌内容:这首诗以阳光的形象来表达作者对美好 事物的喜爱和向往。
诗歌解读:诗人描绘了阳光的温暖和明亮,以表达 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
诗歌鉴赏
讨论现代诗的优缺点
现代诗强调个人感情和思考, 但可能缺乏传统诗歌的形式 美和晦涩的意象。
现代诗在当代文学中的 地位
现代诗在当代文学中扮演着 重要的角色,给予读者思考 空间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诗歌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简介:李白是中国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 豪放的诗风和独特的形象而闻名。
诗歌内容:这首诗以大自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面 对困难的决心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歌解读:诗人用鲜明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 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诗歌二:《我喜欢你,像风景里的阳光》
作者简介:王维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他以描写自 然和哲理思考而闻名。
《现代诗两首》PPT课件
现代诗歌是当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形式,通过表达主观情感和思想反思,给 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
诗歌介绍
1 什么是现代诗
现代诗强调感受和表达个人情感,通过诗歌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
2 现代诗的特点
现代诗以自由的形式和语言风格为特点,注重情感表达和激发读者的思考。
诗歌欣赏
分析现代诗与传统诗歌 的不同之处
现代诗追求自由和个性,而 传统诗歌更注重形式、韵律 和传达特定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鸟抒情
这只“鸟”就是诗人的化身, 就是诗人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深切的 爱国情结。 所以借“鸟”更能够表达诗人 强烈的爱国情怀。
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深沉、强烈的土地之爱,诗人 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 水。
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拓展迁移
1.请你结合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拓展迁移
2.艾青笔下的“鸟”,抒发对 灾难中的祖国深沉的热爱之情。 请你试着把“鸟”这个意象,用
在刘湛秋《中国的土地》里,表
达诗人对土地的喜悦、赞美之情。
拓展迁移
3.生活中有很多触动你的人和 事,学习课文中诗人借助意象表达 情感的方法,选一个意象,写一首 小诗,抒发你的情感。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因为“顽强勇敢”,我们的民 族才能走向独立、繁荣、富强;因 为勤劳,才能享受到“葡萄下跃动 着欢乐”。“坚硬的核里绽开的民 族复兴的契机”,中华民族已经开 始复兴。
中国的土地
“中国的土地”因此会更加神 奇,更加美丽,更加充满生机。
回答质疑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诗人用
代表中国版图东南西北的意象,描
写中国土地的神奇,抒发诗人对神 奇的土地、对复兴的祖国炽热、深 沉、凝重、恒久的热爱之情。
梳理总结
《我爱这土地》和《中国的土 地》都在歌颂土地。虽然时代不同, 诗人笔下土地的特点不同,表达情 感的意象也不同,但是诗人对土地 的情感是相同的。
养猪技术
鹳覅孃
诗人用了哪些意象?
这些代表中国版图东南西北的 意象,从山川的壮丽、沃土的广阔 来表现祖国土地的神奇。
土地为什么是“神奇”的?
神奇在绚丽的色彩:金黄、嫣 红姹紫、绿色、蔷薇色——如此多 娇的土地。 神奇在美妙的声音:神女的叹 息、轻柔的海浪——如此美妙的声 音。
如何理解“黄金般的相思”?
“黄金”,色彩鲜艳,分量沉重, 价值昂贵,永不褪色,不易改变。 用“黄金”修饰“相思”,形象地 表现了华夏子孙对神奇的土地,对 复兴的祖国,炽热、深沉、凝重、 恒久的热爱之情。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还是这方热土,当历史的车轮, 走进改革开放新时代,诗人又用了 哪些意象描写“神奇的土地”?
中国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诗人用了哪些意象?
第一节诗人通过杜鹃花、三峡、 神女峰、冻土层、椰子林、海浪、 沙粒这些意象表现“中国的土地” 是“神奇”的。
这只鸟在歌唱什么呢?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虽然斗争无比艰苦,但是诗人 敏锐地感觉到人民为之奋斗、为之 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胜利的希 望一定能够降临在这片土地。
这只鸟在歌唱什么呢?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这黎明是“来自林间的”,强 调的是诗人感觉到的来自身边的民 众的力量。 这黎明是“温柔的”,强调的 是和平的曙光是温暖的,祥和的。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诗人用“暴风雨”突出侵略者 的野蛮、残暴、疯狂、惨无人道。 “暴风雨”更突出诗人对侵略者 的无比仇恨。
这只鸟在歌唱什么呢?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 指正在遭受日寇铁蹄践踏,倍受欺 凌的祖国。
这只鸟在歌唱什么呢?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是在写土地,其实又不仅仅 是在写土地,而是写土地上饱经磨 难的人民,土地已经成为祖国的象 征。
我爱这土地
艾青
诗人在什么时代写了这首诗? 用了哪些意象?
抒发了对土地怎样的感情?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艾青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我爱这土地
——然后我死了,艾青 Nhomakorabea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写作时代
写作时间:1938年11月17日
写作时代:抗日战争初期
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后的1938年,日本侵 略军连续攻占了东北、华北、华东、 华南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杀掠, 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 国人民,不畏强暴,与日本侵略者 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写作背景
1938年11月,此时诗人正在武 汉,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 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 诗人艾青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 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悲怆 的《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艾青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中国人有怎样的特点呢?
诗歌第二节,是写生活在“神奇 土地”上美丽的中国人。 描写中国人质朴的外表(“黄皮 肤”“黑头发”);内在的精神气 质(敦厚的性格、顽强勇敢的意志、 勤劳的品质)。
梳理总结
艾青笔下的“土地”,蒙受灾 难,涌动着民族悲愤,孕育着民族 希望。艾青为她流泪,深深地热爱 她。
梳理总结
刘湛秋笔下的“土地”开始复 兴,展现美好的事物,跃动着欢乐。 刘湛秋为她高兴,为她骄傲,深情 地赞美她。
梳理总结
无论哪个时代,哪位诗人笔下 的土地,都寄予了他们对祖国深切 的热爱,无比的眷恋。诗人对祖国 独立富强、繁荣昌盛的伟大情感是 永远不变的!因为我们每一位炎黄 子孙,永远对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艾青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诗人借“鸟”歌唱:土地、河流、 风、黎明
有同学质疑:诗人为什么要借助 “鸟”来抒发情感呢?
借鸟抒情
首先诗人要歌唱祖国,鸣声婉 转的“鸟”和歌唱者的形象更贴合。 其次“鸟”虽然弱小,但是它 拼尽全力,把自己生命毫无保留地 献给祖国的情感和诗人的情感是完 全契合的。
诗句其后紧跟的六个沉重的圆 点,涌动着潜流地火般的激情,重 重叩击读者心房,激起读者的共鸣。
回想质疑内容
诗人在什么时代写了这首诗? 用了哪些意象?
抒发了对土地怎样的感情?
回答质疑
在抗日战争初期,民族危亡之
际,诗人借助“鸟”的意象歌唱
“土地”、“河流”、“风”、 “黎明”,抒发了诗人对民族、对 祖国最真挚、最深沉的爱。
这只鸟在歌唱什么呢?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这两句诗借助“河流”和“风” 两个意象,虽然意象不同,但是表 达的诗人的情感是相同的。
这只鸟在歌唱什么呢?
“河流”和“风”满载着人民的 “悲愤”和“怒火”。 “永远汹涌”和“无止息吹刮”写 出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和怒 火,汹涌澎湃。也表达了中国人民 生命不息,抗争不止的民族精神。
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这是一只“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 “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鸟” 对土地义无反顾的真诚热爱和执著 守候。
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这是一只“死后连羽毛也腐烂 在土地里面的鸟” “鸟”用生命歌唱至死,死后 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一丝一 毫,没有任何保留,把一切献给祖 国。
这只鸟在歌唱什么呢?
诗人写了哪些意象?
意象:“鸟”“暴风雨”“土 地”“河流”“风”“黎明” 理解诗人借助这些意象所表达 的情感。
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这是一只“用嘶哑喉咙歌唱的鸟” 在炮火连天的时刻,虽然“鸟” 饱受磨难,历经重创,以致喉咙嘶 哑,但是它想到自己热爱的国土, 看到她遭受践踏,希望她摆脱蹂躏, 毅然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
现代诗两首
两位诗人在不同时代用不同意 象来抒发对土地的感情。
什么是意象?意象和诗人的感情
有什么关系?这两首诗又是怎样体
现对土地的感情的?
意象
意象中的“象”,指诗人描绘
的具体景物或事物;“意”指诗人 融入具体景物或事物之中的情感。 蕴含感情的景物或事物,被称 为“意象”。 用意象表达感情是诗歌常用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